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的tvl,交易手续费,交易量已经大大下滑了,现在 @Lighter_xyz 和 @edgeX_exchange 已经跑在你前面了,相信你也知道为什么这两个能跑在你前面去,我是不明白,为什么不在估值相对高,相对乐观的时候 tge 呢?是我作为散户看不到其中的奥秘吗?
即便你不 tge,你也搞搞事情啊,求你了别学 @opensea 和 @LineaBuild ,这两个是典型的活鱼摔死了卖,在最乐观,估值最高的时候装逼,你看看多少人还用 opensea?现在才知道搞事情吗?哦 孩子死了你来奶了,大鼻涕到嘴你知道甩了,车撞树上了你知道拐了,早干嘛去了?
真的,你不如学 pump,别管多少人骂,参与的都赚钱了,千万别活鱼摔死了卖,球球了,老师
《原子习惯 —— 关于优化 1 % 的思考》
最近在阅读《掌控习惯》这本书,英文名叫《原子习惯——Atomic Habits》,这本书我目前读了一半,我已经很久没有这种读书体验到兴奋的感觉了,我的记忆中只有两本书能给我这种感觉《富爸爸穷爸爸》和《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之所以能如此的兴奋,是因为我觉得这本书把我脑子里面的东西串起来了,并且我人生中也无数次验证了里面的道理。
我想主要分享几个体验吧,第一是关于 1% 的进步
我讲到这里有人会觉得 1% 的故事听过无数次了,0.99 的365次方,和 1.01 365次方的故事,我自己也听过,并且还在网上看到过有人说这个是鸡汤等等,我觉得世界上有很多故事,就看你相信哪个,相信哪个故事,那个故事就是自己的人生
书中有一个故事非常触动我,就是英国自行车队的故事,从一个全世界倒数的队伍到世界自行车霸主,做的就是每一个环节优化 1%,从自行车的轮胎,配件,空气动力学,到运动员的衣服,连运动员休息的床都在优化,每一个环节优化 1% 以后,再把这些环节合并起来,对整体的提升会有质的飞跃。
这对我的启示就是,优化自己投资中,各个不同领域的 1%。
就好像我以前是从来不看 etf 的资金流入的,所以我对宏观这种已经发生的「房间里的大象」这种事情是不怎么在意的,我现在开始学习把我的投资的理念拆分,比如「大周期的交易」,「一级市场的投研」,「执行团队的工作流程」,「资方的维护」,「和团队时间的沟通」等等。
而每一个板块又可以拆分,比如大周期的交易可以拆分为:是否足够了解 etf 的资金流入是什么意思?能否第一时间监控到大机构资金的流入?资金费率的正负是什么意思?各种链上数据是什么意思?
而链上数据又可以再拆分,比如已盈利的地址数据的变化,或者 mvrv 等等,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我在想,如果我真的能做到,我每一个环节都优化 1%。然后我综合起来,我能优化到什么程度?
并且我自己现在已经在开始做这个事情了,这几天弄懂了 etf 资金流入的真正意思,以及机构购买和散户购买的区别,并且也每天有意识的养成了去看这些数据的习惯。
不仅如此,这本书打开我另外一个新大陆的地方就是习惯的养成的底层逻辑,就是——你是谁,你对自己的身份认同。
如果我对自己说,我想养成每天去锻炼的习惯,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我不是一个每天都锻炼的人,但是如果我说「我是一个每天都去锻炼的人」,那就不一样了,我为了证明我自己是这种人,我需要去行动,而行动的标准很简单,每天锻炼 5 分钟就是赢。
同时我不断的自己对自己说「我是一个每天都锻炼的人」「我是一个每天都阅读的」,我这才4天的时间,已经能发现自己的变化了,我现在每天的中午左右,都会去做核心力量的训练,因为我是一个每天都会去锻炼的人,我要证明给自己看,同时我现在上厕所的时候开始不拿手机,拿书去看,我对我自己的标准是,阅读 5 分钟就是赢,我就是一个每天都阅读的人。
我现在没事就跟自己说这两句话「我是一个每天都锻炼的人」「我是一个每天都阅读的人」不断的说,说出来,跟别人说,跟我自己说,这里是跟李笑来学的,他在得到的那个访谈里面也是用这种方法戒烟的,我也想试试,我到要看看,我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我用这种脑科学+劫持自己潜意识+身份认同的这种方法,在让自己建立一个新的身份。
再进一步,还有更不一样的,由于上了一个课的原因,我开始体验到「做好事,结善缘」这事情是多么的好,我举个例子:
昨天在踢球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老外,来自意大利,只有我一个人会说英文,我很他说有任何事情可以找我沟通,我们多沟通,在他进球后,他第一个过来找我拥抱,还有我们的后卫,虽然他的技术不是很好,但是他处理每一个球的时候,都非常的负责任,很认真的在防守,我对他也说「你踢的真不错,处理每一个球都很负责任,你在后面我觉得很有安全感」,这个大哥能看出来也挺开心,但是我发现其实变化最大的是我自己,当我在做完这样的事情后,我觉得我自己变得不一样了,我能体验到我那种能量,激情,爱,善良,善意,是的,我能体验到自己的善意,我觉得这种东西很滋养我自己。
所以我现在的咒语又加了一个「我是一个每天都会结善缘的人」,我对我自己的标准就是:对某人,某事表达某种体验,可能是感恩,赞赏,夸奖,或者认真听人说话,体验善意的流动,但是我也不会强迫我自己做个圣人,我不是圣人,我只想做一个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做一个结善缘的人。
最后,我也真诚的推荐《掌控习惯》这本书,对我大脑可塑性有着不一般的影响力:
《掌控习惯》,英文名是《Atomic Habits》,在淘宝搜索 《掌控习惯》 29 块钱就可以买到,我极力安利大家阅读并且践行里面的内容,同时加上李笑来的那个成功案例——对自己好好说话,如果你想养成什么习惯,就对自己的说,「我是一个....... 的人」,或者是,「我从来不........,因为......」,比如,「我从来不抽烟,因为烟很臭」
最重要的是,我相信,我能有多大的改变,取决于我有多相信,这又回到了最初讲的,世界上有各种故事,就看你信哪个,并且有多信,我就相信我每个环节优化 1%,我就能进步,这就是我相信的故事,是我自己给自己讲的故事,我终究就会成为这个故事。
最后,期待你能靠自己的努力,变得越来越好
「不是判断错,是我不敢和别人不一样——ETH 大周期操作复盘」 #Ethereum
本次的复盘,是针对我一次操作的复盘,在2025年4月10号, eth 价格 1600 左右的时候,我当时是有点意识到想买 eth 的,因为他一直跌,并且市场也是一片看跌,我自己其实也被情绪裹挟了,但是我当时意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当时的 eth 的价格,相当于 btc 是 3 万左右的价格,2022 年最低点是 880 左右,在大饼横盘 1.5万的时候,eth 的价格是 1200,其实当时的 1600 就是很低了,并且已经快到上一轮熊市底部的价格了,我当时觉得可能快到底了,所以我想要不要买点。
但是我回忆当时,我觉得仅仅只是停留在想的层面,确实被一股情绪吓的不敢动了,我当时问了几个朋友,问他们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他们在大周期方面比较有经验,当时一些链上的指标已经见底了,就是数据说明,已经到了该买的时候了,当时我也在怀疑,因为价格快到熊市底部了,所以我问了朋友,最后的结论是,「虽然价格差不多到底了,但是时间窗口还没到」。
可以看到下图我正好是在 eth 价格最低的时候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我当时身体上是觉得确实有恐惧,但是脑袋里又有想买的想法,不知道是被什么束缚住了
可以通过下图看到,4月10号的价格是 1600 左右。
现在时候来看,我的判断是接近正确的,那时候恰好是最低点,但我复盘的地方并不是这个,而是我没有站住我自己的立场,也就是坚持我的思考。
我觉得这才是我应该最应该去复盘的地方,不光这一次,其实我有几次操作,我的判断都是对的,但是我心里确实有一个不敢做决定的声音,不知道我是寻求别人的认同,而后有安全感,还是说我害怕和别人不一样。我没有怪我朋友们的的意思,但是我发现,当我每一次决策都去寻求别人的声音的时候,或者把自己的操作建立在别人的判断上,其实是不好的,我不知道我在害怕什么,还是说没有安全感,那种感觉很模糊,但是我能感知到我害怕和别人不一样,也许我也在害怕承担责任。
但是我在 pump 上面做的就很好,我发现,无论是 eth 的购买,还是 pump,还是plasma,还是很多项目,我发现大多数社交媒体说好,都在卷的时候,大概率就没什么利润了,反而都说这个资产不好,都在看空的时候,恰好是买的机会。
Eth 在 1600 的时候都说他是下一个 eos,大家都躲的远远的,其实是最好的买点,pump 大家都不参与,都说是圈钱,但其实资金猛冲,最后大资金收益 40%,plasma 也是,我觉得你不可能一上来就打完,结果 5分钟打了 5亿,每一次都是这样,包括 zk空投,还有一些 btc 生态的东西,不能说每一次,但是大部分类似的机会,都是有分歧的,都是情绪面 fud 的,然后数据面证明这就是好机会的时候。
其实我回看我自己,很多时候判断力是可以的,但是心理层面是更难做到的,最重要的就是那几个因素「安全感,认同,孤独感」,这些心理因素比判断力本身还要重要
总结一下,我觉得我这次的经历是:我看到了我寻求认同,渴望岸区昂的一面,别人的话其实不是不能听,而是不要让别人决定我的操作,可以影响我的操作,但是不能决定我的操作
下一次可以改进的地方:
一:当我觉得有一个好机会,情绪面 fud,但是数据面,资金面都证明可以的时候,同时身边人又不敢上的时候,那就是好机会,想想 1600 的 eth,以及 pump 的故事,skyai,都是情绪面 fud,但是数据层面证明可以买入了。
二:不要黑白思维,也就是说,下一次买 eth 的时候,可以换一个思路,像 pump 一样,skyai 也是,不是说买不买的问题,而是买多少的问题,我应该问自己的问题不是我现在应不应该买,而是「我应该买多少」?这样的话就可以跳出黑白思维,不是极端的思维,在一个更大的区间里面做决定。
三:保持开放的同时,坚定我自己的立场,有意识的训练自己要承担责任,我觉得这可能和投资没关系,但这是最重要的,我现在还没特别清楚,我到底是因为什么,回忆当时,我觉得和大家一样的时候,我是有安全感的,我觉得我不孤独,我觉得我安心,可能这就靠近答案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 pump 的时候我就觉得我敢于和市场反着来,也许市场的声音是错的,但是 eth 的那次操作,我就没有这种体会,这种东西现在我还说不清楚,还有点模糊,只是感觉,觉得自己已经靠近了。
我觉得我接下来能做的就是,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其实大多数人的决策其实就是平庸的,共识统一的时候,大概率就不会有好的机会了,因为好价格和好消息不会同时出现,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和市场反着来,同时训练自己感知情绪,以及看数据的能力,我现在虽然对 eth 的这次买入总结的不是特别的清晰,没有像 pump 这么清晰,但是我对 pump 的这种体感是很强的,就是有过一次成功的经验很重要。
最后,我为什么要把这个东西写出来,其实我觉得给大家展示我的成长过程,可能会让某些人觉得对自己更有信心了,我觉得好的坏的都可以总结下,赚钱了就总结下,亏了也可以总结下,慢慢练习区分我自己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把成长的过程,思考的过程展示出来,让一些人看到,我也是挣扎着过来的,你不用焦虑,也不用孤独,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勇气。相信我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


pump 结束后下一个大的就是 plasma 了,这里梳理下关于公售的信息:
#Plasma 公售信息:
官方公告:https://t.co/ovcUR9cfyq
参与条件:参与了第一第二期存款的用户
时间:7 月 17 日 晚上 9:00 — 7 月 28 日 晚上9:00 ,持续 11 天
准备:需完成 Sonar by Echo 的 KYC,大陆用户不能参与
保证额度逻辑:保证分配额度 = 初始存款/总募资决定,超募 20 倍,大概就是你存入资金的 20/1
超募逻辑:未被他人购买的份额二次按比例分配。多打的钱在公售结算后原路自动退回,(不锁仓)
存款退回时间:公售结束后,大约40 天并统一换成 USDT,等待桥接到主网 后退回,大概 9 月份
初始流通量:≈ 13–18 %(1.3–1.8 B 枚),取决于美籍买家占比,最大 18%
初始流通估值:按照 5 亿美元估值,初始价格流通市值 = 90m
解锁时间:预估 9 月上旬,等官方公告
重点:ETH 主网准备好资金,kyc,提前准备好
#pump 复盘
Pump 的发币我觉得是需要好好复盘一下的,从开始的估值,结构,最后发售,操作,都值得好好复盘一下。首先是资金的结构:
首先,pump 以 40亿美元的估值,对公开市场融资 6 亿 也就是 15%,机构18%,一共是 33%
开始都明面上看,pump 的初始是 33%,看了代币经济学才知道,其实是 55% 的流通,按照 40 亿美元的估值,大概流通量是 24亿美元,估值和流通量就是大部分人 fud 的点。
首先是是客观事实,这是一个融资巨大,热度巨高的项目,也是 meme 板块的龙头项目发币,同时赶上了大饼突破新高,12 万左右,大的背景是不错的。
但是情绪面是所有人都在 fud,大多数都是中文区的 kol,目测大多数应该都是没上的,或者上的很少,我自己在这次活动中,也和他们每一个人都交流了,大家都不看好。
我觉得我本次活动有几点做的是不错的:
1:在这个活动做到尽可能的开放
我和很多大 kol 交流了一下,我这次都直接去推特私聊了猫哥@BitCloutCat ,其实我一开始是有点卡点的,因为人家很牛逼,可能会不理我,但是最后猫哥很热心的给出了很多他自己的思考,很感谢猫哥给的建议,同时下午也是 在 dc 群里给大家分享他的观点,感恩猫哥的分享
同时也问了 @0xSunNFT 孙哥的一些想法,在开始之前他们两个也是公开看好的,我觉得还是要跟着这些顶级的人去玩,他们的一些思考会有更大的参考意义,最起码人家的胜率很高,并且拿到过大结果。
下次类似的活动,我觉得都可以去私聊那些大 kol。包括什么巫师,麦总等等,多和他们交流,多学习。重点是拿着自己的深度思考去问他们,可能也会给他们带来一些价值。
2:敢于和市场反着来
之前我是害怕和别人不一样,不一样就会觉得很没有安全感,但是这次不知道为什么我就觉得市场都在一边倒的 fud,分歧很大,我思考的点是,我觉得市场大部分的声音是错的,我赌的就是市场的声音是错的,包括一些大 KOL,我坚信了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决策负责,并且,敢于和别人不一样,这点我发现我越来越自信了,尤其是通过这次活动,我的自信明显和原来不一样了,我觉得这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回头再总结一下,为什么自己会变成这样。
这种敢于和市场反着来的勇气,是需要保持,守护,并且精进的,用心呵护这份勇气和智慧。
3:提前准备,分散渠道
虽然说最后的结果有点强差人意,但是我在 4 个交易所准备了资金,还有链上,我早早的过了 kyc,就是这种重视的态度,我体验到我自己的负责任,对机会的重视,这种让我觉得很有安全感,掌控感。同时也敢于在社群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喊大家上车。
关于套保:
开始我是没敢套的,我心里是有一点恐惧➕不敢面对的,但是我写到这里的时候发现,我可以套比如 套哪怕1000u,自己去体验这流程,在 hyper 也好,在币安也好,在价格起来的时候,锁定很小一部分利润,这样的话也能涨经验,如果这几天价格起来了,我会在50%利润左右的时候,套保一定的比例,增加自己的经验。
但是开盘前 1 个小时左右,我去 hyper 在 0.006 套了很少的仓位,我觉得还是要每一个环节都要去体验一下,增加自己的体感
关于卖出:
在发币后,我在 0.0051 - 0.0057 之间就卖完了,这价格其实算中规中矩吧,最高到 0.0058 ,大概最后的收益是本金的 30%多,我觉得这点是可以做的更好的。
可以优化的地方在于下一次流动性起来了以后再去卖出可能会更好,我卖的有点过早了,同时,我也问题了一些朋友,他也是在币安套保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收益确实有 40% 多左右,我这次是在 hyper 套了一些,但是最后由于开盘忘了,开仓在0.006,平仓几乎原价,我觉得我这个操作很傻逼,不过也是第一次,后面继续优化吧
关于仓位以及下一次可以优化的地方:
我目测看下来,身边一些朋友都是比我大的,我觉得我还是过于保守了,我觉得对于这种机会,仓位还是可以调整一下,我其实是因为米莱那次亏怕了,但是我觉得理性来看,米莱那次上这么多也没什么问题,我只是没想好止损,大的机会,就需要重仓,所以下一次:在相对确定的机会,仓位的比重要上去,并且,想好止损,这样可以更好的优化。
其实这次没打够仓位我是真没想到的,我想了一下,我觉得确实有一部分是运气不好,但是抛开运气,我觉得再来一次的话,我会在链上多准备资金,同时多准备一些链上的钱包,我是没想到会出现临时需要 kyc 这种事情,最后我发现只有链上可以打的时候,再提现也晚了,我觉得这是可以改进的地方吧。
就是下次类似的机会,如果计划打 10000,最少准备 20000 ,同时准备多个钱包,我能想到的就是这些了。还有就是让执行团队给我打,这种更分散一点,也会降低风险。
确实客观来看,我觉得运气确实是一部分,我不想归结于运气,因为这会让我没法总结,但这次确实运气占了一部分原因。
做得好的地方:
1:从态度上认真对待,仔细思考可能性,并且做了深度的研究,验证了很多模糊的环节,比如初始流通
2:同时找了很多人验证,比如冰蛙,丰密,猫哥,孙哥,都单独聊了,拿着我的深度思考,去和这些顶级高手交流,同时参考这个圈子里顶级高手的思考和心态。
3:敢于和市场反着来,尤其是是当市场全是 fud 的时候,我敢于自己,这点嘉许我自己的勇气,这种体感很重要,就是市场一边倒的情绪 fud,这种往往会有机会。
可以改进的地方:
1:事前再去问更多的人,尤其是仓位占比,这次和朋友交流过后,我觉得他说的一些仓位的思考我也是可以接受的。同时问更多的 kol,跟他们交流更多。
2:以后打项目,权重优先链上,同时准备多个钱包,交易所不仅卷,而且容易出问题。
最后是关于心态:
我觉得我事前的心态还可以,但是事后的心态是不太好的,一个是我没打进去我想要的仓位,第二是对比了下身边赚到钱的人的收益,自己仓位也没打进去,卖的也不好,会有一种挫败感,我体验到我的自卑,沮丧,失落,懊恼等情绪,就是觉得同样的机会上,我做的不如别人,尤其是身边的人,我会觉得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不想跟在他们屁股后面,我想超过他们,我能感受到我有这种心理在。
我目前还不知道我要怎么去调整,但是我知道这是我的课题,是我在体操生涯中养成的习惯,我需要去调整,去梳理我的情绪。这点也问问 chatgpt 吧。
最后,恭喜各位打到的老板发财,没打到的祝你们下一个机会发财

#pump 看了老叶的经历,我完全感同身受,我也是为了分散风险,很多交易所 22 点整同时申购,结果 @Gate_io 一直报错, @Bybit_Official 很早就打进去了,但是显示正在处理, @bitgetglobal 也是,显示冻结了资金,今天更改政策,最后打进去了一点点, @MEXC_Official 现在显示是认购成功,但是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幺蛾子。
其实这次 pump 的活动让我对这些腰部交易所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说真的,这些交易所我平时是不怎么用的,也就是这次活动我才用一下,但是没想到居然如此的拉跨,这次活动过后,更加坚信了我以后不会用这些交易所。
同时链上的繁荣和承载的资金已经不需要让交易所变成刚需了,即便是币安,现在也在努力发展,聆听用户,我觉得如果如此持续下去,关门是早晚的事,除非在行业有很大的影响力或者话语权,否则现在交易所更多的已经变成了一个中转站,而且我也更加确信,机会和奇迹只会发生在链上。
pump 果然进度很快就结束了,比想象的快很多,
我自己分了好几个交易所加链上, @Gate_io 我身边基本上都没投进去,建议以后这种垃圾交易所就别玩了,打进去大部分都是从官网走的,也有很多人遇上了重新 kyc 的问题。
目前的剧本就是之前说的,情绪面猛 fud,但是资金面猛冲,很多国内 kol 事前都不看好,现在有的也开始晒自己打了多少的,剧本继续,就看开盘的价格是多少了
关于 pump #pump 的机会思考:
关于 pump 的公售规则如下:
33%(3300 亿枚):首次代币发行(ICO),其中 18% 私募,15% 公募,条款一致
24%(2400 亿枚):社区和生态系统激励
20%(2000 亿枚):团队
2.4%(240 亿枚):生态系统基金
2%(200 亿枚):基金会
13%(1300 亿枚):现有投资者
私募是 7.2 亿美元,公募是 6 亿美元,一共 13.2美元
实际的流通量是大约 55% 左右
33% (ICO) + 2.6% (流动性) + 2% (基金会) + 3% (直播) + 2.4% (生态基金) = 43%。
同时社区生态目测是解锁一半左右,大约在 55%。
如果是流通 55% 左右,流通市值是 24亿 美元左右,如果是按照这个价格的话,大概排在市值前 40 左右。
极端上限:对标 hyper lquid 流通市值 150 亿
极端下限:对标 bonk 流通市值 18 亿。
机会点:
整体市场行情回暖,大饼新高。情绪上有利于 pump 开盘价格
pump 收入,如果按照收入 x10 左右的估值,大概是 70-80 亿美元
在最好的行情,最热板块的龙头发币。
目前盘前价格是 0.05 左右,有 25% 左右的收益。
风险点:
pump 近期收入下滑,被怀疑最后收割一波
估值过高,大家不信这个估值,bonk 成为他的天花板
流动性不足,卖出滑点过大,或者拿到币后开始不能交易
做空拉爆
可能最大收益:
50%-100%,对应估值 60亿-80亿
可能最大亏损:
50%,对应估值 20亿,这里是按照 bonk 左右的市值计算,个人觉得最大亏损可能在 20%-30% 左右。
我自己的思考:
我个人还是会参与这个项目,不是是否参与的问题,而是上多少仓位的问题,并且目前我不会去做空,除非盘前的价格达到了 50%以上甚至是 100% 的收益,这个时候可以选择去保住收益,但是这里也有风险,就是抢不到公募。
事前准备:
把几个交易所以及 pump 平台的 kyc 都过了,然后准备好钱。因为不一定到时候哪一个平台是打不进去或者有问题,预防极端情况,都准备好钱。
如果做空:
我的思考是不会全部做空所有的买入仓位,大概做空一半左右,留一半仓位,主要的原因是怕当时所有的资金都锁进去了,拉盘的话其实保证金都不够补的。
最后再说一句,在行情最好的时候,meme 板块最大的龙头发币,我觉得还是看多整个市场,这里没有数据什么关系,我只说我自己的体感和对行业的信仰,我还是愿意相信,行情好的时候,在普通人都能参与的项目中,能多多少少赚点钱。
以上就是我对 pump 的思考,最后我也想对自己说:
你是否足够的重视这种大项目?
你是否真的负责任的思考了关于这个项目的一切?
你自己在事后能否接受你对这个项目「足够负责任」的态度?
AI shark tank @aisharktank 简单复盘
7/2 早上朋友看到这个项目,大家一起研究了下,叙事就不说了,其实参与足够多的预售就会发现,其实叙事是最不重要的一环,之前总结的链上预售规则的结论也是,结构大于叙事。
项目的基本结构如下:
预售代币:$SHARK(通过投入AWE 参与获得)
募集目标:2,000,000 AWE(大约十万刀)
预售比例:20%
加池子比例:80%
最终募集金额:22,611,559 AWE(超募1,131%,大约 160万刀)
个人最大购买额度:20,000 AWE(1100刀左右)
最后分配额度:938 SHARK(60刀左右)
这个项目在之前链上预售总结的规则中有两点是不太想上的,第一个是地址数太少,最后我下载了打钱合约的 csv,查到了大概是 1400 个地址。
第二是流动性和预售比例过小,即便是 80% 加池子,也就有单边 8万刀的流动性,这是当初看项目的卡点,但是最后抱着试试和体验的心态还是上了。
最后的结果是在没收到币的时候开盘五倍,但是收到币的一瞬间猛烈砸盘,基本上最后也就赚 50%,而已再次证明了,流动性过小,预售比例过少的预售,能看到的收益都是镜花水月。
因为是要投入 AWE ,所以只能去币安借,没有 VIP 的号全仓只能借 140000 个,在大量投入的时候需要大量借币,最后没得接了,只能去合约做空,在临近投入结束的半小时,AWE 直接快拉翻倍,如果是两倍保证金的话距离爆仓线非常近,很危险。并且资金费率到了年化 3300%
我自己是 4-5倍的保证金,还好有惊无险,可以看到图,越涨越做空还是挺有压力的,其实最后算下来借币利息以及资金费率,基本上不怎么赚钱。
我觉得这个项目有几个重要的启发或者是总结吧:
第一是预售比例过小,流动性过小,即便再高的收益都是镜花水月,卖不出去,再次验证了我之前总结的,结构 > 叙事
第二是借币风险,如果为了一个利润不高的项目上仓位借币,是否会有爆仓的风险
第三是和朋友讨论了下,如果以后需要这种投入小币种的预售,是否可以考虑拿出一部分仓位做一个二级交易,这比套利的收益高很多。
最后是流程问题,因为要上大量的钱包地址,批量操作和授权等等操作需要足够的熟悉。
印象比较深的是旁边的小伙伴 100 个钱包都上完了,我这边 20 个还没搞定,我发现有很多工具用的还不是很熟悉,比如 okx 的批量转账,以及一些工具的批量创建钱包,分发,授权,转账等等。可以优化的地方还有很多。
最后还有个重点,就是 bsc,base,sol 的预售不能用同样的指标来看,因为流动性不一样,速度不一样,最后结果会相差很多。
以上就是这次项目的简单复盘吧,如果觉得有收获可以点个赞,🤍

看到巫师写这个我最近比较有感触,在 meme 狂欢的时候我也被各种暴富裹挟,觉得我只要来个大结果我的人生就满足或者说「赢了」,后来的体验是,其实拿到了「大结果」依旧要在这个市场上,如果像巫师说的,用错的方式拿到了好的结果,迟早要亏回去。
假设我在 meme 上用「重仓」的方式拿到了大结果,可能有一天我也会因为「重仓」亏回去,我自己慢慢意识到,「大结果」其实不是一个终点,拿到了以后生活也要继续,还是要在这个市场,还是要生活,还是要面对不同的决策,不同的人,随着时间的拉长,错误的方式可能让我把大结果也亏回去。
我以前总觉得只要赚个大几千万这辈子就可以差不多躺平了,现在慢慢觉得,只要我还活着,就没有终点,随着时间的拉长,再多的财富,也会因为过程错误而亏回去,最好的方式就是像巫师说的,用正确的方式,成为时间的朋友,时间越长,好运越多,如果用错误的方式拿到结果,那么时间会变成敌人,时间越长,风险越大。
申请了 @Sidekick_Labs 的直播功能,主要是我正好每个月都要直播一次,相信这里的环境肯定比微信视频号好很多,之前被封了很多次,自从 2019年开始在抖音直播,一直到现在,积累了不少直播经验,麻烦项目方给通过一下,我不是来搞笑的,是真的想来分享的

最近两周左右完全是市场的垃圾时间,我也分享下我是怎么度过垃圾时间的:
1:搭建信息流
这个问题是之前和一个玩 meme 的朋友交流的,发现很多信息都是只能通过朋友看到,如果朋友这条线断了,就会错过一些信息,所以最近的时间在这方面花的比较多,尽可能的溯源最源头的信息,而不是那些情绪化的垃圾信息
2:研究 AI
好多朋友已经开始买 AI 的美股了,我还没那水平,现在更多的时间就是体验产品,尤其是 mcp,以及各种自动化工作流等,mcp 可以帮助我更好的研究和搜集信息,自动化工作流可以推送订阅的重要信息,做到重点关注在不需要主动跟踪的情况下依旧不错过。
3:深度复盘和训练 AI
之前有朋友说每天在 AI 上面写日记,我觉得挺有启发,我现在不仅在 AI 写日记,同时把之前所有的读书笔记,学习的复盘,投资的复盘,全部输入到 AI,目的就是让他更了解我,因为我发现我犯的错其实都是类似或者相同的错误,只不过过一段时间就忘了,有了一个无比了解自己的 AI 在身边,这样会大大降低自己重复犯错的概率。
4:学习深度休息和恢复
在我之前做运动员的时候,我自己都没有很重视休息和恢复,我以为出门旅游,玩玩游戏就叫休息和恢复了,但现在开始研究才发现「主动的深度休息和恢复」是值得当作一个项目来做的,包括饮食,睡眠,运动,冥想,尤其我平时爱踢球,在大量运动后身体和脑力都同时枯竭的时候,主动的休息和恢复可以让整个人的精力回来的更快,精神状态更好,重点是,「要把主动休息当作项目来做」,这个价值观是我最后收获最大的地方。
现在项目真牛逼啊,「我们的主网还在开发中,但是先把币发了」
最近折腾了一段时间 AI ,发现 AI 在项目研究和信息搜索这方面真的是太高效了,无论是信息搜集——ai 总结——信息推送,或者是重要信息搜索和整理都非常好用。
信息自动化推送推荐用 n8n + ai 总结
信息搜索和分析推荐用 chatwise + mcp
感谢 @yuanmingxyz 远总作为我 ai 入门的老师提供指导,打开了新世界


最近加号 aster 的可以看看,我觉得既然官方继续发,那就上吧,不过老用户的积分稀释的有点厉害了,希望真发空投的时候多照顾照顾老用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