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grats ——
恭喜关注这么久的 @DeAgentAI 同时登陆 #Binance 的 Alpha 和合约,
代币 $AIA 看起来很熟悉,一看就很有福相!
⚡️特朗普最新透露:预计本周将大幅降息!
最近一直在观察大机构的动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桥水、文艺复兴这些顶级基金,过去半年都在疯狂做“降息交易”。
可以看看大机构都在干些什么,主要是三大类——
1⃣利率期权(对冲保险):桥水上个月,大幅加仓利率看跌期权,赌美联储在9月一定会被迫降息,短期利率会调头下行。
如果降息兑现,正好赚钱;如果不降,有期权兜底,损失也有限。
2⃣国债期货:每当降息窗口来临,国债收益率容易下沉。文艺复兴不止一次大幅加仓10年期国债期货头寸,调仓也超快。
3⃣黄金ETF:从一季度起,桥水就在大幅建仓黄金ETF,坚持避险原则——美联储放水,钱变便宜,避险情绪高,黄金上涨。
顶级基金的操作逻辑其实并不复杂,我觉得有几条思路很是值得当做投资哲学的:
1)先看大势,再选工具。宏观趋势:美国财政压力 → 美联储被迫降息 → 利率中枢下移。方向定了,再利用工具来放大收益。
2)在不确定性环境里,先用仓位和工具控制下限,再去追求上限。先保命,再赚钱。
3)在波动较频繁的行情中,如果非要刀口舔血,那么一定要设置好预期,赚到预期差就撤,不恋战。
4)机构不会把所有筹码压在一个资产上,即使其中一个逻辑失效,整体组合依然能跑赢。

Base 探索发币的消息公布后:Base 生态代币肯定不会只有一次上涨——
Coinbase+base核心团队出来做的Base“亲儿子” B3 @b3dotfun 从游戏升级到消费者L3基础建设,
B3 的逻辑不是“在自己链上做产品”,而是“让别人在我的 infra 上做事”,然后用 $B3 抽象所有生态价值。
上次说过 $B3 当前价格区间应该在底部,属于蓄势待发的阶段,今天看到 Base 探索发币的消息后,我忍不住再加了点;
Tips:纯个人fomo,不是财务建议!

最近又开始有圈外朋友打听如何购买虚拟货币了!
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意识到这里的巨大机会,如果能操作的好的话一两个周期下来赚到 A8 轻轻松松:
我这几轮市场下来利润远高于其他KPI 的事情,不夸张的讲,产生的利润高于其他一切总和,这也是我继续 IP 的最大动力:就是在有意识和无意识里接触到的一些传统行业的朋友购买比特币的需求,进行配置后产生的利润的分成。
而且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是一件积攒福气的事情!
于我们这些行内人来说,我们的专业度他们无法望其项背,要知道目前要在国内真正遇到一位很懂行业,而且人品不错的圈内人,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难得。
他们要入圈哪怕只是购买比特币,如果没有人帮他们,他们走过的弯路可能多的吓人,甚至还大概率会被骗一到两次。
我刚见面的一位朋友是一位发小的老板,去年就想购买以太坊,但是到现在为止被骗了1000万人民币,一枚以太坊都没有,别人直接把他带到了资金盘;
还有一类遇人不淑,带他们进场后忽悠他们交易收益高,给他们推高频交易量化交易来赚他们手续费,导致大笔资金的亏损;
所以我想说的是什么——
你如果能满足下面几个条件,大概率可以在一两个周期赚到大钱:
1)你对行业很懂,有一些资源;
2)你的 IP 确实能打动人,让别人能看到你很懂;
3)你能接触到希望了解和购买比特币的高资产人群;
4)你真的很靠谱,不贪图短期利润;
那么他们遇到你就是他们巨大的幸运,因为你靠谱,所以你不会带他们入坑亏钱,因为你懂行业,所以你能帮她们避免这里所有的坑。
其实他们大部分没有妄念,年化10%对他们都觉得很高了,所以你帮她们帮助他们做两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实现双赢:
帮他们买入比特币和以太坊,然后高位卖出!
看起来简单的一句话,实际上财富都在里面,这个世界上所有赚钱的东西都是简单的,搞复杂的大部分是赚不到钱的。
守正出奇!你的机会只需三步——
1️⃣你自己心性一定要正,不能坑人;
2️⃣找到这样的人,活着让他们找到你;
3️⃣相对低位买入比特币,相对高位卖出。
一买一卖谓之道也,至于实操过程,当然并不是那么简单,有时间我再来写一些我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过程中人性博弈!
但在这之前,你要理解这条路径的真正好处所在!
⚡️兄弟们,找到了当前刷Alpha的最佳路径—— @Binance 交易所反向订单!
1⃣首先要把币安更新到最新的3.3.2版本,目前IOS只有部分地区上了这个功能,比如美区ID,港区ID和安卓都还没有更新。
2⃣在交易所限价单里,打开【反向订单】。
3⃣按照我图里的方法,买入价格默认,反向卖出价格取成交记录的前3/4位,会按照最优价格进行撮合。
这个【反向订单】的原理,就等于你在买入的同时,会按照你的预设价格迅速给你成交同等的卖单,快进快出,减少波动风险。
今天实测刷4x积分的 $Tradoor ,3w2交易量损耗1.5u,新的稳定币出现了!
PS:兄弟们尽量选在搞交易大赛的币,记得刷之前看看一分钟线!

看到一个早前的视频采访:
看完这个就能了解,身价和财富都是次要的,成神绝不是偶然,拥有的超乎寻常的判断能力和感知力绝对万里挑一,
CZ @cz_binance 是很厉害的机遇把握者,技术为本,适应能力极强,也很懂得走上层路线,思维超前无人能及,
永远记得他说的那句经典名言:“去欢迎我们的地方,跟不傻的人,用最简单的盈利模式,做合法的生意。”
这句话指定的方针策略,支撑了 #Binance 早期的快速扩张!
财富增长正向循环公式:
持有真正高垄断稀缺资产 ➡️ 创造被动收入 ➡️ 不再为生计奔波 ➡️ 留有空闲时间 ➡️ 大量空闲学习认知升级 ➡️ 更好的判断稀缺资产 ➡️ 继续持有稀缺资产 ➡️ 创造更多被动收入 ➡️ 形成资产和智力的螺旋复利增长。
稀缺资产是起点,空闲时间是杠杆,认知升级是核心,螺旋复利是终局。
这不是一条捷径,而是一种层层筛选的修行。
一般人忙于短期生存,没有余力跳出红海。或者大部分时候为了忙而忙,不敢让自己闲下来,本质上是对自己未来的不自信。
真正的优势,是有一定的被动收入后,能把时间从“谋生”转为“学习思考”,也就是进入少数人能玩的 认知游戏。
这就是所谓的“时间自由”比“财富自由”更难得,因为只有空闲,才能形成深度思考和判断稀缺资产的能力,才能持续获得财富。
注意这里说的是财富,不是金钱,纳瓦尔的定义,财富是真正让你在不工作时也能持续获益的东西。它是一种能带来被动收益的资产,也就是睡后收入!
所以财富 = 能在你不需要直接投入时间时,依然创造价值并产生现金流的资产。
金钱只是转移财富的工具,地位则是外部比较,不值得过度追逐。
让自己闲下来,这一点很难做到,因为当下的主流价值观,就是你得忙起来,但是大部分时候大部分人都是瞎几把忙,或者说忙碌只是为了逃避思考,逃避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们得改变这个思维观念,一天只高效率工作2个小时够了,做的事情对你的认知和财富很有帮助,那就是最好的“闲散”,要努力迈出这一步!
Learn to build. Learn to sell. If you can do both, you will be unstoppable
OKX Boost 第二期 X Launch 即将上线,项目为明星项目 Lombard $BARD
第一期收益可观单号几百U 让很多人心动,第二期可能很难超越,但是目测肯定不会差!
走我链接有20%返佣,损耗可以做到更低
https://t.co/d2TBpgS4hp
输入: GOWIN
至少有写过 Lombard 介绍:https://t.co/ihCbmzcjUg
此处不赘述!
⚡️本周的节奏是真的密集,资金和政策的双重考验来了——
1⃣9.18 美联储利率决议(凌晨 2 点),这是本周的绝对核心。
加上 9.19 的日本央行利率政策,Fed降息+日银按兵不动 = 美日利差收窄,全球流动性格局可能迎来一次共振。
美国 9.13 的就业人数数据也会被市场拿来解读 Fed 后续路径。
2⃣韩国VC融资禁令解除(9月16日生效),结束了自2018年10月以来的七年禁令,算是对资本面的一次重大放行。
韩国人搞项目的能力还是可以,我们会看到更多融资活动。
3⃣本周解锁密集:ARB、ZK、APE、FTN、MELANIA、VELO、LISTA、OP、ID 等。
注意:ARB解锁(9月16日)+ FTN/MELANIA解锁(9月18日)直接对撞FOMC会议,可能放大市场波动。
4⃣BSC最瞩目的 @Aster_DEX 即将TGE,盘前价格0.13u。Binance Alpha将支持APX代币1:1置换为ASTER。
空投查询:https://t.co/QQVFhPdl8p
感谢 @BlockBeatsAsia 制图,清晰明了!

⚡️以太坊上稳定币供应量创下168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稳定币不是替代美元的敌人,而是美元金融输出的“新型载体”。
所以接下来你能看到稳定币市场的不断增长和政策扶持!
只要美国财政赤字持续,需要有新买家来消化国债——稳定币就天然有扩张动力。
未来几年加密市场的最大主线不是 Meme、也不是 L2,而是:
美元数字化 → 稳定币规模化 → 美债全球化 → DeFi 功能化 → BTC 价值化。
所以基于这个战略动机,美国政府会推动稳定币政策,把全球美元流动导向受控的稳定币体系,会变成稳定的结构性资金来源。
现在的稳定币基本可以分为四类——
1⃣USDT/USDC:稳定币基础盘,全球支付和清算的现金层,在政策明确之前仍是增量主力。
2⃣USDe / sUSDe:收益叙事,利率下行周期的票息资产,直接对接市场化收益,是下一阶段叙事的强引擎。
3⃣USDS 体系:背靠 Sky 和 Spark,垂直整合+可预测的资金成本,对机构最友好,资产停留更长期,在合规趋势下可能会逐渐抬升份额。
4⃣Falcon 这类新兴稳定币:体量虽小,但像实验田,不断测试市场的底线,提供套利与流动性机会。
稳定币只是入口,更关键的问题是:这些钱进来之后会去哪?
- 现金型的,需要借贷市场放大;
- 收益型的,需要协议来标准化和复利;
- 实验型的,需要流动性网络来消化波动。
所以我更关注的是承接层的设施,比如Pendle把票息变成利率交易的标的,Spark做循环系统,自动把资金送到最合适最赚钱的地方。
我最近参与 @sparkdotfi 比较多,USDC补贴结束后,我就把部分仓位丢进okx链上理财了,吃Spark的最高收益率9%。
目前Spark的TVL已达 $85.9 亿 TVL,稳居 DeFi 借贷第三,几乎全是稳定币:
📍在 SparkLend,稳定币能低息借贷,利率稳定,对机构来说比 2–15% 的波动区间更可做预算;
📍在 SparkSavings,USDS/USDC/DAI 自动复利,4.75% 的 sUSDS 已成标准化样本;
📍在 Spark Liquidity Layer,稳定币无滑点兑换、跨链铸造,并自动分配进 RWA(国债、USTB 等)
有借贷/储蓄需求的看这里👉https://t.co/Pxx8hC60qM
更吸引我的两个小数据——
1)74% 的资金停留超过 30 天,说明机构是真的在里面放长期钱;
2)收益效率 0.41% ,单位风险下Spark表现更优。
所以,当我们谈“稳定币规模化”的时候,其实谈的不是一个孤立的资产,而是一个新型金融循环:
财政赤字制造需求 → 稳定币扩张承接资金 → RWA 提供锚定 → DeFi 完成交付与复利。
如果稳定币真的涨到 10T 规模,等于把Crypto市场的基石重新锚定在美国财政体系,
在利率降至 2% 的环境下,这个循环就可以完成“投机牛市” “债务牛市”的转变。
借用 @CryptoHayes 的一句推演——
美国财政赤字 → 稳定币扩张 → 美债需求稳定 → 全球美元化深化 → 资金流入 DeFi → 牛市延续至 2028!

🧐财富升级的终极密码|关于:财富—时间—认知—财富 的复利飞轮。
这是普通人无法做到的认知飞轮,因为做到了的,都不再是普通人,他窥探了真正积累财富并且获得结果的底层规律:
让财富增长与智慧认知同时增长,形成正向循环,
我看到 @taoshenga19 直接给出了公式:
持有真正高垄断稀缺资产 ➡️ 创造被动收入 ➡️ 不再为生机奔波 ➡️ 留有空闲时间 ➡️ 大量空闲学习思考判断稀缺资产 ➡️ 继续持有稀缺资产 ➡️ 形成资产和智力的螺旋复利增长。
1️⃣稀缺性意味着供给有限(比如比特币、核心地段土地、头部企业股权)。
垄断性意味着它能持续掌握定价权和现金流(比如苹果的生态、英伟达的算力、巴菲特持有的护城河公司)。
→ 这种资产才可能带来稳定、可持续的被动收入,而不是靠博弈和短期投机。
2️⃣时间杠杆:空闲不是闲散,而是“认知套利”
“不再为生机奔波,留有空闲时间”,这里的关键在于:
一般人忙于短期生存,没有余力跳出红海。
真正的优势,是能把时间从“谋生”转为“学习思考”,也就是进入少数人能玩的 认知游戏。
→ 这就是所谓的“时间自由”比“财富自由”更难得,因为只有空闲,才能形成深度思考和判断稀缺资产的能力。
这一点很难做到,因为当下的主流价值观,就是你得忙起来,但是大部分时候大部分人都是瞎几把忙,或者说忙碌只是为了逃避思考,逃避真正重要的事情,我们得改变这个思维观念,一天只工作2个小时,如果效率很高,做的事情对你的认知和财富很有帮助,那就是最好的“闲散”,要努力迈出这一步!
3️⃣螺旋式增长:资产 × 智力的复利
最后一句“形成资产和智力的螺旋复利增长”非常有意思:
资产提供安全垫与被动收入,让你敢于长期持有,不被情绪驱动。
智力提供判断力,帮助你识别下一个真正稀缺的东西。两者之间互相强化:智力避免你丢掉资产,资产反过来给你更多学习和验证的筹码。
→ 长期下来,就像雪球效应,不只是“钱生钱”,更是“认知生钱 + 钱买认知空间”
所以最后想说的就是——
真正的稀缺,不在于资产本身,而在于 能不能进入这个飞轮,绝大多数人被困在第一层,耗尽一生去交换金钱与时间,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完成从财富到时间、再到认知的跨越。
一旦跨越,他就进入了一个无限自我强化的螺旋,成为“少数中的少数”。
回顾下——
稀缺资产是起点,空闲时间是杠杆,认知升级是核心,螺旋复利是终局。
这不是一条捷径,而是一种层层筛选的修行。
投资里最致命的,不是无知,而是自以为懂~!
市场不会奖励你知道多少,它只会惩罚你自以为知道多少。
我再次想起那个黑色幽默:如果你在市场博弈,哪怕你再聪明可能你也逃不过结构性陷阱!
正好刚看到 @Svwang1 的这篇《从九十亿美元对冲基金破产的教训看风险管理》
Amaranth
🩸币安广场上刷到一个大学生的四次爆仓经历,心里挺唏嘘的!
有人可能会笑他蠢,但换个角度看,他只是把我们大多数人可能要花几年时间才会踩到的坑,在几个月里一口气走完了。
如果要从这些故事里提炼出一点东西,我觉得就是投资里典型的四个错误——
1⃣把运气当实力
他最开始只拿了几百块,随便试了试,就赚到钱。
这恰恰是最危险的开局——短期的好运会制造一种幻觉,让人误以为自己掌握了规律,只要再复制一次,就能继续赢。
拿破仑说:“Victory has a hundred fathers, but defeat is an orphan.”胜利会掩盖错误,失败才会暴露真相。
市场最擅长的就是收回幻觉。短期的盈利,不是硬实力,只是运气的概率事件。真正的能力,是在无数次起伏里依旧能稳住自己的交易逻辑。
2⃣盲目加注,忽视风险
第二次他借了 500u,想着一把梭回去。结果行情一来,瞬间归零。
这是很多人惯犯的错误:觉得钱少,就可以无所谓。
但事实恰好相反——本金越少,越要保护。
因为小资本根本经不起一次完整的亏损,尤其是在没有其他现金流的阶段,更要珍惜自己的每一分筹码。
3⃣情绪失控,把交易当赌博
第三次他投了 1000u,想开始稳一点。但因为盯盘心态爆炸,被行情牵着鼻子走,追涨杀跌,最后加速亏光。
巴菲特说:投资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市场的机会其实非常多,真正致命的不是波动,而是你在波动中失去了冷静。
4⃣听信他人,丢掉独立思考
最后,他遇到一个大哥,带着他一起操作。前期顺利,但对方的操作失误让他一起爆仓血本无归。
这是最致命的一刀:把决策权交给别人。
市场没有救世主,你听谁的喊单,听谁的内幕,最后的责任都只能自己承担。
独立思考不只是投资的必修课,更是一切自由的起点。
真正的成熟,是即便错了,也要错在自己的逻辑里。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机会从错误里提炼出属于你自己的经验。
四次爆仓,总结出来的不过就四句底线——
运气会骗你,
本金要珍惜,
情绪要克制,
独立要坚持。
说起来简单,其实就是大多数投资人一生的修行了!

🧐强烈推荐:Steven Bartlett 对 Peter Attia 的访谈,让我重新理解长寿、运动与心理健康!
这是我的读后笔记——
上午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了这个 Steven Bartlett 对Peter Attia 博士的访谈!
不了解 Peter Attia 可以去 Youtube 搜下他的内容,强烈推荐一下!Attia最核心的就是提出“Medicine 3.0”框架,
这个框架不再只关注“治病救人”(Medicine 2.0),而是提前数十年干预,通过运动、饮食、监测、心理健康管理等手段延缓衰老、预防慢性病。
预防大于治疗!
这个访谈很有意思——
1️⃣单纯延长寿命没意义,健康寿命才是关键。
2️⃣预防重于治疗。重视体能、饮食、睡眠和监测,在疾病发生前降低风险。
3️⃣缺乏运动让早逝风险提升 170%+。心肺和力量训练是最好的“寿险”。
4️⃣慢性压力、抑郁和孤独的危害,堪比吸烟和肥胖。
5️⃣真正的长寿,是在家人心中留下健康积极的记忆。
我比较推荐采访里面聊到的,Attia 公开承认的,自己成长过程和成年后经历过的心理创伤与情绪困扰:包括自我怀疑、完美主义、长期的焦虑和抑郁。
他曾经用极端训练、工作和控制来“逃避”内心的不安。他讲到自己如何在家庭、个人关系中被这些问题困扰,甚至对孩子与伴侣的影响也很深。
他谈到后来通过 心理治疗(therapy)、自我觉察和反思,才逐渐面对这些痛苦。
特别是作为父亲,他希望孩子记住的不是一个“情绪失控或崩溃的爸爸”,而是一个健康、稳定、积极的榜样。
因为这一切,会让孩子再次反馈到他的孩子身上!
敢于揭露自己的心理伤痕很伟大!
The LIFE-EXTENSION Doctor: "The ONE thing that's increasing your chance ...
https://t.co/ZGw3lmDL4m

⚡️很喜欢狗哥 @JiamigouCn 说的一句话:稳定币只有两类——在 Pendle 上的,和不在 Pendle 上的。
这句话在 @FalconStable 官宣上 BuidlPad 预售之后,体现得淋漓尽致:
@pendle_fi 上还有12天到期的 YT-sUSDf 直接成了神矿,收益直接拉飞了!
官宣之前,1M 的Falcon积分的隐含成本大约
🧐 稳定币与收益赛道的新范式:Falcon Finance @FalconStable $FF 登陆 Buidlpad ——
这是 Buidlpad 上面的第四个项目了:
前面几个项目平均收益也有1.5倍的样子,相当于打到就是赚到,目前上个项目 Lombard 已经超募 13 倍,只能说太火了!
总额 400 万美元,TGE 即 100% 解锁,FDV 介于 3.5 亿 – 4.5 亿美元之间(根据参与者条件而定)。
本次存款建议大家从 @buidlpad 的主页进入→ HODL 界面 → Boost Now 进入,也就是下面会介绍的;
Buidlpad 新推出的 HODL 模式!
说实话大家可能很少有人想到会是 Falcon Finance ,因为在稳定币赛道里,清楚了解他的人并不多!
上午我刚写完 @pendle_fi 上还有12天到期的 YT-sUSDf 直接成了神矿的内容:👇
所以这里我带着大家一起看下 Falcon @FalconStable 到底是什么?打新是否值得参与?以及如何参与!
1️⃣ Falcon Finance 为什么会存在——
稳定币 + 收益赛道,其实一直是 DeFi 的核心。
稳定币不仅是交易和结算的基石,也天然承载了「收益容器」的角色。
但多数协议要么依赖单一套利逻辑,要么过度依赖某几类资产,最后不是收益不可持续,就是风险集中。
Falcon Finance 就是在这种局限性下产生的!
2️⃣Falcon Finance 的核心设计——
Falcon 正在构建首个通用抵押基础设施(Universal Collateralization Infrastructure),核心是双代币模型:
1)USDf:超额抵押的合成美元,安全稳定,用于提供链上流动性;
2)sUSDf:ERC-4626 收益代币,背后是多元化、机构级策略所驱动的收益引擎。
这一套架构的目标是:让任何可托管资产(BTC、ETH、SOL、稳定币、甚至国债等 RWA)都能释放流动性,并在不牺牲安全性的前提下,生成具备竞争力的收益。
3️⃣收益模式的差异化——
Falcon 的收益引擎采用多策略组合,而不是依赖单点:
正 / 负资金费率套利;
跨交易所价格差套利;
原生山寨币质押获取高收益;
在 Curve、Uniswap 等头部 DEX 部署流动性池。
数据表现:近 30 日 APY 维持在 10% 左右,显著高于同类协议均值(约 6.3%)。
这意味着 Falcon 不仅是一个稳定币协议,更像是一个「链上收益基础设施」,在市场不同条件下都有持续性策略支撑。
4️⃣与其他稳定币收益协议的对比——
MakerDAO 的 DAI + sDAI:主要依赖美国国债收益,偏稳健,但收益有限(通常 5% 左右)。
Ethena 的 USDe + sUSDe:基于资金费率和对冲策略,收益高但风险集中在市场极端波动。
Mountain Protocol 的 USDM:基于美国国债的收益分享,模式单一,扩展性不足。
相比之下,Falcon 更像是「多资产 + 多策略的收益综合体」——
抵押资产范围更广(BTC、ETH、稳定币、RWA 等),流动性来源更加多元。
收益模式更立体,不是单一逻辑,而是多策略组合。
生态已经跑起来:1.5 亿 USDf 流通量、16 亿美元储备、Pendle 上 2.73 亿 TVL、58,000+ 月活用户。
5️⃣ $FF 社区募资与参与逻辑——
Falcon 的原生代币 $FF ,承载治理、质押、社区激励等核心功能。
随着 USDf 和 sUSDf 的采用率上升,$FF 的价值绑定在整个协议的扩张上。
这次登陆 Buidlpad 的 Community Sale,
总额 400 万美元,TGE 即 100% 解锁,FDV 介于 3.5 亿 – 4.5 亿美元之间(根据参与者条件而定)。
当然还是社区优先!所以我觉得如果能打的上的话,一定要拿下,收益看得见!
至于如何参与:
要参与 Buidlpad 打新 = 注册 + KYC → 绑定钱包 → 准备 USD1 → 在 Subscription 阶段登记 → Contribution 阶段打款 → TGE 领取。
这里突出说下 Buidlpad 最新的 HODL 模式:
从 @buidlpad 的主页进入→ HODL 界面 → Boost Now 进入,9/19 日快照;
锁仓 ≥ $3,000 USDf 或 sUSDf(至少 1 个月,且在 Subscription 截止前完成):
→ 可享 更低 FDV 的 Tier 1 资格
→ 提高总贡献上限(普通 $4,000 → 最多 $5,175)
Buidlpad HODL 独有加成:
→ 一次性 50% Falcon Miles 奖励加成
→ 举例: 锁仓 1 个月 → Miles 倍数 15x(正常是 10x) 锁仓 12 个月 → Miles 倍数 60x(正常是 40x)
不仅能提高额度,还能多拿奖励,长期陪跑更划算!
Buidlpad 是一个需要 KYC 的平台,否则无法参与任何打新/Community Sale;
大部分人卡在 KYC 这里,至于如何拿到海外 KYC ,找 K 商还是一些海外的亲戚朋友,这里大家各显神通,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6️⃣结语——
如果说:MakerDAO 是稳健派,Ethena 是资金费率极致派,那么 Falcon Finance 可能是将多元资产与多策略收益结合的「综合体」。
它不是单一叙事,而是一个能承载 BTC、ETH、RWA 资产流动性 + 可持续收益 的通用层。
对于寻找「稳定币 + 收益」下一阶段演进的用户和机构,Falcon 无疑值得关注。
期待这次打新,我要冲了!

🚨美国债务利息有究竟多高?——每征收的一美元税收中,就有23美分在向过去的自己交利息!
这也是为什么市场越来越笃定,美联储9月一定会降息,而且25bp只是起点,甚至可能直接50bp。
为什么?因为财政承受力已经被逼到极限:
1,仅利息支出,年化已突破 1.1万亿美元,比整个国防预算还高;
2,税收收入在经济放缓中下滑,但债务再融资成本却在加速抬升;
3,债务平均久期只有5-6年,意味着每年都有大量旧债要以更高利率滚续。
在这样的结构下,降息不是单纯的刺激经济,而是财政会持续的必然动作。
当过去越来越贵,未来的市场就会变得更金融工程化——
1⃣债市:期限溢价会更加剧烈地反应财政压力,长端利率波动加大。
2⃣美元资产:周期性出现信任折价,避险属性打折。
3⃣风险资产:流动性节奏会更短、更急,行情可能以脉冲方式走,而不是稳步慢牛。
4⃣加密资产:BTC/ETH 会被更多人视作财政困境下的对冲筹码;稳定币与RWA,则在财政金融工程里扮演外延角色,相当于美债的链上分销渠道。
看着吧,我们正在见证的,可能就是法币体系开始显露极限的历史时刻!

⚡️很喜欢狗哥 @JiamigouCn 说的一句话:稳定币只有两类——在 Pendle 上的,和不在 Pendle 上的。
这句话在 @FalconStable 官宣上 BuidlPad 预售之后,体现得淋漓尽致:
@pendle_fi 上还有12天到期的 YT-sUSDf 直接成了神矿,收益直接拉飞了!
官宣之前,1M 的Falcon积分的隐含成本大约 5.5U,你要是在Implied APY 9%左右入场买1000U的YT-sUSDf,到期大概能拿143M积分;
官宣之后,1M 积分估值被喊到12-25U,光积分就能兑现3000u,收益直接翻三四倍。而且底层利息一直在跑,早期玩家相当于直接白嫖,完全零成本!
细想一下,为什么这种机会能出现?
我觉得除了Falcon自身是DWF 孵化、WLFI 投资,项目叙事比较硬之外,更关键的在于 Pendle 的机制——
1️⃣ 短久期杠杆放大:Pendle 上的短久期 YT 对利率波动极度敏感,消息踩中杠杆收益就会迅速被放大。
2️⃣ 预期差变现:积分价值在 Pendle 里被实时定价,公告前没人给 Falcon 这么高估值,积分成本一直在低位;TGE这种明确的消息一出,市场迅速补齐估值,早期筹码被抬升。
Pendle 的价值就在这里,同一份资金,可以做到利息+积分空投全吃,这波买YT的人算是赢麻了!
错过的也别着急,Pendle上的好池子还是挺多的,如果要找下一个YT神矿,可以盯3个信号——
🔹看时间轴:TGE/预售/重大合作节点,短期 YT 最容易放大积分杠杆。
🔹看成本线:比如当 1M 积分成本 <10U,而项目外部估值>20U,就是风险回报最优区间。
🔹看流动性:新池子刚开、交易深度还不够的时候,早进的人吃到的是纯粹的红利。
提醒一下:最近 Pendle 有不少池子快到期,也持续上了很多新池子,都很值得关注一下👇
https://t.co/UH3vC8a47m
新池上线、资金换仓的时候,就是埋伏金矿的好时机,更容易吃到第一口流动性!
#PENDLE @tn_pendle

投资里最致命的,不是无知,而是自以为懂~!
市场不会奖励你知道多少,它只会惩罚你自以为知道多少。
我再次想起那个黑色幽默:如果你在市场博弈,哪怕你再聪明可能你也逃不过结构性陷阱!
正好刚看到 @Svwang1 的这篇《从九十亿美元对冲基金破产的教训看风险管理》
Amaranth 曾是华尔街的明星对冲基金,管理规模高达 96 亿美元。2005 年,一位 30 岁出头的交易员 Brian Hunter,靠押中飓风卡特里娜导致的天然气暴涨,一次性赚了近 10 亿美金。他个人奖金 1.3 亿,登上各大财经媒体头条。
暴利的背后,是巨大的杠杆与仓位。到 2006 年,Amaranth 持有 NYMEX 天然气合约 15 万手,占比超过 40%,接近全美天然气使用量的 40%。价格每波动 0.1 美元,就意味着 1.5 亿美金的盈亏。
这种规模下,Hunter 甚至能扭曲市场价格,让其暂时脱离基本面。
纸面上的巨额利润,也可能瞬间反噬。
2006 年 8 月,一小时内亏损 6 亿美元 → 被迫平仓 → 保证金压力 → 亏损进一步扩大 → 最终爆仓清盘。
巅峰 96 亿美元的基金,在一个月内蒸发 60%。
而当年几乎所有人,都在歌颂 Hunter 的天才,唯独 Larry Fink(贝莱德创始人)提前问了那个关键问题:
“这背后是不是过大的风险?”
于是他宁可付罚金,也提前赎回资金,躲过一劫。
其他没有意识到的,最后则是一地鸡毛!
所以,投资毁灭性的风险,往往源自幻觉式的自知。
短期的成功,容易让人误以为“自己已掌握规律”,认为自己知晓规律,知晓天命,甚至认为自己就是天,从而加倍下注,直到全盘皆输。
所以你看——
投资外的“小白”以为机构团队、大屏幕 = 专业能力,事实是 95% 的机构长期回报跑不赢指数。
原因是结构性的:急功近利的金主 + 短期压力 + 对明星交易员的盲目信任 → 逼迫整个系统走向过度冒险。
机构层面同样如此,只是赌注更大,后果更惨烈。
所以,还是那句话——
真正的智慧:承认边界,守住节奏!
投资的智慧不是预测,而是生存;
我可以每次少赚点,但是一定不要在不懂的地方一次性亏太多,市场的残酷在于“错得越自信,伤害越大”!

⚡️太好了, @Terminal_fi 在Pendle上新池子了!
提醒一下,之前的tUSDE池子还有13天到期,可以无缝衔接滚仓到新的12月到期tUSDE池子——
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都在密切关注Terminal,实在是数据和背景都太硬了:
才2个月,@Pendle 上的tUSDe TVL就冲到 2.3亿美金,1500+个地址沉淀进来;
背后更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