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T
昨晚修手机,老板边换屏边感叹:“现在机器越来越薄,螺丝越来越小,但问题也越来越难修。” 思远听完笑了——这不就是现在的加密市场吗?结构越来越精密,参与门槛却越来越高,只有真的懂机制的人,才能修得好、走得远。 @MMTFinance 发售正式进入最后准备阶段,项目的热度不在喊,而在稳。 关键信息(北京时间) 🔸快照:10月25日 10:00(≥3000美金等值持仓可拿 Tier1) 🔸KYC:10月22日 18:00 → 10月25日 10:00 🔸贡献窗口:10月27日 18:00 → 10月28日 18:00 🔸估值层:Tier1 FDV 2.5 亿(面向符合快照/贡献用户);Tier2 FDV 3.5 亿(完成 KYC 的其余合格用户) 🔸解锁:TGE 100% 释放(无锁仓) 🔸可用资产池:suiUSDT、USDC、LBTC、wBTC、xSUI、SUI 🔸分配规则要点:“存多少拿多少”起步(≥3000美金),超募自动退款 创作者优先 🔸名称加上 “Ⓜ️Ⓜ️T” 🔸发一条与 $MMT 公募相关的原创推文并带 @MMTFinance@buidlpad 🔸通过审核后有保底额度 + 现金激励(官方活动期内有效) 对比近期其他项目的“分批解锁+私募优先”,Momentum 这次是真正的 去中心化分配实验。 思远觉得,这场发售最有意思的地方不在融资额,而在设计逻辑: 它把“贡献”当作“入场门票”——HODL 活动的锁仓参与者、内容创作者、真实 LP 都在优先名单里; 它把“风险”完全交给市场——无锁仓、无保护机制、公开比价; 它也把“共识”放在机制之上——让真实使用者、创作者、建设者一起定义早期估值。 这种“去包装、重执行”的方式,可能会成为接下来 DeFi 发售的新模板。 但思远也要说,真正的考验刚刚开始: 🔸AI Vault 能否跑稳? 🔸跨链 NTT 能否带来真实交易流? 🔸社区创作者激励机制能否形成正循环? 如果这三条能跑通,那 Momentum 不只是一个 DEX,而是 Sui 生态的“金融操作系统”。 发售的门票已经开售,能不能上车要看每个人的判断。 思远觉得,有时候项目就像修手机——屏幕碎了可以换,但底层逻辑要稳,才能一直亮着。 #Momentum #MMT #Sui #DeFi #Buidlpad
From X

Disclaimer: The above content reflects only the author's opinion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ny stance of CoinNX,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Coin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