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年前投的一个项目上了币安Alpha,收到了一堆恭喜消息,也看到一些推特评论以为我是近期转型成投资人了,说明大家对KOL轮的了解确实不太深。实际上之前参投,现在才TGE的项目别说钱包Alpha了,哪怕上了币安现货也大概率亏钱,这条推文就根据自己的经历简单做个分享。
KOL轮其实基本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只不过很多一两年前投的项目现在才陆续TGE,那时候也是KOL轮最盛行的时候,其实约等于一个小型的VC轮。
对项目方来说,设置一个条件较优的轮次,换取支持,不过真正能带来大量买盘的KOL其实中文区总共也就那么几个人,所以主要目的还是获得传播度和声量。而对于KOL来说,也多了一个渠道参与优质项目,而且投资周期通常比VC短很多,所以一开始这种形式很受双方欢迎。
我是从熊市中后期开始活跃参投,总共投了几十个项目,顺利登陆币安或者Upbit现货的有IP、IO、AEVO、MOVE、ATH、MOCA等,另外大概有十几个上了二三线所的,基本只要赶在牛市上升期发币的,结合套保一般收益都不错,而拖到这几个月才开盘的,不管背景如何,哪怕上了币安现货也很难回本,而且还得度过通常12-24个月的锁仓期,也有一些干脆不发币也没什么动作了。
写到这里相信大家也看出问题了,决定KOL轮的收益的核心因素其实是参投时间和TGE时间,在熊市容易以低估值和很好的解锁条款投到大项目,牛市则恰恰相反,不仅估值虚高,项目方还会用很多严格的条款约束KOL的行为,最后很容易几个月发推宣传最后还得倒贴钱,那自然而然也就没什么人愿意参与了。
@DekuKing1 一年多前有段时间很流行投KOL轮,当时投了几十个项目吧,趁着之前行情好发币的大部分结果不错,拖到这几个月的基本没法回本,还有的约等于soft rug了,现在除非特别顶级的项目不然都懒得参与了
用雷军的话说,就是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这个道理我是本科的时候才想明白的。高考前一个月我自认也非常努力,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先刷一套理综卷,再上早自习,满心以为浙大稳稳当当,结果高考最擅长的数学和理综发挥不佳,只上了个普通985。
后来我才意识到,那段时间我以为的努力,更类似于一种机械化的自我感动,一套卷子做完,不会的题看过一遍解析就自认为会了,没有吃透其中原理,也没有举一反三去找相似题目练习。看似刷了很多套试卷,其实解题水平基本在原地踏步。
这样的现象其实生活里比比皆是,很多人确实上进,也充满热忱,但是最终流于表面。什么是真正的努力?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是深思熟虑后做出艰难的决定,是寻找差异化,是真正花心思动脑子去提高自身。
再举个盯链的例子,很多人觉得一杯茶一包烟电脑桌前坐一天,就是努力,假如还拿不到好的结果,就归因于内幕、运气这些外界因素。殊不知同样是盯链,如果只是盲目枯坐一天又一天,你所消耗的时间并没有给你自身带来长进,而有的人会利用这些时间熟悉最好用的工具、收集自己的聪明钱地址库、分析叙事和注意力对市值上限的影响,了解最热门最能吸引人的话题,长此以往,后者成了面面俱到的打狗高手,你依然是你。
天道酬勤,前提是找对正确的方向,否则只是感动自己。
借着 #OKX 小作文大赛的机会,简单聊聊前段时间推特讨论度比较高的话题,Trader和Builder。
先做一个比较广泛的定义,Trader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交易实现获利,最常见的例如二级市场交易员,链上打狗玩家等等,一般不会过多参与或干涉项目的发展;而Builder则是指参与项目建设的人,一开始主要是指好好做事的项目方,后来随着Meme盛行,出现了社区建设的概念,这类玩家也属于一种Builder。
我自身是属于Trader这类的,除了性格因素以外,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我进圈较晚,对BTC之外的币不存在什么信仰,也不相信大部分项目方长期做事交付的能力,所以更倾向于落袋为安;二是我早期的大量交易经验来自NFT中后期,NFT的流动性较差,很多时候依赖于Flip获利,从而养成了倾向于短线交易的习惯。
而个人玩家中的Builder,通常具有以下特征:选币眼光好、钻石手、愿意承受波动、会通过各种形式帮助项目建设。如果这类玩家本身就在推特具有一定影响力,很容易就可以成为社区领袖,甚至让一个代币印上深深的个人烙印。
做一个Builder,伴随项目成长,除了本身代币的涨幅之外,可以获得很多额外的成就感,而且在牛市上行周期,往往是这种方式更容易拿到大结果,当然缺点也是相对应的,如果没有选中适合长拿的标的、遇到能力不足或无良项目方,那么付出的努力和时间就容易白费,而且钻石手通常会经历无数次利润回撤,怎么在最合适的时间离场是一门大学问。
而做一个Trader,很多时候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判断项目时不会有太多感情色彩,核心只有四个字,低买高卖。缺点可能就是因为对项目缺乏信仰,不太容易在单币上暴击拿到大结果。
从交易的角度来说,我认为这两种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
另外,Builder这个身份如果是作为项目方,从来不是靠嘴整天喊Keep building,而是看能不能真的长期投入到项目建设中,为用户谋福利,做出一些影响甚至改变行业的贡献。这一点上OKX钱包 @wallet 真的非常值得夸赞,作为一个免费产品,却极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对比其他不思进取,连打开都卡顿的钱包,OKX钱包不仅使用丝滑,还支持全链,很多链都有自建节点,以及非常多充满细节的功能,真的怎么夸都不过分。
@okxchinese @Haiteng_okx @Mercy_okx
执行低倍做空山寨这个思路两个月了,对比一开始的几个空单,可以发现我逐渐加大了标的数量,减少了单个标的仓位,原因主要是两个:
1、老币很多都跌了90%以上,新币被杀估值,所以市值严重虚高的情况很少了,很难再找到一路丝滑下跌的币,大部分过程中会反弹,而山寨反弹二三十个点是很常见的,因此要分散做空,且超低倍杠杆,降低风险。
2、越来越多人开始做空,已经有小市值山寨的庄开始利用这一点,要么砸盘前先暴力拉升爆空,要么拉盘吸引空单,负费率拉满后高位震荡控盘,因为大部分筹码都在他们手上,外界是没法把现货价格砸下去的,利用这一点,靠费率就可以磨死空军。
所以,我认为做空山寨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了,控制不好杠杆或者经验不够丰富的话,很容易反而亏损,需要更加谨慎。
关于抄底,我这次在一月末判断走熊的理由是感知到了链上情绪很明显在退潮,而这几天的进一步暴跌是由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因为我对宏观并不是很了解,暂时还没有什么思路,再观察看看。这一轮的底部会在哪里,已经成了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接触币圈这三年多以来,除了平时在推特上对大大小小的项目做比较系统化的复盘总结,我偶尔也会用笔记工具进行一些碎片化的梳理,昨天抽空翻看了一下,觉得这些经验对自己最终完成Trump上的操作起到了很大帮助,也简单整理一下分享给大家,其中部分文字是直接摘抄的:
2023
5.3
不追求绝对的底部,不要担心卖飞,所谓卖飞的本质是怕错过高倍机会,而一级市场最不怕的就是高倍机会。所谓怕卖飞,对于信息滞后、介入慢的人来说是这样,因为他们可供选择的标的不多,但是玩一级不应该有这种顾虑,抓住10个10倍的机会要比抓住1个100倍的机会容易的多,很可能在追寻后者的过程中损失本金。
7.24
已经不止一次出现这种问题,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例如现货投入几十万u,有10~30%的收益却不愿意止盈,在自己熟悉的链上一级市场,总觉得5~10E已经是重仓,而且拿不住也害怕亏损。
8.31
Sei空投和Friend Tech:以最快速度做出能用的技术脚本,响应速度非常重要,慢1天可能就少10倍收益。
Shia:判断土狗币是否是合适的买入点位,应该看预期的上涨空间有多少,而不能简单根据底部筹码的倍数判断,因为大部分土狗币都会有比你买入位置更低的筹码,另一个原因是看到几个群都开始讨论了,于是觉得已经错过了早期机会,但实际上G2老板实名发土狗币应该是类似FUMO级别的利好,至少能发酵几天,如果出于理性判断,而不是被这两种心理导致不敢上的话,应该可以做到百E级别利润,因为逃顶一直是我比较擅长的。
9.3
永远不要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部分子弹打出去,可以接受少赚一点,不能接受严重亏损甚至爆仓的风险,其次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要用太想当然的逻辑去操作。
9.4
学习快速干净地止损。别希望自己每次都正确。如果犯了错,越快止损越好。
10.12
今天打牌意识到一点,自己喜欢根据自己的筹码量下注,而非场上形式下注,这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抗风险能力其实并没有随着筹码量的上升而提高,反而变得更加脆弱。
10.24
小机会可能是免费或只花费时间就能够赚 5000-30000u的预期收益,数量较多且市场容量较有限,风险性较低;
中机会可能是花费时间钻研之后能够赚 50000-300000u的预期收益,投入成本不低,每个月产生该规模的机会不多,市场容量较大,一份风险一份收获。
大机会可能是直接摆在大家面前也很难抓住的机会,往往需要做少数派。一种是投入适中但赔率超乎想象的机会,另一种是投入较高但赔率合理的高概率机会。
2024
1.21
两个年度级别机会的复盘,节点猴和SatoshiVM。能实现利润千万以上级别的项目属于年度级别项目,一个月的时间内已经出现了两次。
节点猴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在于事先没有调研清楚,居然打完才知道它是第一个比特币上的原创10k PFP,在不知道这个信息的情况下依然判断出了0.03btc是值得参与的,但是没有敢上大仓位,最终投入0.6btc获利3btc左右,这是一个能容纳过亿资金的10倍机会。
SAVM更离谱,关注了一周,在开盘1~2天前分别和三位朋友讨论过项目,结果却没有注意开盘时间导致错过,这是一个可以实现1天千万利润的机会。
在这两个项目上面犯的错误实际是一致的,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对项目的分析和关注有所懈怠,虽然只是少赚,但是机会成本也是成本,应该极力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对于关注度足够或是自己看好的项目,一定要各方面调研清楚。我相信这类机会在一年内会不断出现,平均到月份上可能每1~2个月就有一个可以做到短时间内大资金10倍的项目,下次好好把握。
3.28
这个月的关键词是没有做好止盈,玩链上永远不缺新项目,所以分批出货止盈一定是最优解法,一直以来自己践行的都算出色,这个月为什么没有做好,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因为Bome大家的盈利都太疯狂了,所以对比之下显得钱都变成了数字,几十万u的盈利都不去做止盈,这肯定是一种错误的情绪;二是另两个项目其实都到了卖出的心理价位,但是因为刚发完推不久就暴涨上去,觉得卖出不好意思,其实不必有这种心理,该卖就卖。
4.5
过分保守也是一种冒险。
4.14
Study GCR.
Within alt cycles, you should crank up risk when the trend first reverses, and begin to gradually protect capital as time passes.
People lose because they do the exact opposite;slow early, and increasingly greedy with time.
对宏观和微观都很重要的一条建议,应该在价格最初上涨的时候加大风险敞口,随后慢慢降低,而不是相反,同样对于看好的土狗,前期先以较大仓位建好底仓,后续再做操作,自己往往是底部没买够,涨上去加仓,最后导致亏损
6.10
总结一下自己最近链上操作最大的问题,一是上的仓位不够,且害怕亏损,二是前期犹豫,后期加仓,导致被动,有五六个单币盈利十万u以上的机会,但最后总收益也就只有七八万u
6.18
入圈差不多三年了,最近一直在思考自己平时操作容易犯的错误,不得不说人是很容易受惯性思维影响的。
我算是比较幸运的,进圈不久就接触了链上交易,最开始玩的是BSC上的小池子土狗,后来是NFT,这两者的共性是大部分项目资金容量不大,但是数量多,以小博大,日积月累。
其实现在早已时过境迁了,链上经常会有上百万U的池子,而且因为AMM机制流动性非常好,而CEX除了头部几家交易所里最热门的山寨外,大部分流动性是很差的,但是我脑子里早期形成的思维定式还是潜意识觉得,链上项目不适合用较大资金去参与,大资金还是得去CEX做二级交易。这就导致了一种割裂,明明我所擅长的赛道是链上,现在的热点也是链上,但我往往过度谨慎,反而在交易所下手比较重。
客观来看,以我的能力承担着十分之一的风险、利用着十分之一的本金,就能在链上取得CEX交易山寨同个数量级的利润,我在两者之间下注的比例明显是本末倒置的。这就是我提到的惯性思维所带来的弊病,不过好在终于是渐渐让这个问题暴露了出来,希望早日精进。
7.28
Neiro犯了几个经典错误,第一个是这种级别的叙事,自己第一反应也是很有机会的,结果600k都不敢上,总是莫名其妙顾虑太多,可能是因为要做社群的缘故,容易瞻前顾后,又受特朗普大会一堆死狗的影响,又觉得是20分钟前的新闻,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过于谨慎,很多压力纯粹是自己给自己的,不需要有太大负担,这种级别的机会还是早期看到的一定要去赌。另外保持敏感性,既然是20分钟前的,为什么想不到去找更早的PumpFun,这些都是要潜意识就去做的操作。
11.3
10月的链上行情达到了又一个高峰,整体结果还可以,应该有盈利50~70万u,但是依然有很多操作没有做好,钻了不该钻的,卖飞了不该卖飞的,简单总结的话,我觉得是新叙事、新赛道的龙头可以格局,例如Goat,Pnut,而仿盘Beta,要及时获利止盈,仿盘上面能浮盈20万u级别就要开始坚决止盈。
11.24
在这笔交易中我愿意损失的最大金额是多少?
链上交易的核心是以小博大,在大部分时候,可以接受投入的本金归零,因为换取的是5~10X甚至更多的利润,除非是重仓高位接盘,那其实类似于二级交易。二级交易的核心是最小化潜在损失,以5~10%的止损认为该交易无效,换取20~50%的潜在收益。每一笔交易,下注前,考虑清楚自己愿意承受的损失是多少。
当有“太容易,太顺利”此类感受的时候,就应该将大部分仓位换成稳定币,经验表明,这样的感受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到了最容易的阶段,此后容易转向,另一方面也容易因为自负导致误操作。
12.1
下半月投入比较多的项目,大概五六个Meme币,都买入了10~15万u这个数量级,加大链上出手的仓位不是问题,错在正好赶上了链上遇冷,再这样的大背景下,流动性和情绪难以维持,更适合早期以小博大,而不是上仓位追高。
这几个项目的判断本身我觉得没有问题,只是过程执行的细节不好,类似大池子的局,如果要中期上仓位,假如没有推背感,就要及时注意止盈或者止损,而不是拿到归零。
此外Hyperliquid是我一年来都非常看好的项目,开盘也给了3以下买入的机会,结果因为市价单买入成交价高了10%,限价单又没有成交,准备好的50万u只买入了15万u,而且又过早卖出了,最后只获利7万u,对于这个级别的项目操作的非常差,要么投入更多仓位,适当止盈,要么买少了就多拿一拿。
看完就会发现,我花了整整两年多时间,反复练习,加大链上出手的仓位,分批止盈防止卖飞和利润回撤,面对大部分人眼里的“不确定机会”下重注,最后才有了Trump一战的结果。
感谢 #OKX 的邀请,现场感受了F1的氛围,也见到了很多推特上大名鼎鼎的老师。近距离听到引擎轰鸣还挺震撼的,OKX眼光也很好,赞助的迈凯轮车队遥遥领先,包揽前两名。
期待OKX举办更多精彩活动,也祝愿OKX继续做大做强,OKX钱包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良心产品。
@okx @Mercy_okx @mia_okx @EuniceQXZ




昨天和 @zicai222222 畅聊了一下午,很多话题深有感触,抛砖引玉供大家思考交流:
1、赚到钱以后,还是要提现一部分,改善生活,才能真正体会到赚钱的意义。例如我自己,进币圈的前三年其实也一直在赚钱,也赚到了大钱,但是生活模式几乎没有变化,日复一日枯坐盯链,偶尔会觉得金钱只不过是屏幕上的数字,缺乏实感。而这次Trump交易后选择了更休闲的生活方式,给家人买了房,自己到处购物旅游,才真切体会到努力带来的回报。
2、在币圈,赚过大钱的人很多,能真正守住财富的很少。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和方法守财,甚至让财富更上一个台阶,需要结合自己的性格和经历,进行深度思考。
3、自己追求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五年后,十年后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实我内心一直非常清楚,我的究极人生理想还是希望成为马斯克、雷军这种科技企业家,去做出一些影响世人、改变世界的产品。包括这次半个月的日本之旅,也让我更坚定了这个想法,虽然旅行玩乐很开心,但如果让我以后的人生只做这一件事,我是无法从中持续获得满足和成就感的。
4、币圈很多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经验,和财富是极其不匹配的。这一点我们平时也经常打趣,如果有靠谱的银行卡保险中介、豪车豪宅手表销售、高端旅游定制服务拉进群里,一定可以赚的盆满钵满。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因素我觉得是两点,一个是缺乏可靠的渠道,一个是没有时间去钻研,相应的解决方式,要么是通过身边朋友口口相传,要么是找一个能力强、脑子灵光的助理,来协助完成这些琐事。
总之人生嘛,最重要的就是体验。
在日本呆了半个月了,从个人视角说一些感想:
1、北海道和东京的街道路面、车辆都非常干净,大阪的小巷子也有随处乱丢的烟头和垃圾。值得一提的是,去过的所有场合的厕所都整洁无异味,并且基本是智能马桶。
2、现代化、国际化,大部分菜单都有英文版,规模较大的店也基本会有一两位懂中文的店员。但也有一些地方和国内相比显得“过时”,比如硬币纸币依然是主要支付手段之一,新干线必须给大行李买票,否则没地方放,一列车又只有三个行李位。
3、非常有礼貌,几乎去过的每家餐厅和酒吧,离开时店员都会鞠躬告别,也经常能看到顾客回礼致意。
4、守规矩到刻板的程度,印象最深的是住的一家高档酒店,晚上希望加一床被子,前台表示只有额外付完整的加床费才行,最后给我们拿了一叠床单。这在国内是难以想象的。
5、东京的美食令我印象深刻,在很多家人均几十几百的店里吃到了惊艳的猪排饭、拉面,寿喜烧等等,而在国内几乎只有人均上千的店,偶尔一两道菜会让我有这种好吃到爆炸的感觉,当然这可能是因为我早就对国内的美食习以为常。另外,在美食如此之多,而且饮食结构包含大量碳水的情况下,日本人却普遍偏瘦,我觉得或许反映出他们骨子里的克制。
6、注重隐私,在便利店和拉面店都能看到用隔板分开的单人座位,更夸张的是,有的公共厕所为了避免尴尬,配了自动播放流水声的设备。
整体来说,无论是居住还是旅行,日本的体验都非常不错,日常生活也很符合亚洲人的习惯,推荐体验。走熊了,谈恋爱,游天地,做喜欢的工作和享受游戏。
群费这个东西,以前我为了避嫌一直没讨论过,现在自己基本处于休息状态,社群这段时间也不收费了不拉人了,可以发表一下观点了。
我一开始选择做收费群,并且是月费制,没有选择发NFT,很简单,一个是基本的门槛筛选,一个是作为一种双向选择和激励。首先我从最开始就是有链上名牌地址的,所有战绩都可以直接看到,不是光靠一张嘴和P图,这是我最大的底气。其次,月费制度,只要你进群后发现群内风格不适合你,最多浪费一个月,不会付出太多沉没成本。其次对我来说,每个月也会对付费群友负责,认真挖掘分析项目,而不会躺平。
我的群费定价一直是0.04-0.06E/0.8-1SOL一个月,逢年过节或者行情不好都会打折,相比起我提供信息的价值,我认为是一个极其低廉的价格,对于有基础和操作能力的链上玩家,跟上一个金狗的收益就远超这个数字。
到后面采用申请制,一方面是要进群的人确实太多,另一方面也是做一个基本的了解和筛选,因为中后期群里普遍水平上来了,进来的如果是不懂链上的新人小白,很难跟上,我也没有精力一个个去从头教。直到现在,累积的申请还有上千份没看。
人数一直控制在一个微信满员群,很多人劝过我开二群三群,我都拒绝了,因为我知道我没有那个精力,同样人数多了也会稀释alpha的质量。
其实我一直认为,不懂分辨代币好坏的玩家,往往也不懂分辨KOL水平高低。以前有一些人,仅仅因为我收群费,就眼红挖苦,造谣攻击。最后的结果你们也看到了,Trump这个币,前三天链上获利前20的人里,应该有10个是我们群友,是真正足以改变命运的一笔交易。以前从NFT到Meme币,大大小小的金狗就不提了,很多项目都是我们群最早发现最早冲锋的。
任何东西都要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我理解很多人对付费群有偏见,是因为早期很多主玩合约的群主,缺乏实战证据,涨跌全靠一张嘴,但是对于有名牌地址的链上玩家,我认为付费群是一种很合理的知识付费形式。当然前提是,你选择的群主确实有能力挖掘项目,有责任心,有分享精神,有不错的语言能力表述清楚逻辑。
我想请问一下币安,是不是现在用户正常开单交易都有被封号的风险?我从1月底开始做空山寨币,逻辑从我推特上都能找得到,选了一些我觉得热点不再并且估值虚高的币,结果币安说我在Ban上操控价格,我的开单历史都在下面,因为深度一般我还是用的分时委托(Twap),2.8日我观察到ban从底部0.023拉升到0.065左右后横盘了几天,建仓空单,2.18大暴跌,我观察了一天左右,觉得跌不下去了,低于50M做空的性价比也不高,所以平掉了空单,同样是用的分时委托,这一单最后历时11天,开仓均价0.066,平仓均价0.049,盈利28万u,完全是合理的散户交易行为,结果币安警告我不能多账号交易,不能同时利用现货和合约价格操盘,不能鼓励其他人进场来拉升价格,请问以上三种行为我有哪一样?
自己上的合约被人这样拉砸,不去找原因,跑来用封号警告正常交易的用户?同样我之前做空act也收到了类似的警告,说我空单仓位太大,怀疑有内幕消息,我开单的逻辑是act的发射台推出后第一个币表现不佳,利好落地。请问我是需要教你们炒币还是需要把我每一次获利的逻辑全盘托出?
还有,你们的分时委托Twap功能,正常情况下开单是按杠杆可开仓位作为百分比,平单是按持有仓位作为百分比,结果分时委托的平单是按杠杆可开仓位作为百分比,导致我在平仓Wif的时候,误以为10%是我仓位的10%,其实平掉了可开仓位10M的10%,导致我过早平单损失了部分利润,你们的功能细节不去完善,反而用这种方式惊吓散户?
我一直将币安作为最信任的交易所,不管是CEX资产还是交易都主要在币安,难道用户正常交易还要担惊受怕封号风险?希望币安可以重视以上问题,不要站在正常用户的对立面。 @heyibinance @cz_binance @sisibinance 。




指正一下,Trump这个币获利10M+的应该不少于20人,我自己群里的群友加上我认识的国外链上玩家就有10个以上,这还是只算链上,没考虑交易所内的。
50M肯定不是小钱,但“小钱”和“愿意全额赔付”是两码事,我相信李哥是完全有能力和意愿去妥善处理好这件事的。我的性格就是这样,即使关系很好的朋友或是内心很认可的人,平时可能也不会频繁联络,但彼此之间清楚是可靠的。我自己在Infini里一直存着1M,也是出于对李哥的信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支持一下业务。
Infini出事的第一时间,我也很紧张,因为之前开展过社区合作,我担心社区用户会有资产损失。之后李哥和郡主很快表示会全额赔付,提现也陆续到账,心里的石头才落下来。希望Infini能顺利度过这次难关。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最近Bybit和Infini黑客事件里, @benbybit 和 @Christianeth 收获的赞誉如此之多。首先这种行业级别的安全事故,肯定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也无疑需要问责,从而完善行业的安全标准,尽量防止以后再出现类似事件。但是两位创始人全程积极响应、勇于担责、站在用户的立场提出解决方案,我认为是非常值得认可的。我们已经见过太多SBF和Do Kwon,太需要能在困境中迎难而上的Founder来为行业树立正面标杆。
近期无论是行情的困难程度,还是黑客事件频发,都给人一种凛冬将至的感觉,作为散户,希望大家都能守住本金,等待光明的到来。
The market maker/creator of $LIBRA is directly linked to Arunkumar Sugadevan and another Indian serial rugger. Did @KelsierVenture outsource the token launch to an Indian company?
By tracking fund flow via temporal analysis, we find they are also insiders of $MELANIA and $ENRON,
首先恭喜参与投资的 @solayer_labs 首发上线了Binance、Upbit等大所,之前投它的理由一个是SVM叙事的想象空间很大,毕竟Solana是这一轮最亮眼的公链,另一个是看到 @shoucccc 从伯克利PHD休学加入Solayer作为首席工程师,让我很Bullish,有了解MEV和安全领域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他和Fuzzland的大名。
价格走势上,$Layer正在大V天龙,这其实非常能反映市场的博弈。首先,最近做空VC币几乎已经成了一种政治正确,大家都受够了VC币高估值、低流通、持续解锁这几个特性,也确实大部分VC币都是上所即巅峰,后续对行业没有多少实际贡献,只是团队和投资人的取钱罐。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脱离本质只看表面,当所有人都意识到做空是财富密码的时候,距离翻车也就不远了,在币圈从来没有什么钱是可以不带脑子还能长期赚下去的。以Solayer为例,最低的时候流通市值其实已经只有100多M,并不能算是一个典型的高估值开盘,而且币安合约上线的时间往往较晚,如果你等到币安合约再去开空,很可能已经错过了现货开盘的高价,还要扛着顶格的负费率,做空将会非常被动,再遇上轧空的话,很可能会损失惨重。
每个操作,一定要理解背后的核心逻辑,而不是邯郸学步,才能在这个风险和机遇都无处不在的市场长久生存。

分享一下近期对市场的想法:
链上节奏大大加速,这半个月速通盘不少,但是几乎都没有持续性,大部分代币的走势都是标准的滑滑梯式一波流。
从实际操作的体感上,虽说我基本都在休息,没有枯坐,操作也比较随意,有这些客观因素,但我选择的也都是觉得整体叙事还不错的币,而且也就是比第一波上涨晚了几个小时进场,结果我链上买入较多的三个币都是亏损。要知道即便是休息,我的信息接收速度依然是超过大部分玩家的,其实已经很能反映出情绪和资金的消退。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核心依然是上篇推文提到的,如果说特朗普本人发的$Trump是在吹一个巨大的泡泡,那他老婆的$Melania就是戳破了泡泡的针,把整个市场齐聚一心的势头击碎了。连总统发的币走势都那么难看,其他币自然也没有让人长拿的信心,需要等一个奖励钻石手的代币改善情绪。
另一个就是,任何赛道的发展都符合客观规律,越往后,工具就越普及,掌握方法论的玩家就越多,滞后的资金就越少,此消彼长之下,就体现为速度加快、红利减弱。
当然也不需要过分悲观,无论牛熊,链上都是时不时就会有金狗,而且熊市反而会出神盘,因为资金和注意力容易聚集。
关于山寨季,我依然保持之前的观点,这一轮相较之前,代币数量多了太多,新资产发行也容易,所以全面普涨很难。
我也开始尝试超低倍做空(0.5倍以下),一是因为最近注意力经济愈发明显,热门代币的高估值大部分已经来自情绪而非基本面和叙事了;二是以前的VC币,因为存在解锁,至少项目方还有一些动力护盘,而这轮流行的全解锁代币,很是时候一旦庄家出货完毕,就根本没人管了,所以才有那么多几百M代币一路跌90%的情况。
目前思路是选择3-5个估值依然较高的过时热门叙事代币,可以避免单个标的被控盘爆拉的情况。不过做空除非滚仓,否则收益有限,对于普通玩家来说,能意识到空仓不动也是一种操作,就很好了。
最后说点题外话,龙王X哥都大半个月前就分享过对后市的担忧了,但在推特看空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哪怕永远无脑看多都更容易收获流量和好评,所以可能也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公开看空,信息茧房就是这么来的。
大年初五迎财神,为了方便大家链上收红包链下花,Infini x 0xSun Group也来一张限量联名卡,支持一下李哥 @Christianeth @0xinfini ,也给大家抽5个联名卡邀请码,转发评论就好。
💳 联名卡特点:
1、Mastercard预付借记卡:充u即用;
2、免KYC享$500消费额度:KYC后消费无上限;
3、每日收益:web3余额宝,存u每日生息,收益由底层协议决定。
📢 如何获取:
1、0xSun Group社区内领取激活码,免费开卡,获得专属卡面。
2、注册链接:https://t.co/ysAreQrfI8
3、开卡教程:https://t.co/EnPO3TNEUU
🆕节后新卡选择:
节后有2种卡可选,用于不同支付场景。
1、Meow Card:全球消费,支持绑定微信、支付宝、美团,Uber、Grab、Netflix、OnlyFans 等日常支付。
2、Rabbit Card (2月5号上线):用于订阅chatgpt, X premium等风控严格的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