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区块链新战场:从数据存储到资产活化,Irys如何重塑Web3根基?
2025年的区块链竞争,早已跳出热门L2性能比拼或MEME币流量争夺的范畴——一场关乎未来十年数据主导权的基础设施变革正在悄然展开。
当OpenAI、谷歌等科技巨头与各国政府加紧数据囤积时,@irys_xyz 协议已默默搭建起「数据自动化生态」:AI企业在此训练模型并实现数据自主增值,DeFi协议依托其存储智能合约逻辑以实现无信任运行,科研机构乃至韩国政府更将其视为「链上数据金库」。这一切的核心,源于一项突破性技术:让数据从「静态档案」升级为「动态资产」。
本文将深度解析这家融资890万美元的@irys_xyz
一、旧体系的局限:区块链数据的「沉睡难题」
过去几年,Filecoin、Arweave等存储协议虽解决了「数据永久保存」的问题,但设计上存在根本局限:数据始终处于静态状态。
在Filecoin网络中,存储的数据无法直接与智能合约交互,必须借助预言机或跨链工具;Arweave虽能实现数据永久留存,却因缺乏执行层,无法动态响应链上需求。这种架构导致尴尬现状:区块链上的数据多为「沉睡数据」——虽被存储,却极少被真正「利用」。
随着AI代理、动态NFT和自动化DeFi策略的兴起,市场需求已从单纯的冷存储转向能自主交互、实时运算的数据。这正是Irys的突破方向。
二、Irys的「立体架构」:存储、执行与可组合性的协同
Irys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单一存储层,而是完整的数据操作系统,架构可分为三个核心层级:
1. 存储层:灵活的多账本体系
• 永久账本(类Arweave模式):适用于科研记录等需长期保存的数据。
• 临时账本:低成本存储临时交易缓存等短期数据,避免区块链冗余膨胀。
• 动态适配:用户可自主选择存储周期,实现按需付费模式。
2. 执行层:IrysVM激活数据「生命力」
通过嵌入式智能合约,数据可携带执行逻辑,例如:
• AI训练集可设置「每次调用自动向贡献者支付1 $IRYS 」;
• 动态NFT能依据链上活动实时更新元数据,无需依赖中心化服务器。
同时支持EVM兼容,开发者可直接使用Solidity等成熟工具,无需学习新编程语言。
3. 应用层:数据成为可组合的价值载体
依托跨协议互操作性,Irys上的存储数据可被多个DApp同时调用,形成网络效应。例如SCAI的科研数据既可用于AI训练,也能作为DeFi协议的风险评估依据。
应用生态合作已有多项落地案例:
• @wardenprotocol 利用Irys存储智能合约执行记录,实现无预言机的自动化DeFi;
• Brickroad Marketplace打造了可交易的数据资产交易平台;
• @crynuxio 与其合作实现AI模型和数据集的永久可验证存储;
• GAIB的每笔计算交易均记录于Irys的高性能数据链上。
更多合作项目持续通过官方渠道公布。
三、机构提前布局的逻辑:数据飞轮效应显现
机构投资基础设施的逻辑很明确:看重实际应用,而非概念叙事。Irys的早期应用曲线已呈现典型的「飞轮效应」:
• 数据增值循环:每新增1TB数据,就会创造更多潜在交互场景。目前已有80+项目接入,包括Plena Finance、OpenLedger等知名协议,头部项目的加入正吸引更多参与者跟进。
• 机构迁移的带动效应:SCAI的100TB数据迁移带动了Codatta、Brickroad等机构跟随。韩国政府更将Irys上的数据列为「国家战略资产」,进一步推动行业应用。
四、未来前景:数据基础设施的「AWS式机遇」
回顾云计算发展历程,AWS的成功不仅在于提供存储服务,更在于构建了开发者可无限拓展的生态系统。如今,Irys正在区块链领域复制这一模式。
目前Irys仍处于发展初期——上线仅一年,代币尚未发行,但机构已开始提前布局。历史经验显示,最佳投资机会往往出现在市场认知差距最大的阶段。
数据新时代的大幕已启
Irys的崛起不仅是单个存储项目的成功,更标志着区块链进入「数据可编程」时代。当多数散户还关注MEME币和L2竞争时,机构已开始押注下一个基础设施巨头。
对于空投参与者而言,参与 @irys_xyz 的Kaito活动和@Galxe 及相关交互,或许是把握这场变革早期机遇的有效方式。




From X
Disclaimer: The above content reflects only the author's opinion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ny stance of CoinNX,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Coin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