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走出门,秋风吹落了几片枯叶,那一刻我意识到:很多 “准备中”的项目,就像这几片叶子,还没完全落地,但风已经在吹。——思远 现在来聊聊 @AlloraNetwork ; 1/ 新一轮融资到位:3500 万美元注入,模型迭代进入奔跑期 最新报道显示 Allora 成功完成 $3500万 美元融资,由 PolyChain Capital 和 Framework Ventures 领投,此举标志着其 “模型飞轮(model flywheel)”机制将迎来加速阶段。 思远觉得: 这笔资金并非仅为宣传,而是潜在意味着:更多模型将被纳入网络、更多话题将被打开、更多 “预测→推理→执行” 的流程被加强。换句话说,Allora 正从概念阶段向规模化推进。 2/ Pilot AI 模型整合仍在推进,并开始进入用户界面层面 早在 10 月 11 日, Pilot AI 宣布已将 Allora 的 BTC 和 SOL 预测模型整合进其系统,用户可在其助手界面中以自然语言获取预测。虽然目前处于初步阶段,但这是 Allora 预测能力被消费端“可见”化的标志。 思远认为: 接入用户界面是“从后台能力到前台产品”的关键转折。当预测不再只是数值,而是被用户直调用,那就真正在走进应用化。关键接下来要看:这个调用频率、使用深度、策略落地能力是否达标。 3/ 我关注的两个观察维度: 模型生态扩张速度:新融资意味着更多资源,但问题是“模型质量”与“数据覆盖”是否同步扩张。若扩张速度快过质量校验,飞轮机制可能被拉扯出漏洞。 预测被消费的比例:预测系统好不好,不在单个准确率,而在“多少比例的预测被真正用在决策/执行”,即“预测→决策→执行”的闭环是否成立。思远觉得:Allora 下一个关键是“多少策略/Agent团队用它做核心输入”。 4/ 风险点仍需谨慎 虽然融资大,但主网功能、质押机制、通证经济设计还未完全公布。 接入 Pilot AI 是好,但目前还未见大规模 “用户量 +交易策略” 被验证。 模型质量、互评机制、恶意操纵防护仍是潜在隐患。 思远建议:在主网上线前做内容/观点布局、但不要盲目押注通证价值,更多把握“认知权”和“早期理解优势”。 思远总结: @AlloraNetwork 正在从 “预演阶段”向 “冲刺阶段”迈进:融资到位 +产品界面初露是明显信号。思远觉得:如果它能在未来几个月把“模型生态扩张”与“预测结果被消费”两个节点都打通,那么它可能成为 Web3 去中心化 AI 的关键基础之一。我们现在处在那个“叶子还没彻底落地,但风已经吹起来”的临界瞬间。
来自推特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 不代表CoinNX的任何立场, 不构成与CoinNX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