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今天的 $ETH 让我差点跪搓衣板!
好在我稳住了,我说——你看,我还在买,你怕锤子!跟着哥,包你吃香的喝辣的!
麻烦 @VitalikButerin 给力点,我的家庭帝位能不能保住就看这一把了!

⚡️《香港稳定币条例》今日起正式生效,这是全球内首个出台的稳定币监管框架。看看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
🧾 严格牌照制度上线
持牌发行:凡在香港境内发行或面向本地零售用户提供法币稳定币服务的机构,必须向金管局申请稳定币牌照。首批牌照预计2026年初发放,且“优中选优”。
资本门槛:最低实缴资本2500万港元,基本只对有深厚资源储备的机构开放。
过渡窗口:条例生效后3个月内必须申请,最晚2026年3月底前完成退出或获批。
💰 储备金与赎回机制完善
储备资产:必须 100% 支付支持、隔离托管、禁止再抵押,资产须高质量、高流动性,并通过法定信托机制实现破产隔离保护。
及时赎回机制:稳定币持有者必须可随时按面值兑换对应资产。
🛡 AML/KYC 和监管指引同步上线
KYC强制执行:发行人必须执行5年以上的身份记录和审查机制。
禁止无证宣传:条例生效后,未经许可发行的稳定币,禁止向香港公众营销,否则属违法行为,可能罚款、坐牢。
🧩 OK,综上,可以提炼的几个关键点——
1️⃣ 这轮稳定币监管,其实是面向机构的体系化许可制,我估计只会有极个别财大气粗而且早做准备的人才能拿到牌照,比如京东币链、Nano Labs、蚂蚁、渣打等早期就参与沙盒测试的玩家。
2️⃣强身份绑定,发行者要验证持币者身份并保存五年以上,这基本就宣告:匿名用户请绕道,DeFi式自由发行在香港是不存在的,这倒是很特色了。
3️⃣核心应用场景是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和拓展机构代币化资产结算业务,基本利好的是大型企业或者传统银行,跟散户其实没毛太大关系。
怎么说呢,就是感觉是蹭上了利好,但是又感觉作用有限。
散户在这里面应该是三不沾的,倒是可以看看利好A股哪些标的……👇👇

读书有两个原则,一是你一定真读书,把它读完;二是重要的书要反复读,每隔几年重读一遍。
好书不会在第一次就告诉你全部的智慧,人生阶段不同,视角不同,理解的深度也不同。
一本书第一次读是“输入”,第二次是“对话”,第三次可能就是“顿悟”。
所以把你看过好多遍的书,放到评论区!
我们一起分享!
我个人读的超过两遍并且我觉得很棒的书(不分前后,我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人类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用宏大的视角重新理解“人类”这个物种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金瓶梅》—兰陵笑笑生:如果我给我孩子送的成年礼是什么,我想这本书再适合不过了,千年来人性深处的真实投影,看透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小王子》— 圣·修伯里:我在看守所里中英文都看了好多遍的一本书,看似是童话,实则是写给成年人的哲思之书,每一次重读都像重拾纯真。感谢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更好的相处;
《1984》— 乔治·奥威尔:很有意思的反乌托邦政治寓言小说,每个时代都能映射出当下的现实,反思当下,反思体制,反思自己。
《原则》— Ray Dalio: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创始人的人生与工作法则,值得每隔几年重新审视一次。
《反脆弱》——塔勒布:理解投资的不确定性,投资的反身性,才是投资真正的护城河。
《The Psychology of Money》——Morgan Housel(《致富心态》)这本书我至少写过两次感悟和书评,读的是钱,其实是人性,是自由,是关于“够”的哲学。
《少有人走的路》——M. 斯科特·派克:把心理治疗、人生修行和责任感融合成一本人生指南。推荐这套书的第一本和第五本,会让你人生更幸福;
所以把你看过好多遍的书,放到评论区!
🚨昨天晚上还有一件值得关注的事:
虽然鲍威尔暂时顶住了特朗普的政治压力,继续选择按兵不动不降息,但这次会议上,罕见地出现了30多年来首次两张反对票。
一个是沃勒,现在是铁了心要追随懂王;
一个是鲍曼,懂王亲自提名的副主席,如今也是明确倒戈。
要知道,自1993年以来,美联储理事累计也才投出5次反对票,完全以共识为导向,凸显决策层长期群体思维盛行。
但是显然,现在的美联储内部已经产生分歧,分化为三个不同的阵营:
1⃣一派主张马上降息,担心劳动力市场恶化;
2⃣中间派观望,想等更多数据确认关税影响温和;
3⃣另一派更谨慎,想死扛到底,等看到明显经济疲软才行动。
其实美联储内部应该也都明白,未来重回降息路径已是必然,只是怎么降、什么时候降、以什么名义降,这就是很重要的政治艺术了。
要师出有名,要符合逻辑,最好还能顺手把锅甩干净。
毕竟谁都不想在大选年背锅,尤其是我鲍师傅,绝不当懂王复辟的铺路石!

SEC公布加密ETF上市新标准——
任何在 Coinbase 衍生品交易平台上市、且期货交易持续超过 6 个月的代币,都有望获得批准!
真他娘的,太简单直接了!
未来你会看到一堆正在路上的 ETF。
🚨释永信,竟是币圈人!?本文来自公众号:“刘海亮”,非本人文章,请知悉!
先看文章里一些有趣的桥段,看完拍案叫绝——
释永信在迪拜某酒店说过,“阿弥陀佛,不是我不懂区块链,是区块链不懂我。”
大和尚还利用数字货币匿名性将寺院资金兑换为比特币,通过混币器切断资金链路。
内部有个传说:谁能掌握释永信的冷钱包地址,谁就是下一代方丈。
寺内有一些S19 Pro矿机,负责人是张某,以前在火币干过,后来因为“冻卡”太多,遂遁入数字空门。
链上留痕,佛也难渡!
那么看正文之前先一段我的评说:
这篇文我看完后还是大为震惊,写的非常精彩,
上一篇我刚好也写到:寺庙从来不是“非商业化”的存在,而是“包装成非商业化”的商业组织;千年来,佛门通过“因果轮回”“功德布施”等信仰工具,构建了一套高度可预测的心理经济模型。
而下面这篇文写的更精彩:完美诠释了,释永信不是币圈的人,但他早就活在币圈的逻辑里。他的操作堪称是“链上佛门DAO”的雏形:
有共识(信仰);
有资产(IP);
有铸币机制(功德布施-NFT念珠);
有治理结构(方丈是超级节点)。
而讽刺在于:他玩了一个“去中心化的西天”,最后却困在了“链上不可更改的因果报应”里。所以我讲释永信不是被币圈同化,而是比币圈更早活在“信仰即资产”的世界。
至于是否像文章里写的寺庙挖矿比特币,功德布施NFT就不得而知了,看完大家图个乐,有趣有趣!
下面是正文,请看客们感兴趣自由阅读——
对释永信案,如果你的兴奋点在“不负如来不负卿”上,那请慢慢吃瓜吧,以消暑可也。 如果你的兴奋点在Z治上,这个咱不懂,就送上两个T的敬仰吧。 如果你的兴奋点在经济上,那么可以聊聊。
聊些什么呢,今天想聊聊大和尚对区块链的理解。
我没有敲错,是区块链,大和尚很懂区块链的,真的。
我又一次见到大和尚,是在某商会的小范围活动上,席间,人家真的是清茶素食。谈了半天佛啊禅的,不知道怎么谈到区块链上,想不到,大和尚还真懂这个,后来想想也难怪,人家是和乔布斯、赵长某论过道的。
他谈道,要构建“功德值”模型,精准推送高价值信众禅修营邀请,将信仰量转化为数据。他还说,要推行少林IP资本化,通过海内外注册公司、开发NFT数字念珠、授权游戏皮肤等方式,可以将少林的IP估值推升至天文数字。插一句话,之前我并不了解NFT,惭愧。而且,他的理想是,把少林的无形资产代币化,实现海外间接上市,不但融资,还可在弘法。
他手不离苹果。当年访问苹果总部时,他就认为“苹果如禅意”,并提出利用VR技术还原寺内场景,全球信徒都可通过数字孪生体验晨钟暮鼓。想来大和尚的头脑也真是灵光,这些应用表面上是“弘法利器”,后来实际上成了少林商业帝国的数字基础设施。
“少林云”就更有玄机了,看来只是个展示少林文化的应用而已,其实它是一个链上金库。用户在APP里虔诚,例如“供灯”、“布施”、“请佛珠”,背后都是链上的资金往来。每一笔功德资金,都会生成一个代币,这在海外有不少人在玩。
一般人对比特币都是了解,最多炒一炒,人家大和尚早用上比特币了。
而且,大和尚还利用数字货币匿名性将寺院资金兑换为比特币,通过混币器(CoinJoin)切断资金链路。同时还通过地下钱庄控制的交易所账户进行法币与数字货币兑换,规避外汇管制。据称,释永信在迪拜某酒店说过,“阿弥陀佛,不是我不懂区块链,是区块链不懂我。”
后来才知道,大和尚经常通过数字货币转移资产到海外。有一次将政府补贴的巨款转入新加坡,称用于弘法基地建设,但3天内就被兑换成比特币,并流转至多个钱包地址,最终有几千万元通过某矿业公司的“矿石采购款”名义回流。他控股了多家关联企业,将寺院门票、香火、商业收入等资金先转入预设账户,再以海外投资名义转出。这其中,有不少是借助稳定币或离岸交易所实现的。这些资金出境后,一部分通过USDT或其他稳定币,在迪拜、香港等离岸交易所兑换为法币。
链上留痕,佛也难渡!
事发后搜出了两台手机、一枚U盘、一串刻着助记词的珠子。助记词是什么?小白们一定要学一学。U盘里存着18个以太坊钱包的私钥,据信总价值上亿美元。这些钱包曾参与多个去中心化协议,收益用于购买迪拜房产、伦敦公寓、澳洲高尔夫球场。
可是,最令大和尚无奈的是,这些资产的链上记录清清楚楚,无法篡改。佛祖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链上数据却并不虚妄。佛祖必定知道,每一次自以为神秘的操作,都是因果。
更讽刺的是,在释永信被查时,数码产品又暴露出了不少信息。其一,其微博账号“释永信师傅”自7月24日无征兆停更,大众知道了他的数据链断裂。其二,7月23日后其手机信号从少林寺实业大厦消失,这是主动切断通信。其三, 搜查到的U盘记录着门票分成、武校加盟费等大量资金流向,收款方指向境外数字钱包地址。
所以他们内部有个传说:谁能掌握释永信的冷钱包地址,谁就是下一代方丈。
据与他相熟的人说,寺内有一些S19 Pro矿机,负责人是张某,以前在火币干过,后来因为“冻卡”太多,遂遁入数字空门。入关时,矿机的包装箱上贴着“宗教文化活动”设备。没人知道,这台矿机接入的是全球算力前十的矿池,钱包地址归属一个与Shaolin有关的去中心化组织。比特币跌破3万美元的那一年,某寺院的地下室却默默地挖出了第1000枚币。想必,彼时释永信会站在达摩像前,手捻一串数字念珠,默念道:“算力即愿力。”
前几年,一位技术僧试图盗走这个钱包的地址,未果。技术僧被驱逐时留下一句话:“区块链才是达摩的衣钵,不是袈裟。”释永信被带走那天,有网友留言:“佛渡众生,币圈渡K线。”
猜想,日后释永信的墓志铭上可能会刻上,“我本想用区块链建一座去中心化的西天,没想到,链上也有轮回。”

🧐 DeFi 新周期里值得关注的范式演变——
Ethena ✖️ Aave ✖️ Pendle
ethena @ethena_labs 的链上新型稳定币虹吸,Aave 提供借贷场景,Pendle @pendle_fi 是放大器,通过 YT 机制+锁仓收益提前兑现,催生“收益率交易”的新市场;
三者结合带来了资金流、收益和协议收入的同步暴涨;
通俗来说:
Ethena 打开局面,Aave 提供容器,Pendle 引爆飞轮。
三者合流,重新定义了 DeFi 收益的可能性。

释永信不是“商业化了佛门”,而是用现代语言续写了寺庙千年的生存逻辑:
1️⃣ 寺庙从来不是“非商业化”的存在,而是始终在用时代语言经营“确定性”的供应链。
无论是1.0时代的安抚人心,2.0时代的地产金融,还是3.0时代的文化IP,本质都是用“神圣性”与“信任”进行价值交换。
2️⃣ 释永信不是异类,而是踩在趋势顶端的“加速者”。
他不是从佛法走偏的人,而是最早用现代商业逻辑理解寺庙“IP化”和“国际化”路径的操盘手。他踩油门踩得比谁都猛。
3️⃣ 所有神圣组织,一旦拥抱商业,都必须面对“神圣性 VS 盈利性”的永恒张力。
大学、寺庙、博物馆、老字号……守住初心比扩张更难,欲望一旦有了机构形式,就会生根发芽、反噬本心。
4️⃣ 少林寺商业帝国的演进史,其实是中国千年“信仰经济”的镜像。
从皇帝赏地到百姓上香,从地租当铺到演艺授权,谁能调动信任、谁就能调动资源——而这条规律,直到今天仍在影响我们的世界。
🧐 NEAR 亲儿子来冲榜|RHEA @rhea_finance 即将 TGE,看点都在这里了——
$RHEA 要上线了,TGE 定在 7 月 30,Binance Alpha + 多家 CEX 同步开盘。
作为 NEAR 亲儿子要发币,我觉得这是那种典型的「你可以不买,但不能不看」的项目。
几个核心点:
1️⃣ NEAR 的旗舰 DeFi 堆栈——
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这不就是 Ref + Burrow 合并之后的新形态吗?RHEA = Ref(NEAR 最大 DEX)+ Burrow(最大借贷)合并升级而来。
原来 NEAR 的 DeFi 核心层现在已经整合成一个平台了:
1)DEX 支持 CLMM + ALMM(有点像 Uniswap V3 + Meteora);
2)Lending 支持保证金交易;
3)支持跨链桥聚合、nBTC 流动性、BNB 原生接入;
4)接下来还要推 xRHEA 质押 + oRHEA 回购模型;
说实话,现在 DeFi 各大链都卷到不行,但一个“统一流动性 + 借贷 + AI 收益策略”的平台,RHEA 是我目前看到完成度最高的之一;
2️⃣TVL 和交易量数据亮眼——
当前数据:
TVL ~$260M(其中借贷 $98M);
日均交易量 $120M+;
30天累计交易量 $2.4B+;
支持资产来自 EVM、BTC 生态、NEAR 本身;
对比几个链上 DEX:
Radiant FDV ~$40M,TVL $57M,Vol/TVL = 0.16
Cetus(Sui)FDV ~$105M,TVL ~$95M,Vol/TVL = 2.2
RHEA:TVL $260M,Vol/TVL ≈ 1.0,产品完成度远超竞品。
如果 RHEA 的定价 FDV 在 $100–150M 区间,我认为属于估值合理偏低,且市场容易 FOMO 的空间。
3️⃣代币模型设计偏长期,释放节奏相对克制——
总供应量:10 亿枚
锁仓周期:3 年
TGE 初始释放仅 0–21%,团队几乎无释放;
这里亮点可以关注下:代币模型,质押拿 xRHEA,然后分 oRHEA,再买回成 RHEA,协议收入 + 买回机制绑定长期持有者,形成激励闭环;
37%:老用户(Ref + Burrow)转换;
30.6%:激励 + 空投(oRHEA 会在新一季替代旧积分);
💡 总结——
数据说明一切,RHEA 已然是 NEAR 生态最重仓的基础设施之一,而且也是第一个上线 Binance Alpha 的 NEAR 项目,目前 CEX 包括 BITGET、GATE、MEXC 在内的几个交易所都已经做好了上线预告,TGE定档在7月30,应该是个不错的机会。
一句话:这是 NEAR 真正的“DeFi 操盘手”,长期路线清晰,短期交易机会明确,先看这波发射!

📣 恭喜 GAIB 刚刚完成了由 Amber Group 领投的 1000 万美元战略融资——
GAIB是全球首个 AI 经济层(AI Economic Layer),致力于构建一种由真实 AI 需求支持的新型链上收益资产。
这笔资金将用于投入代币化的算力资产,为链上 AI 基础设施加满 Buff,
我没有看错,未来 Gaib 潜力巨大!
DeFi + AI Infra + Real Yield = 🚀🚀🚀
一起见证 GAIB 把 AI 基建变成链上的超级资产!
见证 JE Labs 一路成长从 0 到 1 的旅程,感慨良多!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 @0xEvieYang 会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你会感受到她是在站在你的角度为你考虑,你也会感受到她对于项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个行业赚钱方式有很多,但是能够做到「共情 + 专业」,把项目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的人,并不多!
72 个案例、25 个 Binance 上线、46% Top 3 CEX 进展……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又一个深夜里做 Deck、盯 Campaign、打磨策略的身影。
市场需要的不只是执行力,更是“有温度的 Agency!
JE 生日快乐!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继续同行,继续共建!
@JELabs2024
🚨NEWS: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比特币和以太坊 ETF 的实物创建和赎回。
利好 @Phyrex_Ni 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提升流动性和收益能力的重大利好!
补充一点:
“实物申赎”把比特币、以太坊 ETF 的运作方式真正拉齐到黄金 ETF 的成熟模式,降低了运作摩擦,也象征 SEC 对主流加密资产商品属性的进一步认可。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有了更低的潜在跟踪误差和费用;
对市场整体,则意味着深度、效率和监管信心的上一个台阶。

“假如韭菜根都没了,也就没韭菜可吃了”——
近年来第一个普惠式生育政策,正式启动。每年给3600,总共给10800,大概1500u,差不多能解决一半尿不湿或者奶粉的开支。
开窍了,能真金白银掏钱补贴,可以看出,人口问题这把火真的烧到他们屁股了,知道疼了。
以我国的风格,政策推出必然是循序渐进:
未来生育补贴必然是逐步提升(至少每月600才能稍微减轻育儿负担),补贴时间大概率也会延长,配套的幼教/托管等等优惠政策也必然会上。
所以整个社会的未来趋势肯定是:
你不结婚不生娃,你就不是福利扶持对象。
让不结婚不生娃的人共同赡养退休的老人。
让不结婚不生娃的人共同抚养新生的婴儿。
这样一想8090后还是挺惨的,赶上的全是啥啊……

📍Day 17|从观察者变成了体验者——
这段时间更新的并不多,从日更慢慢变成周更,除了新鲜感的褪去,更多我觉得自己慢慢从一个什么都好奇的观察者开始变成了深度的体验者;
比如一整个上午什么都不做,就着太阳,在海边长椅上看大家都在如何生活;比如随便找一个老旧的咖啡馆,看他们如何在岁月里品尝醇香的味道;
比如现在,在这个雨天等朋友的间隙,我在这个小镇的图书馆安静的写下这些文字,更多是一种平静的抒发而已。
我喜欢这里的图书馆,虽然都不尽相同,但是氛围却出奇的统一:
图书馆不是城市的装饰品,而是它的灵魂存档。
这座小镇的这个小图书馆,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不追逐流量,也不贩卖欲望,只默默为这座城市保存知识、鼓励思考、照顾每一个渴望安静的人。
而且作为旅人的角色,我厚着脸皮问了下后,竟然也可以很方便的办理了借书卡,借阅图书和杂志,感觉这会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感到温暖和接纳吧。
当你走进这里,在温暖壁炉旁边坐下,捧着手里的书的时候,就像是被一种温柔的气息,怀抱着一样!
就像我对面这位老人,靠在窗边,几个小时在安静的看书,感觉时间禁止了一样;窗外是树影和海风,窗内是木梁、书架和他安静的身影。
就像我旁边的小朋友,手捧绘本,和父亲一起沉浸在故事里时而会心一笑时而眉头紧锁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有些人不喧哗,却是一座城市最深的注脚。
孩子的成长和内心的敏感——
孩子已然有了半个月的学校生活,从从一开始的胆怯和拘谨,到如今能偶尔可以主动做一些简单的交流,也可以和老师或者其他朋友说点简单的英文,我在旁边看着他一点点适应、打开,也仿佛在看一个新的自己慢慢长出来。
但是这么近距离的相处也让我看到了一些他的另一面;
比如昨天在学校摔倒了,耳朵有受伤并且有些伤痕和血迹,还有肿痛的样子,看起来还是挺严重的。
我问过后才知道原来是在玩耍的时候不小心碰到的,但是他并没有告诉老师。
这其中除了有些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之外,还有个原因就是孩子性格稍微敏感,害怕麻烦别人。
晚上回去和他聊天也深谈了这个话题,我告诉他,我们需要去练习表达与求助的勇气,我小时候性格也有类似的成分在里面,所以比较懂他的内心。我想我可能需要帮助他去相信,表达不会带来惩罚,而是关爱。
当然,正向链接,需要时间,并非一朝一夕,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结语——
半个多月的生活,以前总觉得时间是用来“安排”的,现在慢慢明白,有时候时间也可以用来“感受”:我们都在一个陌生的国度里重新认识自己、彼此和这个世界。
其实很多事情的意义,不是当下做了什么、完成了什么,而是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生活。
这趟旅程最让我感动的,或许不是看见了多少风景,而是我终于能停下来,不急着记录、不急着总结,而是单纯地安心地,做一个体验者。

🧐刚看到公告:
#Binance 理财板块又推出了一个“保本赚息”的新玩法:RWUSD|解读报告!
这玩意表面上看是RWA(现实世界资产)但其实这个产品背后藏着几个值得深入拆解的洞察:
首先核心一句话解读:
RWUSD 是币安自造“类美债”的赚息凭证!
💡 一些关键观察与个人思考:
1️⃣ RWUSD不是稳定币,而是“稳定收益凭证”
首先他不是真正的 token,不能转账、交易、上链。
你拿到的 RWUSD 其实更像一个「平台记账凭证」——你把 USDT / USDC 给了币安,币安在后台帮你去赚美债那类 RWA 收益,然后每日结息、赎回时换回 USDC。
2️⃣币安这步棋,其实是在提前抢 RWA 市场的“入口”
RWUSD 虽然不是 token,但这是币安打通现实资产收益渠道的「第一个演练版本」。
它绕过了链上资产锚定的繁琐合规问题,先从“中心化收益分发系统”起步,等政策更宽、基础设施更全,完全可以直接扩展为链上RWA组合、再变成流通型资产。
未来它要是支持链上提取、可组合进其他理财策略,再配上 RWUSD 的流动性市场,那可能就是币安版的“链上稳定收益协议”。
3️⃣适合谁玩?
1,想吃美债类收益,但不想跑去搞 RWA 项目、不想做 KYC 的大资金用户,
2,对币安信用有信心,愿意把资金短期锁进平台的人;
3,想躺赚、又觉得市场不明朗,暂避风险的稳定派;
4,或者想借币交易,但又想同时薅平台息的 VIP 级用户。
4️⃣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不是稳定币,不能自由转移,也不能提到链上;
2)收益率由平台自主调整,不承诺固定利率;
3)申购/赎回都有时间和费用机制,急用钱得计算流动性成本;
⸻
5️⃣结语:
这是一次不错的尝试,币安应该深度考虑过合规:
未来 RWA 真正爆发的时候,这类“中心化先行、链上延伸”的模式,也许会成为主流 DeFi 协议的对手。
RWUSD 不是终点,只是开始。
我们看到的的是收益,但币安玩的,是未来的入口。

⚡️好不容易分够一次,终于能赶上这次的打新了,期待一个好毛!——
币安Alpha积分218以上的,可以参加第32期钱包TGE。
这一次的项目是 @delabsOfficial (DELABS),是一个韩国游戏工作室,韩国NEXON公司前CEO创立。
开发了知名游戏《Boxing Star X》和《Rumble Racing Star》,总共完成了1720w美元融资。
感觉不是很野鸡,甚至还有上拉盘所的可能。有冒险岛珠玉在前,我开始有点期待了…
⏰ 认购时间:2025年7月28号16点--18点
开盘后第一时间想抢跑的,可以做好提前授权——
1⃣打开DELABS合约:https://t.co/6V04r8pgwq
2⃣点击上方菜单栏的「Contract」--「Write Contract」「Connect to Web3」,连接你的钱包
3⃣找到函数:approve
4⃣在「spender」中输入:0xb300000b72DEAEb607a12d5f54773D1C19c7028d(授权给币安Dex)
5⃣在「value」(授权额度) 中填写 0x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无限金额)
6⃣点Write ,在币安钱包签名确认授权就可以了。18点claim完代币就可以不用再等链上授权确认,直接卖出。

⚡️终于忍不住了?央视CCTV13最近已经连续两次大篇幅报道稳定币了——
昨晚那一期建议大家抽空看看,讲的是稳定币如何开启《新时代的货币战争》,直指稳定币就是美元霸权新的护航者。
时间轴:22:17:35—22:41:39。
其实央视分析得没错,我们正处于一个监管解封、巨头入局、宏观博弈的关键节点,稳定币就是新时代的金融核武!
对中国的影响就是倒逼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唯一的应对之策就是也跟着搞稳定币;但是又不能直接搞,所以留了个口子给香港。
现在下车的人,以后90%会后悔。
原视频:https://t.co/jOlw3Ksr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