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来对我的父亲有一些不忿
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后,他是最早的一批硕士,那个年代非常罕见的“高级”知识分子,身上自然也有很多知识分子的ego
高中的时候,他只告诉我要好好读书,努力做题,考一个985,所以我也非常自然地成为了一名很厉害的小镇做题家,高中的时候拿过全国中学生物理和化学竞赛的金奖,后来上了一个排名还可以的985,之后又读了硕士,大学的时候还拿了浙江省高等数学奥林匹克一等奖。
那我为什么又对他不忿呢?
不忿1: 没有给我选择最优路径
直到我硕士的时候,我才知道,由于他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大学生,所以他有非常非常多牛逼的同学。他明明有那么多后来定居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的厉害的同学,有藤校的教授,xxx国企的董事长,也有一些非常成功后移民西方世界的大企业家。
只是因为他好面子,他不喜欢“求”别人,所以他没有送我出国,如果我父亲当时找找同学,给藤校的校董捐一下,我也就可以直接走捷径,让我在更早的时候拥有全球化视野。
兜兜绕绕半生,直到我31岁那年,一路披巾斩棘打怪升级,才算是真正地拥有了全球化视野。
也许他这样的知识分子,身上的ego和“清高”就决定了他不喜欢走捷径吧
不忿2: 没有告诉我做一件事情的理由
直到我工作好几年,27、28岁之后,才意识到:一张学历能带给你的只是一张纸,真正能帮助一个年轻人的是那个校友圈子。
他只是让我做题,让我考个好大学,却没有告诉我上大学的目的不是那张纸,而是那个校友圈子。(当然可能他自己也没意识到校友的重要性)
所以我初高中的时候也是一边自己学编程,一边炒股耽误了学校的课程。最终我的高考分数线虽然达到了清华的计算机系,但是可惜被挤下去了(至于为什么挤下去,也不是那么重要了)
很可惜,中国的校友圈只有2种,清北的校友圈和其他学校的校友圈。
特别是到今天,清北外的学校想进入中国的政治核心领导班子,只得从地方上慢慢几十年如一日地熬。也是因为没有那个“校友圈子”,陈纯也顶多算个正厅级吧。
From X
Disclaimer: The above content reflects only the author's opinion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ny stance of CoinNX,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Coin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