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 @cookiedotfun 上的 Snap 活动是真的热闹,各种类型的项目都在冲,AI、Gaming、基础设施都有,给人的感觉就是 Web3 又开始卷起来了。不过卷归卷,还是有不少项目是真在认真做事的,我挑了几个自己觉得方向比较稳、有看头的项目简单说说。 @recallnet 这个项目很有意思,不是做大模型,而是解决 AI 的“记忆”和“推理”过程不透明的问题。它把 AI 每一步决策都记录在链上,相当于给 AI 装了个黑匣子,谁都能查。这种可验证机制未来在合规和可信 AI 上可能会特别重要,感觉是个基础设施型的拼图。 @JoinSapien 更像是个去中心化数据供应平台,它不是搞数据中介,而是鼓励全球用户一起贡献训练数据,让数据供给这件事不再被大公司垄断。AI 靠的是数据喂出来的,谁掌握数据,谁就掌握了话语权,这点上 Sapien 做的是比较有意义的事。 @tenprotocol 是那种带点“极客味”的项目,走的是隐私+AI 的路线。它是一个兼容以太坊的 L2,但用了 TEE 技术来处理链下隐私数据,同时支持 AI 的运行。这种结合适合做一些有“个性化”和“保护隐私”需求的场景,比如社交身份、自动化钱包、AI 代理等等。 @build_on_bob 是我挺看好的一个比特币生态项目,它是真的搭在 BTC 安全性上的 L2,不是简单蹭热度的那种。现在已经有几十万个用户、近 3 亿 TVL,而且 DeFi 应用也不少。说明它不是空喊 narrative,而是有实际的产品在跑。 @OpenledgerHQ 就是那种你一看就知道它很 Web3 的项目,它搞的是 AI 公链,核心在于让用户拥有自己数据的使用权,还能追踪模型怎么用你的数据,怎么分发奖励,整个过程都很透明。我觉得这种机制会吸引那些重视数据权益的创作者或者开发者。 @vooi_io 做的是 DeFi 工具体验的升级。以前在 DEX 上你想做止盈止损很麻烦,它把这些功能带进来了,而且还支持跨链操作,体验感直接拉满。这其实是把 CEX 的便利带到了 DEX,很适合那种希望自己掌握资产但又不想牺牲操作体验的人。 @elympics_ai 是一个比较新颖的 PoW 游戏链,强调的是“你贡献就能参与”,不管是开发者、节点还是玩家都能通过自己的参与获得回报。这种模式是把游戏网络当成一个协作平台而不是公司运营,有点像在重新定义 Web3 游戏的参与方式。 这些项目虽然方向不同,但很多都不再是讲故事的项目,而是认认真真做底层建设的。无论是从技术还是模式上,都看得出来是在思考 Web3 和 AI 的融合点。如果你也在找下一波的早期机会,可以关注一下这些方向。真正的机会往往就藏在这些不太热但逻辑很扎实的项目里。
From X

Disclaimer: The above content reflects only the author's opinion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ny stance of CoinNX,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Coin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