⛪️ Huma 第二次空投临近
@humafinance 即将在本月26日左右启动第二次空投
本轮空投将释放总供应量的 2.1%,约合 777 万美元
相比第一季的 5% 空投比例,S2 反而参与的人少了,坚持留下了的人有福报了
空投中的大头仍然属于 USDC 存款用户,1.37% 分配给积累 Feathers 用户
其余部分按生态角色细分:Yappers 将分得 0.125%,Kaito 生态任务参与者获得 0.025%
在 Yap 这部分奖励需要质押3000枚 $Huma 才有资格,挺好的很多ai水文被刨除了
「
MemeX 第一季奖励 1万U 到账
这次前30名有1万U,里面有11名飞轮成员 @Flywheel_DAO
认真嘴撸三个月,拿到这些成绩👇
@MemeX_MRC20 总榜第一
@TheoriqAI 华语第一
@0G_labs 华语第二
@sparkdotfi 总榜第三
@humafinance 总榜第十五
@HanaNetwork 总榜第十七
@Lombard_Finance 总榜第二十九
@anoma 总榜第四十七
」

Anoma 的神经网络太强了
这几天我一直在交互第一层,游戏化的界面体验非常顺畅
我就奇怪, @anoma 怎么能做到这么丝滑的
📌当我转移到第二层时,才意识到自己踩在一个巨大系统的神经网络上
就像人类可能只是抬起手指,但在那一瞬间,神经系统内部已经完成了数十步精密协作:
大脑额叶发出运动信号,穿过丘脑、沿脊髓传至外周神经,控制肌肉群协同收缩
与此同时,感觉神经也在反向传输反馈,报告位移、张力与外部刺激,确保动作的完成度和协调性
@anoma 的意图网络就像这样的神经系统
你在第一层交互、玩游戏,或者参与defi等,但系统其实已经提取出你的行为语义,将其编码成结构化意图,送入网络中传播
求解器是分布式的神经元,它们在接收意图之后,各自运算、推理、博弈,试图提出最优执行路径
像神经元的电突触一样,它们的结果不是确定性的,而是概率性的,由网络机制择优选择
最后,这条路径被送到第三层执行,就像运动指令抵达肌纤维,调动以太坊、Celestia、Solana 等链条上的协议与资源,完成最终动作
这就是 #Anoma 牛逼的地方,我们只需要简单的表达,系统就完成操作
所有这些过程,在看不到的层里持续传导、积累、调整,这张神经网络将会愈发强大




INFINIT V2 的上线让 Defi 策略首次货币化
📌DeFi 的结构一直不稳定
协议层横向扩张,功能越来越多,但用户的体验始终被困在原地
路径不连续,参数难掌握,执行无法复用,对于 Defi 小白来说很难玩明白
@Infinit_Labs V2 做的就是让这些流程成为系统功能,从收数据到执行策略,从策略设计到共享分润,形成一条链路
把 DeFi 变成一个可以复用经验的系统👇
这套架构现在变成两个系统协同运行:一个脑袋 + 一双手
前端是 #INFINIT Intelligence,像你的策略中枢。它会主动去跑数据源,分析哪些池子最近收益变化大,哪个协议 TVL 上涨,资金流向哪个链,甚至通过社交舆情捕捉市场热点
后端是 V2 上线后的 Agentic DeFi,它处理执行,把这些策略真的跑出来。不是那种点五六个页面换币质押,而是真正完成所有链上交互逻辑,直接返回最终结构
一局下来用户只需要用一两句自然语言表达
「想做 Pendle 固收」
「想加一点稳定杠杆」
系统自动组合出执行路径,资产不离钱包,策略在本地执行,收益自动回流
📌但最让我注意的,不是执行,而是策略本身可以被商品化
过去你有再好的想法,也只是发在推特上,没人愿意去跟着你很长的策略去撸,也没人会因为你想法好而付你钱。现在不一样了
你的策略可以上架,系统自动把它转成标准调用模块,其他人看到、点击、执行,你就有 royalty
别人赚到了,你也分到利润,全程全自动~
这让 DeFi 第一次出现策略创作者这个角色
7 月以来, @Infinit_Labs 平台累计执行策略超过 45 万次,用户总量突破 16 万,参与用户在不断增长
📌像官方上线的 PT-USR Looping 策略
融合了 Pendle + Morpho 两个协议,执行链上 17 步操作,包含 6 次借贷、5 次存提、70% 杠杆结构,最终年化 16.7%,策略打包后点击即跑,资产全程非托管
如果手动来做,大概率你中间出错、忘记配额、桥失败。但现在所有人都可以直接复用这个策略模块
策略不再是代码,也不再是 Excel 模板,而是被打包流通的结构性产品
同时 INFINIT Intelligence 本身也没闲着
它已经集成了超过百个链上 / 链下数据源,覆盖主流协议、热门链、APY 监控、流动性波动。你可以直接查“最近哪个池子适合稳定币”、“哪个 LP 结构杠杆合理”,系统就会给你推送结构建议和可执行版本
不仅是推荐,它还能帮你:
> 一键 swap、lend、stake
> 显示风险参数、清算阈值
> 跑组合池子对比和回测逻辑
以前这些是策略交易员写脚本跑的,现在普通用户在一个面板里点一下就可以得出结果
所以如果你还没打开 INFINIT,你可能错过了一个真正的策略基础设施
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套利高手,但策略模块让你的思路变成资产,这在 DeFi 里,是第一次




Theoriq 打新筹集了 7800 万美元,市场追捧度形成鲜明对比
目前我是华人榜第一名,总榜第四名🙏
希望可以一直陪跑 @TheoriqAI ,趁着上线前,来讲讲这套结构极深的经济模型👇
古人讲三纲,是人伦之始;若无纲纪,万物离散
AI 寒武纪到来,AI Agent 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交易等,但AI不是真人,它并不会知错、自省
如果没有制度上的规矩与激励,这些 AI agent 就只能在一片无主的网络中反复试错,增加成本
所以 @TheoriqAI 立下了链上秩序
这道秩序的核心是三层结构: $THQ 、sTHQ 与 αTHQ
> THQ 是基本货币
> sTHQ 质押 THQ,持有者通过质押换取协议分润
> αTHQ 只有在锁仓后生成的 αTHQ 才能赋权给代理
每一枚 αTHQ 一旦赋予代理,就成为代理行为的信用押注
若代理在运行中出错、违约、或被系统判定为劣质节点,其绑定的 αTHQ 将面临惩罚性销毁,连带其底层的 sTHQ 一并损失
这三层结构的锁仓和收益设计,可以看出真实目的是让整个 AI 系统不再依赖信任和默契,而是通过制度性的权力映射与经济约束,完成代理网络的责任分配
这也是 #Theoriq 最底层的设计原则:
> 让智能体拥有权力,但权力必须通过质押来赋予
> 让代理拥有运行空间,但所有行为都可追踪、可追责
> 让网络自己生长,但每一步进化都由激励和惩罚共同驱动

Story 憋的大招释放出来了, $IP 过去一个月涨了一倍
一看原来是生态起飞了,新出的发射器 @ipdotworld 跑出了一只金狗 $Larry 涨了 500倍 市值 35M
$Larry 在 tiktok 和 ins 是网红猫咪邪恶拉里
这个平台还在早期,玩法很有意思,只要你在 TikTok 上互动,或用 IPWorld,也能参与、拿空投
并且和以往的 meme 不同,$LARRY 拿的是正版授权,合约内预留收益分润,首次让 Web2 创作者从 meme 经济中获得链上收入
如果 @StoryProtocol 的这条路能走下去,未来每一个在社交平台上有真实受众的表情包、短视频片段、梗图角色,都可能以这种方式转入 Web3:版权授权、协议挂钩、交易分润
快,太快了
#OKX 交易模块更新了自动确认
以前需要一直点授权一直点确认,这里可能需要1-2秒时间,平时可能没感觉,但是在争分夺秒的大行情面前就耽误时间了
现在开启自动确认功能,设定一个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不会有授权弹窗,一步到位!
目前支持电脑版,更新插件到3.65.14就能用
开启在 OKX DEX 网页版点击开启交易【自动确认】功能 @Mercy_okx


Lombard logo 从深绿色换成了浅绿色,视觉层的变化往往是个不经意的信号,你们猜 Lombard 想表达什么~
Lombard 围绕 $LBTC 构建的复合策略悄然成型,已经可以媲美 ETH 的 ReeeStaking
@Lombard_Finance 叠加多个组合结构,目前年化可以做到 30%
📌策略路径:BTC → LBTC → HybridBTC × 杠杆复用
ETH 的链上金融叙事之所以成立,是因为 ETH 本身可以被拆解为“质押资产 + 流动性凭证 + 再质押资产 + 可组合抵押物”。stETH、rsETH、weETH、ptETH,构成了 ETH 资产的链上多态
而 BTCFi 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不是能不能质押,而是:有没有结构,把 BTC 拉进一个多角色、可组合、有收益、有再分配的体系里
📌如果把上面的那条策略分解,会发现它连接了五个功能层:
资产发行层: LBTC 铸造,把 BTC 从主链带入链上世界,同时锁定 Babylon 安全验证,具备原生收益
跨链调度层:BOB 提供 BTC 到 EVM 的桥接兼执行环境,使 BTC 能直接参与策略执行
收益生成层:Veda + Concrete 提供 Pendle 化的收益分拆,将 LST 的收益权以 YT 出售获得前置现金流
杠杆扩展层:Euler 上通过金库机制实现杠杆回收,以 LBTC 为循环抵押资产,提升资本效率
激励分配层:Lombard Lux、BOB Karma、Veda Vault Point 等共同形成未来 TGE 分配的映射模型
总结:BTC 资产通过 @Lombard_Finance 被转化为 LBTC,带入链上循环;在 BOB 上桥接进入 HybridBTC Vault,参与 Pendle 式收益切割;再通过 Euler 的金库杠杆,形成循环放大
结构上的协同,逐步完成了从持有 → 参与 → 收益 → 放大的闭环
当一个资产可以产生收益、复用资本、承接清算、参与治理、绑定最终性,那它就不再是比特币的映射,而是BTC 本身在链上的再定义


押注 TREE 等于押注加了杠杠的牛市 ETH
这次 @TreehouseFi 推出的 Pre-Deposit Vault,是 Gaia 启动后唯一能用 $TREE 参与协议核心机制的机会
什么是 Pre-Deposit Vault?
这是 Gaia 启动前开放的限时机制,允许 $TREE 持有者将代币质押给 DOR Panelist——也就是未来 DOR 利率数据的主要贡献者
Panelist(利率预测人)是 DOR 系统的关键角色,每位 Panelist 提供自己的利率预测值,系统通过加权生成每日基准数据。你质押 $TREE 的对象不是协议本身,而是你选择支持的那位 Panelist。他表现得越稳定,你的质押年化回报就越高,当前区间为 50%–75%
质押期为 9 个月,对应的是 Gaia 启动周期和 DOR 面板运行的初始阶段
质押的好处很多,APR 明确,拿真实收益。时间不多TGE 开启后仅开放 30 天
这次质押仅开放一次,适合中长期参与~
⛺️Camp Network 测试网跟进下
@campnetworkxyz 过去两周新增的任务:
新增任务主要围绕 Summit 二期引入的 16支生态团队👇
Reblapp:通过创建或评论 AI 生成的艺术、文本或多媒体内容参与任务
Rarible:任务包括在测试网上浏览、创建或模拟交易 NFT
Olympics fun:参与虚拟比赛或挑战
奖励机制:
完成任务可获得 13 matchsticks 积分,积分用于排行榜排名,可能与未来空投相关
第一阶段的“acorns”积分已按 1:100 比例转换为 matchsticks
Layer3 活动:#CampNetwork 在 Layer3 平台新增任务
奖励包括 matchsticks 积分及潜在的 NFT 或白名单奖励
🔸游戏化与社交任务:
参与测试网内的随机数生成游戏,奖励 NUT 代币和 matchsticks
🔸每日签到与社交任务
每日任务提供少量 matchsticks,邀请任务可额外增加积分,提升排行榜排名
🔸积分优化
测试网一期的“acorns”积分已全部转换为 matchsticks,转换比例为 1:100。可以在“Leaderboard”查看积分排名

Hana 创始人最新发言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真正产品至上的团队
@0xJeek 创始人明确表示,@HanaNetwork TGE 会在主网公开之后进行
这种对自己产品有底气的项目,我非常青睐。先上产品,让市场校验,再发币,是对用户、社区和自己的三重负责
很多项目急于求成测试网阶段,抢着发币,结果主网上线后产品不过关反而成了利空
而Hana的做法恰恰反过来,它愿意把第一步走稳,不靠预期拉升关注,而是用产品的完成度说话
从目前进展来看,主网已经进入收尾
NFT、Hanafuda、Capsule 系统已经开始运转,用户参与路径清晰,代币机制已经准备完毕,只等一个时机
Hana 的 web4 时代,这是一个足够蓝海的市场,只有打磨足够细致的产品才能一鸣惊人
Web4 在 Hana 的体验非常直接,没有连接钱包的步骤,也没有任何签名提示,用户点击的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是交易,但界面没有告诉你这是交易
你可以进行打赏or转账,也可以进入链上游戏,也可以在手机上执行任何链上交互,但整个过程没有任何链上弹窗,全程无感交互,甚至不需要你意识到自己正在使用区块链
这就是 Hana 想做到的 Web4,不再讨论谁是用户,而是让真正的用户能直接使用它
Succinct 基金会账号 @SuccinctFND 正式上线,社区猜测 29号可能成真
继续静静期待吧,从创始人过往来看空投应该不小👇
在 2024 年,@SuccinctLabs 联合创始人 @pumatheuma
Uma 曾经评价 Celestia 的空投是“最后一个真正伟大的空投”,因为它不可耕种、充满意外、慷慨且贡献者导向
她当时提到的核心理念是任何新的空投都必须发明自己的元数据
到了 2025 年,Uma Roy 正在用 Succinct 把这个理念推到极致:通过一个分阶段的测试网,重新定义社区贡献,让公平空投真正配得上公平二字
🎟️来看看 #Succinct 三个阶段的测试网
🔸第一阶段 2 月份上线,入口是 Flappy Bird、2048 和验证类游戏,底层是对 ZK 验证流程的完整抽象
每一轮任务都在链上产生真实的 RISC-V 零知识证明,不支持脚本,不能多钱包,唯一能卷的是交互密度和学习曲线
25,000 多人跑了超 220 万个证明,Succinct 有了可量化的入口数据
🔸第二阶段到了 5 月,测试网权限收紧,只邀请约 3,400 个地址继续参与
这一阶段主要跑 CPU/GPU 证明器,手动优化配置,参与竞赛,竞标证明窗口
这个阶段的贡献者不是刷任务的地址,而是机器上真正运转着零知识证明流程的节点
🔸第 2.5 阶段 6 月开始,测试网引入 $PROVE 作为内部激励,证明者之间的竞标、排名开始围绕代币运行
参考证明器和拍卖机制同步上线,证明者之间的竞标和排名和代币绑定
这一阶段测试的是网络在经济激励下的行为:节点的活跃度、稳定性、响应时间,任务调度和奖励分配的准确性
📌经过三轮测试,协议收集了参与者的完整数据,包括活跃周期、计算贡献、任务完成情况和网络稳定性
目前 Worldcoin、Katana、Across 等项目已经接入 Succinct 部署验证任务,这意味着测试网的环境和实际生产环境已经部分重合
主网上线后,现有测试网中承担任务的节点,可以直接切换到主网继续运行


写在 Theoriq 爆发前夕:Theoriq 将是 AI agent 赛道特斯拉级别的存在,而代币 $THQ 是最大推手
@TheoriqAI 打新剩下不到一天,介绍下规则:总额度是200万美金,先认购再进入优先分配,最后才是FCFS轮
最终分配额度会按照超募倍数平摊,比如现在超募3倍,打进1万美元将分配三分之一3000美金;如果超募5倍,额度就是五分之一。最终能分配到多少,取决于超募倍数
📌来看看 $THQ 为什么能使 Theoriq 在百家争鸣阶段一骑绝尘
协议核心结构是 Alpha Protocol + AlphaSwarm,两者定义了代理在网络中的权限、调用频率和任务分配方式
但协议本身不直接分配权力,它通过代币层去映射
♟️任何代理想要接入协议,必须抵押 THQ,敲重点!
想承接更复杂、更高价值的任务,需要额外的 αTHQ 背书,背书权来自持币人
代理的每次操作、每条指令结果都会被记录,一旦出现恶意或失误,绑定它的 αTHQ 会被直接罚没,同时底层 sTHQ 也同步销毁。这里不得不感叹简直是天才设计!
📌一个代币,三种形态,层层递进
> 质押成 sTHQ,解锁基础收益,减少市场流通盘
> 锁仓 sTHQ 变 αTHQ,带时间权重,是真正的授权凭证
> αTHQ 可以委托代理,让代理接更大任务拿更多收益,但同样承担风险
这三层力量,让网络规模和代币需求形成正向映射代理运行越多,质押和锁仓的需求越高,流通盘越紧。这就是为什么我看好 $THQ 长期价值!
📌为什么这个结构能撑住代理经济
传统的链上自动化都缺一个责任链,Bot 执行完就结束,坏了没人追责,错了顶多重启。Theoriq 通过代币授权把责任和执行力粘在一起:
> 先抵押再进入系统跑任务
> 拿到更多 αTHQ 委托才能接更多资金和复杂任务
> 必须用表现换授权和调用频次
这套设计直接把风险、收益、信用和资源调度串进一条链里,让系统不用人为管理就能自动筛掉低质量代理
协议赚取的费用会回购 sTHQ 分配给质押者,让更多代币沉淀
代理被淘汰会触发销毁,减少代币供应
代理任务越多、调用越频繁,质押和锁仓需求越大,网络安全性反而随规模增长增强
这套设计避免了代币只靠解锁博流动性的死循环,让需求从代理运行本身生出来!


Web4 的真正开端:Hana Network 🌸
@HanaNetwork 偷偷在 CoinGecko 上架,代币总量10亿。Hana 目前就差临门一脚,但令我震撼的是它将开启 Web4 时代
📌Hana Network 不只是一个项目,它像是加密世界的新操作系统
Web3 让人学会用链,而 Web4 让人忘记链的存在
@HanaNetwork 把复杂的区块链彻底抽象掉,跨链、签名、地址、网络选择这些让人头痛的东西都被丢进后台,你只看到结果,像滑动屏幕一样自然
🌸它是为移动端原生交互打造的栈,是给所有人的入口
这里可以打赏、跨链、玩游戏、和创作者互动,但不需要打开钱包,不需要 Gas,也不需要知道自己身处哪条链
对用户来说,它就是一个内容应用,所有的金融逻辑都变成了无感体验
默认隐私是 Hana 的另一个底层特性
ZK 证明和门限签名直接写进系统,交易和身份天然是私密的,不用额外设置,也没有公共可见的尴尬
而它的基础建立在UTXO 模型之上,让 BTC、ETH 这些资产可以被无缝调度,既保证了跨链的自由度,也让轻娱乐场景下的高频交易保持安全与匿名
🌸你会发现,Hana 的交互体验和传统 DeFi 完全相反
它没有冷冰冰的界面,没有看不懂的收益池和复杂合约,取而代之的是像刷 TikTok 一样流畅又上瘾的内容体验
一条短视频可能就是一次链上打赏,一个点赞背后可能就是资产转移,一场小游戏就是一次真实的代币流通
Hana Network 想做的不是下一个更快的公链,它要重新定义用户和链的关系。不再让人被钱包、RPC、桥搞得焦头烂额,而是让区块链像空气一样存在,随时可以用,却不需要被感知
🌸这就是 Web4 的意义
> 不是升级钱包体验,而是让加密变成一件顺手的事
>不是让人学习区块链,而是让区块链消失在体验里
第三阶段主网已经走到临界点,等到那一刻,Hana 可能会让我们第一次看到,当链真的做到无感,它能进入多大的市场

Sidekick 把 Web3 的次元壁打破了
这两天 @Sidekick_Labs 办了一场英雄联盟中韩对抗赛,一时成了万众瞩目的赛事
不仅仅是因为两国电竞巨头的对决,更重要的是,这场赛事完美融合了电竞与 Web3 的元素
这场赛事非常吸引我🤩,我的青春就是虎牙+英雄联盟,12年前入坑LOL,玩不了就在虎牙看主播玩。现在长大了继续在 Sidekick 看英雄联盟~
说回 @Sidekick_Labs ,在传统的电竞世界里,电竞赛事多由中心化平台主导,平台控制着赛事内容、直播权限、甚至是粉丝的互动
📺 Sidekick 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格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可能,一个没有中介的去中心化直播平台
#Sidekick 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直播平台,它是一个基于 Web3 的全新生态,彻底改变了传统直播和内容创作的模式
为什么说它打破了 Web3 的次元壁?因为 Sidekick 不只是一个让你观看比赛的平台,而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和代币经济,赋能内容创作者和粉丝,创造出全新的互动方式
它让 Web3 成为连接电竞和加密经济的桥梁,让我们每一个观众和创作者都能从中受益
传统直播平台有一个核心问题,很多优秀的主播会被平台或工会强制签约,签约前会承诺扶持等等,签约后却不作为,并且靠着高抽成吸主播的血
Sidekick 为了帮助创作者最大化收入,推出了一个 低至 5% 的抽成模式,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粉丝数量越多,抽成比例还会进一步降低
这意味着,Sidekick 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收益空间,让他们可以将精力更加专注于创作,而不是为了应付平台的高抽成而疲于奔命
Sidekick 的核心创新之一就是将直播、 打赏和发币融合在一个平台上,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Sidekick 最近举办的 中韩《英雄联盟》对抗赛,不仅仅是一次电竞赛事的简单直播,它是一个加密+电竞跨界合作的典范
在这场赛事中,Sidekick 邀请了中韩两国的顶级 KOL 组成战队,通过《英雄联盟》的对决,带动了更多圈外粉丝的关注
Sidekick 的最终目标是成为 Web3+电竞 的核心平台,打造一个全新的 “流量即价值” 生态
Sidekick 不仅希望成为电竞直播的领导者,还希望通过去中心化、代币化的创新方式,推动 Web3 的全面发展,Sidekick 将成为一个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从中获益的生态平台


前几天 @recallnet 联创 Michael Sena 在直播里,讲了他们为什么要构建一个让 AI 代理能被发现和信任的网络
他提到,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 AI 代理在不同领域里工作,它们不仅要帮人类完成任务,还会和其他代理协作,形成一个庞大的任务网络
而要让这个网络真正有用,最重要的前提是代理必须能被验证、能积累声誉,让人和其他代理都知道它值不值得托付
📌 @Recallnet 现在做的,就是把这个信任层搭出来
在他们的系统里,每个 AI 代理都不只是跑完一次任务就消失,而是会在链上留下完整的行为记录,像一个有履历的人一样被长期保存
它做过哪些事、表现好不好、有没有被其他人复用,这些都会影响它的声誉排名
这个排名协议叫 AgentRank,原理和 Google 的 PageRank 有点像
过去我们用链接数量判断网页的价值,现在 Recall 用链上的真实执行记录、社区的反馈和任务的成功率,来判断哪个代理更可靠、更有价值
随着时间推移,好的代理会被更多人调用,排名越来越高,差的代理会慢慢被淘汰,整个网络会自然筛选出最优的智能劳动力
Michael 还特别提到了一点代理需要记忆。如果一个代理没有记忆,它每次执行都像是第一次,永远停留在新手水平,做不了复杂任务,更谈不上和别的代理协作。
Recall 给代理设计了持久记忆,让它能记录自己做过的任务、积累经验,甚至把某些任务委托给更擅长的代理。长期来看,这种设计会让代理变得越来越成熟,从单一的执行工具,进化成链上真正的智能个体
而社区的参与会让这个过程更精准,因为有些能力,比如创造力、洞察力,光靠数据没法完全衡量,需要人类的投票和策展去补充信号
#Recall 的投票和质押机制,就是让社区一起参与筛选,把真正有价值的代理推上去,让排名不仅靠算法,也能反映人类的判断。
这场直播最后,Sena 说得很明确:@Recallnet 不是在做一个简单的 AI 应用平台,而是在搭一层代理互联网的发现和信任底座
让未来所有的代理都能带着自己的身份、记忆和履历在链上生存,既能彼此协作,也能被人类放心使用
@cookiedotfun 最后 recall 上个月上了 Cookie 平台,记得参与!#snaps

🟣新嘴撸台子 @shoutdotfun 观察下来值得按头参与
一周时间排行榜上前排人均奖励1000-5000U,一周哦!
这个台子我观察下来门槛不高,并且对中文区友好,70%含中量
▰ 注册绑定推特就可以开始了:https://t.co/dkL6hsdmaC
玩法很简单,发项目相关的推文,或者带着项目相关的标签,例如 #shoutfun 去评论就能拿分
📌这个台子适合抱团,兄弟们来互动,我也来给你们互动,发文评论带着最新的标签:#Shoutdotfun #SHOUT #shoutout #energy #BOOM #Chao #boom $BANE $FAN $MGANG
▰ 深度介绍👇
这个平台是meme发射器,和我们熟知的pump 差不多,区别在于加入 infofi
你可以加入平台上发射项目的标签,你就能进入那个项目的榜单,有机会拿到奖励
但是你得选择市值较大的项目,不然项目太小拿到排名也没什么奖励
内盘市值达到15k 发射到 Meteora 池子,转到外盘
每个新项目想要在Shout上发行代币,必须拿出10%的代币总量,每周按照“影响力积分”分配给平台内的前25名用户
然后通过发布与支持的代币项目相关的内容、评论、转发、点赞等行为来积累积分
平台还有一层奖励,就是每周根据积分排名,平台将 SOL 交易费用或其他代币奖励分发给用户

VOOI V2 版本更新,这应该是目前唯一能同时兼容普通交易者和机构的 DEX
@vooi_io 是今年币安唯一独家投资的DEX,自从 Hyper 发币,Dex 是目前最容易出大空投的赛道,平时有交易需求的可以换到 VOOI 顺便撸毛!
🔸注册链接:https://t.co/hoxCrmhTUc
VOOI 这款产品最初的目标很简单:让链上交易变得更易用,同时不牺牲DeFi的核心价值:自托管、透明、可组合
第一代产品 VOOI V1(Pro)是为专业用户打造的“全能交易终端”,聚合了多个去中心化永续合约DEX,解决了流动性碎片化的问题
而 VOOI V2(Light)则是在相同的基础设施上做了一次彻底重构,用最简化的体验打破了传统链上操作的高门槛,没有跨链桥、没有GasToken、没有钱包操作阻
这是从“服务少数熟练用户”到“面向所有人”的一次跃迁
1.VOOIV1(Pro):给加密原生用户的高级工具
VOOIV1,也被称为VOOIPro,定位是一个“专业版链上交易终端”
它整合了Orderly、Hyperliquid、Ostium等主流永续合约协议,让用户在一个界面里查看多个链的深度与订单簿,路由到最佳流动性,直接完成交易
本质上,VOOIPro就是一个MetaDEX,不是自己做交易所,而是帮你把多个DEX的流动性整合到一起,让你用一个界面下单,却能在不同协议和链上执行
🔸它的意义在于:
> 统一界面:解决链和协议碎片化的问题
> 高级工具:TradingView动态图表、跨链组合持仓、AI辅助策略提示
> 专业效率:帮助熟练用户在多个协议同时管理仓位
但问题也明显:
要用它,你还是得搞定完整的DeFi操作链路——准备对应链的GasToken、手动跨链桥接资产、每一步都签名授权
所以VOOIV1是个强大的工具,但主要是服务已经熟悉链上操作的用户。它让高手变得更高效,但没有降低新用户进入的门槛
2.VOOIV2(Light):把复杂性藏起来
🔸VOOIV2(Light)直接把链上所有复杂性都抽象掉了
你不用再知道资产在哪条链,也不用去桥接、换Gas、切钱包。只要在任意支持的链存一次钱,就能跨所有链直接交易现货、永续合约或做Swap
它怎么做到的?
登录可以用Google、Telegram、FaceID等Web2方式
背后会为你生成一个ChainAbstractedAccount(CAA),这是一个智能合约钱包,资产依然完全属于你
存一次钱,会被转换为ChainAbstractedBalance(CAB),这个共享余额能在所有支持的链上直接使用
执行层用“Solver”帮你处理跨链流动性和Gas,用户只看到结果,没任何额外签名
🔸从过去的链上交易流程:
桥USDC→准备Gas→切换网络→选DEX→批准签名→下单
🔸变成现在:
存一次USDC→直接交易→完成
VOOIV2把链抽象、Gas代付、跨链路由、订单聚合都做成底层模块,用户看到的就是一个干净的界面和一个共享余额
而且所有产品(永续、现货、Swap)都用同一个保证金系统。你在Arbitrum开了杠杆仓位,Base上的现货依然可用作保证金,无需等待跨链转账,资本效率比传统DeFi高了几个层级
3.Consumer-FirstOnboarding:真正的去中心化Robinhood
VOOIV2的用户体验非常接近Robinhood这类Web2交易应用,但关键区别在于:它保留了链上的自托管和透明性
VOOI通过CAA(智能合约钱包)让用户真正拥有资产,而不是把资产托管在平台。但与冷钱包不同,用户不用自己记私钥、管Gas或逐条签名
🔸所以VOOIV2的定位非常清晰:
对新手来说,它像一个免学习门槛的链上交易入口
对老用户来说,它保留完全的链上所有权,不是中心化交易所
这套设计不仅能降低散户的进入门槛,更重要的是能承接传统金融用户——那些在IBKR、Robinhood、eToro交易,但希望尝试链上资产的人
4.为下一个周期而建
DeFi在过去几年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用户体验无法承载更大规模的adoption
链上交易量在牛市里可以冲到每周1000亿美金,但和CEX相比还是差几个数量级。原因很简单:
流动性碎片化
钱包和签名操作太复杂
跨链、Gas、协议门槛太高
🔸VOOIV2是在解决这些基础问题
它不是做另一个DEX协议,而是做链上交易的统一入口,把原本碎片化的基础设施全部藏到后端,让用户用更少的步骤完成更多的操作
这种链抽象+solver架构的设计,不是一个短期的产品迭代,而是为未来更多链、更多资产、更多用户进入做的底层准备
5.竞争格局
🔸VOOI其实不和单一DEX竞争,它的战场在用户入口层
Hyperliquid、Ostium专注于高性能永续,但用户依旧要切链、签名、准备Gas
Infinex把跨链操作简化了一部分,但Gas和Custody依然有门槛
Robinhood这类CEX提供最简单的体验,但没有链上自托管和可组合性
VOOI的位置是:给你Robinhood的易用性+链上的自托管和组合能力
这是目前少有的“集中式体验+去中心化底层”结合体
6.时间线与路线图
2024Q1:VOOIV1(Pro)上线,定位高级交易终端,聚合多家DEX
2024Q3:进入BinanceMBV孵化计划,获得BinanceLabs战略投资
2024Q4:交易量突破千万美元,生态集成扩展
2025Q2:VOOIV2(Light)上线,完成链抽象、统一保证金系统、零Gas用户体验
未来:会进一步扩展Solver网络、增加非EVM链支持、上线更多传统资产交易对(美股、外汇、黄金)、引入组合策略与社交交易功
7.接下来VOOI要走向哪里?
VOOIV2已经不是“一个新的DeFi应用”,它本质上是链上交易的统一层
当用户和资产的边界继续模糊——美股、外汇、RWA开始真正走上链,CEX和DeFi的体验差距缩小,VOOI这样的链抽象架构会成为交易的首选入口
🔸它留给用户两种选择:
> 想精细化操作、直连协议?VOOIPro(V1)还在
> 想省心、省步骤?VOOILight(V2)就够了
未来它还会集成更多组合交易工具、投资组合管理、甚至社交化的跟单策略,把交易入口从“工具”升级成“生态”
VOOI走的不是短线产品路线,它其实在为下一轮DeFi用户量级增长打基础
VOOIV2不是一个简单的前端升级,而是把碎片化的DeFi交易体验,打磨成了一个消费者真正能用的产品
如果DeFi要迈向下一个一亿用户,这类架构一定会是基础拼图
@cookiedotfun 平台和 VOOI 合作,有 1.25%的分配,记得参与!#cookie #snaps

Theoriq 打新规则改动,TGE 释放25%修改为100%,开盘7500万市值回本,按照目前的热度几乎是按头必打程度
一般的代币和项目之间的联系可能仅是象征意义。📌但 $thq 则不同,整个系统绕不开代币,并且协议里已经叠加了3层杠杠!
如果你能看懂 @TheoriqAI 接下来的布局,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说 $THQ 一定能起飞 👇🧵
今年 AI Agent 是很热门的赛道,前阵子上线币安的 Newton 就是一个例子
但目前大部分的 Agent 都是孤立运行的,也就是说他好用,但是每次下令、调用都是一次性的,他可以帮你完成链上组LP、Swap、跨链,但不具备上下文,不会协作,也无法在任务之外相互学习
@TheoriqAI 的 Agent 则要做到像 Chatgpt 一样不断进化,跑的任务越多,收集的上下文越丰富,代理能力就越强,后续协作网络也越完善
这个能力的基础来自 Alpha Protocol,它定义了代理的标准和边界
注册和验证是链上的,通信用统一的协议原语,任务通过集群(Swarms)动态组建,执行完后要被评估、要写入记录。协议不是替代人去 micromanage,而是设置行为的边界与权限
🔸在这个框架里, $THQ 是代理得以访问 Alpha Protocol 的第一道门槛
要进入系统、要调用协议资源,代理必须质押代币,这让接入不是无成本的。它同时是协调媒介:所有代理的执行、被调用、被授权,都要通过 $THQ 在链上完成
AlphaSwarm 是这个协议在具体场景的实现,它是一种模块化的多代理协作网络,不同代理各司其职,有的抓取上下文信息,有的分析市场参数,有的执行交易或资金调度,还有专门评估结果的代理
而 $THQ 的深层作用,在于让这种协作有序且可控。代理想获得更多调用频率、控制更多资产、被系统分配更多任务,就必须被 αTHQ 背书
αTHQ 是由代币持有者锁仓生成的时间加权凭证,锁仓越久、数量越多,委托给代理的权重越大
这种授权不是免费的,代理表现优异,委托人会获得回报,代理本身的排名和调用权限也会提升
但如果代理出错,绑定它的 αTHQ 会被惩罚性销毁,风险由代理和委托人共同承担
这意味着 $THQ 不只是质押产息的工具,而是一个风险映射机制:
代理必须拿出抵押物进入系统,避免低质量节点泛滥
授权者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用自己的 αTHQ 去担保代理的行为
通过 slashing 形成链上强约束,让优质代理自然获得更多资源
Theoriq 把代币变成了真正的行为担保,谁去支持什么代理、谁去组合什么策略,都会直接影响代币本身的安全
🔸围绕 $THQ 的设计,还叠加了一层飞轮激励结构:
> Alpha Protocol 是基础设施,所有代理需要抵押 $THQ 才能运行
> AlphaSwarm 是应用层,不断消耗和调度代理,推动更多 $THQ 被锁定
> 代理的使用越多,协议层的费用和 emissions 就越大,反向回流给质押者
> 开发者能通过更高性能获得授权,DeFi 协议因此获得更深的流动性,而代币项目可以无人员成本接入一个动态 ops layer
这个设计让网络规模和代币需求挂钩,使用越多,$THQ 锁仓越深,协议安全性越强,形成自增强回路
和传统 DeFi 的 staking 模式不同,这里并没有无脑收益
🔸αTHQ 的锁仓周期最长 24 个月,是一个时间加权的承诺机制
代理生态初期的确需要 emissions 启动,但一旦有了真实的代理任务和第三方接入,$THQ 会因为代理运行的真实需求产生长期需求,而不是靠短期流动性去支撑
所以在 Theoriq 的架构里,代币从一开始就不是附属,而是与代理执行、权限分配、网络安全完全耦合的系统变量:
> 没有 $THQ,代理无法接入协议
> 没有 αTHQ,代理无法获得执行权限
> 没有委托和 slashing,代理行为无法被有效筛选
> 没有费用回流,代理生态也无法自我持续
如果这个模型跑通,未来任何项目方都可以用 AlphaSwarm 作为运营层,自动管理流动性、优化金库、分配激励
开发者可以推出自己的代理模块,通过性能和信誉获得 αTHQ 授权
普通用户也能用委托选择优质代理,把资产交给更可靠的执行节点
系统本身不会停留在一个静态状态,而是随着任务和参与者的增加不断演化
Theoriq 并没有把代币当作投票凭证或者短期奖励,而是让它成为链上智能体经济的准入、资源和信誉的统一度量。代理网络能走多远,取决于 $THQ 的流动和绑定方式




. @TheoriqAI 打新开始了,几个关键的地方注意一下
▪️开盘释放25%,一年后再解锁37.5%,剩下37.5%在接下来的两年内释放完
▪️估值7500万美金,额度200万美金,开盘3亿回本,目前趋势上币安问题不大,估计能赚20%-50%
▪️一个人额度1000-100000美金,你想投1000你可以填2 3000,到时候没有打到的会退掉。如果你填了10万却没有参与10万,会有2万5的罚款
◼️◼️◼️◻️◻️◻️目前进度 70 万美金
代币 $THQ 长期看值得打,项目主打的 Swarm 需要消耗 $THQ ,前期质押可以拿多层收益,协议使用和代币需求成正比,会大大刺激价格上涨

比特币生态迎来了久违的激情,Bitlayer 在 Coinlist 开启打新,GOAT 即将发币,Taker 上线币安 Alpha。回来了,一切都回来了!
@build_on_bob 也在这根弦上左右摇摆,大有即将发币的趋势
🟠BOB 最近技术上有很大突破
@build_on_bob 联合 @RiscZero 、@boundless_xyz 、@conduitxyz 推出了全球首个 Hybrid ZK Rollup,把 ZK 的即时确定性和 OP 的低成本拼在了一起,让 Rollup 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交易可以秒级确认,提款不用等七天,欺诈证明只要 0.5 ETH 押金和几分钟的验证,这种平衡过去没人做到
这项技术并不是为短期噱头,而是它三阶段路线里的关键一环。BOB 的目标始终是把比特币从包装资产的层层外壳里解放出来,让原生 BTC 能直接进入 DeFi
它先作为以太坊 L2 启动,把 BTC 流动性接进来,再用 BitVM 桥和比特币最终性让安全性回到 BTC 主网,最后一步是成为真正继承比特币安全层的 Rollup
Hybrid ZK Rollup 让后续的比特币安全嫁接有了完整的验证基础,也让 BOB 在技术层面走到了其他 BTC 生态项目的前面
这一轮的热度能持续多久,取决于谁能在短期情绪之外撑出真正的长期价值。BOB 的节奏比别人慢,但它瞄准的不是快钱,而是比特币 DeFi 这条线最终要落地的底层
@cookiedotfun 持续看好!

OKX 最近的 ETH 专题活动很给力啊,买1个ETH送0.5ETH,相当于半价买 E
活动是这样的,在平台交易买入1个ETH就能抽一次奖,一共10次机会,活动时间到31号结束
整体损耗就是买入卖出的一点手续费,如果是新人刚注册,以后额外50U奖励的加息券
链接:https://t.co/rH18p0LwPv

如果要说哪个项目可以重燃 2023 年的空投 Summer,那一定非 @monad 莫属
你可能听过 L2 四大天王,但它们都是搭建在以太坊上,而 Monad 则被称为以太坊杀手🥷
🟪Monad 这条 L1 公链有多牛逼,背后是 Jump 和 Paradigm 两大美国双娇,融资共2.25亿美金
测试网数据目前已有3千万地址,产生了18亿笔交易,240+ 项目部署
最恐怖的是和其他空城公链不同,Monad 的社区非常 Clut(邪叫),DC 拥有超过47万 Smart Follow 和1.3万参与者
@monad 社区以“紫色巨兽”和“抽象公链”形象著称,紫色是 Monad 的代名词
这上面还只是表面的,真正让 Monad 被市场奉为 ETH Killer 的是他的核心技术
天花板有多高?这么说吧从根本上打破了区块链性能的天花板
为什么 Monad 这么快呢
市面上很多号称高性能的公链,速度快是因为牺牲了去中心化,要么节点少,要么硬件门槛高
Monad 的设计更像是用系统级优化,硬生生把 EVM 从慢车道拽到高速路,它是目前唯一在保证完全 EVM 兼容的情况下,把性能做到以太坊千倍级的
🟣核心的四个技术创新:
第一是交易执行方式
传统链的交易必须顺序处理,前一笔没完成,后一笔就只能等,效率最低
Monad 用的是全局并行算法,先把交易拆成可以同时跑的线程,互不依赖的就并发执行,只有真的冲突才回滚重试
第二块是状态访问
链的执行慢很多时候不是算力瓶颈,而是读写状态太卡,以太坊每次都要翻深层的 Merkle Patricia Trie,非常浪费时间
Monad 重写底层数据库,状态树基于 SSD 做直存,查找路径缩短,读写延迟砍掉几倍
第三是共识
节点同步确认交易顺序是另一大瓶颈,很多链要跑三轮通信才能完成
Monad 在 HotStuff 上做了优化,直接减少一次广播,只需两轮通信就能确认,这让全球几百节点同步出块也不卡,交易基本一秒内完成,单槽就能最终确认
第四是执行和共识的解耦
传统做法是执行完才能确认顺序,导致区块里很多时间都浪费掉了。Monad 把这两个环节拆开,先排好顺序再异步执行,把区块时间榨到极致,整体效率又多了三成提升
这四个核心叠加起来,Monad 既保留了完整的 EVM 兼容,又把延迟压到 1 秒以内、吞吐做到一万级,还没拉高节点硬件要求,也没牺牲去中心
🟣团队的技术背景同样很强,CEO和CTO 都出身 Jump Treading
Keone Hon(CEO)
曾在 Jump Trading 担任量化交易团队负责人,领导一个10人团队,构建了能够在数百纳秒内更新复杂机器学习模型并提交交易订单的超低延迟交易系统
James Hunsaker(CTO)
James 与 Keone 自2014年起在 Jump Trading 合作,担任技术负责人,专注于构建超低延迟交易系统
Eunice Giarta(COO)
Eunice 在金融科技领域有超过10年的产品管理和领导经验
🟣项目历程
2022年:创立
Monad Labs 由 Keone Hon、James Hunsaker 和 Eunice Giarta 于2022年创立。团队成员在创立 Monad 之前,曾在高频交易(HFT)和金融科技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2023年2月:种子轮融资
Monad Labs 宣布完成由 Dragonfly Capital 领投的19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2024年3月:开发网(Devnet)上线
Monad 首次公开亮相,开发网正式上线,允许开发者测试其技术和性能
2024年4月:A轮融资
Monad Labs 完成由 Paradigm 领投的2.25亿美元 A轮融资,总融资额达到2.44亿美元
2024年12月:Monad 基金会成立
Monad Labs 更名为 Category Labs,由 James Hunsaker 担任 CEO,专注于技术研发,而基金会则负责治理和生态建设
2025年2月:测试网上线
Monad 的公共测试网上线,吸引了大量开发者参与,测试网交易量突破10亿笔,覆盖33个国家的161个验证节点
2025年主网计划
社区猜测可能在9月29号
🟣截止7月份,测试网数据在刷新纪录
> 注册地址数突破 1.75 亿
> 日新增地址峰值 750 万
> 累计产生交易 18 亿+
> 验证节点数达到 161 个,覆盖 33 个国家
七月期间,部署在测试网的项目数量突破 240+,生态领域也更加丰富
🟣关于主网的信息,官方在今天25号发了一条推文,图中显示 launch 9月29,估计这应该就是主网的上线时间
主网上线可能伴随发币,具体等9月底吧,又一个庞然大物发币,很多撸毛兄弟已经等待两年了!




📜 MemeX 第一季落幕
第一季活动正式结束,没想到自己最终站在了第二名的位置
如今的嘴撸盛世对愿意用心的人真的很友好,短短一个月就能拿到 1 万 U 的奖励,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能上榜完全是靠各位义父的鼎力支持,接下来我将助力评论区的各位,有好的推文请发链接到评论区,我会每天给你们助力!
♿️对了,新人我推荐到飞轮的试炼场,这里有很多优秀的新人,你在这里可以快速晋升! @Flywheel_DAO
@MemeX_MRC20 第一季的结束我觉得不是故事的落幕
第二季已经在路上,以及交易大赛将是一个全新的篇章
这次不再是单纯的榜单和奖励。第二季的奖励将更加重磅
交易+XP+奖池,第二季的玩法将会非常好玩,我已经开始期待住了
朋友们,我们第二季再会!!


Elympics 今晚上了gate和mexc,代币$ELP 总量35亿
📌最近链游和 NFT 都开始复苏,OKX 投资的 Elympics 也趁着这股东风上线
@elympics_ai 主打多链娱乐层,应用多链基础设施将品牌和 IP 与超级应用中的 Play2Win 迷你游戏连接起来,为游戏开发者和知识产权打造全球最大的生态系统
经常看我写的就知道,Elympics 前阵子上了cooie的活动,没想到短短一个月就TGE了
🔸Elympics 值得关注的是他做的不仅是一个链游,而是多链娱乐层
开发者用它的 SDK 可以直接接入链上逻辑,免去复杂的合约和服务器搭建,玩家只要在 Telegram、Line 这些社交入口就能参加链上锦标赛,结果实时验证、奖金直接分配
报名参赛需要 $ELP,胜者瓜分奖金池,开发者从中抽成,节点和托管网络未来会质押代币提供服务
目前,平台托管了 550 万场游戏,举办 35 万场锦标赛,5 万日活跃,5000 多开发者接入,40 款游戏已经上线
还有 Pudgy Penguins、Doodles、Flappy Bird、Crypto Banter 等知名品牌IP接入
作为协议层,Elympics 不会停留在锦标赛,它的路线图里有更多扩展:未来会引入体育、影视、明星级 IP,接入节点化托管,把去中心化算力和 AI 代理引进竞技场景,进一步扩大网络边界和使用场景
「Anoma 融资6025万美,测试网邀请码炒到 200U」
这项目为什么这么火?今天参与测试网交互才明白意图驱动这个理念已经进化成这样了!
📌虽然只是测试网,但可以看见意图已经初具雏形
@anoma 测试网的风格像一款桌面游戏,资产交互在这里变得非常容易
你的需求会被意图理解并广播到 P2P 网络,交给求解器匹配最优方案,最后在以太坊、Solana、Celestia、Filecoin 这些后台链上完成执行
这个过程完全看不到细节,意图可以称为最懂你的链上管家
测试网给了三种玩法
> Fitcoin 挖矿(每天 1000 积分)
> 幸运转盘 Garapon
> BitFlip 预测
🔸Fitcoin 挖矿:每天最多产 1000 枚 Fitcoin,这是后面所有交互的基础积分,相当于最原始的流动性生成
🔸幸运转盘 Garapon:消耗 50 Fitcoin 参与抽奖,四色小球对应不同积分(白球 100、蓝球 2500、红球 10000、金球 50000),是一次随机匹配和结果分发的演示
🔸BitFlip 预测:高风险高回报玩法,15 秒内预测 BTC 涨跌,下注积分还能选杠杆,猜对翻倍,猜错归零,模拟意图执行的极限博弈
这三个游戏让用户在最轻的体验里理解最重的概念,意图生成、广播、匹配、执行,整个过程被压缩成一次点击
测试网的亮点在第三层,多链抽象,数十条链都被当作后台资源,Anoma 用统一接口抽象掉链的差异
隐私层则由 Namada 的屏蔽池和 ZKP 直接接管,公共意图池和私有意图池可以无缝切换,交互天然自带隐私保护
Anoma 这个测试网给了很多惊喜,意图交互已经进化到这个程度,这种交互层操作系统将会是大势所趋




两件大事,1⃣️Kai**今天把 KYC 做了,2⃣️准备明晚 Theoriq 的打新!
和我前阵子预测的一样, @theoriqai 原本 400 万奖励增加到 600 万
100 万奖励给 $KAI** 的质押者,剩下100万当时没有公布,没想到真的是打新配额!
打新的详细信息:
目标发售筹集:200 万美元,目标 FDV为 7500 万美元
代币释放结构:上线解锁 25%,12 个月后解锁 37.5%,接下来的 12-24 个月线性释放剩余的 37.5%
$THQ 代币总量为10亿枚
- 24%(2.4亿枚)给核心贡献者,设置了三年线性释放和一年锁仓期
- 30%(3亿枚)给到早期投资人
- 18%(1.8亿枚)用于社区激励
- 28%(2.8亿枚)归属项目金库,用于生态建设、合作激励和持续运营
代币的使用机制分层设计,先质押生成 sTHQ,这里可以获得代币奖励和治理资格
锁仓生成 αTHQ,将 sTHQ 锁仓 1-24 个月,铸造不可转让的 αTHQ
这里就是继续叠加杠杠,锁死就可以获得更高的代币奖励和合作伙伴激励
绑定 αTHQ 的代理会获得更高的执行权限和调用频率,并为委托人带来收益
所以如果想最大化收益,到时候质押 aTHQ 是最好的,因为可以将 αTHQ 委托给 AI 代理,支持其运行并获得费用折扣和奖励
但如果代理失误或作恶,委托人要和代理一起承担惩罚
总体上 @TheoriqAI 打新可以按头参加,这个体量的项目上线币安不是问题,就是25%可能只达到回本线,剩下的要等一年才能到手


Hana 最近又暗示 TGE 又官宣主网第3阶段即将上线
@HanaNetwork 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取得强劲发展势头之后,第三阶段标志着迄今为止最大的飞跃:
> 基础设施升级
> DeFi 主要功能发布
> 战略合作伙伴和 dApp 集成
> 社区扩展和实际用
三阶的上线通常在 Cosmos 系项目里,往往是切换从技术交付到代币上线的分水岭,所以TGE 可能一起上线 @0xJeek
#Hana 的定位一直很明确,它不想和传统 DeFi 或 CEX 去做同质化竞争,而是瞄准了一个完全不重叠的赛道:让散户用最短的路径完成一次链上交互
项目主打无 KYC 的法币通道,强调 P2P 市场和移动端实时交互,核心目标是把 Web2 娱乐型人群无缝带进链上
这里的逻辑非常细:CEX 的用户粘性并不是资产本身,而是习惯和体验
Hana 选择用更轻的内容、更好玩的场景去打破这种粘性
主网第三阶段的上线,就是在把这种体验推到极致,On-chain操作就像刷抖音一样so easy
让交易变成娱乐的一部分~

Poseidon:AI 牛市的缺口
传统互联网的数据供应链走到了尽头,AI 想要继续突破,数据必须像算力一样形成可持续、规模化的供应链
诞生于 Story 链的 Poseidon 能做到这一点
@psdnai 通过 @StoryProtocol 的IP层,让数据确权、授权、分润、追溯成为底层标准,让分散在全球每一个个人、设备、传感器的数据都能成为AI训练的合法燃料
Poseidon 也不是噱头项目,它背后是 Story 这个底层协议的生态延伸
Poseidon已经完成由a16z领投的1500万美金,a16z 这是明确要在 AI 数据基础设施这个市场下注
Story 创始人来自韩国,散户叙事的爆发力天然更高,市值也远低于 Solana、Sui 这类成熟公链,杠杆空间更大
. @SuccinctLabs 按照进度条计算上主网应该在28号附近
📌上主网不一定发币,但大概率八九不离十
在 Whales 场外 $PROVE 的上市前价格约为 1.3 美元,FDV 为 13 亿美元
这两天 Succinct Labs 的测试网圆满结束,Succinct Labs 的技术终于向现实应用迈出了大步
最大的亮点之一是 Prover Network 和 Cysic 的加入,带来了他们定制的 ZK ASIC 芯片,这种芯片的处理速度能达到每秒 1.33M Keccak 运算
Cysic 不仅仅是加入了 Succinct 的 Prover Network,它还带来了工业级的 GPU 集群,为更高吞吐量和更快的证明生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 Cysic 作为多节点证明者的加入,Succinct Labs 能够处理更大规模的 ZK 工作负载,进一步提升了网络的验证能力
Succinct Labs 完成了与 World Chain 的 ZK 证明试点项目,World Chain 是由 Sam Altman 支持的项目,Sam 是 Openai 的创始人
Succinct 最近推出了基于拍卖的证明机制和质押奖励系统,为证明者提供了更多的盈利方式,同时也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最值得注意的是,Succinct Labs 正在推动一个全新的领域:ComputeFi
这个概念让用户能够通过提供计算资源来参与 ZK 任务,赚取奖励

MemeX 活动最后一天,目前我位居双榜第三🥉
🙏感谢一路支持的朋友。最后一天还在发 MemeX 内容,欢迎把链接留在评论区,我会帮大家助力一波!
如果拿到奖金,我考虑全部加仓 $M 。按我的计算, $M 合理的价格在 1U,这两天价格也回到 0.45,走势和预期一致,前期获利盘和14天质押都已经被洗掉
@MemeX_MRC20 Campaign 界面可以看见 S1 结束,但旁边还有 S2。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赶快参与 S2
S2 可能和交易大赛一起开放,这意味着有更多财富密码诞生。平台的质押资金下个月解锁日期在下个月初,充沛的流动性下会跑出很多金狗
然后这几天官方推出 pos,要拍照真屎来证明自己是人类,逻辑没问题,但还是要考虑很多人是非常在乎个人隐私的
官方也听劝已经把这条公告下架了,期待更有活的 POS 活动!


⛺️Camp 最近的一些进展值得留意,基金会的成立发币就差临门一脚了
@campnetworkxyz 是为 AI 创作者经济设计的 IP Layer1,已完成 3000 万美元融资,投资方包括 Blockchain Capital、Maven 11、OKX Ventures,估值约 4 亿
测试网二期 Summit 系列已上线,新增 16 个生态团队,覆盖链上 IP、AI、游戏和社交场景,比如 Reblapp、Rarible 和 https://t.co/PB6npuavzV。三期团队的招募同步开启,生态范围继续扩大
这次的测试网趣味性挺强,加了 NUT 这种小游戏。完成任务可以拿测试代币去玩抛硬币,第一天就有 5000+ 互动,数据还不错
StoryChain 联动的共创活动也很活跃,续写 Milo 冒险故事,一周出了 15 万 链上作品,加上 Origin 和 mAItrix 的衍生创作总量已经破 40 万。两大 IP 赛道当红炸子鸡联手,有意思
外部合作这边,Camp 拉了 Kor Protocol 进来,重点做音乐娱乐 IP 上链,这会给后续 AI 训练和内容授权补不少料
社区方面 TrailHeads 白名单发放变成常态,NFT 地板价维持在 0.22 ETH,新一批 1000 张 NFT 要增发,参与铸造至少要 0.01 $CAMP 测试币,这种即将 TGE 发的 NFT 估计带有空投权重,别忽视
另外,基金会账号 @Camp_FND 已经浮出水面并被官方关注,通常到这一步,距离发币就临门一脚的事情
@camp_cn

7月应该是 GOAT 山羊最开心的时候 🐐
One Piece Season 3 正式启动,标志整个大规模社区活动的收官阶段,这一季结束大家应该会轻松不少
🔸 Season 3 的核心:链上行为和链下互动的双轨驱动
这次 One Piece Season 3 的规则和玩法有明显升级
参与者不仅可以通过使用 @GOATRollup 生态 dApps(Oku、GOATswap、Artemis 等)来完成交易、质押、流动性提供等链上操作,还能通过社交互动、内容创作、好友邀请等链下行为来获得 GOAT Points 和 GEC
> GOAT Points 追踪用户的交易和流动性贡献,直接与后续空投分配挂钩
> GEC 是生态能量值,用来升级 Capsule NFT,解锁更多功能和空投机会
🔸 本月 #GOAT Network 还通过 Freemint 活动完成了大规模 NFT 铸造,累计铸造超过 36 万枚
随着 Capsule NFT 的升级,用户还能进一步绑定更多权益,包括空投倍增、生态优先访问权等
自 Alpha 主网上线以来,GOAT 的总锁仓价值已经突破 1.67 亿美元,市场对 btcfi 还是蛮追捧的,山羊所处的市场境遇比半年前的几位老大哥流动性好太多了
🔸最受市场关注的,还是 BuildKey 的暴涨
BuildKey 是 Aspecta x GOAT 联合推出的限量资产,每个 Key 代表未来总供应量的 0.0005%,对应 50 枚 GOATED 代币的兑换权
随着活动升温,BuildKey 的市场价格从 1 美元一路飙升至 7.25 美元,隐含 FDV 直逼 1.75 亿美元,没上线前买key的就赚嘛了
1.75亿的市值也不算高,距离到上线估摸还能再翻一倍
流动性充沛,btcfi 正当时,山羊这一季收官应该就要上线了~

新台子往往意味着新机会,@shoutdotfun 这个偷懒第一时间没上,我看最早上的人 1 Sol 可以掏100 Sol 出来
机制比较新颖,就是你进入平台后链接推特绑定。你在推特发项目相关推文,或评论就可以拿分
链接:https://t.co/dkL6hsdmaC
积分可以抢预售新币,第一个项目 $ENERGY 参与人均吃50-100倍
用户不仅能通过内容创作和社交互动赚取代币,还能通过持有代币来增加影响力、解锁更多平台功能,甚至参与更高级别的代币发行
Shoutfun 采用的这种影响力门控机制,让代币发行过程更为公平
只有通过不断互动、积累影响力积分的用户才能参与到代币预售中,这避免了机器人抢购和传统代币预售中的不透明问题
总的来说,#Shout 通过将社交互动与代币经济深度结合,打造了一个去中心化社交平台,既让用户通过社交互动获益,又让平台生态自我驱动

INFINIT 在搞什么,V2 刚更新的 Agentic DeFi 有点逆天
套利一直是数学大牛们的专场,defi 很广,但对我来说投入一点 LP 就是全部
@Infinit_Labs V2版本带来全新的体验,它把策略从个人的私有技能变成标准化的资产
😂Pendle、Aave 全被推下牌桌,全自动荷官替你下注
你只需要说出想法,剩下的部分由代理完成,自动完成换币、跨链、质押、回收收益等操作
并且策略是可以流通的,任何人的策略都能被转换成链上调用模块,其他用户点击即可使用
我的解读是这就是你在中心化交易所的策略一样,有囤币宝、有马丁格尔等,当你运行后得到市场验证,便会收到其他用户追捧,越多人使用并盈利你就能活得越多的分润
🔸INFINIT V2 实际上搭建了一个策略市场,协议被聚合进后台,前台只剩下策略本身进行流通
这是从流动性竞争转向思路竞争的节点
@Infinit_Labs 7 月的进展也说明这个方向正在加速落地
7 月 14 日举办的首场社区通话吸引了 2100+ 用户实时参与,讨论的主题正是 V2 版本的 Agentic DeFi 愿景和代币的未来用途
技术方面 V2 强调让操作简便化并融合新策略,预计很快会公布更多细节并整合额外的 DeFi 功能
平台自年初上线以来,已累计 167,000 名用户完成 452,000+ 笔交易,证明用户确实对个性化策略有强烈需求


盗梦空间这部电影可以奉为科幻神作👓
剧里有一个角色造梦师,造梦师的工作是为他人构建一个完整且自洽的梦境,让进入者无需关心梦境背后的逻辑与构造,只沉浸在体验本身
@anoma 做的事情很相似,它把链上交互的复杂性完全抽象掉,让用户不再需要思考在哪条链、用哪个协议、如何跨链
只需要表达一个意图,比如“用 1 ETH 换 500 USDC”或“组合一笔多链交易”。剩下的你不用管,造梦师给你幕后安排好
🔸7 月的测试网上线,让这种理念第一次可视化
虽然我没有拿到邀请码,但是根据小伙伴们的体验来看效果很不错
3D 交互界面就像电影里的梦境地图,用户可以直观地看到多链资产和状态关系,开发者也能像拼场景一样快速组合跨链应用
Anoma 资源机器是造梦的引擎,类似以太坊的 EVM,但它不是执行合约,而是生成、组合并验证复杂交易逻辑
技术层面,Anoma 已和 Celestia、EigenLayer、Near、RiscZero 等项目打通,接下来会统一以太坊 L1/L2,让链的边界像梦的层级一样消失
在《盗梦空间》里,造梦师不只是制造幻境,而是帮人到达他们自己无法抵达的深层潜意识
#Anoma 也在帮助用户不再被链和协议的复杂度束缚




「7月的尾巴,ETH 将破新高」
Layer2 在经历了一年的降温后,现在反而是个不错的机会 @hemi_xyz
特朗普的 Wlfi 即将发行,以及大美丽法案的通过,稳定币一下子成了美股和加密最热门的赛道
📌稳定币的最大受益者为什么是 ETH?
因为目前能承载稳定币发行和 RWA 资产炒作首选都是 ETH 生态外
这也是为什么 Layer2 的机会会再次被放大。月底或8月即将上线的 @Hemi_xyz 是我最关注的 L2 之一
@hemi_xyz 是一个模块化的 Layer-2 协议
项目完成 1500 万融资,领投包括 #Binance Labs、Breyer Capital、Big Brain Holdings 等一线机构
Hemi 是把 ETH 和 BTC 两个层结合到极致的项目,它把比特币和以太坊视作同一个超级网络
Hemi 在以太坊的可编程性之外叠加了比特币的安全性,PoP 共识让主网交易天然带有 BTC 的最终性背书
7 月的进展:守护进程升级、PoP 奖励机制预热、Hatchlings 功能上线,在为这个跨链生态的可用性做最后一层打磨
7.17 日官方也明确了即将 TGE,关注 ETH 生态的要抓紧研究了!


如果《黑镜》的世界有一次补救,它可能会长成 @Mira_Network
黑镜第三季<急转直下>,描述主角生活在一个完全被社交评分控制的社会
主角因为一个微不足道的评分被彻底剥夺了生活的资格
她站在机场柜台前,眼神慌乱,却发现没有任何申诉渠道,算法的决定就是最终判决
那个系统从不解释规则,也没有人能验证它的公平与否
这就是算法失去制衡后的样子:它看似无所不能,却没有真相可循
@Mira_Network 切入点就在这里,验证 AI 点可靠性
它把模型的输出拆成最小的事实单元,丢进一个去中心化网络,让不同模型和节点交叉验证,最终由共识机制确认可信度
这种机制也像区块链最原始的机制,一笔交易由只有经过多个节点共同确认,才会上链
Mira 把这种逻辑搬到了 AI 的输出上,一个内容由多个不同的 AI 进行交叉验证,确认内容可信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