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Fi赛道|极端时刻:从嘴撸泡沫到贡献革命
7月,Infofi 正在进入一个极端的矛盾时代。
一边,是机制内卷的竞赛愈演愈烈——MemeX 以 70 万美元空投引爆 Kaito 榜单大战;
另一边,是极致反内卷的探索——Yala 拒绝任务平台,自建 Yeti Footprints 体系,只奖励真正的贡献者。
而Kaito × Eclipse × Humanity 之间的“空投风波”彻底揭开了 Infofi 的底牌:激励机制与信任基础,正在全面分裂。
1️⃣ Infofi 1.0:嘴撸黄金年代的繁荣与扭曲
Kaito 曾以极低门槛撬动社交裂变,构建出“社交声誉 → 激励通道”的原型机制,成为项目冷启动的标配。
但随着榜单争夺升级,“嘴撸”迅速异化为:
· 屠榜与刷榜主导内容分发;
· 模板化互动泛滥,内容质量坍塌;
· C端用户开始反感,优质创作者难以突围。
当任务型激励取代真实互动,平台所构建的用户信任、内容价值和社区基础开始全面透支。
2️⃣ Infofi 2.0:平台逻辑的崩塌与自建体系的兴起
最近这场“空投风波”,实质上是Infofi平台逻辑的系统性瓦解:
· Eclipse 使用 Kaito 数据自建榜单,绕过平台,拉黑黑粉;
· Humanity 在空投名单后突加掌纹验证,让用户隐私“裸奔”;
· Kaito 创始人表态希望未来项目将代币交由平台直接分发——但项目方显然更倾向自建激励轨道。
平台公正性正在失守,项目方对其的信任也在加速流失。于是 Kaito 只能从榜单仲裁者,退化为数据服务商。
3️⃣ 价值发现:从“互动数量”到“内容质量”的根本转变
无论是 Kaito 还是 Yala,初衷都一致:
奖励那些真正为项目生态创造价值的人。
但值得激励的,从来不是“发得最多的人”,而是深入参与、真实思考、持续构建的人。
价值 = 洞察 + 反馈 + 教程 + 策略 + 使用体验
不是批量复制粘贴,不是AI模板刷榜,也不是情绪化喊单。
这也是为何 @Bin_YalaLabs @pandaBA007 发布的 Yeti Footprints 一上线,就迅速获得圈内 Builder 的高度认同。
更值得注意的是,昨天 @yalaorg Lite $1,000,000 的认购额度在 1 分钟内就结束。
市场永远会奖励那些真正创造价值的人和事!
From X
Disclaimer: The above content reflects only the author's opinion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ny stance of CoinNX,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Coin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