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 @cookiedotfun 上参与 Snap 的人是真的多起来了,都在加速。不光是项目自己在搞事,社区也开始疯狂输出,内容越来越卷。各种AI、游戏、BTC L2 项目全都冲了出来。我挑几个我觉得值得关注的,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recallnet 是我最近特别注意的,它不是搞普通AI,而是把AI直接放进了实盘交易里。项目开了个挑战赛,有几千个AI代理在链上跑策略,还能实时看到排名。这种玩法其实很新鲜,不是后台黑箱跑数据,而是把AI的操作公开可验证,让大家看到什么策略能赚钱。这种“AI炒币公开赛”的方向,我觉得很值得持续观察。 另一个是 @elympics_ai,玩法就更直接了,它是做游戏基础设施的,但最近开始奖励早期用户了。你玩得多,数据留得多,就能拿到 Respect Points,这些数据还能上链,变成你的链上履历。就像你以前玩游戏只是娱乐,现在可能能玩出“影响力”来。这种“打游戏也能积累身份价值”的设定,我觉得特别Web3。 其他几个项目也都挺有料的: @vooi_io 推出了DEX止盈止损功能,还能跨链操作、甚至在TG群里交易,体验真的舒服多了,CEX用户切过来没啥门槛。 @build_on_bob 最近热度爆了,核心是打通BTC和EVM,安全性不打折又能用熟悉工具,而且还没发币,早期机会感拉满。 @Almanak__ 推出AI代理工具,用户设定目标,比如降低风险或提高收益,AI就能链上执行策略,不用懂技术也能参与。 @OpenledgerHQ 节奏明显加快了,新API、内容归因、活动奖金都上线了,感觉不是在建项目,而是直接在带兵打仗。 @JoinSapien 则在试图把发帖变成AI数据喂养,还能验证、可标记,让内容透明、有用,是一种“链上训练AI”的玩法。 @tenprotocol 做TEE加密计算L2,偏技术但主打隐私,虽然门槛有点高,但我觉得慢慢会有市场。 最后总结一句话,现在 Cookie 上每个项目都在搞Snap,任务、奖励、曝光都很足。你不参与没关系,但别人已经开始卷内容冲榜了。如果你稍微动一动,多发点内容,也许就能趁这波赚到点红利。别等全世界都卷起来再上车,早点动手才有早期机会。
简单说,#Starboard 是 @Galxe 推出的一个内容激励系统,重点是让社区的真实贡献和影响力被认可,而不仅仅看谁粉丝多或者大V。 @plumenetwork 是其中一个项目,算是RWA领域里挺有代表性的一个,Plume 通过空投拉来了大量社区成员,真正做到人和社区共赢。 Plume 的空投不只是给一小撮人,而是面向整个真实资产(RWA)社区,鼓励大家一起参与建设和成长。这次空投也是RWA领域里比较大的一个,参与人数多、锁仓比例高,社区的韧性和忠诚度都挺惊人的。 他们社区的活跃度很高,Discord和X(原推特)上的粉丝和成员都超过百万级,说明大家对RWA和Plume的理念认可度挺强的。实际锁定资金也不低,证明不是喊喊口号,而是真有需求支撑。 我觉得Plume走的这条路很有意思,社区优先,资产真实,透明且稳健,跟那些纯炒概念的项目不太一样。RWA的生态越来越受重视,Plume这种模式给我们普通投资者带来了更多参与感和安全感,接下来值得继续关注。
现在很多项目都在搞内容激励,但 @Galxe 的 #Starboard 确实有点不一样。它不是单纯看谁粉丝多,也不靠刷互动,而是想通过“真实影响力”筛选出有质量的内容。而 @LightLinkChain 正是加入这个系统的又一个代表性项目,背后还藏着他们自己的治理野心。 LightLink 正在推进他们的 DAO 架构,这不仅是把权力交还给社区这么简单。他们设定了一套机制,比如企业服务收的费用会换成 LL 代币注入到 DAO 资金池,然后这些资金的去向就交由社区来决定。可以烧掉、可以投生态项目、也可以提出新想法让大家一起投票。 这套机制有意思的点在于,它不是那种“投票完就完了”的形式主义,而是直接影响链上资源的使用方向。而且后续还准备做多链投票,不止局限在 LightLink 本链,连以太坊甚至更多链都能参与。 Starboard 在这其中扮演的是一个桥梁的角色,它帮 LightLink 把有价值的社区声音推上台面,不管你是写贴子、做分析、提建议,只要内容扎实、有逻辑,就有机会被平台和项目方看见。 说实话,这种“用内容参与治理”的模式,比单纯做任务靠谱多了,也给了内容创作者一个新的定位,不是流量工具,而是真正的共建者。等 DAO 正式上线的时候,说不定你早就是社区里最有影响力的那波人了。
最近看到 @Galxe 推出 Starboard 内容激励系统,很多项目开始陆续上榜了,其中 @SpaceIDProtocol 的参与我觉得特别值得讲一下。这个项目一开始就是做 Web3 域名的,现在整个链上已经有 600 万个域名注册用户了,很多人钱包里那个“.bnb”或者“.arb”的,就是它家出的。 这次 SPACE ID 不是简单地参与 Galxe Starboard,它是把自己的身份体系,跟内容贡献者社区结合在一起了。你不需要去部署合约,也不用搞开发,只要会写东西、能表达观点,就能参与到它整个生态的建设里来。甚至发 meme、聊想法、写评论都算贡献。 Starboard 的机制其实也蛮有意思的,它不是那种单纯刷任务拿分的系统,而是你参与越多、质量越高,就能获得更高的 Aura 分。这个分数跟你以后拿奖励、参与项目深度活动都是挂钩的。很多人已经在上面靠发推、做内容,刷到了不错的影响力和声望。 说白了,SPACE ID 现在就是在找能讲 Web3 身份故事的人。如果你平时就喜欢研究账号系统、链上身份、域名用途这些东西,那就很适合参与这波。而且现在项目方本身也在大力推动,早点参与,说不定还能赶上一波空投红利。 总之,Starboard 这套机制,是 SPACE ID 把“你是谁”这个链上概念,用更接地气的方式推进了一步。不是靠粉丝数,也不是靠关系,而是靠你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这对很多内容创作者来说,反而是一次机会。有兴趣的可以直接去 Galxe 看看 SPACE ID 的 Starboard 页面,参与方式都很清晰。
最近在 @cookiedotfun 上玩 Snap 的人真是越来越多,不光是项目自己冲,社区也开始猛搞内容,AI、游戏、BTC L2,各种方向全上了。我挑了几个自己觉得值得关注的,说说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先说 @Almanak__,我觉得这个真的蛮有潜力。它推出的AI DeFi代理,有点像是你给个目标,比如“低风险最大化收益”,剩下的交给AI自动去跑策略。不用你管,也不用会写代码,全程链上透明。这种设定特别适合现在不想花太多精力,但又想参与DeFi操作的人,省心又高效。 @OpenledgerHQ 最近的节奏我是真的佩服,开发文档重写、新API上线、还有个“归因证明”功能,能验证链上内容是不是原创。而且他们不是单纯做技术,更像是带着社区一起冲生态,Snap活动连实习生和创始人都亲自下场卷,奖金也实在,15万美元真不是小数目。感觉这个团队是奔着打硬仗去的。 其他几个项目也值得一看: @JoinSapien 在搞“链上训练AI”的概念,用户发内容就等于在喂AI数据,数据还能被标记和验证,思路挺新。 @tenprotocol 是专注TEE加密的L2,主打隐私计算,现在已经有五千多用户在Snap,适合喜欢硬核技术的。 @build_on_bob 最近社区热度爆了,想把BTC和EVM打通,还没发币,属于早期参与的机会。 @vooi_io 做了DEX版的止盈止损,还支持跨链和TG内交易,体验确实舒服了不少。 @elympics_ai 是游戏基础设施,最近开始给玩家发奖励,Respect Points 可链上可展示,像简历一样用。 @recallnet 搞了AI实盘挑战赛,几千个AI在链上跑策略、冲榜,这种公开透明的玩法比黑箱强太多。 现在 Cookie 上基本是全项目开卷状态,不缺任务,也不缺奖励。你可以等,但别人已经在冲榜了。其实做点内容、试试Snap,也不难,关键是早点下手。 不一定每个项目都适合你,但总有一个方向能玩得起来。早点动手,也许刚好踩到早期红利。
🧐 @LightLinkChain DAO 要来了,这次是真正把决定权交给社区了,不是说说而已。 最关键的一步,是企业用户用稳定币或法币付的费用,会被自动转换成 LL 代币注入 DAO 国库。什么意思?简单说,链上活跃度越高,DAO 的钱袋子就越鼓,社区手里的资源也就越多。 这些钱干啥用?怎么用?由社区来决定。可以拿来回购销毁代币,让生态更健康;也可以投给一些有价值的项目和开发者;甚至你有新想法也可以发起提案让大家投票决定,规则更透明,也更民主。 而且他们不是光说 DAO,要做得更彻底。未来的投票会支持多链参与,不管你在 Ethereum、LightLink 还是其他链上,都是平等的一票,真正打通链之间的协作。 简单说,LightLink 不只是搞条链,更是想让社区一起决定这条链怎么发展。明年他们的大动作应该不少,值得关注。 #Starboard
🤪 @TrustaLabs 成为了 @XerpaAI 第一位季度付费用户,而且是用 $UXLINK 支付的,链上交易已经公开能查到,是真金白银地在用。 Xerpa 的这套 AGA(AI Growth Agent)方案,说白了就是帮项目提升用户数、影响力,还有一个叫 Influential Index 的评估系统,结合 AI 算法分析项目热度、传播力啥的。现在已经上线 Beta 版本,开始对外开放季度订阅。 目前除了 USDT,也即将支持 USDC、USD 和 $UXLINK 支付,而且用 $UXLINK 还打九折。这个设计就蛮巧妙的,一方面可以推广 UXLINK 的生态支付场景,一方面也在让整个社交增长路径更 Web3 原生。 我自己感觉,Xerpa 就是想做 Web3 项目增长的“AI工具箱”,加上和 Trusta 这种做身份和数据的项目合作,会让整个增长逻辑更智能、更精准。要是这个模型跑得顺,可能以后项目冷启动、社交传播都会更轻量,不用死磕空投和任务,也许是种新路子。
$UXLINK
-5.54%
🧐 @AIatMeta 又整了个大活,一边秀肌肉,一边验证了一个核心逻辑:Social + AI,才是真正的顶配组合。 它最新财报里净利润直接暴涨了 38%,股价一晚上飙了 10% 以上。关键是,它98%的收入都来自广告业务——也就是说,本质就是靠 AI 帮别的公司拉用户。Meta 的 AI 广告工具已经能把平均ROI提升22%,这个效果已经很恐怖了。 但说到底,这一套 Social+AI 的增长公式,其实 Web3 也有项目在照着做,比如 UXLINK。社交网络做底层,5400万用户的网络效应是真实存在的;AI 作为增长引擎,靠的是像 @XerpaAI 这种可以帮用户自己拓客的工具;而Web3广告行业每年还在以26.5%的速度增长,需求完全不比传统行业小。 不同点是,Meta 是封闭生态,而 UXLINK 想做的是开放式、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通过 AI Growth Agent 这种新物种,不只是替别人买广告,而是真正帮 Web3 创作者和项目一起涨粉、涨用户,一起赚钱。这不是做 Web3 的 Meta,而是要超越 Meta。
Meta @AIatMeta, once again, demonstrates and validates the power of Social. Social + AI is the ultimate winning formula. Its net earnings are soaring, and its share price is skyrocketing, driven by Social + AI. Net profit surged 38%, and its stock price soared over 10%
$JU 热度持续飙升!自年初以来,JuCoin 平台发展迅猛,平台注册用户突破 5000 万,日均交易额超过 50 亿美元,社区用户规模也已超过 2600 万人。伴随平台热度不断攀升,平台币 $JU 上线后迅速实现 120 倍涨幅,市场关注度持续走高。 只需要使用我的专属链接下载 JuCoin ,即可领取 105U 永久算力,并抽1名用户送 200U 永久算力,加入我们吧! 参与方式: JuCoin https://t.co/VG24jVEjxT 在评论区留下你的JuCoin UID 还有100% 中奖大转盘 👉 https://t.co/MTGTWFvd0S #JuCoin #Airdrop
$JU
+1.06%
8月1日下午,Jucoin 的合约系统在16:06到16:09出现了异常,当时 ETH 合约突然“插针”,也就是价格瞬间被拉到不正常的区间。结果就是,有些人瞬间暴赚,有些人则直接被穿仓,波动非常剧烈。 这次系统异常,导致平台少数用户意外赚了 287 万 USDT,同时也有用户在这几分钟里亏掉了 730 万 USDT。对做合约的朋友来说,三分钟能出现这么大的盈亏,确实挺离谱的。 Jucoin 的处理也算比较果断,赚到钱的那部分平台不回收,287 万 USDT 直接让用户带走;而亏损的那部分,平台也全额兜底,不管你是不是原本就浮亏,只要是因为这次异常造成的,都会赔。赔付总金额达到 730 万 USDT。 虽然合约本来就是高风险的玩法,但平台系统出问题,还是得有人负责。这次 Jucoin 的处理方式,从态度到执行力度都算比较到位。希望后面能彻底查清原因,把系统稳定性拉满,不然再来一次,赔不赔钱都是个信任问题了。
刷到一个还挺有意思的项目,叫 @Ethereum_OS ,不是那种空有噱头的“社交Fi”,它是真的在做“社交行为上链”,而且玩得还挺花的。 简单说就是,你发帖、转发、写 thread、互动,只要在生态里活跃,就能实时获得奖励和空投资格。玩法是分阶段进行的 gamified airdrop,每三天一个 epoch,越早参与收益越高,还能叠加奖励。 目前他们空投机制挺直接的,只要创作内容被官方认可,比如写一篇关于 EthereumOS 的推文、thread 或者引用他们的原文,就有机会拿到邀请码。一条邀请码等于 10 万 \$AIR,现在市场价大概 1800 美金。只要拿到码,就可以直接 mint 对应的 token,不用等空投到账那种慢节奏。 如果你已经在链上混社交,又喜欢玩点互动式的东西,这项目其实挺适合的,尤其是它有点“参与即拥有”的感觉。不想错过奖励的话,每天还可以在 app 内对话框说两次 “gm”,也会叠加 bonus。 现在市值才 240 万美金,才 450 多个持币人,这个阶段属于“不是特别早,但还有得玩”的窗口,想上车的可以去 https://t.co/Sfu0m8Sqks 看看。
InfoFi 最近是真的太火了,连 Galaxy 都上线了 #Starboard,撸毛党也都盯上了。你只要去绑定一下推特账号,之后发推、调研项目的时候,说不定就顺手把 $Aura 分数给撸了,完全就是无痛参与。 说白了,就是你平时写点关于这些项目的内容,哪怕只是表达观点,也能累计分数。这些内容如果上了 @Galxe 的 Starboard,就有很大几率获得 Aura 奖励。 感觉 Starboard 就是把“研究项目”和“内容输出”变成了一个可追踪的得分系统,顺手撸分,还挺适合日常玩一玩的。 现在已经有一堆项目入驻了: @SuiNetwork @0G_labs @irys_xyz @plumenetwork @dangoXchg @cookingcityHQ @KRNL_xyz @grvt_io @zetablockchain @LightLinkChain @Rolldex_io @zerobasezk @quranium_org @Superp_xyz @BlueprintAIx @liqfinity @SpaceIDProtocol 👉 去看看你现在已经拿了多少分:https://t.co/4nOZZ43FZU
$Aura
+3.59%
最近在 @cookiedotfun 上搞 Snap 的人明显多了,整个七月直接被卷爆了。项目方一个比一个拼,社区内容也越发丰富,各种AI、游戏、BTC L2都出来抢眼。我挑了几个我自己觉得比较有看头的,说说个人感受。 先讲 @Almanak__,我觉得这项目挺对路子的。它搞了个AI代理管你DeFi的事,你只要设定目标,比如低风险高收益,然后就不用管了,AI全程替你跑策略,全在链上搞定。不用Dashboard也不用写代码,省心又省力。未来一堆人可能都不想自己调池子了,直接丢给AI来跑可能就是主流方式。 然后 @OpenledgerHQ 是现在感觉最“攻城略地”的那种打法,最近不光把文档和API都更新了,还上线了个“归因证明”,你发的内容能链上证明是你写的。这不只是搞基础设施,感觉更像是在打生态仗。奖金还特别多,15万美元,谁都想来分一口。你要是不参与,社区的人可能都不等你。 @JoinSapien 这条线也挺有意思,它想把“链上发帖”变成训练AI的一种方式,跟 @RecallNet@On_Veera 搞合作。发一条贴子不只是说说话,而是变成可验证的训练数据,有评分、有标签。就不再是以前那种平台黑箱推荐,而是真正参与到AI建模的过程里了。 @tenprotocol 比较技术向,它用TEE来搞加密智能合约,主打隐私+安全。虽然听起来门槛高,但其实现在已经有五千多人在Snap了。这种玩法在欧美圈子已经开始起势了,属于那种早期看着冷,但一旦有了数据量,估计会爆得很快的赛道。 再说 @build_on_bob,这项目最近社群热度爆得太快了,24小时涨了10倍。这项目把BTC安全性保留住,同时给它接上了EVM的灵活性。重点是还没发币,现在上车的都是纯贡献用户,后期回报应该不小。 @vooi_io 就更偏实用型了,最近推出了跨链DEX的止盈止损,体验上接近中心化交易所,还整了个Telegram内置交易功能,聊天和交易可以同时搞,轻量但高效。这种设计确实适合Web3用户习惯。 @elympics_ai 是游戏基础设施,但现在在做的方向比较有趣——把玩家的活跃行为记录成履历,比如打得多、数据留得多,就能拿Respect Point。这些点数是链上的,有身份价值,未来可能就能当简历用了。 @recallnet 把AI搬进了炒币实战,还搞了个大赛,几千个AI agent 同时跑策略,还有排行榜。这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真人+AI一起卷市场,像是在“炼AI操盘手”,而不是空谈技术。 最后想说的是,现在 @cookiedotfun 上的项目一个个都在用Snap玩法搞增长,边玩边赚。你可以等,但别人已经在冲了。内容、交互、社区,全都能参与进去。如果你愿意试试看,说不定还能赶上这波机会。别光围观,挑个你喜欢的项目,玩起来。
最近开始关注 @UXLINKofficial ,说实话,这个项目跟我以前看到的Web3社交挺不一样的。它不是那种拼命喊口号、搞一堆陌生人刷屏的风格,而是更偏熟人社交。你得双方都同意才能加好友,跟微信挺像的,所以用起来没那么虚,也更有安全感。 我看了下数据,它现在用户已经破千万了,在Web3里这个体量算很少见的。而且它和Telegram打通得很好,不用你装新App,直接TG上就能玩,特别适合像我这种懒得折腾的新用户。感觉这一步挺聪明的,降低了大家的学习成本。 背后还有个叫RWS的协议,其实等于它不是只想做个社交工具,而是把它当作入口,后面能拓展出GameFi、NFT这些内容。这样一来,做生态也更容易,开发者也能接入一整套系统,我觉得这点比起那些只想做聊天工具的Web3社交要实在得多。 还有个挺实用的信息,他们最近搞了个内容活动,总奖池10万美元,门槛不高,基本上每周发两条推文就能参与。我自己看了下,现在参加的人也不多,2000出头。而且他们用的是XerpaAI的算法评分,不单看数据,还看你内容写得怎么样,对我们这些认真输出内容的人来说还是挺友好的。 整体来看,UXLINK不是那种急吼吼上线割一波就跑的项目,更像是在慢慢做一个长期用户产品。它起步点选得不错,用TG打底,定位熟人社交,又有后续的生态布局,内容创作者还有机会拿到可观收益。我觉得这种路子,在目前一堆项目都在卷AI、卷投机的环境下,其实挺值得关注的。
最近在 @cookiedotfun 上参与 Snap 的人是真越来越多,七月感觉直接卷起来了。不光是项目自己拼命搞,社区也开始集体发力了,各种AI、游戏、BTC L2 项目都往上冲。我挑了几个我自己觉得比较有意思的项目,讲点我个人的看法,大家可以自己判断值不值得上车。 先说 @Almanak__,这个项目是我最近特别关注的一个。它搞的是AI自动化 DeFi 操作,你只需要设个目标,比如“少亏点,多赚点”,剩下的交给AI代理搞定,全链上部署、无代码、也不用盯着Dashboard。简单说,你想省事又想有策略,它就像你请了个链上的理财机器人,现在刚上线阶段,参与的还不多,是个潜伏的窗口期。 @OpenledgerHQ 这边最近节奏拉得很快,重做了开发文档,上线了一堆新API,还搞了个“内容归因证明”功能,也就是说你发内容能在链上验证是不是你原创的。社区氛围也变得特别卷,实习生、项目方、猎人都在Snap,奖金有15万美元,这已经不是内测了,简直像在打仗。 @JoinSapien 这条路线我挺喜欢的,它跟 @RecallNet@On_Veera 一起在做“链上训练AI”的东西,用户发内容不是给平台打工,而是参与AI模型的训练,而且数据都是可验证的。看起来像内容平台,其实是开源AI训练集的聚合器,Web3 的味道挺浓。 @tenprotocol 是那种偏技术党的项目,搞的是TEE加密计算的L2,支持隐私智能合约。现在已经有五千多人在上面Snap了,说实话国内社区还挺少有人聊这个方向,但在欧美圈已经慢慢热起来了。 @build_on_bob 最近爆得太快了,社群一天之内热度涨了10倍,它的亮点在于把BTC的安全性和EVM的灵活性结合起来,简单说就是比特币可以玩起以太坊的花活。重点是,它现在还没发币,是那种“功能全但还早期”的状态,比较稀缺。 @vooi_io 最近更新的功能挺实用的,DEX上支持止盈止损了,相当于把CEX的体验搬过来了,而且还能跨链交易。更狠的是他们还做了个Telegram内交易工具,边聊边下单,真的很方便,社区感觉也更轻松随意一点。 @elympics_ai 这项目是做游戏基础设施的,玩法很直白——你玩得多、表现好,就能拿“Respect Points”,最后还会上链,相当于是链上的游戏履历。玩得好就是能力证明,感觉终于有人把Web3游戏做出了点样子。 @recallnet 是我觉得挺特别的一个项目,它把AI直接扔进交易系统里搞了个挑战赛,几千个AI agent 同时在链上跑策略,还能看排行榜。这种“可验证”的AI炒币实验,其实挺有未来感的,透明又好玩。 总的来说,@cookiedotfun 上现在基本是百花齐放,各项目都在推Snap活动,奖励、内容产出、社区互动一条龙在搞。你可以选择观望,但别人已经在冲榜拿奖励了。如果你愿意花点时间动手做内容,说不定还能赶上这一波真正的早期红利。 别光看热闹,选个适合自己的项目,动手试一下,也许比你想象的更简单。
最近在 @cookiedotfun 上参与 Snap 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七月简直卷疯了。不只是项目在猛冲,社区也开始大爆发,AI、游戏、BTC L2 项目轮番上,感觉就是个内容战场。我挑了几个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项目,分享下自己的看法。 @Almanak__ 推出的 AI DeFi 代理我挺感兴趣的。它主打“设目标,自动跑策略”,比如你告诉它“别太激进,稳一点”,它就会自动找合适的链上机会帮你优化收益。全程不用看面板,也不用写代码。对很多不想花时间做功课的人来说,这种“AI托管型DeFi”可能会是以后主流玩法。 @OpenledgerHQ 最近节奏拉满了,开发文档翻新,新API上线,还搞了个内容归属验证功能。意思是你发的内容能上链认证是你原创。再加上现在有150K美金奖励,参与的人从实习生到创始人都有点“卷”。它不是那种传统搞基础设施的路线,更像是带着社群一起跑。 @JoinSapien 有点像在做“链上内容工厂”,但实际核心是训练AI。它和 @RecallNet@On_Veera 合作搞了一个机制——用户发的每条内容都能被打标签、评分,最后给AI模型做训练数据。它不是在做平台,而是在做下一代AI的“喂养机制”,逻辑还挺前沿。 @tenprotocol 是比较技术向的,它是基于TEE搞加密计算的L2。这种东西听上去门槛高,但核心是提供隐私保护。像是DeFi里的“隐形战斗”,现在已经有5000多用户参与Snap了,算是慢热但稳的路线。 @build_on_bob 最近热度确实爆了一下,24小时社群讨论直接10倍涨幅。它试图让BTC和EVM兼容,让比特币的安全性和以太坊的开发灵活性都兼顾。还没发币,而且产品已经能用,这种“有东西+早期”的项目现在不多了。 @vooi_io 最近更新了止盈止损功能,重点是“所有DEX都能用”。之前大家吐槽DEX体验差,现在它直接让你在链上交易也能像CEX一样舒服。加上它还有Telegram内交易功能,操作上挺轻巧的,感觉更适合社区用户。 @elympics_ai 是游戏方向,它在奖励那些早期活跃玩家。你平时打游戏的数据,会被记成Respect Points,最后都能变成链上的声誉。有点像在说:你不是白玩,是在“挖影响力”。这种逻辑比传统GameFi合理多了。 @recallnet 则把AI炒币做成了公开竞赛。几千个AI Agent 在线跑策略,结果都有链上记录,还有排行榜。这种模式看着像在娱乐,实则是把炒币算法从“黑箱”变成了“透明比赛”。搞不好以后主流策略也从这里出来。 总结一下:Cookie 上现在是个内容竞技场,谁能搞内容、谁会玩Snap,谁就先拿资源。这波机会挺像以前的early airdrop,只不过这次拼的是内容和参与感,不是钱砸出来的流量。你想等可以,但别人已经冲榜了。 早参与、低门槛,找个你能上手的方向就行,别光当观众。
最近 @cookiedotfun 上的 Snap 活动热度越来越高了,七月简直被“卷”起来。大家不仅是项目方拼命搞,社区也开始疯狂输出,各种 AI、游戏、BTC L2 的项目都在冲榜,我挑了几个我觉得值得关注的项目,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Almanak__ 刚上线的 AI 代理特别有意思。它为 DeFi 提供 AI 代理服务,用户只需要设置好目标(比如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然后 AI 就会自动执行,无需你关注那些繁琐的 Dashboards 或编写代码。简单来说,就是把传统 DeFi 的复杂流程变得像开关一样简单,完全链上运行,适合那些希望自动化管理投资的人。 然后是 @OpenledgerHQ,最近真的是加速发展了。开发文档重新做了,新 API 也上线了,还有一个“归因证明”功能,发出来的内容可以在链上验证你是不是原创。看得出来,它不只是做基础设施,还在努力构建生态,社区的活跃度也在飙升。奖金池有 15 万美元,激励政策也在推动更多人参与。 再说一下 @JoinSapien,这个项目的玩法挺特别的。它通过和 @RecallNet@On_Veera 的合作,推出了“链上训练 AI”的模式。简单来说,用户发布的内容等于“喂养” AI,但这些内容是可以被标记和验证的,不像传统平台的推荐算法那样黑箱操作。这个模式更透明,也在给 AI 提供更高质量的训练数据。 @tenprotocol 最近也很火,专注于 TEE(受信执行环境)加密计算的 L2 网络。它主打的是隐私和安全,目前已经有 5 千多用户在参与。虽然它的技术路线听起来冷门,但在欧美市场,隐私计算已经开始起量了,未来应该会有更多需求。 @build_on_bob 则是 BTC 和 EVM 打通的项目,社群热度在 24 小时内暴涨了 10 倍。它的目标是让比特币的安全性和以太坊的工具兼容,目前还没有发币,算是一个“可用但早期”的机会。 @vooi_io 则上线了跨链的止盈止损功能,能在 DEX 上享受到类似 CEX 的交易体验,使用起来非常流畅。而且它还和 Telegram 集成,你可以在群里边聊边交易,简化了很多操作。 @elympics_ai 就是典型的 Web3 游戏基础设施项目,它现在开始给早期玩家发奖励了。你玩得越多,系统就给你更多的 Respect Points,这些点数最终能转化成链上的履历。这种模式为 Web3 游戏带来了更多参与感。 @recallnet 则把 AI 运用到了实盘交易中,搞了个 AI 交易挑战赛,几千个 AI agents 在链上跑策略,还设置了排名系统。这种透明的竞赛模式很有意思,避免了传统炒币的黑箱操作。 总结一下:现在 Cookie 上的 Snap 活动热火朝天,大家都在通过任务、内容产出、社区奖励等方式参与。如果你还在等,不如先动手试试,搞不好还能抢到早期的红利。项目多,玩法多,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别只看热闹,参与进来才是王道!
@cookiedotfun 上参加 Snap 的人越来越多了,七月这波真的是卷疯了。不光是项目自己在拼命整活,社区也开始疯狂发内容,从AI到游戏再到BTC L2,各个方向都有人冲。我挑了几个我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项目,说说我自己的理解。 先说 @Almanak__,这是个帮你做DeFi策略的AI助手,自己不会写代码也没关系,设定一下目标,比如低风险高收益,它就自动跑策略,全链上执行。重点是没有复杂界面,不需要看盘,也不用懂智能合约。对我这种懒人来说真的挺友好,现在还在Snap阶段,早用早享受。 @OpenledgerHQ 最近进度飞快,文档重写了,API也更新了,最有意思的是它的“归因证明”功能,发的内容能在链上验证是不是原创。说白了,它不是只搞技术,而是搞整个内容生态。社区现在也卷得狠,奖金给得也多,感觉不像是做基础设施,更像是在打内容仗。 @JoinSapien 这条路线挺独特的,它其实是把“内容”当成AI训练素材,而且是链上标记和审核的,不是那种传统平台黑盒逻辑。和 @RecallNet、 On_Veera 搭配起来,算是把“透明AI”这条路摸得比较清楚了。发帖不是为了点赞,而是为了让AI学你说话,挺前沿的。 @tenprotocol 是我一直关注的技术类项目,用的是TEE做加密智能合约,主打就是隐私交易和安全策略。已经有五千多人在上面Snap了,虽然它看起来偏技术,但这种加密计算方向在国外其实越来越热,值得关注。 @build_on_bob 最近热度很高,社群24小时暴涨十倍,原因也简单,它能让BTC和EVM联通,既保证比特币的安全,又能用以太坊生态的便利。而且现在还没发币,对内容创作者来说是个早期机会,发得早可能收益还挺高。 @vooi_io 最近加了止盈止损的功能,让DEX有了点像CEX的使用体验,而且支持跨链交易,在Telegram里就能边聊边交易,操作更轻松,也更有Web3那味儿了。 @elympics_ai 是做游戏基础设施的,但现在开始奖励早期玩家了。你玩得多、留下的数据多,它就发你 Respect Points,还能链上展示。这就有点像Web3版的“游戏简历”,以后真说不定能变成打工履历。 @recallnet 是把AI agent 放进实盘炒币里了,搞了个AI交易挑战赛,几千个agent在链上跑策略,结果全公开。这种玩法其实挺酷的,是让AI炒币变成透明竞赛,而不是以前那种黑箱“瞎蒙”。 现在 Cookie 上这些项目全都在搞Snap,奖励也多,任务也简单。说实话,这波谁动作快谁就能先吃到红利。你可以继续观望,但榜单已经开始跑了。如果愿意稍微动一动,搞点内容、玩点交互,说不定就能踩中早期机会。挑个合适自己的,不要光围观。
🥳 @OpenledgerHQ 这个项目,其实核心就是一句话:你在里面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被记录下来,而且是能拿到回报的。 你发的每条消息、提供的数据、参与训练的内容,都会被写在链上,不会白做工。这点对普通用户来说特别重要,因为现在很多平台都用你的数据不告诉你,OpenChat 则完全公开透明。 它背后的逻辑很清晰:谁贡献了,谁就能拿到相应的价值。不管你是开发者还是普通用户,只要参与了,就有被记录、有被奖励的可能,这种机制也鼓励更多人来参与。 对我来说,OpenChat 不只是一个聊天工具,更像是一个你能真正参与、共建的AI系统。它不仅讲技术,也讲公平,有点意思。
看到 @TimeSoulHQ 在搞一个抽奖活动,真的很少见中奖几率这么高的。总奖池超 3 万美金,参与人数却不多,感觉像是给早期参与者开的专属通道。 这次活动的核心是他们的 Worried Meerkats NFT,简单理解就是 TimeSoul 生态的“入场券”。这个 NFT 不只是图好看,它能给你带来的东西其实还挺多的: 比如,你拿着猫鼬,就能进他们的专属社群,项目的第一手消息、优先参与机会都是从这边放出来的。 而且可以自己铸 TimeBoxes,或者把猫鼬租给别人用——等于是资产还能变现。 还可以质押拿积分,未来项目代币上线后能兑换。之前他们就已经发放了超 33 万美金的空投,这一波明显也是在继续给老用户加码。 说回抽奖本身,这轮总共就 50 个中奖钱包,要分掉 $36,000 的奖品,里面包括: 猫鼬 NFT 本体 TimeBoxes NFT 还有 MVT 代币(这个已经能交易了) 前 3 名的大奖最狠,第一名一个人就能拿走大概一万美元的资产,是真实打钱那种。 参加方式也不难: 只要你铸造一个新的猫鼬(总量只有 300 个,这轮还有约 90 多个),就能拿到抽奖券,稀有度越高,券越多。 你钱包里原本的猫鼬、以及二级市场买的也可以算,抽奖券会自动计入你的账号。 如果你想提高中奖概率,可以继续铸,或者干脆去 OpenSea 看有没有别人挂出来的稀有款。 这轮猫鼬价格是固定的,0.25 ETH,稀有度是盲盒开出来的,赌运气的时候也许就开到高等级,抽奖券直接起飞。 最后提醒一句:所有页面必须通过推荐链接进入,不然没办法算到你的抽奖资格,别直接搜页面进,记得找入口。 这种早期活动,奖励大、参与门槛不高,如果你本来就对 TimeSoul 感兴趣,这一波机会别错过了。 👉https://t.co/w7ti6IlczD 👉 https://t.co/3wHEPM8D0t
最近 Weex 又搞了个比较有意思的活动,简单直接,瓜分 1 个 BTC,已经上千人参与了。 这次活动从 7 月 24 号中午开始,到 7 月 31 号结束,规则也挺好理解的:只要你注册、充点 USDT、做点合约交易,就能参与瓜分奖金。对新用户还挺友好的,门槛不算高。 另外如果你手里有资源,拉人头也能拿额外奖励,特别是邀请赛这一块,每天还会更新排名,冲榜还有机会分奖金。 我觉得对于还没上车的朋友来说,趁活动还在,试一下没坏处,赚点 BTC 又没风险。 活动入口放这:https://t.co/IOwJLSR8Xz weex注册链接: https://t.co/fksemEsbpV
最近在 @cookiedotfun 上的 Snap 活动是真的热闹,各种类型的项目都在冲,AI、Gaming、基础设施都有,给人的感觉就是 Web3 又开始卷起来了。不过卷归卷,还是有不少项目是真在认真做事的,我挑了几个自己觉得方向比较稳、有看头的项目简单说说。 @recallnet 这个项目很有意思,不是做大模型,而是解决 AI 的“记忆”和“推理”过程不透明的问题。它把 AI 每一步决策都记录在链上,相当于给 AI 装了个黑匣子,谁都能查。这种可验证机制未来在合规和可信 AI 上可能会特别重要,感觉是个基础设施型的拼图。 @JoinSapien 更像是个去中心化数据供应平台,它不是搞数据中介,而是鼓励全球用户一起贡献训练数据,让数据供给这件事不再被大公司垄断。AI 靠的是数据喂出来的,谁掌握数据,谁就掌握了话语权,这点上 Sapien 做的是比较有意义的事。 @tenprotocol 是那种带点“极客味”的项目,走的是隐私+AI 的路线。它是一个兼容以太坊的 L2,但用了 TEE 技术来处理链下隐私数据,同时支持 AI 的运行。这种结合适合做一些有“个性化”和“保护隐私”需求的场景,比如社交身份、自动化钱包、AI 代理等等。 @build_on_bob 是我挺看好的一个比特币生态项目,它是真的搭在 BTC 安全性上的 L2,不是简单蹭热度的那种。现在已经有几十万个用户、近 3 亿 TVL,而且 DeFi 应用也不少。说明它不是空喊 narrative,而是有实际的产品在跑。 @OpenledgerHQ 就是那种你一看就知道它很 Web3 的项目,它搞的是 AI 公链,核心在于让用户拥有自己数据的使用权,还能追踪模型怎么用你的数据,怎么分发奖励,整个过程都很透明。我觉得这种机制会吸引那些重视数据权益的创作者或者开发者。 @vooi_io 做的是 DeFi 工具体验的升级。以前在 DEX 上你想做止盈止损很麻烦,它把这些功能带进来了,而且还支持跨链操作,体验感直接拉满。这其实是把 CEX 的便利带到了 DEX,很适合那种希望自己掌握资产但又不想牺牲操作体验的人。 @elympics_ai 是一个比较新颖的 PoW 游戏链,强调的是“你贡献就能参与”,不管是开发者、节点还是玩家都能通过自己的参与获得回报。这种模式是把游戏网络当成一个协作平台而不是公司运营,有点像在重新定义 Web3 游戏的参与方式。 这些项目虽然方向不同,但很多都不再是讲故事的项目,而是认认真真做底层建设的。无论是从技术还是模式上,都看得出来是在思考 Web3 和 AI 的融合点。如果你也在找下一波的早期机会,可以关注一下这些方向。真正的机会往往就藏在这些不太热但逻辑很扎实的项目里。
🐰WEEX Space等会8点就开了,可以听一下,以太坊十年回望的智慧碰撞 活动以AMA形式邀请Grace、Andy等嘉宾,围绕以太坊从PoS到L2的里程碑展开探讨,现场氛围充满深度与启发。 参与者可通过留言提问,赢取50 USDT奖励😍
$USDT
-0%
Trend is Good ,@Mable_Jiang 喊起来的,但其实它并不只是一个社交梗,而是这个平台 @trendsdotfun。现在,很多人还不太关注这个项目,真正参与的也不多,可以关注一下!! trends 的核心逻辑其实非常简单: 1. 你可以成为原创者:只需将自己的一条推文(Tweet)转化为一个“Trend”,挂上去进行交易,你就是这个 Trend 的原创者。作为原创者,能获得交易分成收益。 2. 你也可以做“二创搬运”:看到别人发的推文很有潜力?同样可以将其转化为 Trend,进行二次传播和交易。 可以开始在trends上创建或者参与Trend,发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提升热度。同时,关注项目的动态,尤其是代币和空投相关的信息。
最近 @cookiedotfun 上的 Snap 活动是真的卷,不光项目多,而且赛道还特别杂,AI、Gaming、基础设施都有。信息量有点大,我简单挑了几个方向清晰、潜力也不错的项目说一下。 @recallnet 是那种一看就不是来炒作的,做的是 AI 的链上“记忆”和“推理”系统,说白了就是让每一个 AI 决策过程都留痕、可查,真正解决“AI 黑箱”的问题。如果 AI 是大脑,Recall 就是它的公开日志本。 @JoinSapien 更偏数据赛道,他们想让全世界用户一起来贡献训练数据,不再靠几个大公司垄断。这类做数据去中心化的平台,其实是给 AI 提“粮食”,价值也很基础。 @tenprotocol 是我最近挺关注的 L2,跟以太坊兼容,同时做了 TEE 隐私 + AI 原生支持。隐私交易 + AI 代理的组合,未来应该会很有意思,尤其是在社交和身份领域。 @build_on_bob 就是老牌比特币生态代表,不是“包装新瓶”,是真的靠比特币安全性起家的。TVL 已经上了 2.9 亿刀,在熊市还能维持这么高的活跃度,说明是真的有用,而不是空转叙事。 @OpenledgerHQ 更像是“开发者向”的 AI 公链,它让用户自己掌握数据、参与模型训练,还能追踪每一份数据的使用和奖励,整个结构设计得非常 Web3 原教旨。 @vooi_io 则是偏 DeFi 工具的,他们把 CEX 那套止盈止损机制做到了 DEX,还能跨链操作,对于想自托管又想玩得专业的用户来说真的太方便了,算是体验层的补足。 最后 @elympics_ai 是个蛮有创意的游戏网络,是全球第一个 PoW 游戏链,社区玩家、节点、开发者全都能参与进来,靠“贡献”而不是“挖矿”来获得奖励。这种“去中心化运行游戏”的逻辑很新颖。 总的来说,Snap 上这批项目虽然方向不同,但很多是真的在解决问题的,跟风感不强。挑对方向、早点参与,可能机会还在前面。
很多项目在喊“去中心化”,但真正能把社区利益摆在第一位的不多。 @JoinSapien 最近成立了一个新的非营利组织 —— Sapien Foundation,这个才是真正把“协议属于大家”落实到行动上的做法。 这个基金会是独立的,负责管理整个 Sapien 协议的基础设施、治理规则,还有代币 $SAPIEN 的运作。目标很明确:保持开放、中立,长期服务于社区,而不是某个团队或者资本方。 Sapien 的底层逻辑其实挺朴素的:每个人脑子里都有点独特的知识,而这些真实经验,正是 AI 最缺的东西。所以他们干脆搞了个机制,让你把自己的知识、判断力、思维,变成 AI 的“养分”,还可以获得奖励。 你不需要很懂技术,只要根据自己的认知去完成合适的任务,比如做判断、标注、纠错,就能参与其中。它不像传统那种“做任务赚积分”的模型,更像是一种新型的“智力参与式协作网络”。 个人挺认可这个方向,尤其是现在 LLM 都在追求更可靠、更人性化的训练数据。Sapien 提供了一个渠道,让普通人参与到这个链条中来。既能让 AI 更接地气,也能让每个人的知识更有价值。 如果你也觉得“人类智慧”不该被忽视,不妨了解一下 Sapien Foundation 背后的理念。说不定,这会是下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
$SAPIEN
🔥@AmpedFinance 是一个去中心化交易协议,它将现货市场和永续合约市场与收益优化的金库以及 HeyAnon 等代理 AI 集成相结合。 它以可组合性为核心,使用户能够在链上交易、赚取收益并实现自动化,同时通过透明的奖励驱动模型将价值回馈给参与者。 Amped 已在 Sonic 上线,其手续费与总锁仓 (TVL) 比率一直位居前列。 其他部署平台包括 Base、Berachain、LightLink 和 Superseed。 也是首个上线的代理集成 HeyAnon 支持自然语言交易和仓位管理——现已在 Sonic 和 Base 上全面运行。 正在 Sonic 预售 👇 https://t.co/BoOqQr07al
在看 @cookiedotfun 七月的 Snap 活动,感觉整个 Web3 圈子又卷起来了,AI、Gaming、L2 各种方向都有人在冲,内容是真的不少,但我挑了一些感觉目前最有动静的项目,说人话和大家聊聊: @OpenledgerHQ 最近动静特别大,不只是做基础设施,感觉更像在搞一场运动。他们更新了开发文档,开放了新的 API,可以追踪花费和与模型交互,还上线了一个叫“Proof-of-Attribution”的机制,直接链上验证内容归属,透明又有说服力。背后有2500万的生态支持,还有15万美金的奖励,社区氛围非常火,从实习生到创业者都在参与。 @JoinSapien 也挺有意思,最近跟 @RecallNet@On_Veera 搞了个联动,把 AI、众包智慧和链上数据结合到一起。他们不是单纯收集数据,更像在搭一个适合 AI 的声誉系统,做的是信号不是噪声。 @tenprotocol 开始把私密智能合约又带回到台面上,他们基于 TEE 的 L2 已经吸引了5100多个用户参与,真不是喊口号,是有人真正在用的。 @build_on_bob 这几天突然热度飙升,用户情绪飙了4倍,曝光度也涨了10倍。他们把比特币的安全性和以太坊的易用性结合在一起,关键是现在还没发币,属于早期红利期。 @vooi_io 更新也很实在,现在支持所有 DEX 上的止盈止损,看起来像 CEX 的体验,背后却是 DEX 的安全,兼顾体验和控制权,个人感觉是自托管交易产品的下一步进化。 @elympics_ai 开启了 $ELP 的社区售卖,对之前玩过他们游戏的人算是回馈。他们设计了一套“Proof of gameplay”的机制,玩得多可以换“尊敬值”,然后上链成声望,这种设计还挺有意思的。 @recallnet 则刚结束了一个 AI 交易挑战,几千个 AI 交易机器人实时对战,还有链上的交易证明,像是把投机变成一门科学,甚至有点像“AI 版的华尔街之狼”。 总的来说,Snap 活动还在进行中,排行榜更新很快,那些真做事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明显更有存在感。
$ELP
-19.76%
很多人还没搞明白 @JoinSapien 背后的 $SAPIEN 到底有什么用,不是简单发币那么一回事。 $SAPIEN 是整个网络的“燃料”和“规则制定者”。它不是摆设,所有参与者都得靠它来参与任务、建立信誉、获得奖励。 怎么用?比如你去做任务,要先抵押一点 $SAPIEN,当你完成后,会有更高声望的用户来校验。如果你做得好,不但能赚到奖励,还能提高声誉。反过来,要是马虎甚至作弊,那抵押的代币就可能被罚掉,声誉也会掉。这种机制和以太坊的 PoS 思路有点像:奖励好行为,惩罚作恶,靠代码建立信任。 这个模式很妙的一点是,它把原本依赖人工审核的流程,变成了社区自己互相验证,效率更高,也更公平。 而且有个关键点是,这套机制并不是某个公司说了算,而是由 Sapien Foundation 来主导和维护。这个基金会中立,不搞黑箱,目的就是确保整个生态往“透明 + 开放 + 社区驱动”这条路走。 说到底,这不是一个单纯的“任务平台”或“撸毛项目”,它更像是在构建一个以信任为底的 AI 协作网络。 一个脑力被正视的地方。 一个普通人也能为 AI 建设出力、获得回报的系统。 $SAPIEN 不是什么投资标的,也不代表股权,就是网络的原生工具。能不能让它跑起来,关键还是看社区参与的深度和质量。 未来这类“Think-to-Earn”的协议会不会成主流还不好说,但至少 Sapien 给出了一个挺有意思的范例。
$SAPIEN
kaito nft 我在0.5e的时候卖了,结果现在1.8e了,我的天啊 $Fumble boop龙一,useless的beta,而且故事跟我卖飞完全一致啊,买了一点!!而且拿着$Fumble 每分钟都有Solana手续费分成,Boop这个被动收益设计太顶了 ca : K5RpMc7AjwaUZBieDTnsWGrkJbCLJvFXWVsHpo5boop
$Fumble
$SOL 涨破 200,Solana 上的 meme 币又火了,钱涌得特别快。 我重点在看 $TEARS,这几天资金流入很明显,有人在持续扫货,不是那种零零散散的买,是连着几天稳定加仓的那种。 现在市值大概在 700 万到 800 万的位置,这正是聪明钱喜欢埋伏的阶段。链上也能看到,有跟开发团队有关的钱包,从 MEXC、Coinbase 这些交易所提了稳定币出来买 $TEARS,说明是认真在搞。 而且 $TEARS 社区很活跃,还和 $TRUMP 有点关联,这种梗只要起来,传播就特别快。 目标市值看的是 3000 万到 5000 万,现在位置比很多人拿得都低。如果真想上车,这阶段其实是最合适的。 合约地址:5XL4796vCCJupSm1d2iq1UgQVafKhgyTtjAUYELHsmth 图表:https://t.co/w7p0FJYLFN
$SOL
+5.62%
$TEARS
+9.24%
$TRUMP
+0.95%
🧐 @XerpaAI 是个我最近觉得挺有意思的AI工具,特别是做Web3项目的朋友值得关注一下。简单说,它不是传统的那种“投广告、拉社群”的路子,而是用AI直接下场帮你搞增长,自动跑策略、做分析,还能省一大笔钱。 比如它家的 AI Growth Agent,基本上就是你自己的AI营销顾问,会自己去分析数据、制定最合适的宣传方案,然后自动执行。据说很多项目用了之后,转化率直接提升了3倍左右,听着就很香。 还有一点挺打动我的是,他们已经接入了10万多个X(也就是推特)和Telegram上的KOL,能帮你做内容分发、搞病毒式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对项目冷启动或者刷一波关注度真的挺有用。 而且它对Web3很友好,不光是懂DeFi、GameFi这种垂类玩法,还内置了一些像Link-to-Earn这种更偏“链上互动+营销”的工具,说白了就是一边拉人,一边让用户自己参与互动,社区也能养起来。 再加上已经有11万多人的全球社区,这体量已经说明不少问题了。 如果你是做项目的,不想靠拍脑袋决定营销方向,又预算有限,那XerpaAI可能真的能省心省力还不烧钱。我自己感觉,它更像是那种“带你一起长”的AI队友,而不是纯工具。可以试试看。
现在 Cookie 的 Snap 活动越来越卷了,尤其是七月这波,不管是AI、Gaming 还是 BTC L2,基本全都在抢曝光、抢用户、抢榜单。最近看下来,有几个项目确实动得很快,也有实质进展,不是那种只靠话题炒起来的。 先说 @OpenledgerHQ ,这个项目是真的有点东西,不只是搞基础设施,还真把“开放账本”这个概念做出了点气质。开发文档更新了,API变得更好用了,归属证明也上线了,关键是它支持链上验证,而且拿到了2500万美元的生态扶持,15万美元的激励奖金还在发,社区现在不只是开发者,连一些项目方都来卷榜了。确实有点像 Infra 赛道里的 MakerDAO 式存在。 @JoinSapien 最近也挺热的,跟 @RecallNet@On_Veera 搞了一个 AI+群体智慧+链上数据的合作。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为 AI 设计的“声誉系统”,不是简单的数据积累,而是从链上行为中抽取“有价值信号”,未来可能在 AI 训练里会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tenprotocol Private 主打隐私智能合约,也是在走 TEE(可信执行环境)路线。过去这类项目都比较技术导向,但 TEN 的L2结构已经跑起来了,有 5100 多人参与 Snap,这波确实有用户基础,不是冷启动那一类。 然后是最近很火的 @build_on_bob ,其实大家都知道 BTC 想做 DeFi 不容易,但 BOB 现在算是摸到点门路了。一方面它吃上了比特币安全性这个红利,另一方面又直接接入了 EVM 的流动性,目前没发币,情绪和声量都在迅速升温,这种早期窗口确实值得盯着。 @vooi_io 这边的更新主要在产品体验上:TP/SL支持已经上线了,用户在任何DEX上都可以挂止盈止损,操作起来像 CEX,但底层是自托管的,这就让交易者更容易接受。再加上它本身就是做“跨链抽象”的,体验跟以前那种链上换钱包、换 gas 的麻烦事完全不是一个层次。 @elympics_ai 其实走的是一种很游戏化的路径,它的 Proof of Gameplay 系统,把玩家的活跃行为记录到链上,再换成 Respect Points,最终可以参与到$ELP 的分发和声望体系中。说白了,就是你玩得越多越认真,链上会留下痕迹,系统会认可你,等于把时间换成价值。 最后是 @recallnet ,这个AI交易挑战挺有意思,几千个AI代理在链上做实时交易,所有操作全都有链上记录。这种“可验证的自动化策略交易”看上去像是投机,其实更像是一场AI训练竞赛。如果后面能有开放的数据分析接口,那就真成了“AI金融实验室”。 总的来说,这一轮 Snap 活动不只是给“卷项目”用的,确实也筛出了一批认真做事、有自己玩法的 builder。如果你还只是看热闹,那就真的错过了参与的机会。别犹豫了,趁现在还没太晚。
最近看到不少人在提 @UXLINKofficial,我也去看了下,发现这个项目还挺有意思的。 UXLINK是一个主打“熟人社交”的Web3平台,和那种陌生人拉群、刷榜的不一样,更像是Web3版的微信。它现在已经有1000多万用户、9万个社群,日活80万,算是社交类里跑得比较快的项目了。 他们的玩法比较接地气。用户之间是双向关系,进来不用太多门槛,而且整个体验和Telegram是打通的,直接在TG就能用,没那么多复杂设置。 它还搭了个叫RWS的协议,开发者可以基于这套关系网络来做NFT、GameFi等应用。整个生态也算是有雏形了。 重点来了:他们最近开了个推特活动,虽然门槛提高了一些,但奖池很大,而且现在参与的人还不多,就两千来个,竞争没那么激烈。 活动很简单,每周发两条推,连续发四周就行。还有积分榜,前50都有奖,第一名最多拿50积分。用的AI工具(XerpaAI)来打分,算是比较公平的。 如果你是蓝V,有点基础粉丝,这波可以考虑上车,早期参与收益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做内容的人,这种活动反而更适合。
Trend is Good ,@Mable_Jiang 喊起来的,但其实它并不只是一个社交梗,而是这个平台 @trendsdotfun。现在,很多人还不太关注这个项目,真正参与的也不多,可以关注一下!! trends 的核心逻辑其实非常简单: 1. 你可以成为原创者:只需将自己的一条推文(Tweet)转化为一个“Trend”,挂上去进行交易,你就是这个 Trend 的原创者。作为原创者,能获得交易分成收益。 2. 你也可以做“二创搬运”:看到别人发的推文很有潜力?同样可以将其转化为 Trend,进行二次传播和交易。 可以开始在trends上创建或者参与Trend,发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提升热度。同时,关注项目的动态,尤其是代币和空投相关的信息。
🧐 @OpenledgerHQ@cookiedotfun 的最后冲刺阶段到了,TGE 前的最后机会来了! 只剩不到 10 小时,前 1000 名参与者才能分到 OPEN 和 COOKIE 代币奖励池,排名越靠前,奖励越丰厚。无论你是开发者、数据贡献者还是社区成员,现在加入都能大幅提升你的空投权重。 OpenLedger 让人眼前一亮,最大的亮点是它的 POA 机制——每次数据贡献都会被自动记录在链上,收益也直接分配给贡献者。这不是什么空洞的宣传,而是解决了 AI 数据确权问题的实实在在的技术进展。 最近 OpenLedger 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突破: 测试网交易量突破 2500 万笔 超过 120 万活跃钱包在推动生态建设 15 万美元的 Octosnaps 奖池等你来拿 与 Allora Network 的战略合作,也为智能代理带来了更强的决策能力,AI 应用开发门槛大大降低。 OpenLedger 不只是一个平台,它正在构建一个真正去中心化的 AI 生态系统。每次数据贡献都会被透明记录,收益也自动分配,这种机制才是对每个参与者真正的回报。 它和 https://t.co/J9xhRqxpma 合作,带来了去中心化的 GPU,极大地降低了 AI 训练的成本。SLM 模型专门优化了供应链管理,实用性比通用 AI 强太多。 最后,OpenLedger 的团队还“招”了一只活章鱼!虽然看起来像是玩笑,但这正好符合去中心化精神——环保、AI 和区块链的结合,正是这个市场最缺少的东西。 错过了 DeFi Summer,千万别错过 AI × Web3 的浪潮。OpenLedger 不只是谈梦想,它在用技术和行动改变数据经济的未来。 #Openledger #Cookie
现在已经有七千多人在 yapping @elympics_ai,但真正能拿到奖励的,只有前 500 名。 别觉得还早,第一轮 SNAPS 快照马上就到了,总奖池是 28 万美金的 $ELP ,整个活动一共两轮,这一轮就占了一半。也就是说,抓住这几天,可能就能上车,不抓就是错过。 我现在有 24.1 SNAPS,排名第 13,已经稳稳在榜,但说实话,我还是想往前冲一冲,前十还是有点诱人的。 而且越临近快照,卷的人只会越来越多,等最后一天冲榜,基本就晚了。 这个活动不是光看你喊得响,更关键的是你有没有持续参与、有节奏地互动。Elympics 不光是个 Web3 电竞平台,它其实正在重新定义“谁能从社交影响力中赚到钱”。 很多人忽视了一个点:Elympics 不只是玩家能赚,开发者也能从中赚钱。 他们做的每一场比赛,都是有收入模型的,包括玩家的报名费、官方的激励补贴、还有奖池的服务分成。 不是只靠热度,而是真正跑得动的收益结构。 所以这个平台是双向赚钱的: 玩家能赢,开发者也能赚。 比赛不是“打给平台看”的,而是你打得好,平台真分钱。 而对于我们这些参与者来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TGE 在 7 月 24 号,越临近,越多大号会进来卷榜,到时候竞争更激烈。小号想上榜,现在就是窗口期。 不管你号大号小,先把自己送上榜单才是王道。别看热闹,该出手就出手,喊得好、做得稳,奖励自然不会少。 错过这轮 280K 的奖池可能还会后悔,但现在说什么都不晚。 别犹豫了,冲就对了。
$ELP
-19.76%
🧐 @cookiedotfun 的 Snap 活动真的越来越卷了,基本每个热门赛道都有人在冲,从AI到游戏再到BTC L2,感觉这波就是“谁实干,谁上榜”。 最近我一直在观察几个项目,感觉确实不是那种只靠包装吹牛的,是真的在搞东西: @OpenledgerHQ 最近更新很密集,不是简单发点空投任务,而是真的在推产品。文档重写、API开放、PoA上线,而且还是链上可验证的。最关键的是,背后已经有 2500 万美元的生态支持,现场活动奖金也有15万刀,社区气氛非常活跃,创始人、实习生都在 snap,感觉就是在过 OpenLedger 的夏天。 @JoinSapien 是另一种风格,合作狂魔。最近跟 @recallnet 和 On_Veera 搭上线,开始整合AI、众包、链上数据,不再是单纯做数据收集,而是在搭一个“链上声誉系统”,玩的是长期价值,不是来割一波就跑的那种。 @tenprotocol 则是在把私有计算这条路真做成了。之前看TEE都还停留在概念层,现在TEN的L2已经有5000多独立Snap用户在用了,是真有用户和落地。不是那种靠包装起来的热度,是实打实技术慢慢铺出来的。 @build_on_bob 最近简直爆了。24小时情绪飙升10倍,讨论量、关注度都在飞。这波BTC L2+EVM组合确实戳中了不少人的点,而且现在还没发币,意味着早期玩家还有机会。 @vooi_io 最近更新了一键止盈止损支持,体验已经非常接近中心化交易所,但又保留了自托管的自由,这种跨链交易+极致UX的组合,我觉得会吸引不少之前只玩CEX的人转过来。 @elympics_ai 则是偏向游戏玩家福利那种,$ELP 社区销售开启,玩法是“边玩边赚声望”,然后声望可以上链、获得奖励,如果你之前就有参与过,现在是时候收获了。 @recallnet 做的方向很有意思,他们搞了个AI自动交易挑战,几千个AI bot一起跑策略、实时上链记录,基本是“AI炒币打榜”,把猜行情这件事搞得像科学实验一样,挺有意思。 这波 Snap 不是只有“打卡式”任务,而是真有不少项目在认真做事、认真推进。如果你是 builder、研究者、或者单纯想找点早期机会,现在正是上车的窗口期。 可以选择看热闹,也可以下场Snap一下,搞不好就是下一个空投收割点。关键在于:你动没动手。
最近 @cookiedotfun 的七月 Snap 活动明显进入高潮,链上的项目一个比一个卷,从AI到游戏再到BTC L2,这波参与感和机会感拉满。下面这几个我最近关注比较多,说说我自己的理解。 先从 @build_on_bob 开始,这项目这几天热度肉眼可见地暴涨。大家一直说BTC没法玩DeFi,但BOB硬是搞出来了一个能让你拿BTC进EVM生态的方式。不光能赚收益,操作起来也没传统跨链那么麻烦。社区情绪直接起飞,重点是——现在还没发币,这不就是给早期玩家留的机会吗? 然后是 @vooi_io,这个平台很懂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刚刚上线了全DEX的止盈止损功能,用户体验直接对标CEX,但安全性还是DEX级别的。不用管你在哪条链、用哪个钱包,一次存款全链通用。这种跨链+极简操作的组合,感觉就是DeFi该有的样子。 @OpenledgerHQ 是我最近特别关注的一个AI基础设施项目。他们不是简单搞AI工具,而是想把“谁贡献数据、谁拿收益”这个逻辑给立住。新文档、新API、PoA全都上了,还搞了15万刀的实时激励。这波不仅是工具进化,更像是在推进一个“数据公平性”的运动。 再说 @JoinSapien,这个项目一直在默默发力。他们最近和 @RecallNet@On_Veera 联合搞了个AI声誉网络,听起来不花哨,但本质是在搞“AI背后的人类信任层”。不是刷表单、不是打工,而是把你的每一次贡献都变成声誉,这方向挺新,值得长期跟。 @tenprotocol 也慢慢进入节奏了。之前提TEE大家都觉得太学术,但现在他们的隐私L2已经有5000多人在Snap,说明有人真在用。他们搞的是加密计算+私密合约,看起来门槛高,但说白了就是让你能放心做事,信息不怕泄露,也不容易被前抢。 @elympics_ai 则是GameFi里的另一个方向。他们更偏向基础设施,最近开启了社区销售。最有意思的是他们设计了一种“玩游戏→赚声誉→链上可查”的机制。你之前玩得多,后面能换尊重点、能上榜,是真的把“玩”的价值兑现了。 最后是 @recallnet,这项目有点意思。他们刚结束了一轮AI交易挑战,有点像链上版本的AI模拟炒币,实时对抗、真实结算、链上留痕。这不是喊AI口号,是实打实的实验,未来说不定能走出新的“AI金融玩法”。 总结一下,这波 Snap 活动不是单纯撸羊毛,更多是参与到项目早期成长里。很多项目都还在非常初期阶段,不管是贡献、交互还是内容输出,现在介入都不晚。你是围观,还是参与,这波差距可能就在这一个夏天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