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下:币安能做大也是有原因的
你看赵长鹏和何一两个人这么有钱之后还是充当客服的角色,有自己的个人品牌、个人社交媒体。
bitget虽然找了谢家印做和用户的纽带,但实际上赋予的权利是太有限了的,只能在执行层面去做事,决策还是要幕后的老板做。
让我想到了hashkey,@JennyHashkey 这么一想也挺不容易,用户的意见即使她觉得有用有价值,也不会有啥用,还有就是可能因为自身认知不足,理解不到一些很好的想法。
所以还是要平台老板自己弄个社交媒体来跟大家对话。
我记得亚马逊的ceo就会把自己的邮箱发出来接受大家批评,入住万豪酒店如果觉得不爽,不满意,也可以写邮件给高管邮箱。
不过币圈很难,你像徐明星和韩林这些虽然有社交媒体,但是不会像何一这么花时间泡上网上。
大老板可以很忙,但至少要有一个说的算的二老板做全职客服,或许可以复制币安的成功。
冷知识,大部分dex合约交易所,都会有一个金库模式,你可以存usdt理财那种,这种的收益来源都是对赌和借贷利息…..
这个角度来看,大部分散户确实胜率不高,像bitget这样的疑似对赌平台还有很多。
@JennyHashkey
这么想来,hashkey确实很难破局啊,合规交易所不能太乱搞,不乱搞就没深度,没深度无论怎么营销,都积累不下用户,没用户就更没有办法申请预算,没有预算就更没有运营价值。
大部分博主都曾在2016-2020年看过我写的套利文章,我对套利还是有新得的,所以从套利角度可以聊下bitget事件。
套利就是找bug,最常见:两边交易所价格不一致,例如不知道原因的溢价:2017初ltc在国内外差价30%
知道原因是溢价;2017年94后不能充值,国内和国外也有30%差价,当时特意提醒大家不要着急提现,原因就是2013年五部委关闭提现国内外就有这种差价。
这种差价是最简单的,只要给提现就是稳赚的。
交易所差价也有很多,18-19年吧比特币7000多美金的时候,有人在币安挂了大单,印象不是几千个就是一万多个,差价200美元,只要你买了搬到火币卖就稳吃。
bsv有段时间也有这种差价,历史上例子太多了。
如果你用过币看的聚合交易,那你肯定不陌生,这种差价出现的时候,在聚合交易里就是上下天地针。
而这次事件的本质也是差价,即有一个或多个机器人他们策略组成了一个不停的低卖高买的时间。
历史上门头沟也是因为两个机器人搞破产的,量化程序机器人操作出现bug是常态,如果是一个大户弄错了,平台绝对会保护更多散户的利益或者折中,让散户退回去点,大户少亏点。
能让交易所回滚,一定是代价太大了。
所以大概率可以猜测为这个程序是平台或者平台重要合作者或者股东的。
也就是大家在说的对赌,平台和用户对赌,就会有一个稳赚不赔的策略,即平台观察用户过去一直亏钱,打了标签。
于是自己跟用户对赌,这样用户大概率亏自己可以赚的比手续费更多。
当然如果大部分用户赚钱了,那么平台浮亏,这时候大概率靠长时间下用户一定亏的概率去博弈,如果这时候遇到黑客啥的平台用户挤兑,没那么多钱,平台就会跑路。
即:用户赚钱,我跑路,用户亏钱我吃客损。
这种模式对用户是不公平的,交易所不只吃手续费,还参与交易是可怕的事情,ftx、mtg都是先例,黑天鹅太多了跟黑天鹅湖这个行业。
所以bitget的公关核心在于披露散户对手盘是哪些账号,有没有搞对赌,以及如何证明。
只要两周不正面回应,就可以当做对赌平台考虑了。
从小平台角度即使不为了吃客损,也确实需要对赌,要不然没深度更没人玩,火币网不做了之后杜均就说,当时大户想买币,平台深度不够,他们先卖给大户,再从别的地方买回来…..
我记得以前搬砖积木云,赚了20倍吧那次,差价很大,结果刚充值过去,发现深度没有了,因为莱特币这个微博号流量在当时也算数一数二,估计他们怕我维权,就说开机器人去弄一下,这些实质就是对赌……
所以,还是且行且珍惜,远离存在对赌的平台。
有人让我点评下bitget,主要我从来不推bitget,所以我默认粉丝里没有人用,综上没有点评的必要。
上次还是帮bybit的粉丝维权,bybit有个活动说送给大家100u山寨,最后很多人反馈没收到,最后只要回来一点分发给登记的粉丝了。
为此还有几个拿狗粮的小狗v出来喷我,逼逼赖赖的。
bitget我印象不好的地方是2022年搞一个他们要帮ftx用户赔付,最后也就是噱头骗注册的。
我对这种虚假营销敌意很大,但是仔细想来,okx以前还叫okcoin也搞过……
所以我不挂这两家的fy,君子爱财,不是“取之有道”而是“小心为妙”,回头跟成都那家定义成赌场就不好了。
没那么高尚说保护粉丝,我就是想保护好自己。多跟我读几遍“保护好自己”,太多一边嘴上在那说没红利一边搞社区搞返佣吃的满嘴流油的不注意这点了。“保护好自己”多读几遍。
科普下境外卡
普遍是港卡为主,不过像渣打这种可以要求开迪拜和新加坡地区,不同于香港属于东大,新加坡这些国家更保护隐私,由于新加坡也是华语区,客服沟通更容易。
目前人肉去香港可以开的有:汇丰、中银、众安、天星。
前两个需要去网点,后两个app就行。
需要炒美港股都行,需要比特币卖出usdt通过kraken回国,中银就不必去了。
不去香港,可以开的就多了,最好的就是渣打,当然了,需要存三个月钱,50。
详情:https://t.co/M7BRmYinGX
好处就是客户经理帮你,听他的不至于让你很快被关户。
还有一些就是各种中介,这种要收费。相当于迪士尼、环球的优速通不用去排队,靠点人脉帮你开的。
这种就看你个人需要了,一般情况像工作日,xiange汇丰也就1-2小时吧,领个号,你出去吃饭,手机扫一扫知道轮到哪个号了,快到你再回网点就行。
需要带:过关小票、港澳通行证、身份证,再看看你是不是卡里有钱就行了。
一般用途都是:储蓄。
说旅游直接game over
如果你说炒股还需要提供炒股的流水。
有些涉及需要律师见证的一般都是大陆搞不去香港的,这种有的找不到律师楼或者当地收费贵,直接闲鱼搜搜,500就搞定了,还不用出门,直接在线视频性感连线。
我这一生听过最多的话就是“谢谢”希望大家遇到问题直接搜索历史科普自助。



科普下境外卡
普遍是港卡为主,不过像渣打这种可以要求开迪拜和新加坡地区,不同于香港属于东大,新加坡这些国家更保护隐私,由于新加坡也是华语区,客服沟通更容易。
目前人肉去香港可以开的有:汇丰、中银、众安、天星。
前两个需要去网点,后两个app就行。
需要炒美港股都行,需要比特币卖出usdt通过kraken回国,中银就不必去了。
不去香港,可以开的就多了,最好的就是渣打,当然了,需要存三个月钱,50。
详情:https://t.co/M7BRmYinGX
好处就是客户经理帮你,听他的不至于让你很快被关户。
还有一些就是各种中介,这种要收费。相当于迪士尼、环球的优速通不用去排队,靠点人脉帮你开的。
这种就看你个人需要了,一般情况像工作日,xiange汇丰也就1-2小时吧,领个号,你出去吃饭,手机扫一扫知道轮到哪个号了,快到你再回网点就行。
需要带:过关小票、港澳通行证、身份证,再看看你是不是卡里有钱就行了。
一般用途都是:储蓄。
说旅游直接game over
如果你说炒股还需要提供炒股的流水。
我这一生听过最多的话就是“谢谢”希望大家遇到问题直接搜索历史科普自助。



币圈这几年,活脱脱从“精英俱乐部”演变成了“流动性红灯区”。
当初的币安,那是高端青楼标杆,内部装修堪比丽思卡尔顿,连筛选妓女都有一套审美门槛,必须“有技术、有共识、能画饼、擅跳舞”,不然连门都摸不着。
上线一个项目如同封妃立后,要开香槟、剪彩、拍纪录片。嫖客们穿着花西装,手拿USDT,一边装模作样分析K线,一边嘴角流着馋涎。
那时候的交易所讲究“仪式感”:
— 项目方要先跳跳舞,放放烟花,给白皮书穿个晚礼服;
— 社区要造势,吹得跟NFT能治病一样;
— 然后才是真正的啪啪啪——暴涨,腰斩,再归零。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却还乐在其中。
嫖客这时候还需要竞价嫖娼,妓女也要交名为“保证金”的上币成本。
作为老鸨和龟奴的两夫妻也赚得盆满钵满。
后来,OKX搞了DEX,号称“去中心化嫖娼体验”,即站街女,直接抽插。
这下子不喝酒、不调情,直接上车,交易清爽到连羞耻都来不及感受。嫖客嗨了,币圈自此进入“速食性欲”时代。
币安一看不妙:原来我们谈诗谈画谈未来,人家直接上来就谈体位。
从看不见meme、看不起meme、变成了来不及。
于是立马转型,从“只接待正经妓女”变成“只要你愿意来卖,门都给你拆了”。什么狗狗meme、青蛙meme、AI奶、RWA屁股、Solana臀波,全都安排上。
甚至有些妓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来干嘛的,白皮书是ChatGPT写的,项目官网打不开,代码在GitHub 404,但只要会喊口号、会蹭热点、能跳一段抖音热舞,就能在binance门口挂起霓虹灯。
原先的binance花魁们如act、om还没反应过来,就从“每日限量陪聊”沦为“冷宫促销优惠两次送一次”。
嫖客则变得精明而冷血:
只认高波动,不认价值。
只看倍数,不看基本面。
昨天刚捧的“项目女神”,今天一跌就开喷“臭表子”。
而币安的老鸨和龟奴也不装了,
“你们愿意自甘堕落,我们就愿意收手续费。”
“只要你愿意卖,我们就替你找嫖客。”
最终币圈的风格统一成一句话:
“信仰不重要,高潮才重要。”
讽刺的是:
曾经说“技术改变世界”的币圈,现在靠“段子炒作情绪”;
曾经讨论“去中心化”的人,现在忙着在Telegram里发土狗割韭菜。
最后大家才明白,币圈不是妓院,币圈就是妓女、嫖客和龟奴共同构建的金融笑话工厂。
“没有人是无辜的,除了最后买单的韭菜。”
hashkey需要做一场ama来回应社区质疑,我觉得大部分投资者是因为【合规牌照】【万向集团有实力】【肖风是个体面人】进行的投资。
面对如此舆情,愣是一天没有公开官方的信息回应,只有@JennyHashkey 回复了一些内容,给人的感觉就是对投资者的漠视,公关能力欠缺。
对于社区的质疑,应该逐条回复,展开ama,在这点上bybit的ben要好很多。
币价破发应该是一件丢脸的事,小米股票破发的时候雷军一样被骂,他还是积极回复投资者,甚至有投资者对他教育了一番,这都是正常的,龟缩起来只能让不信任蔓延。
交易所和一般项目方还不一样,交易所需要用户交易,平台币是门面,必须要意识到这点。
透明度也是大问题,比如保险这个,是不是被盗会有赔偿,由哪家保险公司赔偿,达到什么要求会赔偿,都是需要披露的。
本来合规+保险是一件好事,让大家安心放资产,结果客服那里都是语焉不详。
说起白皮书,就那么几页,有对平台币有规划吗?币圈最常见的就是99%的时间精力在做产品和交际,1%也就一两周弄个白皮书就发币了。
【你发出来的币才是真正的产品】,你看看你们的各种免责条款多长,再看看白皮书多长,不觉得有问题吗?
尤其像解锁相关的信息,当币价破发,体面一点就别解锁团队份额了。
看gate上提示还有增发权限,一个区块链项目,总量有限+永不增发才是稀缺性价值的体现,保留增发权限是啥目的?
等散户帮你们炒作起来,自己的团队份额卖光后还能继续增发卖货?
你有这种心思,平台做不起来的。
“团队在做事”是这个圈子最常见的话,
我一直推崇项目方和项目方员工应该公开私人持有地址,让大家看到你们也在增持,这也算是一种信心的力量,毕竟现在99%的项目都是想套现走人的,出现项目方不断私人回购,会比较被市场追逐。
用户少不是问题,制造财富效应,用户自来,先解决交易深度的问题,再把你们投的一百多项目,以成本价给平台币持有者认购,让大家也体验一把vc价格,这些项目币安、ok也投资了,所以大概率还是有利润空间的,这样有了财富效应就会有想尽办法去注册开户了。
问题是是否有格局分肉给早期用户吃,从金银卡事件上我觉得还是小家子气浓烈,你们上线hsk本来就是延误了,给金银卡的手续费打折延续一下也没什么,手续费返佣很多平台都80%了,给自己用户降降无非赚多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