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os一直都有关注,上半周就预约了 @yueya_eth 的邀请码,也是在昨天拿到了。去体验了一下产品,“芝麻信用”那味儿一下就有了🤣只不过分数上涨逻辑上面有差异,“芝麻信用”的分数体系的构建来源于用户日常履约习惯。而ethos构建的分数体系构建源于“人与人”的信任基础,单从目前的邀请就能看出,明显的“熟人”社交。
用存在即合理的角度反思一下。@ethos_network 能成功的点。最核心的点是在这个圈子里面几乎没什么信任🤣诈骗、虚假项目方,我们韭菜见得太多了!很多时候在追求大的利润时,对于风评其实都是盲目的。就好比一个新的meme,创建了一个新的推特,上面发布了一些内容。如果是链上玩家,每天能看几百个不同的Twitter账号。从账号注册时间、发布内容和质地上面几个方面客观的讲,大家很多时候明知是“诈骗”或“极有可能是诈骗”,但还是愿意去尝试。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以小博大。追求更大的收益。
我们是否需要信用体系呢?
答案是必然的!以上的观点仅存在于以小博大的时候,但大多数时间想要追求高额收益就势必需要“重仓”。当然每个人的投资方式不同,选择的赛道和标的也有所差异,不同的投资决策对应不同收益差距。就我个人而言,除BTC持仓外,大部分的流动资金还是喜欢放在“看上去靠谱”的项目上。这也算是一种人性,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评定项目的标准。但如果让大家做一个选择题,相同的项目,一个是金V发布一个是普通账号发布。大多数人肯定会更加倾向于相信金V的内容,通过“一眼假”来辨明真伪,这何尝不是自身被动承载的信用体系认证呢。
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大家真的很忙。有的时候没有时间去研究,特别是靠吃“消息面”挣钱的玩家。有的时候等自己研究完,就已经很多X了。所以ethos的切入点选择的很好,可谓是“小而美”。通过插件的形式,能够快速的看到账号体系的评分,降低用户在链上操作的风险,提升整体操作效率。从我自己研究变成了信用分数体系,能够让我们直观地看到“可信度”。
ethos的信用评价体系说实话有点像360环评的那种感觉,个人初始分数1200,维度通过社交账号和绑定的EVM账号的历史行为来提升基础分数,这种做法就好像是大公司通过简历来认定工作能力的一种形式。当然目前能够进公司的唯一途径是“内推”。传统意义上的内推是我为公司推荐人,干满一定时间公司给我奖励金。ethos的内推逻辑是你为公司推荐人,如果这个人不靠谱的话你要被连带。90天的绑定关系,需要承担评价分数波动20%的影响。这也让推荐的质量高了很多。
最像360环评的点就是评论、担保、审判这三个机制。评论其实是用户客观打分的第一印象,可以对他人的发表的言论进行评价。而担保就是他评了,传统意义上的他评大家可能碍于面子基本上都是一路绿灯,而ethos的他评不能光用嘴说,需要拿钱来担保。想到这里就想起来之前的某个项目方本来想割,后面迫于朋友的压力全额退款,最后算账自己还亏了🤣通过这种形式增加“作恶”的成本。审判对应的就是其他人的评价,如果有刷分或者评价不实的。用户可以通过投票进行审判,如果指控成立,举报者获得质押资金的10%。如果指控不成立则自身信用分受损。这一套体系看下来还真的是挺有意思的。
刚也看到 @wang_xiaolou 发布的内容,很多对于这个玩法的理解还是在刷分。兄弟真的理解,你想多刷点xp博一下后面的空投。但真的不是这么玩的啊。真的那么想夸,不如淘宝买个夸夸群算了。
你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你!
现在kuku刷,到后面看到其他人所谓的“真实评价”变得不那么真实,在自己投项目的时候,万一有问题。难受的不还是自己。首先自己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自己不是屠龙少年,终究也成不了恶龙。最后得到的不一定是正向的结果,可能带来的只有反噬。
其实最好的用法就是打破自己的圈层,通过评价体系扩展对海外KOL的认知。说白了平时文字也看不懂,google翻译出来的内容,都是中国字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就是不知道人家说的啥。看见长篇大论的英语就觉得牛逼!在这种时候,通过分数看一下他说话的“含金量”,能够确定有用的情况下再去揣摩上下文的含义更有意义!

如果说 @KaitoAI 抢夺的是用户对于市场的心智, 而 @vlyai 更加聚焦用户“注意力”。直白来讲,大家都挺忙的。每天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链上项目,还需要在社群里进行有效的social。通过无限多的信息,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本身对自身的注意力就是极大地挑战。vly 提出的 #AttentionFi 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意在创造注意力并带来流量的人理应获得真实的回报。
目前很多项目的代币分配机制,收到kaito的影响开始产生变化,大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最近很多项目都推出了自己的社交奖励,而不是一味的主网、测试网、参与社区活动等形式。回想一下之前撸毛的内容,adspower、独立IP、交易所子钱包、单独账号、防女巫等,种种形式都在向项目方表明该账号是一个“独立用户”。项目方也可以依靠足够“漂亮”的链上数据,去给一级市场投资人交上满意的答卷。本以为自身用户壁垒足够支撑项目利润时,在适当的时间选择发币。而发币过后的“空投砸盘”让项目方猝不及防。
最近比较有格局的项目方AIWayfinder 遇到的问题也很值得我们去反思,本应空投给社区真实用户的空投。被攻击者通过EVM机器人所劫持,虽然事后项目方也按照差价进行了补偿,满足了市场用户的利润需求。但对项目方本身其实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由此 @vlyai 关注到了这个契机,即构建支持注意力经济的基础设施。
这个概念一经提出,我也去研究了一下。发现确实挺有意思的。最初项目的核心目的是简化虚拟币的支付流程,定位在社交网络之上的价值层。旗下新产品的Vly Wheel可以通过社交账号支付、零门槛接受、全链兼容等特点满足支付需求。
直白来讲,用户可以通过推特等社交账号接收代币奖励,不需要通过钱包进行交互。收款人也不需要提前创建钱包,降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繁杂的流程。同时通过统一网关进行支付,解决多链生态碎片化的问题。在推特上使用Vly Wheel 功能,通过一个标签就可以激活命令的分配机制,且所有参与者均不需要使用gas进行接收。比如在推特上面抽奖,可以设定转、赞、评等多种形式,根据产生的影响力进行奖金分配,通过其算法确保奖励到达真正的社区成员。这个功能即解决了KOL的抽奖难题,又有效解决了项目方对于社区贡献评定的问题。用户痛点真的找的很准。
目前在交易安全方面,vly也是通过DIDA,基于账号本身生成进行钱包地址,实现用户身份与钱包的映射。在映射过程中,与传统MCP钱包不同,地址直接与用户身份关联,降低中心化风险。传统的钱包依赖于助记词和私钥。而Vly通过ECDSA/EdDSA 方案,实现阈值+硬件芯片保护。生成的私钥由多个节点分片存储且永不完整出现,消除私钥泄露风险。用户可以通过Google\icloud等账户实现跨设备密钥同步。
目前能够想到通过该产品延伸到功能有社交打赏、去中心化身份(DID)、社群运营工具等。例如:创作者可以直接通过社交账号接收粉丝打赏。通过链上数据整合数字身份验证,服务于链上信用体系。亦或是实现空投社交模式,基于kaito yap等社交评分机制直接向KOL的社交账号发送代币,实现持续贡献到持续激励的诉求。为项目提供精准的社区运营工具。
感兴趣的兄弟们,可以关注 @vlyai 并加入TG/Discord 社区。#Vlywheel #Yaps #KAITO


最近大家都在Soon @soon_svm ,看样子真的快来了!!!
毕竟目前大家口口相传的buff是CZ转发+Hack VC领投2200W,再加上kucoin也在一周前上了盘前交易,目前对的平均成交价是在0.4U附近,NFT holder的价格大概是在0.3U左右,目前看也基本上是能够回本的。
记得 @soon_svm 之前说过让SVM比伟大更伟大!可能大家比较熟知的是ETH的EVM,而SVM讨论的比较少。其实SVM的核心是对SOL虚拟机技术的创新和模块化应用,结合rollup的扩展机制推出的产物。也根据自己的见解聊一下,对SVM的看法!
🌟SVM优势
交易处理能力
SVM继承了SOL上Sealevel 并行执行引擎,支持多线程处理互不冲突的交易,实测吞吐量可达 30000 TPS。而ETH的吞吐量只有2000-5000左右的TPS。也就意味着在SOON主网上,出块的速度是ETH上的6-15倍,可以满足高频交易与实时交易需求。
解耦架构
通过Decoupled SVM 技术,可以将共识层分离。SVM可以独立部署于以太坊、BNB Chain 等不同 L1 链上。目前也已经推出了BNB的测试网环境。利用其高效执行力及主网安全性,避免SOL主网堵塞问题。
可定制数据可用性
支持多DA层选择,例如eigenda、avail等,可以根据自身成本与安全需求灵活配置。soon stack 可以通过模块化快速部署针对depin或ai专用的rollup。
跨链交易
通过InterSOON 协议,实现资产在sol、eth、ton等链的无缝衔接,避免流动性碎片化。
资产证明
采用SMT进行状态承诺,结合DAC存储链下数据,通过KZG验证数据完整性,降低主链负担的同时保证资产安全性。
低成本交互
通过Rollup 的链下计算与批量提交机制,交易成本为SOL主网的1%-10%,大幅降低交易费用。
🌟SVM劣势
SVM sollup在运作过程中需要协调多个模块,会让开发复杂程度增加。对于项目方的技术要求比较高。
现有通过零知欺诈证明需适配SVM的并行,可能会降低验证效率。同时ZKP的高计算成本和SVM的低交易费用存在冲突。
对传统EVM开发者要求过高,SVM虽然兼容多链。但EVM开发者如需迁移,需学习rust语言和sol的开发范式。迁移门槛过高。
跨链生态主要依靠第三方桥接,但部分主网见尚未集成零知证明,仅依靠多签进行验证,安全性上存在风险。
数据可用层虽然可用解耦 SVM 进行优化,但是需要定制化开发,对于部署成本会增加。且SVM 需要高性能节点运行 Sealevel 引擎,普通验证者如遇硬件不足等情况,可能反而离开生态。
💰代币分配
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SOON 初始总供应量为 10 亿枚(每年通货膨胀 3% ),社区分配占比为 51% ,通过公平启动进行分配。此外生态系统分配占比 25% 、空投和流动性分配占比 8% 、基金会/金库分配占比 6% 、团队和共建者分配占比 10% 。
$SOON 代币分配采用公平启动模式:没有任何预先开采的代币,没有向团队或私人投资者的预先分配,风险投资机构没有任何特殊权利或机会。
个人认为SVM虽然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仍需在开发者工具链进行优化,比如提供EVM-SVM的双向编译。通过跨链标准化协议统一桥接接口,降低安全风险。给与开发者更多轻节点支持,才能更好地完善生态。

0撸空投! ZKcandy 主网正式上线!
ZKcandy 是一个专注于游戏和娱乐行业的L2项目
公链整体架构基于zk技术,利用零知证明提升交易速度、降低交互费用,同时兼容ETH生态。核心目标为WEB3游戏基建。
项目由东南亚最大的游戏公司iCandy Interactive 与 Matter Labs 联合创立。其中iCandy Interactive 目前已开发超过500款游戏,web2用户总量超3亿。Matter Labs 的背景则为zkSync 团队。CEO为@RealKinWai,在今年1月完成400万美金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 Spartan Group、Animoca Brands 等。
项目已于4月8日正式上线主网,支持超高速交易和游戏开发工具。与中心化域名服务ZNS合作,允许玩家使用域名作为游戏内身份。背靠iCandy 成熟的游戏资源,计划开发基于Telegram 的 EVM 游戏平台,并与AAA游戏IP进行合作。
🪂空投预期
项目方明确将代币的15%用于测试网和主网激励。当前主网交互和L3任务可能是空投的核心指标。
✨参与方式
1.将ETH通过官方跨链桥转入ZKcandy 主网,作为后续交互的 Gas 费用和游戏内资产。主网gas费用较低,但需留存少量eth用于主网交互。
2、参与L3社交平台任务,通过访问L3社交平台专属任务页面,完成社交任务(如:关注推特、转发内容)
3.链上交互(多为小游戏,消除/塔防类型为主)获得积分。积分后期作为空投代币奖励凭证。
建议:移动端参与即可,点开即玩。对于操作性要求不高。目前参与会有专属TGE空投份额,测试网用户数量还不多,任务也不算特别卷。
#ZKcandy #GameFi #YAPS
@ZKcandyHQ @KaitoAI


Gate WCTC S7 合约大赛【早鸟报名启动】
👇这一次,请继续认准冠军专业户👇
‼️‼️鸿儒战队‼️‼️鸿儒战队‼️‼️
✅关注@superogers1
✅转赞评本条推文
✅加入战队:https://t.co/zoLuhFopKy
😌我们不讲废话,只看战绩!
😎四连胜只是经验,S7我们继续直奔巅峰!
🧧这届我们要再次破局,问鼎冠军!
😋老规矩:团长奖金按照加权平均给战队前十战友,鸿儒战友享有周边 早鸟红包雨等多重福利~



ABDAO的新活动可以关注一下!
#Bitget 与@ABDAO_Global 开启双重空投活动
总奖池为2.6M 可瓜分超2亿 $AB token
1️⃣PoolX质押
4月16日10:00至4月30日10:00
质押 $AB 或 $BGB
可瓜分1.35亿枚 $AB 空投奖励
2️⃣CandyBomb交易赛
4月16日10:00至4月23日10:00
交易 $AB 或 $BGB
总奖池为7813万枚 $AB 空投奖励

AB慈善基金会 @ABCharityFund 是一个总部位于爱尔兰的国际非营利组织,致力于通过“制度信任+技术驱动”模式重塑全球公益信任机制,于今日正式启动。
基金会董事会由爱尔兰三任前总理伯蒂·埃亨担任主席,成员包括前马耳他、匈牙利、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等多国前领导人。正在组建涵盖五大洲政治家、科学家和各界名流的高级顾问团队,以推动全球政策对接与慈善项目落地
对比传统捐赠的不透明, $AB 正在构建技术驱动的透明公益模式。由AB DAO提供底层区块链技术支持,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将每笔链上交易Gas费的15%-30%注入慈善资金池,实现募捐、分发、审计全流程透明。目前AB生态基金已投资数十个项目,未来投资收益的15%-30%也将注入基金会,形成可持续资金池。
后续基金会聚焦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人道援助等全球公共事业,目的是通过透明机制建立长期信任。从治理架构到合作伙伴均体现全球化布局,尤其注重欧洲与发展中国家的公益资源整合。通过项目的技术收益和生态投资,形成“技术+金融”双轮驱动的资金模式。
AB是一个聚焦于 社区共治、跨链互操作性及 Web3 应用生态 的区块链项目,其前身为 Newton Project,后通过战略升级转型为 AB DAO @ABDAO_Global 。其核心定位为“社区共治”。通过代币经济模型与去中心化治理机制推动生态发展。目前 $AB 陆续登陆 Gate、BingX、HTX 等主流交易所。
技术架构
AB采用高性能主链 + 侧链 的异构架构,支持与以太坊、Tron、Solana 等公链的跨链互操作,开发者可基于此构建复杂 DApp,用户可高效流转多链资产。通过EVM兼容提升交易速度并降低 Gas 费用,优化开发体验。支持多账户管理及跨链资产操作,提升安全性与流动性。代币持有者可以通过质押参与节点选举、提案投票等治理行为,形成“流动性为治理服务”的闭环。部分交易手续费及生态应用支付用于定期销毁代币,控制通胀。目前也已经销毁11.76 亿枚。
代币经济模型
总供应量 1000 亿枚,流通量约 473.6 亿枚,质押量 30.48 亿枚,销毁量 11.7 亿枚。
2025 年 2 月起,56.6 亿枚锁定代币 分 12 个月释放,平衡市场流动性
应用场景
$AB 可以作为主网 Gas 费,用于智能合约执行、NFT 交易
持有者可质押获取收益,并增强治理权重。目前项目空投奖池总额超 235M $AB。
零撸参与方式
目前官推有抽奖活动可以进行参与,门槛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关注AB官推@ABDAO_Global,Tag三个朋友,填表。就有机会获得 $AB 空投!
@KaitoAI #YAPS #yape

最近大家一直在说@baosonbnb,也是抽空研究了一下。baos其实简单来讲就是基于 BNB Chain 的 DAO 孵化平台,核心理念为“上行分散化治理”。即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公共资金的透明管理,让任何参与者都能成为建设者,并通过贡献获得收益共享。与传统的 DAO 不同,https://t.co/epUocqTorp 采用“对抗性孵化模式”,强调社区自主发起项目并共享成果,类似于 Web3 领域的“开放式实验室”。
什么是bao?
bao 是 https://t.co/epUocqTorp 定义的一种新型 DAO 形式,允许管理员代表社区管理公共金库,用于交易、投资或建设。每个 bao 独立运行,资金按智能合约规则分配,关闭时剩余资产按比例分发给持有者。
如何创建BAO?
目前需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提交项目简介,通过审核后即可部署。可以通过Telegram 联系 @Spyda600 或通过Twitter私信 @baosonbnb 。
如何参与bao?
目前bao的首个测试项目TBD(Test Bao DAO)已启动,通过邀请制招募早期用户参与,参与者需关注官推动向进行创作。进而获取相对应的资格。也算是社区用户自传播的一种方式。
从以上运营策略来看,baos通过前期TBD项目吸引早期贡献者,同时利用BNB Chain 的体量扩大用户基数。能够快速获得用户增长及社区声望。同时在首个可以测试项目 TBD 的运营机制,验证 DAO 孵化模型的可扩展性。
核心模式
对比传统的DAO治理,baos采用对抗性孵化模式,由社区驱动创新,并非以来中心化团队决策。大多数DAO采用社区提案投票治理,大部分筹码都在DAO本身。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着“中心化”的民主,且时间流程冗长。baos通过白名单+快速审核机制提升效率。
技术架构
baos完全基于BNB Chain 构建,以低gas费和Evm兼容性,实现高效智能合约部署。据说项目后期也会引进AI辅助决策,通过算法优化社区提案分析和资金分配路径。
对比Colony、DAOstack的多链部署,baos更加聚焦。
生态资源
通过社交驱动白名单机制吸引早期贡献者,强调社区自驱力。部分DAO过分依赖风投和机构,过度削弱社区决策权。而开放式实验室模式更加注重创新,又可降低准入门槛。
破局
目前传统DAO平台在成熟度和跨链优势上占尽先机,而baos的创新模式和生态整合能力为破局关键。当然很多人觉得对于早期项目审核的能力过度依靠于@spyda600 @cheerio_monster @motokoisme @urmaddy20 @baoskee 等创始人,但回归到本质。最终做决策的难道不是用户本身吗?每个人对于项目的喜好程度和判断依据都不一样。如果每个都冲,不如直接扫链打新🤣
#Baosworld

币安投票上币第二期现在正在进行,我选择投给 $ZETA 。
理由如下:
ZETA作为L1“通用区块链”,通过全链智能合约实现跨链互操作,支持包括非智能合约链(如比特币)在内的异构链无缝交互。技术架构基于 Cosmos SDK + Tendermint 共识。允许开发者通过单一合约协调多链数据和资产,例如直接调用比特币链上的原生资产参与 DeFi。采用 TSS技术,节点以去中心化方式监控并验证跨链交易,减少中心化风险。通过简单函数调用实现数据和价值跨链传输,降低开发门槛。支持开发者沿用以太坊工具链,兼容现有生态。
核心优势为原生跨链资产,直接管理非智能合约链(如 BTC)的外部资产,避免代币的托管风险。对于用户而言无需切换网络即可操作多链资产,例如通过 ZetaChain 前端在 BTC 链上调用 Solana 的 DeFi 协议。企业级合作伙伴有Google Cloud、阿里云、Coinbase 等担任验证节点,提供云计算、安全验证等基础设施支持。
截止到目前,ZetaChain 生态已覆盖 300+ 应用。涉及DeFi、AI、GameFi、基础设施等方向,已集成 Ethereum、Solana、BTC、Arbitrum 等 10 余条主流链,并计划扩展至 TON、Sui 等。虽然需要与Axelar、LayerZero 等跨链协议争夺市场份额,但 ZetaChain 的链抽象特性及企业合作资源构成差异化优势。
投票链接👉https://t.co/bOzJwGDAi5

The first AI Agent livestream from @meet_48, a project based on BNB Chain, is now happening 😮
Watch AI Agent livestreams, and interact with real & virtual idols👇
AI+Fans能激发出什么样的火花?或许 Mars Protocol 能给我们答案。依托全球最大女团SNH48的粉丝基础,整合娱乐资源为核心,依托平台参与偶像投票、互动表演等活动,形成“粉丝经济”生态闭环。通过IDOLGPT 和 SRMBUILDO降低用户创作门槛,同时结合NFT、GameFi等形式,提升用户参与度和收益。
近期在链上数据的表现也是名列前茅,Dapp的DAU峰值达到53.7万,30天链上交易3154万笔。对比 Decentraland和SANDBOX 的数据 基本属于完胜。同时入选BNB Chain MVB 加速器,生态基础异常稳定。
核心产品
Mars Protocol是BSC链首个AI Agent代币化的平台。通过虚拟偶像转化为AI Agent Meme币,并参与其创作、训练及交易。目前测试阶段已首发FiveSs的AI Agent Meme币,并计划推出8个AI Agent竞选活动。其核心价值在于 打通娱乐IP与链上金融的转化通道 ,通过AI Agent代币化、动态利率模型及社交节点计划,构建“创作-交易-收益”的闭环。
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他的代币协议,通过智能合约实现AI偶像的MEME币发行。可以结合里程碑进行解锁,形成动态捕捉价值。用户也可以通过meet48提供的创作工具,加深UGC社区与项目的绑定。
代币模型
采用双代币结构,其治理代币为MEET与平台各类AI Agent Meme 币形成层级架构。MEET作为生态整体价值提现,而AI Agent MEME则代表粉丝个体影响力的具象表现。
MEME代币的20%用户社区空投和激励。其中5%给到平台,15%给到创作者。DAO投票决定回购与孵化资源分配。通过“市值”解锁内容机制,实现代币价值与娱乐资源的强绑定。
用户参与
零门槛入门:用户通过OKX钱包登录即可领取 1000初始积分 ,绑定邮箱、完成每日任务(如签到、答题)可积累更多积分。
NFT与投票:积分可兑换 WAND NFT盲盒 (不同稀有度提供积分加成),并用于链上投票(需消耗少量OPBNB作为Gas费)
潜在空投机会:作为币安空投联盟第三期项目,MEET48尚未发币,推测未来可能通过积分或链上交互行为发放代币空投。
后续增长
根据2024年的数据来看,元宇宙头部项目Decentraland(MANA) 完全稀释市值达8.5亿美元,SANDBOX(SAND) 达11亿美元。
目前MEET48通过AI驱动内容生成降低创作门槛,与传统项目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已布局GameFi 小游戏PICK48、SocialFi和DeFi,生态扩展性会更强。而Mars Protocol对标Pump的估值模型。MEET48生态长期估值会有很大的上行空间。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后续的链上数据及上线CEX的进展。说不定后续也会参加 @KaitoAI 的活动,进一步增加社区内容讨论。 #yape #YAPS

在 @KaitoAI Pre-TGE Community Leaderboard上明牌空投的项目 @OpenledgerHQ ,目前奖励榜单前200的yapper 共计总量为2M $OPN 奖金池。将在六个月内进行跟踪和排名。目前对于已经Pre-TGE项目奖励的周期来讲,时间周期拉的比较长。项目叙事偏向于主流,作为一个专注于去中心化人工智能开发与金融交易的平台。其目标是为专用语言模型提供基础设施,支持数据收集、管理及AI代理开发,最终应用于聊天机器人、代码助手等场景。
市面上大部分针对于垂直行业的SLM模型,OpenledgerHQ的模式能够更精准的解决细分场景的AI需求。进而提升行业知识库的准确性及交互效率,降低定制化AI开发的成本。
⚡️技术架构
OpenledgerHQ 的技术堆栈分为四层,实现从数据到应用的全链路去中心化
区块链层:提供底层分布式账本与智能合约,确保数据所有权、模型训练过程的可验证性。基于 Substrate框架 的定制化区块链,支持跨链互操作性。
AI计算层:协调分布式算力(CPU/GPU)进行模型训练与推理,支持联邦学习与隐私保护计算。集成ZKP和MPC,确保数据隐私。
数据层:管理去中心化数据存储与共享,激励用户贡献行业特定数据集。与 IPFS/Filecoin 集成,采用Data Federation 模式,避免原始数据泄露。
应用层:提供开发者工具链(SDK/API),支持快速部署垂直领域AI应用。兼容主流AI框架,支持链上模型验证与版本管理。
💰融资情况
2024年7月,种子轮融资金额800万。参投者包括 HashKey Capital 、Finality Capital、Hash3、STIX、MH Ventures 等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如 EigenLayer 创始人 @sreeramkannan ,Polygon 联合创始人@sandeepnailwal。
本月开启第二轮融资,具体金额未披露。
核心团队 :成员来自 Polygon、Hedera、Flow 等知名区块链项目,创始人 Ronny Boesing 曾任丹麦加密货币交易所 CCEDK CEO。
🌏用户激励
目前测试网第二阶段公布,官方明牌确认主网上线后积分可兑换代币,用户通过每日签到(50积分/天)和挂机节点(约2000积分/天)即可参与。
通过 @KaitoAI 榜单获得激励,任务时长六个月。榜单前200名可获得 $OPN 奖金池。
🌈代币分配
目前计划51% 的代币将分配给社区生态,涵盖测试网参与者、模型构建者、开发者补助、社区活动等。
用户通过运行节点、提供数据带宽等行为赚取 PTS积分 ,主网上线后可按比例兑换 $OPN 代币
参与方式 :包括 节点贡献收益、 用户推荐收益和任务奖励收益。
目前AI+区块链赛道头部Bittensor在2024年估值已经超过10亿。OpenledgerHQ凭借技术定位和融资背景,表现应该也会很不错,估值至少在100M以上。OpenledgerHQ的AI基础设施的稀缺性定位及活跃的测试网参与度,均指向其处于高增长潜力阶段。解决垂直领域SLM模型,与通用大模型形成差异化竞争。在细分赛道还是未来可期!
@aixbt_agent 你觉得OpenledgerHQ未来发展会怎么样?
#YAPS #KAITO

在Pre-TGE Community Leaderboard上明牌空投的项目 @skate_chain ,目前给 yapper 空投代币总量的1%,每个月一个考核周期,为期6个月,空投分6个月逐步释放。对比其他同样在Pre-TGE的项目来说,时间周期拉的比较长。项目整体运作周期也不短了,自23年9月完成375万美元融资后,目前尚未公布其他投融资信息。若按照种子轮融资占股10%-20%的常规比例推算,投后的估值应该在18-30M左右的市值。在了解生态的同时,还能获取一定量的token,还是挺不错的。
Skate是通用应用程序层,其核心是通过统一流动性和简化跨链交互,使开发者能够在数千条链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同时保持单一状态。
主要特点是实现流动性聚合、无状态应用、意图驱动交互。在流动性聚合方面,通过Skate AMM实现跨链资产的统一管理。目前已经覆盖sol、eth、sui、ton等20多条公链。无状态应用方面,应用逻辑和状态由Skate统一维护,开发者无需在多链部署单独的代码。意图驱动方面,用户通过签署“意图”触发跨链操作,由去中心化执行者网络完成实际交易,降低复杂性。
⚡️技术架构
应用层:提供统一接口,隐藏多链复杂性
流动性聚合层:支持跨链资产转移和交易
跨链通信层:基于EigenLayer的Fast Finality 技术,实现链间状态同步。
开发者工具:提供SDK和API,支持多语言和框架集成。
💰融资情况
2023年9月完成375万美元融资,由HashKey Capital和Nomad Capital领投,Mirana Ventures、Spark Digital Capital等参投。
团队核心
联合创始人CEO @alt_v0rtex 毕业于南洋理工大学,目前在项目内主导战略方向。
联合创始人COO Tony Sun ,康奈尔大学背景,曾任Blockchain和Altonomy高管。
🌏应用场景
DeFi :跨链交易、借贷和流动性挖矿
NFT与游戏 :支持跨链NFT交易和链游多链经济模型
企业级应用 :如与Polymarket合作在Telegram内实现无需跨链的预测市场交互
🌈代币分配
社区空投计划:项目计划分配代币总量的8%给社区,用户通过铸造滑板NFT和完成Galaxy任务获取积分。目前OKX活动可以获得总量50万USDT的token,大概测算下来实际的成本差不多在1.5U一个号,感兴趣的也可以去做一下。 @KaitoAI 的活动可以获取总量1%的代币。
最初Skate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也是因为在24年4月因为SkatePark任务让其用户大幅度增长。
目前Skate主网上线后,并没有过度的去卷头部协议钟爱的传统EVM链,而是选择布局非Evm链的兼容方案。通过轻量级接入方案吸引中小链,从而制造差异性优势。利用EigenLayer的再质押生态增强安全性,未来可能共享其节点网络与收益分配。同样作为跨链协议的L0和Axelar,L0的主要优势在于全链互操作性,而Axelar的优势在于跨链通信。Skate聚焦统一流动性+无状态应用,可以降低开发者多链适配成本,有效提升项目自身的护城河。
@aixbt_agent 你觉得skate项目的发展怎么样?
#YAPS #KAITO

早起看到 @KaitoAI 的转推,具体内容大致是@AIWayfinder的激励分配。项目将会把代币其中的0.25% 的一部分将专门分配给终生拥有 >100 个 yapper 的合格新兴 Yapper,剩余部分则分配给所有其他 yapper。其中提到了“Social recognition, social acceleration”,在此之前的一条转推内容为Community acceleration.。
连续两条推文的内容不禁思考,kaito对于项目的意义。
1️⃣强调将社区成员转化为项目的核心贡献者,通过代币奖励、治理权分配、任务悬赏等方式,激励用户主动参与开发、推广、治理等活动,而非单纯依赖团队或资本推动。
2️⃣通过早期社区成员的活跃参与(如内容创作、流动性提供、节点运营等),吸引更多用户加入,形成“贡献→奖励→更多人加入→生态壮大”的正循环。
3️⃣社区成员可根据自身技能进行定位,例如ICT其实用于衡量用户内容质量与社交影响力,基于现实世界的互动评分,得到行业认可后,ICT即创造价值。而ECT则为转化为可量化经济价值,核心逻辑是贡献即挖矿。
无论是ICT亦或是ECT,两者共同构建了 #KAITO 的注意力经济飞轮。
用户通过社交行为ICT进行内容输出,同时ECT将其转化为可衡量的贡献值。共同为项目创造数据输入。除传统的yaps奖励外,项目本身也会通过自身的空投激励。促使社区进行内容创作,根据kaito的榜单以此来确定贡献值。将Yaps的价值具象化,不仅仅作为平台奖励代币及同时具有治理权。
现在 @Punk9277 设计的这一套算法也比较有意思,目前越来越多的项目通过kaito connect 来进行表决,用户自身的yaps&Smart Followers + 来自质押用户的sKAITO+Genesis NFT持有者共同的票数决定项目后续的走向。其核心机制是以kaito connect 充当KOL与项目方的匹配平台,将传统VC/媒体主导的项目曝光权下放给社区。这一机制既帮助如Berachain、Monad 等 Pre-TGE 项目通过上榜获取曝光,同时又为用户创造了通过研究投票获利的场景。
本质上依旧是创作者与项目方的价值撮合,创作者通过发布与项目相关的高质量文章,进而通过yaps以数值的形式量化其影响力,最终可能获得项目方空投/合作。对项目方而言,可基于Kaito 的 Smart Follower 数量 和 Yaps 排名,精准筛选KOL进行合作,降低其营销成本。
最终的结果导向是提升注意力经济闭环,重新构建创作者经济模式
即:优质内容→Yaps 积分→榜单排名→项目合作→收益反哺创作
同时Kaito Connect 也是Kaito生态治理的核心载体,Yaps即是投票治理权凭证,又是支付平台服务的交换介质。通过场景丰富代币实用性。构建以用户参与为核心的内容集成平台。
以此可以明确Pre-TGE Community Leaderboard 的价值可以看做是发币前的注意力之战。
通过项目曝光与社区预热,通过量化用户贡献度,形成实时项目热度排名。用户通过为未发币项目进行优质内容创作,提升自身在榜单的排名,以此来争夺空投资格。平台以Smart Follower和Yaps作为核心指标,通过社交影响力+量化后的内容吸引贡献度作为评定标准。
用户本身在做的是Yap-to-Earn,身边很多的KOL及用户都在“无偿”的为社区发生,甚至形成“内容堆砌”“内容聚集”之态。目的是获取更多额yaps积分。
相比较之下,Post-TGE Community Leaderboard的价值则变成了代币生成后的价值再分配。
项目方在项目TGE后,需要维持市场热度。Post-TGE便成为了其分配营销预算的参考标准。甚至部分项目将排行榜排名与代币经济模型绑定。通过贡献值深化链上治理权或质押收益加成。Post-TGE榜单更加关注内容持续性,引导社区向深度内容创作进行倾斜。
Kaito 通过双阶段榜单构建了 “流量-价值”转化闭环
PRO-TGE阶段吸引散户和KOL为项目造势,形成市场预期泡沫。
Post-TGE阶段将前期积累的注意力转化为实际代币流动性或治理参与度,进而完成价值沉淀。
目前来看双阶段社区排行榜,即是行业创新实验,亦或是行业矛盾缩影。项目不同阶段的需求变化,演变为空投驱动的短期热度或是项目自身长期价值捕获能力。完全依靠于算法公平性和经济模型可持续性。对于用户而言,需拥有自身“心智”的独立思考者,避免成为内容挖矿的“数据劳工”。而对于项目方则需权衡短期热度曝光与长期生态健康的利益平衡。对于平台来讲,要尽可能的保证“公平”,虽然公平可能不是人们想象中的“绝对公平”,但依旧要做到“相对公平”。

Morph @MorphLayer 作为消费级 Layer 2 公链,最初了解这个项目是源于bitget的对于公链赛道的布局。2023年bitget收购bitkeep之后,bitgetwallet @BitgetWallet 就成为了Morph最大的流量入口,可以通过bitgetwallet让千万级用户直接访问Morph链,实现资产无缝衔接与链上交互。
同时在技术资源整合方面,Morph的响应式有效证明PVR也是得益于bitgetwall的支持,通过账户抽象、嵌入式钱包等方式降低用户使用门槛。Morph Pay也是直接整合了bitget的合规支付通道。bitget也为Morph的defi协议BulbaSwap提供流动性做市,确保高收益产品的稳定性。
由此@Morph_ZH 与交易所、钱包形成“资产发行-支付-交易”闭环。
核心管理团队也是由Cecilia Hsueh @cecilia_hsueh 负责,曾担任Phemex 的 CEO。拥有华东师范大学市场营销学士学位,并在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任职,积累了大量金融科技与区块链融合经验。
zeem Khan @azeemk_ 是 Morph 联合创始人兼COO。曾担任 Gitcoin 影响力负责人和 Foresight Ventures 合伙人,擅长项目管理与生态战略规划。
EudemoniaCC @EudemoniaCC 也是一位很优秀的小姐姐。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她目前在 Morph 从事生态商务拓展工作,曾在北极光创投实习。
个人认为Morph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消费场景+交易所资源+高收益产品” 的三角模型。
消费场景整合
通过高频触达的方式,聚焦支付、游戏、社交等领域。构建用户日常感知度高的链上服务。
如:Morph Pay,支持法币与加密资产混合账户,通过支付卡打通线下消费场景,用户消费时可叠加返利积分。
链游生态:集成《Soccersm》等预测类游戏,用户通过小额投注参与赛事竞猜,收益可即时兑换为法币。
整体的场景化布局更加贴切用户行为货币化的趋势,对标传统线下消费习惯。用场景+积分提升用户活跃度。
交易所资源协同
用户导流:通过bitgetwall内置morph链的覆盖,实现用户无感知迁移。可以使用户直接用交易所账户参与活动。首次使用会补贴gas费用,减少用户迁移成本。
流动性整合:bitget作为链上dex BulbaSwap 的做市商,确保高收益产品稳定运作。
除了与Coinbase共有的合规方式外,通过交易所构建的护城河,更加侧重消费场景而非金融基建。
高收益体系
通过收益叠加机制,将消费行为与资产增值绑定。
30% APY存款 :用户存入稳定币可获取高年化收益,收益来源包括链上协议手续费分成及交易所流动性补贴 。
消费返利 :通过Morph Pay支付的每笔交易可额外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空投或抵扣Gas费,形成“消费-收益-复购”闭环 。
相比Blast的被动生息模型,Morph的收益与用户活跃度挂钩,强化用户行为激励。
产品竞争力
Morph通过消费场景差异化,避免与ARB、OP等传统L2公链在defi领域的竞争。通过高收益+支付闭环增加现有用户粘性,降低用户转移至其他支付链的可能。通过bitget的流动性做市支持,减少对第三方做市商的依赖。积分返利体系提升用户忠诚度的同时降低用户价格敏感度。交易所资源与生态场景布局形成复合壁垒,新的竞争对手也很难快速复制。
面临问题
目前生态成熟度还是比较低,现有的dapp大概有200个左右。但是并未出现现象级dapp,生态供应体系造血/创新能力低。
目前最吸引客户的是30%APY存款和消费返利,补贴过度依赖于bitget交易所。若链上原生收益<补贴成本,可能导致收益率下降,进而引发用户撤资。用户活跃度下降的同时,生态会面临收缩风险。
线下场景支付类的合规是最重要一环,面临PSD2等法规要求的KYC/MALL的要求,去中心化特性很难保留。可能会延缓线下支付类场景发展。
Base凭借Coinbase的合规已经在合规优势和开发者生态已占据先机,Morph需要投入更多资源。现有的差异化存在于高频场景消费吸引普通用户。需建立更多的商户联系,以此稳定场景多样化。
Morph Pay
近期morph pay的动作也饱受关注,推出了Morph Pay NFT 预售。3.27日Mint。总量3000张。现在可谓是一卡难求。
根据官方披露信息,Morph 顶级权益卡的权益在链上包括
morph潜在空投及Morph 生态项目的空投,之前没有参与morph生态的,可以通过NFT实现“弯道超车”。
Morph最新代币经济学将分配 10% 用于激励 Morph Pay 用户(包括空投、APY 策略收益补贴、用户保险托管),NFT 持有者将享受最高级别的生态项目空投,如 BulbaSwap、Momodrome 等。
30% APY的黑卡专属收益权益
提供专属 DeFi 收益策略,结Ethena/Huma 低风险收益、Morph 补贴和生态空投,打造高收益存款模式。
Web2 现实世界高端权益
无提现限制,最高支持 $1M USDT 提现
22g 黑金铁卡,彰显尊贵身份
最低加密-法币兑换费率:0.3%
高额消费返现:1% 现金返还
终身免年费
Aspire 私人礼宾服务:机场 VIP 贵宾厅、五星级酒店免费住宿、消费积分兑换礼品
Morph pay NFT 产品的核心点在于一体化账户管理,通过单一账户统一管理加密资产和法币资产,确保资金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除线下场景外同时兼容 Apple Pay、Google Pay 等主流数字支付工具。高存款产品及生态空投奖励。
@MorphLayer 计划在 2025 年覆盖 50 个国家/地区的线下商户,重点突破东南亚与欧洲市场。希望通过Consumer Summer 叙事能够越走越远!
#morphlayer #Morph @KaitoAI #KAITO #YAPS
@aixbt_agent 你觉得Morph目前的生态怎么样?



Q2即将发币的defiapp @defidotapp 普通用户如何用最舒服的方式参与?
最早接触到defiapp是在写 @KaitoAI 的Kaito Pre-TGE 内容中发现的,当时的排名并不是很高。最近复盘了一下他们的数据,发现增长其实还是蛮快的,从2月13号开放公测以来,已经有接近4万名用户使用了defiapp。官方自称为“DeFi 界的 Robinhood”,其核心为零门槛全链聚合服务。
发布仅六周,获得交易金额突破十亿美元。
⭐️defiapp目前的核心功能
1️⃣免gas费:目前平台的gas费由官方补贴,无需用户支付
2️⃣多链聚合:目前兼容evm和sol,支持跨链swap
3️⃣法币入口:支持法币直接入金购买加密资产,为衔接传统用户打下基础.
4️⃣自托管钱包:用户资产自己掌控,无需跨链桥或kyc
5️⃣AI助手:通过文字对话完成defei操作,未来计划推出AI驱动的市场见解和交易策略
💰投融资情况
2024 年 12 月:以 1 亿美元估值完成 200 万美元融资,由 Mechanism Capital 领投
2025 年 2 月:种子扩展轮再募 400 万美元,投资者包括前 Coinbase 首席技术官 Balaji Srinivasan 等
预发代币 $HOME
预计2025 年第二季度进行代币TGE
盲猜代币用途可能会用作治理、费用折扣、生态激励等方向
⚡️用户参与机会
积分系统(XP)
通过交易、邀请好友、加入排名前 50 的战队(可获 40% 积分加成)等方式赚取 XP,XP 将影响代币空投分配
当前交互方式:在 Defi App 官网 进行跨链兑换(推荐用 L2 链降低手续费)
社区互动
在推特发布项目相关内容、参与官方讨论,或在 Discord 获取身份,均有机会获得空投.
在@KaitoAI 的defiapp 话题下进行互动,通过自己对defiapp的独特见解,成为优质Yaps。ps:听 @yueya_eth 说可能会有代币奖励🤣
🌏团队与生态
联合创始人 @0xUxDesign 曾创立加密交易自动化平台 Signal(后被 Shopify 收购),也是 Zapper 早期成员。
首席工程师 @ajdinkahrovic 曾就职于Radiant Capital
社群主管 @doranmaul 前Wormhole 社群经理
@nuage_de_coton、Liberta Phoenix(@libertaphoenix, 首席版主)、 @yueya_eth (亚洲区负责人)
自 2025 年 2 月公测以来,用户量4万左右,累计交易量突破 10亿美元,计划Q2 推出手机端应用,并扩展借贷、杠杆交易等高级功能。
🎯竞品对比
以下与竞品Flyingtulip、Jupiter进行对比
从目标用户群体来讲,defiapp适合Defi新手+传统金融用户,而Flyingtulip更加适合开发者+高级Defi用户。Jupiter的受益群体则为sol生态高频交易者。
defiapp核心叙事为零门槛全链聚合,Flyingtulip则为Defi乐高,注重自由组合协议模块。Jupiter的叙事相对比较单一,目的是做SOL上最好的流动性聚合器。
覆盖度方面,defiapp为全链产品,则其他竞品仅为evm或sol生态产品。
交易功能方面,以跨链兑换、限价单、杠杆交易、法币如今为对比项,综合看来Defiapp的实用性更强。对于用户入局门槛较低,更加适合大众。
@aixbt_agent 你认为https://t.co/M0dFWJqc5k的前景如何?



手上持有SOL 现货的兄弟,可以去参与一下 Bybit 最新推出的BBSOL HODLverse 活动。简单来讲,活动能够一鱼两吃。主要的收益来源是 $LAYER 和 $PAWS
活动快照时间是3月11日到3月20日,目前已经开始2天了。 $LAYER 的总奖池是2000000个币,目前市价大概180万U。分配规则也是简单粗暴,根据用户持有BBSOL的数量来决定分配比例,持有量越高分配奖励越多。在获得 $LAYER 奖励的同时,还可以将 BBSOL 质押至 PAWS Launchpool ,仍可计入快照,实现“质押挖矿 + 空投”双重收益。
传送门:https://t.co/RCFgoUWiSA
参与资格:需要通过以下方式在bybit持有bbSOL。如:Bybit 资金账户、现货账户、合约账户、 Bybit Web3 助记词钱包或云钱包
bbSOL是 @Solana_zh 在Bybit的LST,用户可以通过质押SOL 1:1兑换bb SOL。允许用户在质押 SOL 获取收益的同时,持有可自由交易的代币(bbSOL),解决传统质押中“资产锁定”的流动性问题。质押SOL生成bbSOL时,同时可享受8%左右的年化收益。当然也可以通过Bybit进行购买,目前支持BBSOL/USDT、 BBSOL/USDC、BBSOL/SOL等交易对。
质押传送门:
在Bybit通过On-Chain Earn质押https://t.co/zFwrZRVy6z
在Bybit Web3质押SOL
https://t.co/oFGHTArrQr
用户策略
新用户优先 :若尚未持有 BBSOL,建议通过质押 SOL 生成,兼顾稳定收益与空投资格。
老用户策略 :若已有持仓,可追加质押至 PAWS Launchpool 提升综合收益。
及时操作 :活动截止至 3月20日,需在快照期结束前完成持仓或质押。
@Bybit_Official @KaitoAI #YAPS


关注Defi Dex生态的小伙伴最近可以关注下RollDex Base Chain Soft Launch的启动
@Rolldex_io 是BTC生态的头部永续合约Dex,之前拿到了Bitlayer生态第一名和百万BTR的奖金。这次RollDex在BTC链之外最新扩展了Base链,这一转变意味着产品将面向更广泛的用户。Base现在作为Coinbase主导的L2,Q2链上活跃地址增长超400%,日均交易量突破200万笔。RollDex选择此时入驻,可借力Coinbase的合规流量入口,直接触达其1.1亿认证用户池。
主要Base采用OP Stack架构的无滑点设计,配合RollDex的链上订单簿模式,能有效降低MEV攻击风险进而提升用户留存率。
目前用户收益方面,RollDex采用三重叠加奖励
1️⃣75%手续费减免 :单笔交易成本低至0.05美元(Base链低Gas优势)。
2️⃣积分倍增机制 :活动期间交易/充值LP享3倍积分,正式上线后额外双倍加成,积分可兑换代币空投。
3️⃣限量NFT空投 :前4888名用户获Base链专属NFT,历史同类NFT曾产生年化380%的质押收益。
🌟策略性套利 :高频小额交易(单笔<500U)+ Base链LP挖矿与RollDex流动性组合,最大化收益。跨链可以用L0降低成本,对于近期的波动对冲可采取在GMX V2开反向仓位,降低净值回撤风险。
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YAPS

Mantle Yapper Weekly Roundup: Week Three! 🪩
Now is the time to climb the Mantle Yapper Leaderboard on @KaitoAI! Mantle's rewards are coming soon! 👀
In the meantime, join us in the Mantle Yappers Club, with new nominations every week!
➤ Congratulations to last week's top
角度还是挺不错的,推文中提到的日本动漫产业问题也比较符合现实的叙事。对创作者的压榨、利益分配失衡、
心理健康危机等。
传统动漫产业依赖中心化资本垄断,创作者沦为“血汗劳工”,而消费者为优质内容付费的收益未能回馈创作者。基本上行业内给到的薪酬是创作收入的10%。
在模型上90%收入归创作者(对比传统10%),直接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创作者保障基金通过锁定资金用于医疗、心理健康、法律支持,直击行业痛点。希望通过Dao治理推动行业改革。
叙事方面,低市值叙事+团队锁仓2年。后期希望打造去中心化动漫平台,通过Webtoon模式扩展集合UGC+分润。
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CA:0x987bE10EEE9074aFF8C31DFe99a3990a28f647e7
官推:@ShonenPumpDAO
在NFT市场经历爆发式增长后,静态化、功能单一的NFT逐渐显露出局限性。这两天看在研究ERC-7875与ERC-721的区别,以便更好地了解@0G_labs 推出的iNFTs的概念。简单来说ERC-7857的核心突破是从静态到智能。
传统NFT的本质是静态数据容器。一旦铸造完成,NFT的属性无法根据外部条件变化。仅支持所有权转移,缺乏用户或环境反馈机制。局限于艺术、收藏场景,在其他的复杂逻辑下难以承载。
在ERC-7857上有五个维度对比原有类型实现突破。
1️⃣动态元数据方面
NFT属性可基于链下数据(如AI模型输出、IoT传感器数据)实时更新。比如一幅数字艺术画作根据实时天气数据改变色调与构图。
2️⃣条件触发逻辑
通过智能合约预设规则(时间、事件、用户行为),触发状态变化。比如在游戏道具NFT在玩家达成成就后自动升级属性。
3️⃣AI原生集成
直接调用AI模型(如生成式AI、预测算法),使NFT具备自主进化能力。比如虚拟宠物NFT基于用户交互数据,通过AI生成个性化行为模式。
4️⃣跨链兼容性
支持多链数据输入与交互,兼容以太坊、Solana 等主流链。
5️⃣隐私保护性
结合零知识证明(ZKP),允许验证计算过程而不暴露原始数据。
在技术架构实现方面,可以把ERC-7857 的架构分为三层。即链上核心合约、链下计算层、验证同步层。
链上核心合约:可以管理 NFT 所有权和基础属性。
对于存储元数据更新规则和验证逻辑。
链下计算层:执行 AI 模型推理、数据抓取等复杂计算。
0G Labs 提供高性能链下计算网络。
验证与同步层:通过零知识证明(ZKP)或乐观验证机制,确保链下计算结果的真实性。将最终状态提交至链上,触发 NFT 元数据更新。
在应用场景方面,游戏与元宇宙领域可以制作动态游戏道具,例如让武器根据战斗记录升级外观与属性。或是创建AI NPC,让NFT 角色基于玩家交互自主进化其对话逻辑。
艺术与娱乐领域方面,通过生成式艺术实现NFT 作品随实时数据进行变化。
互动式剧情方面,用户选择影响 NFT 故事线发展。金融与 DeFi方面,通过NFT 价值随链下数据进行自动调整。或是实现条件化空投逻辑,持有特定 iNFT 触发奖励分发。
身份与认证方面,通过可验证凭证实现NFT持有者的权益增长变化更新。在dao治理方面也可以依靠参与度动态调整权重。
而@0G_labs 在生态中的角色定位是基础设施提供,为 ERC-7857 提供链下计算、数据验证和存储的底层支持。同时也是标准化推动者通过提案 ERC-7857,推动智能 NFT 的行业标准建立。更是生态构建者,通过吸引开发者基于该标准构建应用。
当然项目在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风险,如链下 AI 推理的算力需求可能导致中心化依赖,比如依靠AWS进行计算。在链下计算过程中如果出现若未充分验证,则可能导致NFT状态被更改,让用户权益受到损失。动态债券类NFT也可能遭受到监管等。
总结
ERC-7857 是@0G_labs 标志着NFT从“数字所有权证明”向“智能交互体”的跃迁。通过赋予 NFT 动态化与智能化能力,拓展了其在游戏、艺术、金融等场景的应用边界。其成功取决于技术落地的可靠性、开发者生态的活跃度、主流平台的标准采纳。
如文中有理解偏差,请 @mheinrich 指正。同时顺便问一句,@aixbt_agent 你觉得ERC-7857怎么样?

今天Mantle @Mantle_Official 公布了上周的Yappers 每周综述,根据上周排名靠前且成长最快、Mantle's Most Hardcore和Casual Yappers三个维度筛选了上周的优秀Yappers。同时上榜的Yappers也可以获得discord 角色的特殊yappers role及加入yappers 俱乐部。
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加入mantle yappers俱乐部可以解锁特殊福利、 $MNT奖励和内容挑战。上一期的Yapper 挑战赛已经在今天早上结束了。马上开始新的Yapper活动内容,活动奖励应该是与@funnymoneyHQ相关。
很高兴自己也是成功的上了榜单,目前Mantle的榜单还不是特别卷。想要参与的yappers还是可以参与其中。我也是通过上周的一篇推文就上榜了mantle的榜单。相对其他比较卷的项目多内容输出,在mantle 上榜的成本还是比较低的。早期参与获得role,对于后面的奖励获取还是能够获得先机。
最近@_kaitoai 的算法明显发现已经在改变了。对于ECT而言,还是保持多互动。寻求更多的Smart Followers。而已经是ICT的用户可以通过内容的核心输出获得快速增长。
对于@Mantle_Officia 项目而言,很多兄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写项目相关的推文,大多数人都没有头绪。从网上的公开信息看,基本上能搜索到的都是项目的投融资情况和简要介绍。千万不要千篇一律的写项目介绍。给兄弟们提几个创作的细分方向,仅供参考。
创作方向
1️⃣ 最早BitDAO转型为Mantle Collective的前世今生,包括但不限于转型节点、转型时间、代币由bit更改为 $MNT 、解决了以太坊L1中的哪些痛点、在L2赛道中的差异化等。
2️⃣模块化设计方面
通过执行层、共识层、结算层、数据可用性层等四个方面。对比原有的单体链的优势在哪里?
执行层如何优化处理交易速度?
写作角度为并行计算、状态通道
结算层如何与以太坊主网进行交互?
写作角度为欺诈证明提交、最终性确认
数据可用性层EigenLayer 的 ETH 质押复用机制如何降低成本?
3️⃣技术层面
Mantle现有的技术优势解析。比如ZK、去中心化排序、阈值签名排序TSS等。或者通过与Optimistic Rollup、Arbitrum Nitro进行对比
4️⃣项目合作方面
合作项目分析,如DeFi:与 Lido、Aave 的合作。Gamefi方面与Catizen的合作,链游项目如何利用 Mantle 的低成本特性等。NFT方面,Mantle上原创的NFT协议。RWA上,与Ondo Finance 合作推出代币化票据USDY,集成美国国债收益等。
5️⃣数据对比方面
TPS实测数据Mantle与Optimism、 zkSync Era、Arbitrum Nitro等对比,或是历史高并发情况下gas
费的数据对比。
Mantle在Defi赛道与各项目的占有率比
Mantle 模块化 与 zkSync 的“ZK 全栈”与 Arbitrum 的“生态先发优势”的对比
6️⃣用户讨论方面
EigenLayer 节点是否足够去中心化?
国库资金使用透明度怎么样?
SEC 对 $MNT 的监管态度,是否可能将 $MNT 视为证券?
7️⃣未来趋势方面
ETH升级过后EIP-4844 是否对 Mantle有影响?
未来 Danksharding 落地后,模块化区块链是否仍有优势?
8️⃣测评类
对于 $MNT 质押的教程
对于数据层面看板的追踪和解析
建议:数据可以通过Dune看盘进行整理

Mantle Yapper Weekly Roundup
➤ Congratulations to last week's top and fastest-growing yappers (excluding the Mantle team):
@0xCheeezzyyyy, @Bum_cryptotiger, @metaio102, @stacy_muur, @cryptowithsahil, @0xsexybanana, @0xLevi_, @TweetByGerald, @v1z1337, and @rms_wkd
• Mantle's
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靠近Yapper了,最初在KAITO Connect上面出现项目方贿选的情况就已经注定了对Yapper重视的趋势。
今早起来也是看到了@0G_labs 推出了在月底给予在@_kaitoai 前100榜单的Yapper的DC特殊的身份及后续奖励。盲猜大概率与主网上线后的空投有关。毕竟 @berachain 也算是开了一个好头,给社交互动者发送了空投。起码在社区层面也算是给了支持者一个交代,当然也可以看成是良性的“市场营销”。
说回到@0G_labs 这个项目,众所周知0G项目的核心是解决AI领域的高性能计算需求与区块链可扩展性之间的矛盾,尤其是为AI模型训练、推理、数据共享等场景提供去中心化基础设施。从以下几个维度对项目进行分析。
🌐差异化优势
架构:分离数据存储(DA层)、计算(执行层)、共识等模块,提升灵活性和效率。
高性能数据通道:宣称数据吞吐量可达50GB/s(对标传统区块链的KB级),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需求。
兼容性:支持与现有AI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及主流区块链(如ETH、Solana)集成。
⚡技术亮点
分层设计数据可用性层(DA):采用纠删码技术和去中心化存储网络,确保数据可验证且低成本。
执行层:支持并行计算,优化AI模型训练和推理任务。
共识层:基于改进的PoS机制,平衡速度与去中心化。
关键技术零知识证明(ZKP):用于验证AI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防止节点作恶。
跨链互操作性:通过轻节点和中继链实现多链数据互通。
💎融资情况
根据公开数据披露,共计接受投资达1.05亿。众多顶级机构进行投资,同时在上个月刚完成了价值3000万美元的节点销售。
🚨竞品对比
将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0G_labs 竞品
0G Labs 作为AI+模块化区块链 的高性能 Layer1,其竞品细分可分为三类:
1️⃣模块化DA层项目(解决数据可用性瓶颈)
2️⃣AI专用区块链(直接服务AI模型与计算)
3️⃣高性能通用L1(争夺计算密集型场景)
模块化DA层竞品
核心竞争点:数据存储成本、吞吐量、去中心化程
0G Labs优势:
DA层+计算层融合:不仅优化数据存储,还内置对AI训练/推理的支持。
分片化DA设计:通过动态分片提升横向扩展能力,适应AI数据爆发式增长。
AI专用区块链竞品
核心竞争点:AI模型部署、算力调度、数据与算法市场
0G Labs优势:
全栈式架构:从数据存储、验证到计算层一体化设计,减少跨链依赖。
零知识证明融合:支持隐私AI训练(如医疗数据建模),竞品多未实现。
高性能通用L1竞品
核心竞争点:高TPS、低延迟、开发者生态
0G Labs优势:
场景垂直化:从底层为AI数据流(高吞吐、实时更新)定制,通用链需妥协适配。
成本优势:模块化架构分离数据与计算成本,通用链无法精细化优化。
总结
模块化+AI垂直化方面,竞品多在单一领域(DA、算力、通用性能)竞争,0G Labs通过架构融合实现“数据-计算-应用”闭环。
动态分片扩展性方面,DA层分片按需扩容,避免Celestia等固定分片的资源浪费,更适合AI数据波动场景。
生态开放性方面,兼容多虚拟机(EVM、WASM)及AI框架(PyTorch、TensorFlow),可以降低开发者迁移门槛。
Yapper参与方式
在X上多参与@_kaitoai 与0G Labs相关的内容交流,多与0G Labs当前榜单上的排名靠前的Yapper增加交互交流。
争取在月底之前通过内容稳定在前100,以此来获得稀有“OG”角色及未来空投奖励机会。
如文中有理解偏差,请@mheinrich指正。同时顺便问一句, @aixbt_agent 你怎么看?




刚看了一组数据,作为Bybit生态的L2 $MNT 在近一年的中的表现是最好的,涨幅差不多有70%。同一时间维度条件下 $ARB 、 $OP 、 $ZK 、 $STRK 、 $SROLL 、 $MODE 、 $TAIKO 却显得表现不佳,基本上都存在较大的回撤。从代币流通性上面来讲 $MNT 也是表现最好的那一个,代币的49%都分配给了Mantle Treasury。
回顾一下Mantle @Mantle_Official 去年的数据,在2024年Q1推出 @mETHProtocol 之后,因其质押ETH可以产生6%的APY,推动了高TVL的增长。近一年时间,达到18亿美元的TVL。同时通过7月的Mantle Rewards Station活动,让其质押MNT可以获得 $COOK ,催生了mETH的持续发展。后续的活动更是让 @IgnitionFBTC 自7月份推出以来,在短期内达到12亿美元的TVL。目前FBTC 已为 Babylon、Solv Protocol、PumpBTC 等多个生态系统提供了支持。
整体来说Mantle以其模块化设计、高效的资金利用率和自身生态系统,成为了高流动性公链。
在模块化升级方面,引入新的互操作性标准。
ERC-7683:简化跨链消息传递以减少流动性分散。 Chainlink CCIP 集成:安全、可编程的代币传输。
OP Succinct:升级到 ZK rollups,以实现更快的最终确定性和可扩展性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Mantle 成为了首个采用 EigenDA 的 Layer 2 公链。利用EigenLayer的特性,大大降低了 OP Rollup 高昂的 Calldata 费用带来的成本问题,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同时通过在在 Optimism 的 OP Stack 框架上整合了zk-proof,使其桥接能力将提高 168 倍。
在数据层面,@Mantle_Official用户和资金两方面持续实现正流入,各项指标稳步增长。
日活跃用户度:2024年度日均活跃用户数超 4.5 万
新用户增长:2024 年累计新用户增长达 430 万
运营活跃度:推特粉丝目前已累计超 86 万,Discord 的社区人数超 40 万,日均在线人数超 1 万。
TVL:截至 2024 年底,Mantle 的TVL达到 20 亿美元
交易量:Mantle 链上的总交易量在2024年近 1.4 亿,日交易峰值达 220 万笔。
其中 $MNT 的表现亮眼,真正的价值回归。
仔细研究了一下 $MNT ,作为其持续增长的源泉是Mantle 国库持有的核心资产组合。Mantle 是国库中持有BTC/ETH等主流资产,去年国库盈利已超 5000 万美元。除主流资产外,还持有包括 mETH、FBTC 和 Ethena 等代币和股权。
消耗层面而言,MNT 不仅治理工具,更是金铲子。MNT 不仅可以用于支付 GAS 费用,其持有者还可以通过质押参与治理并获得收益,而开发者也可以利用 MNT 进行链上部署和生态互动。应用场景增加也使得MNT的价值逻辑逐渐清晰。
目前可以参与的活动
1️⃣Mantle Rewards Station
持有 $MNT 的holder,可以参与Mantle的Rewards Station活动,通过质押MNT可以获得MNT Power。
MNT Power 根据质押时间的长短和数据进行确定,可以看做是加权。MNT Power 越高,您获得的奖励就越多。
通过分配MNT Power 到不同的奖励池,可以获得额外的代币奖励。
目前在进行的活动有两个,分别是EIGEN和Ethena。
①EIGEN @eigenlayer 是以太坊上协议,引入了再质押机制。该协议支持用户在 EigenLayer 智能合约中质押原生 ETH、流动性质押代币 (LST)、EIGEN 代币或任一 ERC20 代币等资产。
通过质押MNT Power,可以获得 $EIGEN 代币奖励
②Ethena @ethena_labs 在以太坊网络上构建的合成美元协议,为货币提供了不依赖于传统银行基础设施的加密货币原生解决方案,同时面向全球用户推出了以美元计价的收益工具“互联网债券”。 $ENA 也是特朗普家族基金选择的标的之一。
通过质押MNT Power,可以获得 $ENA 代币奖励
我自己质押 $MNT 获得的MNT Power 也基本上都给到了 $ENA
2️⃣加入 Mantle Yappers 俱乐部
如果未持有 $MNT 但是同时在参与@_kaitoai,可以参与一下 Mantle Yappers 俱乐部的活动。
进入具有支持性社区、独家机会和奖励的封闭频道。
根据@0xMantleCN 提供的消息,在各种 Mantle Yapper 排行榜上攀升。邀请新会员加入俱乐部时会考虑所有类别 的前 20 名,新兴思想的共享 AI 标签,如 Shitposter、Creative、Hardcore 等。以及更多符合条件的人
被提名为有影响力的社区成员、回复者和 yapper。获得提名没有严格的公式,只需经常发表言论、不发送垃圾信息、创造独特且对社区有价值的内容和讨论即可。
多多参与讨论Mantle,后续会有一定的奖励和支持。
这也算是官方给到 #Yaps 的明牌福利




BTC生态去中心化永续合约@Rolldex_io 联合币安钱包、Bitlayer推出新的Gala活动。
总奖池超30万USDT等值代币。之前参与过的可以在RollDex里继续交易撸积分,在活动期间有20%的积分加成。
目前RollDex上的联名活动频率还是非常高的,项目方在social上面还是下了一些功夫。
具体参与规则也比较简单,新用户在RollDex进行任意金额交易即可参与$30w ROLL奖池,总数量为30000人。
参与链接和活动介绍可以在RollDex @Rolldex_io官推找到
币安钱包传送门:https://t.co/WSSWB78Iuj

今天市场情绪并不是特别好,早上起来账户就遭到了暴击😭下午听了一下午的AMA,感觉又再一次刷新了认知。
其中某一个项目,到上币之后发现,自己的用户群体和持币的用户群体不是一个群体?google/ios的榜单怎么成为top的心里没一点儿数?
刚开始预注册开放的时候,邮箱一步验证就可以注册。短期内扩展大量的“用户”,一台雷电模拟器+鼠标连点器,可以直接开50个窗口开始“挖矿”?
口口声声说产品,也是真的不知道,那么多顶级高校+大厂出来的web2人才口中的产品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作为一个所谓的“产品”,在开放注册下载的时候,甚至连同IP都没有所谓的“女巫”?
在不更改任何IP设置的情况下,仅用节点代理就可以进行“挖矿”?难道在产品风控的认知里觉得这些是合理的吗?难道真的天真的以为在东南亚市场,可以同一IP下多台设备使用产品?如果项目本身就有意纵容这种情况出现,那么就真的不是蠢。
团队本身的经历上面Jason本身最早在趣头条,后面成了米读的CEO。但是不是号称2016年入圈的吗?到AMA就变成了团队没有web3经验?没有web3经验的团队,项目上线提币倒是挺快的。核心团队的4人,除Jason主要负责对外与机构之后融资和IR外。其余三人各负责一个板块,产品、技术和运营。大部分团队成员都在上海。
咱就说钱都让你赚完了,说句实话有那么难吗!

最近几天开始玩 @_kaitoai 有一些自己的见解。结合大部分老师的建议和文章,也是很大的启发和思考。
刚开始其实觉得kaito这个项目,需要长期的building。对于我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而言,其实比较难。毕竟每天的高质量原创还真的是挺难的。后面发现是自己进入了误区,或许一开始对于kaito的理解就发生了偏差。其实刚开始我的认知停留在kaito是一个评价/刷分的网站,因为之前也接触过"类似"的项目。总觉得壁垒不高,算法为先。只要有足够数据,就一定会有高的分数。与其说每日保持building,不如临时抱佛脚“冲刺”。
当自己第一次体验 @_kaitoai 这个产品,就觉得有点“傻逼”。前几天发文添加了标签、@等一系列能够让系统算法识别的参数后,它竟然不给我正向反馈?从个人认知产品角度上面而言,用户体感很差。系统并没有及时的给到正向反馈。就像大西瓜 @DAXIAGUA1 之前也一直在yap互动,今天出了分儿一样。对比之前的认知,“同类”评分产品的正向反馈很快,甚至有数据就有分儿已经成了共识。在自己不断地yap中,大概使用了三五天左右。开始出现了分数。
自此我认为算是第一个转折,也许就像大多数产品一样。一旦经历了0和1的突破,后续便可顺势而为。也因此对我而言,我的正向反馈接踵而至。在此期间,我也和朋友交流了一下yap的分数增长技巧,同时也学习了卡总 @CalmanBTC 宝爷 @superogers1 楼总 @wang_xiaolou 孤鹤 @ZKSgu 的心法。从算法角度也算是给自己初始分数的“停滞不前”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算法需要“喂”,更需要“沉淀”。从最初的一分不给,到现在的每天有分进账,确实需要时间。
同时也想分享一下,影响我在Kaito产品使用中的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模仿”
既然是算法。就必定要做到“投其所好”。从身边的分数增长大户每天的分享开始,人的“攀比”心理自然而然发生了变化。我们自己的kaito群里也从最早的“老板牛逼”,演变成了互卷状态下的“yapyap”。不知道分数从何提升起的人开始逐步“模仿”起来高分数的文章结构甚至是内容搭建。最近几天也关注了一下后期的“模仿”账户,发现初始分数增长确实不错,后期依旧会遇到分数增长瓶颈。在我的认知内,有可能是尚未突破CT圈层或算法认知疲软带来的“停滞”。当然在初期的“模仿”是必不可少的,也算是熟悉产品的同时增加了算法所需的“语流感”。
第二个关键词“心智”
这也是孤鹤 @ZKSgu 提到最多的观点。kaito自建的体系,让ai来评价内容的Mindshare,CasualVsHardcore,ShitposterVsCurator,Copy PastaVsCreative。这四个维度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摒弃传统评分系统所需的数据参数。让用户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心智的作用。
第三个关键词“测试”
到目前没有人能够一口气说清楚算法的“喜好”究竟在哪里。就像之前问过宝爷 @superogers1 的一个问题,到底是中文内容权重高还是英文内容权重高。宝爷给我的回答是我感觉英文权重高。在私下里也和其他的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的看法是因为AI算法的框架搭建和最初英文用户的数据沉淀,会导致算法对于英文内容的“敏感度”高于中文内容。不过最近对比中文KOL和英文KOL的分数增长,发现 @Punk9277 老板所带领的团队对于算法的优化还是不错。关注点依旧聚焦在“内容”。昨天也问过孤鹤 @ZKSgu 老板,我提升分数适合什么策略。孤鹤老板给的建议是Inner Circle 多发内容,Emerging CT 多互动。在这一点上对于用户圈层分布的不同决策确实值得思考。在我自己使用的过程中,我发现threads 的内容,尽量的分段发布。如果今日发布完成后,分数增长迅速。明日发布最好发布新的threads,如果在原有threads下面增加新内容,可能效果反而会不及预期。当然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内容。
第四个关键词“共鸣”
其实 @Punk9277 开发产品的初衷,一定不是希望用户每天水贴,天天“yap”。分数增长高的Inner Circle,也并没有每天分享如何增加yaps。国内KOL能够独立分享原创内容的少之又少,更别说能够让人引起反思和共鸣的内容。所以目前的国内kaito的主流内容是“教学帖”,大家都在分享分数增长经验。但其实分享的背后,依旧是引起更多人的共鸣。通过文章的内容,能够让大家提升产品认知,更好的使用工具。也许这也是kaito用户心智的提升方法之一。其实kaito上面的细分赛道很多,能够提升分数的方法也很多,每个人只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用心分享创作,分数一定不会低。
以上共勉,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益。

19.Sidekick @Sidekick_Labs
Sidekick 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游戏和社交网络,为社区爱好者提供货币化机会,其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收入共享机制、托管服务和分析工具。
项目目前投资金额不详,但入围Binance Lab MVB VII 加速器计划,共同投资方为Folius Ventures、Initial Ventures、Momentum Capital。
目前项目排名在@_kaitoai kaito Connect活动排名排名第十九,排名第一的支持者是@Punk9277 。
ps:其实@Punk9277老板投票数量都是35000,只是靠后的项目投票人数及票数并不高,所以@Punk9277 在该项目投票数量排名第一。

刚去@_kaitoai 官网看了一下 #KAITO Connect活动,投票活动还有2天就结束了,没有参与的可以去参与一下,毕竟很多项目都有对应的投票激励。本次投票活动也是有21个Pre-TGE 项目供用户进行选择。按照目前的排名排序简单解析一下排名前十的项目,也是希望大家能够根据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投票。
传送门:https://t.co/06Tas2cqhW

$LOOPAI 是Solana首个AI-LST金库,目前正在进行预售,预售细节如下
总销售量:120,000,000 ~ 占总供应量的12%
价格:$0.0125
FDV:$1250万
TGE:100%解锁
@iLoop_HQ 作为Solana生态首个AI驱动的LST项目,已与OKX钱包完成整合,并计划于2月上线中型交易所。现预售价格仅$0.0125。
合作伙伴:Pyth Network、Sanctum、The Vault、SolanaID等。
传送门:https://t.co/A0uthX8PX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