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链这个领域,L0、Wormhole的重型方案,它们必须依赖中继器和预言机,Across V4通过Succinct实现的ZK+意图系统的武装,才是粉碎额外信任假设的理想方案。
其中的关键是Succinct提供的ZK能力,它在监听链上状态后生成ZK证明,同时可被任意目标链上的智能合约验证,无需额外部署、没有信任中介。
在通用性上,就不需要对不同链编写独立逻辑,一次部署即可通用。在跨链的验证结算中,不再需要信任假设和挑战时间窗口。
高效、通用、信任最小化,Succinct成为了这套系统的心脏。它提供的是,真正让目标链可以“自己看懂源链发生了什么”。而当下的主流方案中,你必须信任这些中继者/预言机不会作恶或出错,尽管很多大型跨链协议都有各自的“方法”,比如由知名机构运营关键角色、设置多个关键角色互相制衡等等,但这个问题大体上与“不可能三角”类似,是在“效率”与“信任”之间的权衡。
@SuccinctLabs @AcrossProtocol
Ethena 释放USDe循环贷,看来市场非常买单,不到1天的时间Aave的额度就被冲满了,这个流动性和风险方面比PT都要好一些,相较于sUSDe,能获得同等的12%收益,但没有7天的缓冲期,套上5层就是接近50% APR,容量也好,目前看算是神矿一枚。

$SPK 单日又涨了100%+,借此也说一下Spark和整个借贷市场的情况:
1. 估值:
之前低估肯定是有,但这个拉法大概率是高控盘的,目前FDV (16亿) 已经接近Morpho (19亿),当然市值还比较低,理性来看差不多了,抽风再往上走也可能,洗盘彻底车比较轻,基本就是不可预测范围了。
2. 位置和发展:
不是fud,个人仍然关注其发展,从基本面上说,靠着MakerDAO,TVL肯定是不缺的,单这一点就是护城河。
但目前想抢走Aave的市场也比较难,基本就是与Morpho、Compound处在T2,再往下T3还有Euler、Silo,借贷这个赛道很红海,但现在有了合规稳定币、RWA这些预期,算有了新话题。
这两个新话题展开的话,基本是整个借贷市场收益,对于现有的格局来说,可能变化不大,除非某个项目能拿到非常好的资源,那么弯道超车是有可能的,但就目前来看,这里最有优势的仍然是Aave,Spark也有想象空间是因为MakerDAO也有RWA这条线,从这一点来说可以关注着。

这次跟5月 $ETH 的上涨相比,更新一下我的观点:
thread(1-8)🧵
1. 这次上涨大多是来自机构抢筹。
2. Peter Thiel入场的影响力是情绪催化剂。
3. 阶段性的顶大概率是山寨开始"微策略",然后有弱共识资产玩脱出现崩盘,市场信心开始下降传导至主流资产,但对于强共识资产是抄底机会。
4. 强共识资产,BTC基本是市场无争议的,ETH存在争议,但最有机会,过度fud情绪的修正还在继续。
5. ETH/BTC汇率上涨至0.03+,在预期当中,过了绝对底部但还有空间。
6. 这种币股结构,股票市场需要的灵敏度会更高,波动更大,入场时机很重要。加密资产这边反而是简单模式,但确实更多degen的机会在股票那边。
7. 不是永动机,MicroStrategy和BTC也不是,根本上是一个结构问题,MicroStrategy的结构更好,债务目前来看比较可控,利息能够还。"新微策略"们,通常打法更加激进,所有一切的核心非常简单,就是融资能力,以及用什么样的叙事和包装让融资能力变强,打造一个好的结构,当市场出现风险的时候不用卖币,甚至还能继续融到钱。
8. 但问题是,如果小资产也大举效仿,这个玩法过于激进肯定容易玩脱,而且有左手倒右手借股票市场出货的嫌疑,合规风险也是一个X因素,然后市场对这种模式的信心会下降,严重一些就会影响到主流资产,甚至是MicroStrategy和BTC,这是大概能预测的一个雷,当然某种程度上也是机会,仁者见仁。
$ENA 要开启第一个"DeFi微策略"了,通过StablecoinX这家公司,PIPE筹集3.6亿美金,其中2.6亿马上会投入到 ENA 储备的购买,预计6周内完成,每天约500万美金。StablecoinX则计划未来3个月在美股上市。
DeFi与CeFi的桥梁居然是这样架起来的,放在4年前绝对会被当成疯子。可能很快,我们就会看到下一个
用基本面是否改善来衡量现在的 $ETH 行情,明显是有错位的。
无争议的是,这一轮的牛市是机构和传统世界主导的,BTC原本存在的“基本面问题”,比如安全预算,量子计算,这些以前经常被讨论的问题,你几乎看不见了,因为这些问题没有影响机构和外界投资者买单。
映射到ETH,就对应碎片化,L2分流这些问题,它与BTC存在的问题一样,都是需要充分讨论和解决的,但用这个来判断当下的行情,明显是错位的。
当下这个行情的关键,并不是CRYPTO世界的基本面,场内叙事在这个周期不是主导,而是这套微策略飞轮需要的
1 持续融资能力
2 市场信心塑造
能否在比特币以外的市场跑通,SBET的激进打法给飞轮的提速是否健康,合规压力会不会来,是否带来其他机构进场。
这扇门已经打开了,不要让它关上。
Unichain近况
几乎所有的Pool,从7月开始激励都在锐减。如果 $UNI 的价格不再上涨的情况下,这个收益率在目前链上稳定币的高利率环境下,竞争力比较小。
从Gauntlet上个月的总结报告来看,TVL和交易量数据上Unichain已经完成了当初设定的KPI,但大部分的增长来自套利,而非有机需求。
对于Uniswap来说,只要肯花钱,规模就能做起来,因为AMM的机制决定天然带来套利交易,即使没有实际需求,主流资产也一定有交易量,在补贴下降甚至停止的情况下,TVL短期会下降,直至与交易量、fee匹配到一个平衡点,就大概会停在某个位置。因为Uniswap受益于本身协议稳定性的护城河,只要fee的收益率高出市场平均水平一个段位,就会有人做LP。
以上对于一个dex来说,Uniswap的扩张在没有实际需求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完成,但上升到Unichain一条链的角度,如果始终无法产生有机需求,这个问题就完全不同,用户是无法接受的。

Ethena 逐渐成为 Aave 的TVL奶牛
- JUL USDe PT 增加容量上限 50M
- SEP sUSDe PT 会在下周开
估计很快就会被塞的满满的,Ethena+Pendle+Aave 在这个周期正在成为一种主流收益策略。
美股代币化的流动性问题,这个话题的讨论很多,谈一下几个解决方案:
1. 激励流动性池
2. 机构/做市商提供流动性
3. 高性能即时交易匹配
激励流动性池:
简单粗暴,属于继承上个周期的做法,即对LP进行代币激励,典型案例就是Mirror,目前xstocks并没有激励动作,起量就比较难。
机构/做市商:
核心是打通套利通道,市场声音比较担心的是合规问题,但在目前的大趋势下我觉得肯定会有人开这个头,原则上只要机构/做市商能够同时具备发行和赎回权力,就能够完成套利,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生意。
高性能的即时交易:
这个方案是Ondo提出来的,简单说就是你前一秒发出购买请求,下一秒就能快速的完成股票购买并上链发行token这一套动作,这种方案不太依赖链上流动性,基本算继承了股票市场的流动性,中间的解决方案就是起到一个撮合作用。
这几个解决方案,其实围绕一个核心,就是套利通道,链上价格通过Oracle来提供,依靠套利来锚定,如果铸造和赎回过程摩擦过高,那么套利效率就会衰减,我看了一下xstocks背后的backed finance的方案,它支持任何通过KYC审核的合格投资者铸造和赎回股票代币,这些用户通过把稳定币支付给backed,backed通过合作的券商来完成股票交易,赎回也是同样的,这些用户实际上具备套利能力,只是通道还不够顺畅,量还不够。但与上个周期相比,监管环境和技术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已经足够支撑这个市场,缺少的就是是否有一个“大哥”开足马力推进这个事。
RWA最接近现实的2个落地
1. 股票上链
2. 底层收益资产下探
它们分别对应了目前的链上用户画像
1. 对价格波动敏感
2. 对APR敏感
@plumenetwork 披露的RWA持有结构有接近50%是私人信贷/机构基金,Sky旗下的 @grovedotfinance 也将部署10亿美金到CLOs,市场开始向国债以外的传统资产试水。
仅从当下来看,这是一个双赢局,链上项目获得了更丰富的收益来源,有利于自身TVL/稳定币规模的扩充,对于链下市场来说,传统CLOs市场流动性有限,私人信贷更加难以在市场上交易,通过代币化并上链,它们可以在链上实现24/7交易,卖给全球DeFi用户。
风险方面其实就是老生常谈的信用风险,这种风险仍然存在,在以前那个纯粹的去中心化周期中,一个链上项目去主动引入中心化风险资产,是很难被市场接纳的,但从这个周期开始,Crypto与传统金融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市场风向开始期待链上和链下资产的沟通和融合。
一切都没变,但时代变了。

. @maplefinance 的syrupUSDC已经提案上线Aave V3,目前syrupUSDC底层收益有8%-10%,上线Aave后带来的乐高策略将肉眼可见的增加,这个提案里还有一些隐藏信息:
(1) Maple可以帮助Aave推动GHO的采用,比如向机构提供GHO贷款。
(2) 未来Aave可能全面支持Maple系资产,比如Maple BT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