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训练的天花板,被 0G 捅破了!
当然,来个更浓缩的版本:
在 ETHGlobal Cannes,800+ 黑客冲刺可验证 AI 基建,0G 成为全场焦点。
从演讲到实战,0G 贯穿全程,见证 Web3 AI 从概念走向落地。
📎回顾:https://t.co/xZ6PM9x2qN…
而且前段时间刚刚,@0G_labs 发布了重量级更新:
他们搞出的 DiLoCoX 框架,首次在低带宽环境下成功训练百亿参数模型!
这啥意思?
就是以前你得有大厂集群、光纤专线才能搞的大模型训练,
现在 —— 拉条家用网线你也能整!
我直说吧,这一下相当于给中心化 AI 垄断捅了个窟窿,
Web3 真正能搞 AI,从这一步开始,不是画饼,是动手了。
🧵下面是我总结的 DiLoCoX 为啥意义非凡(非技术宅也能看懂):
1️⃣ 以前训练模型像是“大家一起走正步”,带宽不够就原地等死
传统的分布式训练框架有个死穴:
所有节点每一步都要“同时同步”参数。
你网速一慢、延迟一高,其他节点全得等你,
这就导致训练速度慢、资源白白浪费,
低带宽环境下完全没法玩。
而 DiLoCoX 直接把这个规则掀了——
“不用每步同步了,节点可以各走各的,多步后再合一下。”
这不就是 Web3 精神本体吗?去中心化协作,互不拖累。
2️⃣ 通信慢?我不优化它,我绕过它
更妙的是 DiLoCoX 不硬抗通信延迟,而是耍了个聪明操作:
每步训练开始时,就提前把“下次的梯度”发出去了。
你以为 GPU 在等通信?其实人家已经悄悄训练下一步了。
这叫:把等待时间藏进计算流程里。
测试结果非常暴力:
GPU 利用率直接提升 70%,吞吐能力拉满!
3️⃣ 压缩通信≠牺牲效果,DiLoCoX 做到了两头兼顾
很多搞低带宽优化的方案,结局都一样:
“是省了流量,但模型学废了。”
而 DiLoCoX 学聪明了:
不一刀切压缩,而是分阶段动态压缩:
初期疯狂压缩,提升训练速度
中后期逐渐还原,保住模型精度
再加上低秩分解、量化这些骚操作,最终做到 ——
通信量不到 1%,但模型照样能训好!
4️⃣ 意义远不止“训练便宜了”,而是Web3 AI 有了完整闭环
说白了,过去 Web3 AI 项目大多都在搞“模型推理”那一段,
你看到的是 AI,但背后还是中心化模型 API 接出来的。
而 DiLoCoX 这一波,直接把“训练权”开放出来了:
家用网也能参与
小团队能搞百亿大模型
社区也能主导自己的 AI 架构
这已经不是节省训练成本的问题了,
是 重构 AI 权力结构 的第一枪!
🔚 最后说个大实话:
很多人一直看不起 Web3 AI,
说你们就会蹭热点,整点前端页面接个 API 装样子。
但这一次,0G 拿出的是底层能力变革。
从数据 → 模型 → 推理 → 训练
整个链条终于开始从“闭门中心化”向“开放协作型网络”过渡。
这不是一个项目的突破,是 Web3 AI 从伪命题变成真赛道的临界点。
裂缝,已经出现。
下一波裂变,从这里开始。
感谢 @0G_labs 团队,感谢 @spark_ren,等你们掀翻霸权!
#0G #DiLoCoX @Galxe
@0G_Foundation @0x0g4i @michaelh_0g .
From X
Disclaimer: The above content reflects only the author's opinion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ny stance of CoinNX,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Coin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