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等才是祖师爷,也许你只差了一个“等待” 俗话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会等的是祖师爷”。回顾多数人的投资生涯,我们总是费尽心思去找买点和卖点,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关于“等待”的修炼。 这其实和人生一个道理,人们总是脚步不停歇地追求财富、地位、权力的步步向上。 没时间“无聊”,没时间“放空”,没时间等待,好像等待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金钱一样。 当然今天和兄弟们不想去谈什么人生哲理,重点说一说投资中等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能够等待。 01等待心理学 我们每个人都有等待的经历,等待看病叫号,等待办理银行柜台业务,等待排队买票,等待排队游乐场的某个娱乐设施,等待某场约会,可以说等待无所不在,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心理学有一门分支叫“等待心理学”(或者称为“排队心理学”),重点研究了人们在等待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等待心理学的原理,本质是揭示 “等待体验” 与 “心理感知” 的关联规律。如果说得通俗一些,可以总结为以下3点: 1、心理时间≠钟表时间 因为“无所事事”会放大时间感知,当大脑处于 “闲置状态” 时,会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 “等待本身” 上,每一秒的流逝都会被刻意捕捉,进而产生 “时间变慢” 的错觉。比如纯站着排队买奶茶,10 分钟会觉得像 20 分钟;但如果排队时刷短视频,20 分钟可能只觉得过了 10 分钟。 2、“失控的等待” 易引发不满 人对 “失控感” 的容忍度极低:当排队过程中感到 “无法掌控、无法预测” 时,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会急剧上升;反之,哪怕等待时间变长,只要有 “掌控感”,不满也会大幅降低。 不清楚 “要等多久”“为什么要等” 时,大脑会自动脑补负面结果(如 “会不会错过重要事”“是不是排队白排了”),进而引发焦虑。比如医院候诊时,若护士不告知 “还要等多久”,患者会频繁询问、坐立不安;但明确告知 “前面还有 3 位患者,预计20分钟” 后,患者会更平静(哪怕实际等了25 分钟)。 3、“公平感” 与 “价值感” 决定接受度 排队的核心诉求是 “规则透明、机会均等”,一旦出现 “插队、熟人优先、隐性特权”,即使自己只等了5 分钟,也会因 “被剥夺公平权” 而愤怒。比如游乐场某设施有人插队,立即就会群情激愤,大打出手,可如果设计了费用更高的优先通道,大家就会非常理解并接受排队。 此外价值感也决定了等待的接受度,等待的 “结果重要性” 越高,人对排队的容忍度越强。比如中考后的探校活动,家长们拿着小板凳等在学校门口,却没有任何怨言(只要孩子能上好高中)。 02“等待”心理学现象与投资的对应 为什么我们要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会等的是祖师爷”,我们要先看看投资中存在的“等待心理学”现象。 1、投资中的心理时间 我们的时间体感会呈现时间越短扭曲越明显的趋势。比如等待 1 分钟时,人可能觉得过了 3 分钟(偏差 200%);但等待 1 小时时,通常只会觉得过了 1.2 小时(偏差 20%)。 短时间等待让“不确定性” 更高(比如 “市场会不会立即就拉升或下跌”),大脑会因 “期待落空” 的焦虑进一步放大时间感,从而做出不理智的投资决策。 为什么不鼓励普通投资者做日内交易或短线交易,原因就在于此,更短的交易策略会放大等待的心理时间,从而产生怕踏空或者怕做错的担忧。 相反长线持有,心理时间会缩短很多,时间越长越接近真实时间,可以更加从容的思考投资决策。 比如近期不断上涨的金价,让所有人跃跃欲试,但这个品种从长期来看就是抵御通胀的投资工具,所有短期内出现的上涨因素随时可能消失,但长线的逻辑始终清晰,显然这个属性决定了黄金更加适合长线持有。 如果从1950年算起,75 年黄金的年化增长率约为5%;如果从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算起,54年黄金的年化增长率约为8%;如果从1980年黄金的价格高点算起,45年黄金的年化增长率约为3%。 2、“失控的等待” 未知的等待会让人焦虑,自动脑补各种场景。去年十一假期是最好的例证,整个十一期间,由于无法交易,A股股民们都只能被动等待,这期间,即使是那些长期深耕股市的老股民都会彻夜难眠,更别说新手们了。所以,我们看到了各种奇葩场景。比如某个大爷非要将银行存款提前取出来,银行无法办理还会各种闹事,迫不及待要在假期后第一时间冲进去。 可以说,正是等待的失控让人们忘记了风险,忘记了交易系统,忘记了投资是一辈子的事情,脑补的场景是“大盘不断的涨停”。 3、“公平感”决定接受度 投资中的公平感建立“比较”的基础上,什么叫公平,别人赚钱我也赚钱就叫公平。如果别人赚钱,我却亏钱,难免心理产生不公平的感觉。此时交易,非常容易受情绪影响,从而出现被反复扇耳光的情况。 03如何“等待” 记得中学时看《基督山伯爵》,里面有一句至今依然印象深刻的话,“人类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的:‘等待’和‘希望’。” “等待”的智慧同样适用于投资,我们该如何“等待”。按照等待心理学的框架,我们需要拆解等待流程,降低不确定性,主动管理我们的心理预期。 大脑对 “即时反馈” 的依赖(源于进化中的生存本能 ),使得投资中 “长时间无收益” 的等待,会被解读为 “无回报风险”,进而引发焦虑。所以,你需要将“等待”这个因素纳入你的交易体系,接受某一类资产或策略,阶段性就是没有收益或失效的。当等待被纳入交易体系,并形成你不断迭代的规则,焦虑就会减轻。规则无非包括四方面: 第一是建立交易框架。确定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止盈,什么时候止损,这些是建立在你的投资框架上的,因人而异,期货和现货投资的买卖规则自然也不同。大家不要去看视频网红的涨跌分享了,只会影响你的判断。 第二是依据性格选择投资方式。长期定期等额投资(月频、周频),还是资产下跌时买入,是长周期投资还是短线波动交易,你需要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的方式,如果自己的性格让短线交易放大了你的缺点,就要考虑长线交易。见MBTI与投资:你的性格适合炒股吗 第三接受 “不确定性”。承认投资中 “等待未必有回报”,将等待纳入你的交易体系,可以通过 “分散投资、选择优质标的” 提高 “等待”成功 的概率,同时设定 “止损底线”,避免因 “侥幸等待” 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第四赋予“等待”价值感。大家不想等待,无非就是觉得等待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但生活中往往就是事缓则圆。 比如长期持有的价值感是什么,不是短期收益的涨跌,你的目标是为10年和20年后的孩子教育和养老提供帮助,所以短线的涨跌根本没有意义。
来自推特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 不代表CoinNX的任何立场, 不构成与CoinNX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