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顺手激活了 Crydit 卡,正好赶上他们的积分空投活动。 玩法很简单:拿 SBT、用卡、再拉俩朋友,积分就能叠加。 说实话,这种活动不算暴利,但正好能看清楚一个项目是不是靠谱——会不会真发、能不能按时发。 11 月 15 日活动结束,就当等一个答案吧。 有些空投,是撸分; 有些空投,是看人心。
懂得都懂,在币圈,话语权就是流量密码,谁能带节奏,谁就能抢先一步吃肉。 这次 #Starboard 搞大动作——专门为中文圈挑 Aura KOL,不是喊口号那种,而是真找能输出、能带人玩、能讲清楚项目的“真·意见领袖”。 别管你是坐拥十万粉的大V,还是刚起步的小透明,只要你常发帖、聊项目、写分析,甚至偶尔碎碎念,都有机会被看到。做出贡献 = 有奖励,不是白打工。💥 👉 赶紧冲:https://t.co/eZ4yKZK1JK #Starboard #Aura @Galxe
在楼下咖啡厅,我照例点了杯美式,拿出手机打发时间。原本只是随手刷刷推特,结果刷到有人在玩 zkVerify @ZKVProtocol 的 Space Invaders。 一开始我还以为就是那种无聊小游戏,点进去试了两把,没想到游戏里打下来的积分竟然可以和 TGE 挂钩,将来还能兑换成代币 VFY。 那一瞬间我脑子里就闪过一个画面: “原来以前随便点开的小游戏,也能变成参与区块链项目的入口?” 想想以前撸空投的经历:要翻墙、要换钱包、要签一堆奇怪的合约,最后搞半天也没拿到几个糖果。现在只需要利用午休玩几分钟小游戏,就能攒积分等着 TGE 后换币——这落差直接让我心态反转,从“玩玩而已”变成“这事得坚持刷”。 更有意思的是,我把这事分享给朋友,本来以为没人会感兴趣,结果三个人直接开撸,还讨论谁的积分高,像办公室里的小游戏擂台赛。我们也算是从“摸鱼”升级成了“摸币”。 [行动指南] ✔️ 去小游戏打一局 👉https://t.co/aiVwnLWG7z ✔️ 绑定钱包 + X 账号,确保积分进排行榜 ✔️ 完成 Galxe 任务 👉 https://t.co/q4xHVnrO4N ✔️ 记得在 9 月 17 日前发 3 篇推,能额外加分 ✔️ 9 月 30 日 TGE,准备好第一波筹码 但说实话,以前的 Web3 项目大多有几个痛点: 参与门槛高,要 KYC、要押金,麻烦得很。 空投玩法无聊,刷任务就是复制粘贴,毫无体验感。 技术项目吹得天花乱坠,可你根本摸不到落地。 zkVerify @ZKVProtocol 的解法就很聪明:把“零知识证明”这件看似遥远的技术,包装进人人都能玩的小游戏。你玩,它验证;你上链,它给积分。公平透明,还能换 TGE 代币。 [三点拆解] 1️⃣ 玩法拉新:小游戏 + Galxe 任务 + TaskOn 活动 + ProofPoints,全链路互动,不是单纯发糖果。 2️⃣ 社区优先:代币总量 35% 给社区,TGE 当天直接释放 29%,敢给。 3️⃣ 技术支撑:此前和 Hyperbridge 合作,跨链验证成本降低 90%,是真正的 Gas 优化场景。 [底层支撑] zkVerify 本质是一个 ZK 验证层。不同链的证明都能在这层高效验证,不用每条链都重复造轮子。这种基础设施定位,就像 ETH 的 rollup,只不过它专注在零知识证明。 [应用场景] 跨链桥用 zkVerify 做验证,费用骤降。 dApp 用它做证明校验,更快更省钱。 未来甚至能为 RWA、游戏等提供大规模验证。 [成本细节] 对用户来说,几乎 零成本: 无需 KYC 玩游戏就是贡献 积分直接换 $VFY ,哪怕只玩几局也有机会。
$VFY
哎,离@MavrykNetwork TGE 只剩 2 天了,我心里是真痒痒。为啥?很简单,人家这项目能玩的的点太多了。 你想啊,别的 RWA 项目要么玩得贼花里胡哨,要么就是拉盘一波就溜,比如前阵子的某些链(我就不点名了,怕你们说我阴阳怪气 😏)。可 Mavryk 不一样,人家是真把 100 亿美金的资产搬到链上去,还带上丽思卡尔顿这种级别的大佬。这不是吹牛,这是摆事实。 我还在测试网玩过他们的 Equiteez 和 Maven Finance,感受就是:哦豁,这玩意儿真有点意思。所有权代币化+社区贷款,这不就等于“拆股卖豪宅+兄弟借钱不求人”吗?金融直接被玩得明明白白。再加上 Mavryk Nexus 把流动性一通搅合,感觉像以前 Uniswap 刚出来那会儿,谁都没反应过来,结果成了 DeFi 龙头 而且这次 TGE,他们只放 5% 出来,还特意留了 500 万 $MVRK 给 @KaitoA,意思就是“兄弟们,社区优先,咱一块儿发财”。这跟那些只顾着机构和大户的项目比起来,是真心实意。 你说 RWA 是不是大赛道?废话,BlackRock 都亲自下场了,万亿规模板上钉钉。那问题来了,能不能分一口肉,就看你跟没跟对车。Mavryk 这节奏,真有点“后排逆袭坐头排”的味道。 我昨天还跟朋友吐槽:“你们看啊,当初大家都嫌 RWA 繁琐,结果人家 Mavryk 一搞,把大机构拉进来,链上资产变活水。哎,早知道早点撸测试网了,少说得多拿一倍积分。
$MVRK
+1.96%
还记得那时候 $PTB 被解锁砸到 0.04 以下吗? 群里一堆人骂娘,有人边骂边割肉,有人直接退群跑路。大家都说:完了,@PortaltoBitcoin 要凉。 结果呢?现在 $PTB 又慢慢爬回到 0.067。那些死扛住的,现在一边偷笑一边装淡定:“我早就知道会回来的。”🤭 说到底,这波能爬起来,不是运气,Portal 团队是真有在干事: Yapper 第二季奖励池 220 万美金,66% 分期发放,诚意还算够。 技术迭代脚踏实地,不搞虚的。10 月 13 号 TAB 大会,他们要第一次公开演示 Bitscaler 技术。 就是要让比特币不再憋在自己那条链里,而是能跨链、能流通,直接变成多链结算层。 市场这边也挺有意思: 0.07-0.09 是当初 TGE 的高点阻力区,要是能突破,冲到 0.13-0.15 不难。尤其等 Bitscaler + 原子交换真正上线 再加上 Yapping 第二季只剩最后 5 天,第三季估计马上就来,没准还配合第二轮空投,加点链上互动+社交任务 割掉的,现在肠子悔青; 扛住的,总算能抬起头; 还没上的,正好赶上新故事的开头。
$PTB
-1.28%
最近隔壁老王常跟我抱怨:白天打工累得要死,晚上刷新闻却看到——无人驾驶出租车 24 小时跑单、写字楼里的清洁机器人彻夜工作、无人机一大早就送完快递。 “我拼了命,一个月挣几千,他们的机器,一年能赚几百万。” 隔壁老王说完摇摇头,“关键是,我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 确实,AI 和自动化正在接管劳动,但它创造的财富,基本上只在大公司、资本手里打转。普通人要么只能做消费者,要么干看着,完全插不上手。 想投?门槛高、信息不透明、收益也被分层切走,普通人永远只能是旁观者。 这就是 OWNAI @ownaiNetwork 想解决的。 它做的事很直接:把 AI 自动化资产(无人车、机器人、无人机)切割成可认购的代币份额,让每个人都能“买一块”,共享机器创造的现金流。 [三点拆解] 资产上链:无人车/机器人/无人机 → 被切分 → 代币化 → 普通人可以买。 收益透明:机器跑单赚的钱 → 智能合约结算 → 钱包自动到账。 社区主导:代币持有者用 $OAN 投票,决定未来资产扩张方向。 [底层支撑] OWNAI 并不是“空中楼阁”: 每个资产都有合规注册,合法可查。 无债务运营,避免资金黑洞。 分红写在智能合约里,全程链上透明,跑不掉也改不了。 [应用场景] 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跑完一单,你分到收益。 一台清洁机器人打扫完大厦,你拿到分润。 一架无人机送完货,钱包里立刻有现金流。 这些不是科幻,而是真实存在的日常。 [成本细节] 代币 $OAN 总量 10 亿,固定不增发: 50% 用于社区和生态增长 30% 给战略合作伙伴 15% 社区储备 5% 公募销售(没卖完直接销毁) 没有团队预留,利益和社区完全一致。 [行动指南] 第一步:关注 OWNAI 官网和社交账号 @ownaiNetwork 第二步:参与 $OAN 获取(任务、认购、公募) 第三步:绑定钱包,开始享受自动化资产分红 AI 取代劳动是趋势,但 OWNAI 让你从被动消费者变成主动所有者。 机器替你赚钱,分红直接进你口袋。 未来属于 AI,但财富入口已经打开
$OAN
这两天群里吵得最凶的,不是大饼,而是 $MVRK 。 你可能以为这是哪个新 Meme,结果一查:正儿八经的 RWA + DeFi 项目。 上个月我在 @KaitoAI 榜单瞎刷,突然发现 Mavryk @MavrykNetwork 一直稳在前三。那时候我还没太在意,心想“榜单水分多”。 直到前天群友私聊我:“喂,你看过没?Mavryk 发行价才 0.1,FDV 1 亿,美金级别的小盘子,流通才 5.6%,一看就是容易拉的。” 我这才认真研究,发现几个细节直接把我拍醒: 单独质押年化 15%,合伙搞还能翻倍 6 个月锁仓给双倍奖励,硬生生把耐心值变收益 背后还和 @multibank_io ( $MBG )签了 RWA 协议 更绝的是对比:$MBG 当初 3 亿 FDV 起步,直接拉到 25 亿 FDV,整整 7 倍。 那你说 $MVRK FDV 1 亿起盘,照着抄个 5 倍都不难吧
$MVRK
+1.96%
$MBG
-9.2%
我在咖啡店碰到个老朋友,他以前就是那种典型的“以太坊玩家”,天天喊着“L2 才是未来”。结果聊天的时候他突然冒出一句: “我最近开始研究比特币上的 BitScaler 了。” 我一愣,心想这哥们什么时候变保守派了?结果他说:“不是我保守,是我发现比特币不需要去学以太坊那一套。@PortaltoBitcoin搞的 BitScaler,是把比特币直接扩展成一个全球金融层,连国库、保险、衍生品、预测市场这些都能在比特币本身里跑起来,而且还是非托管的。” 听到这里我才明白,他不是退潮了,而是换了方向。比特币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就像是“老城区的地基”,BitScaler 相当于在这块最稳的地皮上,直接盖起新的金融摩天楼。 说白了,以太坊的 DeFi 像是“华丽的商场”,但 BitScaler 想做的是“稳固的央行+金融区”。两种生态完全不一样,一个是繁华,一个是厚重。 我回家路上还在想:如果这事真能跑通,以后我们可能会在 BTC 上看到另一套金融生态,和 ETH、SOL 完全不一样的风景。
刷手机的时候,看到@cysic_xyz 公布了第三阶段测试网的数据,差点把我咖啡喷出来——135 万用户、26.4 万节点,这规模,和我印象里一堆“冷冷清清”的 ZK 项目完全不是一个画风。 想起几年前刚入圈的时候,我还在家里折腾二手显卡挖以太坊,风扇呼呼转,电表飞快跑,那种“人人都能贡献算力”的感觉,现在在 Cysic 又找回来了。不同的是,Cysic 玩的是 ZK 计算,门槛比以前低,节点数多到像早期 BTC 矿机遍地开花。 说实话,很多 ZK 项目都是“实验室里论文级”的东西,只有极少数人能玩,但 Cysic 硬是把它做成了普通用户也能参与的 Proof-of-Compute 网络。数据能量化,贡献能被记录,奖励更是真金白银,141 万 CYS & CGT 发下去,空投味儿直接拉满。 这种玩法,给我的直觉是:ZK 不再是“只有大佬玩得懂”的高冷赛道,而是有机会像当年家用矿机一样,成为大众参与的下一波浪潮。 现在主网就快上线了,我已经能想象到:未来回忆起来,会不会说——“啊,那时候我在 Cysic 测试网跑过节点,拿过奖励”,就像老矿工们聊起比特币早期一样
前阵子我跟朋友吐槽: “这年头链都一个样,吹性能、吹生态,结果上线个 DApp 半天卡得要死。” 他笑笑回我一句:“那你去试试 Aptos 啊,人家号称从高性能公链,直接升级成全球交易引擎了。” 我本来是不信的,直到看了几个数据: @Aptos 的 TVL 突破了 12 亿美金,月活地址一口气涨到 1000 万,比年初翻了 7 倍。更离谱的是,借贷老大 AAVE 居然真的搬家到 Aptos 了——而且这是它第一次进非 EVM 链。 我心想:“行吧,这下链上借贷多了一条安全高速路。”不过现实又给我泼了点冷水——目前只能用 Petra 钱包,我自己还没体验上。 就在我犹豫的时候,Chainlink 又来了一记助攻:APT 链成了第一个接入 CCIP 的 MOVE 链,跨链流动性这事儿,算是有了点保障。听上去很猛,但仔细想想,现在这些更多还只是试点,规模并没有真正放大。 讲真,Aptos 走得挺稳,但也没到“碾压对手”的程度。性能数据确实好看,Move 语言生态也在慢慢普及,可要说无敌?还没。 市场给的定价却很“抠门”: $APT 市值只有 32 亿美金,对比同样是 Move 家族的 SUI,人家 135 亿——差了四倍多。赔率摆在这儿,能不能抓住,就看自己敢不敢上车了。
$APT
-0.38%
上个月朋友小林要给妹妹交 5000 美金学费,结果银行收了 400 手续费,还拖了 3 天才到账,他无语地吐槽:“2025了还这么原始?”我跟他说用 USDT/USDC 啊,可一查,跨链不兼容、Gas 高、速度慢,对方还得装钱包,普通人直接被劝退。直到这次我让他试了 AnomaPay @anoma 只需要生成一个支付 link,像发红包一样丢到 Telegram,妹妹点开链接,选她想收的资产(比如 EURC),系统后台自动跨链换算和结算,几乎秒到帐,手续费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还用 zk 技术保证隐私安全。小林当场愣住,说:“这比微信红包还丝滑!”我才发现 AnomaPay 不只是帮个人省钱省心,它背后是意图抽象+跨链结算的能力,把“我要转钱”这种意图直接变成结果,不需要用户操心技术细节。无论是学生学费、跨境汇款,还是出差消费、企业结算,它都能做到一键完成,让支付真正“去国界”。所以我越来越相信,AnomaPay 才是 Anoma 连接全球的桥梁。
上周末,我爸妈让我帮他们转一笔钱到国外亲戚那。结果呢?银行APP卡顿、手续费死贵、还要等两天到账。老一辈就抱怨:“哎,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转钱咋还这么麻烦?” 我心里想:在Web3里,不光转钱,连交朋友、投票、甚至做生意,明明都能快很多,但现实中为啥就没人敢大规模用?
周六的咖啡馆里,我盯着手机屏幕,朋友们正热火朝天地讨论各种链上“羊毛”机会。有人抱怨:“唉,换条链就要装新钱包、找桥转资产、还要算半天 Gas,搞得跟写代码似的。” 我笑了笑,抬手给他们看自己刚操作过的界面:“我刚用 @PortaltoBitcoin,点几下就跨过去了,根本没那些糟心的步骤。” 朋友们愣住了:“真的假的?这么顺滑?你这是在玩 Web3 吗,还是直接用手机 App 啊?” 我心里明白,@PortaltoBitcoin 把原子交换和 Bitscaler 那套底层逻辑都藏到后台,让大家只感受到“顺手”。 而现在,@PortaltoBitcoin 第二赛季就要收官,奖励冲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种“像用手机一样顺滑”的体验,正在慢慢被更多人注意到。
昨天刷榜单刷到半夜,脑子嗡嗡的。 打开推特一看——果然不止我一个人睡不着。 @0G_labs 把代币名字定了:$0G。零重力,听着就很牛。马上又要开新榜单了,内心又燃起一丝冲动。 再往下翻,看到 @anoma 搭配 @Shrimpers_nft 的空投消息。NFT地板价还在公售价附近,这不是妥妥的“躺在门口的馅饼”吗? 可刚想冲,瞄一眼日历,9月18号 @MavrykNetwork 就要TGE,9月19号还有 @xhunt_ai@Mantle_Official 的榜单截止,9月20号则轮到 @PortaltoBitcoin 第二季收尾。密密麻麻的时间表,搞得我像在考场一样排任务。 更别说月底还有 @Infinit_Labs 第二季,9月30号结束。唉,感觉九月就是“薅羊毛的地狱月”。 对了,今天才发现,@MemeX_MRC20 的 $M 直接拉到2.48$ 了。一直喊着“MEME不行”的人,估计被打脸到红彤彤。 不过也不是所有项目都能扛得住。@0xSoulProtocol 人影都没了,官推荒废。看着真是凉飕飕的。 @OpenledgerHQ 倒是稳住了节奏,10月1号要给 @KaitoAI 的老用户快照。只是币价嘛,上Upbit后就一路下坡,感觉老用户的“情绪指数”也跟着下来了。 至于 @PortaltoBitcoin ,币价跌得更狠。二期还没结束,锁仓的兄弟们怕是已经抱头痛哭。 不过市场也不是全是阴天。比如 @MMTFinance ,交易量直接破了1亿美元,TVL 还攀到1.564亿美金,硬生生坐稳了Sui链的DEX大哥位置。 还有个小惊喜是 @trendsdotfun 。X代币化机器人活动才刚开,第一批0.04%代币就像抽奖券一样,后面说不定真的能叠到万倍。这波要是中了,估计能改写人生剧本。 九月,项目接力跑,币价坐过山车。 有时候想想,这大概就是币圈的真实日常: 笑过,哭过,FOMO过,但谁也不想停下。
$M
-0.8%
身边有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工厂。每天外面看上去冷冷清清,没人进出,路过的人都以为它要倒闭了。可实际上,里面机器轰鸣、工人忙碌,订单一个接一个。最后,大家才发现这工厂一直在闷声干大事。 这就像现在的 Aptos:外表安静,甚至被不少人遗忘。但问题来了——在链上,安静往往被解读成“没动作”,资本和用户也容易忽略掉这种低调。对于投资者来说,看不到动静 = 看不到信心。 Aptos @Aptos 的答案是:表面沉默,底层却在加速。新 CEO Avery Ching 在美国国会作证,强调加密的现实用例——这已经给出方向:RWA(现实世界资产)+ 合规金融。 [三点拆解] 1️⃣ 安静≠停滞:数据不会说谎,Aptos 的 TVL 和稳定币市值稳步增长。 2️⃣ RWA 布局:在国会公开谈现实世界应用,这背后一定有长远战略。 3️⃣ 美国基因:作为美国团队,如果 RWA 成叙事,美国官方更可能扶持 Aptos。 [底层支撑] 技术:Move 语言高性能,TPS、低延迟已验证。 资本:顶级投资机构加持,资源稳固。 生态:DeFi、NFT、稳定币全线有机增长。 [应用场景] 房地产、债券等 RWA 上链 合规稳定币支付与结算 传统金融与 Web3 融合的桥梁 [成本细节] 对用户而言: Gas 费用极低,适合大规模应用 跨链转移更快更便宜,降低资金流动成本 对项目方: 上链成本可控,合规风险更低 [行动指南] 关注 Aptos 的 RWA 相关生态项目(重点留意近期合作与提案) 长期观察 $APT 价格走势,不要被短期沉默误导 提前布局生态 DeFi 与稳定币应用,埋伏在产品落地前
$APT
-0.38%
作为是个上班族,平时攒点钱就想投资点东西。之前买过房产基金,手续复杂、周期长,收益还扣一堆手续费;后来又试过股票,结果天天盯盘心脏都要熬坏了。 最头疼的就是: web2的资产门槛太高,普通人想投豪宅、债券几乎没戏; 资金流动性差,钱投进去像被“锁”住了,急用时取不出来 传统机构层层收费,收益被稀释,透明度又差。 这时候,Mavryk @MavrykNetwork 出现了。它把web2资产(RWA)搬上区块链,用代币化的方式让人人都能参与,把过去的“有门槛的投资品”变成了普通人也能触手可及的金融资产。 三点拆解 1️⃣ 资产代币化:房地产、债券等被切成数字份额,门槛降低,人人能投。 2️⃣ DeFi 功能齐全:内置 DEX、借贷、抵押,流动性强,随时能动用。 3️⃣ 用户自我托管:资产始终在自己钱包里,不怕跑路,不用交给中介托管。 底层支撑 每秒处理能力高达 50,000 TPS,保障大规模资产上链不卡顿; MRC-30 标准,性能兼顾合规,解决监管痛点; 内核是金融级安全架构,透明可追溯。 想象一下: 你可以买一部分迪拜豪宅的代币,不用几百万全款; 你能把债券代币抵押借贷,灵活周转资金; 甚至可以在内置 DEX 上直接换掉这些资产,无需找中介。 成本细节 初始定价仅 $0.1; TGE 流通量仅 5.6%,供应稀缺,有望推升价格; 上线交易所:MEXC,操作便捷。 👉 想提前的朋友,建议先去关注 @MavrykNetwork 官推,熟悉项目进展; 👉 TGE 当天准备好交易所账户,留意 MEXC 上线时间; 👉 考虑长持,RWA 是大叙事,Mavryk是少数真正落地的选手。
你有没有这种感受:每天都在刷新闻,AI 又更新了,某某公司又融资了。可真要自己上手,发现不是要 API 就是要许可证,搞个模型动辄几千刀。最后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玩 AI 赚钱”,自己连门槛都没摸到。 这就是矛盾点:AI 越火,普通人越用不上。大厂关起门来玩,模型闭源、算力封闭。我们这些用户只能当“韭菜”,买服务、付高价,想参与建设、分享红利?根本没戏。 这时候 Sentient @SentientAGI 出手了。它不是传统那种“黑盒”AI,而是一个 开源 AGI + 原生加密结合 的新物种。换句话说:不仅让大家能用,还能一起共建、分红。 [三点拆解] 1️⃣ 模型开源 → 任何人都能参与优化和训练 2️⃣ 加密原生 → 代币激励绑定,人人可分红 3️⃣ 社区驱动 → Yapper 机制保证长期贡献者有肉吃 [底层支撑] 背靠 Pantera、Framework、创始人基金 等顶级资本,刚刚完成 8500 万美元融资,这说明资本市场对它的认可度极高。别忘了,它的定位是“下一代开源 AGI 基础层”,想象空间巨大。 [应用场景] 开发者:直接在 Sentient 上构建 AI 应用 用户:用模型、赚代币、参与治理 社区:形成类似 Linux 但加密原生的 AI 开放生态 [成本细节] 好消息是:现在唯一参与方式不是花大钱,而是 测试网 + Yapper 输出。这窗口期大概 1-2 个月,早进场 = 早分蛋糕。 [行动指南] 1️⃣ 关注官方 @SentientAGI,保持通知打开 2️⃣ 参与测试网交互,体验产品 3️⃣ 在 Kaito 上输出内容、冲 Yapper 榜单 4️⃣ 持续贡献,锁定未来代币分配
上周末,我爸妈让我帮他们转一笔钱到国外亲戚那。结果呢?银行APP卡顿、手续费死贵、还要等两天到账。老一辈就抱怨:“哎,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转钱咋还这么麻烦?” 我心里想:在Web3里,不光转钱,连交朋友、投票、甚至做生意,明明都能快很多,但现实中为啥就没人敢大规模用? 问题就出在两个字:信任。 Web2社交:数据被平台垄断,联系冷冰冰。 Web3社交:项目一堆,但不是跑路就是割韭菜。 金融转账:要么不合规,要么流程复杂。 换句话说,既缺安全感,又缺实用性。 这时候 UXLink @UXLINKofficial 出场了: 它不是单纯的“社交图谱”,而是把 社交 + 支付 融在一起,甚至还做到 合规化。一句话:不仅能交朋友,还能把钱安全合规地转出去。 [三点拆解] 1⃣ 合规护航:上线 Kraken 美元交易对,配套 MiCA 白皮书,直接对接欧美市场。 2⃣ 社区共治:4.5% 托管资金解锁投票,代币释放节奏由社区拍板,不再是项目方说了算。 3⃣ 叙事升级:从 SocialFi 升级到 Social + PayFi,不再局限于喊口号,而是能落地的“社交+金融组合拳”。 [底层支撑] 为什么能做到? 技术:区块链身份+AI推荐,关系链天然防假号。 金融:合规标准(MiCA)做背书,敢进欧美市场。 社区:从测试阶段就让用户参与建设,用户粘性比同行高。 [应用场景] 普通人:像我爸妈,以后只要在 UXLink 上,转钱=发消息一样快。 项目方:可以用 RWS(真实世界社交)精准拉新,解决冷启动。 投资人:不只是买代币,还能直接参与治理投票。 [成本细节] 相比动辄几十刀手续费的银行,UXLink 的社交支付几乎可以做到: 手续费低 → 几毛钱搞定 时间短 → 分钟级到账 安全性 → AI+链上验证,杜绝诈骗和跑路 想参与 UXLink 革命,可以: 1️⃣ 先关注 @UXLINKofficial 看治理和投票进度 2️⃣ 去 Kraken 体验 $UXLINK 美元对交易 3️⃣ 参与社区互动,积累身份和关系,这些未来都可能转化为空投和治理权
$UXLINK
-5.54%
Kaito榜单刷到一个老哥。快照结束前他拼命冲榜,结果差一点点没进前排。那天他在群里发牢骚:“白干了,浪费感情。”我笑了笑没说啥,心里想:兄弟,你可能还没理解0G的玩法。 大部分人都以为快照=一锤子买卖,拼完排名就收工。但问题来了:短跑的激情很容易消耗完,真正的建设却没有人愿意长期投入。结果就是,社区一波波凉,最后只剩寂寞。 0G @0G_labs 给出的答案很清晰: $0G 不是靠一次快照决定命运,而是把贡献机制做成 马拉松式的内榜系统。不仅奖励你的一时冲刺,还会认可你长期的参与。 [三点拆解] 1️⃣ 代币定位:$0G = Zero Gravity,寓意无限可能,是 DeAI OS 的底层燃料。 2️⃣ 机制升级:InfoFi 内榜正在优化,未来将综合考虑历史贡献+持续活跃度。 3️⃣ 价值导向:不再是单纯的“谁写的多”,而是“谁陪伴的久,谁贡献的深”。 [底层支撑] 说白了,这个逻辑背后是 0G 的设计哲学: AI Layer1 不是一朝一夕的产物,而是一个需要数据、内容和社群长期沉淀的网络。 所以他们才会选择奖励长期主义者,而不是薅一把就跑的短线客。 [应用场景] 写内容:你的文章、分析、故事都会被记录。 建社群:帮忙活跃群聊、答疑解惑。 做连接:把 0G 生态的叙事带到更多地方。 这些都算贡献,都会进 InfoFi 的“长效积分池”。 [成本细节] 其实成本不高——就是时间+持续性。 你不用砸钱、也不用拼命All in,哪怕每天一条原创or解读,长期累积下来,价值远比短期冲榜更大。 [行动指南] ✔️ 保持发声:别因为快照完就停笔。 ✔️ 关注内榜:等新机制上线,持续贡献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 社区同行:多互动,多链接,把自己嵌进0G的叙事里。
🔥抽2 OG ➕ 10WL BlockFools @BlockFools 即将在以太坊上推出 供应量:669 价格:免费 参与要求: 关注我和 @BlockFools RT + 喜欢这篇文章 标记 3 位朋友并放下 ETH地址
之前看到@blockstranding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结果榜单早早被人占满,白名单直接错过。那一刻我是真有点后悔的。 这次机会又来了! 现在他们开启冲榜活动,前 500 名用户能直接拿白名单。预售 $STRAND 的价格比公售低,等于提前锁定一个“折扣票”。 玩法也不复杂: 👉 上官网做任务:https://t.co/5LmeFigBDj 👉 多发推、持续互动,就能拉高积分排名。 这次我不打算再犹豫了,榜单就是上车的门票。 要么冲进去,要么被落下。
$STRAND
这次不是啥“公开 Mint”,而是 限量 1w 个 PA148 白名单 NFT,只有被 KOL 分发的才能拿到,没得多嘴。 我刚刚试了一下,步骤很简单: 1️⃣ 打开链接 → https://t.co/Yzonhlvu3Q 2️⃣ 输入邀请码 j2IHeb 3️⃣ 关注 @HaustNetwork 4️⃣ 随手引用下他们的推文,Mint 一下就完事 ❗重点是:以后这个 PA148 还能和 Essentials + Culture 系列一起烧掉,直接叠加空投奖励资格。 背景也别小看:Polygon、AggLayer、CrossCurve 全部加持,SlowMist 审过的。测试网跑了 10kk+ 钱包、50kk+ 笔交易,TGE 也快来了。 一句话——这不是单纯 NFT,后面是 Haust 整个 AI+DeFi L2 大局的一环。 能拿就别犹豫,9 月份关闸,抢慢了就真没了。
等了好久,终于把 DeAgentAI 周边拿到手了,真香!🤭 顺带我也报名参加了 @DeAgentAI 的全球社区接力活动。 说句心里话,我是真的认可他们的方向:去中心化 AI Agent 这条路,不是画饼,而是一步步在落地。 而且社区氛围也特别正,不是那种只蹭热度的群,而是真的有人在链上交互、搭生态、搞活动。大家都是 builder。 最让我兴奋的是,作为 Sui 生态 + Web3 AI 的代表项目,DeAgentAI 有机会真正在「AI × 区块链」这个赛道里,干出个核心位置来。 它不光是个项目,更像是给我打开了 Web3 新的入口。 未来一定会看到更好的 AI 产品! #AI #DeAgentAI
$AIA
又一个新项目,可以认证 Web2 的粉丝身份了,这一次是 @UFC 我和兄弟们照例守着屏幕,看 UFC 的比赛。屏幕那头拳风呼啸,血与汗交织,擂台上只有两个字——拼搏。 我一边喊一边想: “要是有东西能证明,我不是普通观众,而是真正的铁粉就好了。” 以前在朋友圈、社交平台再怎么发声,最后也就是被点赞两下,转眼没人记得。 你爱拳击、爱 MMA、爱柔术,没人会真的在乎。你喊再多,都只是路人的声音。 https://t.co/z7nrKbleD3 @JoinFightID 推出了给格斗爱好者们的一张链上的“粉丝身份证”,还能提前解锁 pre-TGE 的代币奖励。 他们最近在 @Galxe 上推出了一个有意思的抽奖 👉 https://t.co/fUEpR6JfIJ 完成社交任务就能拿抽奖资格,奖池巨大,只有一个人可以带走全场 1000 刀的奖金 【三点拆解】 1️⃣ 这是链上的身份——让你从观众变成真正的粉丝代表。 2️⃣ 这是机会——越早加入,未来的福利越多。 3️⃣ 这是荣耀——让你的忠诚和热血被看见、被记住。 那一刻我明白,https://t.co/z7nrKbleD3 不只是 Web3 的一个账号, 它更像是擂台下观众的战吼: “这是我的身份,我站在这里,和他们一起拼搏!”
上周我在链上撸一个小项目,结果合约交互卡了半天,交易 Pending 到我怀疑人生。明明钱包里 Gas 加到飞起,就是过不去。最后眼睁睁看着机会没了。 EVM 的老毛病大家都懂:速度慢、拥堵、TPS 拖后腿。越火的生态,用户体验就越抓狂。开发者也头疼,做点复杂的应用都得小心翼翼,怕链一塞全炸。 这时候,#GravityReth 就站出来了。它不是打补丁,而是直接重构核心,把 EVM 性能拉到天花板。 [三点拆解] 1️⃣ 速度拉满:41,000 TPS + 1.5 Gigagas/秒,直接把性能瓶颈砸开。 2️⃣ 完全开源:透明到骨子里,社区随时能看、能改、能用。 3️⃣ 共享红利:做的优化不藏私,整个 #EVM 社区都能跟着受益。 [底层支撑] 别以为是吹牛,它是把底层架构重写,减少冗余、提升并行处理效率,让执行层跑得像赛车一样。 [应用场景] #DeFi 不怕高峰期堵死单 #GameFi 可以承载更多实时交互 #AI、#RWA、#L2 生态都能跑得更稳更快 [成本细节] 高性能 ≠ 高花费。用 #GravityReth 的优化后,Gas 更高效,开发者和用户都能省钱,社区还少掉无谓的“卡链焦虑”。 👉 去看看开源仓库,加入测试,一起撸性能:#GravityChain 👉 参与 #Galxe #Starboard 任务,把你的探索记录到链上。 👉 持续关注 @GravityChain ,看看 EVM 新时代怎么玩。
我哥们在群里嚷嚷:“兄弟们,我手慢了,Anoma 的 NFT 白名单白捡没捡到,结果一睡醒,地板价涨到 0.26 ETH,我直接气到摔手机。” 我一看,确实啊,免费铸造的变成几千块人民币,谁不心疼? NFT、代币机会天天有,但大多数项目: 叙事老掉牙,一上线就凉; 代币经济学一塌糊涂,锁仓随便写写; 社区没氛围,全靠营销拉人头。 结果就是:很多人要么白白错过,要么冲进去被收割。 @anoma不一样。它不是单纯的 NFT 或链,而是分布式操作系统(Web3’s OS),想把整个 Web3 的底层逻辑重写。 简单说:它不是来“蹭热点”的,而是来“改规则”的。 [三点拆解] 1️⃣ 代币结构稳 —— $XAN 总量 100 亿,锁仓 12 个月+36 个月线性解锁,避免短期砸盘。 2️⃣ 社区占比高 —— 分配里社区/流动性占 25%,直接把一部分筹码留给散户,不是全塞给 VC。 3️⃣ 融资背景硬 —— 融资 6000 万美元,估值 6 亿 [底层支撑] Anoma 核心是模块化协议栈,目标是让链上隐私、互操作性、资产发行这些环节都能跑在一个“操作系统”里。 换句话说:别人做的是应用,它做的是底座。 [应用场景] NFT:Shrimpers 就是第一个测试市场的实验品。 DeFi:未来跨链、隐私交易直接在 Anoma 上跑。 生态:开发者能在它的 OS 上发各种 DApp,天然互通。 [成本细节] NFT 铸造成本:白名单 0 ETH(已经赚飞),公售 0.2 ETH,现在地板 0.26ETH。 代币预期:估值 6 亿美金,社区盘子大概 1.5 亿美金,对标项目市值空间还不小。 1️⃣ NFT:赶紧盯剩下的 700 个公售名额,手快有手慢无。 2️⃣ 代币:提前关注 $XAN 分配,锁仓机制和解锁节奏。 3️⃣ 社区:跟进 Anoma 活动、白名单和任务,社区红利最大。
$XAN
在跨境公司上班,工资结算总绕一圈:人民币换美元,再换新加坡元,层层手续费扣下来,到账慢得像骑电驴。更别提公司要给供应商结算,动不动就是几天延迟。 钱在全球跑一圈,效率低、成本高,中间环节还一堆黑箱。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就像堵车的老国道,想快都快不起来。Web3 虽然号称自由,但链与链之间的壁垒,依然卡着资金流动。 这次 Aptos × Chainlink CCIP 上线,直接就是给资金流动修了一条“高速公路”。 Aptos 负责高性能、非 EVM 的新底层 Chainlink CCIP 负责跨链、跨体系的安全传输 两边打通后,EVM 和非 EVM 世界终于有了真正的桥 [三点拆解] 1️⃣ Aptos:Move 语言 + 高吞吐量,承接真实经济规模 2️⃣ Chainlink:CCIP 已在传统金融机构验证过,支撑数十万亿交易 3️⃣ 组合:RWA(7.2 亿美金体量)+ DeFi + TradFi = 资金新轨道 [底层支撑] 不是幻想,而是: Aptos 已经有 34 亿笔交易和 148 个节点,技术稳定 Chainlink CCIP 已经跑过机构级交易,抗风险能力 tested CCT 标准让资产在 CCIP 网络里自由扩展 [应用场景] 发行 RWA 的团队,可以把代币一键扩展到 EVM 网络 DeFi 协议可以从以太坊、Arbitrum 直接把流动性拉进 Aptos 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在链上跑更大规模的跨境支付和结算 [成本细节] 相比 SWIFT 那种“层层抽佣”,CCIP 直接点对点传输;相比传统跨链桥,CCIP 有验证过的安全模型,避免“桥被黑”几十亿蒸发的惨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安全级别更硬。 关注 @Aptos@chainlink 动态 留意 Aptos 上 RWA 和 DeFi 项目的跨链集成 提前部署钱包和流动性,等于站在高速路收费口收过路费 Aptos × Chainlink,不只是链上 TPS 的较量,而是把资金高速公路直接修到了 TradFi 门口。下一波 adoption,不只是“币圈的钱”,而是真正的“世界的钱”。
和朋友喝咖啡,他一脸郁闷地说:“我去年跟着进了几个所谓‘RWA龙头’,结果一上交易所就高FDV,价格直接冲顶,根本没什么上涨空间。” 听着他吐槽,我想起自己当年也被高FDV锁死过几次,真是共鸣满满。@KaitoAI 币圈人最怕的不是波动,而是——明明看对了方向,却被高估值给套死。 像 $MBG 这种300M FDV起步的盘子,你要拉到 2B FDV 才能赚到一手肉,资金量要求很高,一般散户根本玩不起。 这次盯上的 @MavrykNetwork 就不一样。 它的 TGE 定价在 $0.10,目标 $100M FDV,而且只放出 5.6% 流通量。 简单翻译一下:低FDV + 低流通 = 强烈的供需张力,这才是适合散户博取超额收益的场子。 [三点拆解] 1⃣ 起点低:$100M FDV 相比 $MBG 的 $300M,轻装上阵。 2⃣ 盘子紧:只有 5.6% 流通,稍有需求就可能推高价格。 3⃣ 社区红利:分给 yappers 的 500K 美金价值池子,是真正的早鸟福利。 [底层支撑] 别忘了,Mavryk 可不是空壳。它是专为 RWA 代币化 打造的 Layer 1,背后有 @multibank_io 这种 日交易额 350 亿美金的 TradFi 巨头站台。 这意味着它不仅能讲故事,还有实打实的 落地与合规基础。 [应用场景] Mavryk 已经对准了房地产、债券这类上万亿美元的低流动性市场。未来你可能看到—— 迪拜豪华酒店被拆分上链 债券碎片化投资 个人投资者直接买到过去“高不可攀”的资产份额 [成本细节] 对普通用户来说,入场成本就是 一个MVRK的价格 = $0.10。 对比动辄几百美金的 NFT 门票,这个门槛几乎等于“人人可参与”。 ✅ 关注 @MavrykNetwork ✅ 抢先完成 Galxe 任务拿先锋徽章 ✅ 提前布局 TGE 流通,别等涨到 FDV 数亿再追高 高估值让散户望尘莫及,低FDV才是普通人真正的财富放大器。 这一次,Mavryk 也许就是那个能让小资金撬动大未来的入口。
00:00:7
$MBG
-9.2%
我一个朋友在香港做数字资产相关的工作,经常吐槽说:链上体验太慢、跨链不顺,想发点 DeFi 协议或者做个 AI 应用,跑在公链上就像开一辆三蹦子上高速,心有余而力不足。 问题其实很直白: 公链 TPS 撑不住,应用一多就卡顿。 开发语言复杂,开发者门槛高。 治理动不动就是“巨鲸说了算”,散户想提案根本没门槛。 Aptos @Aptos 就是奔着这些痛点来的:高性能 + 易开发 + 社区更开放。 [三点拆解] 1️⃣ 性能爆表:流水线并行处理 + Move 语言模块化架构,交易吞吐量稳定高 TPS,截止 2025 年 9 月交易量 34 亿笔。 2️⃣ 生态全面:330+ 项目,DeFi、NFT、钱包、基础设施全覆盖,BTCFi 协议 Echo 单独锁了 2,849 枚 BTC。 3️⃣ 治理更民主:AIP-110 把提案通过门槛从 4 亿 APT 降到 3 亿 APT,社区声音更容易被听见。 [底层支撑] Move 语言:安全性高、逻辑严谨,比 Solidity 更“贴近开发者思维”。 节点规模:148 个验证节点,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兼顾。 合作背书:微软、谷歌云、香港数字货币试点,这些是顶级 Web2 巨头的认可。 [应用场景] 在 Aptos 上发 DeFi 协议,享受更顺滑的交易体验。 在 AI + 区块链融合的探索里,Aptos 提供底层稳定支持。 在 RWA 和稳定币生态里,原生集成 USDT、USDC,让资金更快流转。 [成本细节] $APT 当前价格 4.5美元,24h 涨幅 +3.82 %。对于新用户来说,入门成本相对低;对开发者来说,链上部署和使用的交易费也更可控。 1️⃣ 关注 Aptos 最新提案(AIP 系列),提前埋伏治理机会。 2️⃣ 体验 Aptos 生态应用,比如 Echo 协议,BTCFi 是大叙事。 3️⃣ 长线配置 APT,关注它和大厂合作的实际落地。
$APT
-0.38%
各位虾友注意啦@anoma@Shrimpers_nft NFT 白名单资格已经放出来了! 现在就能去查查自己有没有上车 👇 听说名单还在陆续补录,所以别慌,没看到名字的再等等。 重点是:今晚就开打!
在一线城市打拼十年,工资还算体面,可每次想到买房子投资,就只能苦笑。动辄几百万的首付,别说全款,连门槛都进不去。朋友劝他买债券,说稳妥,可一问最低认购额几十万起,瞬间打消念头。小李心想:这金融世界咋就跟自己没关系呢? [痛点问题] 高门槛:传统房地产、债券投资起点太高。 低流动性:买进容易,想卖出就难。 渠道复杂:银行、信托、基金绕来绕去,透明度差。 直到他接触到了 @MavrykNetwork,才发现——原来可以把百万美元的房产“切片”,像买拼多多团购一样,几十美金也能持有全球优质资产。 [三点拆解] 1️⃣ 代币化资产:用 $MVRK 把房产、债券上链,数字化成可交易代币。 2️⃣ 投资门槛低:一栋大厦,人人都能分一份,不再是富豪专属。 3️⃣ 随时买卖:代币在链上流通,秒级交易,流动性远超传统市场。 [底层支撑] 专为 RWA 打造的 Layer 1:不是通用公链,而是为传统金融资产定制。 100 亿美金资产上链规划:背后是真金白银,而不是空想。 合规+技术双护航:保障投资者的信任和安全。 [应用场景] ✔️ 想拥有迪拜豪宅?买 0.01% 的份额,未来还能转卖。 ✔️ 想配置债券?小额买入,稳定收益照样有。 ✔️ 想参与全球资产?跨境障碍直接被打破。 [成本细节] 以前:百万美金起步,手续麻烦,退出困难。 现在:几十美金就能切入,链上一键完成,透明可查。 1️⃣ 关注 @MavrykNetwork 2️⃣ 等待 9 月 18 日主网上线 3️⃣ 提前准备好钱包,留意 $MVRK 的 TGE,先上车先吃肉。 当金融的门槛被代币切碎,财富的机会,终于轮到我们普通人了。
00:00:7
$MVRK
+1.96%
我一个朋友做AI自由职业的,天天吐槽显卡不够用。为了跑个模型,他要么花大价钱租大厂的云算力,要么硬着头皮加钱买二手卡。结果呢?还没等项目跑完,账单已经比稿费贵了。 这就是算力的尴尬点: 云服务巨头垄断,价格死贵,还随时断供。 普通人想参与算力市场,几乎没门槛可进。 投资AI或ZK?要么烧钱买矿机,要么被当“韭菜”租赁。 这次 @cysic_xyz 推出的 数字算力节点NFT(Digital Compute Cube),把这事儿给整明白了:算力第一次变成「你买得起、能拿住、还能持续生息」的资产。 [三点拆解] 1️⃣ 买即拥有:NFT=算力+奖励,不是租赁,而是你直接持有一台跑 AI/ZK 的节点。 2️⃣ 持续收益:不仅有区块奖励,还能从真实的 AI 推理、ZK 证明任务里分润。 3️⃣ 性能加成:自研 ASIC,比CPU快69倍,单片芯片能顶GPU集群。 [底层支撑] 技术硬:ASIC 芯片已在生产环境跑,性能验证过。 资金硬:1800万美金融资,Polychain、HashKey、OKX Ventures全都在投。 生态硬:已和 Succinct Labs 等ZK项目深度绑定,工作负载是真实付费的。 [应用场景] AI 推理:跑大模型任务,分润 $CYS 。 ZK 证明:给链上应用生成证明,长期需求刚性。 ComputeFi 投资:普通用户第一次能像买BTC矿机一样买到AI矿机,但门槛更低。 [成本细节] 2.9万个节点NFT,分4个阶梯: 越早买价格越低 越早参与分配比例越高 一次买断,持续收益,和大厂按小时租GPU完全不是一个玩法 1️⃣ 关注 @cysic_xyz 的最新售卖公告 2️⃣ 提前准备好钱包和Gas 3️⃣ 拿到节点NFT,就等于拿到一张长期分红的算力票 算力不再是大厂的生意,ComputeFi 让每个人都能成为“AI能源商”。 下一次算力革命,可能就是你手里这张小小的NFT。
$CYS
上周末我给朋友转了一笔 DOT,本来以为很快就能搞定,结果因为要跨链,不仅操作步骤繁琐,还担心桥的安全性,差点卡在半路。那一刻我就意识到:普通用户其实很难顺畅地在 Polkadot 生态里玩转多链。 ❌ 痛点问题 跨链转账复杂,普通用户容易迷糊 跨链桥安全隐患大,跑路、被黑客攻击的案例不少 开发者想快速集成跨链功能,成本和时间都高 ✅ 项目答案:@turtledotxyz TurtleDot 出现的目的很直接:让跨链像点外卖一样简单。 它是 Polkadot 生态的基础设施级 DApp,基于 XCM 协议,把跨链的繁琐操作变成了一个安全、顺滑的体验。 三点拆解 用户层面:简化 UX,直接操作多链资产 安全层面:去中心化方案,比传统跨链桥更稳 开发层面:通过 ParaSpell 的 XCM SDK 快速集成,节省开发时间 底层支撑 Polkadot 原生 XCM 协议:安全 + 可扩展 ParaSpell SDK:跨链功能的“积木”,开发者直接拼装即可 与多平行链的深度集成:资产流转速度快、稳定性高 应用场景 普通用户:一键转 DOT/KSM 或 ETH 资产到平行链 DeFi 玩家:在多个平行链之间调度资产做套利 开发者:快速上线带跨链功能的 DApp,不必重复造轮子 成本细节 用户端:预计未来支持法币支付燃气费,降低上手门槛 开发端:借助 SDK,大幅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 长期生态:跨链流动性增强,吸引更多 DApp 入驻 👉 现在就可以去参与 TurtleDot 的任务和排行榜: https://t.co/q0r3wEZLRG 体验下跨链操作的丝滑感,顺便还能积累积分、冲榜拿奖励。 跨链不该是阻碍,而该是桥梁。TurtleDot,让 Polkadot 多链生态真正流动起来。@KaitoAI
来了!@OpenledgerHQ 今晚就是币圈最劲爆的场面—— OpenLedger $OPEN 已经在北京时间 9 点正式登录币安现货,一出场就直接干到 170%+ 涨幅,还在继续往上冲。 想想最近多少新项目上线 Binance 现货,都是高开低走,上线即巅峰,但 $OPEN 不一样: •强庄护盘,行情稳得离谱 •AI 叙事正热,市场情绪一波带动 •上链 AI 模型的故事,实打实的未来方向 代币结构也透亮: •66.7% 社区 + 生态建设 •团队(15%)+ 投资人(18.3%)= 四年慢慢解锁 •TGE 初始流通量只有 21.55%,抛压直接被打散 换句话说:$OPEN 上现货这波,不只是一次交易所 listing,而是 AI + DeFi 新时代的开幕式。 别忘了,早期采用者还能拿: •治理权 •权益质押奖励 •dApp 实用驱动收益 再迟疑就是错过,别人已经在币安里数利润了。 $OPEN,不是短炒,而是一个长期叙事的门票。 今天不看,明天只能高位接。 $OPEN ,时代的开场白,你还在等?
$OPEN
-8.11%
我朋友阿强是个典型的“BTC死守党”,从13年开始买了点比特币,一直就放冷钱包里。偶尔吃饭吹牛的时候,他就说:“我这点币就是养老钱,涨跌都不动。”可问题是,十年过去了,他的钱是涨了,但除了看K线,他啥都干不了。 BTC像是“数字黄金”,只能买入持有,没法真正流动。DeFi里各种玩法——借贷、衍生品、跨链交易,BTC基本都缺席。即便有人想搞跨链桥或WBTC,也逃不开第三方托管和安全风险。阿强想用BTC做点事?抱歉,只能眼巴巴看着ETH和SOL那边热闹。 第一季嘴撸给我反撸, 如果第二季在反撸我就要骂娘了。还好我是空军 开心了一些。@PortaltoBitcoin 要解决的,就是“让BTC活起来”。它的核心逻辑很直接:让BTC可以无托管、无包装地和ETH、SOL等链上的资产直接互换。这样BTC就不再是冷冰冰的储值工具,而是真能参与进DeFi生态的“流动资金”。 三点拆解 1️⃣ 无需桥接:不用WBTC那种包装逻辑,避免了托管风险。 2️⃣ 无需信任:完全去中心化,不依赖第三方机构。 3️⃣ 跨链可玩:BTC和ETH、SOL等链资产能自由对换,DeFi场景全面打开。 底层支撑 背后融资阵容非常硬: 最新一轮5000万美元,由 Paloma Investments 领投 Coinbase Ventures、OKX Ventures 等巨头也早早入局 累计融资9,200万美元,给研发和生态扩展都打下了深厚的底子。 想象一下: 你用BTC去直接换ETH做L2上的借贷 或者拿BTC参与Solana生态的GameFi 甚至未来的RWA赛道,BTC也能成为底层抵押资产 这些全都能在Portal上实现。 成本细节 目前来看,Portal的操作不需要额外的“桥接成本”,只承担交易本身的Gas和基础手续费。相对传统的跨链桥,省心也省钱。 行动指南 ✅ 关注 @PortaltoBitcoin 官方推特 ✅ 冲榜:第二季空投奖励占0.4% $PTB ,快照只剩13天 ✅ 准备TGE后跟进,首发交易所是 Binance Alpha、Bitget、MEXC,流动性保障很足
$PTB
-1.28%
前几天跟朋友聚会,聊到最近娱乐圈的“演唱会”,大家都说——好看是真好看,就是票太贵,体验太分散。更离谱的是,很多链上项目号称能做娱乐融合,结果都是 幻想,根本没人真能把 Web2 的大厂拉进来。 这就有点扎心了: 普通用户想进 Web3 娱乐圈,门槛高、玩法单一; 项目方天天喊“出圈”,结果还是圈内人自嗨; 投资人担心没落地,只能观望。 说白了,娱乐 × Web3 一直是个巨坑,没有靠谱的桥梁。 这时候 #BlackMirror @blackmirror_xp 就很亮眼了。它不是喊口号,而是直接把 Banijay(全球最大娱乐内容制作商)、#Niantic @NianticSpatial(Google Maps & Pokémon GO 的缔造者)、#Pixelynx @pixelynx_io(deadmau5 & Richie Hawtin 创立)这些真巨头拉进来。 $MIRROR 把娱乐、资本、公链、社区揉成一体,硬生生搭了一座通往主流的桥。 [三点拆解] 1️⃣ 顶级背书:娱乐巨头 + 投资大佬(AnimocaBrands @animocabrands、RepublicCrypto @RepublicCrypto、Alumni Ventures @alumniventures)。 2️⃣ 生态加持:Avalanche @avax、Solana @solana、CampNetwork @campnetworkxyz、KOR @KorProtocol 统统站队。 3️⃣ 社区共振:BAYC、ApeVenturesVC ApeVenturesVC、0n1Force @0n1Force … 这波是真 Web2 × Web3。 [底层支撑] 不是 PPT:#BlackMirror 已经拿下 @Chain_GPT #ChainGPT $CGPT 的 Launchpad,网络选择了 Base,加速落地和分发。 [应用场景] 电影综艺 NFT 化,粉丝边看边赚。 游戏沉浸式体验,把 Pokémon GO 那套玩法搬到链上。 音乐演唱会进元宇宙,不只是看,更能持有门票 NFT、二次交易、空投奖励。 [成本细节] 注册成本几乎为 0,只要链接 X 账号,写几条内容就能白捡空投。总奖金池高达 500 万 $MIRROR ,动动手指就是收益。 [行动指南] ⚠️ 倒计时 3 天! 👉 入口直达:https://t.co/cAxrdiUkAj 备用:https://t.co/GkYHPrtWCs 登录 @ChainGPT_Pad 连接钱包 + 绑定 X 写文发推,等空投落袋!
$MIRROR
+26.07%
$CGPT
+3.57%
我朋友老王,典型的“DeFi社畜”。 工资刚发就去存 DeFi,结果 Katana、Lombard、各种 vault 一大堆,打开十几个页面。 最后他吐槽:“钱是赚了点,但我这收益表做得比我老板的周报还认真。” 问题来了: 钱分散各地,像丢在不同银行卡里。 收益算起来跟高数一样复杂。 想薅羊毛,结果一堆 gas 费把羊都薅秃了。 这时候 @turtledotxyz 出场了 🐢: “别动,我来帮你管账。” 它就是一个“资金大管家”,把各种 vault 收益全打包,一站式结算。 1️⃣ 你投 Katana、Lombard?OK,我帮你整合。 2️⃣ 收益?奖励?推荐?全在 Turtle App 里,像微信账单一样清清楚楚。 3️⃣ 合作协议还会给你额外奖励,算是“官方返现”。 说白了,Turtle Vault = 把大家的钱凑一起玩大户策略,收益更高。 再加上后台的分发系统,奖励像工资一样直接到账。 散户玩家:不用再当 Excel 搬砖工。 协议方:轻轻松松吸到流动性。 社区人:做任务拿奖励,不求人。 用户只需一次 gas,就能全程“甩手掌柜”。 协议方节省运营成本,不用天天喊人打钱。 打开 Turtle → 存钱 → 躺平 → 等收益。 不用每天刷新十个网页,直接在 Turtle 看总账。 在 DeFi 里跑来跑去太累?那就学乌龟,慢慢走,一路捡奖励。
00:00:35
上周我在搬家的时候,才意识到一个细节:房东让我把钥匙交还物业,清点完才算正式搬出。可我打包太快,把备用钥匙落在旧抽屉里,差点退不了押金。 ——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生活里“迁移”的细节,往往最容易漏掉。 这不,就像我们手里的 miAssets。Mitosis 从 Expedition 测试场搬到主网上了,资产要“迁家”,但很多人: 担心操作复杂,一步走错丢手续费; 错过奖励期,感觉白干; 特殊情况(比如 Base 的 YO EOL),怕自己卡坑里。 @MitosisOrg官方直接给了“托管搬家”方案: 新用户走 存入通道; 老用户走 迁移通道, 或者干脆等系统帮你自动搬。 大部分人都能无痛落地主网。 三点拆解 1️⃣ 自动迁移:9 月 11 日前,系统兜底帮你搬完,省心省力。 2️⃣ 手续费逻辑:Hyperlane/LayerZero 失败退费,LiFi 固定费不退,自动迁移费用由官方兜。 3️⃣ 奖励确认:9 月 5 日前迁移的 miETH、miUSDC 才算数,过了就没了。 这套机制背后靠的就是: Mitosis 的跨链基础设施(Hyperlane、LayerZero、LiFi); 官方承担自动迁移成本,保证资产平稳落地; DeFi 场景对 miAssets 的后续复用价值。 你把 USDC 转进主网,就能直接拿来借贷、流动性挖矿。 你把 ETH 迁过来,未来 DeFi 衍生品、质押都会用到。 miAssets 不再是测试品,而是真正能参与主网生态的“钥匙”。 成本细节 自动迁移:0 成本,官方兜底。 手动迁移:看你用哪条桥,退费逻辑不同。 YO EOL 用户:要手动点,不然就等于房门钥匙落抽屉里。 奖励只是开胃菜,主网才是大餐。 真正的价值,不在搬家,而在你把 miAssets 放到能“生钱”的地方。
00:00:15
每天刷手机,我都能看到无数人喊着“ZK 是未来”“AI 要改变世界”。可现实呢?我老朋友小李买了张 4090 显卡,本来打算挖矿,结果市场凉了;我表哥搞 ASIC 机器,一年电费差点让他破产。硬件确实强,可一旦没了需求,瞬间变废铁。 这其实就是算力的困境: 投资成本高,一旦赛道换风口,就成了“死资产”。 没有统一的市场,硬件闲置就只能吃灰。 真正需要算力的人,往往还要高价去大厂租。 换句话说,个人玩家玩不起,大机构吃独食,中间没有桥梁。 @cysic_xyz出场,思路就一个:把算力金融化。 GPU、ASIC 不再是废铁,而是能上链、能抵押、能产生收益的流动资产。就像 $ETH、$BTC 一样,算力也能自由流通。 👉 技术面:自研 ZK 芯片 + 全栈网络,让零知识证明加速落地。 👉 经济面:双代币模型,$CYS 负责流动,$CGT 负责治理,避免单纯投机。 👉 激励面:Kaito + NFT 结合,6,000,000 $CYS 撒下去,前 500 用户人均 ~900U,友好又厚道。 资本阵容绝不是喊口号:Polychain、HashKey、ABCDE、IDG、OKX 都押注。 融资 1800 万,其中 Pre-A 就拿了 1200 万。不是投 MEME,是在赌ZK 基础设施的硬核未来。 ZK Rollup:链上证明快 10 倍,L2 生态直接受益。 ComputeFi 市场:闲置算力挂单,像流动性一样交易。 AI 工作负载:模型训练和推理,直接接入 Cysic 网络。 Cube NFT 成本 69U/10 个,按奖励池推算,0.6% 总量价值 ~150 万美金。 这波买 NFT 其实就是入场券,不像其他项目卷大户,小资金玩家也能分到肉。 如果你已经买了 Cube NFT,别闲着 → 去@KaitoAI 上发声,卷排名。 如果你还没参与 → 关注 ComputeFi 白名单,Cysic 的二次分配机会不少。 长期看 → 等 ZK 芯片和算力市场上线,持仓 $CYS,才是核心打法。 风口会变,但“算力”永远是 Web3 的发动机。 Cysic 把这台发动机装上金融化的齿轮,让硬件不再吃灰,而是生金。
00:00:34
$CYS
前几天和一个老朋友喝咖啡,他是做外汇交易十几年的老鸟。聊起币圈,他直接摇头: “你们这帮人啊,天天追新项目,哪有靠谱的机构背景?我们做传统金融的,至少知道钱是放在谁手里。” 当时我心里一咯噔——说实话,他说的也对,币圈确实缺少有沉淀、有牌照的巨头来背书。 圈子里最大的问题就是 信任缺失: 项目方一夜爆雷,代币瞬间归零。 普通用户分不清真假平台,天天担心跑路。 TradFi 和 Crypto 完全割裂,钱进不来,流动性也起不来。 这时候,@multibank_io出场了。一个 2005 年成立的老牌金融巨头,手握 16+ 全球监管牌照,每天交易量 350 亿美元。 它不是单纯发个 $MBG 代币蹭热点,而是把自己从 TradFi 的深水区,真正延伸到 Crypto 的开放水域。 MultiBank 想干的事可以拆成三层: 1️⃣ 代币 $MBG —— 既是生态燃料,也是用户与机构的纽带。 2️⃣ RWA 桥梁 —— 把传统资产(比如房地产、基金)用链上代币化,直接触达全球投资者。 3️⃣ 交易枢纽 —— 连接传统外汇/证券交易和加密市场,形成一条“流动性高速公路”。 为什么它能干这事? 因为它已经有: 20 年全球监管合规经验; 上千亿规模的真实交易流水; 和各国政府、金融监管机构长期合作的背书。 这些是 Crypto 原生项目没法一夜复制的护城河。 想买一份迪拜的高端房地产?通过 $MBG 支撑的 RWA 代币化平台,一键完成。 想在一个合规环境下持有加密资产?MultiBank 提供和银行级别一样的合规保护。 想把 Web2 的传统投资者引入 Web3?它就是最自然的入口。 它不像小交易所那样割用户韭菜。 代币持有者能分享生态增长的红利。 资产上链的门槛被降低,从百万美元投资变成几百美元起投。 合规护航下,用户的“隐形成本”——跑路风险,几乎为零。 想参与的人,第一步很简单: 👉 关注 MultiBank 的 $MBG 动态; 👉 参与正在进行的 @KaitoAI奖池活动; 👉 提前布局,等生态应用真正跑起来时,才能站在桥的起点,而不是桥尾。
00:00:39
$MBG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