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题,我觉得四大方向解决 20 年后的比特币矿工动力问题: 1. 交易手续费增加,作为区块奖励补充; 2. 比特币单价上涨; 3. 全球能源进步、芯片突破,进而电费下降; 4. 转账税,0.01%-0.02% 可以显著解决区块奖励短缺。 而且四大方向互不冲突,可以合力,而且其中: 方向 1 解释了为什么 Core 已经不再反对铭文、Runes 这些东西; 方向 2 依赖于全球共同的努力,比特币距离黄金的市值还有 11x; 方向 3 需要仰仗核能、氢能、太阳能的更新换代,后者靠台积电,目前 3nm 工艺比较成熟,2nm 已经突破。想想仅仅几年前我们还在用 14 nm 的矿机 😂。 方向 4 目前暂时不需要,但是如果需要的话,Core 提议,矿工表决,支持速度应该是蛮快的。
Sentient 推出了一种新的 multi-agent 开源架构,叫做 ROMA,推理和搜索成绩意外地非常高。 先做个简单的科普,ROMA 这次使用的三个题库分别是什么? Seal-0 题库:它里面是精挑细选的一小套极难问题,每题都被迭代到“多款前沿模型多次尝试仍几乎全错”的强度。它考察 AI 用网页搜索/工具的模型做事实查证,在冲突、噪声或无用检索结果下的推理与去噪能力。 FRAMES 题库:Google/Harvard 提出的 RAG 统一评测集(Factuality + Retrieval + Reasoning),多跳、多约束问题(官方给出 824 题 + 论文 & 数据集)。它考察AI 检索是否找对、引用是否正确、推理是否到位。 SimpleQA 题库:OpenAI 的短事实问答基准集,题目短小、易判分、覆盖广。它主要考察 AI 是否答对且少幻觉,还能评估模型自我校准(自信度与实际正确率的匹配)。 然后聊聊它是怎么实现的? ROMA 主要通过任务拆解来做的,是三步走: 1. 判断和拆解:父节点判断任务是简单 or 复杂,如是复杂任务则拆解为若干子任务; 2. 对症下药:子节点找到最适合的 AI Agent 和工具来解决子任务; 3. 总结汇报:结果汇总+逐层上报聚合成最终答案。 这样,ROMA 得到了推理+搜索的高分(当然,缺点是也会给服务器带来更高的负载以及更长的思考时间)。 另外,过去一些 multi-agent 也采用类似的架构,但是很多会遇到一个问题,叫做“错误累积”。 举个例子,如果单个 AI 的正确率是90%,积累六层,正确率也只剩 50% 左右了。 @SentientAGI ROMA 架构的思路是把整个推理过程透明化,并且开源,这样方便后面的开发者对整个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微调,以增加长任务的正确率。 这就是开源的好处。
转一下 3D 老师这个视频做得很好。 Plasma 又推了一个新的挖 $XPL 的机会 这次是通过 Maple 在 Midas 上去存,这两个是 DeFi 老熟人了,都是实名+良好融资的项目,算是比较 Legit。 目前暂时预估 APR,但是过去 Plasma 几次都还是蛮大方的。起存是 12.5wu,一共 2 亿额度。 一会 9 点 UTC+8 时间,可能要抢,希望不要太卷。 【非财务建议/注意 DeFi 风险/反复核实推文避免被钓鱼】
$XPL
+3.62%
以太坊基金会 (EF) 成立了一个 AI 小组 使命是“要让以太坊成为 AI 的首选结算层” 挺好的,简单看了一下这个 ERC-8004 主要是解决 A2A (Agents to Agents)的一些最基础的问题,例如: -怎么注册 -怎么信誉评分 -怎么验证
我刚刚挖到了一位英文博主。 他在宝可梦卡牌交易 $cards 主升浪开始之前两天,给出了直截了当的看多信号和言简意赅的买入理由👀
$cards
+6.83%
其实在国内可能会错估稳定币在海外的普及速度。 这篇文章值得一读,作者是 Kaia 的 CEO ,他以韩国人的视角来看这件事。 稳定币这种杀手应用,都有一个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你怎么教非 Crypto 的人用稳定币?国内太麻烦了,阻碍太多。但是一旦开始用,就香得不行,甚至再也回不去了。 而其他地区不一样。 比如说 Kakao 是韩国的全民应用,Line 是日本和台湾的全民应用,它们联合发这条这条链 Kaia,起步就是原生 USDT,可能未来还有韩元稳定币。 我们假想一个平行宇宙——微信和支付宝联合发了一条链,里面默认就是 RMB 稳定币和 USDT。 这比你教别人怎么一步一步去外服下载正版交易所然后再 OTC 出入金才能碰到的稳定币,要快了十万八千倍。
西贝这下搞这么糗还不如冷处理 不回应根本发酵不到这么大 罗永浩爱说什么说什么 本来菜品就是众口难调的事情 而且他又不是美食大 V 探店大 V 这下好了,人尽皆知你西贝是预知菜了😂 (甚至不是也是了) 另外感谢大家的科普 我终于知道我每次在深圳下飞机 那个巨大的“华与华”广告是什么公司了 我一度以为是说深圳的华为和华侨城😅 一年收 600w 就整出这种活儿?
转一则上周顶流知乎爆帖之 普通男性的出路 原作者:轮回的新天地
随着我越了解 Peter Thiel,我越佩服此人。 我过去奉为圭臬的一些常识(以前我不知道),慢慢发现居然都来自于他。 比如: 1.你要 10x 优于你的对手,才能终结竞争。 2.创业公司的结果极度偏斜,一个异常值决定了基金的收益。 3.从 0 到 1 (垂直突破)和从 1 到 n (水平扩展)的区别。 4.以及那句著名的——我们想要飞行汽车,结果却得到了 140 个字符😂。
快要成为惯例了😂——每次 @buidlpad 推出新的 IDO,都要做一个分析,这次 buidl 的新项目是 Falcon,是一个类似于 Ethena 的协议。 Buidlpad 绝对是新时代的 CoinList,甚至超过 CoinList,到目前为止一共搞了 4 次 IDO,分别是 Solayer、Sahara、Lombard 和这次的 Falcon。 由于现在 T1 交易所没法搞 IDO 了,所以 Buidl 已经隐隐有成为天字第一号的趋势。上次 Lombard 超募突破前高,达到了 1400%,这个含金量相当可以。 Falcon 的话,其实很好理解,哪怕你不知道 Ethena 也没关系。 其实说白了,它就是一个专门做稳定币理财的灵活存取基金。 所谓 Delta 中性就是没有敞口的意思,大盘涨跌和它无关。而这个基金的份额,被发成了一个币叫 $USDF ,可以交易转移。 但是因为基金是 Delta 中性的,所以 USDF 也就自然兼具了稳定币效果。 它背后的策略,是协议一手包办的,包括但不限于:买入小币去做 Staking 同时在交易所套保吃费率;存一些链上套利的项目等等,具体跑了什么策略,可以参考透明面板。 和 Ethena 专注主流币相比,它的策略中小币的含量更高一些。 此外,其实要感谢 Ethena 开了透明性的先河,所以其他的 Delta 中性稳定币,也都要抢着披露持仓的内容,包括之前聊过的 Resolv 以及这次的 Falcon,所以大家才能看到它背后的底层。 另外,随着 Falcon 要上Buidlpad 的消息官宣——由于每天都监控 Pendle 的数据,眼睁睁看着 USDF 的 PT APR 从 20% 冲到 30%,于是紧急抵押别的 PT 去加入革命😂。 目前 USDF 的稳定币 TVL 排在全网第 6,仅次于 USD1,超过了Paypal 和 Ripple 的稳定币。 最后,注意一下 Buidl 这一期订阅的时间是 09.16,记得在这之前先完善 KYC。 【非财务建议】
$USDF
+0.24%
我建议以后小链都走 PoS 吧。 PoW 确实安全上限更高,但是维持这个安全的成本太高了,比特币付得起,其他链未必付得起。
很遗憾看到 $Yu 脱锚,目前恢复到 0.95 左右。 不幸中的万幸是,目前存在 Yala 的 BTC 没有受影响,所以通过抵押 BTC 借出 Yu 可以按照原价正常归还取走 BTC。 有损失的主要是二级买入 Yu 和做 Yu-USDC 流动性的 LP。 希望之前挖到的积分和代币可以 cover 掉一部分这 5% 的损失。 另一万幸是整体损失金额有限,大概处于可控范围之内。 另外,网传似乎和跨链桥有关,如果这样的话,建议把调查重点锁定在内部的相关开发人员上。
$Yu
-12%
终于,Tether 专门为美国推出了美国合规特供版 $USDT —— $USAT 1. 投诚过于彻底,Tether 邀请了 Bo Hines 来当 CEO,此君我之前聊过,他正是特朗普总统数字资产顾问委员会执行主任。 2.发布会选在了纽约,而这里也正是当年 Tether 被纽约检方起诉以及最终和解的地方。 3.这个 Logo 就非常非常美国——美国队长和超人的结合体。🤣 4.这个 USAT 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为此前美国稳定币天才法案的量身定做的版本。
$USDT
+0.03%
$USAT
上次写过一个帖子,就是聊“美国制造”的加密货币有哪些。 其实“美国制造”之上,还有“赛级美国制造”,包括但不限于:在美国启动、美国机构和散户持有大部分算力、公司总部设在美国等。 所以今天单开一个帖子,专门聊聊一个纯血美国制造的项目,那就是 Aptos。 Aptos 前一段参加了众议院的听证会。 @AveryChing 在美国国会做了演讲,涉及内容包括 Aptos 代币、应用和 RWA 等话题。 这就是美国制造才有的近水楼台,上一个去国会听证会的是 Circle,再之前是 Coinbase 和 Uniswap。 很多人新入行的朋友并不知道 Aptos 的过去——其实 Aptos 的美国血统之纯正,甚至还要早于 Aptos Labs 的创立。 最早 Facebook(Meta)在 19 年 6 月公布了 Libra。 然而,由于它的野心过大,要创造一种超越国界的世界货币(美元 + 欧元 + 日元 + 英镑 + 新元),Libra 最终遭到全球各国政府的强烈监管审查和反对。 所以,20 年 12 月为解决部分问题,Libra 改名为 Diem,但从未真正上线,只发布了实验性代码。 可惜,PayPal、Visa 和 Mastercard 在内的几家关键合作伙伴早期迫于压力退出(然后他们加入了今年Stripe 牵头的联盟链)。 最终,Diem 于 22 年 1 月无奈终止,小扎含恨退场,毕竟 “being too early is the same as being wrong”。 但是,Libra/Diem 真正的遗产和衣钵却奇迹般的遗留了下来——即 Move 语言。 Move 系三杰,全部是出身于 Libra 的前 Meta 员工(所谓一气化三清): -由 Mo Shaikh 和 Avery Ching 领导的 Aptos Labs 构建了 Aptos -由 Evan Cheng 和 Sam Blackshear 领导的 Mysten Labs 开发了 Sui -由 Mathieu Baudet 创立了 Linera PS:这里还有个细节,Meta 内部的加密货币部门也有细分,Aptos 整个团队脱胎于 Diem,是链的团队,整体偏向工程师和开发者; 而 Sui 脱胎于 Novi research,是服务 Diem 的钱包团队 Novi,所以偏研究型。 所以这是为什么,Aptos 在熊市顶住第一个把 Move 系公链上了主网。 回到正题。 你要知道,Move 语言原本是因扎克伯格的全球货币野心而诞生,凝聚了脸书相关领域最精英的开发成果。 所以 Move 语言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想好了要为脸书 30 亿用户服务。 其中,Aptos 的继承是最直接的,它保持与原始 Move 语言的紧密一致,所以 Aptos 才能这么快。 之前经常有人讲,现在在 CEX 之间主要相互提现转账,全部都是选 Aptos,无它就是因为 Aptos 最便宜。 但其实,这事儿也同样和美国纯血有关。 想要成为交易所之间转账媒介的前提是什么? 第一,链上得有真正的 Tether 发的 USDT 和真正的 Circle 发的USDC。 现在交易所对于这种跨链版 USDT 和USDC 越来越不爱支持了。而现在公链都是排着队想让 Tether 和 Circle 去上面发正版 U,对于稳定币发行商来说,尤其是 Circle,美国制造毫无疑问是近水楼台。 第二,你得获得足够多的交易所的支持。 由于出入金涉及交易所的安全风控命脉,很难单靠商务完成。 这也是 OKX 和Binance 互相不接受 BSC 和 OKT 链上 USDT 的原因——反而第三方的美国制造成了最大公约数(他们都支持了 BASE 和 Aptos)。 第三,才是卷费率。 而 Aptos 已经卷到 0.01 了,不用多聊,这就是 Move 语言遗产继承者该有的威力。 第四,上账还要快。 就是尽快达到最终确定性,这也是 Move 比较擅长的,很多链要等很久。 PS:题外话,估计全世界最烦 Aptos 的可能是孙哥,因为本来这把交椅(交易所之间转账代币)是 Tron 稳坐的,结果被 Aptos 拿下来一大块 😂。 说回来,不管怎么说,“美国制造”依然是目前从整体山寨币颓势走出独立走势的少数解法之一,毕竟美国本来就是金融中心,现在又由真正的加密总统川普亲自率领。 说实话,过段时间出现 APT 的DAT 或者包含 APT 的美国制造加密 ETF 真的一点都不奇怪,这就是“正星旗美国制造”的能量。
谢谢 Amber 邀请我作为评委参加 Buidl 项目的评审。 今天听到很多有意思的想法,比如: -观察定制灵魂的 AI 来参加小组讨论; -用人类投票来改善 AI 智能; -专门给数字游民定制的工作和生活平台; -给大 V 言论定制的打分系统和跟单系统。 都很有意思,也希望大家后面一切顺利。
好文章值得一读。 我深度厌恶战争,但是从物理属性来说,在真正的乱世,比特币是完美的黄金上位替代品。 黄金难以藏匿是个大问题——如今和平年代,我带两根小金条上飞机的时候,尚且担心安检和税务问题,更妄论乱世的时候带上半副身家。 其次,贵金属面值和可切割性也是个问题,你带一根金条,你是想换多少个面包呢?你指望别人给你找零么?不抢走已经是最大仁慈了。 而比特币,哪怕在最恐怖的时候,你还可以硬背下 12 个单词(非必要时强烈不建议),在你脑死亡之前,这就是一个移动金库。 而稳定币,我一直说,是区块链的第二大杀手级应用。同时,他也是比特币之神座下的天使,为比特币服务。 你随时可以把比特币换成任意法币稳定币(永远有离岸所为你开放),确保你在哪里都可以花到正常法币。 比特币大厦唯一的问题是,目前各国央行是黄金最大的 Holder🪙,按照屁股决定脑袋理论,他们一定会阻挠这个进程。 而比特币最大的 Holder 好多矿池、矿机老板和远古极客,他们的政治能量为 0 😂。 所以,比特币短时间内赶上黄金并不现实。 但是我们科技圈有句古话,Peter Thiel 说的,要颠覆现有竞争对手或市场现状,新产品需要在核心方面至少好10倍。 客观来说,比特币的物理属性确实 10x 于黄金,所以它绝对有并驾齐驱的资格。 PS:我不是说我不喜欢黄金,相反我最近有点血脉觉醒,还蛮喜欢黄金。只不过我更爱比特币。 ---分割线--- 最后一些闲话😂: 我看文章里吐槽“区块链”这个词难懂,这个锅要怪吴忌寒 ,都是他 @JihanWu 最先翻译的。当然,元道也自称是他最先翻译的。 事实上,中本聪白皮书里就没有 blockchain 这个单词,只有 chain of block。 如果是我最早的翻译的话,我大概会翻译成“链状数据块”“数据块之链” “区块”一词哪怕我入行 7 年了依然觉得太抽象了; 如果直译为“数据块”好很多。 最后,不管中文翻译是什么。比特币的数据块的链条自从 2009 年启动哪天起,就是每 10 分钟增加一个区块,风吹不动,雨打不动,今日如此,日日如此。 这种安全的、永恒的感觉是任何资产难以媲美的。
恭喜 $MNT 突破历史新高 转一篇来自 hashed @cptn3mox 的精彩分析。 核心观点就是两点: 1. MNT 终于从 L2 代币变回名正言顺的平台币 2.交易所*可能*开始回购 其他可以阅读原文
$MNT
+0.28%
一图胜千言 现在一张三星的存储卡 1 TB 大概也就几百块钱 而上面可以跑一个比特币账本的全节点! 想要消灭比特币? 麻烦先找到全世界所有角落里的所有小小 SD 卡 👿
谢谢 Binance 邀请 今晚 8 点和大家一起聊聊 DAT
去年 3 月订的 Solana 手机终于要寄到到了!!! 希望新加坡的快递员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买了 10 台安卓机的安卓人😂
River 这个我思考良久,最后一刻还是没存。倒不是说有其他顾虑,我就是单纯不喜欢改过名的项目( AAVE 除外)。 u1s1 @RootDataCrypto 数据抓取是真的全啊 不是 Fud 非财务建议
Binance USDC 这么舒服的小矿已经结束了 继续挖什么呢?推一手 USDE Pendle 虽然只剩 14 天了,但是还有 18% APR
后续的后续: $ETH 提现剧烈暴增一倍到 197w 枚,不是老 Stakers 要卖,而是行业内一家节点供应商叫 Kiln 在预防性避险。 前两天瑞士一个平台 SwissBorg 委托给 Kiln 跑的 SOL 节点的 API 被黑客攻破,价值 41M 的 SOL 丢了。 所以,Kiln 顶着巨大的利息磨损,紧急地自己跑的上百万个以太坊也全部从 Staking 撤回(防患于未然,资产是安全的)。 所以,并非突然新增上百万以太坊要流入市场砸盘,而是节点供应商临时避险。 衷心祝愿 Kiln 能够尽早追回被盗的 Solana。 对于 $ETH 大家不要恐慌/FUD。 PS:感谢 @thecryptoskanda @evilcos 两位老师的提醒和线索。
$ETH
-0.61%
后续:ETH 老 Stakers 提现剧烈暴增。。 上一次大退出高峰是 24 年 1月,那时候排队也在一周左右——如今以太坊提现排队已经达到历史新高:33 天 😅
这是真懂行的才能写出来的攻略
牛逼...苹果这个新的耳机终于支持 AI 翻译了 这下去非英语国家旅游终于可以自由探索了
聊聊纳斯达克寻求 SEC 批准代币化股票这事。 首先,这事被批准的概率不低。 因为今年 5 月,新的 SEC 主席 Atkins 就专门表态过,他把传统证券→链上证券的转变,比喻为音乐→数字音乐的转型,言外之意就是不可逆的浪潮。 众所周知,现在美股的交易时间是美东 9:30-16:00,可为什么是这个时间呢? 这居然是个历史因素:1792 年纽交所成立,当时就是靠现场叫价,非常地简单粗暴。这种情况下,你没法说 6 点开盘或者 22 点收盘,资本家也是要回家的。 中间还搞过一段礼拜六也开盘,但最终还是因为不方便而作罢。 而且美国和中国不一样,西海岸人口也很多,3 个小时时差,导致西海岸居民只能 6:30 开盘。 而这一切的原因居然是当年最初炒股是用嘴喊的、用纸交的。 这本质上是一个两百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但是,区块链最擅长的(除了炒)就是结算了。 美股至今还是 T+1 天结算,反观区块链行业,除了比特币是是 T+60 分钟结算之外,其他的链,恨不得都是秒内结算了,比如更新共识后的 Solana。 所以,当代币化股票真的获批之后,我们是有希望看到未来美股变成 5*24 甚至 7*24 交易。不过这是很未来很后期的事情了。 进化流程:嘴→纸质化→电子化→上链。 当然了,这次申请,它只是铺路。 为了降低获批难度,纳斯达克的申请里强调了:代币化股票必须享有与其基础证券相同的权利和特权。 所以短期内,你不会看到什么特别的区别: -依然是 5*6.5 交易; -依然禁止你把代币化股票提到链上进行非 KYC 交易; -依然不会允许把股票直接放智能合约里。 但是长期来看,这是一次铺路。 现在是申请阶段,就要乖一点,不能做特别大的改变,那种颠覆式的变化肯定是不行的,得徐徐图之。 可能这次批了这个不痛不痒的代币化股票之后,后面再慢慢往上加特性,宛如特洛伊木马,例如 7*24 交易,例如在链上股票专用的 DEX 里做交易,甚至代币股票自带智能合约。 最后,我最佩服纳斯达克的是另外一句话,它强调,创新应在“国家市场体系”内进行以保护投资者,而不是在无监管的离岸平台上发生。 这种敢尝天下先的魄力才是真正的老美冒险家传统。
OpenLedger 终于发币了并且成功上了 @binance 。 按照惯例,这里对它做一个技术分析。 @OpenledgerHQ 将自身定位为“AI 区块链”,用于记录 AI 全生命周期(数据 → 模型 → 使用)的贡献,并通过归因证明(Proof of Attribution, PoA)把收益与影响力绑定。 核心目标鼓励更多的人类对 AI 数据做贡献。实现的手段是确保模型开发可追溯、可审计。 这条链兼容 EVM 且似乎是 L2,因为它说要采用 Rollup。链的作用就是对模型、所有权、激励、数据点与归因进行不可篡改的记录。 代币 ticker 不错 😂 率先拿到了 $OPEN 这个黄金四字 ticker。 筹码分配:社区 51.71%、投资者 18.29%、团队 15%、流动性 5%、生态 10%。代币用途包括提案/平台费用、数据奖励、模型托管分成以及按次推理支付等。 它的技术内容比较多,但是概括下来最大的特色就是归因证明。 归因证明(PoA):它的AI 每次推理调用都会计算正向影响的贡献者,并按净费用在模型所有者、质押者与贡献者之间分享。 之前介绍过,它如果引用了你的数据,会给你分钱。 为了实现这个追溯(以及防止女巫和垃圾数据?),它有个技术叫 Datanets,它对贡献数据赋予可信度评分,这样优质数据的提供者,在专业化模型训练时,会拿到更公平的奖励分配。
$OPEN
+3.1%
聊聊纳斯达克寻求 SEC 批准代币化股票这事。 首先,这事被批准的概率不低。 因为今年 5 月,新的 SEC 主席 Atkins 就专门表态过,他把传统证券→链上证券的转变,比喻为音乐→数字音乐的转型,言外之意就是不可逆的浪潮。 众所周知,现在美股的交易时间是美东 9:30-16:00,可为什么是这个时间呢? 这居然是个历史因素:1792 年纽交所成立,当时就是靠现场叫价,非常地简单粗暴。这种情况下,你没法说 6 点开盘或者 22 点收盘,资本家也是要回家的。 中间还搞过一段礼拜六也开盘,但最终还是因为不方便而作罢。 而且美国和中国不一样,西海岸人口也很多,3 个小时时差,导致西海岸居民只能 6:30 开盘。 而这一切的原因居然是当年最初炒股是用嘴喊的、用纸交的。 这本质上是一个两百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但是,区块链最擅长的(除了炒币)就是结算了。 美股至今还是 T+1 天结算,反观区块链行业,除了比特币是是 T+60 分钟结算之外,其他的链,恨不得都是秒内结算了,比如更新共识后的 Solana。 所以,当代币化股票真的获批之后,我们是有希望看到未来美股变成 5*24 甚至 7*24 交易。不过这是很未来很后期的事情了。 进化流程:嘴→纸质化→电子化→上链。 当然了,这次申请,它只是铺路。 为了降低获批难度,纳斯达克的申请里强调了:代币化股票必须享有与其基础证券相同的权利和特权。 所以短期内,你不会看到什么特别的区别: -依然是 5*6.5 交易; -依然禁止你把代币化股票提到链上进行非 KYC 交易; -依然不会允许把股票直接放智能合约里。 但是长期来看,这是一次铺路。 现在是申请阶段,就要乖一点,不能做特别大的改变,那种颠覆式的变化肯定是不行的,得徐徐图之。 可能这次批了这个不痛不痒的代币化股票之后,后面再慢慢往上加特性,宛如特洛伊木马,例如 7*24 交易,例如在链上股票专用的 DEX 里做交易,甚至代币股票自带智能合约。 最后,我最佩服纳斯达克的是另外一句话,它强调,创新应在“国家市场体系”内进行以保护投资者,而不是在无监管的离岸平台上发生。 这种敢尝天下先的魄力才是真正的老美冒险家传统。
Bill 提的是个好话题——“基于以太坊,到底怎么基于?” 我认为面子里子各占 50% L2 向 L1 采购的东西本质上是安全性; L2 向 L1 支付的则是 ETH。 为什么 L2 那么快,那么便宜,也没节点,大家却相信 L2 的链本身不会出问题,原因就是所有的 L2 交易都定期打包上传到 L1 作为备份。 所谓 Rollup 就是把几百笔交易压缩成一笔交易,相当于以太坊的 gas 被大家拼单付了,所以才便宜。 或者相当于:大家在收纳棉被羽绒服的时候,喜欢抽真空给压缩了,不影响恢复原貌,但是占用空间极小。 如果有 L2 的排序器作恶了,大家可以清晰、简单地通过 L1 上的交易来追责和追回资金,因此大家相信 L2 不会作恶,所以才称之为“乐观 Rollup”。 L2 的安全性基本约等于 L1,而 L2 自己却不需要跑节点或者拉个联盟,是双赢。 不恰当的比喻,这里类似于小国邀请美国来驻军,获得保护,并且主动支付军费。 以太坊作为 L1 最终结算层,最终的解释权,面子也有了。 其次,很多 L2 都默认使用 ETH 作为 gas 以及上面的最通行货币,例如交易对 LP,这给 ETH 带来资沉。 而哪怕有些 L2 不使用 ETH 作为 GAS,例如 Metis,那它只不过是代收,因为它将来要给 L1 上传数据时,依然支付的是以太坊。
看到 HashKey 新成立了一支 5 亿美金 DAT 基金,所以专门去找了相关负责人交换了一下观点。 实话实说,最近 DAT 概念几个龙头表现没有那么好,根据 ETH Reserve 统计,BMNR 现在 mNAV 在 1 附近,SBET 则到了 0.9 左右。 很多人有点犹豫,DAT 还能搞么? 市场给的答案是肯定的。现在其实是暗流汹涌,很多很多上市公司(无论美股、港股)、资金和壳方,依然在紧锣密鼓地筹划推出 DAT 模式,后半年大家会看到几十份官宣。 因为他们面对的资金池是个远超 Crypto 场内资金的巨大池。 这些 DAT 公司一般一上来就要做一轮股票增发(其实就是融资),然后拿融到的钱去买加密资产。这个增发并不是面向公众,而是定向面向各种老钱、新钱以及加密的钱。 不严谨地举个例子,那你投了 1 M 给DAT 公司,公司拿着你的钱买了 1 M 的加密资产,然后公司mNAV 到了 2,你的股票变成了价值 2 M,这就是白捡的翻倍。 但是,很多人认为,如今 DAT 没有溢价了,那么投进去的钱岂不是亏了?其实要换一种思路来考虑这个问题。 芒格经常让你想最坏情况是什么? 那 DAT 模式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最坏最坏,它也不会归零。当年微策 NAV 跌到 0.7 也就是底中底了(在比特币跌破 2w 之后的一段时间)。 尽管像 BMNR 不能轻易卖,一卖就会导致以太坊价格闪崩——但是它是龙头啊,龙头才有人关心。而龙四、龙五、龙六七八九卖币与否,是没人会关心的,也不太影响大盘。 所以当 mNAV 跌破 1 以后,这些 DAT 公司最差还可以卖币来回购股票,总是能把 mNAV 拉回到接近 1 的。 此外,尽管小的上市公司的壳不配像微策那样疯狂发债(因为微策市值已经足够高了,差点进入S&P 500),但是依然可以发行一些 private 债,类似于 SME 发信用债。 所以,通过举债来把 mNAV 拉回到接近 1 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只要你能接受卖币或者举债。 所以,你看懂了么?投 DAT 公司的股份增发,变成了一件“不会亏太多,但是收益可能很多”的事情,尤其是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些 BTC、ETH 敞口后。 例如你原本就拿着以太坊,然后把以太坊卖了去投以太坊 DAT 的股票(前提是在 mNAV=1 或者以下),你最多最多跑输以太坊 5-10%,但是运气好你却可能跑赢以太坊 100%-200%。 说回正题,HashKey 来搞这个DAT 基金甚至还有一些正统性加持。 肖风是以太坊 $ETH 的最早机构投资人。 以太坊是 14 年 7 月完成的 ICO。但是在 15 年,当时Ethereum Foundation 面临资金短缺,是肖风领导的万向通过分布式资本,给以太坊投了 50 万美元,价格是 1.2 美金,大概是 41 w 个以太坊。 V 神后来还表示过这可能“拯救了 Foundation 的命”。 另外,HashKey 还发了一支正儿八经的港股 ETH 现货 ETF,虽然不如美股ETF 规模大,但是足以证明其正统性。 由他们来牵头做 DAT,尤其是以太坊类DAT 倒是相当合适。 希望他们一切顺利。
$ETH
-0.61%
很多人都在转这个【由于 NPM 被攻破导致 web 钱包不再安全】。我看 Securityalliance 报道说,这个问题已经被安全人员解决了,实际被偷的资金只有 5 美分,主要的损失是各位安全人员辛苦加班的工作时间 😂
昨天 Kaito 居然把我排第一了😂
前两天我刚发的推文:
聊一下 ETH 的 Fusaka 升级 最近 Fusaka 升级定档到了 11 月初,赶在今年阿根廷的 Devconnect 开幕之前(献礼?)。和过去一样,Fusaka 依然是合成词,来自 Fulu Star(附路星)+ Osaka(大阪),前者是一颗仙后座的恒星,后者是为了纪念 2019 年在大阪举办的 ETH Devcon。 话说以太坊最近一两年更新太频繁了,所以现在的更新没有以前例如上海升级、伦敦升级那样重磅,不过仍然值得关注。 所以,我从本次更新众多 EIPs 中挑选一些比较重要,给大家分享一下: 【L2 相关】 EIP-7594 PeerDAS 以太坊的一大梦想就是轻松无痛跑成百上千的 L2(即满血版 Danksharding),而我们现在用的这套 L2 的底层思路,就是 blobs 这些,其实只是 L2 的初级阶段(即 EIP-4844 proto-Danksharding,属于低配版)。 而这次 PeerDAS 是一种抽样的方法,允许仅下载部分数据即可验证 L2 交易有效。它是 ETH 通往满血版 L2 的最关键步骤之一。 虽然和普通用户不直接相关,但是你可以期待 L2 未来变得更安全、更便宜。它可将 blob 容量扩展至最多 10 倍,同时减少对单个节点的要求。 EIP-7892 仅限 Blob 参数硬分叉 不知道你注意没有,最近几次升级都是围绕 L2 和 L2 用来存数据的 blob 区域。由于这些升级太多太碎,所以这次干脆加一个提案:未来分叉中,它允许以太坊在不进行完整协议升级的情况下,可启用轻量级、仅参数 blob 的升级。 【L1 相关】 EIP-7825 和 EIP-7934 区块大小和交易燃料费上限 为了防止 DDoS 攻击——最大区块设为 10mb, 最大单笔交易不超过 16.7m gas。不过这个和普通用户也没太大关系。 EIP-7917 提前确定出块者 提前预计算数个纪元的区块提议者,提高验证者、二层网络排序和质押操作的协同能力,同时增强网络的可预测性。简单来说,主要利好 MEV 夹子相关产业链。 另外还有一个文本性质的 EIP,EIP-7935。 EIP-7935:将默认 Gas 限制设置为 XX0M ETH 主网当前的主流燃料费上限为36M。Fusaka 发布后,以后的燃料上限都应该以 0 为结尾,即 XX0M,例如 60M,150M。 之前我聊过几次区块燃料费上限,这东西,你基本可以把它理解为以太坊的区块大小,可以直接和TPS 挂钩。 而且调整它也不需要硬分叉,更多是矿工表决行为。所以,这个 EIP 虽然是文本性的 EIP,但是我认为这是为了推动 150M 燃料上限铺路。 如果以太坊全面提升到 150M 时代,那么至少以太坊主网 TPS 要相比现在提高 4-5 倍,这个文本性 EIP 反而是和用户最直观的。 以太坊如今牛市,主网 gas 都在 0.1 美金区间,而增加燃料上限后,未来主网手续费降到 0.01 美金区间居然可以期待了。 另外还有一些小的 EIPs,估计大家也不太关心,这里就不再赘述。 最后,大家肉眼可见的,最近几次升级都是如此,以太坊目前至少 3/4 精力都在发展 L2,可见 L2 战略依然是长期战略,期待万 L2 齐飞的那一天。
研究了一下 @ResolvLabs 的集群 (clusters) 模块。 有一个长期经验总结出的观点:Crypto 的基准利率是双轨的,链下是 Binance BTC 和 ETH 永续合约费率为代表;链上是 AAVE 上 USDT 和 USDC 的利率为代表。 这本质是一体两面,它俩加一起表示全市场的做多情绪高涨程度。 如今各大 delta 中性稳定币,套的都是 CEX 的永续合约利率。其实最最最底层的本质,说白了一句话——就是借钱给做多的人。 不过,明明有两大市场:永续合约(链下)和 DeFi 借贷(链上),目前主流 delta 中性稳定币大都只关注链下部分,而不太关注链上部分。 所以 Resolv 这个“集群”决定就很好理解:CEX 内吃费率竞争日趋激烈,增加一个新的收益底层,例如 @0xfluid 现在的 USDT、USDC 利率就有 8%,反而拉高平均利率(USR 目前 ~5.8%,RLP ~9.4%)。 而且,在 DeFi 借贷池里的资金提现时没有磨损,这和用户提现还要去 CEX 平掉空单+卖出现货,实操起来丝滑多了,相当于某种缓冲池,起到帮助 LP 快速提现的效果。 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你如果成为 DeFi 的大户,你可能会有一些特权。参考前几天的 Venus 大户被盗事件,Venus 光是看到那一笔交易,就直接冻结了朝鲜黑客(这里给 Venus 点赞)。 这算是相互成就的一种,Resolv 为Fluid 提供流动性,Fluid 为 Resolv 提供收益率。 同样,两个 DeFi 抱团也是一种飞轮。Resolv 让 Fluid TVL 增加有助于带来更多借贷需求,Fluid 给 Resolv 增加收益率助于 Resolv 增加 TVL,这是上一轮 DeFi Summer 的精华。 DeFi 嘛,就是要有可组合性。除了 AAVE 地位斐然之外,其实 Fluid 和 Morpho, Compound 以及 Euler 也没有太大区别,和谁合作不是合作呢?所以这种集群,更像是一种绑定,你可以视作为一种排他的商业竞争手段。 美国的基准利率是美联储定的,毕竟它信新凯恩斯主义。Crypto 则相反,是奥地利学派,纯粹的市场主义,利率全靠市场自由博弈出来。 而套利,就是有一双能发现两个自由市场利率差的眼睛,以及一双能行动起来搬砖搬平它的手。
持续了一个礼拜的 ETH 老 Stakers 提现潮 看起来像要暂告一段落了
我能理解,为什么如此大费周章 Paradiam 却偏要帮 Stripe 发一条联盟链。 因为,大家以为 Stripe 需要一条链,但人家实际需要一个联盟。 你看 Stripe 官宣 Tempo 的时候,把这些人全摇过来了,总不能开个 Party 就拉倒吧,你至少让人家去当个节点,这样才算合作上了。 它的这个 idea,有了这群人就有意义;没有这些人就没意义。 其实不需要妄自菲薄,L2 已经完美解决了【单个公司要发链但懒得搞节点】的初阶刚需,例如 coinbase 和索尼; 但是,目前 L2 它并不解决【单个公司要发链且要拉一群人来当节点人捧人高】的高阶需求,例如 Stripe。 虽然这么说很羞耻——但是私以为,L2 只要稍微改进改进,即可满足未来这种高阶需求,例如让排序器也能轮流当,或者把委员会变成某种联盟链共识。w (虽然从技术角度毫无意义,但是人家要的就是这种轮流出块的感觉。) 最后的最后,Tempo 至少还在用 EVM,只要还在用 EVM,它就没离开以太坊太远。 你看 BSC 和以太系 L1/L2 结合如此紧密,而 Aptos 和 SUI 却只能玩孤岛,就可以窥见一斑。 一次 EV Fo (evm fork) 一生以太情
另外 EVM 链的护城河体现在哪里呢? Aptos 没有 xxx scan,不能用 debank 查资产,还有多下一个插件。 真的很不方便。
人是真的有管理半径 今天清理长期不用的插件钱包时 发现我在 Aptos 还挖过这个币😂 也不知道这个币什么时候给我空投 可惜距离高点已经跌去 60% 了 还是要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