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Pass 打完了,这是真·理财局,现在超募 30x
简单聊下项目(含锐评😂),zkPass 是 YZI 和 OKX 投的。
实际上是个预言机,重点走身份验证(通过 ZK 技术)。
比如说护照、财务、医疗、社交这些,ZK 能让隐私数据在你自己的设备,证明只披露验证所需的属性就行。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住酒店,理论上酒店只需要知道你符合住宿标准就行(例如不是在逃罪犯),而不需要具体你知道你姓甚名谁,籍贯哪里,号码如何。
这个场景下出示一个 ZK 证明正好。
不过,坦率来说,这属于古典 ZK 应用了,2017 年大家就在做这玩意儿了,当时叫 DID,现在用 ZK。技术还算好做,但是推广太难 😂
因为这东西得从上往下推,不能从下往上推,而上边不想推的这个...
但是,不妨碍这是理财局。现在这个市场,本质上都不是赚 ZK 或者 zkPass 叙事的钱了,纯纯赚上 CEX 的流动性溢价。

虽然不跑网格,但是 OKX 这个新功能建议推广
就策略交易时的挂单资金,还能存到理财里吃利息。
比如说网格交易,由于大部分时间都是挂单干等,这样还能多薅一点利息。
---分割线---
既然这个功能都开发出来了,强烈要求 @okxchinese 普通现货交易挂单时,未成交前也能自动放理财里😂(用于长期挂单等待接针的场景)

仔细研究了一下 MegaETH 的打新规则:
按照 Hype 的盘前价格 0.4 来看,怎么想都只能按照 0.0999 的价格往里塞了(9.99 亿美金估值)。
27 号开始,30 号结束,看起来不像是先到先得。
超募的话(大概率超募),会择优录取,取决于:社交影响力、代码开发、钱包 Degen 程度。
虽然不鼓励大家女巫,但是适当装修一下自己的 Github 账号比较好,例如 fork ETH MegaETH 的代码库😂...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纠结的就是,会不会考虑存入钱的先后顺序呢?因为 18wU 的话,利息按照 8% 算,每天还能挖 40 U 呢。
PS:非美国身份不要选锁仓,虽然锁仓便宜 10%


其实仔细想想,Kaia 链也未必不可以是某种 Plasma 或 Stable 类似地位😹:
1. Tether 支持 (发行正版 USDT)
2. 主流交易所充提支持
3. 用户基数大(Line、Kakao 背景)
4. EVM
5. 转账便宜
看到有些人在推特上说 Uniswap 给了Brevis 900 万美元补贴,让它研究 gas 返还。
直觉来说,作为 grant 来说这金额好像有点太高了😂,稍微调查了一下,这可能是个翻译上的小出入,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呢?
确切来说,应该是 Uniswap 给了Brevis 一笔开发 grant,用于开发 gas 返还的 ZK 证明。
同时,为这事儿设置了 gas 返还专项资金,这个专项资金补贴 Uni V4 池子,最高可以到 900 万美元。
不是说 Uniswap 大手一挥,就撒了 900 万美元出去来资助 ZK 项目(尽管 Uniswap 一直以花钱大手大脚著称)。
那这个 900 万美元补贴是哪来的呢?
它是来自于今年 2 月 Uniswap 的治理提案 #83 即 Uniswap Unleashed,这个提案一口气批了 9540 万美元补贴预算和 4500 万美元的流动性激励批预算。
这次的 900 万美金补贴正是来自于这个大提案,所以并没有单走一个小提案。
那么,为什么 Uniswap 要做这个补贴呢?
原因是为了推广它的 V4 池子。
Uniswap 这个 V4 Hook 这个设计,目前做得已经越来越精妙了。因为 V4 池子可以设置各种花哨的玩法,例如梯度费率或者自动平衡等等。
但这带来一个问题,很多聚合器,例如 CoW 和 1inch 在聚合Uniswap V4 池子时,计算成交价格和手续费时有难度,有时候聚合就不太全。
可是,没有聚合器就没有成交量,V4 池子就做不大。所以 Uniswap 灵机一动,准备自掏腰包帮忙返还 gas,来鼓励这些聚合器尽可能深入地聚合这些 V4 池子。
所以这 900 万本质是一个Uniswap 为推广 V4 池子而设立的专项。
那这里为什么又要聘请 Brevis 来做这个呢?
前几天 Brevis 因为刷新了 ZK 证明速度而被 V 神 cue 了,他们在 ZK 上的工作确实走得非常靠前。
众所周知,ZK 的特点是:出证明很慢,但是验证非常快。
试想,900 万美元的补贴,怎么发、怎么算,这都是巨大的工作量。
这里就比较适合 ZK 了,让那些聚合器 1inch、CoW 都用 Brevis 这个系统出 ZK 证明,证明它们垫付了 gas,事后就可以拿着 ZK 证明去找Uniswap 的专项补贴报销。
这不就省事了么?
这样就不用 Uniswap 费心去核实究竟这些聚合器付了多少 gas,因为 ZK 验证证明很快。
所以,这是一个报销系统,但是基于 Brevis 的 ZK 系统。
感谢 ZK 吧,现实世界棘手的骗补贴问题,居然通过 ZK 得到了某种解决 😂




没错。
Uniswap V4 的 Hook 是真·去中心化,导致大家也可以真·随便写😂。所以 Uniswap 自己维护着一个白名单,不在白名单的 Hook 是没法在 Uniswap 前端里用的。
而且从路由的角度,检查顺序是 V2>V3>V4>V4 Hook。Uniswap 连官方都这样,其他聚合器就更持保守态度了,基本都不太愿意聚合。
而且有些 Hook 确实有点问题,比如 9 月的时候,Bunni 的 Hook 池子就被套利了,然后直接给这个项目干黄了😂
当然这不能算是 Uni 的锅或者 Hook 的锅,只能说这种前沿的技术需要慢慢成熟,也需要 Uniswap 砸钱去推广和耕种。
PS:稍晚点会说说那个 Uniswap 900 万美金补贴 Hook 池的事。


Solana 最近开始发力中文市场,先是定了中文名字索拉拉,然后 Lily 去北京、上海做了演讲,接下来还要带着生态内项目例如 Kamino,一路南下依次去杭州(26号)、深圳(28号),甚至听说 Sol 准备在中国募一些资金。
中文市场确实也蛮给力的,所以 SOL 最近还算比较坚挺,很多 SOL Holder 本来想卖又开始考虑要不要长拿了。
如果要长拿 SOL 的话,这里分享一个 SOL 在 @kamino 上的币本位策略 (12%+无损)。
SOL 正常 Staking APR 大概就是 6.7% 左右,可以存成 $PSOL (Phantom 发的 staking SOL,和 JitoSOL、JupSOL 差不多)。
接下来,要感谢 Solana 上一个RWA 的稳定币项目叫 $CASH ,它在 Kamino 同时补贴借款和 Vault。
这就导致,你在 Kamino 上抵押 PSOL 借 CASH,本来要付 4% 的利息,但是却补贴 5.8%,导致你借 CASH 电表倒转,还能薅到净 1.8% 的 APR。
然后再把 CASH 投到 Kamino 的 Vault 里,这样又拿 12.2% 的 CASH 和 Kamino 的补贴。
如果你按照 50% 抵押率来借 CASH,那么你约等于 SOL 本位的利息翻倍,达到 12%+。
当然,因为毕竟涉及到借币了,尽量还是控制好杠杆,现在市场流动性有点薄,不要做得太极限,或者用 USDC 来借,虽然 USDC 补贴少点但是也可以。
这样有个好处,尽量规避了 CASH 本身脱锚的风险,万一万一 CASH 跌到 0.5 都没关系,因为CASH 全是借来的。
Kamino 本身的话,作为目前SOL 第一大 DeFi,地位相当于 ETH 上 AAVE,和这些项目方,例如 CASH 议价权还是很高的,所以才能有个 APR。
好活儿,希望多整。
【非财务建议】



玩笑归玩笑,其实仔细想想
我觉得打新/预存最好的方式就是:
超募模式(短时)+辅之以贡献者额度
而先到先得是最菜的方式
为什么呢?
先到先得的话
全都是内幕人士+科学家
这些人用户画像是一致的:
低调闷声发大财 🤣
你看 Stable 提前预存的那 7 亿美金的老板谁发推特了?
他们对项目增加声量毫无益处
只有抛压
没抢到的人(尤其是苦等的人)创造了一大堆负面声音
对项目而言纯粹负收益
但是超募模式(短时)就不同了
可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并且创造死忠粉
为什么短时?例如 2 小时,就是筛掉路人粉,只留铁粉。路人没赶上,铁粉只会嘲笑没有同情
此外,人性嘛,项目方永远需要一些特例人士,例如投资人,团队,我也承认这个客观事实。
所以再给这些人一些贡献者的额度加成,无伤大雅,也算是尽了人情,大家也接受。
buidlpad 为什么成功?就是因为没用先到先得模式。或者像 MegaETH 这种也不错,先超募再根据地址打分酌情退额度。
诸位项目方,这都 2025 年了,1000 年前维京海盗都不玩先到先得了,现在还要搞多少带点太不诚心了。

感谢邀请我作为 Mantle 全球黑客松的评委。
期待大家能够基于 Mantle 做出一些有趣的产品!
PS:头一次沾了 0x 开头的光,评委页面把我放在了第一位🤣哈哈实现了类似于 AAA 建材王哥的效果。
同时作为 $Kaia 持有者和 Falcon 的矿工,对这个组合感到满意。
过去 Kaia 上的 USDT 有收益率场景,但是 Kaia 自己的比较少,只有 Staking。
以后 Kaia 可以直接存到 Falcon 作为抵押物,借出 USDF 来挖矿,也算是给 Kaia 创造了一些收益率的场景。
而且 USDF 都是借的,哪怕 USDF 脱锚了都没影响。不过需要注意,因为它本质是借贷,如果 Kaia 跌了的话是会清算的,因此不宜拉满到 80%,低一点比较健康。

太唏嘘了,我听说以太坊基金会工资低,没想到低到这个程度。
Geth (以太坊最大客户端的)的前负责人 Peter 自述,6 年了才赚 62.5w 美金工资,折合 1 年才 10w 美金多一点(还特么是税前)。
北美程序员,还是这种顶尖+元老级+加密行业,远不止这个价格。
甚至很多亚洲交易所一些高级员工(非领导)单靠明面工资就能拿到这个数。
另外,之前 Justin 和 Dankrad 当顾问赚外快这事完全能理解——巨大的声望和收入不匹配嘛,人家另谋出路(包括 Dankrad 受聘于 Tempo)也就顺理成章了。
Peter 还说了一些令人沮丧的现状,包括“EF 内部有一个 5~10 位接近 V神的“以太坊思想领袖”构成的小圈子,只要请上几位研究员当顾问,项目方就能解决难题。”
感慨万千。
其实无论哪个大企业都有这种围绕领导建立的“回音壁”捧哏小组。以太坊这还算是相对比较透明、比较平权的协议了,也难免会出现。
只能说希望以太坊越来越好吧。


hhhh
原来不光我总说,Sandeep 自己也承认Polygon 是以太坊 L2 这件事,来自于他自己的宣称
聊聊 Sentient
Sentient 算是为数不多真的在搞学术的 AI 项目,这次 NeurIPS 接收了他们 4 篇论文,这算是机器学习三大顶会之一,含金量还是相当高的。
调查了 Sentient 的团队背景,他们团队整体是 4 大 co-founder:
Pramod Viswanath(印度裔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Sandeep Nailwal(Polygon 联合创始人)
Himanshu Tyagi(印度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Sensys(机构名义列为联合创始人)
而且印度学者在 AI 方面的投入,尤其是在美国的印度人,双重 buff 。
而这个架构解决了传统教授币的一大弊端,就是不擅长资本运作和媒体运作😂。
说实话,最早关注到这个项目并不是从学术圈,而就是从 Sandeep 这里开始。
Sandeep 在 Polygon 的能量和资源,这么多年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是和交易所的关系。
说回正题,Sentient 想做的东西相当大,它想做一个 AI 的聚合器。当接收到用户的任务时,先是拆解成若干子任务,然后把子任务通过路由送去最适合处理它的 AI,最后再汇总变成一个答案。
基于它这套机制,之前在内测中,复杂推理这一块它确实跑赢了 Gemini 2.5 (不过 Gemini 也在进化,另外目前暂无第三方的独立评测),算是证明了实力。
另外,他们工作的一大亮点是这是开源 AI,在他们开源后,Sentient 的代码被 Star 了 4000 次,被 Fork 了 600 次。
这也和他们要做的东西是一致的,只有开源了,他们的路由器才能接更多其他开源 AI。
他们想扛起的大旗就是开源 AI 的龙头,和闭源 AI 几大巨头们(OpenAI、Gemini、Grok)唱对台戏,所以虽然目前打不过 GPT-5,大概 4o 水平,但是胜在开源。
这也得感谢 Crypto 独特的神奇经济系统,(除交易所外)都不靠收入赚钱,注意力比收入对估值的影响要高得多。
这可能于是驱动他们愿意开源的重要原因。



如何在加密获得大量财富?
Cobie 告诉你的:
-早期进入并长期坚持 (BTC/ETH/Lido 等等)
-严格风险控制
-优化生活质量而非极端追求财富
-现实主义和自我认知
Cobie 忘记提到的:
-在 14 年发行 Maxcoin(比特币分叉币)获得本金
-在 17 年全部梭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