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位即注意力。
加密资产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可以用PE甚至股息率来估值的项目了。
日本债务是高,但是央行持有的资产也多,净负债其实属于正常水平。一般大家只看总负债/gdp,不看净负债/gdp。国家持有大量资产的,适合用净负债,日本、中国。
美国债务高,是害怕自己陷入战争的;而中国通缩,有战争反而消化产能拉动经济,所以不怕硬碰硬,万一真打了那就打呗,赌美国不会下场。
不同年纪的基本面投资者对于拓展能力圈的动力也不太一样。
太追求懂,也会错失很多机会,新机会新领域不懂是很正常的。太追求安全边际,往往资产的成长性是不足的。不太懂、安全边际不够但确实看起来是机会的,在仓位合理的情况下适度参与。
Sol和ltc今天上线etf交易怎么静悄悄的没人讨论。
@USDT0_to 上尝试跨链转一笔u,结果跨链失败,资金没到账、也没退回来,关键还没客服入口,哪位同学知道问题出来哪里么,这个失败提示。@paoloardoino @Tether_to
目标决定路径,当目标是年化20%和年赚几倍,方法自然是不一样的。
同时下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国引领科技革命、区块链颠覆金融世界,三者并不冲突。
当加密资产越来越合规,透明的区块本身就没有什么秘密,大部分资金都可以追溯清楚属于谁,匿名币就会成为刚需,只是哪个匿名币最好,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
不患得也不患失,也算是一个挺高的境界。
等市场机会出现再研究标的、往往来不及;一直盯着标的等市场给机会、往往等不到。两者需要结合,标的池要广些、关注的市场多些,就会好点。多养鱼,多养备胎。
匿名币热度可以,终于价值发现了。可是匿名币龙头不应该是门罗币xmr吗?怎么都炒zec去了。(门罗币是比特币的保险这句话我很久以前也说过,应该早于纳瓦尔😎)
投资中有一种错觉:我跟某某标的的创始人/高管聊过、我去过这家公司做调研、所以我很懂这家公司。
需求决定收入,供给格局决定利润。以前最开始看投资书籍的时候不太理解邱国鹭为什么一直强调行业格局/行业集中度,要选择月朗星稀的行业。供给格局本质就是代表竞争激烈程度。
月线看微策略,20年不开张,开张吃20年,传奇/神奇。
okx如果合规成功且打开欧美市场,那是最好的,但是这种情况概率比较小,花很大代价搞合规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概率更大些:1)非合规市场这块肥肉的市场份额ok一直在丢,看open interest的量OK都进不了前三,再搞搞合规,把用户搞走,市场份额只会变小;2)合规的现货市场本身不是什么好生意,而且还不断被etf取代;3)perp dex开始对合约市场进行餐食,hyperliquid的open interest已经接近OK;4)合规市场只能西方国家西方团队玩,华人就不要想西方市场的合规了,种族问题、意识形态问题。
okx如果合规成功且打开欧美市场,那是最好的,但是这种情况概率比较小,花很大代价搞合规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概率更大些:1)非合规市场的合约市场份额ok一直在丢,看open interest的量OK都进不了前三,再搞搞合规,把用户搞走,市场份额只会变小;2)perp dex开始对合约市场进行餐食,hyperliquid的open interest已经接近OK;3)合规市场只能西方国家西方团队玩,华人就不要想西方市场的合规了,种族问题、意识形态问题。
Tether稳态利润率99%,还有比这个利润率更高的生意和公司吗?段说稳定币差异化小于航空公司,巴说比特币是老鼠屎的平方,他们的投资理念是非常值得学习的,但他们的能力圈是跟不上时代的(其实也不需要跟上)。
加密资产行业真是包罗万象,不同的人看到的点是不同的,有的人看到的是赌场,有些人看到的是彩票,有些人看到的是未来支付结算系统,有些人看到的是新型货币,有些人看到的是洗钱工具,有些人看到的是避税逃汇工具。
买入一个资产之后,脑子就很难客观了,首先要意识到这个点,然后才有可能尽量客观。
说实话,这些传统行业赚钱的富豪大佬们研究的各种家办、信托、移民等各种避税方法,都没持有加密资产好。币圈缺点就是可投资资产类别太少,其他层面真是秒杀。
在AI、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超级个体、主权个人,一人公司、无人公司、非公司形态的组织也会逐渐成为常态,要比拼人效、而不要比拼人数,以人效为美,同时不要留恋和迷信大公司、也不拘泥于传统的组织形式,超级个体一样会创造巨大价值和收益。
在AI、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超级个体、主权个人,一人公司、无人公司、非公司形态的组织也会逐渐成为常态,要比拼人效、而不要比拼人数,以人效为美。
还是要足够懂,才会提需求、提问题。
不同阶段,人的商业模式也是不同的,一开始啥都没有,主要通过卖时间赚钱,有了些能力之后开始用别人的时间(招人)和别人的钱(融资)来赚钱,当生意的边际收益无法跑过资本收益之后,主要通过资本收益来赚钱。
低门槛执行+有正反馈,是坚持的重要条件。
有个假设不知道是否成立。如果童年穷,长大了对钱有过度追求;如果童年被欺负,长大了可能对权力暴力有过度追求;如果童年不被认可,长大了可能对名誉/别人的评价有过度追求;等等。
你童年有什么经历影响了你的一生吗?包括好和坏的影响。(比如就我来说,童年家里穷、很多物质没有得到满足,长大后我发现我对金钱的欲望超过大部分人)
投资人和投资家的区别,主要在规模和影响力层面。
投资的理论就那些,更多的是通过不断实践来修正自己所理解的投资理论。
有机会再仔细看,没机会不要硬看,不然看着看着就出现幻觉了。
超级个体和主权个人,异曲同工的感觉,差别在于前者强调能力上,后者强调权力上。
本来走的就是一条人烟稀少的路,就不奢求什么志同道合了,概率极低。
没有目的的情况下,两个人交流如果不能相互理解达到形成共鸣,那么聊天就是一种负担。
很残忍,但是事实。坑蒙拐骗抢。
有人用、有收入、有利润、有竞争力、有能力和意愿持续回购,层层筛下来没几个项目的。
非要用放大镜去看一个企业或者人的话,其实每个人/企业都有割韭菜嫌疑,腾讯毒害了无数青少年,阿里让无数实体店倒闭,拼多多美团压榨无数商家骑手,币安OK火币让无数家庭倾家荡产,都是带血的钱。还是要综合看。
把币东回报规则直接写入智能合约的才好,把利润放到中心化账户择机回购,有点不放心,什么时候回购、怎么回购、回购多少、回购后怎么操作,都是黑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