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路过小区篮球场,帮人捡回了一个滚到马路边的球。小伙冲我竖了个大拇指说:“兄弟,今天你会有好运。”回到办公桌前翻项目路标,我也预感有些“好运”:
最近我把时间分给了 @playAInetwork 。
很多人把“AI 代理”理解成一个又一个酷炫的 Bot,但思远更在意把决策真正落地执行的那一层——编排层(orchestration)。一句话能同时调用多个协议、路由资产、下指令、拿回结果,这才是把“聪明”变成“收益”的关键。
这几天的观察与思考,给你一份不夸张、但管用的框架:
🔸定位:不是再造一个代理,而是做代理与协议的指挥台。把“意图 → 工作流(Play)→ 链上执行”打通,减少试错与协作成本。
🔸现状:S2 的节奏把重心拉回“建—发—用”Play,本质上在问:谁能把可复用的策略做成“乐高积木”,交给更多人一键复现?
🔸激励: $PLAI 不是装饰品,它是结算与协调的燃料——支付执行、对齐创作者激励、让好的 Play 获得更大分发与更高优先级。
🔸资金与耐力:团队对外披露了总计 630 万美金融资,这意味着他们有时间把“增长”与“留存”做成飞轮,而不必只卷短期活动。思远更看重这种“耐力”。
🔸我会怎样验证(给自己也给你)
1)拿最朴素的 DeFi 策略(借贷—循环—止盈)用 Play 写成可复现模版,看普通用户上手是否≤5分钟。
2)观察优秀 Play 的分发曲线:是不是被持续复用、二次创作,而不是一次性“薅点数”。
3)看跨协议编排的稳定性:失败回滚与异常处理做得是否像“产品”而不是“脚本”。
思远认为,下一阶段的优势不会来自“更多的 Bot”,而来自更低的协作成本 + 更高的正确率。如果 PlayAI 把“意图—执行—激励”这条链做顺了,创作者、研究者、以及习惯用规则化方式交易的人,会是第一批明显受益者。
我不预测价格,也不兜售神话我更关心的是:把一次挣到的钱,变成下一次更高概率的胜利。这需要一套能被复制、被复盘、被分发的工作流。
如果你也在搭策略,欢迎把自己的 Play 做成“乐高块”扔进生态里,成不成先别求满分,先让它被别人用起来。这才是长期主义的开始。
$PLAI #AIagents #DeFi #OnchainAutomation

来自推特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为作者观点, 不代表CoinNX的任何立场, 不构成与CoinNX相关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