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特别喜欢写文章,据说在体制内非常多人看。他之前我记得挺反对加密货币,最近态度有点彻底转变,也许也代表一些什么风向吧。
最新文章指:区块链与加密技术融合相对传统的以银行和 SWIFT 为主的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其优越性非常明显,给传统支付清算体系带来巨大冲击。
现在区块链与加密技术融合,实现单一平台无国界全球化覆盖,将平台运行规则内置于系统中(“编码即规则),不再需要平台管控者作为运行中介(去中心),用户是在统一平台上注册开户,而不需在清算机构中注册开户,不需要清算机构作为转账中介(去中介),而是由付款方自己进行付款操作,与收款方实现点对点直接支付,由平台系统参与节点分布式验证、存储和记账,确保全流程公开透明、可以溯源、难以造假。由此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现在这种全新的区块链技术和平台,已经可以推动区块链原生加密资产(如比特币、以太币等),以及通过 ICO 发行的区块链衍生加密资产(各种山寨币)、各类稳定币(特别是与法定货币等值挂钩的法币稳定币)、非同质化通证(NFT)、现实世界资产通证(RWA,包括真实数据资产通证 RDA),乃至通证化股票、通证化债券、通证化货币基金等,实现在公共(非许可)区块链平台上全球化7x24小时不间断交易与清算,由此催生出全新的无国界“加密世界”并加快发展。
全文:
https://t.co/e0llQqdV5R
《周日荐读|当币圈财富被少数人夺走,普通人应该怎么办?》(作者 @thiccyth0t)本文通过一个“看似稳赚”的抛硬币游戏,揭示了“头奖悖论”背后的数学陷阱,指出虽然高风险游戏在期望值上可能为正,但从长期看大多数人注定归零。
@shanshan521 我一直觉得交易所做的很不够,甚至交易所本身一直在鼓励作恶;比如任何一个TGE上交易所的项目,应该创始人+内部保荐人+股东都应该身份实名公示。
今天有个新闻在小红书好火
香港 70 岁老头 whatsapp 接到信息,对方自称女邻居,逐渐发展成网恋。
女自称新加坡交易所工作,有加密货币内幕消息带老头暴富。
老头 37 次转账了 327 万给女方 34 个户头,还欠下上百万债务。
最终老头还要继续转,直到职员发觉有问题找警方才揭发骗局。
香港之前有 90 岁老太被诈骗 2.65 亿。老人家钱多脑袋糊涂,确实太容易被忽悠了。。。
https://t.co/cnLfnHSTue
香港合规平台出金会否被征税?这篇 @FinTax_CN 文章说得比较清楚:
如果属于商业性经营行为(挖矿),收益可能要缴纳利得税
如果相关收益归入资本利得税,那便无需征税
如果个人获得薪酬,比如领取的是 USDT 工资,那么出金后还存在薪俸税
如果收益来自商业性挖矿等经营行为,还要特别关注成本的合计扣除,满足一定条件下都可以作为税前利润扣除项。
如果投资者最终无法享受资本利得免税,也可以考虑是否能享受香港的离岸豁免。
文章同时清楚解释了判断合规出金平台的标准:持有牌照;需要做 KYC;明确托管方等。
全文:
https://t.co/iQOZC3PoCo
稳定币天才法案后值得关注的是《CLARITY 法案》,核心是代币发行相关,建立在 FIT 21 基础上,7 个标准决定一个代币能否从“证券”转为“数字商品”,分别是:
去中心化治理(无单一控制者);开源代码;自动化运行;代币持有分散度(无单一实体高于 20%);价值来源于使用和运作;无特权限制;时间限制(ICO 后需完成上述规则)。
https://t.co/0drfgC3PUV
GMF 这篇文章笑死:
最近高密度参加了一些关于稳定币的会议,对稳定币概念最兴奋的大多是一些中年男性。身份或者是经济学家(非货币领域),或者是传统行业的投资者。
他们大多在 2024 年之前没有听说过稳定币,或者对稳定币的认知还停留在 Libra 时代。因此在他们看来,稳定币新鲜、震撼、将巩固美元霸权、甚至重塑全球货币体系,是中美下一次争锋的前沿。
全文
https://t.co/Xjp45HcH0V
推荐文章《关于以太坊微策略的十问十答:四大美股公司押注 ETH 的逻辑与持仓解析》
SharpLink、Bitmine、Bit Digital 与 BTCS 四家公司均未依赖现金购币,通过 PIPE、ATM 增发、可转债、DeFi 借贷、BTC 变现等路径。
SharpLink 与 BitMine 在短期经历超 70% 的深度回撤,显示高风险、高波动特征。
SharpLink 是目前唯一公开可追踪 ETH 地址的企业,在盈亏披露与链上透明度方面最为完整。
SharpLink 与 Bitmine 初步形成了“ETH 微策略”代表。但要成为真正的“以太坊版 MicroStrategy”,不仅需要持续积累 ETH,更需在融资能力、链上部署、叙事掌控与估值传导等多个维度形成闭环。
全文:
https://t.co/BuUD55euCm
看了黄仁勋和王坚对谈全文,有几个感兴趣的点:
- 下一波浪潮就是物理 AI,所有的能力都能够融入到我们的物理世界,比方说机器人。
- 人工智能时代更重要是学习第一原则,人类的智慧需要回到第一原则上
- 年轻一代会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原住民,人工智能好像你的伙伴,从出生到你离开这个世界,给你提供建议,教导你,终生陪伴你
- 不管是农民还是老年人,必须尽快用上人工智能,它一定会给你赋能
全文:
https://t.co/DQ4P9Bsm1P
看了篇财新报道,果然都疯狂动起来了🤣
香港稳定币牌照申请过热,因此改成邀请制,只有在预沟通中获得认可,金管局才发出申请表格。
申请人必须提供具体应用场景,没有应用场景拿不到申请表。
已有五六十家公司有意申请,包括中国内地央企、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巨头。
全文:
https://t.co/GN4kBVTiNM
今天看到一句话好有趣
比特币是为了世界崩溃做准备,以太坊是为了避免世界崩溃而努力。
用 GPT 研究了下:
比特币:保底的反叛者,硬通货的“末日保险”
它不指望世界变好,而是构建一个脱离现有体系的、抗审查、稀缺、不可篡改的价值锚。
极简设计:固定总量、不追求复杂功能、少即是多 —— 它像是末日之中你最后能依靠的资产。
逻辑像黄金:如果货币贬值、信用崩溃,它仍然可以存在于全球节点之间,无需信任任何人。
所以:比特币不是来拯救世界的,而是来“保存火种”的。
以太坊:建设性的理想主义者,编程货币的实验场
Vitalik 更像是工程理想主义者,他不是要推翻世界,而是希望用区块链“改善世界”。
不断升级、支持智能合约、Layer 2、大量实验和治理参与 —— 充满变化与活力。
逻辑像互联网:它不是要成为黄金,而是要成为一种基础设施,让人们用代码创建新秩序。
所以:以太坊是“如果我们仍有希望,那就试着重新建一个系统”。
两者并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
比特币是防御型武器:守住最低限度的自由、抗通胀、反控制。
以太坊是进攻型工具:尝试构建去中心化的“替代世界”。
比特币是逃生舱,以太坊是重建图纸。
没想到范围这么广,基本都是炒股,基本都是老虎富途等,很明显香港券商们和内地税务已经彻底打通,符合的基本不用存在幻想
简中币圈暂时不用担心。但其实非简中币圈早就极其小心了,比如用非托管而非 CEX 等。推荐大家阅读这篇文章以及关注 @FinTax_CN 推特与公众号
这个 AMA 和文章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https://t.co/A6QnBKGvAF
和香港立法会议员邱达根做了个对谈,基本讨论了目前所有热门问题,推荐来港的行业人士阅读,问题包括:
香港政策是否太保守
香港会否像新加坡赶人,如何看 base 本地向海外服务、DeFi
如何看香港和内地前店后厂
如何看合规机构亏钱、稳定币有市场吗
港股代币化问题
欧美公司不愿意来香港
香港究竟支持 Web3 的态度和力度如何
有一段话感觉也是有道理的:
如果你贸然放开,三五年内任由市场疯狂炒作、割韭菜,最终结果可能是整个市场崩掉,不仅对香港无益,还可能牵连传统金融体系,对香港金融品牌造成严重影响。
毕竟这个市场聪明人太多,有能力快速套利的人很多,如果缺乏监管,一两年可能会得到外界称赞,但三五年后整个生态就可能崩塌,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局面。
(这段话让我想到最近一些 base 香港疯狂搞内地用户的 CX 盘,甚至还有一些所谓大佬的投资和背书,真丢人,这种必须集体抵制)
全文
https://t.co/5SyEiJCFH1
🎙️老友记圆桌EP01:美股上链和稳定币超级周期,新周期下做“币东”还是股东?
👥IOSG Ventures 创始人 @jocyiosg 对话多位行业大咖,本末社区创始人 @Super4DeFi、资深创业者 @forgivenever 以及区块链媒体人 @WutalkWu, 他们会带来哪些观点碰撞?
🔥本期话题
1. #Circle 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