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ON
+0.85%
之前投了 $SOON ,因此项目方拜托分享一些技术解读。 一条链,使用 ETH (或 BNB chain) 作为底层,却同时使用 Solana 的虚拟机来执行交易。 它从技术上,到底是怎么一步一步改造出来的呢? 一、先说说一个交易在 ETH L1 是怎么被打包的: 1.EVM(执行层)先结算出结果; 2.然后交给 PoS 节点们(共识层)审批、打包。 这很好理解。 不过,由于步骤 2 的节点太多了(为了去中心化),形成了掣肘,所以 ETH 性能瓶颈就被锁死在 15 TPS。 二、那么,再说说 OP 是怎么改良的? 众所周知,OP 以及其他众多 L2 是【不需要共识机制】的,它就是一个简单的链下计算,然后靠欺诈证明来保证链下计算不会作假。 所以,一个交易在 OP 上是如何被打包的呢? 1.链下的 EVM (执行层)来完成运算,这里和 ETH L1 没有区别; 2.不走共识,直接走排序器(结算层),乐观地相信排序器不会作恶; 3.攒够一定数量,回 ETH L1 报备一下(DA 层)。 由于 OP 不走共识,所以它很快。 三、接下来再来说说 Solana 为什么快? Solana 同样要两步走: 1.SVM (执行层)先计算出结果 2.然后交给 PoS 节点(共识层)审批、打包 Solana 的共识是 Tower BFT。 和 ETH 不同,ETH 为了去中心化,对于节点的门槛要求很低,而 Tower BFT 对于节点的配置要求很高。 所以 Solana 的节点更少、更集中,因此也获得了 4000+ 的峰值 TPS。 当然,这里有争议,Solana 在计算 TPS 的时候,有点像青少年男孩在炫耀自己有过多少女朋友,它把一些节点间的通讯也算进去了,真实处理交易大概是在 400 笔左右。 尽管更晚诞生的 SVM 比 EVM 天然更快一些,比如 SVM 可以并行执行交易,而 EVM 单线程处理交易。 但是 Solana 的性能瓶颈依然是共识机制造成的,而非 SVM 的问题。 四、最后说说 SOON 如果 Solana 的共识机制也丢掉呢? 那么自然也会突破的 TPS 瓶颈。 这就是 SOON 在做的事情。 它像 OP 一样,魔改了 Solana 的客户端,删除了 Solana 的共识机制,变成了: 1.链下的 SVM (执行层)来完成运算,这里和 Solana L1 无异; 2.不走共识,直接走排序器(结算层),乐观地相信排序器不会作恶 3.攒够一定数量,回 ETH L1 报备一下(DA 层) 这就是它为什么峰值 TPS 可以超越 Solana 本体直接到 80,000 的原因,因为它把旧的瓶颈删掉了。 之前 @0xandrewz 有一篇文章,详细地解耦了 SVM 作为 L2 的一个进程,感兴趣的也可以去找一下读读看。 尽管市面上不缺少高性能的公链,但是这个思路+技术实现,依然有意义,是很有意思的演变。
From X

Disclaimer: The above content reflects only the author's opinion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ny stance of CoinNX,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Coin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