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tient:一次关于“把技术交还给创造者”的尝试 最近一直在关注两个项目:@Surf_Copilot(已开放注册)和 @SentientAGI(仍在内测,需要邀请码)。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 Sentient 的定位和做法——它不像是在追求某一个爆款产品,反而更像在搭一套基础设施,试图把一整套权利和回报机制还给开发者和社区。 下面把我整理的一些核心点写成文,便于大家判断这件事值不值得长期关注。 简单一句话描述 Sentient 想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智能网络,通过开源与社区治理,把模型的“所有权、验证与收益”放回到创造者和使用者手里,而不是完全交给少数几家大公司。 为什么有人看好它? 直白点:市场上有很多好模型和好工具,但真正能把这些“成果”变现、同时又保护作者权利的机制很少。Sentient 想的是一整套从技术到经济的闭环——开源但不等于免费,社区参与但不是散沙式的贡献。 核心构件(按理解整理,非逐字官宣) The GRID: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分布式的资源与代理网络,类似一个能把不同模型、数据源、服务拼接起来的底座,目标是让系统能协作完成复杂任务。 ROMA(多代理框架):把复杂问题拆成小任务、分发给不同代理处理,支持开发者在上面改进和 fork。 ODS(搜索/检索框架):把搜索、推理、计算分层处理,提高效率与可替换性。 Dobby 系列模型:一套开源模型(从小到大),训练时大量吸纳社区反馈,还提供不同的“行为模式”以适配不同场景。 Fingerprinting(模型指纹):想办法在权重开源时仍能确认某个模型是谁做的,便于维权和商业化。 Sentient Chat + Spaces:面向用户的入口,整合 GRID 的能力,支持像资产报告、旅行规划、新闻摘要这样的具体应用。 OML 标准:一套围绕开源模型的许可/经济设计,让作者可以在开源同时获得持续回报。 资本与规模信号 2024 年 7 月,Sentient 完成了 8500 万美元的种子轮,投资方包括 Founders Fund(Peter Thiel 背书)、Pantera、Framework 等。这个轮次和阵容说明市场和部分资方对其路线有足够信心。 目前官方的内测名额在一万多(约 15,000),但等待名单超过 200 万——从关注度上看,热度是真的高。 我怎么理解它的定位 如果要用一个比喻,Sentient 更像是在建“操作系统 + 经济层”的集合,而不是单纯再去做一个新的聊天机器人。它既想当底层(把各种能力连起来),也想做规则制定者(如何分配收益、如何验证归属)。这条路不容易,但一旦走通,带来的流动性和生态价值会很可观。 可能的风险与挑战(谨慎视角) 可落地性:去中心化+开源听起来漂亮,但能不能把复杂技术、社区治理和经济激励设计成真正可操作的产品,是关键。 竞争压力:大型云厂和已有开源社区(如 Hugging Face)也在不断完善变现和治理机制,Sentient 要占据用户和开发者心智并非易事。 监管与合规:把模型所有权、链上收益等和法律/税务结合,会碰到很多现实问题,需要时间和政策适配。 建议 可以先去试试 Surf_Copilot(已经开放注册)。Sentient 现在还需要内测资格,可以先关注官方 Discord、社区活动,有机会获得邀请码。 如果你是开发者或创业者:观察 Sentient 的 OML 标准和 Fingerprinting 方案,看它是否能给你带来可持续的开源变现路径。 如果你是投资/研究人群:把它当作“基础设施+经济设计”的长期赛道来跟踪,关注它在社区治理、激励发放和实际落地案例上的表现。 结语 我觉得 Sentient 做的是一件有野心也有必要的事:在技术红利逐渐向少数平台集中时,有人试图把权利和收益以更公平的方式分配给创造者,这本身就是对行业生态的一种补充。
From X

Disclaimer: The above content reflects only the author's opinion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ny stance of CoinNX,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Coin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