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c的meme龙头和bsc的图币龙头终于联名了!!!期待期待,bmp to 10u!!!
挺有意思的,自从上次发现aethir很赚钱之后,又看了一些其他的gpu算力租赁的项目,发现做gpu算力租赁的“藏宝阁”都很赚钱。
比如 @SpheronFDN 本年arr超过1000万美金(预估值)。其实随着ai agent和ai应用的爆发,卖算力就是新时代的掘金路上的卖水人,gpu算力的紧缺也让算力租赁/出售/交易撮合平台可以收取较高的溢价。
不过所有有利润的行业随时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也会逐步卷起来。去中心化gpu算力平台越来越多,io, Akash,aethir,hyperbolic,salad,render network,vast等等。
所以这个赛道基业长青的关键点在哪里?
一个是可以获得廉价而稳定的gpu的能力,本质是供应能力要强。另一方面需要在垂类方面做好专注,比如针对AI模型训练、数据处理提供定制化的工具和环境。亦或者,针对图像视频渲染提供高效的渲染队列管理等。
我看Spheron 推出的KlippyAI(专注ai视频)和Skynet AI(用于构建和部署自主AI代理及工作流。)可能是他们在垂类方面打差异化的一种尝试。可以看看这个demo https://t.co/6AmVECYBRy

攻防箭就是超级有氧!
每周我都会打至少两次,
坚持不懈的做下去,
“以娱乐对战的方式稳定自己每周有氧运动。”
最近 #infini 转型为以“稳定收益与去中心化支付方案为核心的 Web3 金融平台。”
坚持不懈的做下去!
@0xinfini @Infini_CN @Christianeth @0xsexybanana
过去一个月,花了很多时间了解传统的支付行业。收单,下发,承兑,外汇服务(fx),多币种账户,等等。发现其实传统支付圈和币圈是有次元壁的。也是因为有了稳定币这个热点话题,两个圈层开始融合。
通过大量访谈也了解到传统支付行业的一些特点,比如:
1)规模效应明显。因为支付行业利润较为稀薄,企业需要经过漫长的精耕细作形成规模效应之后可以开始盈利。早期大部分情况下都处于亏损或者刚刚盈亏平衡的状态。尤其是现在合规和牌照的成本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企业早期投入较高。
2)高度依赖银行基础设施,底层通道能力成为竞争关键。底层通道的不稳定会带来较大的交付压力。
3)多层中介嵌套,费用和周期都成为痛点。付款方银行 → 代理行(Correspondent Bank)→ 清算网络(如SWIFT)→ 收款方银行。每一层加收点差。
4)销售密集型获客方式。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主要靠销售和服务获客。
稳定币支付在某些非常niche和垂直的支付场景下是一种杀手级别的存在,但是大部分货贸的merchant目前还是乖乖收取fiat的。
距离稳定币payment的mass adoption还是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今天下午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在币圈除了交易所/bot和头部公链,到底有什么项目方在赚钱。以及他们是怎么赚钱的。
然后就看到了 @AethirCloud ,30day的revenue是14m。aethir本质上是出售gpu资源给到企业,可以说是gpu版本的网易藏宝阁。虽然aethir每笔收取20%的服务费。然而这个成本依然似乎比aws要低。
感慨,真是越niche的赛道越有好的机会,以及做交易平台真是太棒的一种生意。大道至简啊

看了一下各家layer1的monthly fee,谁是真正的印钞机一目了然 @trondao
另外一个小小疑问:icp每个月怎么还有50万u的fees呀,是谁在用呢🤣icp的fees比aptos avalance polygon都多

@Nicjiang7 不一样,盲挖设计更能激起用户的竞争心理。
kaito的美妙在于盲挖。你根本不知道怎么写才会加分。所以就会找角度。
单纯任务制度无发展出高价值内容。沦为下一个galaxy。
睡前想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如果币安广场的增长官,能够想到用kaito的方式,去激励大家用币安广场,那真是很美妙的一次杠杆。
在bn广场聊项目,获得bn yaps,然后获得项目方的代币空投或者获得项目方的公募额度。应该世界上没有哪个项目方敢rug 给bn用户的额度吧哈哈。
币安目前完成很多都是tge之后的职能,在tge之前的资产发行职能很少。
加入kaito这个机制,就完成了bn在链上资产发行的闭环。
@heyib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