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下关于edgex所谓的“洗钱阴谋论” 优先edgex的地址是可追溯的,黑u进来立马就知道了,直接洗钱是不可能的,那么对敲呢?哪怕是对敲,在edgex上这部分的对敲资金得是白u呀,那所有平台都能对敲,对敲最好的地方也不是dex、而是cex,直接买一堆黑哥、菲哥的kyc就行
MetaMask 把永续合约塞进了钱包里,这件事比你想的更大 钱包入口一直是被低估的存在 老实说,我第一次看到“Perps 进 MetaMask”时,心里只有一句:这不是功能更新,这是入口位移。过去永续交易的流量口在 CEX、在少数 DeFi 巨头;现在,流量口被搬进了全球装机量最高的自托管钱包。结果会怎样?——被动持币的人,开始在同一个钱包里变成主动交易的人 先把关键信息放在台面上: MetaMask 官方已上线钱包内永续(Perps),底层撮合与流动性由 Hyperliquid 提供,移动端体验和资金注入做了深度优化,允许在合规地区直接开平仓,目标就是把“专业级衍生品”做成无缝自托管体验 同时推出 MetaMask Rewards 赛季积分体系,首季将发放超过 3000 万美元等值的 LINEA 代币($LINEA),并给出手续费折扣、积分加速、金属卡等权益;后续积分可延续至更多季和更多权益 更直白的重磅:官方确认将发行代币(长期被社区热议的“MASK”终于官宣进入流程),并把 Perps、Rewards、预测市场等新能力串起来,形成一个“钱包即平台”的闭环 背靠 ConsenSys 的工业级背书与合规推进,MetaMask 历史用户体量早已超 1 亿,这是“分发力”的底色 这对行业意味着什么? 一句话:CEX 的护城河,在入口层被掀了一角 用户不再“跳应用”找交易,而是在最熟悉的钱包里,点开就能加杠杆、做对冲、管仓位。谁离用户越近,谁拿到的成交就越多。入口=流量=交易额=收入=代币需求,这条链路在 MetaMask 这里变得极其顺滑 而且底层选的是 Hyperliquid——当前去中心化永续里成交深、延迟低的一线选手之一,等于是把成熟的撮合引擎嵌到钱包里,省去了用户的“再学习成本”。 代币与激励:怎么影响预期? 这套组合拳的关键在于激励沉淀与叙事兑现: 短期:Perps 上线 + Rewards 第一季,直接把“交易、换汇、刷卡、持有 mUSD(MetaMask 稳定币)”等行为转化成积分与 $LINEA 真实发放。发放规模已明示“3000 万美元+”,这不是口号,是白纸黑字的承诺 中期:积分跨季累积、权益逐步扩张,在钱包里活跃的人会越来越难离开。当用户习惯在 MetaMask 完成从买币、永续到支付的一切动作,平台的抽象“交易税”(手续费、点差、周边金融产品收入)就会稳定流入生态 长期:官方已确认代币发行计划。当代币与积分、费用折扣、治理、生态权益挂钩,交易活跃度与代币需求就开始互相增幅。市场会把这一套“会计分录”提前计价到 token 上——这就是预期的来源 我更关心的是结构性买盘: Perps 把高频成交塞进钱包; Rewards 把行为留存锁在钱包; 未来代币把估值锚放进钱包。 当三件事形成闭环,就是从功能→现金流→估值的通路。 钱包入口的价值我一句话就能总结: “当入口开始印钞,代币就有了腰骨。” 包括我对perp赛道第二阶段的预判,就是入口的争夺,随着perp赛道的争夺,头部几家 的胜利者会瓜分大部分市场,然后就是入口阶段的争夺,谁占领了更多入口,谁就有更多流动性,而这个入口目前看就是钱包,因为用户基数足够的庞大,而钱包本身也需要结合一个高频交易工具来完成自身的价值闭环 MetaMask 已经把手伸到了最前排 关于MetaMask积分获取我说下: 由于 MetaMask 的积分活动参与入口设置比较特殊,必须先手动选择参与,才能开始积累积分,所以请您务必按照指引进行操作。 先通过我的MetaMask邀请链接注册,通过我的邀请码进入,大家可以领取2个250积分,如果不走我链接,不填我的邀请码(VBXD8V),只能领取一个250积分: https://t.co/XSqc07qFyL 要成功参与积分活动,必须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1. 下载 MetaMask 手机版本(如已经下载,可以忽略该步骤) 2. 打开 MetaMask 移动端应用,更新到最新版本 3. 在底部功能栏最右侧找到“奖励”/“Rewards”入口,点击进入 4. 点击“领取 250 积分”/“Claim 250 points”,即选择加入(opt in) (❗️❗️❗️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必须要完成该步骤,才视为开始参与积分活动,否则即使交易了也无法积累积分)
$LINEA
-4.31%
PerpDEX的非共识机会在哪?金融游戏化 自押注hyperliquid成功后,后续PerpDEX赛道彻底迎来了爆发,lighter、edegx崛起,aster依托币安的助力,也为整个PerpDEX赛道狠狠的加了一把火 我们都在持续押注“下一个”,但你很快会发现PerpDEX赛道的问题,产品慢慢趋于同质化,这个赛道哪怕同质化依旧有红利 但我喜欢不走寻常路的项目,因为非共识机会才有赔率,共识区里挤满人,超额收益永远在“非共识” 我直接直言不讳吧, @JELabs2024 在给我撮合edgex的合作后,后面时常给我谈起TurboFlow,我当时并不是很感冒,因为他们在perpdex中走的并不是一条主流路径,但当我试遍了各种主流路径的perp后,我发现我们需要找一个不一样路径的perp,否者一味的同质化毫无想象力 产品现在升级之后, @0xEvieYang 又跟我说了,此时我把所有的perpdex都玩遍了,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TurboFlow后,哇,完全不一样 TurboFlow走了一条“非共识”的弯道,把永续合约做成一门“金融娱乐”生意,本质就是把金融游戏化,这是很多人还没意识到的叙事,其实pump、Polymarket路径就是金融游戏化的起点 只是每个项目展示出的形态不同 TurboFlow与常规的perp有啥不同? 高杠杆?最高 1000x,我当时一看就傻了,因为我平时从来不玩高于10倍杠杆的,当我体验的时候,不可能用很多钱玩这种离谱的杠杆,就零花钱玩,结果我尼玛玩上瘾了 到这里很多人应该反应过来了 接着看TurboFlow平台的手续费机制,官方叫免手续费利润分成模式 其实就是TurboFlow 只在你赚钱时抽一小口,没赚不收费,TurboFlow 把“输也先被收钱”的时代埋了,改成“赢了再分账” 到这里,如果你还没反应过来,那就悟性太差了 说下TurboFlow的体验吧,几乎零滑点、极难被“插针”,再加上他们自研 L1 的高并发,该快的地方是真的快。清算阈值与风控参数全可见、可查、可证,刺激与安全的边界写在链上,不在后台,不存在黑箱 TurboFlow被我关注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它的背景 创始人 Tony He是Amber Group 联合创始人、前摩根士丹利衍生品交易员,跟edgex的背景类似,都是Amber Group系的,作为edgex的华语区第一推手,所以我对TurboFlow也多了一些好感 回到正题,我对TurboFlow的定义就是“金融游戏化的 Perp” 金融是理性的,娱乐是感性的;把两者做成产品闭环,这就是TurboFlow 的优势,简直就是perp领域的泥石流,它既能作为专业交易员的工具,又能作为金融游戏化平台,而且完全不矛盾,甚至两者极为互补 在各个链上Perp卷麻的阶段,TurboFlow过于另类了,是我之前完全没想到的路径,很多人在找下一个pump、下一个Polymarket,却没想到,“下一个”甚至都不会是meme、预测市场赛道,而是以perp的形态出现,也就是我提到的链上“金融游戏化” 在多说一嘴,TurboFlow活跃用户或有空投奖励机会,也欢迎大家走我链接体验,在次提醒下,1000倍杠杆别瞎jb玩,帖子也说了,1000倍杠杆本质就是perp游戏化产品,只适合零花钱消遣 https://t.co/NucB3jEF1J
哦哦,我懂了,选了maru
Binance Alpha中 @SemanticLayer $42 这个项目还挺有意思的,就是给这些 AI 代理开工资、排队列、分红利——把人类的交易和 Agent 的交易放到同一条“语义轨”上滚动起来 Semantic Layer $42 身上同时有三把“唯一”的钥匙:拿到欧美头部基金的钱、x402 / AgentFi 正统赛道、在 Base 上已经有可用产品。这不是白皮书叙事,是上链实装 这个模式的想象力就在于,过去加密靠“人”的贪嗔痴拉动成交;接下来是“Agent 经济”接盘 它们自己开钱包、自己签名、自己下单、自己做清算,24/7 从不熄火。想象一下,当订单流由 Agent 承包,谁掌控激励、排序、MEV 回流,谁就拿走新周期的“总开关”。Semantic Layer 就在干这件事 Semantic Layer $42 这个项目我初次了解也有点懵,我用人话解释下: 1、语义层(Semantic Layer)= dApp 的“可编程协调层”:一句配置,控制用户激励、交易排序、MEV 分配。你可以把它理解为把“激励逻辑 + 执行路径 + 价值回流”写进一个可组合的模板,人用它,Agent 更需要它 2、不是“另一个桥”,不是“另一个拍卖”,而是从订单出生到结算的整条管线:谁先成交、谁拿返利、价值怎么返还协议金库,都在这层完成 3、已经在 Base 上跑起来,不是 PPT 而且资本阵容也很能打,被 Figment Capital、Hack VC、Robot Ventures、Bankless Ventures、Fenbushi、Anagram、Perridon 等机构押注。欧美大票+ 加密老牌基本盘,这类组合不去投“快餐赛道”,他们押的通常是范式层 今天的 MEV 年化已经是真金白银的大盘子;但传统金融里 90%+ 的订单是算法产出的,而 Web3 还远没到这水平。当链上出现规模化 Agent 订单流,体量会把 MEV 的天花板顶穿。 Semantic Layer $42 的位势是——不去抢一个细分环节,而是站在“生成订单 + 编排执行”的交汇口。这就是它能吃到人类流量 + Agent 流量双增量的原因 我对这个项目的主观判断 如果你只想赌情绪,这不是最快的路子。如果你想赌“Agent 经济的结构性长逻辑”,那就找能吃到订单出生 + 排序 + 价值回流三段收益的基建。Semantic Layer,正好卡在中枢 Post-TGE 阶段我更看第二波曲线:生态接入/费用面板/Agent 接口开放。这些一出来,常常比首次挂牌更有效 我是比较看重真实数据的,对Semantic Layer这个叙事感兴趣的,可以紧盯三组 KPI,意图成交占比(Agent vs. Human)、每单位订单的费用回流、接入的 Base 生态与跨链扩展速度。这三条曲线能不能持续向上,决定了估值想象力
我做交易和项目研究这些年,对 AI 工具的依赖早就离不开了。但每次遇到要授权、要填个人信息的环节,就很担心,生怕授权了账户里的钱就给盗了, 一直盼着能有个给 AI 做安全把关的东西,类似 AI 软件的“360 安全卫士”,可以做到验证谁是真实的可靠的, 直到遇上了 @billions_ntwk 官方说 Billions 能把 AI 的来源、训练路径、背后的控制方都理得比较清楚,来个全链路验证。不像之前的许多套着 AI 壳子的旁氏,实际应用这块,不管什么身份交互的项目,Billions 都能灵活适配,还能把真人和机器人区分开,隐私保护做得很到位。现在真实验证的用户都超 200 万了,这用户量蛮可观的 Billions 的合作生态也挺广,在 Web2 领域,AI、企业、银行、政府这些领域都有伙伴。像 Sentient、TikTok 都是它的合作方,还为欧洲某国政府剧院、印度政府环境与劳工部门的官方公司提供服务,甚至和汇丰银行试点可携带 KYC 方案。最近还和 Tria 新银行正式展开了合作,不是试水,而是直接上线大规模用户的生产级的隐私保护方案。估计接下来 Billions 估计会不断和新生态合作释放利好 再说融资这块,Billions 累计募资 $30M。在身份验证和零知识这个赛道里,发币且有知名度的项目像 Worldcoin、Humanity,还有之前的 Galxe、Space ID,但拿到 Coinbase Ventures 投资的,就只有 Billions 和 Worldcoin 两家,可见背景还是挺硬的 现在就盼着 Billions 能尽快把 AI 审查功能落地,到时候每次用新 AI 工具前,也能像在支付宝查信用分一样,查查 AI 的 “安全分”,那用起来就更踏实了。而且听说快要 TGE 了,解决 AI 信任问题的同时还能期待个空投,说不定又是大号猪脚饭
1011之后,现在币圈最重要的是,构建新的币圈中产阶级 币圈中产是整个生态的核心支柱,这帮人的特点就是,相信山寨叙事,是山寨叙事的主力支持者 1011之后,把这帮人清洗的很惨,所以很快会有新的山寨叙事,吸引新的币圈中产
为啥“预测市场”有政治风险? 预测本身很难独立于客观世界,会反向影响结果本身,比如美国大选的选举预测这一轮成为重要参考指标,在博弈焦灼期,预测结果会影响很多人的最终决策,一丝的变化就可能让天平转向 在东方的某鲜国,在政治特殊时期,预测市场上显示某将军在今年继续执政的可能性不是100% 如果参与的资金量达到了亿级别,可能性变成了90%,这可能是资金误判或者其高层收到特殊消息,这一预测结果一定会传回某鲜国高层内部,进而让内部产生猜疑,在特殊时期这是致命的 100%和99%的预期在某鲜国是完全不同的含义 所以预测市场要不要禁止政治话题,这会是一个长期的博弈,每个人参与其中都要意识到,自己参与的部分有没有可能给自己带来潜在风险 就说这么多了,后面就删除这条帖子
看原始佛教就知道佛教的内核,就是反宗教的 但原始佛教那套非常之冰冷,像后续的大乘佛教还有什么极乐世界,原始佛教就是追求涅槃,涅槃啥意思? 涅槃就是啥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啥也没有了,没有来生、没有轮回,这就是涅槃的含义,非常反人性、反基因
币安永远不可能给公关费(和解费),逻辑也很简单,一旦有人通过质疑(或fud)币安拿到利益,后面就一堆人这么做 举个例子,某天一个国家宣布,抓一只老鼠就给补贴,从此以后这个国家的老鼠数量会指数级爆发 没有什么阴谋论,我不质疑币安,仅仅只是我累了
最近行情波动得太大了,很多人都在经历着起起伏伏的情绪。这个时候,不如看看那些上限较高的项目,特别是像RWA赛道这样的项目。今天聊的就是xStocks xStocks @xStocksFi@BackedFi 推出的代币化股票平台,它让我们可以通过区块链交易现实世界的股票,比如TSLAx、AAPLx这些大公司股票 每一份xStock都由实际股票1:1支持,而且这些资产都存放在受监管的托管银行账户中,安全性有保障。相比那些空有概念的项目,xStocks是真正能够提供透明性和合规性的 目前,xStocks已经上线了Kraken、Bybit等多个CEX,而且在Solana链上也有部署。3个月内,它就实现了$5亿的链上交易量,已经吸引了3.5万链上持有人,AUM也增长到了9200万美元。这些数据说明什么?说明它真的有需求,也证明了它能够吸引真正的用户 如果你关心DeFi和CeFi操作,xStocks也提供了很多实际应用的功能。你可以在主流CEX上交易代币化股票,也可以用它们提供LP赚取手续费,甚至用代币化股票做抵押借贷。最关键的是,xStocks支持跨链操作,全球用户都能参与 如果你对操作感兴趣,其实也很简单。在Binance上直接搜索像TSLAx、AAPLx这样的代币化股票,选择“交易”或者“快速购买”,就能开始了。感兴趣的话,我也可以分享一些具体操作步骤,自己试试就知道了 总的来说,xStocks在当前市场中,是一个真正在做事的项目。虽然行情波动大,但它的稳步增长让我觉得,作为一个RWA项目,xStocks值得一看。大家可以自己去研究,看看它能为你带来什么价值。
Hemi @hemi_xyz 这项目还挺聪明的,Aster本身就有空投激励预期,HEMI官宣上 Aster 开启 $400000 交易奖励,两周限时,而且拒绝刷量、机器人一律无效,你下的每一单,都是对奖励池的有效“索赔权” 这可以快速抢夺链上“真成交”和流动性,而且Hemi与Aster同源于 YZi/CZ 体系 的资源半径,“下一位 Aster”的叙事自然被点燃 细节一句话说透: 到 Aster 交易 $HEMI,现货单账号累计 ≥ $1,000 合格,合约 ≥ $5,000(5x) 合格;你占活动总成交量的比例,乘以对应奖励池,就是你的奖金;活动结束 T+7 天发放,USDT 与 HEMI 各占一半。公平透明,先到先赚 这次联动对潜在币价也有冲击力,我看三条线: 结构性买盘线:活动期内,做现货与合约的人必须先配 $HEMI 头寸,叠加“真实成交做基数”,会把做市深度与主动流动性一起拉起来 叙事外扩线:Hemi 的“BTC 安全 + EVM 应用”已经被验证,配合 Aster 的执行效率与用户基盘,交易频率→费用沉淀→生态收入会回流到链上“看得见”的数据面,情绪和估值地板一起抬升 同源联想线:Aster 之前走出来的曲线,市场天然会拿来对照。背书相近、赛道相近、做法相近,当“谁是下一位 Aster”成了公开讨论,增量资金会把 $HEMI 拉进同一篮子里先行定价 这活动肯定爆,因为本身就叠加了Aster的空投激励预期,但还是提醒下,衍生品有杠杆,请控制仓位,别把奖励变成对手盘的红包。两周时间,够你把 $HEMI 和 Aster 的手感摸清楚
$HEMI
-8.11%
一直以来,我都很看好AI+交易这个赛道,因为我自己就经常做交易,同时也是各种AI的重度用户。理论上,这个赛道的天花板非常高,但是要把高大上的概念真正落地其实不容易,用心做好体验的产品更是寥寥无几 直到最近,我才找到了截至目前为止我用起来最顺手的AI交易类插件 Moss AI @MossAI_Official 看这类产品,最关键的就是它的功能和定位。定位准了,功能对了,才能帮用户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而Moss AI 的定位切的就非常准,就是由 AI 驱动的 Alpha 与交易聚合平台。其核心价值就是帮你深度过滤推特上各种噪音和垃圾信息,并且提前识别和捕捉各种优质的交易机会 举个例子,就在刚才,Moss AI的alpha alert给我推了一个新的交易机会。它检测到 了$K 在 Gate上的合约费率达到了夸张的-0.5947% 让我意外的是,Moss AI不仅能监测到这些市场信息,还会基于此分析市场情况。这是Moss AI的分析,你可以看看有没有道理:这种过高的负利率表明市场存在大量的空头头寸,往往也是在空头挤压或价格反转之前的征兆 这个功能确实很有意思,也很实用。当大部分交易类AI还停留在基础的信息搜集和整理层面时,Moss AI已经开始主动挖掘和分析市场中的Alpha机会,为用户提供更多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也是我看好这个项目核心原因 而且,Moss AI项目方也挺有想法的,最近有不少新动作。这周他们就会发布最新的OG Pass NFT 我特意和官方确认过了,NFT持有者不仅能拿到早期的社区身份、获得项目未来空投份额,还能立即直接拿200 积分奖励。而且这些的积分后期是直接和空投挂钩的,还能用来参与他们的涨跌竞猜板块 正常情况下,mint一个NFT要0.1BNB,100多U。我特意找官方要了5个免费mint的白单抽给大家,相当于免费拿NFT + 未来空投份额 + 大额积分。先下个Moss,使用我的邀请码:1NDUY169 还有额外100的钻石奖励。关注、评论、转发并就能参与抽奖了
这里到底是不是转熊? 要等一段时间才知道,一般转熊不是这么直接的,需要一波反弹行情来确认,反转了就另一回事,继续嗨,如果就一波反弹,到时候才能确认 不要着急下结论,行情确实是需要先走一段才知道 不要慌
付费群是最烂的模式 就我自己几年前的a8工厂而言,当时我撸zkf最高赚了800万,一堆人抢着进群,然后我二级死扛亏麻了,几个人疯狂搞我,后面市场也没啥机会,后面推了hyperliquid也没几个人真相信,hype空投一波起飞 付费群做起来非常难,社区得要求你每个项目都押对,只有神才能做付费群,我不是神
删除了,影响到了一些人利益,我也不想影响别人 我只能说,笨鱼越多,我们越安全,支持他们
推预测市场板块的kol们,还是注意下,这事不是单纯的币圈风险了,涉及到了政治,比如台湾已经封禁了polymarket,这玩意反向干预到了现实政治,在东大,是红线中的红线 推这个的人,很可能被祭旗
yes,这也是我一直不在推特推预测市场板块的原因 这事不是我们这些韭菜能瞎参与的
同意熬鹰的论点 “币安人生”meme跟其他meme确实不太一样 一是名字直接跟币安绑死了 二是币安全程参与这个币的引导,开局因为我的高低学历论,但后续确实是币安在推波助澜 三是1011事件刚过完头七,你懂得
中文meme会让国内高层对币安的好感度大增??? what???
大家远比想象的耐操 这是一个很好的社会性试验
小浣熊真是个人才,怪不得能在hyperliquid撸了几千万美金空投 对,很多人不知道,小浣熊在hyperliquid的神战绩
我偏向于年底还有一波行情,1011这波的币圈受灾情况: 核心大户群其实没啥影响,核心仓都是btc、eth、sol、bnb主力资产 小散已经这个逼样了,还在p来p去,也没啥太大影响 这波1011影响最大的是“币圈中产”,坚信山寨叙事、山寨牛的这帮人 叙事玩法得变了而已,也不用过于悲观
经过1011大清洗后,大家的吃相会越来越难看,不会再有体面了 等待新的变量出现
真正的“不正经”不是 @MyHongKongDoll 赚钱的方式,而是你明知道现实如此,却还要假装世界该听道德的 真正让你不适的,不是“色情与投机”,而是她赚到了你无法赚到的钱 世界从不奖励道德洁癖,只奖励有效成果,想起盘主了 @thecryptoskanda 的话,早日脱离道德预设框架
Allora-Ai正在重塑我们的投资体系 Ai+区块链一直是我看好的赛道,因为我自己就是chatgpt深度用户,比如我经常给chatgpt喂数据,有时候ai帮我写的帖子,根本看不出有ai的痕迹,甚至有时候写出了我自己都想不到的独特视角 所以在Ai+区块链赛道上,我很看重有实际应用的Ai,比如 @AlloraNetwork 在 2024/6 评估“美大选胜率”时,给出特朗普 62.5%,高于当时 Polymarket 的 $0.53,4 周后价格涨到 $0.60 这对于交易而言,太有意思了,因为Ai是全局思维没有主观情绪,所以Ai在预测和交易上可以有效弥补信息缺口和对冲投资的性格陷阱,这里Allora给了我们一个实证,COD3X的Big Tony接入Allora做BTC策略,平均每笔 +2.54%,比Buy&Hold高 21.7% 回报 Allora这个项目带来的实际应用与我们投资是高度契合的,很有必要聊下 我先给个直觉——Allora 不是一个模型,它是一张“聪明路由网”:你只要说目标,网络自己会把一堆 AI 模型组合、加权、博弈,给你一个比单模更准、更快、更稳的结果 换句话说,从“模型中心”切到“目标中心”,把人肉选型这件事彻底干掉 一句话说明亮点:“Allora 不卖模型,它卖的是更聪明的答案。” 现在的 AI 其实还停留在“选哪个模型更好”的时代——A 模型精度高但慢,B 模型快但不稳,最后你要在一堆 trade-off 里反复试错,成本高、结果还不一致。这一点我在使用各家AI产品时深有体会,每个平台模型都有自己短板和长处 Allora 的思路是把模型变成“可互换的部件”,让网络自己算出最优路线,比如你给Allora一个目标,它上下文感知组合(Context-Aware Composition),然后自我进化(Self-Evolution)。参与的人越多,网络越聪明——这才叫正外部性 跳出Allora本身的产品,Allora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 作为Ai+区块链,Allora是有自己代币,Polychain、Framework、dao5 等投了$35M;团队履历里有 Chainlink、Consensys、LayerZero——做过大工程、懂生态打法的人在掌舵 Allora自己的代币叫$ALLO,代币功能分为三层 用量需求:应用/协议用 $ALLO 购买推理与预测服务(Intelligence as Value) 质押与治理:评估者(Reputers)质押 $ALLO 做模型评估、治理与安全 激励分发:贡献者(模型/算法/优化)按真实贡献拿 $ALLO $ALLO 的需求直接与“智能调用量”挂钩,并非单纯的治理代币,随着更多 DeFi 策略、预测市场、Agent 工厂 → 调用量上升,$ALLO 成为“买信号”的结算介质 Allora这个Ai项目的发展,对我们投资交易和玩策略的非常有意义,我们要的是更稳定、更可回测的 alpha 源,Allora 的组合与进化能给我们“持续可迭代的信号”,把多模型的噪音,压成一条可交易的信号曲线 所以我非常期待Allora后续给我们带来与投资交易、预测强相关的应用,这也是整个加密市场未来最强力的真实需求,这可能就是Ai+区块链的突破口
$ALLO
这种骗局,一般什么情况下容易中招? 就是你很累的时候,人累的时候大脑思考能力就会下降,一迷糊就点了,然后账号就被盗了
哈哈
品,好好细品
KOL轮本身是个陷阱,每个阶段都会被拿捏 拿捏一:你投了钱,还要给做免费宣发,毕竟都自己投了 拿捏二:上市赚了,有良心的给你转币,不良心的退本金 拿捏三:上市后面超级暴涨,比如aster的kol轮,项目方大概率后期会改变kol轮解锁规则 无论投的是赚还是亏,都是大概被狠狠拿捏,你还很难撕破脸干
为啥会有两个“重生”meme,而且两个市值非常接近 一个290万美金 一个350万美金 按理说,正版和盗版的市值差距会很大,这两个重生基本市值差不多
对呀,大溪地的白兰度私人岛8天也才15万人民币,也就2万u。这已经是海岛天花板了,平时亏几万u眼都不眨下,我老婆都说几年了要去大溪地,一直没陪她去 我们都开始失去了“现实感” 忘了钱还能花在“活着”上
很多人来币圈,就是因为币圈是诈骗市场,想从诈骗市场中分一杯羹 造业和消业共存,每个人的结局都是合理的 只能阿弥陀佛了
1011 大清算:币圈人的共业 1011 不是一次暴雷, 它是一面镜子。 照出的是 项目方的贪, 机构的算计, 散户的赌性, 以及整个行业共同铸造的业障。 “跟着大骗子才能赚大钱” 这句话在 2017 年流行, 当时我们把它当笑话, 如今才知道—— 那不是玩笑,那是币圈的底层逻辑: 不是谁骗谁, 是所有人都在赌自己不是最后一个被骗的。 这不是单方之恶, 是全员共谋: 项目方讲故事, VC 制造估值, KOL 搬运情绪, 散户赌命上桌。 每个人都说自己是受害者, 每个人又都曾希望“别人接盘自己”。 币圈从来不是市场,它是道场 在这里, 没有真正的信仰, 只有轮回: → 造业(吹牛、骗流、割韭) → 受报(爆仓、归零、清算) 我们一边骂骗子, 一边祈祷自己别错过下一次庞氏。 币圈不是创造价值的地方, 它是一个把人性极限暴露到赤裸的灯屋—— 贪婪、恐惧、嫉妒、幸灾乐祸…… 所有修不掉的心魔, 都会在这里显形。 在币圈,没有纯粹的韭菜与庄家, 只有造业者与受报者相互轮转。
妈的 这句话把我点通了 把之前帖子都删了,仅存的一丝正义感被这句话干没了
1011事件,我也不想再喷哪一方了,每一方都被裹挟,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也包括币安自己,这一次全局皆输 以往每次币圈清算,都能很快找到事件原因,有盘可复,优化下一次 这一次我也不认为是币安刻意而为,因为这是全局皆输的结局 但我们迟迟不知道1011事件真实的原因,这对吗?
让人更恐怖的是,1011事件的真实原因到现在都还不知道,真相就是真相,是客观事实,不存在啥立场之分 这一点就很恐怖,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why?
1011事件带来的冲击远比大家预想的恐怖 我们圈内自己开玩笑说“币圈是个诈骗市场”没有问题 1011后,山寨被异常暴跌清算、币安修改价格(这个被澄清了,是有原因的),我朋友圈基本没几个炒币的,这次都不少人发,圈外做实了币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诈骗市场 得很久才能恢复了,转熊的话也不意外了
我这帖子真是chantgpt写的,很多人感到震惊,秘密就在于,你要去时常去给ai喂数据,比如我会把我的帖子、想法、各种坏心思都喂给ai 训练一阵子后,你会发现让gpt写稿子,写的真是我想要的风格和思路 ai本质上是你的另一个虚拟分身,就是你的元婴 你要告诉ai,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培养这个分身
我来说点暗黑人性的 什么“真实用户”?—— 在链上,人人都是演员 工作室交互,是假的吗?散户撸空投,是假的吗?KOL 写推文,是假的吗?每个人都在为利益行动,没有谁比谁更高贵,只是拿钱的方式不同 最恶心的是: 先用“开放公平”把人骗进来, 再用“朋克精神”把人拒之门外 这是包装下的精英主义。 币圈最荒诞的是: 每个人都举着“正义”的旗,却没有一个不是在为自己夺食,也包括我自己 所谓朋克,不过是另一种精英主义 所谓公平,不过是输家的一声控诉 如果你是项目方,掌握了分配权,你会发给谁? 你的答案,就是你的立场 你的立场,就是你的人性 大家不是反对不公平,只是反对为何自己不在分赃名单 这是狩猎场 不谈正义,只问自己能不能活着带走血肉 在币圈,没人是真的被欺骗 大多数人只是希望谎言有自己一份 看清了,就别再演了 币圈没有神,只有分食者与被分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