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大的要来了。昨天 @0G_labs 连发三篇长文, 组合起来其实就是一个信号:Yap榜单要来了? 但这次不只是榜单的问题,更像是他们在集体预告一个系统性的生态飞轮,线索全都指向一个方向: 链上 AI 的协奏舞台正在搭起来。 怎么理解 0G 正在干的事情? 可以这样想象:你手里有一堆很强的组件——像是乐高积木(算力)、高级音响(存储)、万能控制台(链)、大量乐谱(数据),但要让它们协同起来演奏出交响乐,必须得有指挥家和舞台。 0G 想做的,就是那个“让所有组件和谐共振的粘合剂”。 1. 超越“造链”,做一张流动的网络 很多项目喊生态,但本质还是模块堆叠。0G的思路是打通彼此的连接,让计算、存储、DA、链之间能自然流动,而不是互相隔离。 投资 ORO AI 就是例子。他们不是简单投个 AI 项目,而是把“数据来源—处理机制—链上调用”变成闭环,串起了原材料、加工厂、终端应用三个角色。这个闭环里,每个参与者都能分一杯羹,而不是数据只往一方流。 2. 三亿融资的意义,不只是钱 融资数字确实亮眼,但我更关注的是,参与的200+机构背后构成的共识结构。 这些机构押注的不是某个 AI 项目起飞,而是链上能不能诞生一套不靠巨头、不靠封闭模型的 AI 公共底座。这是一场社会基础设施的押注。 他们投的不只是项目,是对“AI不该被垄断”的一种共识投票。 3. ORO 的看点,是数据主权革命 ORO的核心不是任务系统,而是要把用户在Google、Amazon、Discord等平台上的行为数据主权真正还给用户。 你提供数据,你拿激励。这些数据不是静态上传到 IPFS 就结束,而是变成 AI 网络里真实、持续的训练燃料。算力再强,没有现实世界的数据喂进去,也养不出能用的模型。 4. 0G 投 ORO,更深的意图是建一套信任协议 只有当用户能掌握自己的数据,并从中受益时,Web3 才能在 AI 这块走得远。 这个逻辑不复杂——模型训练要数据,用户的数据要保护和激励,链上天然适合做中立平台。0G 在 ORO 上试图证明这条路径可行。如果能走通,它就不是一个“做链的项目”,而是能承载新型 AI 生态结构的社会协议层。 5. 用户飞轮,从任务参与到成为治理者 最开始用户会因为有奖励去做任务,后来可能为了更稳定的收益去运营节点,再之后会关注如何参与治理。 这个过程不是靠KPI推动的,而是激励机制顺着角色升级自然演化的。 很多项目做不出飞轮,是因为只奖励入口行为,没有设计后续参与路径。0G这点上动了脑子。 6. 真正的生态,不是拼图,是化学反应 0G的很多动作,比如节点激励模型调整、生态项目扶持策略,都体现出一个倾向:让人和技术能有机融合,而不是模块拼起来说生态。 生态活不活,不看组件多强,而是看是否有人持续进来、留下、协作。这个过程靠的是规则,而不是单点技术。 我的判断很简单: 0G做的不是一条 AI 链,而是一套链上 AI 操作系统。如果说其他项目在做 App 或 Infra,那0G更像在写一套社会级的系统软件,用来支持未来 AI 的开放协作。 这也是为什么它投资ORO,搞节点模型,写大部头文章,连做任务都设计得比较完整——不是为了眼前的“热度”,而是在试图建一个长出来不会死的生态土壤。 如果你是新用户,建议从 Galxe 上的任务入手: https://t.co/DUxIHgmS1t 入口低,能实际体验整个“数据变资产”的过程。如果你理解了这个逻辑,再去关注节点、治理、模型训练这些深层内容,会顺得多。 这就是我这两天看到 0G 的一些判断。如果你也在观察 Yap榜单或者链上 AI 的生态设计,0G的思路值得跟下去。
From X

Disclaimer: The above content reflects only the author's opinion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ny stance of CoinNX,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Coin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