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undless Protocol:@boundless_xyz
让区块链不再受“算力瓶颈”限制的 ZKP 计算层
先说核心一句话:Boundless Protocol 想做的事,是让复杂计算也能上链运行,还不卡、不贵,而且能跨链协作。
说白了,它想解决一个老问题——现在的区块链太“笨”: 每个节点都得重复跑一遍同样的计算来达成共识,效率低、成本高,根本没法支持真正复杂的应用。比如你想跑个 AI 计算、数据分析或者链上游戏逻辑?别想了,链会被拖死。
Boundless 的做法,是把重计算丢给一个“计算代理”跑,然后通过 零知识证明(ZKP) 生成一个“我没骗人”的证明,其他节点只要验证这个证明就行,省事儿又安全。
这套东西怎么跑起来的?
背后的技术栈来自 RISC Zero——一个专门做 zkVM 的团队。Boundless 就是基于他们的 zk 虚拟机(zkVM)搭建的:
可验证计算(Verifiable Compute):执行复杂逻辑不用链上所有人都重复做,只需一个证明。
跨链兼容:能支持比特币、以太坊等多条链之间共享这个“可信计算结果”。
实时证明:ZKP 不再像以前一样又慢又贵,RISC Zero 提供的新架构已经可以做到“秒级生成”。
安全 & 去中心化:计算过程链下跑,验证过程链上完成,没有中心节点搞小动作的空间。
能拿来干啥?
Boundless 不做“自己当应用”,它更像是一个 支持层 / 公共设施层,谁都能用它来增强自己的区块链系统或 DApp 能力。比如:
提高吞吐量:DeFi、游戏类 DApp 想扩容的,可以把重计算丢到 Boundless 上处理。
增强比特币能力:它可以给 BTC 接入 zk 合约支持,不改协议也能扩展。
跨链交互:不同链之间可以通过共享证明互相信任,打破“链孤岛”问题。
链上 AI/大数据计算:你要做“可信 AI”或者数据聚合分析,ZKP 加持能让结果链上可验证。
项目背景
Boundless 是由 RISC Zero 团队孵化 的,2025 年 6 月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团队理念是“让可验证计算变得普遍、便宜、好用”。
他们的口号也蛮直白的:“Making verifiable computation abundant, accessible, and transformative.”
参与方式
开发者:可以在 zkVM 上开发自己的链下计算模块,后续接入 Boundless。
社区成员:加入 Boundless 的 Telegram 群组或关注 @boundless_xyz,可以跟着最新进展走。
项目方 / DAO:可以跟 RISC Zero 团队沟通,把自己的链 / 协议接入 Boundless,提高算力表现或跨链能力。
它和 zkSync、StarkNet 有啥不同?
这些项目也都是 ZK 系,但 Boundless 的差异在于:
对比维度 Boundless zkSync / StarkNet 应用场景 给所有链提供计算层 通常绑定某个 L2 技术结构 基于 RISC Zero zkVM,可运行通用代码 多基于定制 zk 语言(如 Cairo) 去中心化程度 更偏开放计算网络 多为 Rollup 架构控制 开发难度 zkVM 更贴近原生系统指令 Cairo 有学习门槛
总结:Boundless 更像是“ZKP 基建层”,不是某条链的扩展,而是所有链的好帮手。
ZKP 是加密圈里绕不开的大方向,而 Boundless 把它做得足够实用、够开放,还能跨链。这种“把复杂的技术做成通用工具”的能力,在链圈很稀缺。
如果你是:
想做 zk 应用但不想从零写电路的 dev,
想给现有项目增强计算能力的 DAO,
或者单纯想找个潜力型 infra 投资标的,
Boundless 都值得你盯一盯。。
From X
Disclaimer: The above content reflects only the author's opinion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ny stance of CoinNX,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Coin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