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shoutdotfun火了,我的排名开始一直掉了!!!
说实话,它不像传统嘴撸盘那么“短平快”,反而更像是一个Meme内容驱动型交易试验场,很多人看它还只是“积分 + 发币”,但我越来越觉得——它在下的是更大一盘棋。
鬼哥给大家捋捋:
1⃣ 从「筛选机制」到「内容模型」:它想搞的不是平台,而是“算法共识”
现在绝大多数平台还停留在“发得多拿得多”,但 Shout 很早就转向了“发得准、被互动、被触达”才能得分。
这本质上不是一个积分机制调整,而是一个内容共识模型的进化——它在训练自己的推荐引擎,也在训练用户生产它想要的“能带节奏、能引传播、能变现”的 Meme。
这背后的逻辑是:Shout 想变成一个内容信用系统 + 交易前置指标的训练池,一旦它跑通,未来 Meme 的冷启动根本不靠拉盘,而是靠内容激活用户群的 FOMO。
2⃣ 发射台不是「投票池」,而是「价格情绪提取器」
很多人以为 Shout 的发射台只是个上币通道,但我观察下来,它其实是在做一件更野的事:试图通过内容互动来“萃取市场共识”,然后再反推价格启动逻辑。
就像昨天那个项目,被官号随手点了一下,评论区突然冒出几十个模因图、热梗、调侃,内盘成交量立马飞。你以为是内容推动交易?其实是平台先激活了那群“会写、会喊、会转”的用户。
这不就是「去中心化市场制造」的雏形吗?
3⃣ Shout 在搭一个「Meme流通的二级市场」闭环
Shout 的内容机制 + 发射台机制 + 评论扩散设计,本质上是在建一个「从内容 → 币种 → 情绪流通 → 再反馈给创作者」的闭环。
举个例子:
创作者写一篇爆款文 → 被互动、被转发 → 引起项目方关注 → 上发射台 → 币价启动 → 交易行为反过来加强共识传播 → 平台流量再回馈给创作者
这已经不仅仅是内容平台,而是一个围绕“注意力 → 市场定价”的反射引擎。
所以我现在不把它当成“嘴撸平台”,我把它看成一个围绕 Meme 生态的文化金融系统雏形。
4⃣ 最核心的一点:它正在吸“破圈流量”,而不是卷Web3那批老用户
最开始进来的确实是撸毛党,但现在已经出现了几个明显信号:
小KOL 带项目方来玩自己发的币,带粉丝互动
内容开始跟热点联动(政治梗、圈内新闻、meme表情)
创作者之间开始互相@、组CP、拉互动
这些动作,都是 Web2 内容平台早期裂变时才会出现的。Shout 的底层不是让你“撸完就跑”,而是留下来“玩你自己的交易人格”。
这点,是我最看重的。
🧠 总体来说
Shout 干的事情,从来不只是“谁积分多谁分币”。
它真正想打造的,是基于内容驱动的共识引擎 + Meme项目流通加速器。
一边筛人,一边试机制,一边建反馈闭环,一边打造文化货币系统。这玩意一旦跑顺,可能就成了“发帖即发币”的模因交易所。
现在是早期,是最混乱但也最好混的时间段。还没进场的,现在研究都不晚。
顺便提醒 @shoutdotfun 的首发币 $ENERGY 开盘直接几十倍,
另一个 $SHOUT 现在热度刚起,也可以顺带关注!
https://t.co/ySMapxYkyj
这个台子可能会火起来。
下一个飞的,说不定就是你自己喊出来的币!
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SHOUT !!!!!

From X
Disclaimer: The above content reflects only the author's opinion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ny stance of CoinNX,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Coin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