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线策略的底层逻辑是时间维度的共振。 当价格处于所有均线之上,意味着短、中、长期的市场共识,都在同一方向上累积动能。 短期线(EMA50)上穿中期线与长期线,代表买盘开始在更短周期内占据主动。 中期线(EMA150)位于长期线(EMA200)之上,说明趋势已经得到结构性确认。 而当EMA200本身也开始向上拐头,这不是短线反弹,而是一段趋势的成熟启动。 而当价格始终运行在所有均线之上,任何回调,只要不跌破关键中长期均线,都不该被视作见顶信号,而是趋势中的《正常调整》。
在同一市场环境下,不同币种的节奏、资金流入情况和交易者信心可以截然不同。 这一次,比特币和 #BCH 同时触发了日线级别的超买信号。 比特币已经下跌了7%,而BCH却不为所动,甚至刚刚拉涨了3%。这类走势背离,很容易给人制造出一种“BCH强于大盘”的错觉。 实战中,逆势币种往往最难判断。 但只需记住:绝大多数币种,在绝大多数时间里,仍然只是比特币的“跟随者”。 表面强势,未必能独立走完一段完整周期。大盘未稳时,往往先行熄火。 所以,遇到这类分化行情,不妨克制“错过”的冲动。 当然,抓到逆势的币种确实有种人无我有的暗爽感~~
比特币 #bitcoin 在日线触发超买信号后出现了一波5%的下跌。 放在当前市场环境里,这种回调容易引发情绪化的解读:“完了,崩了,要凉了”。 但如果你冷静下来,回到日线级别价格结构,会发现这5%下跌,并没有破坏当前大级别震荡格局。 它只是震荡区间内一次正常回撤。 结构不变,策略不变,依然按震荡思路处理,直到这个结构真的失效。
我之前老板说过一句话: 一个标的能不能做,交易员应该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如果你看了30秒还下不了判断,通常只有两个原因: 1.基本功不到家,看不懂,太菜了 2.市场结构确实没法做,干脆跳过。 说到底,择标不是在分析,而是在识别“是否具备交易价值”。该上的直接干,模糊的直接丢,越快越好。
计划、优势、纪律、一致性、风控、情绪,这六个维度,决定了你能否从“随心所欲交易者”,成长为“机械执行盈利者”。 而这六个维度中,被交易者误解最深的则是情绪管理。 大部分交易新手以为自己有“情绪问题”,其实只是没经历过系统训练。 那些看似情绪上的失控,比如追高、提前止盈、不敢加码,在更深一层,往往是计划不清、认知不足、风控缺失。 没有一个清晰的入场标准,自然会在上涨过程中反复犹豫;你对盈亏回撤没有心理预期,自然会在盈利回吐时惊慌失措;你不理解自己的交易系统边界,自然无法在大赚时从容持仓。 成熟的交易者,并不是没有情绪(绝对不是没情绪),而是他们从不指望“临场发挥”或者“灵花一现”,而是机械执行交易计划。 所以情绪管理的关键,不是压抑自己本性,或者喊情绪化的口号为自己壮胆,而是靠着反复打磨交易系统,让每一个决策都能自洽。
如果该做的努力都做了,市场还是与你为敌,那科学的尽头,可能就是玄学。 找个靠谱师傅,算一卦,看看是不是偏财运这块差一点… 不开玩笑,我认真的…
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之一:盘面包容一切。 换句话说,你真正需要的信息,其实都已经写在图表里了。 那接下来该怎么做? 很简单按你的交易策略出手,做该做的单子。 不是去猜,而是去执行:该赚的就赚,该亏的就亏。 只要每一笔的盈亏比控制在1.5以上,长期跑下来,自然是正期望。
和王老板一起,向六千米雪山进发。
做错了怎么办? 承认错误,站直挨打,心态归位,交易继续。 10号这波非理性下跌确实给了我一记闷棍,但这不影响我对市场结构判断,更不会让我轻易更改交易策略。 我依然会在策略框架内,没有明确牛熊偏好,而是等待建仓位置,算好每一笔交易风险,管理好心态,做好下一笔单子,不管比特币还山寨...
前两次 #RAY 在周线触发超买信号时,我做了现货,拿到了不错的利润。 现在,第三次周线超买信号再次出现,虽然位置略有不同,但节奏和强度结构相似。 准备打第一笔仓位。
$RAY
-9.87%
在日线周期,以太坊 #ETH 对过去超买、超卖信号的反应非常尊重,每次触发信号后,价格都出现明显回调或反弹。 但此时此刻,指标处在中性区间,没有明显偏离,也就没有方向指引。 属于典型的“等待信号出现”的时段,行情暂时无趣,但也不值得贸然出手。 *日线级别无聊不代表小时级别没机会。
理性交易:审慎建仓 → 小幅止盈 → 上调止损 → 择位加仓 → 止盈出局 赌徒交易:情绪开单 → 逆市扛单 → 怨天尤人 → 爆仓归零
趋势,从来不是某个形态单独走出来的,而是由一连串结构之间的衔接组成。 上涨之后是牛旗,牛旗整理完是双底确认,确认完再进入收敛三角蓄势。它们不是随机排列,而是有节奏、有功能地接力推进。每一个形态,都是在为下一段行情埋下伏笔。 重点不在于你会不会认形态,而在于你能不能看懂它们之间的关系。牛旗是在消化前一段动能,双底是在确认买盘意愿,收敛是动能收敛的临界状态。 当你开始观察这些变化是如何连接、如何测试、如何蓄力,你看到的就不再是形态本身,而是归类风险、分级风险,并最终找到适合适合自己的做单机会。 说的更加简单一定,看起来能赚钱的形态到处都是,你能赚钱的形态屈指可数。
亏损带来的痛感会让人追求“下次赚回来”的快感。
在日线窗口,从价格形态来看,比特币 #bitcoin 当前高低点大致平行,整体处于一个宽幅震荡区间内。 进一步结合技术指标观察,价格对过去几次的超买和超卖信号表现出较高的“尊重度”,每次触发信号后,价格均出现阶段性反转,这一行为进一步印证了震荡格局的有效性。 基于这两层逻辑判断:比特币当前确实处于宽幅震荡行情之中,而非单边趋势。 接下来的重点,是观察下一次超买信号何时出现、落点在哪。 如果刚好叠加在关键压力位上,那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区间上沿震荡做空机会。
分享过去1个月的休假拍摄,从寺庙到博物馆,从雪山到F1赛道。 西安大慈恩寺内,佛像结「法轮印」,象征佛陀「初次说法」。 这种手印极少出现在现代寺院,是唐风造像的典型遗脉。
盈利稳定的前提是心态稳定。心态一崩,什么策略都没用。
山登绝顶我为峰,此山登罢,再启新程。
00:00:19
这次不会是市场跌幅最深的一次,更不会是最后一次大跌。 周期会重复,情绪会轮回,唯一不该重复的,是你在同样的地方再次亏钱,扛单和爆仓…
小赚小亏,当作寻常。 偶尔大赚,顺势加仓。 绝不大亏,纪律为墙。 最重要的是什么? 绝不大亏 绝不大亏 绝不大亏
做错就打损,别辩解,别补救。 接受现实,下次把该做的做好。
好像每次我去爬雪山,比特币多头就被祭天…
00:00:6
“有利润安全垫,亏回去也无所谓” 这个蜜汁自信的思路曾经让我亏了不少,希望你别和我一样。
#LTC 要么走出趋势上涨,给我一个大结果;要么触发止损,干脆出局。 在这期间,我不会去纠结短期的涨跌,只盯住价格结构和关键信号。
如何控制回撤? 明确盈利目标、保持清晰的交易逻辑、做到知行合一。 如何避免扛单? 以统计优势为矛,风险管理做盾,不去计较短期几笔交易的盈亏,而是用大样本去衡量交易系统的长期胜率和收益。 但我更想追问:为啥要扛单?我从来没有这个问题... 就像一个姑娘,约三次没反馈,那我就换人,不会去打没有意义的消耗战。
技术分析确实有用,但它的作用往往被人高估。 它能帮你大致判断支撑和阻力,给出一些看似合理的买点和卖点。 但市场从来不会因为你画了一条或者几条线,就乖乖在那儿掉头...
#OP 也在酝酿突破预警信号。 这信号通常意味着行情快要有大动作,但无法预测方向和突破时间。 我的“赌”法很简单:等周线出现清结构(止损位),再结合4小时关键信号出手(最关键),每一笔止损控制在2000~3000刀...
做对,就多赚一些。 做错,就少亏一点。 不犯致命的错,也不妄想一步登天。 把每一笔单子做好,剩下的交给行情....
#DASH 周线突破预警信号,赌行情至少翻倍。
涨了就想加仓,跌了头铁死扛。 赢了还想翻倍,输了急着回本。 止盈总是太快,止损总是太慢。 结果就是,赚小亏大....
#BNB 大区间震荡震荡思路不变。 在结构高点+超买信号,止盈。 在结构低点+超卖信号+均线支撑,加仓。 在不上不下的结构位置,观望。 以上逻辑反复操作,直到BNB出现明确《收敛结构》后再考虑赌单边行情。
按计划分批买回了 #AAVE 现货,同时日线指标也触发了超卖信号。 也就是说,执行动作和技术信号都已经到位,剩下的就是交给市场。 如果行情给面子,反弹到结构前高,就会分批止盈兑现利润。 如果行情不给面子,继续下跌,也会接受利润的回撤。
买在支撑,卖在压力。 加在突破,减在震荡。 做对多赚,做错少亏。 守住纪律,立减焦虑。
识别形态,就是抓住市场结构变化的临界点。 交易的核心,是在不确定性里找到相对确定的节点。所有节点归根结底就问一句:市场结构是不是正在,或者马上要发生转变? 一、突破策略:交易既定事实 突破不是盲目追涨杀跌,而是旧平衡被打破、新方向被确认。 当价格冲破阻力或跌穿支撑时,信号不是价格波动本身,而是市场已经表态:它做出了方向选择。 二、反转策略:捕捉拐点信号 反转多出现在趋势的极限处。价格在关键位置被强烈拒绝(比如看跌吞没、Pin Bar,≥3次的背离),说明当前趋势已经难以为继,反向资金开始反扑。这个时候的入场点,赔率往往最好。 三、回踩策略:最适合交易新手 趋势不会一口气走完。突破成功后,价格往往会回踩,重新测试被突破的支撑或阻力。回踩确认后再度发力,既验证了趋势,也给迟疑者二次机会。 四、均线策略:学习成本最低 均线代表市场的平均成本,是群体共识的直观体现。 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比如EMA50穿EMA200,形成金叉),说明看涨动能正在凝聚;相反,死叉则标志长期趋势转向,为做空提供依据。 贪多嚼不烂,这四个策略都有赚钱的事后,作为初学者,只需要精通其中一个策略就能赚到A8.
价格形态的核心在于“惯性”与“逆转”。 它为交易者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方式,去观察市场群体心理和供需力量的消长。换句话说,形态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帮助我们判断行情是延续还是反转的工具。 如果行情只是暂时停顿,那常见的就是整理形态(如旗形、三角形)。它的本质是多空在特定区间的短暂平衡。 随着波动逐渐收敛,价格区间越来越窄,这其实意味着动能正在积累,新一轮趋势随时可能被引爆。 但并不是所有形态都指向延续。另一类典型就是反转形态(如头肩顶、双底)。它们揭示的是群体预期的根本改变。以头肩顶为例:市场冲上新高(头)后买盘乏力,而在低点(右肩)反而出现抛压,多头已经力竭,空头逐渐掌控局面。一旦颈线跌破,止损盘和跟随盘集中爆发,反转趋势便彻底确立。 所以,研究价格形态的重点,不是简单的“看图看图”,而是透过图形读懂背后的力量博弈。 直白来说,就是判断市场是“贵了”“便宜了”,还是“不好说”。并再此基础上,再结合风险管理,才能找到更精细化的入场逻辑,去捕捉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