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脱钩系列之:大豆
1⃣为何进口大豆
中国进口大豆主要用于动物饲料和食用油以及部分直接人类消费,如豆腐和豆浆。进一步理解可以是进口大豆等于进口“蛋白质”。
中国可耕地和水资源不足,进口大豆相当于“进口”土地和水资源。若完全依赖国内生产,每亩大豆产量仅约120公斤,即使将东北和华北的所有耕地用于大豆生产,仍不足以满足需求。
2⃣美国进口大豆占比已经逐年下降
2024年,中国进口大豆总量约为1.05亿吨,其中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占比为21.1%,即约2213万吨。这一比例较2017年的34.4%有所下降,反映出中国在降低对美国大豆依赖方面的努力。巴西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2024年进口量占比超过70%。【研报】预测2025年美国大豆份额可能降至15%以下。
2025年,是大豆丰收年。巴西大豆产量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1.696亿吨,较2024年增长约10%。这一预测由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ABIOVE)发布,尽管较3月预估相比下降0.8%,但仍处于历史高位。随着中美贸易战打响,巴西大豆会进一步提升占有率。甚至逼近75%-80%。
3⃣自2019年开始的大豆去美国化
中国通过多元化进口(主要从巴西进口)、国内增产(大豆振兴计划)、豆粕减量策略和饲料替代技术等措施,有效应对了美国大豆关税,保障了大豆供应安全。
🆕大豆振兴计划:
大豆振兴计划是中国为应对大豆供需矛盾,提升国产大豆自给率而实施的一项国家战略。该计划自2019年起启动。旨在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改善产品品质和延伸产业链条。大豆振兴计划自2019年起连续多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被强调。
🆕替代方案与减少摄入:
在增加大豆供给能力的同时,推行低蛋白饲料配方,引导居民健康消费食用油,引导居民“控制体重,减肥计划”,减少需求。
使用苜蓿、豌豆、蚕豆、油菜籽粕等饲料替代豆粕。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发酵生产氨基酸来替代豆粕。例如,温氏股份通过低蛋白多氨基酸平衡技术,将饲料中粗蛋白降低1-2个百分点,减少豆粕用量3-6个百分点
截至2025年3月,蛋白质含量超过10%的高蛋白玉米已在全国推广了1000多万亩,高蛋白玉米是指通过育种技术将玉米的蛋白质含量提高至10%以上的玉米品种。普通玉米的蛋白质含量一般在8%左右,而高蛋白玉米的蛋白质含量可达到10%以上,部分品种甚至可达12%或更高。
到2030年,中国计划将饲料中豆粕占比从17.9%降至13%,减少豆粕使用2370万吨,相当于减少大豆饲用需求2900多万吨,超过从美国的进口
🆕种子与转基因:
大北农的控股子公司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转基因耐除草剂大豆转化事件DBN9004(DBN-09004-6)通过巴西国家生物安全技术委员会安全评价审查,正式获批种植许可。该转基因大豆产品可同时耐受草甘膦和草铵膦两种除草剂,有助于解决南美大豆生产的控草难题。
4⃣.“大豆战”对下游行业影响
大豆是猪饲料的重要成分,尤其是豆粕,其价格的上涨会直接推高饲料成本。根据2025年4月10日的报道,美国大豆价格每吨上涨约500元,直接推高了豆油和饲料成本。 2025年3月数据显示,国内猪肉价格同比上涨8%,鸡肉价格上涨5%,这与大豆价格的上涨密切相关。
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猪肉占总进口量的17.9%,关税的增加将导致美国猪肉进口数量大幅下滑,影响国内猪肉市场供应。
大豆价格的上涨可能增加养猪上市公司的饲料成本,但猪肉价格的上涨通常会正面影响公司的业绩。具体影响程度取决于市场供需关系。从目前普通劳动人口就业情况和收入上来分析,价格的被动上涨,带来的购买量减少,总体对猪肉行业利空为主。
From X
Disclaimer: The above content reflects only the author's opinion and does not represent any stance of CoinNX,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Coin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