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怕了吗?9月1日开始,国内要强制全部社保了。
🎃在欧美国家里
美国:社会保障税合计12.4%(个人和单位各6.2%),医疗保险税合计2.9%(个人和单位各1.45%),总计15.3%
英国:社保缴费比例为12%。法国:社保缴费比例为22%
⚽️南美洲国家里
巴西: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19%(雇主8%+员工11%)。
🐼而在中国
北京市城镇职工社保为企业27.6%+个人10.5%,合计约38.1%
上海市城镇职工社保为企业26.5%+个人10.5%,合计约37%
江苏省企业缴纳部分约26%上下,个人约10.5%,合计约36.5%上下
浙江省企业缴纳部分约27.5%上下,个人约10.5%,合计约38%上下
陕西省企业缴纳部分约24%上下,个人约10.5%,合计约34.5%上下
四川省企业缴纳部分约26.5%上下,个人约10.5%,合计约36.5%上下
广东省企业缴纳部分约26.5%上下,个人约10.5%,合计约36.5%上下
我过去对Meta有很深的偏见,我觉得他太老了,用户岁数贼几把大,都是50、60的老年人在用,thread又做的一坨屎,只有台湾用户在那约炮用,元宇宙4年亏了465亿美元啥都没做出来。
但是换个角度,把Meta看成腾讯,就能理解了这个公司的商业模式。
其实有个选题一直很想写,叫并购之王Meta,因为几次关键时刻,都是小扎挖人&收购公司,硬把Meta续起来了,自己研发的各种东西都是一地鸡毛,可以说公司高度谷歌化,产品能力跌的厉害。
但是,全球最牛逼的两家社交垄断的广告/游戏公司,并购能力强是共同点,腾讯买supercell、reddit、拳头都是手筋、神之一手。
上次跟IEG和战投的人聊,对方讲RBLX也是讲的我一愣一愣的,我对RBLX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粗糙的低ARPU的阶段,结果没多久拉了好几倍。
我为什么不写这种选题了呢,因为tmd用户根本不关心你关心的东西,用户只想看少林寺释永信怎么包养情妇,武僧的IP授权赚了多少钱的,还有天天测评那几个AI模型谁生图生文生得又快又好,市场决定了媒体是流量导向的,你只能陪着大家一起在抽粪车旁边一起举着漏斗,从粪里过滤出来没被消化的玉米吃。
井上彦雄肯定是经历过很多人生起伏,并且见到过不可超越的高山的人,不然是无法描绘出来当时的真实感觉的,我能从作品里感受到这个人经历的厚重感。
灌篮高手也好,浪客行也好,人物的角色、性格、能力都是非常多样化的:
1、专家天才:仙道、流川枫、佐佐木小次郎,都属于天才那种级别,很早的时候开了一扇门,从此之后一直在这条路上,甚至根本不会考虑分心做别的,特点是脸都是标准小白脸,对什么好像都不在乎,又很清秀
2、有天赋但平庸之人,后来被上天选中,进化为专家天才,离突破极限还差一步:樱木花道、宫本武藏,特点都是浓眉大眼,苦大仇深
3、平庸之人:眼镜兄,吉冈传七郎,太多了
4、太早成为天才,彻底看穿了游戏规则,完全不想参与的人:吉冈清十郎
5、突破了极限的人,不会被打败的存在:柳生石舟斋、上泉信纲,看山不是山的那种级别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让第5种类型的人,他们成长为这样的人呢?
是因为他们成长到了才成了这样的人,还是因为他们本身是这样的人才能成长到这个程度呢?


我不推荐任何没钱的人做投资
投资说到底是钱生钱的游戏
美股正股、期权也好,加密合约、链上也好,如果想要获得单笔100%以上的收益,条件有两个:
1、冒的风险足够大
2、拿的时间足够长
如果你钱不够多,下手又重,很快就会亏完离场
基本10万块钱是玩这两个游戏的准入门槛,以后可能会变成20万,50万,但是如果把研究投资的这个时间放到创业上呢,持续性的正向roi会带来远远不断地现金流,所以投资是适合A8以上,冲击A9的人研究的事情,而且研究一段时间之后就要果断放弃改为价值投资,这是符合大多数人能赚到钱的道路。
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就是要来赌,那确实也有少部分人能从尸山血海里面杀出来,但是你要问下自己凭什么
我知道现在很多AI公司融了钱,但是不知道怎么做增长,作为一个两家公司都是自己做增长完成从0到1,并且后续公司盈利的简单说下自己的看法:
创业公司从0到1,只有一个方法论,叫MVP模型。
针对产品的来说,MVP是验证用户的需求真伪。
针对运营/增长来说,MVP是花小预算或者小的产品改动去验证裂变能持续多久,投放是不是跑的正。
我当年跟人玩朋友圈H5海报裂变血拼,拼到竞争对手扫码过来捣乱。
其实最后总结下来,哪怕我网感这么好的人,都只能归纳是概率问题,0预算条件下1000万微博曝光10万转发这种东西可遇不可求,同样的海报和文案,拉1000人和拉10万人区别就是运气,你当然可以归纳为第二次文案更好,或者发海报的时间问题,但是你按照第二次成功的经验复刻,第三次可能就500人。
都是概率问题,不然你解释不了大厂那么多人创业为啥失败。
运营&增长就是这样的,你试了一堆,最后发现某个roi特别高,然后你恨不得把蛋塞进去(抱歉,我在交易圈待久了,可能比较粗俗,但是形容推筹码就是这么形容的),就起来了,没别的,几个目睹过我创业的朋友总结我做成一些事情的原因,就是“执行力强&网感好&抓机会能力强”,那你能说那些大厂的人执行力不强么?可能就是没等到一个吉卜力或者对什么东西容易传播没感觉。
实操过且成功过的都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我知道很多人产品出来的不懂增长,我给你们的建议就是真的去体验一下我说的东西。
不要迷信大厂那一套,他们只会投广告和优化,大厂最后就是你改了个button颜色,ABtest,最后什么数据提升0.5%,因为根本没打过这么穷和这么原始的仗。
我们这种从0-1真正苟且偷生,因为不擅长融资吹牛逼讲故事,只能不停试验各种增长方案的下水道老鼠,把公司流量搞起来都觉得自己是运气好,抓住了某些机会。
等你真的做到10万、100万日活的时候,你再找大厂的聊怎么改button位置提升用户活跃度也不迟。
从纳斯达克到国家战略储备,BTC已经走了不少路了,最近市场在炒ETH,我认为下一个标的大概率是SOL或者BNB,甚至两者都会被纳入飞轮。
Sbet我就不说了,我当时说的时候你追进去一周差不多是100%收益率,SOL主要要看dfdv那几家。
BNB这边最近也开始了,7月16日,WINT宣布已与Build and Build Corp签署了一项价值6000万美元的证券购买协议,总认购额最高可达2亿美元。
往前数,7月4日,NA以平均价672.45美元购入74,315枚BNB,总交易额约为5000万美元。这笔购入是其计划分配高达10亿美元BNB战略的一部分,其中5亿美元来自可转换债券,但是这个盘子说是孔XX的。
结论就是如果你把握不好币股的节奏,建议买BNB本身,因为飞轮也是来抬BNB的,收益率可能比不过币股,但是币本身是被抬的,节奏问题应该不大。
@heyibinance @cz_binance 该你们表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