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ys,重新定义数据价值的分配方式。最近一直在找新的 AI 项目,结果发现了 Irys,是一个主网还未上线尚未发币的 AI 方向 L1 项目。
在越来越多的现实场景中,无论是 DeFi、AI 模型,单一链上存储已无法满足需求: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让数据被确权、可验证、可编程且可组合使用的全栈型基础设施。
这正是 Irys @cn_irys_xyz 正在构建的方向。
Irys 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存储链”。它从设计之初,就面向那些对数据完整性、可验证性和协同使用提出更高要求的场景而构建。无论是 AI 决策链、DeFi 自动化系统,还是空间资产标记网络,Irys 提供的是一种具备高度结构感的数据。从这个角度看,Irys 并不是在做“更便宜的存储”或“更快的上传”,它所构建的是一种结构化的信任网络:让数据从确权开始,贯通使用、共享、变现的全链路路径,成为链上系统真正的生产资料。
AI 的发展速度远超基础设施的跟进速度。模型变得越来越智能、自主且有用,但它们仍然运行在为“静态数据存储”设计的系统上,而不是为“智能记忆”设计的系统上。每一次 AI 模型的运行都会产生输出、从交互中学习并构建上下文。这些数据需要被存储、即时调用,并可被编程用于下一次交互。当前的数据解决方案根本无法应对 AI 模型真正所需的数据体量、速度和复杂性。有**持久性记忆,**能够在不同交互之间存储上下文、学习行为、并逐步构建决策链就成了未来数据的关键。
IRYS就是构建这类大规模存储、毫秒级检索、并支持编程交互的数据基础设施的关键所在
Irys 提供的则是一个更底层的自由编程平台:
1)存储内容本体:无论是图片、音频、模型文件,所有内容本身可直接上链并长期存在;
2)授权逻辑合约化:开发者可以通过合约设置任何类型的访问权限、分润比例、调用行为触发器;
3)货币化方式可设计:支持订阅、按次计费、分层解锁、DAO共享、质押解锁等组合型定价机制;
4)合约可追踪使用情况:内容调用可以记录在链上,自动追踪每一次使用、转发或衍生创作行为。
这意味着,Irys 上的内容不仅是“被标记过的作品”,更是能产生动态收入流、可组合的资产单元。
数据的价值高达数万亿美元,但数据的创造者却几乎得不到任何回报。Irys 通过链上让数据可发现、可变现、可编程,重新定义数据的价值分配方式。
Irys主网快上线了,距离TGE也不太远,目前测试网有很多活动,可以关注官推@cn_irys_xyz

看了微软和meta的财报,不由得想起来郭士纳那句“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微软二季度营收创一年半最高季增速,EPS盈利增长加快至24%,Azure和其他云服务收入超预期增长39%、创两年半最高增速;微软首次披露Azure收入,全财年收入超750亿美元、增34%;二季度资本支出环比重回增长、超预期增13%至创纪录的242亿美元
Meta第二季度营收达475亿美元,每股收益7.14美元,均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广告收入强劲,Reality Labs亏损低于预期。公司预计第三季度营收将达475亿至505亿美元,高于市场普遍预期,并将2025年全年资本支出下限从640亿美元上调至660亿美元。业绩表现与AI投资展望都很强劲
两者的美股盈利利润增速都高于营收增速:微软是24%》18%,meta是38%〉22%,相当于增长质量更好。mets的PEG只有0.7,远低于1,这么大的市值但完全是一副成长股的架势。
前两天聊到要特别主要美股业绩基本面提振的三个中长期因素:美元走弱,大美丽法案里资本开支抵扣、AI降本增效带来的战略性盈利性裁员。
这两句话基本上就好今这次利率决议鲍威尔的主要态度,鲍氏太极,尽力避免发出任何降息信号。今天鲍威尔记者要点:
1)现在就预期9月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还为时过早;
2)在关税和通胀仍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当前的利率水平是合适的;
3)政策变化的影响仍具不确定性,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将是短期的,但关税传导至价格的过程可能比之前预料的更慢,然而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但要判断影响程度仍然太早:
4)就业市场并未走弱,但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的下行市场。
个人觉得整体发言偏中性,没有提供实质性的政策指引(对部分同学来说预期落空),但也没有强硬的口吻(大家可以回看之前鲍威尔态度强硬时的表态口吻和语气),能看出来川普来自外部、沃勒和鲍曼来自内部的压力,鲍威尔有点进退维谷。同时再一次明确关税对通胀影响是一次性的,只是影响的程度和进程联储也不好判断。
我觉得值得关注的鲍威尔说是两位决议反对者(沃勒和鲍曼)在今明两天解释自己的意见,正常来说利率决议后联储理事们的对外讲话都是有讲究的,也是联储统一安排的。让两名决议反对者、支持降息的理事先发言为何支持降息,而不是让强硬派理事先发言为何还要继续按兵不动,感觉已经是鲍威尔在捍卫美联储独立性的名义下给川普最大的让步了。


他这个逻辑略:“不直接向居民放水是因为监管不到位,中层会截走”感觉略有问题。在当下中国大数据体系下这些监管应该都不是问题,最近生育补贴都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上直接可以申请领取。
个人以为不直接向居民放水还是因为跟中国的财税体制和经济结构高度相关:1)中国的财税体制是基于企业侧的间接税制:中国税收大头是来自企业(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占比七八成,来自居民的个税和消费税也就不到两成,以前企业税收占比更高。而美国税收接近7成直接来自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
税收来源在哪里,政策刺激放水就会流向那里。
2)还有一个原因国有企业(央企、地方国企)在经济比重又很大,然后企业又承担就业的重任(在解决就业上民企占比更大)
这就导致了在经济出现困难时,政府部门天然愿意给企业提供各种刺激、补贴政策,希望企业能稳住。通过保企业,进而保就业,然后保税收。
在国内经济学界这种还是争论很多,看看借着此次生育补贴是不是刺激放水的措施从企业端往居民端倾斜的开始。
借着nick的两篇和steven的推文聊聊明天凌晨美联储的利率决议:1、7月大概率是不降息的,这个市场应该充分预期到了。但是这次应该不降息决议会有两张反对票-大概率来自鸽派的沃勒和鲍曼,这也是美联储近30年来第一次利率决议上出现两张反对票,也能看出FOMC内部的分歧。
2、因为二季度以来通胀还比较温和、再加上川普贝森特呼吁降息的压力,联储内部也都明白未来重回降息路径已是必然。只是降息的理由从而而来很重要?1)是一定要再看几个月关税确实对通胀没影响之后再做决定呢?(有可能太迟了)还是说只要不大幅度反弹,通胀月率不走高下一次会议就可以重回降息。
2)还是说把就业数据提到更重的权重上:6月份新增就业其实比较差抛开政府新增就业私人非农部分就业已经大幅度低于预期了,这也是之前沃勒立主降息的理由。本周五将公布的7月就业数据,看机构一致预期新增11万也是大幅度低于6月的14万的(6月是政府就业给撑起来)。看鲍威尔记者会上如何说了
3、川普对于美联储的施压,持续呼吁降息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如果川普下一任美联储提名人选渐渐明朗,市场会更关注未来联储主席(明年5年前还是影子主席)说啥,市场总是交易预期的。这就是nick说的“联储抵抗川普的能力或许已经走到尽头”,如之前这里聊到https://t.co/mTay0F23nV 随着时间推移,当鲍威尔任期还只有半年甚至更短的时候,“影子美联储主席“的威力就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市场可能就必关心鲍威尔说啥了。


DeAgentAI 在其旗舰产品 AlphaX 上发起的预测信号交互大赛,三周时间累计吸引超过10万用户参与,在Sui生态项目总排行榜中位排名第15位,在infra分类以及AI分类中,总活跃用户数拿到近30日累计数据排名第一的位置,这个爆发力是相当可以了,也能看出来非常高的用户活跃度了。
@DeAgentAI 目的是让AI技术赋能用户实现更智能的交易决策,成为AI辅助交易领域的领导者,Make AI Smarter!AlphaX 是 @DeAgentAI 技术框架下的旗舰产品,能够预测和生成为加密货币的价格走势,胜率相当不错。
这次预测信号大赛就是在Alphax 官网每天会推出多个加密货币价格预测,用户可登陆并使用Sui链(本次活动奖励仅限sui链)进行预测信号交互(投票),即可获得丰厚积分 & 价值100,000USDT Token&现金token盲盒奖励。
活动主打一个人“轻交互,真奖励”完成每日任务就可以获得奖励,本次的活动主要以 #SUI 链为主,大家可以通过官推去Alphax官方参加活动。

中美第三轮会谈看双方的表态:1)会谈基调和氛围被描述为“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看何立峰的表态:不断增进共识、减少误解”那就说明共识还没有足够强,误解还不少。
双方没有举行联合发布会,意味着未能立即宣布达成任何协议或重大突破;
2)谈的内容估计是:重点是稀土芯片、能源等方面:双方的稀土芯片管制,讨论了中方的“产能过剩”,从伊朗购买原油以及对俄出口军民两用技术的问题。
3)会谈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之前玫瑰已暂停的24%关税和中方反制继续延误,当然川普得加个戏需要他批准发行。
如前天聊到的,在会谈前就传出来暂停关税的部分继续延期90天,就意味着博弈还得继续。
上周五聊到的这次中美谈判最大的风险在于:因为美日协议达成,美国跟欧盟接近达成(上周末已达成),中美紧迫性没那么低,不排除川普又开始得意然后胃口大开,本来中国态度也很强硬,到时会谈进展不大。
真是不想啥就来啥
个人感觉第三轮会谈整体还是略低于市场预期



聊聊从宏观看美股财报季的两个角度和影响业绩的三个中长期因素:这里不聊具体某家公司的财报表现,而是去看财报季所呈现的宏观视角。个人觉得主要有两方面:
1、从财报季看美国消费的真实表现如何。这里个人觉得代表性的四家公司是:美国银行、沃尔玛、costa、亚马逊。
1)美银作为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他的财报里有重要的美国居民消费数据和信贷状况体现。如二季度财报、美银ceo表示:“净利息收入连续第四个季度增长,存款和贷款增长推动了这一趋势。消费者支出保持韧性,资产质量良好,商业借款利用率上升。”意味着消费是有支撑的https://t.co/3AB225JQGE
2)沃尔玛、costa和亚马逊,则是美国商品消费代表,从他们的财报数据能看出来美国中高收入人群和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特点。一季度三家公司的财报都很好,展现出的美国居民消费依然强劲。二季度本周亚马逊的财报就会公布届时看表现。
2、从财报看美股最大的主线:AI产业的发展如何需求如何?以及美股支柱大科技们的表现。
1)AI主线主要看半导体公司阿斯麦的光刻机订单、以及手握未交付的订单量、台积电的业务数据和未来展望(意味着下游的需求有多强)、英伟达的增速以及未来展望。(意味着最重点的需求强劲状况)
从当下已经披露的财报来看:
阿斯麦二季度业绩强劲,总营收77亿欧元,净利润23亿欧元,均处于指引上限且都超预期,同时也给出了全年总营收增长约15%及毛利率约52%的强劲指引。
台积电第二季获利写下历年单季最高的获利表现,凸显了AI浪潮,对台积电先进制程的迫切需求。对下半年展望,台积电认为AI芯片客户下半年需求仍非常强劲,非AI应用芯片也将温和复苏,为此上修今年全年展望,若以美元计价,台积电全年营收增幅可达30%
英伟达财报8月下旬公司,但是从阿斯马拉和台积电的财报来看,AI发展速度依然很快,这背后是AI在不断往应用演化带来的token激增需求旺盛。
2)看几大科技公司的财报:看AI应用和商业化的进展,看资本开支情况、看下一季度业绩展望如何。
大科技里现在只有谷歌披露了二季度财报:二季度业绩强劲、资本开支有增无减、展望也很积极。本周微观、meta、亚马逊、苹果财报都会出来,个人以为都应该不错。
除了看单季度财报,我觉得有三个影响美国企业业绩表现的中长期要素需要特别关注:
1、美元走弱:美元贬值提升了美国公司海外收入的价值,也就是外汇收入可以兑换成更多美元。同时,这也使美国商品的出口变得更具竞争力。
2、大美丽法案里减税部分资本开支抵扣:大美丽法案企业研发支出抵扣、固定资产投资折旧给予了非常丰厚的激励,不管是石油天然气勘探企业,还是正在大兴土木的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商,抑或是新一轮军费扩张下的国防承包商,都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注入和优惠税收政策,今年下半年开始,这些行业的资本支出有望大幅扩张。
3、裁员战略到战略性裁员
最近微软ceo纳德拉拉在一份内部公开信中强调,公司"比以往更成功"却仍要削减岗位。这意味着在以往大公司的裁员战略要成为战略性裁员,盈利性裁员成为新常态,AI对于人工的替代正在加强,预示着AI冲击下的行业巨变即将到来。 随着AI在业务流:编码、生产环境的人替代情况越来越深入,大公司未来战略性裁员也会越来越普遍,降本增效效用会更强。

现在回看三个月前关于关税走向的推演实现了大部分:1)当时说4月2号广告牌上的额外附加对等关税大概率烂尾,保留部分行业关税。之前预估最终整体税率十几个点,现在看整体税率应该在15%~20%左右(比当时预估稍高)。现在的结果:10%的基础税率的基础上再加5~10个点,如日本欧盟15%,印尼越南19%、20%等类似。钢铝关税继续保持,汽车、医药关税大概率削减。
2)各国大幅度削减对美关税,甚至取消。日本欧盟完全向美国开放、越南对美零关税等;
3)购买美国商品,现在达成协议的各国都承诺了数额不等购买美国商品规模。
4)当时很多人说各国要看中美谈判的进展,我的观点是美国跟各国谈判与中美谈判应该是两条线,虽有影响但应该是互不干扰,各谈各的。https://t.co/e8nxpea4qw因为关系的性质是不一样的。现在看最终还是各谈各的。
值当叉个腰不😎



从AgentEconomy到科技加速,听@indigo11在香港的小范围分享,印象最深的就是未来演变会从AI-Agent到AgentEconmy,Agent不只是通信交换还要有资源交换和交易结算的能力,不同Agent/bot之间相互协同或博弈,形成类似人类社会的经济网络,这里智能合约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之前https://t.co/EKhEhrrP9I也想到Crypto其实是为未来高度数字化社会准备的。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实质上是在经历AI驱动的科技加速进程,技术融合正在推动历史性的科技革命。如前两天聊到的
https://t.co/93ROcMc4v8财政扩张2.0+新技术推动的产业扩张+有限度宽松(后续重回降息路径),也是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经济周期
推荐大家关注@indigo11 ,个人以为他是深刻理解AI的那一小撮华人之一:曾是新浪微博创始团队核心成员,微博早期负责产品和技术的副总经理、微博开放平台总经理。近六七年一直在北美,深度参与早期投资和创业孵化、他的基金都是在比较早轮次就投资了 OpenAI、Anthropic、Cohere、XAi、SpaceX,妥妥的独角兽捕手。
想起来当年作为互联网小兵的我跟着当时的老板去微博办公室拜访indigo,已经是12年前的事了。




关于下周的中美第三轮斯德哥尔摩会谈,华尔街日报今天说到特朗普寻求与中国达成经济协议。可以展望下中美第三轮会谈要谈哪些内容?1、从川普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希望中国购买更多的美国商品,之前贝森特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到与中国达成协议的一个关键要素涉及中方购买更多美国产品,“我们希望他们开放市场,他们拥有14亿人口和非常高的储蓄率,有潜力成为一个庞大的消费型经济体。”
当然也有可能要求一些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设厂,一如美国跟日本达成协议的部分内容一样。
再者就是进一步放开关键资源商品如稀土的管制。
2、而葱中国的角度来看,首先是力求削减关税,寻求关键商品如芯片等也是胡洁进一步放开管制。当然如19年中美贸易协议中国为了实现目的,可能承诺购买更多美国农产品、能源、还有其他商品如波音飞机等。
这里面美国给其他国家设置的转口关税应该是中国很关心的议题,毕竟实质上影响了中国的利益。
3、 当然全球市场更关注的是第三次会谈会不会为中美元首会晤铺路,月中王毅鲁比奥马来西亚会晤时,鲁比奥首次提到川普有意访问中国,双方正在寻找合适时间,认为中美领导人会晤可能性很高。当然这个前提条件是双方谈的差不多了,才能有元首会晤的可能性https://t.co/obfYkYTIdE
4、当然风险在于因为美日协议达成,美国跟欧盟、韩国协议接近达成的阶段,中美紧迫性没那么低,川不排除川普又开始得意然后胃口大开,本来中国态度也很强硬,到时会谈进展不大。
整体来说,机会大于风险,双方都有体面达成符合自己利益协议的意愿:大美丽法案之后财政大扩张,川普需要稳定经贸关系来给美债买家构建信心,一定关税比例而又不影响通胀才能让美联储迈向持续降息(降低付息成本);中国也站在经济的关键点上、需要更大力度的刺激经济和消费,那么外贸也就不能垮掉还需要支棱起来,

四十年一轮回,日本再次成为美国的血包。看美日贸易协议的细节:1)日本设立一个5500亿美元的基金,基金投资由美国主导,利润美国拿九成;
2)关税降到了15%,但每12个月由美方主导审查一次。看日本是否履行承诺,如果不达标就调回25%;
3)放开美国大米进口,购买80亿美金美国农产品;
4)放开市场美国汽车、工业品和消费品(日本最核心命脉),承诺购买100架波音飞机,数十亿美金武器采购。
站在2025年,再回看1985年是什么感觉?不得不说今天这份美日贸易协议条件力度远不是当年的广场协议可比拟。
只能说里根到川普,四十年一轮回。同样刚经历历史性大通胀,同样的大选共和党横扫大胜,同样的地缘上老大老二博弈最焦灼时期。大哥再一次从小弟身上抽血回补,只是这一次供血的小弟会更多。
川普时代一体两翼的财政产业政策正式成形。白宫发布特朗普的AI行动计划,三个核心:一是加速创新;另一个是在美国搞AI基建;第三个在国际上如何用AI制造影响力。
至此川普时代“一体两翼”的财政产业政策正式成形:
“一体”自然是大美丽法案涵盖的:减税、扩大国防移民开支、缩减福利支出、债务上限等一揽子财政方案;
“两翼”就是人工智能领域的《AI行动计划》和加密资产领域的《稳定币法案-》及《数字资产市场机构法案》。
之前这里有聊过https://t.co/nVwZKDpcNe,川普推动的大美丽大法案其实是拜登在22年推动《基建法案》和《科学与芯片法案》以及23年初债务上限提高综合起来的plus版。拜登时代财政扩张1.0,川普进入财政扩张2.0


15%的关税模版?昨晚市场被金融时报美欧接近达成15%关税协议有所提振,美股小盘股反映最激烈、大盘股次之、币市只能说是止跌。一反常态这次不是川普首先宣布,那说明如报道说的美欧是接近达成协议、应该还没完全敲定。报道里说欧盟是接受了15%的关税,却没有像日本一样向美国开放市场(至少大幅度削减对美进口关税)、投资美国、购买美国产品的条款,而且还有川普最关心的数字服务税的问题,这方面美股大科技深受其害、也是消息出来大盘股并没有小盘股反响热烈的原因。
这也是欧盟官员在表态即将达成15%协议的时候、也说依然在准备1000亿美金的反制措施。
不过看起来,15%关税”将成为美国“谈判套餐”的新标配,从日本复制到欧盟,再到其他国家,形成一种“你给我投资,我给你打折”的交易模板。如https://t.co/aNpMNmO6C5昨晚聊到,川普昨晚的表态既是威胁又是喊话,言语表态上还是希望对手国家让步,这样川普才会让步。

川普刚刚的讲话:如果国家在放开其市场的情况下会降低关税,否则会承受更高的关税” 让市场吓得抖一抖,当然这既是威胁其实有时喊话,喊话欧盟、加墨、韩国等向日本学习取消或者大幅度削减对美关税,取消非关税壁垒。前几天聊到近期的风险在于临近8月1号川普丝毫不让。
看起来川普已经提前进入关税战时状态,未来一周多随着8月1号的临近、他应该会时不时的来威胁正在谈判的各国。当然从他的言语中也能看出、还是想要各国让步他才会让。
至于他想在关税上要什么?之前https://t.co/9OKK7OLaS9这里有聊过


川鲍博弈看起来剧情正在朝着之前聊到川普的最佳剧本演化:即鲍威尔主动辞职。把美联储大楼翻新超支的问题搞大,翻新超支可以看渎职、在国会听证会上虚假陈述是做伪证(但凡鲍威尔在某些关键点上含糊其辞都能被归为虚假陈述的大箩筐里),然后通过媒体无限放大,放弃货币政策路径之争把火力聚焦在渎职和虚假陈述上,给鲍威尔造成极大的舆论压力,逼着他主动辞职。
就看鲍威尔是继续硬抗维护美联储独立性的历史使命,还是扛不住压力主动辞职。如果鲍威尔真的扛不压力辞职短期对市场也会是个冲击,债券卫士们担心未来长债失控,短期也会提高长债收益率,风险资产承压,如之前聊到的这个冲击力度应该是中小级别的。
一旦川普确定了继任人选,市场估计会解读为“鸽派转向”,预期美联储将在没有衰退的情况下被迫降息,届时恐慌情绪会缓解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