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跑会都会和VC交流,去年还在投项目的很多VC现在都回不了本,而且很多估值几亿美金的大项目上了后fdv也就几千万,加上最强流动性的币安解锁周期很长,币圈叙事板块轮动很快,过一年币价都不知道跌成啥样了。
上个周期靠运气赚钱的GP,这个周期就露出原型了,很多空气项目没商业模式的也要整个VC,浪潮退去肯定打回原形;也有凤毛麟角的投资人在23年就不投crypto了,现在转型去web2构建;从VC视角来说,当有了资本,学会金盆洗手是很重要,要避免路径依赖,回顾段永平在浙大的分享:不需要用你需要的钱去赌你不需要的钱。但从良性市场来说,VC交易所也不能永赚,要给散户只也吃到肉,只有更多人进场蛋糕才能越做越大。
不过经历一波低谷最近市场回暖,这会是投资有价值项目的好机会,有产品、有商业模式的项目性价比会更高,现在精挑细选这类项目投入,反而可以在下个周期赚到钱。
感兴趣的可以听听这一期Space:
https://t.co/SZRu5BnPoh


每次跑会都会和VC交流,去年还在投项目的很多VC现在都回不了本,而且很多估值几亿美金的大项目上了后fdv也就几千万,加上最强流动性的币安解锁周期很长,币圈叙事板块轮动很快,过一年币价都不知道跌成啥样了。
上个周期靠运气赚钱的GP,这个周期就露出原型了,很多空气项目没商业模式的也要整个VC,浪潮退去肯定打回原形;也有凤毛麟角的投资人在23年就不投crypto了,现在转型去web2构建;从VC视角来说,当有了资本,学会金盆洗手是很重要,要避免的路径依赖,回顾段永平在浙大的分享:不需要用你需要的钱去赌你不需要的钱。但从良性市场来说,VC交易所也不能永赚,要给散户只也吃到肉,只有更多人进场蛋糕才能越做越大。
不过经历一波低谷最近市场回暖,这会是投资有价值项目的好机会,有产品、有商业模式的项目性价比会更高,现在精挑细选这类项目投入,反而可以在下个周期赚到钱。
感兴趣的可以听听这一期Space:
https://t.co/SZRu5BnPoh


我跟 @realyanxin 交流很多,不管是三盘还是Pi币还是东南亚地推。他从来没像其他盘主一样问过我具体应该用什么公式控筹码控拨比,他在我家非常明确的跟intern讲不能把隐含带有空投预期的热度看成真正的热度。
这个认知是非常可贵的 ——
最近看到被骗2亿的案例,深感震撼。巨额财富并非人人能驾驭,贪念一起,便会吸引贪婪之人,招致嫉妒与觊觎。当然,我也真心希望他能成功的找回损失。
这也让我反思:钱的终极功能,从来不是用来买物的,而是用来买清闲、买空间、买不被定义的人生。
很多人这一生的主线就是赚钱和名,然后穷极一生积蓄,买房、车、名牌,却依旧觉得人生疲惫如狗。因为他们买到了物,但没买到从物质和复杂关系中抽身的能力。每次看twi都感觉这些人和事好累,赚到钱和没赚到的都在怨憎会、纠缠内耗,这些并不是有福报的体现。
真正生活松弛的人,从来不是“东西最多”的人,而是“选择最多”的人。
钱最大的意义,是在关键时刻给你说“不”的底气。一个人的自由程度,往往和他账户上的余额没有直接关系,而和他的“思维资产”有关: 你有没有把钱花在让你自由的地方。
你得先知道自己想从这个世界里拿回什么,钱才不会变成你的枷锁。很多人到最后发现: 他们最值钱的不是年薪几十万的工作,而是那个能早睡、能独处、能选择不解释的自己。
钱最该花的地方,是给你买一个不讨好的空间。自由从来不是不要钱,而是你有没有把钱花在真正能解放你的地方。再贵的包也比不上一个周末不用社交;再高的工资也换不回你可以拒绝的底气。
所以别再执着于物的占有,把钱花在“让你少受定义”的地方,人生才会真的松一口气。
好的生活状态,从来都不是“我拥有什么”,而是“我可以什么都不要”,我可以不被任何人和事所烦扰。
你不是非得活成别人眼中的样子,你有能力选择自己的人生剧本,如果做错了选择,没关系,勇敢的断舍离,买单离场,那一刻,你才让钱拥有了真正的意义。


🔥币安已经明确TGE和 Alpha 代币空投资格依据啦!
@binance 为了能给大家有效的空投煞费苦心啊!比撸那些骗信任的项目来得实在👀 上次吃到的猪脚饭还不错,现在规则刚出,趁热早点做越好,后续门槛肯定会越来越高。
一、“Alpha Points”分数决定参加资格
原文:“决定您是否有资格参与活动,如 Token Generation Event (TGE) 和 Alpha 代币空投。”
翻译一下就是:Alpha Points 的分数高低,决定今后参与TGE和Alpha 代币空投的资格。
👇最近也有一个新活动,5.7号截止👇
进入币安wallet -Web3钱包➩点击下方的“发现”➩左上角点击“空投”➩ 找到Velvet ➩ 完成简单的社交任务即可
二、分数如何获得?
原文:币安 Alpha 积分每日根据您在币安交易所和币安无私钥钱包地址的资产余额和 Alpha 代币购买量的总和计算。(注意,目前出售 Alpha 代币不会贡献 Alpha 积分。)
翻译下:(交易所的💰+无私钥钱包的💰+购买Alpha代币的💰) X 积分规则 =分数
所以,总结下来就是想获得资格就存很多💰去买Alpha 的货!如果能上号是可以的,交易所里面的Alpha放个几百刀,一个号能给100的情况下10个号就是1000了,一个号损耗3-5u,十个号是30-50,算是不错的性价比。
和小伙伴探讨了下优化策略:
交易所大于100u,每日🉐1分,大于1000u得2分...
交易量:2u1分,4u2分,8u3分,每翻倍增加一分
低保:每天8u交易量,15天=60分
稳定:每天16u交易量,15天=75分
Max:每天32u交易量,15天=90分
三、“Alpha points” 积分周期很可能是今后新出TGE或空投活动的间隔期可能是15天
原文:Alpha 积分是过去 15 天内,结合余额积分和交易量积分的每日积分累积总和。
此前TGE或者Alpha 空投活动一结束,当天或者第二天就发布了新的活动公告,而最近这两天的活动空投之后,现在也没发新公告,可能团队还在商量些细节,有可能以后活动频率大概半月一次了。
四、怎么查看Alpha points?
点击左上角个人资料➩服务➩搜索框输入:Alpha Points就能查看
总结下来就是想获得资格就存很多💰去买Alpha 的货!
关于这个规则我觉得有好有坏:新规则至少我们做的贡献明确可查了,但是玩积分系统,后续肯定会越来越卷,后期工作室加入就会批量达标,就会挤兑新人,不知道币安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anyway, 宝们,把你们查询的自己积分截图发评论区看看吧,让我羡慕羡慕! @binancezh
#binanceAlpha $BNB
📷


🔥这一期AMA含金量很高,Huma的Co Founder @DrPayFi 会探讨什么是PayFi,以及他们的C2B商业模式,上次错过AMA的宝可以来听!记得之前听小宇宙采访那期Richard就说了24年Huma 和 Arf 实现了并购。
先介绍下arf,在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的严格监管下,Arf 并不直接服务跨境支付的终端客户,无论是 2B 还是 2C,它服务的对象只能是持牌的支付机构和金融公司。所以他的客户资金都存放在受监管保护的Safeguarding Account中,只能用于结算用途。而huma做的就是跨境结算的短期垫资,目前的情况如下:
🔸arf端资金成本12.5%,年化收益15-25%,收费符合跨境支付行业标准。
🔸那目前Huma资金端成本是10.5%,收益来自两部分:1️⃣PayFi资产12.5%;2️⃣DeFi协议7%。
那么Huma 2.0 和 Arf 的业务流程主要是Arf 可以灵活的来决定什么时候从 Huma 2.0 借钱和还钱,帮助其达到接近 100% 的资金利用率。
现在全球🌍跨境支付四万亿美金锁在各类的垫资账户,这全都是PayFi潜在的生意。就算扣除客户对敲,需求依然很旺盛,而Huma主要的可持续收入是吃利差费用还有协议费用,从DeFi角度来说,它像是“桥贷策略”:不需要资金冗余,资本效率高,所以U本位策略的APR高。持续关注PayFi赛道的每一个好项目!
这期嘉宾还有最近币价表现很好的 @weRoamxyz
在前期低迷的市场环境里,Roam的币价都一直很稳,一直涨,持有币的宝宝肯定很开心,Roam是我最看好的Solana上的DePin项目,因为确实好用,每天wifi打卡就可以领积分。最大的好处是用了Roam相当于有了各个国家的流量卡了,最近去迪拜的朋友也可以直接用他们的eSIM流量,企业用户可在全球超过 180 个国家享受本地流量和免漫游,无需更换实体 SIM 卡,据说可降低 80% 的全球漫游成本。
Roam Growth真正践行了代币和真实场景的完美结合,简单来说就是以 Roam 硬件矿机为平台,从而让矿机持有者,获得比较稳定的长期收入,相信早期关注到这个项目的也都吃到肉了~
借贷需求是crypto当前最大的需求,当前区块链金融生态中,借贷协议已形成明确的价值捕获闭环。
根据DeFiLlama最新数据,@aave 作为最大的借贷协议以126亿美元的TVL持续领跑去中心化借贷赛道,其多链部署策略与风险隔离架构有效承接了市场头部效应。值得关注的是,协议收入模型正从单纯的利差模式向清算机制、稳定币发行等多元盈利结构延伸。
加上最近特朗普政府释放的"美元武器化"政策倾向,叠加美联储摇摆的货币政策立场,政策反复多变有可能导致美元崩盘,全球资本加速重构资产配置组合。
目前,黄金持续上涨已经出现严重超买,黄金价格年内涨幅超16%印证了传统避险逻辑,而加密资产正展现出独特的对冲价值:BTC与标普500指数的90日相关性已降至0.2以下,ETH更呈现负相关趋势。这种背景下,基于超额抵押(BTC/ETH抵押率维持在130%-150%)获取美元流动性的需求激增,本质上形成了加密资产→稳定币→实体消费的价值转换通道。
综上所述,未来对美元的持有者会降低,但美元又是全球主要消费货币,通过借贷协议抵押BTC/ETH借出美元来消费未来是一个刚需,所以还会有更强的借贷需求。未来链上借贷协议与加密卡消费的结合会成为趋势,那些带着DeFi Degen基因的人也更适应未来链上的生存法则。
未来还是充满很多不确定性,我个人偏乐观,短期最坏的时间已经过去,中期接下来就看关税战到底接下来发展对美股衰退的影响有多少,对冲风险的方法最有效的就是仓位管理,短期内还是保持八成仓位甚至降为65%-70%仓位,年初我就把山寨割肉全部换仓变成BTC,BTC近期走势越来越有避险资产的样子,市场一旦回暖,BTC及相关股票相信将跑赢大盘。(远离合约,远离山寨)


《老链重燃:我眼中的 BNB Chain 再起之路》
引子:
如果你曾在 2021 年经历过 BSC 的 DeFi Summer,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有共鸣;如果你没经历过,但你想对后续Bnbchain的机会更敏锐,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依然能做出准确决策,那你更应该好好读一下这篇文章。
花几分钟了解 @BNBCHAINZH
前几天刚说今年会因果加剧,命运的回旋镖🪃就精准命中。
Bitget昨天$VOXEL爆出做市策略漏洞后,以"用户不当获利"为借口冻结提现,完美演绎了一场中心化平台如何将自身过错转嫁散户。
第一次听到韭菜能操纵市场,真的震惊🤯中心化交易所出问题禁止提币还把问题推给了用户不当获利,而非做市策略bug,当自营做市商和散户之间出现矛盾,他们选择了把损失抛到散户这边。昨晚到今天社区的群里都炸了,早上看到CEO在美美的自拍,没有正面回应散户的恐慌…
这个点上感觉之前Huma的创始人在危机公关方面还是处理的不错的,亲自去每一条质疑贴都评论解释,立马开AMA参与群众,态度没有高高在上,很好的化解了危机,这个行业不需要那种俯视众生的高级人设,应该是真诚的回应散户,解决问题,要不然之前这样干的最终都雷暴了。
从项目方肆意增发作恶,到交易所亲自下场割韭菜,区块链世界最后的遮羞布已被撕碎。当行业龙头集体堕落,作恶无需代价,这个赌场早已没有信任可言。
当然,很多时候前线的士兵是很难的,作为市场一线从业人员,要深入社区,刷twi挖热点、熬夜赶方案、舆情爆发时要在一线挨骂,有时候产品有缺陷,技术不给力也会被归咎于营销不力。
但一个公司光门面好看,营销喊得震天响也没用,当企业沉迷于粉饰门面,放任底层架构漏洞与决策机制腐朽,躲在幕后的管理层早已埋下系统性病根。等到惊雷炸响时,这些祸患光靠市场也压不住,从用户信任到品牌价值迟早会成为废墟——大家都不傻,正所谓“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能逃过崩塌的宿命”。
中心化交易所的系统性溃败再次加深我all in DeFi的决心。这个圈子没有行业龙头带领风气,作恶成本极低,不过,👀这又是一次鉴别kol的好机会。
在创业圈,很多成功的CEO都信奉The One Thing法则——每天问自己如果我今天只能完成一件事,哪件事最关键?然后毫不犹豫地投入时间精力。高手的选择不是多做一点而是少做一点,但更精准。
我身边的几位连续创业者,每天穿着差不多的T恤和牛仔裤,不在穿搭和social上浪费精力,外在的极简,是为了给内在的思考腾出空间。他们做决策的方式也一样,专注于核心增长点,避免被不重要的事务分心,也不会把自己陷入骂战或复杂事物中斡旋。
会抓主要矛盾,抓重点的人不会让自己心累,也无须向他人自证,因为真的有底气。
🌿 想拥有长期稳定的复利生活,靠的从来不是一时爆发,而是每天都去做你该做的事。
对于普通人最简单的方法:每天早起列出3件「该做的事」,优先完成。然后放下期待,只关注动作是否完成。
大学生正在变成合约赌场的牺牲品以及资金围猎的猎物。
我不知道大家对大学生这个群体是怎么看的,我大学时,就有同一届的学生玩游戏,看到弹出的广告点进去,沾染上类似合约的交易软件,最后和同学借钱,和家人借钱最后还不上,负债跳楼自杀,当时学校都被吓死了🤯这是真事,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很深远。从那次我就发现一个因引发的果是很恐怖的,因果真实不虚,这个业障会永远的跟随着设计游戏的每一个人,我永远的记得那句话: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相随。
别说其他了,我自己很爱玩开罗的养成模拟类游戏,就连这么可爱的游戏里,下面都会植入某交易所的广告,我就不放具体的图了,这简直是精准收割,因为爱玩游戏的人都容易成瘾,如果点进去,先送钱再玩了几次赚到钱,很容易变成《孤注一掷——合约版》。
我理解用户增长是交易所的KPI,当交易所用"体验金+晒收益奖励"精准围猎大学生时,我们看到的不是金融理财启蒙,而是:
- 用免费筹码培养赌博心智的猎场
- 用幸存者偏差掩盖99%爆仓率的骗局
- 用青春负债换KPI增长的黑色产业链
这代年轻人不该成为加密裸贷的祭品!
他们可能:
☑️错把杠杆当捷径
☑️陷入永续债务循环
☑️在PVP赌局中被系统性收割
十年前校园贷吃人,十年后合约贷更隐蔽:当你凝视着增长曲线时,别忘了曲线背后站着多少被摧毁的人生。
我很支持@BlockBeatsAsia 倡议:
❌停止向学生免费发放合约体验金
✔️建立用户风险过滤机制
❗️别让金融创新沦为吃人工具
行业要增长,但不能饮鸩止渴。


ListaDao又开启了新型借贷赛道,一句话解释 Lista:流动性质押和去中心化稳定币借贷平台。之前就很关注,是因为一个是 Lista 作为抵押稳定币赛道项目上线币安,而另一个则是 slisBNB 作为目前唯一的去中心化资产计入 Launchpool 中。
今天价值10M的 $BNB 两小时内就被借光了,增加了5000wTVL,借贷的真实需求还是很猛的,不知道未来 #BNBFi 会不会发展的更迅猛?👀
香港Web3 Festival一周年杂记|烈火、泡沫与建木之树 —一名入圈一年项目builder的行业观察
一、KOL:牛熊是一台无情的筛糠机
又是一年香港Web3 Festival,纵观各大酒局、私董会和展台间,最直观的感受是——“KOL通胀”比美元通胀更触目惊心。以下可能有些得罪人的话,但还是希望以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就当作日记本吧。 虽然市场很熊,但这次大会和side events还是可以看到很多人西装革履端着香槟高谈“百倍赛道”,有人精心打扮拍照直播“行业趋势”, 这场去伪存真的泡沫中,KOL已分化为三类:
- 真龙在渊派:主业是连续创业者或顶级投资人,分享观点纯属兴趣,观点输出如呼吸般自然,不过度宣扬自己。这类人不会出现在人多的大会场,都是私聊局,往往在熊市悄然布局,牛市时一鸣惊人;
- 流量乞讨派:靠抱团喊单、制造FOMO为生,护城河浅到一场暴跌就能冲垮,正陷入“不摇旗就失业”的焦虑循环;
- 拍照打卡派:把参会当上班,把合影当KPI,用精修照片构筑“行业精英”人设,各种擦边混圈kol跑会拍照,at一堆人,彰显自己的人脉。
由于大部分散户的信息源都来源于推特,这里不得不说,散户的困境赤裸而残酷——Twitter上90%的KOL从未参与过项目实战,北美builder的前沿动向传至中文圈已成半年前的冷饭。有认知,参与过项目,拿过结果的KOL可以说极少,好的建议就是不要信那些推特上或跑会认识和你称兄道弟的KOL(我因为相信被割过)!不要相信那些天天吹自己人设的KOL(已经翻车好多人)!不要相信收益截图或者内幕消息(可以p图或拿别人的来装样子)!
总结一下:主要身份是KOL的人基本上不用看。
在圈内有工作的且愿意分享行业动态的可以看,在业内长期专注于某一赛道(DeFi、NFT、撸毛等)输出干货和方法论的可以研究,他们往往在这个赛道深耕多年,散户可以每个板块选一两个头部的关注。那行天天发广告➕拍照p图立人设的就可以忽略了,要记住,你的注意力很宝贵,别被他人的八卦充斥你的生活,否则当普通人的信息源被推特KOL和抽象话社区垄断时,注定沦为“共识炮灰”。
这个行业最残酷的真相是:你永远赚不到超出认知的钱,但总有人能赚走你认知缺陷的钱。
遥想当年的KOL,写一篇深度研报,或万字长文才能带飞整个社区,现在刷十条推特都是一些没用的垃圾信息,或是彰显自己吹捧自己的无营养内容。 当行业从“认知差”滑向“信息垃圾战”,真正值得关注的,永远是那些本职做到极致后顺便成为KOL的人。
二、项目方、交易所与VC:
▪️项目方:
1、靠VC攒局,发币卖货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必须要回归商业本质,找到产品市场匹配(PMF),解决用户需求,找到商业模式,有真实收入的才能在下一波存活;
2、产品+营销双轮驱动,既要Build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也要做好市场和社区,满足币圈对注意力经济的极度需求;
3、靠叙事做大基建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高估值低流通的项目也没有生存空间了,所有VC项目估值体系在重构,老项目都在洗牌,新项目也会面向真实应用和消费者需求,币圈内全是镰刀,需要更多外部韭菜进入。
▪️交易所:
1、上币的核心逻辑还是用户增长和流量,交易所并不关注行业变革和趋势,这就是几周爆火的Meme比几年认真Build的项目更容易上所的原因,行业发展与我何干,增长用户和赚钱才是交易所第一诉求。真正的Builder一次次的心寒。
2、行业老大币安也缺乏流动性,VC币一上线就暴跌,早已失去了暴富效应,整个CEX也需要变革和重新洗牌。
3、链上发行资产和交易的大势随着Trump这类meme币的发行开始加速,新一代的链上交易所如GMGN和HyperLiquid爆发,传统CEX不变革就会被时代淘汰。
▪️VC
1、目前生态中的弱势群体,这轮损失最大的就是VC,从曾经给项目指点江山,抓住一个好项目就是百倍的收益,到现在被项目方割肉,鲜有赚钱。TGE后卖货也是项目方和做市商先挣钱。
2、VC转向二级投资,二级价格比一级低那么多为何还要早期进入,一级估值 1.5 亿的 StakeStone,钱包 IDO 发射后,市值只有 5000 万刀,这还是当年的 LSD 板块龙头之一,VC 们这都投了个寂寞,还不如直接二级买币。
3、有实力跨越周期的VC一级反而都在转确定性强的合规项目和满足了PMF有商业收入的项目。
4、极少的“天王机构”正在成型,那些穿越两轮牛熊仍能精准下注的老牌VC,已建立起堪比主权基金的资源网络。这次和一位亚洲顶级VC的CEO聊天,他说币圈分为三个周期:
1️⃣市场流动性多、项目少
2️⃣市场流动性多、项目数量中等
3️⃣市场流动性少、项目暴多
现在处于第三阶段,这次去香港大会就会发现比去年冷清,全是项目方,vip室空着没人,来看展会的人都没多少,那问题来了,哪里来那么多流动性接盘呢?
这一轮几个知名VC都被狠狠的割了,和他们交流失败案例会学到很多东西,很多VC内心会有个模版,项目创始人藤校背景,融资多少,他就觉得是完美团队,结果今年很多融资几亿美金的精英项目tge,fdv就只有20-50M,曾经赚的钱全部在这一轮倒贴回去 。所以,新入场的投资人请警惕:别被Web2精英的PPT迷惑,一个张口闭口“赋能生态”却连钱包都没用过的人,大概率会在熊市来临时带着你的钱“战略回归互联网”。
价值只生长在前行者的脚印里,太多人沉迷于混圈打卡、攒名片集邮、拍合影,却忘了币圈最硬的通行证永远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那些真正改变行业走向的对话,往往发生在两个带着黑眼圈的项目方CTO拼桌喝咖啡时的对话里,而不是发生在互联网上的自拍里。
还记得很多年前看过Ahr999的一个pdf —— 《囤比特币》,那个年代,相信比特币的人都是孤独的。当年研究比特币白皮书,想起那些被里面提出的概念震撼的瞬间,我的感觉是无法用文字来形容的,充满了惊叹、兴奋与好奇,当时就想参与这场伟大的革命,当你热爱比特币,你觉得自己一定要做点什么,相信那个时期的人都和我一样有共同的体会。
从2016年炒币开始,亲历币印(Poolin)雷暴,贝宝的崛起到破产,见证了无数人入圈、离场,身边一个很好的BTC布道者早已金盆洗手在游历世界➕修行,在人声鼎沸时退出是顶级的智慧,懂得金盆洗手的都是王者。
离港前夜,我站在维港边看着市区中心的霓虹灯牌,突然想起《山海经》里那棵连通天地的神树。这个行业的魔幻之处在于:
- 有人忙着在树下兜售“通天梯门票”(KOL);
- 有人蹲在树根下倒卖树皮(交易所);
- 但总有一群沉默的工匠,在暴雨中一斧一凿地向上雕刻阶梯(builder)。
香港的夜风依旧裹着海腥味,但空气中已飘来下一轮风暴的气息。毕竟在这个行业,向前拱卒,就是对泡沫最优雅的嘲讽。
当泡沫随潮水褪去时,我们会看清谁在裸泳,也会看见那些真正的攀登者——他们的手掌因握紧斧柄而生茧,他们的眼睛因凝视星空而明亮。

遇到了世界上最疯的总统打关税战,🇨🇳立马推出“离境退税”政策,不愧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没有中间商扣税,欢迎散客到世界工厂直接采购,吃好、喝好、玩好、买好;还支持对美国护照单方面免签。
👀国外游客在中国购买的商品,现场立马退税,不需要再到机场办理退税。简化了退税整体流程。比如购买 1000 元的商品,假设税率 11%,游客付 1000 元后,商店马上退 110 元,游客相当于只花了 890 元。拿到现金又可以继续购物,提升同一商圈的二次消费几率。
🏷️以下是具体内容:
4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推广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的公告》,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的主要内容、办理流程和施行时间作出明确规定,将该项服务措施从多地试点推广至全国。
“即买即退”作为一项便利服务举措,是“离境退税”政策的升级优化,旨在为境外旅客提供更加便捷、多样化的退税选择。该举措前期先后在上海、北京、广东、四川、浙江、深圳等地开展试点。
“‘即买即退’政策试点以来,整体运行平稳,受到广大境外旅客的欢迎,现已具备全国推广的条件。”国家税务总局货物和劳务税司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与传统离境退税的办理流程相比,‘即买即退’最大的特色和亮点在于,将退税环节提前,境外旅客在购物环节就能拿到退税款,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退税带来的实惠,有利于旅客在购物现场领取退税款用于再消费。”



今早有谁在主会场吗? Solana Open Stage见呀☺️
特朗普发动"全球贸易核战",中国如何化危为机?
昨晚,特朗普祭出史上最强关税杀器!从欧盟20%到东南亚超40%,中国商品也被加征34%重税。这位白宫主人架起"贸易大炮",竟然同时瞄准英国、日韩等传统盟友,怪不得全球股市瞬间跳水,昨天大饼好不容易8.8,今天也跌…💸
但仔细看,这场疯狂行动藏着三个秘密:
1⃣ 所谓"对等关税"根本是伪命题!美国服务贸易年赚3000亿顺差闭口不谈,光盯着商品贸易账本选择性失明。
2⃣ 经济学家警告:这波操作会引爆美国通胀💣 超市物价恐再涨30%。特朗普实施对等关税,本质上忽视了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比较优势原理,不仅会对贸易伙伴带来打击,反过来也会对美国自身带来反噬,提升美国好不容易降下来的通胀。
上次去ethDenver就遇到两次游行,询问得知当地物价比以前翻了一倍,然后政府裁员导致他们很多人也没有了收入来源,所以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民众… 在哪里都是散户接盘🥲
3⃣ 政治算计远大于经济逻辑!74岁特朗普已放话要"三连任",需要持续制造"美国英雄"人设。
对中国来说:
⚠️短期阵痛难免——15%的对美出口直接承压
🚀长期机遇浮现——中国的"去美国化"已见成效!对美出口占比从20%降到15%,随着特朗普将贸易保护的做法推向极致,还将继续倒逼中国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一带一路"朋友圈持续扩大,让中国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从长远来看,这其实对中国经济并非坏事。
更妙的是,从更高的战略角度来看,特朗普的贸易保护政策,虽然可能会让美国收获一些短期好处,但是美国将快速失去其全球领导者的形象和地位,曾经的盟友变为对手,这也为中国提供了更多战略机遇。
这场世纪贸易战最终没有赢家,但做好准备的国家必将笑到最后。

@EEEEdison1992 现在的市场环境学会区分交易量和真实流动性是必须的
一些常用的分析维度
Volume ≠ Liquidity
畜生项目上线CEX首日日交易量1亿U+,但你去挂单买入几千U就明显滑点过大,基本可以断定是MM内部撮合+机器人刷交易
CEX 用 Coingecko、CoinMarketCap 的Trust Score 过滤
DEX用 Dexscreener、Dextools
⚠️深夜偷袭,孙哥一句话
FDUSD居然脱钩,稳定币脱锚暴跌10%‼️
孙哥公开声称First Digital Trust(FDUSD发行人)已经破产,无法处理客户赎回请求,直接引发市场恐慌。
FDUSD迅速脱钩引发恐慌性抛售,币安作为持有大量 #FDUSD 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受到了直接影响。虽然币安持有约16.7亿美元的FDUSD储备,覆盖率为111%,但流动性和赎回能力现在受到质疑,连ListaDao都紧急关闭了…
> 币安信誉近期接连不断受到严重打击, 2023 年初,在美国监管压力下与 BUSD 划清界限后,FDUSD 被他们大力宣传为更安全的稳定币替代品,可以1:1兑付。
> BUSD 是币安的主要稳定币,由 paxos(受美国监管)发行,在币安生态系统中广受信赖和集成。
> 2023 年初,SEC 和 NYDFS 瞄准了 paxos,将 BUSD 标记为“未注册证券”,导致币安逐渐但果断地与其保持距离。
> 币安逐步取消了 BUSD 激励措施、交易对和促销活动,积极转向 FDUSD、USDT、TUSD 等替代稳定币。
> 与 BUSD 的逐步、可控退出相比,FDUSD 的这次危机太突然了、性质也很严重,在短期信誉和流动性风险方面更具破坏性❗️
> FDUSD 破产传闻有可能再次引发监管审查,当局可能会再次质疑币安的稳定币尽职调查和风险管理实践。
稳定币信任仍然极其脆弱,发行人的偿付能力、透明度和监管清晰度至关重要。
个人认为币安迫切需要再次调整稳定币策略,如果不迅速处理,此次 FDUSD 事件可能会严重影响整体信任和市场情绪。




最近和haowi聊天了解到这个创新型的DeFi产品的提案——@sigmadotmoney Sigma简直是BNB的摇钱树,40%收益+白嫖杠杆! 总结以下几类要点:
✅ 新手简单易用 - 存USDT,赚BNB
✅ 存稳定币得 40%+ 真实年化收益 - 锚定Binance Launchpool 等的可持续收益来源
✅ 3倍杠杆做多BNB - 0利率 - 对杠杆选手友好,告别传统合约资金费率损耗
✅ 软清算机制 - 自动仓位管理,开仓也睡得着,不怕被爆仓💤
⚖️该协议通过智能拆分BNB的波动属性,将其分为稳定币 (bnbUSD) 和杠杆代币 (xBNB position),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创造双重价值。
1. 稳定币提供方放弃了波动性,以获得由杠杆方支付的波动收益和Launchpool真实收益,高达40%年化收益;
- Launchpool真实收益
2. 杠杆仓位则放弃了底层资产收益,以换取免资金费率的高杠杆仓位
1. 免资金费率
2. 仓位再平衡
像我这样的风险厌恶者可以选Stability Pool就可以稳稳的拿收益,稳如老狗的拿高息,浪到飞起的玩杠杆,互相白嫖 = 双赢,确实是有创新的Defi产品!Sigma还会向 @protocol_fx 所有$veFXN持有者空投其代币的 20%~确实蛮大的,蹲一个看啥时候上线👀
🤯今天有谁被币安ADL嘎了?
从 $ACT 暴跌到猜测Wintermute抛meme… 在流动性最好的合约上,优先割散户的利润仓,导致今天的开仓量都降了一半。币安ADL的问题22年就有人提出过,明明市场深度充足,为何散户盈利的仓位就会被精准狙击,对手方的仓位就可以逃过一劫👀
🔰那么,先了解下什么是ADL(自动减仓机制)?
ADL,也叫Auto-Deleveraging,自动减仓机制,是币安合约交易中的风控措施,用于处理极端行情下因对手方爆仓导致的流动性不足问题。当市场深度不足以承接爆仓单时,系统将按既定规则自动减仓盈利方的合约仓位,以填补穿仓损失,维持平台整体风险可控。 ⚠️注意,ADL是强平流程的最后一步,只有在合约风险保障基金无法接管破产合约仓位时才会发生。
👀感兴趣可以看文档📄
https://t.co/pIM9TNieVw
ADL的触发条件
1. 对手方爆仓无法平仓:当用户持仓的对手方仓位被强制平仓后,若市场流动性不足导致爆仓单无法完全成交,剩余亏损超出保险基金覆盖能力。
2. 保险基金耗尽:币安优先使用保险基金弥补穿仓损失,仅在其耗尽或不足时触发ADL。
这里不得不回顾历史,原文转载来自 @dotyyds1234
【回忆杀:2018年“5万哥”如何血洗OK和Bitmex】
18年币安还没有合约,合约的主战场还在Ok和bitmex,当年OK还没有合约风控,都是挂在市场深度上,如果爆仓单没被吃就会导致穿仓。这就说到经典事件:某超级大户20x杠杆从7000刀狂拉BTC到8400,他同时在Bitmex开空(因为穿仓平摊机制,不能在ok做空)。他拉盘后,突然撤走保证金,留下5万个BTC爆仓单尸体挂在8020!
结果市场暴跌,OK持仓多空不对等——空头盈利比多头多5万BTC缺口,这些单都没被吃掉。那问题来了:如果继续跌,空单盈利会比多单盈利多,这缺口怎么办呢,以前就由所有的空单持有人一起平摊这个穿仓损失。按当时规则,所有空头被迫平摊35%穿仓损失,超级夸张!
多少人套保反而亏到骂娘…最后据说徐明星自掏1000+BTC填坑,爆仓单才下移到7200结算。 以前那个年代大家都摸着石头过河,经历这个事件,OKX也不断完善机制去限制这种穿仓风险。但区别是以前爆仓单挂在盘口人人可见,现在连“谁被减仓”都不透明…
So,这次就算MM撤走,或者大资金作恶穿仓,“保险基金”明明显示充足,却在关键点位触发ADL,为什么最后还是散户买单?
对比Hyperliquid的透明ADL(至少大家知道谁接了盘),hyper是被其他人恶意利用机制套利,这次确实人为主动修改ADL规则导致获利用户被强平…怪不得大家意难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