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思考了一下$KET 的代币结构,为什么比绝大多数 meme 项目更有延展性
从结果来看, $KET 是近期最不典型的 meme:它没有连续大涨的爆发期,但却有一条长尾稳定上升的价格曲线
要解释这个现象,不能泛泛说“有机制”,要从供给、释放节奏、使用场景这三个最核心的经济逻辑入手
1.代币分配
$KET 的总量:10 亿枚,这不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结构划分上非常克制
官方从未大肆宣传这部分分配,但通过链上追踪可见:
🔸 流动性池 + 初期市场分发占比约 25%,足以支撑深度,不至于“薄得容易操控”
🔸社区激励池 + eKET 奖励释放占比约 30%,这是目前活跃最多的一部分
🔸团队/顾问/贡献者锁仓大约 20%,但设有 24 个月线性释放 + cliff(冷冻期)
🔸剩下约 25%,预留给 未来回购、战略合作、NFT交互等用途
重点是:没有 VC 私募盘,没有巨量空投砸盘
在目前 10 亿流通中,能实际进入 CEX 和 DEX 被频繁交易的部分很小,绝大多数流通其实锁在行为绑定机制和交互结构中
这意味着:市场卖压可预期、但不会突发;筹码结构可见、但不集中
2. 释放机制
很多项目走进死胡同的原因是“拉新靠空投,早期靠解锁”,结果新用户拿不到有意义的仓位,老用户却天天等出货窗口
$KET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
eKET 映射结构:初期通过行为获取积分,再按季度统一申领 $KET;
每一轮映射周期设置“时间 +活跃度”双因素门槛,形成清洗机制;
真正流通在市场上、无行为绑定的空投释放非常稀少。
这带来两个好处:
🔸社区早期成员必须保持活跃才能解锁代币
🔸空投者没法直接砸盘,因为没有“立刻兑现”的通道
它等于用一种 慢释放 + 持续行为证明 的结构,把“撸完就走”的那一类用户踢出系统。
3. 使用场景与销毁逻辑
很多项目谈通缩,但 $KET 的通缩是绑定在使用场景上的,不是抽象销毁
它的三层用例逻辑如下:
① 行为绑定:
所有社区治理、生态互动都要求钱包持有一定数量 $KET
而投票权重还会进一步与 NFT、orb 积分等级绑定
这个机制下,$KET 不只是投票票根,而是“参与权”通证
② 费用回购+自动销毁:
每笔链上操作,都会收取微额手续费,自动触发 0.3% 销毁机制
这不是“未来可能执行”,是合约已经写死、随时运行的
③ 收益回购:
@YellowCatDAO 官方曾在 TG 群透露过:生态产品(AI bot、NFT平台等)20% 收益将定期用于二级市场回购,并进入销毁池
这构成一个“随着生态使用增长,销毁也增长”的反馈回路
这不是单纯的“烧币炒热度”,而是将销毁行为写入整个生态收入分配中
4. 未来结构承接
从目前发展来看,$KET 很可能成为一个身份型资产。
根据目前的社区治理行为判断:
NFT 可能会绑定投票权、提案权和生态白名单通道
orb 分数 + KET 持仓 + NFT构成三位一体的用户画像体系
未来 GameFi、内容平台甚至跨链桥的使用权限,也将由此延伸
这一点与 SHIBA 过去纯靠 meme 热度+Shibaswap 生态拉盘的做法不同。$KET 的路径更接近「链上行为 -> 数据层 -> 身份绑定 -> 权利分发」
这其实在 @AVAX 链上的应用生态中是个空缺
而如果它在 NFT+DAO 方向补齐缺口,未来整个代币的角色将从“投票凭证”升级为“生态通行证”
总结一句话
#KET 的代币模型不是让你猜它何时炒作,而是让你清楚:什么时候参与、参与做什么、做了能换什么
在这个结构里,“价格上涨”只是结构本身被验证后的副产品
@cookiedotfun #cookie #snaps

From X
Disclaimer: The above content reflects only the author's opinion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ny stance of CoinNX,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Coin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