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ster 活动进行了也有一段时间了,基本上每期的活动都能有 6 万人左右。第一期上的 Codatta 的 Booster 活动第一季已经结束了,回过头看一下。
第一季总共四周,四周的任务大差不差,基本都是关注官推、转发推文以及回答问题和上传图片等。奖池也相同,都是 5千万 代币,按当前价格计算差不多 15 万u左右。
第一周参与人数 7.3 万人,也就是平均一人 2u 左右。
第二周参与人数 5.5 万人,由于人数减少,平均一人收益 3u 左右。
第三周参与人数 5.4 万人左右,平均一人收益也在 3u 左右。
第四周参与人数同样是 5.4 万人左右,平均收益不变。
所以总结下来,一季活动单号收益就是在 12u 左右,由于任务里面还包括了一些幸运抽奖任务,所以如果每次都不中的话,收益就是在 10u 左右。
由于项目质量有好有坏,奖池可能变动较大。但是,比较重要的信息就是,每期活动的参与人数估计会稳定在 6万 左右,这些人是黏性比较强的钱包撸毛用户。
如果部分项目需要资金投入而非“点点点”任务的话,参与人数可能还会减少,只要低于 6 万人,可能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参与机会。
OKX 新出的 5 折买 ETH 活动。
活动规则很简单:
1️⃣ 每交易满 1 个现货 ETH,就可以获得一个盒子,盒子中可能开出 0.5 ETH 奖励,每人最多能获得 10 个盒子。
2️⃣ 币对仅限 ETH/USDT, ETH/USDC, ETH/BTC,买卖都算交易量。需要先在活动页面报名,否则交易不计入活动。
3️⃣ 每天晚上七点注入奖池 10 个 0.5 ETH 奖励,所以可以提前攒好盒子。
刻意刷的话,目前测下来 10 个盒子刷满差不多要 15u 左右,抽不到 5 折 E 的话也有其他奖励,整体也不会亏。
另外,最近姨太邦邦硬,所以链上 DeFi 的收益又起来了,如果有换币需求的,正好顺便参与一下,比纯刷要好很多。
东大炒股征税这个事情,基本上和你说 183 天的,可以断定没被睡的实务经验。
东大征税跟的是户口+报送信息,而不是什么 183 天居住,就这么简单。
讲两个案例,好的案例比读什么 Deepseek 生成的谎言高效。
Case 1: 朋友是新加坡 EP,已经不在中国生活了,新加坡完税证明都有,为什么也被打电话了?
因为过去资料的税务身份相关信息没更新。或者银行/券商骗你更新了其实没更新。或者你的手机号、地址等等银行认为你还在中国。
Case 2: 为什么没听说绝大多数在美的、持有 H1B / 绿卡的华人被税?不应该这才是美股的重灾区
因为他们绝大多数是美国念书留下来的,从毕业开始所有的券商/银行登记信息都是美国 SSN、根本与中国税务身份无关,以及美国不参与 CRS。
但如果去香港/新加坡用中国信息开个账户并且常用,那就不好说了。
之前提过很多次的 Mira @mira_network 的演示产品终于要上线了,直接上手操作一下,就能更直观了解技术底层原理了。不过目前为白名单等待制,先提前排队,毕竟目前除了 klok 也没啥好的参与方式了。
举个例子,“比特币白皮书总共9页,发布于2008年10月31日。”
经过 Mira 系统验证的信息就更加可靠,不用担心“AI 幻觉”问题。
一直觉得 Mira 的优势在于很有工程落地感,聚焦的问题很具体,而且给出的解决思路具有很高的实操性(我愿称之为“大模型笑传之谁是笨比”),现在就等下一步的正式上线和 TGE 了。
另外,看一下近期大热同时上三大的项目,AI 相关项目占比很多。至少从市场层面反映了,AI 赛道依然能拿到交易所端的资源和关注。
所以在有赛道优势的加持下,就更得狠狠关注了。

「美国是一个傻子都能赚到钱的地方」
昨天看一个数据,说中国只有几万个 A9 家庭,觉得这个数据明显不靠谱,就去问问 AI,引用的数据是胡润的,觉得胡润那傻老外能靠谱不,就去参照一下其他主要国家的大约 1200 万美金朝上资产的比例,除了美国和新加坡,大致都在万一这个数量级,也就是中国的 A9 家庭应该在 14-28 万这个数量级。
(别的我不知道,苏河湾 36D 和 Eddy 哥会员里应该覆盖了 500%,A12 可以绕地球一圈。)
再细看这个密度,想到了一个在中国进口电车的圭亚那老大哥对我说,美国是一个傻子都能赚到钱的地方,当时我就打个哈哈,心里想他妈的发达国家细分市场也更完善有我们机会么。
现在逻辑找到了觉得挺有道理。顶级富人的密度是其他国家的五倍十倍,赚富人钱比赚穷人钱容易,在消费力密度大的地方赚钱容易,叠加了。
中国的难度还是二十年前的 One Billion Customers 写的,起码一半不算真的消费力,但相应的能从修罗场卷出来的企业更容易获得全球竞争力。

币安钱包 TGE 新的 Bonding Curve 玩法,上次参加过 uptop 预售的朋友应该会觉得很熟悉,其实就是同一个模式,整体大概是这么个流程:
1️⃣ 内盘阶段:先到先得,价格动态变化,单个钱包有购买上限,此时买到的代币不可转让,但可以通过内盘卖出。
2️⃣ 排队阶段:内盘代币卖完,价格封顶之后,可以继续提交挂单进入排队队列,如果有人卖出,按排队顺序成交订单。
3️⃣ 倒计时结束,2 阶段未成交的订单会被取消,之后活动结束,代币开放转让权限,未成交订单 BNB 退款,alpha 上线,代币开始交易。
之前 uptop 预售那次,链上基本被科学家包场,散户很难抢到份额。币安钱包的优势就是,就算有科学家,也很难和链上那样做到完全包场,散户还是很有机会在内盘阶段打进去的。
另外和超募模式相比,这个模式还有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把原本单纯的“打新-卖出”模式,变成了更多阶段的博弈。
按以往的超募模式,交易所和项目方提前确定好项目市值,让利给参与者。等项目上线,市场基本已经不存在价格博弈了,大家都是在比谁跑的更快。毕竟大多数项目,这个策略都是最佳策略。
而现在这种模式,至少内盘阶段和排队阶段都可以寻找参与的机会。内盘打进去的可以提前卖出锁定利润;打进去晚的则需要权衡提前卖出和上线再卖哪个获利更多;排队阶段的用户,则需要考虑上线后项目的价值是否值得参与……
如此之多的可能,不过核心一点就是,这个项目在你心中到底值多少钱?
对交易所而言,用户参与机会变多,意味着更能多用户会关注 TGE 活动;项目方则可以把定价交给市场,用户间的博弈也缓解了上线之后的抛压;决策的压力就给到了用户这边。
动动手指就赚钱的版本已经要结束了,提早适应船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