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小幅回调之后, $SWTCH 的价格今天就已经开始回升反弹,走得很强势
就产品质量而言, @switchboardxyz 本身确实足够优秀。就速度而言,Switchboard就是目前预言机赛道的速度王者,能够将延迟压缩到恐怖的7ms。同时在成本、功能等方面,Switchboard也不输其他头部的预言机项目
而且,Switchboard已和超过50个头部Dapps,包括Jito、Drift、GMX等达成了深度合作,其保护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了50亿美元。过硬的产品力和丰富的生态合作伙伴,正是Switchboard最强大的护城河。这也是为什么我个人始终认为Switchboard是预言机赛道中真正值得长期关注的优质项目
目前,$SWTCH的空投抛压几乎都已经几乎都被消化了。而且即便面对空投抛压,$SWTCH币价依旧保持稳健,有明显支撑。而且$SWTCH目前已经上了BN alpha板块,未来很有希望能上binance的现货和合约

恰恰相反,优秀的华语区项目必须给优质kol费用,如果当时hyperliquid一开始是做华语区用户,又不给宣发费用,100%死
因为整个华语区用户,不说100%,99%的用户严重依赖kol的二次分析,你在jb优秀,不与kol利益绑定,酒香也飘不出深巷子
所以真正优质的华语区kol是非常值钱的,确实是掌握了信息通道
比如我写的edgex的帖子,前期官方确实是跟我合作了,但我要不到筹码,后面就没合作了,不过项目确实可以,后面在持续分析edgex
包括edgex的那个华语区的群,1000多号人都是真人,不吹牛的说,1000人中950个都是因为我写的帖子
所以,如果项目方想初期就是建立在华语区,如果完全不与华语区优质kol合作,或没与优质kol形成利益绑定,用户根本不知道,根本无法参与
这是kol的错?不是,这是整个华语区用户的问题,什么土壤成长出什么样的kol,因为大家依赖于所谓的强人,依赖于所谓的权威
这也恰恰成为了华语区kol的红利,一个财富效应最密集的圈子,一群只看“权威”的用户,还tm巨多的用户,理论上十几亿的华语区用户都是潜在用户
妈的,这么一想,我广子要提价了
还是那句话,kol这个赛道大家一定要试试,而且你还天生就是华语区的人,一旦你走出来了,确实赚钱
我未来最看好的超级趋势——投机游戏化
B3 @b3dotfun 这轮在叙事发力和产品路径上确实越来越聪明了,这次做了一个AI vs AI 的链上预测平台HypeDuel,我玩了下还是比较有意思,有点“小赌怡情”的爽感,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未来100%确定的趋势,即“投机游戏化”,这里的游戏指的还不是链游,而是pump、预测市场这些带有高频的投机博弈玩法
说下 @hypeduel 的大致玩法,2–5分钟一局,AI 实时对打,输赢立刻反馈,情绪被快速循环;中线你可以拿某个竞技场的 ArenaCoin 去押注“场子”的成长,比赛、流量、下注都会映射到它的价格
目前刚出来,玩的人还不多,估计迭代几次很大概率会火,这其实就是给了大家一个博弈娱乐的地方,这种链上及时预测的沉浸感会制造很强的复购率,所以我非常关注HypeDuel的进展
一旦HypeDuel跑起来了,对B3影响非常大,首先筹码必须用$B3 1:1兑换;竞技场代币与 $B3 绑定交易对,新增一条“结构化需求”;创作者开放后,发布竞技场还需要质押 $B3,又把供给端也捆进来了
我觉得B3现在路径太对了,就是必须得找到、打造自己的高频消费级场景,而这种带有博弈投机赚钱的娱乐性入口太对了,很对币圈口味。当用户把“下注”当习惯、创作者把“开场”当生意、国库把“分润”当现金流,B3作为整个“投机游戏化”场景的核心结算代币,那想象力天花板太高了
Ygg果然爆涨了,上次发的时候0.158u,今天最高0.246u,血赚,我一直比较喜欢“老树开花,枯木逢春”的项目
其实Ygg不再是过去“链游工会龙头”的定位了,我说下ygg这次转变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最关注的就2个方向
一是,成为游戏Launchpad,LOL Land 每月流水稳定在 100 万美金,这是ygg转变的第一炮,预计2025年10月推出 Fair Launch 风格的Launchpad,Launchpad是最好的小球转大球的模式,这轮的meme、ai发射平台都是这个逻辑
二是真实收入回购,最近刚完成额外 100 万美金回购,累计回购金额已达 150 万美金,说白了现在市场从“VC币困境”后,大家不在相信那些画大饼的手段,只看有没有真实收入,有没有对代币的直接性赋能
目前ygg的流通市值1.36亿美金,fdv 2.28亿美金,因为是老项目释放的差不多,一旦落地将成为链游生态中最具潜力的代币孵化器,以及真金白银的持续回购,当下ygg的这个市值那就太有想象力了

LiveArt:让艺术不止于收藏,更成为链上的金融资产
我前几天说过一句话:
“艺术类资产则长期缺乏定价透明度和二级流动性,但人们从未停止对它的商业想象“
而 LiveArt,正在用一个 AI 驱动的 RWAfi 协议,打开这道大门
在这个系统里,艺术品不只是收藏品,更是可交易、可质押、可收益的 DeFi 资产。你不再需要拍卖行的邀请函,只需要一个钱包,就能持有大师作品的份额,参与一个潜力万亿的蓝海市场
昨天我看了一下盘面,它已经登上了 CMC 热门趋势榜第1名。
项目热度上来了,但币价还在相对低位横盘,0.02刀出头,这种位置,很容易被主力用来悄悄建仓。逢低吸纳,可能正是时候
更重要的是,它不仅在讲故事,也在做事
$ART 已经正式上线:Bybit, KuCoin, Gate, Bitget, Kraken
它联动开启了数百万美元奖励池:交易赛、质押收益、社区任务。每个平台都有机会,入场门槛不高,适合想边玩边赚的人。
https://t.co/KYLsiXzemE
今晚 11 点还有一场AMA直播,官方+合作方都会到场
这也是观察团队执行力、资源调度管理的好机会 @LiveArtX

LiveArt:让艺术不止于收藏,更成为链上的金融资产
我前几天说过一句话:
“艺术类资产则长期缺乏定价透明度和二级流动性,但人们从未停止对它的商业想象“
而 LiveArt,正在用一个 AI 驱动的 RWAfi 协议,打开这道大门
在这个系统里,艺术品不只是收藏品,更是可交易、可质押、可收益的 DeFi 资产。你不再需要拍卖行的邀请函,只需要一个钱包,就能持有大师作品的份额,参与一个潜力万亿的蓝海市场
昨天我看了一下盘面,它已经登上了 CMC 热门趋势榜第1名。
项目热度上来了,但币价还在相对低位横盘,0.02刀出头,这种位置,很容易被主力用来悄悄建仓。逢低吸纳,可能正是时候
更重要的是,它不仅在讲故事,也在做事
$ART 已经正式上线:Bybit, KuCoin, Gate, Bitget, Kraken
它联动开启了数百万美元奖励池:交易赛、质押收益、社区任务。每个平台都有机会,入场门槛不高,适合想边玩边赚的人。
https://t.co/KYLsiXzemE
今晚 11 点还有一场AMA直播,官方+合作方都会到场
这也是观察团队执行力、资源调度管理的好机会 @LiveArtX
准备把open纳入我的观察列表
上次resolv涨的还行,但因为我看k线的水平太差了,被打止损了3次,所以最近也一直在学k线,我的重点还是基本面分析,配合k线一起分析,open @OpenledgerHQ 上币安后走一段“3段下跌趋势”,每一次下跌的幅度比上一次要弱,这是阶段内空头势能转弱的表现,是一个潜在反转点
K线上我觉得存在一些机会,也请各位帮我看下,毕竟刚学k线不久,回到基本面上,OpenLedger是做Ai与区块链的交叉领域,这个领域尚未被证伪,人工智能又是大主线,所以这个领域是极富想象力
不讲一些复杂的,一句话定性OpenLedger:一条为 AI 设计的链——把数据、模型、智能体变成可计价、可分配的“链上产能”
对应的代币$OPEN则是:
“过路费 + 油票”,所有训练、推理、数据流转都要用它结算
它不是“讲故事的 AI 概念”,而是把 AI 产业化流水线拆开上链:谁贡献了什么、价值怎么分、钱给到谁,证据在链上。这套“归因证明(PoA)”来自斯坦福系长期研究,并已落到白皮书与产品栈里
基本面、赛道定位清楚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估值,估值肯定不能看项目方们在哪乱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同行对比,挑了几个比较牛逼的Ai交叉领域的币圈项目
Render的流通市值20亿美金,FDV25.4亿美金
另一个是ASI联盟,也就是之前的FET,流通市值17.5亿美金,FDV18.2亿美金
而open的流通市值是2.65亿,FDV12.3亿美金,这里的点在于,FDV虽然差距没那么大,但流通市值的差异非常大,价格博弈的想象力很高,外加Render、FET是被热炒过的,他们的高点fdv更恐怖
作为新生态的Ai项目,open技术叙事是完全超越前面的,比如归因证明(PoA),这是业内首创的密码学管道,将每次推理追溯到具体数据/模型贡献者,实现"可验证和可支付的AI"
$OPEN本身的Tokenomics
不讲玄学,只讲现金流与供需
需求侧(刚性):官方写明 $OPEN 是网络货币与 Gas,用来支付数据上链、模型训练与推理、证明聚合、网络治理/安全成本;而数据/模型提供者的奖励、生态激励也以 $OPEN 计价。只要用,必然买
供给侧(秩序):初始流通 21.55%,团队/投资者 12+36(月),这意味着上市第一年抛压更可控,主要看生态激励与真实用量带来的“买压”
分配结构(好看):社区与生态合计 61.71%,并且有建设者/研究/增长等明确池子;不是“讲完故事给圈内人”那种老剧本
最后open价格来自基本面真正爆发的事件点是年底附近,企业采用是否初显,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要对应未来的代币释放,得抵消这部分价格压力,最后就看成熟的AI经济生态,PoA标准化,也就是它的归因证明技术路线,这一步到位后,价格看到3.5u以上是没问题的

Liveart:解锁艺术品流动性
很多时候,艺术巨作本质上是艺术家与投资者的双向奔赴——是艺术品,同时也是投资品。
过去,艺术品投资被阶级牢牢掌控。它们只在拍卖会和私人关系中流动,普通人只能在博物馆里远观。富人买回去,也只是收藏和欣赏。从金融属性看,信贷、国债类 RWA 已经成为机构最热衷的标的,标准化强、估值清晰
而艺术类资产则长期缺乏定价透明度和二级流动性,,但人们从未停止对它的商业想象
LiveArt @LiveArtX 正在改变这一切,依托 AI 驱动的 RWAfi 协议,让艺术品上链生息。无需数百万美元起投,无需等待漫长拍卖,每个人都能在大师作品上拥有自己的份额
我们先看看它的盘面消息
LiveArt 的盘面数据相当亮眼,已录入的蓝筹资产超 2 亿美金,未来一年计划将再注入 6000 万,链上活跃钱包已突破 1200 万,社区持续扩大,生态已覆盖 17 条链并联合 50+ 协议伙伴,重点布局 Base、Linea、BNB 等一线生态,扩张势能可见一斑
为什么它选择在今天 TGE?
LiveArt 并不是新面孔,它在今天 RWA 的热潮前就保持了长久的存在感。但 LiveArt 并非停滞,而是在打磨产品、蓄势待发,抓住机遇很多时候比埋头努力更加重要
2025 年以来,RWA 代币化金额已超 260 亿美元。机构玩家几乎把注意力都放在信贷、国债这类标准化金融资产上,但整个市场正在进入“第二阶段”——非金融 RWA 的价值逐步被认知。蓝筹艺术、奢侈品、收藏品这类体量高达 10 万亿美元的市场,几乎还是一片蓝海。LiveArt 选择在今天切入,正好踩在行业扩张的拐点。9.9 的 TGE,正是它切入 RWA 热潮的最佳时机
也许你并不知道如何投资艺术品
许多人不会投资艺术品——其实大多数名豪也靠经纪人打理。LiveArt 用 AI 为每位用户打造专属艺术顾问,提供实时行情、市场分析和潜力作品推荐。同时,它通过指数代币把多位艺术家的作品打包,并借助 AI 策略池动态配置资产,帮助投资者低成本构建并持续优化自己的艺术品投资组合。你只需持有 LiveArt 的主要数字艺术收藏品(如 Marc Quinn 作品),即可获得代币门控访问权限
买到,更要流动起来
艺术 RWA 与传统 RWA 最大的不同:信贷、国债这类资产本身就是标准化金融工具,只要上链就能直接进入市场;而艺术品天生非标、难定价,必须先解决“非标变标品”的问题
于是,LiveArt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份额”。第二件事是将 DeFi 的核心机制引入艺术资产。通过 NFT 碎片化、AI 定价和流动性池,把原本静态的收藏品,转化为可交易、可抵押、可收益的金融资产
一幅沃霍尔作品,不再只是画作。碎片化后,它能 24/7 链上交易,可加杠杆、可挖矿、可抵押
一块劳力士,不再只是手表。代币化后,它成了可质押、可借贷、可赚收益的金融持仓
艺术品,第一次从少数人的收藏,变成了所有人的现金流
总结
RWA 已从“债券与信贷”进入“收藏与消费品”的新篇章。Liveart 正在让艺术品从墙上进入链上,从富人的橱柜进入千千万普通人的钱包,9.9 的 TGE,不只是 LiveArt 的起点,也是全民进入艺术 RWA 的开始。

憋了很久的一个项目,本来有点不想说的,因为被resolv打了三次止损,整的我有点不自信了
resolv目前价格 0.15u,MC 0.46亿,FDV 1.5亿,TVL 5.4亿
MC/TVL比率:0.085
FDV/TVL比率:0.27
这个比率是非常低估的,也就是安全垫很高了,k线上也走出了下跌趋势,当然我看k线不行,也是因为在k线上吃亏了,导致我被止损了3次
resolv在下降趋势转变了,协议费用回购也开启了,但短期没多少,这些回购都是协议的真实收入,以及它的模块化集群,在这个价格趋势反转的初期这些动作是恰到好处的
超低的MC/TVL比率给了一个很好估值安全垫,以及k线趋势的反转,项目又在此时发力,我找不出不买它的理由,所以还是在推特上说下,大家自己做好止损就行
在resolv的追踪中,我发现了一个比较好的工具,就是 @Surf_Copilot ,它相当于一个币圈优化版的chatgpt,针对币圈的数据会精准很多,我经常使用surf让它追踪我观察的币,以及追踪哪些我比较注重的数据,数据一目了然,可以很快的知道这些观察最近发生了啥,到没到该投资的时机

讲点关于Towns Protocol的核心数据逻辑
说一个数据,Towns @TownsProtocol 上的创作者在这个平台上累计获得超过 4000 万美金收入,而且这些收入不是“空投补贴”,而是用户真实的门票、订阅、打赏、付费活动所产生。Web3 SocialFi 项目里,能在早期就跑通现金流的,极少
其次是协议经济。Towns 不是一个单一 App,而是开放协议,任何人都能在上面构建服务。迄今为止,协议已经累计收取超 400 万美金费用,并且全部进入 $TOWNS 的回购与销毁。这意味着代币价值与生态使用量高度绑定,用得越多、回购越强,正循环模型已经开始运转
资本与团队背景也值得注意。Towns 已融资 4600 万美金,背后是 a16z、Coinbase Ventures、Benchmark 等一线资本。创始人 Ben Rubin 曾经打造过 Houseparty,这款产品用户数百万,后被 Epic 收购。他把 Web2 社交的增长经验带入 Web3,这是很多同类项目所缺乏的。商业模式和背书都还行,但后续增速如何,还需要观察
对比传统的 Discord、Telegram,它们市值数十亿美金,但没有给创作者提供所有权、变现工具,更没有链上透明度。Towns 的思路正好补齐这些缺口:社群数据链上自持、原生金融工具嵌入、经济激励内生化。对创作者和社区主来说,这是长期的竞争优势
所以如果看 $TOWNS 的逻辑,不仅是一个新社交应用,而是“使用量驱动代币价值”的基础协议。融资背景和数据支撑在,但市场情绪偏谨慎。接下来关键是生态活跃度能否持续放大,把正循环的模型真正跑大。
bitget破产倒计时,赶紧提币跑吧
bitget @Bitget_zh 、morph @MorphLayer ,这么玩是吧,把我们当日本人盘是吧,不要逼脸是吧,就别怪我造谣了,别怪我不要脸了
跟我喊:
bitget出现重大财务问题,卸载提币保命
bitget出现重大财务问题,卸载提币保命
bitget出现重大财务问题,卸载提币保命
BTC 财库这件事,这几年机构喊了很多,但能做到链上 做到生息 做到可组合的,目前只有 Merlin。
@MerlinLayer2 这轮的 narrative 转向真的太狠了,没想到居然能把比特币和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玩到一起。
CIMG Inc.(Nasdaq: IMG)和 Merlin 联手搞了个 5500 万美元的 BTC 财库,首批 500 枚 BTC 直接上链、参与生息
这事不只是 PR,背后是整个 BTCfi 框架的雏形落地了。因为 BTCfi 不是纯金融,它最终要走向可组合应用:
BTC 生息➡️DeFi
BTC 支付、跨链清算➡️Infra
BTC 作为机构抵押资产➡️RWA
Merlin 本质上是给 BTC 装了一个“活起来的入口”,把静态仓位变成 结构性现金流,而这些现金流,可能未来都会走进 $MERL 回购模型里。
现在是 CIMG,上链 500 BTC;
那下一个,是不是会有更多BTC巨鲸进来,把 Merlin 当财库?依然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B3 @b3dotfun 这轮转变叙事方向后,确实太能搞事了,我是万万没想到B3和XRP这2货居然能搞在一起
XRP在华语区的存在感一直比较低,甚至大家都难以理解这货,但XRP在欧美与韩国有庞大的热度,XRP的XRPL EVM链主打低成本、稳定、合规导向的现实资产上链与结算,也就是这轮最火的RWA
个人推测是XRP的RWA路线沉淀资产后,资产需要消费应用场景,而B3这轮从游戏叙事转向消费者应用,对,XRP的RWA路线需要B3承接日常场景,一边是美国政策把RWA 推上“制度化通道”,一边是真正能带来大规模用户的,依旧是 Consumer(支付、游戏、社交),这样一来,B3和XRP的合作就很顺其自然了
直接说下这次合作对B3币价的潜在影响:
XRP Gamechain是基于 B3 的 AppChain 搭建,生态收入用来回购 $B3,也就是多了一条现金流回购
但这次合作我觉得最关键的是把XRP 的全球心智(欧美/韩国强势),导成 $B3 的结构性买盘——跨生态绑定现金流,而非“互相贴 Logo”,这里的关键其实就是与XRP的合作本身带来的影响力
而且这个模型是可复制的:今天是XRP,明天可以是别的生态的 AppChain,同样接进 $B3 回购模型中,这也是这次合作带来的币价想象力
昨天 @Gaianet_AI 刚官宣他的AI Iphone发布,Gaia AI Phone——基于 Galaxy S25 Edge 打造的首款去中心化 AI 终端,让你即使离线也能运行 AI Agent:持续挖矿、本地推理。Gaia正在让 AI 从聊天工具变成“链上行动者”:能交易、能治理,能帮你做决策
我们先看看盘面数据,Gaia 已经吸引 70 万真实节点用户,累计完成 17 万亿次 AI 推理,并获得 2000 万美元融资背书
为什么我认为 Gaia AI Phone 是 Web3 手机里的一块关键拼图?
过去几年,Web3 手机各有探索方向:Solana Saga 强调支付和 NFT 体验;Ethereum Phone 想用 ethOS 打造一个去中心化操作系统。
它们都在试图补上 Web3 手机这幅拼图的一角,但这幅拼图里,始终缺一块——AI 的行动力
Gaia AI Phone 填上了这块拼图:它让 AI 不再只是个对话工具,而是你随身的“链上秘书”,能跑策略、管资产、DAO 投票,甚至离线时也能继续运作,因为它在手机本地运行,而不是中心化云服务器上 ;同时手机本身就是 Gaia 网络节点,既保证隐私,又能贡献算力
更妙的是,它并不是单打独斗。Coinbase、EigenLayer、Base、ai16z 等都与它携手,把拼图的边框画清楚:开发工具、验证机制、应用落地
当未来的某一天这些拼图拼合在一起时,才会出现真正的 Web3 手机完全体
为什么我说 Gaia 正在打造 AgentFi 的地基?
今天的 AI,只会陪你聊天;今天的 Web3 手机,只是一个入口。但是 Web3 用户真正缺的不是一个聊天机器人。 他们需要的是能 执行任务、跑策略、管资产 的 AI
同时 DeFi 的智能化演进是漫长的,从触发式的“Automation”到能理解指示但无自主性的“Copilot”最后才是具备感知、推理与链上自主执行能力的“AI Agent”
Gaia 做的,是搭建一个快速部署 AIAgent 的基础设施。你不再只是面对一个聊天窗口,而是拥有一个能在链上发起交易、参与 DAO 投票,甚至自己赚钱、自己合作、自己治理的 AI Agent
目前,Gaia 生态里已经有 58 个 Agent,覆盖了从生成视频、写文案到股票分析等各种领域。
总之,Gaia 就是要把去中心化 AgentFi 经济的地基先打好,让未来每个人都能真正用得上、管得住、赚得到。在地基之上,将是一个新世界的摩天大厦:一个由自主 AI Agent 驱动的、互联互通的生态系统
这个赛道虽然早期,但自主 AI Agent 的趋势不容错过。Gaia AI Phone本次限量1000个,在即将到来的KBW大会上也可以现场体验
感兴趣的可以前往官网 https://t.co/51Q4LJOuK8 关注发售详情,把握这个新兴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