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聊 AI + Web3,第一反应是“算力市场”或者“模型交易”。
但真正让开发者头疼的是:谁来保证我的 Agent 在链上执行时是可靠的?
如果调用不可审计、分润不可追踪,AI 就会变成黑箱,最后只剩下一地鸡毛。
@OpenLedgerHQ 给出的解法就是 Proof of Attribution + 可验证结算层。
1/
近期进展:
$OPEN 上线 Binance,首发流通仅 21.55%,同时伴随 HODLer 空投。
上线后 24h 成交量突破 6 亿美元,引发社区热议。
与 Trust Wallet 合作的 AI-native 界面将在 10 月启动,成为 Agent 的重要用户入口。
这意味着它不只是“交易所热度”,而是要把归因和分润真正推到 C 端。
2/
为什么 Agent 的可审计性这么关键?
因为未来的钱包不只是“转账工具”,而是自动化执行平台。
一个 Agent 可以调用 DEX、质押合约、跨链桥,甚至帮你签 NFT。
如果没有 Attribution 机制,用户根本无法追踪:
是谁的模型发起了调用?
用了谁的数据?
出现风险由谁负责?
3/
OpenLedger 的 PoA 做法是:
每一次调用都会生成链上“引用凭证”;
按照贡献度分润给数据/模型/Agent 提供者;
交易和收益流完全可追溯,可稽核、可撤销。
这不仅解决了“分钱难”,还让 Agent 的行为变得透明与可控。
4/
关键观察指标不是短期价格,而是四个生态 KPI:
① 模型/数据的上链数量:生态是否真正吸引开发者?
② Agent 的调用成功率:AI 在链上执行任务是否稳定?
③ 分润兑现度:贡献者能否稳定拿到收益?
④ 钱包侧留存率:用户是否愿意长期使用 AI-native 界面?
5/
从赛道对比看:
Render 在解决算力分布;
Bittensor 聚焦模型激励;
OpenLedger 瞄准的是归因与分润的底层标准。
这条路径更像“做 AI 经济的清算所”,一旦被开发者接受,就会形成行业规范。
6/
风险也不能忽视:
释放节奏:代币解锁窗口可能带来结构性压力;
博弈攻击:如何防止恶意刷调用骗分润?
合规灰区:跨境数据与版权问题仍待明确。
这些挑战决定了它能不能真正成为“标准层”,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概念盘。
7/思远总结
AI 的未来不只是更聪明的模型,而是更公平的经济系统。
OpenLedger 的价值在于:
把“模型的每一次输出”转化为可验证的账本记录,
让数据、模型、Agent 的价值都能实时结算。
如果 10 月钱包整合成功,这将是验证其能否跨过“炒作—落地”门槛的关键时刻。

来自推特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 不代表CoinNX的任何立场, 不构成与CoinNX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