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体验了一把Axiom~哎吗,这也……太丝滑了!太好用了!
对于之前只用Dexscreener时不时打狗的我来说,感觉就像桑塔纳换成特斯拉的Feel
且不单单是界面,K线,还有速度,交易成功率,Portfolio Track,钱包+Twitter监控……感觉这次的用户体验真的是做到了极致
必须得分享一波!大家都来体会下风驰电掣的赶脚
https://t.co/JcyKOv0CsM
2025 AI X Crypto - 契子 - 散户手里资源的去中心化是个伪命题?
之所以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看到@0xAlexon上一条讲去中心化云的视频有感而发,里面提到了去中心化算力,包括近两年的Uber和滴滴,都让我深感共鸣
但契子可以从更加久远的年代说起 - 那是我几年前第一次看到Helium这个项目时的Feel
“NGMI - Not gonna make it”
当时的第一感觉
之所以有这个感觉,是因为我在进入Crypto之前在一家电信运营商做网络工程师,我的部分工作就牵扯到配置各种各样的Radio,然后我们的安装工程师爬去各个楼顶,塔顶把这些Radio装上
整个流程牵扯到Radio的软件配置,安装时候高度,方向,角度,阻挡物,发射频率等各个参数的调整,后面因为天气,环境,新增加的阻挡物,与其他Radio信道的冲突等等还有无尽的维护要做
当然我们用的Radio比Helium要贵要复杂,但本质上差不多,都是拿Radio来组成一个网络
在我眼里,商业组网是一个专业的设备+专业的团队才能干的专业的事儿,Helium把专业的团队这个要素拿掉了,所以我觉得NGMI。 至于后面Helium凭借叙事+Multicoin一波大奶起飞,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但至少Helium的设备是专业且统一的
然后再来看我们上一波AI的叙事 - 去中心化算力
散户手里用来打游戏的那些个型号与质量参差不齐的显卡时不时贡献出来给正儿八经的商业AI的训练或者推理做算力供应商?共享算力Airbnb?
我只能呵呵……
因为相对于Helium,这次不仅连专业的团队没了,甚至连专业的设备这个因素都消失了
这你能整出来个啥?
纯叙事呗
我们Tech Lead当时挂了两张卡上去挖,果不其然一天几次的掉线频率
后面大家也都知道了,当时过来挖这些去中心化算力的大头根本也不是散户手里那几张破卡,都是大户租的AWS,阿里云上面的云算力。本质上最终收益的都是这些Web2的云算力厂商,我们二级市场买币接盘相当于给他们付费了
过去两年聊了上百的AI项目,也没见到几个真的用“去中心化算力项目”做自己算力供应商的,Web3的“伪AI”项目都不用Web3的算力供应,你指望Web2的“真AI”项目来用Web3的“去中心化算力”? 还记得我去年底发2025年三大主线 - Payfi,AI Agent,Meme那个帖子里提到过的这段话不? - “印象最深的是去年聊过一个去中心化算力项目,Founder非常“实诚”的告诉我们,来了比较大的或者商业化的算力需求时候会直接丢给他们的中心化机房去跑,不会交给散户GPU算力的,但可以前台“包装”成散户算力也参与的感觉”。 人家这个Founder起码是真诚,且知道商业可行性的
所以说一千到一万,这种类似的项目要真的有人用,抛开传播这个因素,底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1. Business SLA - 商业级别的可用性
2. 在满足1的同时,找到当时那个时间点,或者说那一段时间线附近成本/效率的最优解
根据这两点来看看目前Web2或者Web3的一些代表项目,你就会豁然开朗
最早的“去中心化下载” Bittorrent - 其实不太符合1,因为经常你想要下个动作片但是找不到人做种,但人家本就是个开放的P2P下载协议,主打一个共享又不收费,所以生命力一直很顽强
BT最终被杀死(拿国内举例),终局当然是网速的提升,4G,5G,短视频,在线观看和手机端的用户习惯直接KO了下载这件事本身。但在终局之前,是迅雷,网盘这些杀死的纯BT。因为人家虽然烧钱,但烧出了1,从此不再担心“谁有种子”这件事儿,大家也就不再使用纯BT下载软件了
上文提到过的Uber/滴滴 - 这几次回国,我基本都是用的都是曹操专车,虽然稍微贵点,但人家统一的枫叶车型体验真的是舒服。就像Alex在视频里所说 - “到今天,纯粹意义上的个人车辆还能占到营运车辆行业的多少呢?最后剩下的都是各个有组织的单位去管理几十几百甚至几千辆车,然后去接入这个网络,这才是符合我们社会与商业结构的一种组织形式”。结合我个人的打车体验,这种模式对于1和2都是一个Boost
想通这一点,你应该不难理解,为什么V神几年前就表示,区块生产的中心化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利益驱使下的商业模型最终一定会收敛成这个样子,比如你看下个月的布拉格升级里一个重要的EIP-7251:将单个验证者的质押上限从32 ETH提升至2048 ETH,减少验证者数量及网络通信负载,提高质押效率
但只要ETH保证“验证的门槛足够低,足够去中心化”,那么我们依旧可以说ETH是一个真正的去中心化的项目,这也是ETH技术路线图上不变的宗旨
遥想2年多前聊完@megaeth_labs,我直接拍板梭哈的部分原因,也跟此理念有关
所以回看做了7,8年永远都是叫好不叫座的去中心化存储,这两年看似充满希望的去中心化算力,只能无奈的摇摇头。反倒是天生注定就是半中心化的@doublezero 这种项目我在去年第一次看到时就无限看好,可惜估值确实贵到有点下不去手 (当然就算下得去手第一轮也挤不进去 - - )……
未来几篇会围绕去中心化模型/数据/训练/推理/Agent等一一展开,See U Soon~
昨天跟EdgeX @edgeX_exchange 团队聊了下,感觉非常不错,属于聊过的团队里面极其懂交易且非常懂市场和运营的
可惜跟HyperLiquid一样,暂时都不接受财务投资(是不是牛逼的交易项目都不怎么爱拿钱 - -),需要后面摸索一条可能的合作方式
定位跟Hyperliquid也不完全一样。举个简单例子,Hyperliquid的Mobile前端是开放给生态项目来做的(大多还在开发或者MVP中),自己充当后台的Liquidity Layer。而EdgeX则是类似OKX,网页端之后官方直接自己下场把Mobile端APP做到极致丝滑体验。你会发现,如果你想要一款交易深度很好+类CEX功能体验+No KYC的“链上Perp Dex” APP ,之前其实真的没什么好选择,更不用说不少国家因为监管的问题,下载许多CEX的APP都是个障碍
目前的积分不一定会有Hyperliquid那么大的毛,但产品的确值得一试,并非单纯为了刷分而刷分
以下是我的邀请链接
https://t.co/3nteqra6Zb
或者注册时候填邀请码也可
912730579
之前说的2025 AI x Crypto文跳票了一个多礼拜,原因是想下笔的时候发现这东西涵盖了太多的方方面面,想要一篇写完也非易事,于是决定模块化一下拆了写,今晚先发第一篇“2025 AI X Crypto - 契子 - 散户手里资源的去中心化是个伪命题” (注意看我上面说EdgeX,我用的是“链上Perp Dex,而非”去中心化“ Perp Dex)
说完RWA,再来说下ETH和Solana上值得一提的事儿
先说ETH
ETH上最值得一说的应该是Justin之前一段时间提出的Native Rollup,这个在当前的Based Rollup上做了进一步扩展,当然实现难度也大了很多
先简单说下Based Rollup -
这个是Puffer/Taiko在做的事情,相对于传统L2,排序权利交给了L1,好处主要有两个,一是L1可以捕获更多的价值,2是所有Based Rollup理论上形成了互操作性
原本关于2我是有疑惑的,后来跟一个做Based Rollup项目方聊的时候问了下Founder,确认了的确可以做到互操作,因为L1上任意12S的Slot内是一个确定的被选中的验证者来负责出块,所有Based Rollup的排序都会由那个被选中的验证者来负责,所以这些Based Rollup的确可以形成互操作性。
但有两个随之而来的后续问题
1是当前几个占据绝对重要位置的L2,想不出有任何动机转型成Based Rollup
2是如果未来有大几十条/上百条Based Rollup,那么每次L1上那个负责出块的验证者的负担会大很多,对于他的硬件要求肯定也要比现在高很多。且因为验证者是随机选举的,也就是说所有的Candidate的硬件要求也都得跟上,不然这几十条/上百条L2的排序你根本扛不住,那ETH Validator的去中心化必然收到极大影响
关于这两条疑问,欢迎大家给我留言交流讨论
再来说Native Rollup -
Based Rollup是把排序权交给L1的验证者,Native Rollup则是把证明系统交给L1验证者,通过引入一个预编译,来让L1感知Native Rollup在每个区块中的状态转换(这个预编译盲猜需要某一次硬分叉升级添加进去)。证明系统初期是拿Re-execution(就是L1验证者自己跑一遍交易)作为初始方案,后面拿Real-Time Proving(基于Snark证明)作为优化方案,但这个需要ZK技术的大幅提升之后才行(几秒内能出来一个区块的证明,当前完全达不到,估计还得有个3-5年至少)
Native值得一说的有这么三点
1是你会发现这其实跟最早ETH的扩容方案很像,这哪是Rollup,这不就分片么?
2是你会发现ETH跟Solana在某一个点相遇了,Solana两个扩容项目MagicBlock的Ephemeral Rollup以及Lollipop的扩展执行层跟Native Rollup的思路都有些像,都有点分片的即视感
3是我不太100%确定但我认为/希望是这样的,即- Native Rollup以及MagicBlock这种的用户体验不需要用户切换网络。也就是你在MetaMask/Phantom上面就一直停留在ETH/Solana L1,你的资产也没有通过桥进出L2的过程,Native/Ephemeral Rollup只是作为一个外挂执行层把计算完成,然后自动在L1结算完成,这样流动性也就不会出现孤岛问题
然而总感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且不说技术难度和落地的时间,单是现有L2的利益割据问题,就很难让人乐观的起来。币圈发展到现在,早已不是加密朋克精神与技术至上了,而是江湖
至于说下个月的布拉格升级,网上解读的文章已经很多,在此不再赘述,希望这次升级之后7702可以终结之前账户抽象各个EIP的乱相,拿出一个链级别的最终解决方案来。当然最终用户和开发者买不买单,则是Another Story
然后再来说说Solana
Solana最近值得一说的同样是两件事
一个是前段时间非常火的SIMD-0228提案
提案内容大体就是改变当前Sol的通胀,从当前固定的每年减小15%增发改成一个根据质押率动态调节的inflation rate
整体来说,有这么几个特性
1. MEV收入地位提升(2024 Q4 Solana的MEV收入是Q1 10倍,但随着https://t.co/o7RKLL7EQi熄火,我挺好奇2025年的MEV收入会是个什么级别)
2. 增发动态调整,根据质押率设置了65%,50%,33%三个平衡点
3. 新提案不太不利于中小验证者
4. 可以看到Solana也在从“过度支付以确保安全”转向“寻找最低必要支付”
这提案最终失败了,因为没拿到66.7%的赞成票,但也相差不远,拿到61%好像是
提案虽然没过,但是有两点很有意思的东西值得一说
1是Antatoly并没有太沮丧,他认为“Solana的治理需要快速和决定性,快速的治理行动将是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关键” 换句话说,SIMD-0228没有通过也是对Solana网络的自治高效的一种体现。这个提案从Multicoin发起到社区讨论到投票结束全程也就1个月左右的时间,“快速通过/失败”,然后下一个,这对于高速进化的Solana很重要
2是中文媒体对于这个提案的通胀率解读几乎全部是错的,绝大多数中文媒体包括中文Twitter对这个提案通胀部分的解读都是“降低80%通胀”,即在当前65%左右质押率的条件下从4.8%的通胀降低到0.8%左右。我最初看到时就大吃一惊,换了几个Souce也都是这种解读!怎么可能,这验证者还不炸锅了!即便Mev收入起来,增发收入瞬间减少80%,Validator要罢工的节奏……然后去看了下原提案和英文区KOL的解读,在当前质押率下应该是会从4.8%降低0.8%至4%左右,而非直接降至0.8%。估计是中文区最早某个解读文章的作者看错了公式,直接理解成降低至0.8%,后面所有的媒体+KOL就直接抄作业,然后集体抄错了。。
第二个要说的其实不是什么新闻,2024年就有的东西,但我第一次知道,还是在跟一个Solana上面的RWA项目聊天时Founder告诉我的,即Solana Token Extension,估计很多小伙伴也不知道,所以分享一下
Solana Token Extension - 新一代的SPL代币标准,即Solana链级别的代币解决方案,包括隐私交易(只能数额隐私,转账双方无法隐藏)、转账Hooks(比如要求KYC,强制版税)、不可转让代币(类似SBT)、生息资产、元数据等等,一共19个,可以随意组合使用
这也是为什么那个RWA项目采用Solana的主要原因,除了TPS,Solana这边有链级别原生的隐私,KYC等代币标准解决方案,且可组合,这比ETH那边各种ERC单独的代币标准灵活很多。而像是新生代的Move系链,暂时还不可能有这么丰富的原生级别可用性,Solana也就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这也让我对Solana的信心强了许多,Solana上面远不止可以做Pumpfun与Meme,灵活运用这些Token Extension相信能做出不少有意义的项目来
终于说完ETH和Solana,这周末会写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2025年Crypto X AI的观察与思考
上篇讲完东西方一级视角对市场的看法, 今天正好借着YZi Labs官宣投资Plume Network这个RWA平台,来说说我观察到的RWA赛道近期的变化
这事儿得拆成四部分说
1. RWA是否真的有应用场景,或者说PMF
2. 哪些RWA资产适合上链,哪些不适合
3. 过去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现在解决方案又有哪些
4. RWA这几个月的风向,你是否有所感知
先说1 - RWA是否真的有应用场景,或者说PMF - (这里首先剔除掉美债上链的稳定币赛道,Usual,MKR等算是已经找到PMF了)以美股上链为例,这是Twi上吵的最凶的一类。很多人觉得美股上链属于多此一举,真想炒美股的自己自有渠道,链上随便什么标的都比美股波动性大,没必要来链上玩股票
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觉得美股在链上是有其意义的
1. 从渠道来说 - 的确多数A8,A9之上的大佬都用富途,FirstTrade等证券平台,币,股,黄金等分散投资。但我相信圈内多数散户是没有美股账号的。链上美股交易至少可以无门槛的打开他们的购买渠道。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USDT/USDC之类的稳定币总市值越来越大,这是美元霸权相对传统金融的另一条扩散途径。如果Crypto通过稳定币+Payfi+类支付宝体验的智能钱包某天真的走向了Mass Adoption,你认为老美是否愿意全世界来给他们接盘美股?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国家的人更愿意各种银行券商开户折腾几天买自己国家半死不活的股票,还是像淘宝购物一样简单对着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七姐妹一键下单投资?
2. 从应用场景来看,想象这样一个Case ,作为一个P小将,你这几天冲Mubarak大赚10万U,你心知Tesla最近腰斩,是个抄底的好时机,然后你想要把这10万U换成特斯拉的股票。
即便你有美股账号,你得先把这10万U OTC成法币,法币通过银行发送到券商的账户,然后在券商那里开始买入,这一套流程下来基本要3-5个工作日 (17年我在接触比特币之前在澳洲通过FirstTrade买过美股,单是Swift转账过去就是4,5天,还要收个大几十美金的手续费),如果哪天你Telsta涨了你想卖掉换成BTC或者U,这套流程又得再来一遍……想像一下如果链上有美股,你Meme赚的U秒换成Tesla,这个摩擦成本的减小,真的不是一点半点,而是10倍百倍级别的体验提升
然后说说2 - 哪些RWA资产适合上链
同样,T-Bill这种已经证明过自己的不在讨论之列,其他的RWA资产,其实取决于具体针对的人群到底是谁
对于To C端来说,股票无疑是最适合的。大多数散户大概率没接触过一级私募股权,你就是把一家非上市企业股权Tokenize上来,估计也没几个人能够做到看得懂+买入+长持。还有像是Centrifuge上面那些私人信贷抵押品,比如房地产市场的过桥贷款,企业应收账款的借贷等等,同样不适合于To C。绝大多数C端用户唯一熟悉的,应该就是股票。To C更多的场景,应该是把一项资产针对之前没有渠道购买的用户通过链上来打通,是个从0到1的过程
而对于To B端来说,可以Tokenize的东西就多了很多,但相对To C的从0到1,To B端应该更多是一个减小摩擦的从1到100,正如一级私募股权原本就在一些机构和高净值投资人之间流通,放在Centrifuge上的过桥贷款抵押拿去银行大概率也贷的出来钱,只是这个流通过程相对繁琐,摩擦较大。放在链上就像Payfi至于Swift一样可以实现用户体验和流转速度的大幅增强。
说到这想起来去年聊过一个RWA项目,人家母公司就是美国排名比较靠前的资管机构。他们打算基于自己资管平台上客户的一级股权,比如马斯克的SpaceX,以Token的形式发行在他们自己的交易平台上,这样Token可以轻易的流通和换手,最终SpaceX上市时直接一次性结算。所以To B来说,除了针对的交易用户受限于机构和企业,发行的主体其实也相对受限,就像上面那个例子,除非你自身手里面就资管了SpaceX的大量股权,否则你单纯只是一个STO或者RWA平台,你想吸引SpaceX股权持有人来你这发行代表SpaceX股权的Token,其中牵扯到资源合作,法律条款等各方面摩擦又大了好多
还有很多中间态的,可To C也可To B,比如像是Story Protocol的那种IP上链,亦或是某本小说的版税,某部电影的票房,某个游戏的销售这些东西Tokenize化,感觉目前还在早期的探索阶段,需要一个一个去试,去证伪。像是影响力Tokenize,FT失败了,Kaito则相对成功。名人时间Tokenize,https://t.co/9FQ9irwZxL火了没几天就销声匿迹……这些东西得慢慢来
接下来是3 - 过去的解决方案是什么,现在解决方案又有哪些?
还是以美股为例 - 过去的解决方案基本是以合成资产为主,代表是SNX,Terra的Mirror,以及GNS
这条路目前来看基本被证伪,上述三个平台也早早就下架了之前上的合成美股资产,原因有二, 一是大家对于拿稳定币或者本币(SNX这种)合成出来的“假资产”兴致不高,你看BTC,WBTC,SNX的SBTC三者的体量对比就能看出一二。合成资产,讲真还不如WBTC这种“映射资产”让人拿着安心。二是当年Sec动不动查水表,虽说合成资产是假的,但Sec要查你根本不需要理由,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些个平台也都纷纷下架了这些合成美股
现在特朗普上台,Sec主席一换,目前这方面的监管明显比前两年好太多,新的美股上链目前看到了两个方案
一个是走传统的合规Broker Dealer路线,用户在链上买入代币化股票的瞬间,触发链下合规Broker在美股市场相应的操作,本质上跟Robinhood上下的单,是由Citadel在股票市场“代买”一个道理。好处是你买到的股票,是“真股票”,或者说至少是由这个Broker 1:1真实Back的,有点类似于WBTC之于BTC。坏处就是交易时间完全跟着股市走,没法像Crypto那样24x7, 你还得建立对这个Broker或者平台的信任。再就是卖出的时候会触发一个Taxation Event,美国公民可能需要提交税务相关的表格,非美国公民也至少得做KYC之类的,比较麻烦
二是Ondo Global Market的做法,翻了下他们的文档,他们本来是想走上述的Broker Dealer路线的,后来改成了类似稳定币的做法,即允许他们合作或者Authorize的Issuer去直接发行代币化的股票(就像Tether发行USDT,Circle发行USDC一样)。感觉好处是更加灵活,有可能摆脱美股交易时间的限制,最终通过Issuer在某个时间结算即可。坏处就是大概率只能针对Non-US用户,美国用户用不了。再就是会不会出现不同Issuer发行的同一只股票的不同CA(就像一个新链不同的桥过去的USDC彼此互不兼容一样),这些具体细节文档没写,毕竟产品要明年才上
最后像是Plume这种RWA平台,感觉更像个Framework,里面包含了KYC/AML,数据的存储/执行,共识,ZKTLS的验证等等,理论上可以让合作机构来这边发行各种Tokenized的RWA资产,这个就又回到上一个“哪些资产适合上链”这个话题,不再赘述
最后说下4 - RWA这几个月的风向,你是否有所感知
如果你留心观察的话,RWA的风这两个月其实吹的挺猛的,我随便举几个我观察到的“新闻”
1. 上面说的Ondo计划年底或者明年推出Ondo Global Market,链上股票市场,还有Ondo最近跟特朗普的WLFI走的很近,会有合作
2. Sui最近也在抱WLFI的大腿
3. Frax积极拥抱Cedefi,最近推出了frxUSD,是跟BlackRock+Superstate的合作
4. Ethena今天新发布的产品Converge - 主打一个他们认为区快链最重要的两个场景之一 - Storage and settlement for stablecoins and tokenized assets
5. AAVE打算发一个新币Horizen,引发社区轩然大波,Stani亲自出来澄清 - “Horizen计划旨在补齐 Aave当前缺失的 RWA业务板块,该计划有望在 5 年后实现对 Aave 现业务线的收入反超”
6. 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2025年2月份发布一个Release,打算分阶段允许公司实体进行虚拟资产交易。我从韩国的圈内朋友得知,韩国有可能重启STO(RWA上一个周期的叫法)的计划。你想,允许“企业实体交易虚拟资产”,这必然不是让你企业来炒币的,肯定是为了把一些现实金融的资产代币化成“虚拟资产”,好在公司之间流通设计的啊
7. YZi Labs今天官宣投资了最近风头正劲的Plume Network RWA平台
这些个消息构成的Momentum,咱总不能视而不见,所以我个人目前对与下一个Circle的主赛道观点,是PayFI+RWA+类Web2.5的Consumer APP,至于AI+Crypto,只能说有希望,依旧在聊+观察。等我写完下篇“ETH和Solana上一些值得一说的东西”之后,单独再写一篇近期对于AI+Crypto的思考,作为这次大合集的第四部分收尾
东西方一级视角下的市场和一些思考
说起来,貌似这是Twi断更最久的一次。原因无他,作为从不接广的博主,每次写东西本质上需要表达欲来驱动,而最近几个月的市场,很难让人生出这种Feel。二级市场颓废的表现固然是占比不小,但一级市场给人的感觉,可能才是这种缺乏表达欲的主要原因
不过最近观察到一些现象,也有一些思考,可能会比较长,所以打算拆成三四篇来发,主体分别是“东西方VC一级视角下的市场”,“RWA的新迹象”,“ETH和Solana上一些值得一说的东西”
今天先讲下第一个主题
过去几周,跟亚洲的几家同行聊了聊,发现大家不约而同的进入一个“暂停”,或着说“保守”的投资模式
我们最近的一次出手是1月份,几家同行也都是类似,两三个月甚至更久不出手一次的Case比比皆是
而对于市场的感觉,“无聊”这两个字,可能是最为贴切的形容词,或者说暂时的“共识”
这种无聊感,与二级并不完全挂钩。我清晰的记得,在Luna崩盘之后,虽然二极市场萎靡不振,但在一级市场聊的好的扩容项目,聊到ZK,或是有创新的Defi,Gamfi,以及AI,大家都还是兴奋的。而这种兴奋感,在进入2025年之后,慢慢的体会不到。二级市场对于任何叙事都热不过几天的颓废,自然而然对一级有一个情绪传导的影响,但更令人Concern的一个担忧是 - 我们是否进入了“低垂果实”大致摘完的阶段,自此进入一个长时间的调整,摸索,转型,伴随相应剧烈阵痛的空窗期?关于这个话题,我在结尾处再展开来说,因为西方VC当前呈现出的状态,与东方有些不同
起因是我们去年Pre-seed轮投的一个Defi项目,最近在融Seed轮。原本我琢磨着,就目前这个一二级市场,能融满就很知足了。结果没想到超募了大几百万美金,几家欧美VC抢着往里塞钱。这个结果让我大吃一惊,项目自身固然不错,但也没到S级那种质地。为何我们亚洲“哑火”的同时,欧美还在不断“开炮”,他们敢于在这个估值Pull the Trigger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内部讨论了下,做了一些不负责任的猜想,比如
1. 欧美VC成立的时间点跟我们亚洲不太一样,所以退出周期不同,导致的投资决策也不同
2. 亚洲VC多少有着“小镇做题家”的气质在,收益率上要么想着卷赢同行,要么想着至少跑赢BTC(只是目前这个市场形势相信没几家能做到了 - - ), 欧美同行在理想主义和长期主义上的气息更加浓郁,或者说,只要他们能给LP逻辑上交代清楚我为什么在这个估值下投了这个项目,对于收益率的执着反而是次要的
3. 纯粹的Deploy Fund需求,投完了这一期好赶紧募资下一期,收管理费为主
具体原因不明,目前只能猜,所以未来几周我约了一批欧美VC的Partner和Researcher唠嗑,除了交流下对市场的看法之外,也想对上述这个问题直接当面请教一下,届时收集完信息,再来Twi上Update
然后回过头来说一下低垂果实这事儿,也是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讨论,未来的Crypto的路在何方
首先,无论我个人,还是ABCDE,对于Crypto长期Bullish的信念从未动摇过,这甚至可以算一种“信仰”,否则也不会全职从事这份职业。但中短期来看,我们的确处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一个我不确定是否与2019年Defi Summer出现之前类似的十字路口,因此放上来跟大家交流下
起因也是最近一段时间在听AlliaceDAO的Podcast,里面说的三个观点让我产生了不少共鸣
1是Qiao说他目前的感觉跟19年时候类似,不知道下一步Crypto会出现什么,直到2020年Defi Summer的出现,让他眼前一亮,找到了方向。
2是他们认为Crypto这么多年只找到一个PMF,那就是金融,更加具体话一点就是交易(Dex,Cex,Perp),借贷,稳定币,Mint(资产发行,e.g Pumpfun)
3是他们给了不少他们AI x Crypto 的Start Up建议,如果项目里面Crypto的元素过于牵强的话,那不如直接去掉Crypto,直接做纯AI,结果30%的项目真的去掉了Crypto,变成了纯Web2的项目
关于1 - 2019年我虽然已入圈,但只是单纯的在炒币,说实话不确定当时的VC有没有现在这种“无聊”的感觉,但印象中,至少还有IEO大行其道,EOS在探索方向,Starkware提出了ZK概念,20年Defi Summer的很多项目,也应该是18-19年成立+投出来的,那理论上一级市场的体感,应该比现在要好,换句话说,那时候大家对于“大的要来了”这件事的相信程度,应该会比现在高一些?
关于2 - 是对1的一个呼应,也是我中短期最大的Concern,即 - 是否我们走到了一个低垂果实大致摘完的,与19年不同的十字路口。
如果Crypto在Utility上最大的PMF就是金融的话,那么Defi Summer+后续几年持续迭代的微创新,今天基本上已经走到了一个边界
而Utility的反面,同样也是Crypto所擅长的 - 即叙事方向,Meme无疑是最好的代表,https://t.co/mryUgzcVf6在2024年把这个方向也推到了一个边界
再就是过去数年,当Utility和叙事都不确定该干什么的时候,我们圈子至少还能卷Infra。从ETH到EOS到Solana,再到后面的Aptos,Sui……我在想,Solana今年有了Firedancer,Monad和MegaETH大概率也会主网上线,我们在区块链Infra扩容这事儿上,是否也已经触达了边界?
关于3 - 一个十字路口,三条路都已触达边界,那么是否只剩最后一条路,即“区块链的模块化”,也就是上述的第3个观点相关,我在YC的Podcast里也听到了类似的Insight
这里说的模块化,不是Celestia那种模块化,而是把区块链技术整体,抽象成一个模块,作为一个功能插入到一个Start-Up,与AI类似
我们现在看到的绝大多数Crypto项目,都是完全基于Crypto而生,或者说为了Crypto而Crypto,并非要解决现实世界里一个问题。说的好听叫Crypto Native,不好听就是根本不出圈,圈内自嗨
Web2 AI创投圈估计也会有类似的问题,很多项目看上去是“为了AI而AI”,而不是要解决一个具体现实的问题。
未来一级市场会不会产生某种Web2与Web3的融合,或者说相遇。一个项目,一定是要为了解决现实世界里某个问题而存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用Crypto的部分就加入Crypto元素,需要用到AI就加入AI的元素,但初心和目的与Crypto与AI都完全不相关。正如美团外卖用到了5G,平台软件,大数据,AI任务分配……但它本质上是一个解决吃饭问题而生的项目
如果Crypto下个大的阶段是这种形态,大家,会不会觉得无聊?Crypto VC,交易所,工作室等一系列基于Crypto Native产业链构成的当前形态,是否还能延续?
当前一级市场越来越多的Payment与RWA相关的项目,多多少少也符合3这个思路,正好最近研究了下Ondo的Global Market,也聊了几个RWA项目,下一篇专门来讲下RWA这个赛道的新方向
今天看了一堆讲解DeepSeek的文章,忽然发现一个问题 - 绝大多数分析讲的都是训练阶段的创新,包括直接的RL取代了传统的SFT,训练费用只有500万等等,很少有提到为什么R1的推理费用可以做到OpenAI的1/10甚至更低……
毕竟对于接API的应用以及C端用户来讲,他们不是很在意你花了500万还是5000万训练的这个模型,他们真正在意的是我做一次推理查询一个Token的费用是多少
Google了一圈竟然没有得到系统的答案,于是乎我直接去问Deepseek了,首先我跟他确认了下直接RL是不是主要作用于训练阶段,得到了肯定的答复,然后我问了推理费用的这个问题,它想了1分多钟后给我了如下的答案,看上去总是让我感觉有点怪,哪位懂的老铁给我讲讲他说的对不?还是有哪些Miss掉的点😂


世界计算机的愿景,我们从未忘记
感觉现在EVM生态 VS Solana生态的热点进入了一个三英战吕布的局面
ETH L1 + BSC + Base 三英 VS Solana 吕布
ETH 主打 Defi (Uniswap,Aave,Curve) VS Solana Defi (Radium, Jupiter, Drift)
BSC 主打 meme (Cheems, Banana, Koma) VS Solana Meme (Bonk,Wif, Pnut,ChillGuy)
Base 主打 AI (Virtual,Luna,Lum)VS Solana AI (Goat,ACT,Zerebro,Ai16Z,Bully,AVA, Lola……太多列不过来了)
Arb, OP, Taiko, Scroll, ZkSync, Starkware, Polygon……Where r u?
Crypto是一个自由的世界,我们尊重一切最终能创造价值的项目,包括DeSci。我们相信只有自由,才能发挥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大部分的科研工作者是不自由的,ta们受困于Funding,受困于环境,需要各种外界的帮助。
我们@ABCDELabs
感觉这一轮的新主线开始有些清晰了,即
PayFI
AI Agent
Meme
正好上一轮差不多也是三个主线
Defi,NFT,X2Earn
简单说一下为什么是这仨
这一轮最大的主题应该是昨天川普获胜演讲时候说的,“Common Sense - 常识”,或者说 Anti-叙事,市场对与To VC, To交易所,只管叙事,只盯着技术/基建的项目已经开始感到恶心,项目必须回归常识 - 你做出来的东西真的要有人用,有人买单(NFT至少大家还能买猴子和Punk当头像装B不是?)
过去两年出现一堆去中心化算力/模型训练/推理项目,你脑补一下如果你是一个正儿八经的AI创业公司,你真的会放弃用Hugging Face,不去AWS或者Azure买云算力,而是用Web3的“去中心化”算力/模型/推理平台?扪心自问,这符合常识么?
下面说说为什么我认为下面这三条线目前来看Make Sense
1. Payfi - 打通现实世界
最近两个月一级市场看的+聊的最密集的赛道,感觉好多新的+老的在蛰伏/猥琐发育的Payfi项目都跳了出来,Stripe 111亿美金收购Bridge应该可以看成一个标志性事件
你可能没太注意或者不知道的是
PayPal发行的PYUSD已经超过5亿了(前段时间冲到了10亿)
Osmosis, scrvUSD 都在弄Debit Card,还有其他基于Ton或者其他链的Crypto Card正在路上
有跟Visa/Master合作搞供应链金融或者加速结算的
有直接跟银行谈绕开Visa/Master结算的
有基于Solana Pay这种框架给商家提供Crypto Native Payment+Defi Yield的POS系统,同时不影响传统VISA/Master刷卡
有直接通过链上+ZKTLS做P2P OTC出入金的
甚至有把银行主要逻辑都搬去链上的,直接NFT登陆+KYC,提供链上银行+传统银行的绑定,既能转账+出入金,又能刷Crypto Card,甚至还能直接Swift到传统银行账户
更加“多快好省”的支付系统,直接把你的Crypto资产刷卡消费出去,更加安全的出入金……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用户需求,做好了真的是有人/机构,包括Web2玩家来用的,可能到最后大家发现实现Web3 Mass Adoption的既不是社交也不是游戏,而是Payfi这个赛道
2. Ai Agent - 增强链上世界
之前一年多聊了三位数的AI项目,但基本没怎么出手,因为感觉实在是结合的有些生硬,即便是那些龙头和所谓的天王项目同样如此。你看去年V神被采访AI X Crypto结合时候其实被问到过这个问题,他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围绕着AI帮助Crypto而不是反过来。但币圈要造梦就“必须”Crypto帮助AI。所以我们有了行业标准的所谓“模型资产化”,“数据资产化”,“算力资产化”这三个赛道。
但讲真我跟很多Web2 AI的Researcher和Founder聊过,他们看我们这仨赛道就跟看脱口秀一样
印象最深的是去年聊过一个去中心化算力项目,Founder非常“实诚”的告诉我们,来了比较大的或者商业化的算力需求时候会直接丢给他们的中心化机房去跑,不会交给散户GPU算力的,但可以前台“包装”成散户算力也参与的感觉。我对这Founder印象还挺好的,虽然最后没投
直到今年Goat的出现, 才真的让我眼前一亮
这不是AI Help Crypto,也不是Crypto Helps AI
这是真正的AI 与Crypto的结合碰撞出来的新东西
AI Agent 发资产
AI Agent ShitPost喊单
AI Agents 组成DAO
AI Agents 负责一个基金的操盘和买卖
AI Agents 自己的文化
AI Agents 自己的宗教
这东西Web2 AI做出不来,Web3纯Crypto也无法独立完成
这是目前为止,在AI当前能力水平下,我个人觉的最能体现AI X Crypto结合的方式了
关于这个赛道,推荐两篇文
https://t.co/nbTBTVvrdC
https://t.co/LyW60gwa6b
再就是巫师 @0xcryptowizard 也发了许多关于这个赛道的东西,大家可以去翻一下他的Twi
3. Meme - 链上赌场,不装了
https://t.co/c44EUlNZiu 把原先很多人不愿意承认,或者说因为“政治正确”而不能明说的东西摆到了台面上
咱们圈就是一个大赌坊
但其实这没有问题,我们终于可以正视Cypto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用来PVP的,That’s OK
问题是,它不能只有PvP
就像杜总@DujunX 说的“meme 和 tap2earn 如果是行业的未来,那么这个行业去死吧,fuck!”
所以Meme,PVP会成为我们圈一个永恒的赛道,当有更加让人兴奋,更加出圈,更有意义的赛道和技术出现时,Meme赛道占比就小一点,低调一点。当行业缺乏方向,让人乏味和失望的时候,Meme赛道就跳到前台活跃一些,占比大一些。
Meme可能会是未来多轮牛熊的“小铃铛”赛道 - It has been, and will be always there……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娱乐,NFA :)

昨天关于ETH困境的Twi引发了不少朋友的私信讨论和留言,正好把一些东西整体归纳下,发个后续
1. 关于ETH的破局点,BasedRollup会不会是答案
我的观点是长远不好说,但中短期不会是。Based Rollup如果一开始就是Rollup的主流技术框架是有希望的,现在则很难了。第一几家主流大L2没有Incentive转型成Based Rollup,已经到手的权利和利益凭什么分出去呢?第二Based Rollup一直鼓吹的互操作性我跟其他技术KOL讨论完觉得很难实现,总不可能所有Based Rollup这么巧都是用同一批的L1验证者排序打包吧?第三Based Rollup为了用户体验不滑坡就必须加上预确认这个东西,这玩意跟当初的Validium有点像,多多少少也是个安全隐患,有海外的ETH技术KOL强烈反对这技术
2. 有什么应用究竟是Solana能做的ETH做不了的?
答案是从技术层面并没有,但这个世界从来不是唯技术论的。为什么PumpFun,AI Meme, Depin, Payfi发生在Solana而不是ETH或者任意一家L2?这其实是ETH历史上第一次面对一个擅长运营的竞争对手(什么?你说EOS和Dot?这俩的运营真的是……一言难尽)。你说腾讯有多少从零到一的创新么?QQ是模仿的ICQ,农药是模仿的LOL,但哪个不是火到炸裂,赚到手软。今天https://t.co/9FQ9irwZxL也从Base迁移到Solana了,这明显不是因为技术原因,而是文化与运营的考虑
3. 赛道分布图里面为啥AI没有Near,Depin没有IOTEX,Game没有BNBChain与AVAX?
这个赛道分布图主要是我在过去6个月聊的上百个应用类一级市场项目的分布,许多都还处在大众的视线之外,连对外的融资信息都没有公布,所以并非现有二级市场上大家看到的已有的发币的项目。再者我们一家基金不可能聊完市面上所有的新项目,所以样本有限,只是单纯从我个人视角看到的一个市场分布情况,与大家分享出来而已
4. Monad和MegaETH主网都还没上,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项目在上main开发?老白你是不是就是为了夹带私货?
明星公链跟普通公链是不一样的,不光主网,甚至连测试网都还没上就已经有大几十号的新项目在基于其搭建和开发了,各种Hacker House,Incubation之类的活动也都搞的飞起。Monad,MegaETH,Berachain都是这类型的典型代表
至于说夹带私货 - ABCDE的确是MegaETH的早期投资人之一,但我们没有投Monad和Berachain,但我在列表里依旧没有吝啬对Monad的赞美之情,即便他是我们Portfolio MegaETH最大的竞争对手。因为人家生态的确是建设的好,技术也足够过硬。未来的市场足够容的下两家超高速EVM公链共同繁荣,共同进步。是对手,也是朋友。
Monad - Make EVM Great Again!
MegaETH - Make Ethereum Great Again!
从一级市场视角谈下ETH当前的“困境”
自从@jason_chen998 那篇“怒其不争”的ETH文发酵之后,网上这几天谈论ETH和Solana之争的文已经很多了,无意重复和赘述。我来添加一个视角(非Fud),那就是从一级市场创新和融资的角度,毕竟这些项目很多还没有进入公众视线,还在紧锣密鼓的张罗着
在ABCDE两年聊了超过1000个项目,虽然肯定涵盖不了一级市场的整体现状,但样本数量应该也不算小。2023年那会的感受,ETH和Solana在一级市场各自发展,甚至因为Eigenlayer以及整个Restaking+LRT生态的预期,ETH在一级市场声势还要更剩一筹
24年则有了一个相对大的转向,整个市场对于完全过剩的Infra项目不再买单,“空城鬼链”现象引发了所有人的厌恶。V神本人在8月的《以太坊的下一个十年》口风也明显转变,表示“基本上,我认为我们已经拥有或即将拥有的工具,足以在每个适合使用以太坊的领域中构建最佳的应用”
24年下半年初V神口风的转变,某AI Infra项目近亿美金的种子轮融资, 250万下载量的Matr1x 仅1亿多FDV的开盘 - 三件独立但时间相近事件的叠加在我个人眼里是一个拐点时刻 - 即Infra的巅峰,应用的谷底。在此之后,Infra开始掉头向下,应用开始缓慢提升,当然这是一个拉长至未来几年的时间线,不会一蹴而就。
过去Crpyo几次大的创新,17年的ICO,20年的Defi Summer,21-22年的Play2Earn,NFT等无一例外,全部发生在ETH上,更为重要的是 - 发生在ETH L1上。这也让ETH的币价一路高歌猛进。但现在的市场情绪,从币价层面大家对于Solana破前高信心十足,ETH重回4000则是无尽担忧,更不用提之前提到的ETH破万了。二级市场上Solana PumpFun搞得风生水起,ETH虽然TVL依旧遥遥领先,但应用依旧是20-21年那几个老面孔,且越来越多的用户跑去了L2,L1 Gas常年维持低位
一级市场其实面临同样的问题。过去6个月,我个人明显的感受是,应用型项目多了起来,各种预测/博彩市场,AI应用,Depin,微创新的Defi,Payfi,3A游戏大作等等层出不穷。不确定下一个大创新的突破点在哪个赛道,单凭脑中印象做个项目的生态分布图,大体上是这么个状况
预测/博彩市场 - Ton/Solana/Monad
AI - Solana/Base/Monad
Depin - Solana/MegaETH/Monad
Defi - Arbitrum/Berachain/MegaETH/Monad
Payfi - Ton/Solana/Monad/MegaETH
Game - Sui/Ronin/Immutable X
RWA - ETH/Solana
可以看到,无论下一个大的应用层面创新在哪,目前来看机会最大的是Solana,其次表现不错的则是Monad与MegaETH,除了部分RWA相关的项目之外,极少能见到完全跑在ETH L1上的新项目。L2里Arb和Base是最能打的(单指应用层面,OP基本走了发链Infra这条路),可惜即便上面跑出了爆款甚至现象级应用,ETH L1在现有架构下能在其中捕获的价值大概也寥寥无几
我个人觉得最有希望的新赛道是AI与PayFi,AI目前Solana和Base属于遥遥领先,Base之前完成了史上第一笔AI到AI的支付,最近更是推出了一套新的完全链上AI 代理,可以在3分钟内创建一个自带加密钱包和推特账户(可选)的Al Agent。Solana就更不用说了,上面直接诞生了AI Meme这个新赛道。当然,Goat和ACT如果你真的仔细研究下的话,就知道他们绝不是meme这么简单,而是有潜力开创一个崭新赛道和范式的东西
Payfi则是Ton+Solana两位老将 VS Monad+MegaETH两位新秀的角逐。这是个几乎不会被证伪的赛道,基本上是个人都知道Crpyto其实最最适合的就是支付,这也是中本聪最早发明比特币的初心所在。无非看在哪个时间点,哪条链/项目最终可以实现他这个夙愿。(最后提一嘴,最近几个基于闪电网络做Payfi的项目也出现了,看看这一轮闪电能否崛起)
说这么多,并非是要接着Fud ETH,我本人也不觉得Solana挟这一轮的盛势就可以真的Flip ETH,ETH单凭目前的社区+技术积累就足够坐稳老二的位置。我唯一担心的是,ETH是否甘于现状,甘于创新与价值捕获都发生在L2,自身L1就安心做DA和结算(同时还要面临Celestia等项目的竞争),币价也一直这样波澜不惊。但我本人确实也没有答案,ETH L1当前对于L2的价值补捕获孱弱是个既定事实,L1的GAS和TPS也确实不足以承载Mass Adoption类型的应用。单靠老Defi+可能新的RWA赛道似乎不足以让大家看到ETH冲上1万美金的高峰。如果未来几年,BTC 15-20万,Solana 500-1000,ETH还在三四千这个价格徘徊,之前10年积累的信心与江湖地位也一定会被慢慢消磨殆尽。
如何破局?这大概不是VC的职责,期待ETH的开发者与创业者来告诉我们答案

A World Computer is a single, composable, open, and permissionless state machine capable of hosting programs with minimal trust.
We’re closer than ever to realizing the World Computer.
Join @megaeth_labs , @eigenlayer & @SuccinctLabs at The House on Sathorn to decide how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