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牛的遮羞布被扯下来了——
Kaito 上的 AI + RWA 项目 Novastro(XNL),上线破发 70%,从公募价 0.05 美元 直接跌到 0.013 美元。
近期第一个直接跌穿成本价的项目,这 K 线看起来跟 Rug 没区别了。
听说还拒绝了 Binance Alpha + Perp 上线机会,算是一个彻底的一级溢价在二级兑现失败的案例。
蛮好的,阶段性的信号——持续了几个月的打新潮也该短暂降温了。
反而这事儿对项目方会比较有启发:
后面如果二级承载力继续下降,没有流量加持、没有流动性支持,项目要如何从市场中退出?
大概就剩两条路——
一是拖延 TGE,用积分、NFT、凭证去延长叙事周期、持续养情绪;
二是走高估值+小额度、长宣发+短兑现的路线,把成本慢慢压给散户。

感谢老薛 @laoxue_eth 公众号提及!
经常从很多不同朋友那边听到老薛的励志故事,怀揣几万块到深圳创业,五年不到入住深圳湾!
除了机遇,更多是内心的内驱力和执行力以及为人处事的靠谱程度,
我想这是很难模仿的,但是是一个让大家能够去感受在时代的洪流里,个人能靠持续的积累和自我迭代,真正改变命运的故事。
我特别认同老薛提到的那句:“想要被贵人提携,首先要有被发现的能力。”
这其实也是我这几年最深的体会:你可以运气好一阵子,但不能一直靠运气;
真正能让别人看见的,是你长期积累下来的作品、行动和人格,形成的影响力杠杠!
深圳很特别,我很喜欢深圳,因为它不是单纯的城市,而是一种“放大器”。
它放大了你的优点,也放大了你的缺点;能在这里沉下心的人,最后往往都能跑出自己的节奏。
所以,我一直很喜欢和很多这样有故事、有思考的人交流。每次都能感受到那种在路上的力量。
最后感谢下老薛给安排的“豪华专车”一路给我送到广州,因为担心前天晚上我没睡好,特别没有安排了奔驰油车而非电车,这一点只能说考虑的太周到了。
Wall Street 2.0,登陆 BNB Chain——
牛逼了!这是巨大的市场,我一直关注是因为这也是我的需求,未来可能也会是大多数加密圈的需求:
这个需求就是:如何用我的加密货币买美股!
上一次,Ondo @OndoFinance 把「美股和 ETF」搬上了以太坊;
这一次,他们要把传统金融的流动性,带进更大的加密生态。
很多人没意识到,这不是“多链扩展”的常规操作,
而是一次资本市场的跨系统迁移。
因为以太坊像是 Wall Street 2.0 的主板,而BNB Chain 则是它进入“交易者文化”的第一站。
当数百种美股和 ETF 的代币化资产能在 BNB 链上自由转移、24/7 交易、嵌入 DeFi,
那一刻,传统市场的边界,就被彻底打穿了。
因为 BSC 是很多人入圈的第一站,因为币安是很多人入圈的第一站,所以这个嵌入,相当牛逼!
想象一下:
纽约时间的流动性,在亚洲凌晨的链上被重新定价。
那不是“跨链互通”,而是资本市场被重新定义的开始。
Ethereum 是起点,BNB Chain 是加速阶段。
接下来:
还有 Ondo Chain、Solana、甚至更多现实资产的接口。
有人把这叫做“Tokenized Stocks”,
但我更愿意称它为:流动性的再发现。
核心:写作是无成本的超级杠杆。
刚看到秋兴写到写作和影响力杠杆!很感慨!
加了好友很久,第一次线下见面,
秋兴 @vikingdao2022 一眼看上去就可以给人靠谱并且安心的感觉,
聊完后感觉确实很靠谱,
我觉得这是很大的优势,再配上一些努力和一点点运气,非常无敌,未来肯定越来越好。
所以成功哪有那么难?
挖掘自己的优势很重要,挖掘后就是强化优势以及大胆展现优势,然后就是等风来!
记住:钱会来找你!

⚡️真的,我就喜欢鲍老爷子这幅嘴硬心软的样子——
FOMC声明刚出来时,华尔街还想炒一波宽松预期,标普、纳指短线冲高。
结果鲍威尔直接开口敲打华尔街,说12月降息远非板上钉钉,别当成理所当然。
市场立马刹车——标普回落、纳指涨幅收窄,黄金、美股、比特币一起跳水。华尔街对12月降息的预期直接从98%砍到68%。
就很赤裸裸地反映出,现在的市场把希望都寄托在美联储降息上。
但鲍老爷子越是这样说,我就越觉得很诡异——
因为现在美联储对经济的判断,根本不是给市场指引注入信心了:
一边说“就业增长放缓、失业率微升但仍处于低位”,一边承认“就业下行风险上升”。
一边提“经济温和扩张”,一边又说“通胀仍处高位”。
等于直接摊牌难搞,但也不能甩摊子不搞,只好搞一点缩一下,让市场不要提前预期他们到底想怎么搞,一步一步搞着看。
所以导致嘴上很鹰派,实际行为又在降息缩表,放宽政策,非常诡异。
哎,以我对咱们男人的了解,越是这样表里不一,后面就越容易有故事!总之降息是个大方向,我先坚定不动摇。

🔥 恭喜!GAIB @gaib_ai AID 主网将于 10 月 31 日正式上线!一场资金迁移的开始——
以前,AI 的钱只流向英伟达、微软、OpenAI。Web3 的 AI 收益工具真的太少了,GAIB 是第一个把这件事做成可投资产品的项目。
AID 的上线,标志着一种新的金融秩序正在形成:
不是靠排放、不是靠投机,而是让计算力变成收益资产,让机器变成金融原语。
传统金融看不见这些资产,因为 GPU 没有统一定价,机器人也不在资产负债表里。
但链上的世界能看见它们:
算力是现金流,机器人是生产单元,它们可以被量化、被拆分、被组合成新的收益资产。
这就是 AID / sAID 的意义所在:
💡 AID 负责稳定与流通
💡 sAID 承载收益与增长
我一直说,GAIB 是所有 RWA 项目里,最接近现实世界现金流的那个。
这次主网上线,意味着 AI × DeFi × RWA 的交汇点被真正打开。
现在故事都已经讲完了,即将TGE,等待拿结果说话的那一天!

🚨这张图我觉得还是很有警示意义的——
9月份,美国股市中的保证金债务跃升 6.3%,达到创纪录的 1.13 万亿美元。
自4月以来,投资者杠杆率飙升了39%,创下自2021 年底市场狂热以来的最大5个月峰值。
保证金债务上升,一般意味着投资者用杠杆的比例在是上升。这通常发生在两个阶段:
一是市场预期宽松即将来临,投资者提前加杠杆;
二是流动性确实释放,钱太多、风险溢价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每一轮保证金债务的峰值,几乎都对应着市场的“情绪顶”,2000年、2008年、2021年,无一例外。
9 月降息后,股市保证金债务激增到 1.13 万亿美元,这说明市场已经集体上车。
换句话说,流动性已经在资本市场找到了出口。
这类杠杆往往不是理性流入,而是由FOMO驱动的滞后买盘。
一旦市场出现风吹草动——比如美债收益率波动、美元反弹、政治事件升级,很可能就会触发一轮去杠杆踩踏。
所以这段时间是杠杆危险区,千万要管住手!

⚡️对 AI 领域感兴趣的撸毛党可以先关注下 @PerleLabs ——
这两天和他们团队聊了一下,发现商业模式还挺不错的:
他们做的是「AI 数据标注」——由专家协助训练 AI 模型,再把高质量数据卖给政府机构或企业客户。
团队背景都来自 Scale AI / AI Circle / NGC Circle,目前已经实现了数百万美金的营收。
普通用户现在也可以参与进来!他们刚刚推出了测试版平台,先来申请测试白名单:
https://t.co/xP5j4CHebs
通过后👇
1️⃣ 登录他们的平台
2️⃣ 完成图像识别或音频标注等任务
3️⃣ 赚取积分(未来可能是空投凭证🚀)
机构背书方面也很硬,由 @hiFramework 、 @coinfund_io 、@HashKey_Capital 领投,融资金额 1750 万美金。
这类AI + 数据赛道,属于既有真实现金流,又有潜在代币激励,对于想要立即赚钱的人来说,非常适合!

市场里的一切目标、一切标准、一切信号,本质上都是相。
价格是相,涨跌是相,叙事也是相。
而相,皆幻相。
就像佛家说的: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
市场上最危险的一种错觉,是把“相”当成“真”。
价格、利率、估值、叙事,这些都是相——是人类共识的投影,而不是现实本身。
你以为你在研究行情,其实你在研究的是人心。
你以为你在预测周期,其实你在对抗欲望。
然后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追逐这些“相”——
看到涨,就追;看到跌,就慌;看到风口,就扑上去。
可真正赚钱的人,从来不追相,他们修的是相背后的规律与系统。
这,就是我常说的那句话——借假修真。
用市场的幻相,去修炼自己对真相的感知。
亏损是幻,盈利是幻,但认知与执行力的提升是真。
当你能穿透“相”,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脱离了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困境了。
⚡️AI新叙事:AI 不再只是工具,而是一个个能赚钱的经济体——
我之前说过一句话:AI 不会毁掉人类的工作,它只会代替打工人去工作。
最近看的这个项目 @wardenprotocol ,彻底把这件事落地成现实了。他们不是在很传统地讲“AI 智能体很强”,而是在让这些智能体真正去赚钱,一个完整的体系已经跑起来了:
从用户入口(Warden App)→ 分发与变现层(Agent Hub)→ 零代码开发(Warden Studio)→ 底层链(Warden Chain)
每一个 AI 都能拥有身份、信任、收益渠道,并能像人类一样协作赚钱。举几个正在跑的例子:
- Uniswap Agent 会帮你自动做交易兑换;
- Base Farmer Agent 会帮你自动撸 Base 上的任务积分;
- Messari Deep Research Agent 能帮你研究项目信息。
用户在交互的同时,AI 获得收入,你获得积分,一鱼两吃。
上线不到 4 个月:
✅ 年化收入 170 万美金
✅ 超 900 万次智能体交易
✅ 周活破百万
这让我有种奇妙的感觉,AI 不再是工具的尽头,而是经济的起点。
人类在建系统,AI 在做工。当它们开始有身份、有账本、有分润,智能体网络就成了新的互联网劳动力市场。
从这点来看,AI完全代替人类工作这件事,还是蛮有想象空间的!

⚡️MetaMask @MetaMask 已上线EVM多链账户——
当前已正式支持 Solana 网络,Bitcoin网络还在进行中……
开发进度太感人了,OKX钱包两年前就有的功能,小狐狸搞了4个月,终于搞出来了!😂
所以,什么时候发空投!
今天 Alpha 又是三个一起吃不吃白不吃!
其中 $42 和 Common 都是同时上线 #Binance 的 alpha+perps;
先说下 $42 晚点再逼叨一下 Common
$42 现在一波 Alpha 砸下来回撤不少,但是也在情理之中,目前貌似现在有稳住的趋势:
$42 是 Semantic Layer @SemanticLayer 的代币,Semantic Layer 是一个探索“AI 与区块链交互层”的新尝试,他的路径很清晰:
最近 x402 协议 很火,因为 x402 协议可以完成的是让网页、API、Agent 都能用稳定币完成「按次结算」,而 Semantic Layer 则在解决更底层的问题:
让这些机器、智能体能真正理解、执行并验证交易语义。
它更像是 “AI × Web3 的语言中间层”,你可以理解为:
x402 负责“支付信号”;
Semantic Layer 负责“语义与执行”。
$42 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经济激励与任务结算的中枢!

⚡️别忘记了,今晚 $MMT 开始塞钱,恭喜拿到额度的家人们——
经常参与 @buidlpad 的,长期囤点USD1,不打新的时候就放到 @lista_dao 里面的USD1金库吃利息。
每到BP打新的节点,USD1的利率就会暴涨。
上次打完FF存了一个月,现在综合年化差不多30%了。

⚡️继 Eigenlayer 之后,我又跟孙哥 @justinsuntron 坐在同一辆车上了!—— 孙宇晨也在 Spark 玩储蓄。
根据公开地址数据,孙哥挪了一部分Aave的仓位,在 @sparkdotfi 里面放了13亿美元的资金做理财:
-- 8.5亿 的稳定币(USDC/USDT)存入 Savings 吃4.75%固定利息。
-- 4.6亿 USDS 拿去挖 SPK,每天进账 15wu。
Spark现在总TVL 100亿,孙哥一个人干了十分之一,S2又可以收一波大的菜……
有时候真的很佩服孙哥,别人都在卷这卷那的时候,孙哥还是一如既往的稳健,能薅则薅。
不过换个角度说,连孙哥都敢放这么大的体量资金在里面,是不是也能说明,Spark 的 Savings 目前是链上最接近「无风险利率」的地方?
嗯,这么想来,我的亿点点ETH应该很安全,应该能跟着孙哥喝点汤!🧐

⚡️美联储本月降息25bp的概率高达96.7%——
美国劳工部前两天上班了,公布的9月CPI数据整体低于预期,为10月份进一步降息扫清了障碍。
12月累计降息50bp概率达95.8%,市场几乎已经定价了宽松。这意味着:
1️⃣流动性回归,但风险也随之复活
降息是资本的起点信号,它会推动美债收益率下行、美元走弱、资产价格上行。但如果通胀再起,市场会立刻怀疑这次降息是不是太早,从而制造二次波动。
2️⃣刻舟求剑:币圈会是流动性最先渗透的地方
历史上,降息初期往往伴随风险偏好修复——比特币在9月降息后一周涨了7%,以太坊涨18%。
ETF资金连续5日净流入620亿美元,说明机构并没退场,只是在等确认信号——比如降息正式落地。

金融自由的最后一块拼图,从来都藏在阴影里。
$ZEC 喊了两周了涨了三倍多!
隐私赛道的爆发逻辑在哪里?未来如何布局类似机会?
在一个监管愈发精细、链上活动几乎被全程监控的时代里,反而是匿名资产领涨。
这不是巧合,而是信号。
1️⃣ 监管松动 ≠ 放任,而是权力的再分配~!
美国在放宽隐私币限制,日本重新讨论加密支付合法性,
这说明一个核心趋势:
监管者不再幻想“完全掌控”,
而是开始默认“无法彻底阻止”。
隐私正在被制度驯化,而不是被清除。
当权力无法消灭一种技术,它就会学着共存。
ZEC 代表的不是逃避监管,而是 新金融秩序中的灰度地带。
2️⃣ 社会动因:AI 觉醒时代的反监控冲动
2021 是 DAO 的自组织觉醒,
2023 是 AI 的智能觉醒,
而 2025,是 隐私的反监控觉醒。
AI 让人类变得透明,所有行为都能被算法“量化”;
而隐私币则提供了最后的 人类主权防线。
你不需要成为匿名主义者,
但你需要保留一条不被算法读取的经济边界。
3️⃣ 市场逻辑:旧叙事 + 新流动性的共振
ZEC 的上涨逻辑,不只是投机。
供应有限,早期持仓分散,无 VC 压力,
ZK 技术天然能接入新叙事(AI 隐私计算、DePIN、跨链签名)再叠加上“监管放松 + 散户易理解的故事”,自然成了最干净的爆发点。
这是一种经典的 narrative reactivation。
4️⃣ 启示:如何提前布局这种叙事?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不能只知道涨了,但是和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能不能布局下次更好的提前上车呢?
必须要!
因为很多赛道的爆发,不是靠消息提前量,而是靠叙事周期共振的敏感度。
未来要抓类似行情,看三点:
1)监管反弹周期:政策从打压转模糊期,是信号。
2)叙事位移:当新叙事(AI、RWA)需要旧概念支撑时。
3)情绪温度差:当主流市场麻木,边缘板块突然躁动。
资金总是先流入“被遗忘的地方”,那是叙事重启的入口。
总结——
每一次周期高潮过后,资金都会重新问自己一个问题:
“如果连我花的钱都能被看光,这场自由的游戏还有意义吗?”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ZEC 的上涨不是复古,而是预演。
每一轮,都有机会,每一轮!

Lex × Pavel Durov 采访四个小时时间但是看起来很过瘾,直接拔高了加密行业的高度和使命感:
https://t.co/I6rehr5M6E
1️⃣ 真正的自由,不是反抗权力,而是把「不可被滥用」写进系统里。Real freedom isn’t rebellion — it’s designing systems that can’t be abused.
——无论是 Telegram 还是区块链,技术的终极意义在于让信任不再依赖人。
2️⃣ 极简、自律、专注,是在信息噪音时代最稀缺的竞争力。Discipline and focus are the rarest alpha in the age of noise.
——Durov 用身体力行证明,清醒的人才能长期创造秩序。
3️⃣ 加密世界的未来,不在炒币,而在重新设计“自由的结构”。The future of crypto isn’t speculation — it’s the architecture of freedom.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回答一个问题:人如何在数字世界里继续做自己。加密的未来不只是技术创新,更是文明的再设计——让个人重新获得对信息、资产、身份的掌控权。
📌 在群里看到有人在问Boros抵押品的问题,这应该也是一些Boros用户比较疑惑的点:
@boros_fi 既然是资金费率市场,为什么不能像普遍的合约一样,直接用USDT作抵押来开仓?
基于奶奶 @pendle_grandma 的回复,我补充几点我的理解——
1️⃣ 资金费率市场 ≠ 普通的借贷市场
传统 DeFi
《论契约精神》致那些把诚信当成筹码的人的吃人一面——
下面这些话,
是我本人要说的。
关于那些 KOL 轮,
发币之后,
改合同、改解锁、改规则的种种行径,
我有几句要说。
只代表我自己,
不指谁和特指任何项目,
也懒得指谁。
如果有人要非要对号入座,
我便奉陪到底。
我原也不想揭这底裤。
丑恶这种东西,
本想自己承受,忍忍罢了。
奈何恶心至极,不吐不快!
先说明一句:
我这话,不指谁,
指的是一类项目或者一类人,
那些把违约当呼吸的家伙!
上个周期,KOL 轮投了许多。
币价不济,大多亏损。
我们也认。
做了事,担了风险,赔了钱,
咬牙吞下去。
自己约的炮,
含着泪也要打完。
而如今不同了。
行情好,币价涨,
风一顺,他们的本性便露了。
更改解锁、
更改周期、
更改合同、
更改价格。
除了 @Aster_DEX 仍守约外,
大有甚者纷纷翻脸不认账。
一句话:恶劣。
恶劣到我对“契约精神”,
都起了怀疑。
他们在想什么?
他们想:
跌了,是你们的。
涨了,是我们的。
暴跌忍着,暴涨无关。
契约精神?呵。
不存在的。
有的,只是用你的时候笑脸相迎;
不用你的时候转身便弃,
如抹布,如鞋底的泥。
我见过剥削,也被剥削过。
但如此离谱、如此集中地剥削,
倒还真是头一遭。
他们给你定价,
又嫌你不值,
便百般克扣。
不问你当初冒的风险,
不念你做的事,
也不顾你为他们背的锅。
于是我问:
世界怎么会这样?
我看不懂。
我以为“契约”是商业的骨,信任的根。
若连这根都烂了,还谈什么未来?
我这人八年混迹于此,从不毁约。
合同就是是合同,口头也坚定遵守,
我问心无愧,从不让人被我所困。
但如今,
合同可随意撕毁,
文字可随意篡改,
通知一下,就算完事?
那我们要合同何用?
契约何用?
信任何在?
你们可知你们在破坏什么?
若契约是牛市中最先被出卖的东西,
那我不信,
这些人能把项目做好,
能给社区半点利益。
他们想的不是“兑现承诺”,
而是“如何多分一口肉”。
一丁点小事都能违约,
谈何格局?
谈何远方?
谈何伟大与梦想?
理解不是纵容,
沉默不是默认。
一次违约,你也许多赚一点。
百次违约,整个行业就回到丛林。
可悲可叹!
我写这些,不是抱怨。
我只是提醒:
别把合作伙伴当可替换的机器,
别把契约当文字游戏。
币圈聪明人多,讲道理的人少。
把我当傻子,无妨。
侮辱我,也罢。
我走得慢一点没关系,
我只是不想,
和没底线的人同行。
⸻
是否希望我帮你出一个更“推特长帖版”鲁迅风格?
就是分段更短、句尾更有“锋芒停顿感”,适合排版成一整条有节奏感的长推,用来最大化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