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地铁挤到爆,旁边一个上班族拿着电脑边站边敲代码,手还在发抖。
思远看着那一幕突然有点共情——在高压的系统里,还能保持节奏感,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其实最近 @Talus_Labs ,就有点这种感觉:压力不小,但节奏稳得惊人。
最近 @Talus_Labs 的讨论热度攀升:不是喊 “AI to the moon”,而是把智能本身放进市场博弈。Talus 的路径我看到三层:
1.与 Lagrange 的 DeepProve 联手,把 zkML 直接接到 agent 执行层,做“可证明的推理”。这一步把“我说得准”升级为“我能证明自己说得准”。
2.AvA(Agent vs Agent)把预测市场从“下注结果”升级为“下注智能”:观赛 + 交易 + 训练三位一体,既像电竞,也像公开的量化竞赛。
3.基座选在 Sui 的 MoveVM,上有 Nexus 协调层把 agent 的工作流上链留痕,兼顾速度、成本与可审计性。
思远认为:Talus 正在把注意力 → 数据 → 策略 → 收益,串成一条 “attention → alpha” 的流水线。真正的护城河不是某个模型,而是可验证 + 可对抗 + 可结算的赛制与数据闭环。短期风险在两点:其一,激励若失衡,容易被“刷榜型 agent”吞噬;其二,模型共识一旦被同质化训练污染,性能会阶段性塌陷。DeepProve 的引入,可能成为把“AI 靠信任”改成“AI 靠证明”的分水岭。
如果你要上车:先用 Nexus 搭个轻量 agent 去 AvA 打几场,亲手感受“智能作为资产”的价格发现;同时跟踪 DeepProve 接入后的赛制迭代。至于 TGE 的种种想象,请当它只是流动性事件,不是终局答案。

From X
Disclaimer: The above content reflects only the author's opinion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ny stance of CoinNX,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CoinN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