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Fi 热度飙升,人人都在谈“让比特币动起来” ,而 @build_on_bob 直接整出了关键拼图,比特币金库清算引擎(Bitcoin Vaults Liquidation Engine)。 它解决的正是比特币生态一直绕不开的老问题,如何在不离开主链的情况下,用原生 BTC 做抵押借贷。
. @Gate 闪兑功能全面升级。 单笔额度直接拉到 BTC、ETH 各自2000万美元上限,这规格基本是给大户和机构准备的。 0 手续费、无滑点。这点就很爽。 大额兑换最怕的就是滑点吃掉利润,现在用深度聚合流动性 + 智能撮合系统,大额进出也能一口价成交,不用担心市场冲击。 目前闪兑已经支持 2000+
花时间研究了下 @almanak 的这段时间的动态,市场虽然冷清,但 Almanak 在实打实地交付,是值得关注的信号。 首先不得不提下它之前推出的首款社区策展金库。原本设定的500万美元募集上限,结果 24小时就被抢购一空。团队随后把上限提高到1000万美元,依旧是秒满。 再结合他们的 AI
BSC 的慈善火了,X链的来了,打个彩票赌赌看。 希望X链能雄起~ CA:0xd5781B7B07085fbe1512d873DDd10c911a4611C9
BTCFi 热度飙升,人人都在谈“让比特币动起来” ,而 @build_on_bob 直接整出了关键拼图,比特币金库清算引擎(Bitcoin Vaults Liquidation Engine)。 它解决的正是比特币生态一直绕不开的老问题,如何在不离开主链的情况下,用原生 BTC 做抵押借贷。 我记得这事以前很多项目都想做,但没谁真的干成。BitVM 的出现让“比特币原生智能合约”变得可行,可一到实际应用层,问题就一堆。 清算周期太长、机制太死、还要靠白名单清算人。在高波动市场里,几天的清算延迟就可能让整个系统爆仓。 BOB 这次直接把清算时间从几天缩短到 10–60 分钟,同时支持部分清算 + 开放参与,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可用基础设施。 简单讲,他们把比特币“锁在自己链上”的安全性和 DeFi 的灵活性,结合在了一起。BTC 依然在主网,但清算、偿还、抵押的过程可以在任意链上完成,还能实现原子清算。 一笔交易搞定“还钱+拿BTC”。 目前以太坊上近一半的 wBTC 都锁在借贷协议里,BOB 若能让真正的 BTC 参与跨链借贷,就算只占 10%,也是数十亿美元级的市场。对BTC持有者来说,是在“安全托管”与“资产利用率”之间找到平衡点。 下一步的叙事,BTCFi 的落地,让比特币自己动起来,成为 DeFi 的真正资产。 @cookiedotfun #Cookie #BOB
. @Gate 闪兑功能全面升级。 单笔额度直接拉到 BTC、ETH 各自2000万美元上限,这规格基本是给大户和机构准备的。 0 手续费、无滑点。这点就很爽。 大额兑换最怕的就是滑点吃掉利润,现在用深度聚合流动性 + 智能撮合系统,大额进出也能一口价成交,不用担心市场冲击。 目前闪兑已经支持 2000+ 币种,支持即时兑换和自动结算,体验“秒到”。 对频繁做资产切换、跨币种操作的人来说还是很友好。 在流动性越来越分散的今天,这种又快又稳的基础设施,反而成了香饽饽。 好的交易体验,才是真正的长期竞争力。 传送门:https://t.co/7dhZOW8JdO
花时间研究了下 @almanak 的这段时间的动态,市场虽然冷清,但 Almanak 在实打实地交付,是值得关注的信号。 首先不得不提下它之前推出的首款社区策展金库。原本设定的500万美元募集上限,结果 24小时就被抢购一空。团队随后把上限提高到1000万美元,依旧是秒满。 再结合他们的 AI 自动化策略平台,整个逻辑就很顺了。 通过AI驱动的非托管策略系统,让普通用户也能像量化团队一样自动部署策略、跨链管理资产。这种工具型 DeFi 产品是真能穿越牛熊的。 十月的另一个核心事件是 Points Season 在继续推进,预计在 12 月结束。积分将 1:1 兑换代币,TGE 时间窗口在 11 月 到 12 月 11 日之间。 还没参与的还有足够时间锁定未来空投筹码,现在属于“时间换空间”的机会。 我个人挺喜欢它这种做法,少喊口号,多做产品。 Almanak 金库被秒满,说明市场对它的认可已经从“看”变成了“买”。 当然,你要马上看到收益还不行,短期内不一定有情绪爆发,只能从长期逻辑看,在现在市场中还能吸引资金的项目,是值得研究的。 如果你在找一个有产品、有社区、有现金流雏形的潜在项目,那我觉得它现在正处在这个阶段。 这波不是喊单,而是事实,资金已经介入。 #Airdrop #Almanak @cookiedotfun
. @RiverdotInc 的 River Pts 公开发售今晚启动。 发售时间今晚10点,持续 48 小时荷兰式拍卖,用 BNB 直接购买,所有参与者最终都以相同的最低价格结算。 提前进入 = 确保分配。 传送门:https://t.co/nJWmW1gHPF 关键点值得注意:River Pts 总量固定10亿,不再增发,发售来自未分配部分。截至目前,第 2 季已分发约 5.8 亿 River Pts,属于中后期阶段。 拍卖结束后,参与者可以立即在官网领取 River Pts 和退款,。未来最多可提供3000万 $RIVER 转换机会,具体比例取决于市场和时间点。 换句话说,持有 River Pts 的人,其实是握着潜在的权益票。 我认为,这次公开发售的逻辑和之前他们的动态空投、积分体系算是一脉相承的,没走传统私募路线,而是用拍卖的形式,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让市场定价权真正回到社区手里。 在当前市场相对冷淡的阶段,像 River 这样机制清晰、供给确定、叙事完整的项目,反而更能体现真正的 Alpha。 这波 River Pts,感觉是一个不错的性价比窗口,就看你上不上车,感兴趣的可以研究下。 #River @River4fun @RiverdotInc #4FUN $satUSD $RIVER
$RIVER
+1.07%
$satUSD
刚刚看到 Circle 和 @Starknet 的深度合作,原生USDC正式登陆Starknet,这可能是今年最值得关注的基建升级之一 。 最核心的三个突破,让我一一道来: 想想之前各种跨链桥风险、包装资产暴雷,这次是Circle直接在Starknet上发行的原生USDC,现在终于有个官方认证的稳定币了,这对机构资金进场简直是打开了安全通道。 通过Circle的CCTP,资产可以直接在不同链间销毁和铸造,再也不需要经过跨链桥。这意味着更少的步骤、更低的风险、更便宜的手续费。用户体验直接提升一个维度! 各协议可以共享同一个原生USDC流动性池,AMM、借贷市场、资金库之间的流动性墙被打破了。这样就提升了资本效率,为BTCfi 等复杂金融场景的爆发铺平了道路。 我认为,这波合作让Starknet在L2竞争中拿到了关键筹码。凭借原生USDC+机构级可信度,构建起了真正的护城河。 对于开发者来说,可以基于最可靠的稳定币基建来构建产品;对我们来说,跨链操作终于可以告别提心吊胆的日子了。 这种底层基建的升级,往往是一个生态爆发的序曲。 可以开始重点关注Starknet上原生USDC的生态项目了,这种级别的基建升级,必然会催生出一批新的机会。 老铁们,是时候重新审视Starknet生态了。
看到 @SentientAGI 的公布了核心团队,竟然组建了一支由斯坦福、UIUC、普林斯顿顶尖学者领衔的"全明星战队",妥妥的技术派。 研究主任 @sewoong79 (斯坦福博士,前Google研究员)将差异隐私、联邦学习等前沿理论直接落地到生产系统。 盛佩瑶博士 @peiyaosheng(UIUC)在分散系统与AI代理交叉领域的研究,为OML 1.0指纹技术和代理安全奠定了基础。 @edoardocontente(普林斯顿)则专注于Transformer模型的理论框架,为整个系统提供数学支撑。 这个顶级团队打造的ROMA多代理框架,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超越了现有开源和闭源模型。更厉害的是他们的GRID网络,连接了超过100个AI模型和工具,形成统一的智能系统。OML框架通过模型指纹技术,首次实现了AI模型的链上确权,直接解决了创作者的核心痛点。 在AI+Web3赛道中,我认为技术实力决定天花板。Sentient 这支由顶尖学府教授和研究员组成的团队,不仅确保了技术的前沿性,更是建立了难以复制的技术壁垒。 看完他们的团队背景,我只能说这是带着顶级学术基因的下一代AI巨头雏形,随着TGE临近,这种级别的团队配置必将获得市场的高度认可。 #KaitoYap @KaitoAI #Yap #Sentient
刚刚看到 @RaylsLabs 发布的巴西代币化新报告,这绝对是个重磅信号。 作为深耕巴西市场的基建项目,Rayls这次发布的报告更像是在宣告自己已经牢牢卡住了下一个价值爆发点的关键位置。 仔细研读报告内容,你会发现 Rayls 正在下一盘大棋。报告揭示的不仅是巴西代币化市场的成熟,更是 Rayls 自身生态布局的完美呈现。 从传统金融机构的接入,到监管框架的完善,再到实际用例的落地,每一个环节都在为 Rayls 的基建注入真实价值。 当报告指出"代币化不再只是承诺,而是连接传统金融与区块链基础设施的切实存在"时,这恰恰印证了 Rayls 作为底层基建的不可或缺性。 我个人的理解是,它在构建巴西乃至拉美市场的定义权。为其后续的生态拓展、机构合作铺平了道路。在一个即将爆发的市场里,能够产出权威行业洞察的项目,往往能获得最高的估值溢价。 在这个监管、机构、创新交织的关键之年,Rayls 已经率先拿到了巴西市场入场券,可见团队在巴西的资源积累远超想象。 #Cookie @cookiedotfun #Rayls
. @AlloraNetwork 质押正式上线,12%基础年化+顶级节点+AI赛道,这种三重价值叠加不多见。 可以看出质押设计是有站在用户角度考量的,不想折腾节点的可以直接委托给 @kingnodes @polka_chu @lavender_five 等顶级验证者,单笔交易就能完成多节点委托。 这种设计让普通用户也能轻松参与网络建设并获得稳定收益。 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可持续的经济模型。类似比特币的释放机制确保了通胀可控,前12个月12%的平均年化为资产提供了稳定增值空间。 质押行为本身就是在为去中心化AI网络提供安全基础,这种"收益+共建"的双重回报模式正是下一代优质项目的标配。 操作也很简单,进入官网连接钱包,进到质押,选择心仪节点,设定质押数量确认交易即可。整个过程简单,收益数据在仪表板清晰可见,随时可以取消委托。 我认为,在AI+DePIN叙事即将爆发的周期里,Allora作为底层基础设施,质押机制不仅提供了稳健收益,更是让参与者成为了AI网络演进的重要一环。 建议老铁们重点关注那些运行稳定的知名节点。记住,分散委托、长期持有、持续复投,才是质押收益最大化的核心策略。 #KaitoYap @KaitoAI #Yap
✍️ @vooi_io 在Cookie的撸毛活动马上结束,刚看了眼数据,现在参与人数3600多,前500名就能瓜分1.25%的总供应量。 目前我还要再冲250名,才能拿到奖励,进场太晚的结果,还是得努力起来。 官方计划Q4发币,早期参与Snapper计划的用户回报预期有10X +的倍数,这赔率可以了。 现在他们推出的Light模式,界面简洁,关键是每笔交易都能拿VOOI积分,这就是明牌空投啊。 说到空投,之前也提过两点,背后有Echo、YZi Labs这些顶级VC,还整合币安系Aster DEX,准嫡系项目。 撸到的要吃肉了。 再说下产品,不是简单的分叉盘,搞了个AI Copilot v3系统,能根据你的投资组合和市场动态,智能推荐最佳杠杆、止损位和入场时机。 相当于给你了一个智能驾驶,再加上它的链抽象技术,体验感拉满。 在当下市场,优质项目的早期参与门槛越来越高,明确空投预期、基本面过硬、还有顶级VC背书的机会确实不多了。 唯一阻止自己暴富的只有自己的执行力,加油干吧,少年! #Cookie @cookiedotfun #VOOI
✍️最近关注的 PerpDEX @OfficialApeXdex 开始发力了,联合 @KaitoAI 搞了个10万美元的内容创作活动,老铁们又有肉吃了。 先说最让我觉得不错的设计,交易量倍增器。 只要你在单周期交易量超过50万美元,总奖励乘以1.25倍,超过200万美元,直接翻倍! 你产出的优质内容价值,能通过你的交易行为被放大。将交易深度与内容价值直接挂钩,打破了以往嘴撸的项目,喜欢交易的创作者这不就多了一次挑战与成就。 活动设计了5个独立周期,每期2万美元分别给100名创作者,同时每一期都是全新的开始。好饭不怕晚,新老玩家都有一拼的机会。 再看ApeX本身,作为一个PerpDEX,前面有dYdX、GMX这些巨头。这次不光是砸钱做TVL,更是花钱投资“社区大脑”。 他们要的是能产出Alpha、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交易员和研究员。 对于既有交易又有内容能力的来老铁来说说,年底撸一把的机会来了。 内容和交易战场,值得干! #KaitoYap @KaitoAI #Yap #ApeX
🤣昨天口气很大,说今天阿尔法要吃满,结果一个没吃到,兄弟们要吃不上饭了。 看到 @useTria@billions_ntwk 的合作,在我看来是Tria 生态起飞的信号。 Tria 想做加密银行,用户是第一位。@billions_ntwk 直接带来一个现成的巨大流量池。Tria 不用自己苦哈哈地推,直接补上了用户这块短板。 给 $TRIA 代币赋能逻辑其实很简单,Billions 带入海量用户,Tria链上TVL和交易量暴增。 数据好看了,生态自然繁荣。 所有交易费、服务费最终都会通过回购、分红等方式反哺给 $TRIA 。 一旦正向循环转起来,你就说代币潜力有没有。 从叙事层面看,这次合作让Tria完成了从"技术概念"到"落地生态"的华丽转身。为后续上线顶级交易所铺平了道路。 这次合作让Tria 的确定性大大增加。之前可能还有人质疑它的获客能力,现在这个疑虑可以打消一点了。 还没参加嘴撸的小伙伴,现在还有机会,考验执行力的时候到了。 #Cookie @cookiedotfun #Tria
$TRIA
✍️最近在重点关注 @irys_xyz ,主网蓄势待发,强烈安利老铁们提前埋伏。 测试网目前已经处理了超过10亿笔交易,基本是从主网启动到TGE都已准备就绪,就等一个平稳落地。 说说我看好它的几点: Irys要做数据链,就是让链上数据真正活起来。让AI代理在链上记录和学习历史交易,不断优化策略,这不就是给AI+DeFi叙事打开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吗。 你可以直接从数据源标记、定价并触发执行,这样数据不再是被动存储的字节,而是可以主动干活的“工人”。这不就是数据价值得到了真正释放。 它通过兼容EVM,对开发者和用户大门敞开,而且数据迁移门槛低。为将来做大生态、吸引用户和资金的打下基础。 我认为在AI代理即将大规模涌入的前提下,Irys这种“数据链”有机会铺设为AI+DeFi 的的基础设施。 现在都在等项目主网上线、代币发布,恰恰是我们布局的好时机。 我们常说,抓热点往往来自于在主流叙事形成之前的精准预判。Irys 这种既解决实际问题、又处在关键赛道的项目,作为投资者都需要认真研究。 别等到FOMO来了才后悔没早点关注! #KaitoYap @KaitoAI #Yap
🤔有人说 @Kindred_AI 不就是个聊天机器人吗,有什么比一样? 它是把童年回忆和AI技术融合,包装成有情感、有记忆的经典IP形象。 你想下,聊天的是小时候看的阿童木,这个时候被赋予了AI灵魂,记得你的喜好,理解你的情绪,这种情感连接带来的沉浸感是不是能get到自己的心。 还有他们的UGC激励机制。通过 @KaitoAI Yapper活动,你创作的表情包、写的段子都能获得FE积分,未来直接兑换 $KIN 空投。同时筛选出了真正热爱这些IP的优质用户。 当然光有IP和社区还不够,得让用户随时随地都能用。 Kindred 跑在Sei上,性能是有保障的,还集成了DepinSim的eSIM技术,号称能在190多个国家实现无缝连接。打造随身陪伴。 现在350万的等待名单已经说明了一切。用"情感+怀旧"这个切入点,配合技术和社区生态,说不准这个赛道还真被跑通。 我认为,嘴撸的同时也可以参加下社区活动,掌握更多的信息,市场永远奖励那些既有认知又愿意行动的聪明人。 #KaitoYap @KaitoAI #Yap #Kindred
$KIN
+7.76%
✍️一个让你能用VC百分之一成本拿筹码的机会,顶级VC背书,不冲等什么? @vultisig 做的是下一代MPC钱包,不用助记词,安全性拉满,绝对的Web3刚需。 Arca这种一线VC领投了860万美元,基本面硬邦邦。 VC的入场成本是7000万美元FDV,而通过白名单上车的成本,是300万美金FDV,比顶级VC便宜20多倍! 项目未来如果做到3亿市值,这就是100倍的潜在空间。这种信息差就是我们吃大肉的根本。 参与路径(喂饭级): 直接去 @KaitoAI 参加 @vultisig 的官方活动,往死里卷,冲进排行榜前300名拿白名单。还有额外奖励,前30名瓜分1.65万美元。 10月27日TGE。项目方很良心,WL用户开盘后1小时内限购1000美元。 这个机制能有效防止巨鲸包场,保证排名靠后的老铁也能买到低价筹码。之后会上Kraken。 还有圈内消息,项目方在和马斯克的公司谈整合。要是成了,直接起飞。当然现在我们核心还是看估值差。 基本面硬、顶级VC背书、散户成本比VC低20倍。话就说到这,剩下的就是干。这种机会错过了真会拍大腿。 #KaitoYap @KaitoAI #Yap #vultisig
@RiverdotInc 生态闭环太稳了
✍️深挖 @RiverdotInc 的Omni-CDP + Prime Vault。 传统CDP已无法满足多链生态。而Omni-CDP让BTC、ETH等主流资产在8条链上自由流动,生成稳定币satUSD。 它不仅是借贷工具,更是吸引用户和TVL的增长引擎。S3赛季任务持续为其加码,6亿美元TVL印证了这个成功。 如果说Omni-CDP服务DeFi原生用户,Prime Vault则为机构资金铺设了合规通道。 首期2.5亿美元存款只是开胃菜,它为传统资金提供了安全参与加密收益的桥梁,从根上提升了TVL的深度和稳定性。 更关键的是,它使用satUSD作为基础资产,反过来增强了River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形成闭环。 当我们将两者结合,就看到一个生态设计,Omni-CDP通过高收益和空投预期吸引散户,建立基础活跃度;Prime Vault 则引入机构资金,提升TVL以及流动性。 近期永续合约交易量单日暴涨300%,正是流动性效应的直接体现。 虽然目前已经波飞, 但我认为 $RIVER 当前价格只是起点,会在当前位置持续建仓,格局一下。 #River @River4fun @RiverdotInc #4FUN $satUSD $RIVER
$RIVER
+1.07%
$satUSD
✍️聊个根上的问题:算力。 AI与ZK证明的需求爆炸式增长,但算力却被少数中心化巨头垄断,昂贵且稀缺。 这引出一个根本问题:在Web3时代,我们为何仍要租赁计算,而不是拥有它? @cysic_xyz 的 ComputeFi 视乎正在回答这个问题。将计算从一种消耗性服务,转变为可拥有的生产性资产。 核心在于,通过零知识证明(ZK) 这把“信任之锤”,将物理世界的计算能力转化为链上可验证、可编程的资产。 让全球闲置的GPU/CPU能透明地接入网络,贡献算力并获得收益。 最终 Cysic 将构建的是,计算透明可信、算力可代币化交易、普通人能参与并获利的模式。 这不就是相当于卡住了两大核心叙事,AI +ZK的算力需求 + Web3所有权经济。 计算是新时代的电力,而可拥有的计算,就是数字世界的黄金。 Cysic 或许正为下一个周期潜力的资产类别提前布局。 #KaitoYap @KaitoAI #Yap #Cysic
✍️最近阿尔法收益下降,小伙伴问还有啥值得撸的,我安利的就是 @vooi_io ,明牌空投,别错过了。 背后有Echo、YZi Labs这些VC,还深度整合了币安系的Aster DEX,基本可以看作是币安生态的准嫡系。这种项目TGE后上大所的预期可以直接拉满。 Vooi主打的是 PerpDEX聚合器 + 全链抽象。PerpDEX赛道本身就是DeFi里最能赚钱、最能跑出数据的。而全链抽象是今年的核心叙事之一。 这是最大的Alpha所在。 V2已经上线,会自动帮你从GMX、Synthetix、Kwenta等多个平台寻找最优价格和最低滑点,累计交易量都TM破100亿美元了,日交易量也屡创新高。 光在Cookie平台的活动就明确给了 1.92% 的总供应量,这在当下的市场里算是相当慷慨了。再加上每周2000万的积分池,多劳多得,有精力的直接拉满即可。 现在活动还在进行中,还有机会上车。就看有没有执行力了,大资金直接上交易量,中小资金存入vLP池子,吃个保底积分。 这项目的赔率还是可以的。凭借“币安嫡系+全链抽象”的叙事,这就是最大的Alpha所在。 #Cookie @cookiedotfun #VOOI
✍️十月即将过去,这个月见证了市场的大起大落,meme浪潮、1011事件、X402。我们收获了什么? @SentientAGI 想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智能网络GRID,最近的升级更是把一堆吹过的牛逼给落地了,值得说道说道。 分享下我的看法。 GRID 是一个开放的、去中心化的AGI(通用人工智能)网络。把各种AI模型、数据源、智能代理全连接起来,让它们无缝协作。 这次升级证明团队在做事。ROMA多代理框架,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超级项目经理或“大脑”。比如你想写一份市场分析报告,它就能自动协调不同的AI代理,一个负责搜数据,一个负责做图表,一个负责写总结。 编排各种AI技能去完成复杂任务,比如生成播客、代码、研究论文等,想象空间巨大。 Dobby模型是由200万社区成员共同培训大的。它学习的是真实世界的数据、文化甚至幽默感,。听说它还喜欢分析和预测市场走势,有点意思。 开源深度搜索 (ODS)、指纹技术。一个提供开源、可验证的数据,一个确保AI模型的所有权可以在链上验证。这两样东西,直接把去中心化和可验证性拉满了,解决了AI黑箱的核心痛点。 AI + DePIN,这是下个周期的王炸叙事之一。Sentient卡位非常准。有真实社区共识和贡献。有明确的Roadmap,而且一步步在交付。从ROMA到Dobby,都是能看到的东西,不是PPT。 这种项目需要花时间研究,尤其是协议发布和代币经济学,我会持续关注它的进展。 #KaitoYap @KaitoAI #Yap #SentientAGI
卧槽,大的来了!之前安利过的 $IN , @Infinit_Labs 官宣跟 Google 达成合作,直接抱上了最强AI的大腿。 之前我说它是“代理金融”(AgentFi)的发动机,现在看来格局还是小了。这次合作,是想把 INFINIT 打造成全球智能体金融的通用基础设施。 看看有什么牛逼的地方。 集成了谷歌的 Agent2Agent (A2A) 开放标准,从DeFi 圈走向全球生态,任何采用A2A标准的App都能无缝接入INFINIT的DeFi。 INFINIT已经用数据证明了,超过55万钱包,63万笔智能体交易,现在是把这套成熟的能力复制给全球数百万开发者。 这次合作不是挂个名,谷歌云的Vertex AI直接给INFINIT提供了底层能力。用最好的大模型(Model Garden)、处理海量数据提供个性化服务(RAG引擎)、再用Gemini保证金融执行零差错。 简单的说就是谷歌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拿出来,帮INFINIT把这个AI金融代理做得又快又准又聪明。 谷歌正在搞 AP2,让AI代理能用万事达卡、PayPal甚至Coinbase去花钱。 但花钱只是第一步,怎么让钱生钱?这就是INFINIT的主场了。当AI代理需要做跨链套利、自动收益优化、投资组合再平衡这些复杂操作时,就得调用INFINIT。 这不格局一下就从DeFi打开到了全球金融,是不是有点想象空间了。 这次合作把 $IN 的价值捕获能力放大了N倍。之前跟小伙伴说 $IN 是生态唯一硬通货,现在这个生态的边界直接扩展到了整个谷歌的 AgentF i版图。 剩下的交给时间。 #INFINIT #KaitoYap @KaitoAI #Yap $IN
$IN
+2.37%
✍️ 想搞 @almanak 代币,可以来搏一搏 Pendle上的YT-alUSD池。 Almanak 背景硬。这是EigenLayer上的一个去中心化排序层,专治MEV问题,叙事还可以。代币还没发,现在埋伏等TGE,赔率非常高,就是博一波未来的大肉。 YT策略的核心是“小钱博大利”。 1⃣ 收益杠杆: 不用押上全部本金,直接用一笔小钱,买断未来一段时间内所有的Almanak挖矿产出。这就是一种天然的收益杠杆。 2⃣ 早期红利: 现在冲的人还不多,YT价格相对便宜,折算下来的隐含挖矿APY高得离谱。随着知道的人越来越多,TVL上来,这个APY肯定会降。现在就是吃早期红利。 3⃣ 资金效率: 同样是为了挖矿,买YT花的钱远少于直接组LP。 操作步骤: 1⃣ 先去官方平台或者其他DEX换好alUSD。 2⃣ 打开Pendle官网,在市场里搜“alUSD”,找到YT-alUSD池。 3⃣ 点击“购买YT”,输入你想投的alUSD数量,授权,购买,钱包确认。 4⃣ 钱包里会有YT-alUSD代币,奖励会自动累积。坐等项目方未来通知Claim就行。 这不是0撸,主要风险有俩: Almanak未来的奖励率如果下降,YT的吸引力会降低,价格可能下跌。 YT代币有到期日,到期后价值归零。本质上你赌的就是到期前获得的收益能远超你购买YT的成本。 可以上点头寸仓位,就当买个彩票。这玩意绝对不能重仓梭哈,但作为博一下未来的大空投,赔率非常诱人。 赢了YYDS,输了CTMD。 #Airdrop #Almanak @cookiedotfun
🤔拖延症确实不好, @build_on_bob 早期让发,结果一直躺平状态,现在要卷起来。 最近他们把 Snaps 活动延长到11月中旬,奖池也增加到了10万 $BOB ,大家参与的特别活跃挺高。 毕竟有丰厚奖励,而且还能体验到用原生比特币做DeFi的感觉。 另外BOB还和 Sonic 生态实现了互通。通过BOB Gateway SDK,用户可以轻松一键桥接BTC。 对开发者来说,更省心了,因为能用 Solidity 直接写合约,跟以太坊生态兼容,门槛低,便利多了。 技术方面, BOB依旧坚持用一种混合的Layer-2方案,结合了Optimistic Rollups和零知识证明。 这套技术听起来挺复杂,但核心就是让比特币更安全更快捷地在DeFi里用起来,不用包装资产,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感觉挺靠谱。 10月份的这些更新让我觉得,BOB不仅在技术上有硬实力,社区和用户的感受也做得很到位。 喜欢玩DeFi或者看好比特币未来的朋友,BOB可以跟进和试试。 @cookiedotfun #Cookie #BOB
$BOB
-0.1%
🧐 @Gate 2025年第三季度的报告看了没? 数据真顶啊,直接把他们在全球加密生态里的领先地位和成长势头给亮出来了。牛! 关键数据看下来,交易量、用户规模那都是碾压式的增长。 交易量同比劲增225%,用户达到了惊人的193%增长。尤其是合规储备金,120%的储备金率,给足了大家安全感。 还有衍生品业务,那真是Gate的增长引擎,季度环比暴涨了500%! 虽然最近市场比较妖,Gate 基本盘还是打得稳稳的。 有时候不得不说,大平台这种效应,只会越来越明显。 继续关注Gate的发展。
Starknet Earn作为 @Starknet 的关键阶段,整合了全面的比特币收益策略,其核心在于打造一个直观的一键操作界面,让普通用户也能轻松参与比特币收益。 项目背后的策略运营团队与Re7 Capital等核心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支持这一创新举措。 Starknet Earn Beta版已正式上线,目前支持主流的Starknet钱包进行交互。 我们也在积极推进EVM钱包的集成,目标是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Starknet Earn是首款真正面向零售用户的BTCFi产品,旨在通过ZK技术驱动的安全生态系统,释放比特币的生产潜力,降低DeFi参与门槛。 期待BTCFi能真正落地,为比特币社区带来更丰富的收益机会。 传送门:https://t.co/F1Wuf57JhM
聊到DAO治理,大家是不是都有点感觉,社区讨论又杂又长,最后投票参与率还特别低? @wardenprotocol 这个项目,就是想用AI代理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地做个投票工具,而是想把AI深度整合到DAO的治理流程里,让整个组织变得更高效、更智能。 具体怎么做,我总结了几个点: AI可以抓取和分析链上数据、社区讨论、甚至是Discord里的聊天记录。然后把这些信息总结成报告,帮助成员快速抓住提案的核心论点和社区情绪。 基于历史数据和规则,可以对新提案进行模拟分析,预测可能的结果和影响。比如一个经济模型调整的提案,可以帮忙分析它对代币价格和国库健康的长期影响,让有数据支撑。 未来甚至可以实现更复杂的代理投票。成员可以设定自己的投票偏好,比如我支持所有有利于生态发展的提案,但反对任何增发超过5%的提案,然后授权AI代理在符合条件时自动投票。 把DAO从一个纯粹的人治社区,往人机协作的智能组织方向推进一步,当然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Warden目前还在早期,主网和 $WARD 代币都还没上线。多参与社区活动,获得更多的空投权重。 #KaitoYap @KaitoAI #Yap #Warden
$WARD
GM,大佬们正在上海嗨皮,抓紧嘴撸几篇。 今天来看看 @AlloraNetwork 的生态路线图,作为老韭菜,我关心的是项目到底怎么真正产生收益。 Allora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预测智能,把一堆AI模型的预测能力整合起来,给其他应用提供更精准、更有前瞻性的数据。不仅告诉你现在的价格,还能预测未来的趋势。 那么,路线图上那些项目怎么用它来赚钱呢?我们可以分两类看。 第一类是DeFi应用。一个DEX或者借贷协议集成了Allora。它能得到更精准的跨链喂价,甚至能预测短期的价格波动。 1、用户交易体验更好,平台就能吸引更多交易量,手续费收入自然就高了。 2、在市场剧烈波动时,能提前预判风险,清算更及时精准,减少坏账。 3、对于Yield Aggregator 这类项目,可以根据Allora的预测来动态调整资金配置,追求更高的APY。 这些优化带来的可都是实打实的收入增长啊。 第二类是更广义的dApp,比如AI自主代理。这些代理需要在链上执行复杂任务,它们做决策就需要高质量的数据输入。Allora提供数据支持。要使用Allora的服务,自然就需要付费。 所以整个逻辑就通了。主网上线后,生态图上的这些项目就成了Allora网络的第一批付费客户。 它们通过使用Allora的预测服务来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然后将一部分收益以服务费的形式支付给Allora网络。 这些费用最终会流向Allora网络本身,用来奖励提供AI模型的贡献者、跑节点的验证者以及质押 $ALLO 代币的持有者。 形成了一个健康的经济循环,生态项目赚钱,Allora网络赚钱,代币持有者也跟着受益。 期待主网上线后,这些集成能顺利落地并被市场验证。 #KaitoYap @KaitoAI #Yap
$ALLO
本文为机器翻译 展示原文
1/ Native @USDC 和 CCTP v2 很快就会登陆 Starknet。 原生 USDC 由铸币和销毁机制提供支持。 Starknet 上 DeFi 的真正转折点 🧵
最近大盘不上不下,很多人都提不起劲。但这种时候恰恰是阿尔法猎人的天堂。 之前和大家聊了几个L2的空投项目,今天聊下在BNB Chain上的潜力股 @RaylsLabs@RaylsLabs 的方向:DePIN + AI,目标是在BNB Chain上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AI底层网络。 10月份有三点值得重点关注: 1、叙事够硬,AI的火爆不用我多说了,Rayls 想做的就是把闲置算力,用去中心化的方式调度起来服务于AI模型。这个故事一旦讲通,天花板会非常高。 现在还处于非常早期的测试网阶段,10月份才开始有一些激励活动,现在参与就是最早期的天使轮用户。 2、扎根BNB Chain 有基础。 一是交互成本极低,二是有庞大的潜在用户和生态支持。 BNB Chain上的项目一旦起势,加上Binance的加持,爆发力是非常惊人的。 3、我看了下 Rayls 最近的测试网活动,用户可以通过提供自己的算力或者参与社区任务来赚取积分。成本不高,主要是花点时间去研究和执行。 Rayls 我感觉是BNB Chain上重点关注的一个潜力彩票。 之前扶持DeFi协议 @VeloraDEX 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通过给Velora提供流动性池,帮它在30天内做到了5000万美元的TVL。 重点来了,质押者能从这些交易手续费中获得12%的年化收益。这才是健康的生态循环。 所以回报恰恰来自于默默的耕耘。保持探索,保持勤奋,干就完事! #Cookie @cookiedotfun #Rayls
🧐 @HaustNetwork NFT文化《最后一章》来了。 今晚上8点准时领取,限时48小时,只有15000枚,钱包最多领10枚。 HX001 BioCulture NFT 是最后也是最稀有的一枚,代表你在Web3的身份和参与感。 最新消息,Haust Sandbox 合作也在推进,结合最新数据,这波别错过,抓住机会。 领取代币:https://t.co/DxrQQrBtbI 官网公告:https://t.co/gFmtpIC4ij
据说第三季奖励比较多,立马跟进一下之前聊过的 @Infinit_Labs。最近看到他们10月份有些新动静,再拿出来聊聊。 之前我们说过,现在玩 DeFi 的门槛还是太高了,一套操作下来又费时又费 Gas,能把新人直接劝退。 @Infinit_Labs 想做的就是个叫 Infinit Intelligence 的东西,目标很明确,让 DeFi 变得更简单、更智能。 10月份最大的一个进展,就是宣布跟 @arbitrum 达成了深度合作,正式把他们的代理 DeFi 基础设施部署上去了。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以后用AI代理去跑策略,Gas 费能省一大笔。原来在以太主网跑一次策略心疼半天,现在在 Arbitrum 上就轻松多了,这对普通用户来说是实打实的利好。 Arbitrum 上本来就有一堆有意思的 DeFi 协议,现在 Infinit 的 AI 代理也能在上面大展拳脚,能玩的策略组合就更多了,空间也打开了。 这也说明,代理经济(Agent Economy)的叙事,是在一步步落地。 消息出来后,我看了一眼 $IN 的价格,也有一点积极的反应,说明市场对这种实质性的生态扩张还是认的。 有分析认为,随着他们在更多链上部署,并且产品体验如果能跟上,$IN 的价值可能会被重新评估。当然价格这东西谁也说不准。 从概念到落地,@Infinit_Labs 迈出了很具体的一步。接下来就看产品体验了,看这个 AI 代理在 Arbitrum 上跑起来是不是真的又顺滑又省钱。 #KaitoYap @KaitoAI #Yap $IN
$IN
+2.37%
最近打狗难度系数提高了,一不小心钱就进了狗庄的口袋,防不胜防。 我们除了看K线、查代码,基本就是在赌。地址背后是谁?这个合约有没有后门? 看到 @SentientAGI 搞了个东西叫 zScore,想用AI来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Sentient 想给 Web3 世界里的每一个钱包地址、每一个智能合约,都搞一个类似芝麻信用的评分系统。 这个zScore 是基于链上数据的分析。比如它会去看一个钱包地址的历史: 1、 交易历史:这个地址活跃多久了?是老韭菜还是新号、交易行为是高频刷量还是正常的 DeFi 交互、有没有跟已知的黑客地址或者混币器有过牵连。 2、资产组合:是稳定持有 BTC、ETH 这种核心资产,还是专门冲各种 Meme。 3、合约健康度:对于项目合约,它会去分析代码,看有没有漏洞、后门,是不是个代理合约,权限设置合不合理。 把这些维度的数据综合起来,用 AI 模型一跑,就能给出一个相对客观的信誉分数。 对我们来说,以后跟新项目、新地址交互前,可以先查一下它的 zScore。分数太低的,咱就得掂量掂量了,至少能过滤掉一大批明着来的骗子。 对项目方来说,这就是个反女巫攻击的神器。发空投的时候,可以优先给 zScore 高的真实用户。搞社区治理,也可以根据分数来分配投票权重。 长远来看,如果 zScore 这个体系能被广泛接受,甚至可能成为未来去中心化社会的基础设施。 比如DeFi 协议可以基于 zScore 搞信用贷,而不仅仅是超额抵押。 不过想做起来不容易,怎么定义好的行为,怎么防止有人故意去刷分,都是挑战。但长期看信任和安全是绕不过去的坎。 Sentient 这种尝试,算是在正确的路上迈出了一步。 #KaitoYap @KaitoAI #Yap #Sentient
最近 AI 这么火,聊大模型的人多,但背后真正闷声发财的是谁? 就是掌握算力的那些人。过去几十年,算力这东西基本被 AWS、Google Cloud 这些云巨头垄断了。 现在有个新词叫 ComputeFi,就是要把算力本身,变成一种可以拥有、可以交易、还能生息的资产。 就像你把ETH拿去质押生息一样,你闲置的 GPU 也能变成一个矿机,持续产生收益。 我最近在看的 @cysic_xyz 就是这个赛道的具体实践者。它搞了个计算证明(Proof-of-Compute)共识,逻辑很简单。 贡献你的 GPU/ASIC 算力,去完成网络分配的任务(比如ZK证明、AI 推理),然后赚到代币奖励。 它的双代币模型也设计得不错。 $CYS 用来支付任务费用、奖励和抵押,就像网络的燃料和工资; $CGT 则是治理代币,用来投票决定项目的大方向。 一个主外干活,一个主内决策,分工明确。 虽然这还是个早期项目,TGE 计划在Q4,但测试网的数据已经不错了,11.8 万个证明者、20 万个验证者、每天处理超过 700 万次证明。已经是一个初具规模的去中心化计算市场。 所以当 L2 和 ZK 应用对证明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个去中心化、更便宜、抗审查的算力市场就成了刚需。 cysic 把硬件从成本中心,变成了每个人的生息资产。这可能就是算力作为一种新的数字资本的开端吧。 #KaitoYap @KaitoAI #Yap
$CYS $CGT
-40.88%
🧐 @almanak 这个项目,可能会是值得花时间去“肝”一下的机会。 Almanak 是一个预测市场平台,有点像 Polymarket,但它想做的更深,背后有 Delphi Digital 的支持,这点加了些分。 目前还在早期阶段,没有发币。 它现在在搞一个积分系统,叫“ALM Points”。基本就是明牌告诉你:“来交互吧,未来给你发空投”。 玩法的核心就是预测。在平台上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行预测,比如: - “$BTC 在本月底前价格会突破 110000 美元吗?” - “某某项目的主网会在 Q3 上线吗?” 你去买入是或否的份额。交易量、持仓时间、预测准确率等,都会影响获得积分的多少。 所以在代币正式发行前,通过预测尽可能多地积累 ALM Points。 我个人的策略很简单,不去赌那些 50/50 的高风险事件,而是去找一些确定性比较高的事件进行预测。 目标就是为了稳稳地刷积分,增加未来空投的权重。撸毛人干就完事。 对于想早期参与生态、博一个未来空投的朋友,别错过了。 #Airdrop #Almanak @cookiedotfun
✍️ @GOATRollup TGE后才是真正考验实力的时刻。 Q4主线任务就是全面加速比特币生态基础设施的落地和可持续收益的构建。 具体来说,Q4将有几个重磅推进: 1、One Piece 项目升级:这将是生态系统和社区活跃度的强力催化剂,目标是进一步激活社群参与,让更多人融入GOAT的建设。 2、BitVM2 Beta主网:作为比特币原生的ZK Rollup,目标是实现亚3秒的Proof能力,同时通过优化去除peg-out交易,以Atomic Swap的方式让操作员成为OTC交易者,大幅降低用户摩擦,提升跨链效率和安全性。 3、Safebox 无风险收益:这个直接部署在比特币网络上,提供大约2%的APY,核心是其无风险的设计。通过GOAT的原生Sequencer模型锁定,让BTC持有者在不承担额外风险的前提下,获得安全的本币收益。 4、DOGE原生桥:将Dogecoin接入GOAT网络,DOGE持有者参与进来,享受跨资产收益和网络红利。 所有这些,都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BTCFi的真正落地和为用户带来可持续的真实收益。 GOAT 着眼于2026年,要全面激活比特币的流动性,推动更大范围的机构合作,并持续扩展BTCFi产品矩阵,打造一个安全、透明且高效的比特币收益生态。 期待后续看到 GOAT实际交付和对比特币生态的长期贡献,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比特币Layer 2生态,这才是GOAT的终极使命。 #KaitoYap @KaitoAI #Yap #GOATNetwork
继续探索 @useTria 这张加密卡,有点意思。 一开始吸引我的是产品本身,一张 VISA 白金卡,支持全球 1000 多种加密货币,每日消费上限居然有 100 万美元,还有现金回扣。 这不就是解决了咱们 Web3 老玩家资产一大堆,花钱真费劲的痛点嘛。 但我往下挖了挖,发现这张卡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是Tria端给用户看的前菜。 这张卡背后是一整套智能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核心是为 AI 代理服务。 未来 AI 要执行各种复杂任务,肯定需要在不同的链之间自由穿梭、支付和交易。 Tria 就在干这个修路搭桥的活,通过它的 BestPath AVS、TriAI 框架这些技术,让 AI 能自己找最优路径去完成操作,打破现在各条链之间的壁垒。 所以这张 VISA 卡,更像是一个流量入口和应用场景的展示。它既让普通用户能方便地消费加密资产,也为未来 AI 代理驱动的经济提供了第一个现实世界的支付接口。 我看他们的数据,在之前的封闭测试里,短短 8 周就创造了 30 万美元的收入,交易额超过 150 万美元。商业模式看样子是跑得通的。 Tria 卡是金融自由的一张门票,但这张票的终点站在哪,需要我们持续观察下去。 #Cookie @cookiedotfun #Tria
🧐昨晚俄乌停战消息被热炒,市场拉盘,但从国际关系看,普京跟川普都还没见面呢,怎么就能凭空停战? 还是继续嘴撸,看看 @Kindred_AI ,又是和英伟达合作,又是200万人在排队等发币,看着挺热闹的。 今天就看看这项目的经济模型有什么不一样。 这项目最核心的就是它那个情感经济模型。你跟你的AI伙伴互动、聊天、陪它“成长”,这些行为本身就能产生价值,量化成 $KIN 代币。 这跟我们之前习惯的 DeFi 挖矿或者 GameFi 打金完全是两套逻辑。它不靠你质押多少钱,而是靠你投入多少情感和时间。 等于是把人的注意力、情感连接这种很虚的东西,尝试去做成可衡量的数字资产。 它的代币设计和去中心化愿景也挺有意思。搞了个 IAO(Initial Agent Offering),每个 AI 代理都能独立发售。 再说的直白点,就像是每个 AI 伙伴都有自己的小金库和独立的董事会,自己管自己的经济和发展方向,而不是所有事都由项目方一个大 DAO 说了算。 这就有点去中心化那个味儿了,让价值和社区围绕着每个独立的AI去生长,而不是被一个中心化的计划写死。 项目方动作也挺多的。抱上英伟达大腿,说明技术上不是纯画饼,AI 的反应和成长能力有硬件支持。 那个只有1000个的 Klara NFT,市场都在猜空投预期,算是给早期支持者的看涨信号。 还有跟一些 Memecoin 项目合作,直接去最活跃、最有文化共识的地方找用户。 Kindred 的叙事很宏大,想把人的情感连接也资产化。这跟现在 Web3 普遍的金融属性比,确实是一股清流。 一个敢于跳出 DeFi 和 GameFi 框架讲新故事的项目,本身就值得关注。 #KaitoYap @KaitoAI #Yap
00:00:8
$KIN
+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