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大毛空投?融资超 4600 万美元的 PayFi 龙头 HUMA 将在 Q2 上线发币!
高达 10.5% 的年化收益是否存在风险?是新型 DeFi 模式还是传统 P2P?
看这篇就够了!一文说清楚当前火热的 RWA 赛道新宠 @humafinance 是否值得参与!
最近 HUMA 热度很高,推特上许多大佬围绕 HUMA 是否为 P2P 模式进行了激烈讨论,不少人认为就是 WEB3 版的P2P,有崩盘的风险。也有人认为模式有创新,其独特的 PayFi(支付融资),风险系数很低,属于“稳赚”的空投。在了解之后,给大家分享一些聪哥的理解与看法。
先聊聊 HUMA 做的是什么:它正在解决传统跨境支付的长期痛点
目前全球支付市场规模超 30 万亿美元,但传统跨境支付长期受限于低效的银行结算体系:主要体现在高成本与低速度:跨境汇款需依赖多级代理银行,平均耗时3-5天,手续费高达 5%-10%;且支付公司需预存 20%-25% 资金作为结算保证金,这导致数万亿美元的资本一直被低效占用。
Huma Finance 则色设计了一种全新的“PayFi 协议”,通过基于收入和应收账款的融资方案,为跨境支付公司提供即时流动性垫资(如解决传统汇款需预存 20%-25% 资金的痛点)、商业支付、贸易融资和汇款场景等金融服务。
Huma 团队由硅谷顶级专家组成,并获得多个知名VC机构的押注:
团队方面:两位联合 CEO 为前 Google Fi 与 Meta 核心成员,曾主导 Google Trusted Stores、Facebook 十亿用户增长等里程碑项目;
融资方面:累计融资超4600万美元,资方包括 HashKey Capital、Circle Ventures、Distributed Global 等,兼具Crypto 与 传统金融资源。
主要的业务流程是:
1)在链上平台以 USDC 向所有人募集资金(提供 10.5%的年化收益+空投积分)
2)提供借款服务(有跨境支付和垫资需求的公司)
3)借款方链上还款,资金回到池子中(短期借款)
这种业务流程看似和传统的 P2P 模式很像,吸纳大众资金,然后再放贷借出;实则是有区别的,Huma 在 2024年收购跨境支付服务商Arf Financial,来对外开展业务,所有业务全程通过链上智能合约执行,确保募资、借款、还款等环节公开透明,并以 USDC 稳定币进行跨境结算。同时在瑞士的VQF合规架构下,只服务于持牌金融机构,而不直接为最终商户提供服务。
那我们把 USDC 存入 Huma 到底有没有风险?
答案是:肯定有,只要是做金融服务,尤其又是涉及到借贷一类的,都存在风险,但 Huma 正在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模式来降低风险,比如:
严格的风控体系:在对合作方进行 KYC/KYB、信用审查的同时,会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合规协议;而且只服务持牌金融机构”。
全面的资金措施:Huma 在资金池层面设计了首损垫付(First Loss Cover)、分层(Tranches)以及 EA 审核机制等去降低各类风险。
目前 Huma 链上已处理超 38 亿美元交易,年化收入 800万美元,坏账率 0%,已经在用业务数据来证明。
再说说 Huma 高达 10.5%的年化收益如何支撑?主要来自全球支付融资活动:
业务逻辑:为跨境支付公司提供即时流动性垫资,通过稳定币结算收取0.5%-1.5%服务费;
收益分配:用户存入 USDC 进入资金池,分享支付机构费用,资金年周转率超 50次,支撑长期 10.5% 年化收益。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Huma 的服务协议是明确写了,在平台存入 USDC 并非银行存款,不做保本许诺,若真的出现了大面积违约,其协议不对出借人的损失进行完全赔付,最高只赔付 100 美元。所以最极端的情况下,是可能会损失大量本金的,虽然这种情况可能很难发生,还是要做好准备。
👇最后分享下空投参与攻略,详见评论区:
#HUMA #PayFI

From X
Disclaimer: The above content reflects only the author's opinion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ny stance of CoinNX,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Coin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