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情,发律师函,真的不是很妥当,家印兄,要三思啊! 在传统金融市场中,这种乌龙事件,也时有发生,我作为老券商背景出来的人,05年日本瑞穗证券的乌龙指事件,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善后模版教程,开新闻发布会,诚挚道歉,加强风控预警,提高安全度,这是最妥当的。 1️⃣事件背景:瑞穗证券的乌龙指事件(2005年) • 时间:2005年12月8日 • 地点: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TSE) • 主角:瑞穗证券公司(Mizuho Securities) 在2005年,日本正在经历一波互联网创业公司热潮,尤其是当时的新兴创业板——JASDAQ市场。当天,一家名为J-COM公司的小型人力资源外包公司首次上市(IPO)。 瑞穗证券原本想通过系统下单卖出1股J-COM的股票,价格为61万日元。但因操作失误,输入成了以每股1日元的价格卖出61万股。 ⚡ 但是J-COM总股数才只有14,500股,根本卖不出61万股。 然而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交易系统存在严重缺陷,即使订单明显异常,也没有自动拦截。而且,即便瑞穗证券发现了错误并迅速要求撤单,交易所也以“系统无法撤销为由”拒绝处理,导致交易完成。 结果: • 其他市场参与者疯狂低价买入这些股票,导致瑞穗证券遭受巨额亏损。 • 市场一片混乱,东京证券交易所也因此承受了巨大压力。 2️⃣小手川隆是谁?他做了什么? 小手川隆(Takashi Kohtegawa),当时是一位日本著名的散户投资人,昵称“BNF”(据说来源于他常用的网络ID),当时年仅27岁左右。 在这场混乱中,他敏锐地察觉到异常: • 他快速大量买入J-COM的超低价股票。 • 并在价格回升时迅速卖出,获利了结。 据传,小手川隆仅凭这次交易,就一日内赚了约20亿日元(约合当时的1700万美元)。 这次事件也让他从日本证券界的隐秘高手,一跃成为传奇人物,后续积累了巨大的个人资产。 3️⃣事后瑞穗证券如何处置? 瑞穗证券因为这次乌龙指事件直接亏损了约400亿日元(约合当时3.4亿美元)。 事后处置包括: • 内部处理: • 多名高层领导被辞职或降职。 • 大幅加强了内部订单管理流程和系统审核机制。 • 对外处理: • 瑞穗证券向东京证券交易所提出索赔诉讼,认为交易所系统存在严重缺陷,导致无法撤单。 • 双方经过长时间拉锯,最终东京证券交易所在2006年宣布总裁辞职,并向瑞穗证券赔偿大约107亿日元。 • 长远影响: • 东京证券交易所被迫对交易系统进行大规模升级和审计。 • 日本整体金融业对交易风险管理、系统容错设计开始更加重视。
00:03:15
From X

Disclaimer: The above content reflects only the author's opinion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ny stance of CoinNX,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Coin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