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ETF发行商的富兰克林总共投了两个BTC生态的项目,分别为BitLayer和SatLayer,而这两家恰好也都赶在最近要进行TGE,相比于BitLayer的声量,SatLayer相对小一些,但其实背景也不错,除了富兰克林外也拿到了HackVC和OKX的投资,与BitLayer做BTC L2不同,SatLayer是基于Babylon专注于为BTC寻找额外收益的经济层。 目前随着ETH、SOL和SEI等POS资产的ETF开始进行质押,以及各种资产的财库储备将其进行质押,资产本身增值的情况下还得到了额外收益,开始“又吃又拿”的状态,但作为占据整个加密货币超过60%以上的BTC依然还是非生产性资产,就像巴菲特说不买黄金的理由是认为持有它本身并不能产生额外收益,所以如果能撬动一部分BTC产生收益则会更大程度上激励BTC的储备,尤其是现在随着BTC的ETF和各个财库出现后,则会有很大想象空间,而目前WBTC的资产规模创下新高达到150亿美金,从侧面也说明BTC进入Defi领域进行借贷生息等需求的旺盛,但这也只占BTC总量的0.67%。 SatLayer是Babylon的独家再质押合作伙伴,也是Sui的唯一再质押合作伙伴,所以SatLayer的目标就是在多个生态中为BTC寻找更多收益,覆盖稳定币、RWA等领域,目前其最主要的方向就是面向ETF和财库开发保本的BTC理财产品。 SatLayer通过再质押BTC构建了一个链上的保险资金池,再结合可编程的罚没机制达到自动理赔的效果,而再质押的收益则就是保费,比如目前其正在去中心化保险协议Nexus Mutual以及几家传统保险公司共同开发基于BTC的链上保险,比如为Defi借贷协议提供爆仓险,以及和Plume合作为RWA资产提供BTC担保的保险。 所以可以将SatLayer理解成是一个以BTC作为资产储备的保险公司,之前大家对再质押的理解都是提供安全性,但这个安全性都是以“去中心化”为解释,所以不论是对用户的理解,还是实际的业务落地,都很抽象难以理解,但SatLayer将其聚焦到保险后还是很精准的,就像是法币,你持有它本身也并不产生收益,但是你把他借给保险公司,然后保险公司为其他公司做担保,收取保费,再给你一定的利息,原本不产生收益的法币就会成为生产性资产。 至于风险问题,保险这东西本质上就是算一个赔付概率,只需要最终赔付的资金小于保费总额就可以了,富兰克林投SatLayer应该也是出于这样一个战略储备作用,毕竟作为ETF发行商如果能将手里握有的大量BTC产生安全保本的收益,即使收益率再低,但基数足够大也是很可观的一笔现金流。
$SLAY
美国SEC官网昨天发布了《美国在数字金融革命中的领导地位》,相比于上一届连质押都要纠结半天是不是证券,这一届真的大跨步到要把裤裆都扯了,首先要把被迫离开美国的项目都吸引回来,大力发展创新,所以在美国做项目更容易了。 比如现在ICO和领空投等都会直接把美国的IP和KYC排除出去,以后也不需要了。 并且会利好Defi和链上等一系列活动,不再强制要求需要将资金托管到如Coinbase等第三方平台。 上面是针对用户的视角放开了其在链上的活动,这一条则是针对企业的视角允许将业务放在链上,更进一步利好Defi。 原文链接如下,感兴趣扩展阅读https://t.co/aIrCG2aNSc
Irys和SciHub社区合作的这个真的挺牛逼的,SciHub是全球最大的学术自由平台,打破学阀垄断信息的屏障,目前学术论文被几大出版机构垄断导致知识无法自由流通的问题很严重,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合理“版权”,其实根本不是,这和传统意义上的书籍出版完全不同,因为作者根本无法收到一毛钱的版税,我发表的论文在谷歌学术里有230被引,但我一毛钱都没有,全被Elsevier这个出版社拿走了,之前都曝出来很多大学经费不足都采购不起这些出版商的论文。 Irys这次把高达100TB量的论文都放到链上存储,避免SciHub中心化服务器被下线,并且彻底去中心化开放出来,而且借用Irys可编程数据存储的特性,可以自动的追踪论文的引用情况,从而自动奖励论文的作者分配代币。Irys还引入了AI能力,首先这些论文会开放给AI学习,这对于当前AI模型来说将会是非常巨大且有价值的数据源,其次科研工作者可以创建AI Agent来辅助寻找符合自己研究方向的论文提升效率。 Irys主网快上线了,距离TGE也不太远,目前测试网每个用户可以领0.1个代币https://t.co/jIUMi7RXjz,有一系列的活动可以参加,可以进入https://t.co/KfmSUHebXF 的Questland中查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起来🧐
感谢家印和Bitget带我过暑假,直升机俯瞰东京都市圈,推背感太强直接上天了, 大的要来了,家人们这次是真要起飞了🚀#Bitget @xiejiayinbitget @susan_bgb @33bitget
00:00:18
为什么亏大钱都亏到了“内幕消息”上? 1.按照正常判断,你根本不会买这个币,但因为听到了消息你才会买进去 2.币价涨了,你不会卖,因为你觉得消息没兑现走了不划算 3.币价跌了,你也不会卖,因为你觉得消息没兑现走了不死心 4.终于熬到消息兑现了,即使涨了,可能跌了这么久刚回成本价,而这已经是最幸运的情况了,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不涨反跌,腰斩腰斩再腰斩 很多人都觉得KOL因为和项目方走得近能吃到很多内幕,恰恰相反,正因为和项目方走得近,亏的反而更多,亏到心在滴血💔
归因证明是Openledger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之前这个概念对大家一直挺抽象的难以理解,但实际将其和AI对话相结合后就很直观的明白它实现的效果,如果只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可以将其先简单理解成会将AI回复的内容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更详细的来源标注,这个其实已经比现存的Deepseek和Grok等AI的体验提高了不少,你可以直接核对最初始的信息来源,而不是不知道AI从哪给你东拼西凑了一堆东西糊弄你。 然后更进一步,比如你认为回答的信息不完善或者有错误,可以进行数据补充,当对模型进行有效贡献后,在以后产生的内容中如果采用了你的数据,则会被纳入证明并被标记为信息来源,系统会根据你对模型输出内容的影响程度给予代币奖励,这些也都会上链用于追踪确权,打造了更加开放共建的AI模型机制。
今天往最近3天6倍的“妖币”Spark里先存了10WU尝试一下理财效果,于是写个推文来大儒辩经一番。其实说来也巧,就在我前面发引用的这条《稳定币不允许发利息》推文后,@timzz_sleep就找我来了次Alpha Call分享了专门给稳定币发利息的Spark,然后第二天就开始进入了暴拉模式🤣这篇推文会详细的讲解Spark诞生的来龙去脉、以及它在MakerDAO和围绕稳定币的整个链上世界所处的位置,Spark也是属于审美在线的项目,后续我会持续跟进分享关于它的相关内容。 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sparkdotfi是MakerDAO的子项目,所以在讲Spark之前,得先讲清楚MakerDAO(现在改名为Sky @SkyEcosystem)在3年前提出的终局计划,当时创始人@RuneKek在社区中发表了对MakerDAO未来路线图的五个阶段,原文链接如下 https://t.co/TNR8SgUVo1 在这份计划中的短期目标是3年内将Dai稳定币的供应量提高到1000亿以上,第一步则是先进行品牌重塑与统一,将Dai和MKR更名为新的稳定币和治理代币名称,所以现在Dai改名为USDS,而MKR即将在9月改名为SKY。目前USDS+Dai总共为92亿美金,所以距离3年千亿的目标其实只完成了十分之一,任重道远。 第二步则是和Spark的诞生密切相关的,即MakerDAO将启动6个子DAO,每个子DAO承担特定的任务,拥有自己的治理模式,从而简化MakerDAO整体的治理流程与工作量,在这份子DAO规划中最重要的就是MakerDAO本身不再直接碰业务,只起到一个央行的作用,所以子DAO则可以从Maker协议中以很低的利率借入稳定币,然后再将其输送给其他第三方Defi协议中获取收益,因为子DAO承担了所有的维护成本和信用风险,所以子DAO可以向第三方收取高于从Maker协议中借入的利率,从而赚取差价。 而现在的Spark,就是在这份路线图的第二步中,诞生的第一个子DAO,可以把MakerDAO理解为中央银行,而Spark则是中央银行的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商业银行。 还剩下三步分别引入了AI、强化治理和启动新链,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目前这份路线图已经实现到了第二步,而Spark就是第二步的核心。 所以因为MakerDAO拥有巨量的稳定币储备,Spark在整个MakerDAO生态,甚至可以说在整个链上世界,如下图所示,起到的核心作用有两个 1.对于稳定币的持有者,帮助他们寻找更加安全、持久的高收益。 2.对于Defi等协议,帮助他们输送流动性,而无需依赖第三方资本。 流动性!流动性!流动性!所有人都已经被这个词听的耳朵磨出老茧了,谁掌握了流动性,谁就掌握了上游开闸放水的阀门,所以MakerDAO是水库负责储水,Spark是水渠负责引水。 目前Spark在所有Defi协议中TVL排名第六,总共对外分配注入了46亿美金流动性,产生2亿美金收入。 下图为分配出去的资金排名,第一为Spark自己的借贷,第二和三分别为本轮周期最热门的两大新Defi项目Morpho和Ethena,第四名,对你没看错,是贝莱德。 以上就是Spark诞生的背景与取得的成果,如果说稳定币是近几年最大的叙事,则帮助用户解决稳定币收益来源,和帮助协议注入稳定币流动性,则是本轮周期最重要的生意,也就是Spark在做的事情,欢迎大家使用我的推荐链接进入Spark进行存款❤️https://t.co/auBwMoxRx3
Galaxy官方新闻稿对8万个BTC远古巨鲸抛售的战报已经发出来了,市场接盘能力是真牛逼啊,这么一大笔砸下去也就衣角微脏。另外Galaxy肯定是知道客户身份的但出于保密原则不能透露,值得注意的是在新闻稿中Galaxy说这次出售是巨鲸的遗产规划策略,也就是说这位巨鲸可能已经人到古稀之年,所以才把拿了这么久的BTC要换成现金留给子孙们?不是,你们这帮老OG整天口口声声的说要把BTC一代代传下去,这怎么最后还是换成钱了🤣
越南这步子迈的有点大,发行了第一个国家级区块链
相比于动辄仅仅几十几百块成本的老OG们,我入场ETH其实比较晚了,应该是在20年底当时为了买NFT才第一次购买ETH,当时纯粹是把ETH当作消耗品而非投资品,那时候ETH刚一千出头,尽管现在E子也是好起来了,但这一轮玩家的持币体验真的非常差,甚至可以说煎熬,来回反复被蹂躏坐过山车,经历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自我怀疑,现在华尔街解放军终于出手了🤣 还是怀念上一轮牛市NFT、Defi、DID、DAO、GameFi等等一大堆新玩意,拿着E子猛猛冲一笔Gas上百U的全民盛世,期待以太坊能再冒出来一些卧槽牛逼的东西出来,要不真太无聊了。 #BitgetETH10周年 这次推出了E子理财专题,总共有3个活动,分别为新用户限时7天最高10%年化收益,以及链上保本4.2%收益,目前E子在Lido质押才2.7%,这个还不错,最后是ETH定投福利,分别可以获得10%APR加息券和最高100U返现,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试试看🤔具体活动链接如下https://t.co/pPhtQ3LT9P
#OKX以太坊十周年 第一场直播即将在13:00开始,听交易者聊聊他们眼中的以太坊! 🎙️本场嘉宾: 如果我不懂 @butaidongjiaoyi 陈剑Jason @jason_chen998 Crypto_painter @CryptoPainter_X
勇敢牛牛,不怕困难✊
【深度解读】Solana的(非正式)2027年路线图今天公布了,之所以叫非正式,是因为这次的路线图并不是由Solana基金会官方发布的,而是由来自Solana Labs、Anza、Jito Labs、DoubleZero、Drift、Multicoin Capital这六个组织的作者共同撰写,并由负责维护Solana客户端的Anza来发布,所以这份路线图汇集了Solana自己以及其开发商、项目方和VC六个角色,荤素搭配,没有通过官方发布应该也是为了显得更加自下而上的去中心化。 在这份路线图中,最有意思的是其标题被起为《The Internet Capital Markets Roadmap》,也就是用互联网资本市场ICM这个新造的词来代替了Solana的名字,这也是Solana和其生态给自己明确的定位,以太坊是世界计算机,Solana是互联网资本市场,你品,你细品。 其中提到目前Solana整个生态系统都围绕一个共同的愿景在整合,即应用控制执行 (ACE),它可以让Solana上的智能合约自主控制其交易的执行时间和顺序,你听到这里会疑惑,哎?这不是所有公链里验证节点在做的事情吗?对没错,Solana想把这个事情从节点的身上转移到智能合约。 这个事情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整个网络的高性能低延迟再上一个台阶,因为会赋予应用更大的权限,让每个应用自己管好自己,而不是全部依赖节点,从而减少整个网络的交易冲突,也就是抢跑和狙击,提高交易效率和公平性,并且因为智能合约有更大的权限,从而也可以支持更复杂的链上交易策略,让DEX等运行的更加高效。 所以目前你可以理解,互联网资本市场ICM是Solana最新的愿景叙事,应用控制执行 (ACE)是Solana最新的技术叙事,然后这个技术叙事又是完全为愿景叙事的落地所服务的。 为实现这份路线图,总共分成了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 短期则是与现成的一些机制协同,尽量拿来先用,重点依赖Jito的区块组装市场BAM,这是由Jito推出的类似于ACE的功能,然后再由作为节点维护者的Anza进行配合提高落地性。 中期则是由DoubleZero来主要承担,它其实很有意思,是Solana生态中的一个物理基础设施网络,一个高性能的光纤网络,大力出奇迹直接通过物理层面来提升区块链的性能,所以DoubleZero为ACE提供硬件支持。 长期则是由整个Solana生态系统中的项目共同推动,最主要是让多并发领导者MCL取代单一领导者,在大多数POS链中都是通过随机或者投票的方式选举出来一个节点作为阶段性的单一领导者来控制交易的排序,既然Solana把节点的工作放权给了智能合约,则也需要进一步把节点也放权。 最后路线图对互联网资本市场ICM总结是“Solana应该拥有世界上流动性最强的市场,而不是交易量最大的市场”,这句话其实就在影射以太坊,即Solana对自己的定位是面向散户追求TPS的高频小额交易,而不是面向大户追求TVL的低频大额交易。 强调一下,因为推特上无脑二极管太多了,本文并不是吹谁或者贬谁,但实事求是说,Solana这几年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印象中作为宕机链好像很久没有宕过机了,并且整个Solana生态你会感觉非常团结目标明确,从这份路线图中就能清晰地感觉到,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精神胜利式概念,通篇都在务实解决问题。 路线图原文链接https://t.co/x9jPwQetgn cc @solana @SolanaFndn @calilyliu @ynonestop @anza_xyz @jito_sol @DriftProtocol @multicoincap @doublezero
Irys和Warden的这个合作里看下来,感觉Irys有点要成为在AI领域对标Chainlink预言机的意思,最终都是解决数据统一的问题,Chainlink解决各个不同平台价格数据的统一,Irys解决各个AI模型里交互数据的统一。从上古的Filcoin,再到Arweave,再到CESS,虽然做数据链的项目很多但实现的也只是数据库的效果,加了个去中心化反而还把成本提高了,导致大多数数据链最终成了一个更贵的数据库,需求上一直没有找准,尽管AI+Web3已经被讲烂了,但Irys找准的AI模型无记忆的痛点还是挺强烈的。 目前这些AI大模型基本都是一次性的,也就是比如我跟Deepseek和Grok聊天,每一轮对话都是全新开始的,他们并不能根据我们之前的互动输出内容,所以现在的AI模型基本都没有记忆,导致一方面很浪费算力资源毕竟每一轮对话都需要全部重新生成内容,另一方面用户体验也不好,尤其是现在对于一些AI陪伴类的产品,如果没有长期记忆的话效果很差。 每一次AI模型运行的时候都需要根据上下文的交互输出内容,巨量的交互数据如果都存的话量实在太大了,Irys本身作为处理了Arweave超过98%数据提交量的项目,在数据的存储上有很丰富的经验,除此以外Irys的特点在于其数据的动态可编程能力,而不仅仅只是起到静态数据库的效果,所以很贴合当AI模型内存的角色,比如这次和Warden的合作,可以把引发模型输出内容的交互数据存到Irys里,并进行标记作为未来被再次触发的条件,后续模型对话输出内容时,就可以对之前存储的数据进行相关度检索,触发到后则会将其引入到本次对话中,并且还可以供其他模型使用,就像是你给你妈说不吃青椒,然后有一天去餐厅,同样又进入了吃饭场景,于是Irys就自动检索识别到“不吃青椒”这个关键记忆并触发通知给厨师说记得别放青椒。 通过这个过程使得AI模型可以具备记忆能力后,对AI模型和工具的使用效率和体验会提高很多,对Irys持续保持关注🤔
山寨真的是地狱难度...我人已经麻了💔
2亿美金的多单爆了,好了,你不许再跌了
Sahara今天正式发布了公开的数据标注任务市场,有各种类型的任务,听音乐、用AI、画图像的,关键都是给钱而不是用积分白嫖的,每个任务都给Sahara或者第三方合作项目的币,刚才体验了一下还挺丝滑的,比如我选择了听音乐的任务,在报名认领任务后,需要先进行一个考试,听三段音乐回答问题,通过考试后如下图进入任务流程,每个任务会给一段音乐,听完后标注这个音乐的属性,不过就是任务太多了我没耐心做下去,这种还是比较适合全职在家的宝妈或者学生群体用来赚个零花钱。 这次Sahara发布的任务市场toB再toC,上游先合作了Camp Network、io net、Solo AI、MIA、xFractal等项目,收集任务需求后发布在市场里,用户再参与标注,所以也可以获得这些项目的Token,相当于给Sahara的币赋能了,Sahara币价也终于走出来了圆弧底的感觉今天涨了20%消了个0。
$SAHARA
+0.88%
这几天关于突然出现超过50万个ETH排队解除质押的事情引起了不少讨论,很多人担心砸盘风险,目前到底是谁在如此大规模的解除质押还不得而知,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先说结论,这种集群级别的解除质押必然是某个单一机构的行为,下面会具体讲到。 在以太坊进入POS的历史上。如图2所示,把时间线拉长来看,上一次发生如此大规模解除质押,是去年1月份Celsius破产清算急需用钱,瞬间也将50多万个ETH解除质押,导致整个网络验证着队列被堵住了7天,而这次又是同等规模的解除质押,目前整个网络被堵住了8天,所以是谁又要破产了?还是说谁要获利出逃了?(孙哥,是你的话眨眨眼👀) 但如果只从进入和退出质押排队的情况来看,这次倒是不需要像上次那样恐慌,上次是相比于解除质押的数量,进入质押的几乎忽略不计,而这次如上图所示,在此之前已经有多天进入质押的排队数量与退出质押平齐,所以差不多能对冲掉,倒是不用太慌。
感谢 @RealNimona 提出疑问和对Codatta的关注,好的问题往往比好的答案更有价值。也非常感谢 @jason_chen998 对我们项目的关心和解读。 我们尝试对提出问题进行回答: 1. TGE提前真是利好吗? 原本12周任务突然砍到半,是热度快用完了?还是压根不打算真等用户做完? “TGE提前真是利好吗?”
本来还以为Codatta得把12个星期的Booster任务全部结束后才会TGE,没想到这么快居然明天就来了,刚好也赶上行情好的时候,看样子币安最新出的这个Booster模式对项目方还是挺自由的,Codatta作为币安进军撸毛赛道的第一个项目,选品还是很到位的。 低估值---只融过一轮250万美金还是OKX领投的,背后筹码结构很干净。 有业务---作为cipherowl的数据供应商Codatta覆盖了美国SEC、FBI这种级别的硬核客户,这个值得重点讲一下,这块主要是采用了AML合规业务的数据,Codatta的社区会提供线索并标注可疑地址数据,Codatta应该也是这类数据最完善的供应商,cipherowl正在推动的合规稳定币风控也会有Codatta的社区参与负责校验等环节。 尽管现在币安Booster的活动都是一些标注食物等简单的工作,但这些是对大家上手最容易的,后续Booster会上线有商业订单的任务,以及用户参与模型测评,包括上面提到的合规风控数据的校验等等,让Booster的任务不只是用来撸交互,而是真正参与到业务中产生价值。 Codatta后续搏一个上币安现货的机会还是挺大的,毕竟是第一个Booster项目,还是把标杆打出来的,否则后面就不好继续做了,蹲一个低开高走上币安的剧本🧐
$XNY
+10.33%
Plume把马来西亚的猫山王黑刺榴莲放到链上RWA代币化了😂乍一看感觉挺逗像是整活,但作为一个超级榴莲爱好者,我和我老婆每年得吃掉十多个榴莲,所以我之前还专门花时间研究过为什么榴莲相比其他水果这么贵,以及国产榴莲为什么一直产不出来,核心就是在于除了气候以外,就是榴莲树的生长周期实在太长了,从树苗种下到开始结果得8年的时间,前期投入沉没成本实在太高了,导致种植榴莲的资金周转率太低,意味着你投入的资金得8年才能见效,所以站到这个角度只要能解决别跑路的问题,还真挺适合用RWA来提效资金利用率的。 这次Plume的榴莲上链,只针对已经成熟具备出口能力的果园进行代币化,从而让投资人尽早的产生回报,并且和Plume合作引入了代币冻结功能,如果发现产生欺诈等问题可以冻结代币和资金池。
老师们,还有哪些至少穿越一轮周期、具备一定基本面、币价还维持在低位的山寨值得入手?急,在线等。
自从以太坊基金会洗心革面把禅学主席换掉并裁撤了一帮动嘴不动手的非生产人员后,效率确实提高太多了,距离Pectra升级刚过去没多久,下一次升级Fusaka已经暂定是今年11月份,并且将在8月份提前把下下次升级Glamsterdam的内容也确定下来,相比于之前基金会拖拖拉拉的佛系表现,可见对于这种反骨仔顺毛撸没用,必须得骂,得改革,才能从功劳簿上挪一挪屁股。 目前Fusaka升级的内容包含13个EIP,主要实现了两个效果,对L2扩展的同时提高掌控力,以及对主网稳定性的提高,挑几个重点简要解读一下。 EIP-7594是基于之前坎昆升级EIP4844之上的一种改进协议,EIP4844引入了blob使得L2的数据可以更快更便宜的存入L1,EIP-7594通过对这些blob数据可用性的采样验证,使得节点不需要下载所有的blob,只需要处理其中采样的一部分,从而提高L2的可扩展性,减少存储压力。 EIP-7892对上面提到的blob容量的扩展引入了一种硬分叉机制,从而基于blob对升级变得更加灵活,对L2的扩展性也更高。 EIP-7918则是对blob费用计算的调整,如果以太坊的L2繁荣发展,并且给L1主网存入数据的blob又不断扩展,则会导致主网对L2的收税能力降低,也就是大家经常抨击的L2吸血L1,EIP-7918设定了blob基础费用的最低值,并与执行费用挂钩,从而避免blob费用过低问题。 EIP-7825将单笔交易Gas最大用量限制在16,777,216(2^24),降低因Gas交易过高导致的Dos攻击风险,从而提高抵御DoS攻击的能力,并促进区块内交易更公平的分配Gas。 EIP-7934将以太坊的区块大小上限设置为10MiB,防止大区块导致的网络不稳定和DoS攻击。
刚才偶然刷到了一篇帖子,一位普通全职宝妈讲述自己是如何从炒币到开合约,再到借网贷,一步步陷入深渊,最终卖了房子离了婚,这篇帖子让我最触动的是,我居然在里面每一句话,都能够看到大量群友、推友的影子,仿佛这就是几乎99%的普通韭菜一生的模板与宿命,我强烈建议所有所有所有人都认认真真的看完这篇文章! 这个世界永远是由幸存者偏差主导的,赢家的声音永远是最大的,而所有人又都只想听到自己喜欢听的话,导致在推特上,仿佛最终不论你经历多少坎坷,最终总有一把梭哈翻身A8的机会等着你,可能讲出来这些成功励志故事的都是活下来的1%,那99%呢?默默的退网甚至自杀,你连听到他们失败故事的机会都没有! 前阵子某个交易所不允许用借网贷的资金来炒币,闹的沸沸扬扬,甚至出现大量现身说法,用自己成功经历来证明借网贷与翻身之间的合理性,我并不是为该交易所说话,并且所有交易所成长的路径也必然都是血腥野蛮的,但我当时看着这些讲述自己成功之路的帖子,真的挺后背发凉,到底会有多少人因为这些帖子就相信自己也是那个天命之人?又有多少人像这个帖子里的宝妈那样最终家破人亡。 也许我这条推文发出去又会被不少人喷,说你Jason装什么老好人大善人,对没错,放弃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上一次比特币强势突破是因为上海国资委半夜发布学习区块链的文章,这一次CFX引爆山寨季是上海市政府发布树图文章为其背书,上海不愧是走在中国最前沿,现在抓紧报考上海公务员打入进去拿内幕还来得及吗
前天发推聊以太坊ETF质押中专门提到拿到两家ETF发行商的Puffer,今天就原地起飞了40%,不会真是有可能要分到质押这块蛋糕了吧🤔另外Puffer目前在招聘Defi方向Lead,要求熟悉各个Defi协议,有BD和团队管理经验,英文工作语言,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投的简历
尽管稳定币发行商拥有恐怖的净利润率和以国债为主非常稳定的收入来源,但不论是之前欧洲的《加密资产市场法规》,还是现在走到最前沿美国的《GENIUS法案》,都禁止稳定币发行商向持有人支付任何形式的利息,看起来像是国家强制让发行商暴富不能与民分利,实际上这种限制则是对当前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留下最后的一丝体面,或者也是传统金融博弈给自己留下了最后一块自留地,把稳定币死死的按在只用来做支付结算的领域,阉割掉稳定币的储蓄和投资能力,不要让传统金融死的太难看。
我想帮大家问一下那些山寨币的项目方和庄家们,你们现在都还不拉盘,是在等啥呢?
德国去年刚卖飞了5万个BTC,英国昨天又说要卖6万个BTC,但最惨的应该还是保加利亚,在2018年卖了整整21万个BTC,现在价值250亿美金,达到全国将近三分之一的GDP,而当年却只卖了20亿美金🤣
马斯克这个黑心资本家🤬上个月办了张香港卡终于可以领工资了,大家都说之前没领的会一直累积,然后第一次领显示攒了整整三年多只有740U,而今天第二次领仅仅才15天就有120U,这比例也差太多了,无良老板你个马扒皮居然克扣我们底层劳动人民的工资,欺负我们查不了帐,还我三年血汗钱@elonmusk
马斯克这个黑心资本家🤬上个月办了张香港卡终于可以领工资了,大家都说之前没领的会一直累积,然后第一次领显示攒了整整三年多只有740U,而今天第二次领仅仅才15天就有120U,这比例也差太多了,无良老板你个马扒皮居然克扣我们底层劳动人民的工资@elonmusk
不出所料@WorldLibertyfi对USD1交易大赛的四个获胜选手各购买了4万美金的代币予以支持,而且USD1+BSC双龙一的@BUILDonBsc_AI 也大气的拿出来了80万美金跟单,每个项目买了20万的币,现在的局面是 $B 来负责给 WLFI搭台子吸引更多项目来唱戏,已经俨然一副USD1大管家的身份了。 这里面@TaggerAI是我个人从审美上比较喜欢的,AI数据标注的项目乌泱泱的雨后春笋冒出来一大堆,但TaggerAI还是少有实际把业务落地的,给完成标注任务的用户真金白银的实时到账,而不是造一堆假任务用积分来PUA用户刷交互量,不过毕竟因为都是真实任务也导致TaggerAI上面的任务比较难抢,后续看TaggerAI能不能接入更多Web2企业的订单,扩大任务数量,毕竟已经有被facebook豪掷150亿收购一半股权的ScaleAI,至少证明这个商业模式是完全成熟的。 这次获奖的四个项目荤素搭配,2个meme都是新项目,2个实用币都是老项目,所以很明确现在BSC和WLFI的评判标准是新meme用来带量,老项目用来带价值,USD1不能一直炒meme,接下来会把资源重点往更多带价值的实用币倾斜。
$B
+1.92%
$TAG
-0.32%
撸铁的时候看一眼硬邦邦的K线比吃十勺氮泵都管用
00:00:2
撸铁的时候看一眼硬邦邦的K线比吃十勺氮泵都管用
完成“吸筹”憋了这么久的贝莱德终于在最后一刻挥杆也提交ETH ETF质押申请了,在半年多前曾经发长推分析过ETF发行商推动质押通过最大的动力就是在于,ETH的质押收益可以达到其管理费的12倍,而原本只能赚管理费的发行商则会有很大动力向投资人CX可质押资产,刚才看了一下贝莱德提交的材料原件,帮大家划一下重点。 首先发行商可以选择多个质押服务商,所以这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发行商可以自建质押服务,也可以选择Coinbase交易所质押,甚至是Lido、Eigenlayer、Puffer等质押协议,如果有哪个已经发了币的协议能啃下来这块肉,则会直接起飞,当然贝莱德肯定不可能像普通散户那样直接质押进去,比如Lido和Puffer都专门推出了面向机构的质押版本,甚至Puffer就是由两家发行商富达和富兰克林直接投资的。 然后重点来了,文件里直接说这些质押收益可以全部视为信托收入,信托将获得全部或部分的奖励,如果这份文件通过的话,发行商的胃口就会非常大了,可能会象征性的给投资人一点分红,剩下的全部自己吃了。 然后提到发行商不会把持有的ETH和其它实体持有的ETH汇集到一个池子里,这句话翻译出来就是不会把ETH质押进任何公开的协议中,而必须要单独开池子保管,所以如果Lido这些协议没有机构版本解决这些问题,这一句话就直接意味着ETF质押不会直接利好任何质押协议,所以如果你冲着ETF质押去买各种质押协议的币,风险会很高的,毕竟不采用这些协议的概率很大,昨天这个问题倪大@Phyrex_Ni也聊过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最后提到发行商不会承担任何收益的补贴和罚没甚至分叉的风险,作为以太坊的验证者是有被罚没的可能性,所以这个免责协议其实挺霸王条款的,你都拿着投资人的币去质押,收益还都被你吃了,结果不承担任何风险。
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事,好像大家看我写的推文以为我是踏空E子了?为啥你们会觉得我没E子?1800的时候我发了富达对E子研报的解读并跟单买回来,2800的时候我也明牌发推止盈了50%,剩下一半我也明确说先拿到4000再看情况,我所有的观点和操作全部都是公开发在推特上并附带个人详细观点和逻辑,我和那些左右都是对跌了逃顶清仓,涨了抄底满仓的马后炮博主不同,我最烦的一种人是,因为自己屁股在车上就当睁眼瞎张口闭口都是好好好,我最大的特点就是,铁子,我爱说实话,而不是爱说你们喜欢听的话,好的坏的我都说,而不是屁股决定脑袋🤪
我看很多人在E子涨起来后一副胸有成竹岁月静好的样子,气定神闲仿佛早就预判了现在的结局,但其实把时间线拉出来看一下E子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所转向并开始涨起来的?就是年底大家对V子和基金会不作为的痛骂到达了极致情绪大爆发,然后基金会开始把那个禅学女主席下放并换了两个实战派董事,基金会开始不再小额卖币而是直接给机构OTC,基金会成立了面向金融机构的市场部和“币价管理委员会”,基金会开始收拢L2转向对L1的扩展,脱下了那一套修身养性高傲不羁的长衫,做出了一系列改变。 如果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现在V子仍然独裁,基金会仍然佛系,仍然拒绝和机构合作,仍然反复不断的小额卖币骚扰市场情绪,仍然穿着长衫持有道德洁癖,那又会是什么样的E子🤣 所以现在夸V子的人,就是典型的别人把你脖子掐住都快死了,最后一刻松了手,你呼呼的喘着气感激涕零的说还好有你要不然我就憋死了的PUA精神患者😂
按照现在的行情,只要特朗普今晚别瞎搞,我已经开始期待这个美滋滋的周末了,听懂掌声!👏🏻
回看去年10月我对以太坊基金会提出的四项建议,目前来看都已经全部应验。 1.以太坊基金会已经开始拥抱Defi把资金放在AAVE等协议中生息✅ 2.以太坊基金会招募了两位实干派执行董事并大范围裁撤非生产人员,重绘路线图重点高效解决问题✅
这两天在琢磨一个事,目前来看9月降息板上钉钉,明年开始才会真正进入低利率周期进入史诗级大牛,可现在还没降息美股和币圈都已经涨成这样了,那这剧本往后该怎么走?最近和一些朋友交流得到的结论 1.乐观派:没什么好纠结的,剧本就是一直涨,涨到降息,涨到明年,满仓拿住就行 2.悲观派:降息前后会有一波price in的大跌,最近择机在高点清仓,等砸下去后再捡回来 兄弟们,你们怎么看?打算接下来怎么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