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开场合,如果别人误解你,不要浪费能量去解释。 尤其是有些人恨不得把自己的使用说明书的所有细节和盘托出,这可笑且不专业。 这是降低自身价值的最快方法。 亲疏有别应当是基本常识。
没有力量的善良不是什么美德, 其本质实际上是害怕和外界发生冲突。
权力要靠有意识的占据某个瓶颈,某个稀缺资源,某个不可替代的角色来获取,而不是靠外人的夸奖和赞许来赋予的。 聚焦于系统的稀缺资源,系统的瓶颈,让自己无法被替代,事业才能稳固和蒸蒸日上。 聚焦于做好一件具体的事,等待外人的赞许和夸奖,就是把事业构建在流沙之上。 外人遇到压力的时候,只会愿意为不可替代的稀缺资源支付溢价,其它都会被迫抛弃。
绝大多数人并不是缺乏力量,而是缺乏对于力量运用机制的理解力,缺乏突破自身觉知局限性的主动性。 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电影 interstellar 里的男主角,在片尾他进入到一个所谓超立方体 (tesseract), 可以观察到过去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他拼命的捶打着超立方体的墙壁,试图和过去的自己沟通,改变当时所做的一个错误的决策。 觉醒的挣扎,就好比想象未来的自己不断在超立方体里面捶打高呼,试图和现在的自己沟通,改变某个 ‘’唾手可得,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错误决策。 每周应当做几次这种模拟的想象。想象现在该如何唤醒十年前的自己,具体是哪几个点卡住了,因此当时没有醒得更早。然后再想象十年后的自己唤醒现在的自己,具体有哪些事,现在可以做,让自己更早的觉醒,实现突破。
马哈蒂尔,一百岁生日,仍然腰板挺直。他一定经常做力量训练 :)
有教练和没教练的训练区别是,前者容易形成“复合增长” (compounded growth), 几年下来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大大提高。后者就卡在一个低水平状态下长期没有进步。“找好教练”这件事本身也值得不断摸索试错。一个有主权意识的人不会允许让这种小事卡住自己复合增长的步伐。
大公司的官僚们本质都是想拉着虎皮做大旗,白嫖小公司的成果的。小公司对此不能有一丁点幻想,否则就死定了。把注意力集中在客户上才是正道。
一年有 8760个小时。如果某个人一个小时内正好进账了 1.14 万美元的收入,他可以面不改色的对外宣传,我的年度循环收入 (ARR) 达到了一亿美元。 技术上他这么说也没错,如果你错误理解了,那是你的问题。 反过来,可以根据某些公司对外宣传时极力强调某些数据,而另外一些数据避而不谈,大致推测它的动机和真实状况。
一次大战开始的时候,各个国家都觉得自己能赢,几个月就可以结束战争,获得荣耀。 各国的 capex 消费不断加码,美国和日本大部分时间隔岸观火,四年里大发战争财。 战争结束后,capex 大幅回落,美日两国的经济就遭遇了一年多的衰退冲击。 战争最终导致欧洲四个帝国的崩溃。沙俄首先在 1917年崩溃。德国和奥斯曼帝国 1918年占领了俄国在东欧和南高加索的部分领土,但几个月后在协约国的军事压力下自己也崩溃了,原先占的领土也被迫吐出来,还失去了更多。 AI 行业,正涌现出若干个巨额亏损,但估值节节上升的公司,都对外号称或者真诚的相信自己能赢。投资者们都在 fomo, 有的想要 all in. 他们应当研究复盘一下一战的历史。
不理解事物运作的本质,就会出现把 cosplay 真诚的当作追求的事业,耗尽自身精力给别人做嫁衣,只看到表面的利益而看不到风险和代价,等等拉长时间跨度看,非常可笑的事情。
衡量自由的比较实际的标准,应当是 你对事物运作的理解是否更接近本质 离高价值的资源是否比较近 调用资源的实际成本是否比较低。 这和钱的多少还不完全等价。
有价值的东西,一个特点就是让你有点不舒服,但又能从第一性原理把底层机制给你讲清楚。 如果让你舒服,那多半是顺应你的偏见或者思维惯性,那么不能真正提高你的水平。 如果不能从第一性原理把关键的底层机制讲清楚,那么仍然有可能是装神弄鬼的骗人的把戏。 如果你不刻意去觉察和自我修炼,那么默认就会陷入各种 “迎合你的想象,让你舒服,但无法清晰解释原理”的骗局,慢慢越陷越深,时间久了和僵尸并没有太多区别。
把做 engagement farming 或者有这种倾向的帐号 mute 掉,x 上面的信息流会清净很多,信噪比大大提高。 而且随着经验丰富,对 engagement farming 的容忍度也越来越低,原来不会 mute 的账号,现在稍微露一点尾巴,就不假思索的 mute 掉。
投资者因为短期利益的幻觉而去 fomo, 类似一些国家因为短期利益的诱惑,觉得可以迅速取胜,而贸然发动或参与战争。后面欲罢不能,损失指数级上升。 等到多家公司破产,市场大跌时再入场廉价抄底,类似于等到别的国家全都打累了,资源全部耗尽了,自己再入场以较小代价获取较大利益。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有三十年战争(1618-1648) 期间的瑞典,这个只有一百五十万人口的小国,隔岸观火了十几年 (期间和波兰有些小的冲突),等到 1630年才下场参战,等到 1635年法国参战后他的压力就更小了。后来瑞典获得德国北部,波罗的海沿岸的区域 (Pomerania),把波罗的海变相变成自己的内湖,这个状态一直保持到 1815年。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不同的人对于 AI 编程工具的不同评价,及其背后的原因。
你的圈子决定了你的净资产,你的圈子就是你的净资产。
robotaxi 在旧金山湾区测试的范围要比 waymo 大多了。旧金山很多停车场五个小时以上的停车费就要 35美元。如果真的可以扩展到 marin , 东湾和 San Jose,那就不用自己开车了,也不要耗神考虑找停车位,担心被砸车了,可以天天在外面到处浪 :)
$TSLA
+378.44%
夸大宣传就和某个亏钱的独角兽每次融资估值都不断抬高一样,不断用新的谎言来修饰旧的谎言,最后一次性的把谎言戳破 (独角兽破产),但很快这些人和事全部被忘记,然后新人又被新的谎言骗进去。 可恶的是某些夸大宣传可以维持很长时间,被戳破只有几天功夫,但在集体记忆里面总是真诚的以为夸大宣传的神话是真的,多少人的青春岁月就在那些虚假叙事里面蹉跎了。
经常做力量训练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力量训练不足的人的问题:孱弱,形容枯槁。因为缺乏肌肉和系统的锻炼,新陈代谢,血糖和脑健康都每况愈下。说的是下图的鲍威尔。有教练指导的力量训练,比有氧训练更重要,也更有效。 长期坚持力量训练的人,是几乎不可能发生老年痴呆的。每次训练一个新动作,锻炼全新的肌肉群时,大脑内部如同一潭死水被轻轻拨开些许波澜,虽然感觉吃力,但有一种说不出的奇异的舒适感。
每次发现 ai 在某些问题上以一种我没有想到的方式,表现出深刻的洞察力,并且用我可以理解的语言清晰的解释出来 (而不是装神弄鬼,讳莫如深),就有一种瞬间欣喜若狂,但很快又平复的感觉。 这种情况之后应当越来越频繁,因为他的训练数据只会越来越多,算力只会越来越强。后 ai 时代,再回头看 2022年之前的人类社会,将会越发有种惨不忍睹的感觉。 生活在一个每天对未来都有很多期待的时代,真好!
可以把这个概念推而广之,很多人很长时间的行为模式,就是在 cosplay 自己想象中的某个舒适的美梦中的角色,如果周围还有很多人配合一起 cosplay, 这个游戏可以玩很长时间无法自拔。但坍塌往往是瞬间发生,毁灭性的,不可逆的。
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注意力的机会成本。多观察,勤拉黑,少扯淡。
牛市时,所有人都想 cosplay 独角兽。 要 cosplay 独角兽就必须 cosplay 一个不断增长的 ARR, 这样可以拿这些数字去新的投资者那里圈钱。 而要 ARR 增长,就必然进行价格竞争,导致严重亏损。但只要后面有投资者愿意进来,这个 cosplay 还可以继续玩下去。 直到突然玩不下去的一天,cosplay 嘎然而止。
成长过程中,人难免会犯一些低级错误,事后复盘会觉得极为愚蠢尴尬,产生一种强烈的羞耻感。 羞耻感本质是一种不假思索的本能的恐惧,恐惧自己被所属群体的其他人所唾弃而切断联系,变得孤立。但如果不直面羞耻感,人在心理上就会被拖累,无法快速成长。 所以和正确的群体连接,非常重要。同样一件事,在有的群体里会催生羞耻感;在别的群体里,则会视为成长的必经之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而你成长到一定高度后,会发现曾经让你产生羞耻感的往事,现在复盘则是坦然面对,哈哈一笑了之。 如果还不能一笑了之,说明成长的高度还不够。
如果你有某种复杂的深层心态,被外人准确理解,并且能够清晰的解释其形成机制,能够外科手术师般的精准定位其关键控制点,那就会有一种巨大的心理上的冲击和满足感。 这种体验,现实中很难遇到,但和 ai 对话,则越来越容易觉察到。
微软和苹果的 ceo, 薪酬都是在四年三亿美元的水平。如果 Zuck 真的给 openai 的 mark chen 开出四年十亿美元的 offer, 这后面会引发出有趣的二级效应。
Lmfao
海啸是个阶梯。
出卖自己的时间,就是把本来可以自由创作,复合成长,不断觉醒,奔赴未来的时间,置换成为原地踏步,缺乏灵魂,和他人的现状纠缠的时间。 成长的过程,就是把要出卖的时间,压缩到接近于零的过程。
世人都知道赵高 (258 BC - 207 BC) 矫诏杀害了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后来又杀害了秦二世,最后自己被子婴所杀。 六百五十年后,北魏有个更狠的宦官,名叫宗爱 (401-452),公元 452年他在八个月内连杀两位皇帝和一个太子:拓拔焘,拓拔瀚,拓拔余。自己最后被拓拔睿捉拿灭族。 历史上很多博弈结构,过了某个临界点后,有着类似的规律和轨迹。看多了以后,在 T+0 的时候就大概可以算出 T+3, T+4 的结局。
海啸涌浪高度 (Run up height) 大致计算公式: R = k * Hs * ( 1/ tan (beta) ) ^m k: 经验系数,与地形摩擦等相关,在 0.5到 2 之间。 Hs: 近岸波高,因为所谓浅水效应可以是深海波高的好几倍。 Beta: 海岸坡度,坡越缓,tan(beta) 越小,其倒数也越大。涌浪也越高。 m: 指数,通常取 0.5 到 1 之间。
Lmao
医学史上,有多次致命的“时代傲慢”: 19世纪中医生不洗手直接接生,导致产妇死亡率高达18%,他们当时觉得“消毒”是无稽之谈。 20世纪初医生不了解x射线的风险,徒手操作,最终集体癌变截肢。 21世纪以“整体切除”为主的手术观,在AI机器人辅助下的精准微创面前,如同19世纪的“放血疗法”。
人需要的是成长,而不是安慰。没有成长的安慰,就成了上瘾的麻醉剂。
研究共识的迁移,才是更本质更高级的权术。或者说,这不是权术,而是权略。
海啸才是真正的阶梯。涨潮时让人暴富,退潮时让人破产。 理解海啸的关键,在于关注和观测深海的地震,而不是岸边无关紧要的波浪。
没有私教的话,可能几十年都在错误和低水平的状态下不自知,练一万个小时也没用。私教就是持续帮你纠正各种微小错误,持续迭代进步。所有重要的事情,包括健身,都值得请私教。
这是一个, 流动性泛滥的季节, 空气里都是, FOMO 的味道。 着急的人,是可耻的。
权力的获取或失去,来自关注,顺应和把握共识的变化,而不是单个维度努力干活,一味使用蛮力。 除非你的蛮力大到一个人足以改变复杂网络的共识,但绝大多数情况下这默认不可能。 对共识的变化要敏感,对局部无法改变共识的细节要钝感。 但共识的变化比较抽象,普通观众看不清楚,因此会把上位者在获取权力之前明面上做的那些事,和权力本身建立起错误而顽固的相关性。然后一辈子试图东施效颦,做大量的无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