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努力完这两个月,
然后1月份能舒舒服服的躲在北海道的酒店里猫冬。
所以……
@MMTFinance 请你开盘涨的猛一点,alpha是不够的,请你直接上现货。
@irys_xyz 麻烦你速速快照,不要再拖了,我已经找不到角度奶你了,真的。
@brevis_zk 直接上个buidlpad,你都关注了,肯定是要上了对吧?
@SentientAGI 上次那个被别人扒出来的11号左右是真的吗?我已经猜到你要ico了,不要客气尽情的来吧,我梭哈。
@GoKiteAI @KiteAIChinese 求你了给我个金sbt吧,看在我这么努力的份上!🥹
OKX 目前的策略交易已经很全面了,
我自己比较经常用的是定投还有现货网格。
OKX的策略交易需要把资金划转到策略账户中 ,
但是这里有个优势就是这部分资金也可以开启自动赚币。
开启了之后不会影响合约类型的策略用作保证金。
可以一“钱”多赚。在挂单和做保证金的钱也可以收利息。
之前有人好奇 OKX 时不时暴涨的简单赚币收益是哪里来的? @okxchinese
USDC和USDT部分:
其实这部分是 OKX 把资金借给了有借币需求的用户,带来的借币利息,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收益。
ETH、SOL部分:
自动参与质押,质押收益来自区块生成和交易验证等。
如果想开启这个功能,需要先通过okx的kyc认证,然后把OKX的app升级到 V6.141.0 版本以上。

稍稍存了点钱在 @katana 的 vault 里面,
目前 usdt、btc、eth的收益都很不错。
虽然一部分收益是以未来tge代币形式给的,
但是本身这个项目我就在找角度参与进去。
所以早期存款参与者到后面应该会比较有优势。
Katana 由 Polygon Labs @0xPolygon 和 GSR 孵化,并在 Conduit 的支持下部署,是 polygon 的 Agglayer Breakout 计划的毕业项目。
被最近网友称为 defi 玩家不能错过的项目之一。
存款不需要跨链,走网站可以直接用E链的资产存。
但是注意取出有差不多10天的等待期,建议用闲置资金参与~~
https://t.co/ePC14zWojv


Kite @GoKiteAI 要办一场名为 AI on AIR的直播活动,时间是 11 月 4 日早上 8 点(美东时间)。
这场直播的主题是——“如何用 x402 协议驱动大规模 AI 代理支付”。
嘉宾包括 Kite AI 的 CEO Chi Zhang、CTO Scott Shi,还有 Coinbase Ventures 的投资人 Jonathan King。
简单说他们要聊的是:AI 怎么能自己付钱、收钱、对账,不再需要人工操作。
这场活动会在 Kite AI 的官方 X 账号上直播,重点放在他们如何把自家的 AI 支付链,Kite L1 和 Coinbase 的 x402 标准 整合在一起。
x402 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它是 Coinbase 基于 HTTP 402 “Payment Required” 状态码开发的开源支付协议——让互联网终于能原生支持付费请求。
意思是AI 之间可以直接用稳定币进行即时支付,不用 API 密钥,不用人工确认,也不用托管账户。
举个例子:
一个 AI 助理可以自动订阅另一个 AI 的数据源,或在交易完成后自动结算佣金,全程无人干预。
而 Kite AI 是首个完全内置 x402 功能的区块链,专门为 AI 代理设计,能原生处理支付、结算、限额和安全逻辑。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吸引 PayPal Ventures、General Catalyst、Coinbase Ventures 等机构的投资。
这场活动的重要性在AI 代理正迎来爆发,但支付一直是它们的短板。现在有了 x402 + Kite AI,这个问题终于有解。
最近在 X 上,很多开发者都在测试 x402 用于 AI 推理 API、DeFi 交易或订阅场景,有人称这是 AI 版的USDC 时刻。而随着 Coinbase、Base、Google、Cloudflare 等巨头的加入,x402 已经在多个链上落地,生态热度正在飙升。
Lock in,Retire bloodline 全力投入让血脉退休
通过积累足够财富来不仅让自己,还包括整个家族后代一生无忧,超级版的代际财富。(brevis 你要让我发财?)
Save gas, compute off-chain with Brevis
Brevis 是一个零知识协处理器平台,它允许智能合约从多个区块链访问和处理历史链上数据,然后在链外计算,并使用 ZK 证明高效地在链上验证。 这可以降低成本并减轻主链的计算负载,从而节省 gas。
brevis @brevis_zk 的积分任务正在进行中:
🔗:https://t.co/FAyf4m5dXL
让我康康今天谁还没签到做任务?👀
phrase 1 可以获得的积分有限,个人认为大头还是在第二阶段,赶快把 phrase 1的积分拿满了,等待第二阶段上线拉满。
——————————————————
关于 Brevis:
Brevis 是一个专注于零知识证明和链上计算的基础设施项目,被称为 Web3 的“无限计算层”。
它让区块链能在链下完成复杂计算,再通过 ZK 证明 把结果安全带回链上,做到高性能又可信。
核心产品包括 zkCoprocessor(零知识协处理器)和 Pico Prism zkVM(实时证明虚拟机)。
Brevis 曾获 Yzi labs、Polychain Capital投资,并且获得了Uniswap Foundation 的 Grant 激励。目前总融资金额 750 万美元。


早上没睡醒就感觉到脸旁边热乎乎的毛茸茸的
结果一睁眼好大一张猫脸,
你们的猫会这样一大早喊你们起床吗
Irys @irys_xyz 官推好多天没更新了,
不知道是不是在密谋什么大事。
另外网传的这张图里面带了 migrating 的字眼
看着像是在迁移数据到主网?
日期是 27号,同日官方发推:Table's almost ready
现在还能参与的角度已经所剩不多了。
最近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irys 的nft。
剩余还有1500的白名单分配,
总量2000个,有500个之前在OKX钱包抽过了。
剩余的1500个大概率是在DC 和 yap 里面分配。
可以找角度参与一下~
————————————————
关于 IRYS:
Irys @irys_xyz 是一个专注于 去中心化数据存储 的项目,前身是 Bundlr Network。它让开发者能在链上 以极低成本、秒级速度 存储永久数据。
Irys 背后有很强的资本支持。项目由 Framework Ventures 和 Primitive Ventures 等顶级机构领投,早期也获得了 Arweave 基金会 的战略投资。
不同于 Arweave 这类一次性付费、价格波动大的模式,Irys 采用了 成本价机制:
价格直接锚定真实存储成本(如硬盘、电力),只加少量网络费。这意味着数据价格更稳定,也不受代币涨跌影响。
开发者只需用主流代币(如 ETH、SOL、USDC)就能在 Irys 上存储数据,几乎像上传到云端一样简单。
而背后所有存储都会自动写入 Arweave,保证数据永久可验证。

我觉得这次 Sentient @SentientAGI 和 alphaXiv 的合作挺顺理成章的。
这两家其实在做的事情是互补的:
alphaXiv 是那种帮大家更快看懂论文、找到研究成果的平台。
Sentient 则是在做怎么把这些研究真正用起来的那一层。
一个管想法,一个管落地,现在他们走到一起了。
现在 AI 的研究更新太快了,每天都有新模型、新论文,但很多都只是看得懂,做不了。
而 alphaXiv 想解决的,就是让研究变得更容易动手,不仅能读论文,还能直接跑实验、看 benchmark。
再加上 Sentient 提供的开源 AI 基础设施,研究成果就能更快变成现实中的应用,比如智能体、工具集成、链上验证这些。
这次合作是在让开源研究变得真正有生命力:
研究者不再只是写论文,开发者也不只是用别人造好的轮子,大家能在一个开放系统里互相推动。
我最喜欢的一点是,这件事很反垄断。
让 AI 不再只属于大公司,而是回到社区手里,不管你是研究者、工程师,甚至只是感兴趣的人,都能参与。
这是篇偏枯燥的技术类内容,讨论一下 @brevis_zk 的主要技术 Pico Prism 是啥。
我尽量用简单的语言来介绍,希望大家可以通过了解这个项目的技术而知道 @brevis_zk 为什么被这么多大神说牛掰~
————————————————
🌈什么是 Pico Prism?
Pico Prism 是由 Brevis 团队研发的一款非常先进的零知识虚拟机系统,它的目标是让以太坊主网的区块可以被实时验证(Real-Time Proving,RTP)。
简单来说,就是让链上每个区块的正确性都能被快速、低成本地证明,不需要全网节点重复执行所有交易。
这听起来有点像给以太坊装上了实时体检系统,每出一个区块,就立刻能生成一个数学证明,只需几毫秒就能验证,这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水平。
————————————————
🧩背景:谁是 Brevis?
Brevis 是一个专注于零知识技术和 Web3 计算基础设施的项目,他们提出了一个很酷的愿景,打造 无限计算层。
Pico Prism 正是 Brevis 在这一方向上的重大突破。它的出现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以太坊验证者节点每次都要重新执行所有交易,既慢又贵。”
通过 Pico Prism,只需要一个节点生成证明,其他节点只需验证证明即可完成确认,网络性能提升上百倍。
Brevis 在 2025 年 9 月 1 日进行大规模实测,用了 8 台服务器、64 张 RTX 5090 GPU(总成本约 12.8 万美元),结果惊人:
这意味着:
绝大多数以太坊主网区块都能在 10 秒内被完全证明,延迟低到几乎可以实时同步。
————————————————
⚔️ 与前代系统的对比
之前行业的顶级系统是 Succinct 的 SP1 Hypercube。
它用了 160 张 RTX 4090 GPU(成本约 25.6 万美元),但只实现了 40.9% 的实时证明覆盖率,平均需要 10.3 秒。
而 Pico Prism:
覆盖率 98.9% ✅(提升 2.4 倍)
平均时间 6 秒 ✅(加速 71%)
成本减半 ✅(GPU 数量从 160 张 → 64 张)
综合性能效率提升 3.4 倍。这是第一个能在消费级硬件上跑出生产级以太坊证明的系统。
————————————————
Brevis 的 Pico Prism 路线图非常清晰:
短期目标:实现 99% 的 <10s 实时证明覆盖率。
中期目标:用不到 16 张 GPU(<10 万美元成本)实现相同效果。
长期愿景:让家庭级证明成为现实,让普通人用家用电脑甚至手机验证以太坊区块。
更多资料可以查看:
官方网站:https://t.co/voGK40MD4W
技术博客:https://t.co/I4WghqA3l1
GitHub 代码库:https://t.co/4zBzz4zQj6

昨天,SentientAGI @SentientAGI 与联合创始人、Polygon @0xPolygon 联合创始人 Sandeep Nailwal 在 Discord 上举行了一场 AMA。
他们进行了一次非常精彩的对话,讨论了 Sentient 的核心理念、目前取得的成就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比较重要的内容:
1: 强调代币经济学将在接下来1-2周公布。
2: Kaito榜单也许会扩大奖励范围, 有阳光普照的可能性。
3: dc角色很重要
4: $SENT 的空投会是规模巨大的
5: tge保密,已经与cex对接了,耐心等待就对了。
另外 @SentientAGI 团队强调 Discord 角色将在 TGE 中发挥重要作用 ⬇️
如何获得角色, 首先加入dc: https://t.co/1dXdrRYBre
DC 角色分为 3 类:
1️⃣Early AGI(等级 1)
入门级 OG,该角色授予定期做出贡献并扩大他人影响力的活跃社区成员。
👷♀️助手(Helper):
需要完成 4,000–10,000 条高质量发言。
👨🎓教育家(Educator):
发布 10–20 篇高质量文章。
🧜♀️艺术家(Artist):
创作至少 20 幅原创作品。
2️⃣Advanced AGI(等级 2)
长期任职的 OG,他们始终如一地支持社区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有意义的影响。
👷♀️助手(Helper):
保持社区活跃度,并积极帮助新人。
👨🎓教育家(Educator):
持续创作,扩大内容数量,并提升传播影响力。
🧜♀️艺术家(Artist):
创作 ≥ 35 幅原创作品。
3️⃣Sentient AGI(等级 3)
那些在 Sentient 社区中做出持久改变的人的顶级角色。
👷 助手(Helper):
持续保持高活跃度,并继续帮助新人。
👨🎓教育家(Educator):
产出高质量推文、文章等内容,形成社交影响力。
🧜♀️艺术家(Artist):
创作 ≥ 55 幅原创作品。

Momentum @MMTFinance 打新结束后资金去哪里?
我推荐 @katana ,一鱼多吃的路径是走 OKX 钱包的奖励金专区 @wallet 。
🔗:https://t.co/3972av0sJN
稳定币 usdt 的收益高达 53%、BTC 30%,eth 37%
OKX 活动可以瓜分价值 50 万美元的 $KAT 奖励代币。同时还可以吃到 @katana 后续 tge 的空投。非常划算。
——————————————————
关于 @katana :
Katana 是由 Polygon Labs @0xPolygon 和 GSR 全球老牌做市机构 联合孵化的项目。是一条专为 DeFi 优化的 Layer2。
2025 年 6 月底 Katana 主网上线,初期就吸引了超 2.4 亿美元的资产预存。主网启动还配合了 10 亿美元的 KAT 激励,用于启动流动性和奖励早期用户。
Katana 的机制有点聪明:
用户从以太坊跨链过来的 USDC、ETH、WBTC 这些资产,不会傻傻地躺在链上。它们会在以太坊端继续赚收益,产生的收入再通过系统分配回 Katana 生态。
这就意味着资产即便跨链过来了,也在后台帮你挣钱,收入再反哺生态,流动性越来越深,形成一个「活动越多,收益越高」的正循环。
更特别的是,Katana 把 100% 的 sequencer 收入,也就是交易手续费都投入到流动性池里,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利率都能保持稳定。这让 Katana 成为少见的「真正能抗周期」的 DeFi 链。
Katana @katana 的底层基于 OP Stack,再接了 Polygon 的 AggLayer 做互操作,用 Succinct SP1 来优化执行效率。它还原生集成了:
Chainlink @chainlink 提供价格预言机和跨链通信;
LayerZero @LayerZero_Core :负责桥接和全链代币(像 YUSD 这种 OFT 标准)。
SushiSwap & Morpho Labs @SushiSwap @MorphoLabs :成为 Katana 上第一批 DeFi 应用。
从启动就直接打通主流生态,这也是为什么 TVL 能很快上榜 DefiLlama 前 15 的原因。
Katana 的原生代币是 $KAT ,主要用于激励和生态增长。启动时释放了约 10 亿美元规模的 KAT ,用于预存奖励和流动性启动。
社区和业内也给出了很高认可,比如 Morpho 的 Mark Gerhart、Agora 的 Nick van Eck、Sushi 的 Jared Grey 都公开表示看好 Katana 模式。
最近的动态:
10 月 21 日:SushiSwap 上 TVL 创新高。
10 月 22 日:捐赠 6.7 万美元收益给 Yearn 金库。
10 月 23 日:Aegis 集成 YUSD/sYUSD 池。
10 月 27 日:和 Superlend 联动 Spaces 活动。
10 月 29 日:团队受邀出席 Dallas 活动,分享「可持续 DeFi 模型」。
Katana 的定位很清晰:
它不是再造一个 DeFi,而是让 DeFi 真正高效、稳定地运转。靠真实收入喂养生态、靠流动性反哺用户、靠技术接通跨链,这套逻辑比单纯的高 APY 项目更有生命力。
如果说 2021 年的 DeFi 是狂飙,那 Katana 正在代表 2025 年的重构。是我认为2025年底至2026年上半年最值得期待的项目之一。

最近几个月,平台币又开始热了。
OKB、BNB、HT、JUP、BGB 都在涨,大家都在讲生态和活动预期。但我觉得,有一个名字现在反而越来越值得关注:$MNT。
很多人对它还不太熟,其实 MNT 是 Bybit 的核心资产,不是那种独立在外的公链币。
Bybit 这半年基本都在强化它的地位:
手续费抵扣、VIP 折扣、独家活动入口、Launchpool 质押通道……每个动作都在告诉市场一件事:
MNT 是他们生态最重要的一环。
如果说 BNB 是 Binance 的黄金时代代表,那 MNT 很可能就是 Bybit 的第二条增长曲线。
Launchpool 是 MNT 最直接的价值体现:
很多人没注意到,Bybit 的 Launchpool 实际上是 MNT 最核心的应用场景。
你只要质押 MNT 或 BBSOL,甚至 USDT,就能拿到新项目的 TGE 代币。不用搞流动性池,也不用担心合约风险,几步就能参与。本质上,Bybit 是在用中心化的方式,把当年 DeFi Summer 那套高收益逻辑重做一遍。
很多人在说:“哎,2021 年的 DeFi Summer 都过了,机会没了。”其实不完全对。那波红利确实是在链上最野蛮生长的时候,流动性挖矿、锁仓秒变代币、APY 动不动成百上千。但如果你错过了,不用太难过。
因为 Bybit 的 Launchpool 正在交易所版本的红利中再现类似氛围。
2021那时候是链上狂欢:开池、撸 LP、Gas 飙升、APY 爆表。但高收益背后,是高风险。Bybit 现在做的事情,其实就是把那套模式“CEX 化”。
换句话说:它让流动性挖矿变得更安全、更轻、更容易参与。
用户依然能赚生态增长的钱,但不需要折腾。也正因为这样,这波 CEX 里的 DeFi Summer 2.0 才有意思。高收益不再是链上玩家的专属,而是所有用户都能参与的机会。
你可以把Bybit的 Launchpool 看作:
DeFi Summer 潜力 + 交易所便利 = 新一波低门槛参与机会。
最近三期 Launchpool (ENSO、YB、ZBT)效果都很炸:
ENSO:年化超过 300%
YB:180%+
ZBT:活动当天年化接近 200%
这种收益水平,放在现在的市场环境里已经很顶级了。
Launchpool 到底怎么玩?
机制其实很简单:
进入:https://t.co/rVNJsftYbT
找到右上角显示正在进行中的活动, 挑选自己喜欢的池子进行质押。
比如最新一期的 SYND 活动,就可以选择质押 SYND、USDT、或者 MNT。
如果是像我一样比较求稳的话,推荐稳定币池 USDT 和 平台币 MNT , 其中我认为 MNT 是可以像 BNB和 OKB 一样长期持有的,是已经非常成熟的资产选择之一。
如果追求高收益,又能承担风险,或者会套保的话,可以选择新币质押。
为什么我觉得 MNT 还被低估?
数据摆在那:
BNB 市值接近 1000 亿,而 MNT 连它的 1/10 都不到。可 Bybit 的交易量、市占率、机构活跃度,早就不输 Binance 的早期阶段了。
再看趋势:现在能同时做到合规 + 高收益的交易所已经不多,Bybit 反而在稳步扩张。
而且平台币的价值已经不是打折券这种逻辑,而是跟平台生态一起成长的红利凭证。每一期 Launchpool 都在强化 MNT 的实用性和地位。
所以我觉得,现在的 MNT 其实还处在 BNB 2018 那种阶段——市值小、故事刚起、生态正在成形。
其实很多聪明的钱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看的不是短期 APR,而是 Bybit 正在靠 Launchpool 和 MNT 一起,重塑整个 CeFi 的增长模型。


😬这几天忙着别的事,没怎么关注。
今天一看还是暂居第一,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支持。
鞠躬鞠躬鞠躬🙇 请继续给我投票票 🎫
@River4fun @RiverdotInc
另外有 river 的玩家群吗,如果有的话我想进去凑个热闹。
比特币靠矿机,AI 离不开 GPU,GAIB 会是 AI 时代的贝莱德吗?
这几年我们都在看两条线同时爆发:
一边是 AI 让 GPU 成了新黄金,一边是 链上金融开始认真对接真实资产(RWA)。
GAIB @gaib_ai 正好卡在这两者的交叉点上。
很多人问,GAIB 把用户的钱拿去干嘛? 他们的sAID到底是不是真能生息?
其实答案很简单:
GAIB 不是拿钱去炒币,而是把链上资金投进了真实的 AI 基础设施里。
1️⃣ GPU 是新矿机,GAIB 在做链上的英伟达融资
GAIB 目前已经和多家 NVIDIA Cloud Partner(NCP) 建立合作,为这些拥有数据中心的云服务商提供融资。通俗点说,就是:AI 数据中心&云公司缺购置 GPU 资金,GAIB 把链上闲钱配置到以企业级 GPU 作为抵押的融资合同,让算力投资不再只属于机构巨头。
比如:
· Siam AI Cloud(泰国)
→ 亚洲首家主权级 NVIDIA 云伙伴。
GAIB 给他们提供了 3,000 万美元 GPU 抵押融资,年化收益大约 15%。这其实是亚洲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 GPU 代币化交易。
· GMI Cloud(美国)
→ 在 5 个国家运营 8 个数据中心,是 NVIDIA 官方架构合作商。更厉害的是,GMI 的联合创始人 Alex Yeh 也是 GAIB 的联合创始人。所以这不是纸上融资,而是团队在行业里真的有根。
2️⃣ 收益从哪来?来自真实现金流!
他们的协议设计中有两种核心产品:
AID:储备支持的交易型代币,用作资金通道、赎回与锚定层。内含透明储备政策(资产类型、再平衡、赎回标准、紧急响应)。简单、稳定,可用于支付、交易与结算。
sAID:质押型可生息代币,收益来自 GAIB 的 GPU 与机器人融资项目。
👉 可在 DeFi 中作为复合型抵押资产使用。
sAID 的收益是来源于 GAIB 多元化的 AI 基础设施融资协议组合。
其中包括配置~30%的美债满足流动性需要,剩余~70% 会以债券融资 (10-20% APY)、股权融资 (60 -80% APY)以及夹层融资的方式投资到链下 AI 基建。
这意味着 GAIB 的年化收益是来源于真实世界的美债+融资协议,不是虚拟利息。
他们在官网上把所有的资金流都公开了(包括给哪家数据中心&机器人公司融资、多少规模、收益分配方式):
👉https://t.co/vjWtetsy5I
你能看到每一笔部署细节和储备金状况,挺像链上版的贝莱德年报。
截至目前:
GAIB 已经实际部署超过 5,000 万美元,还有 7.25 亿美元 的pipeline。规模上比一般的 DeFi 协议靠谱太多,因为它的底层资产是能“摸得着”的。
3️⃣ 和那些“伪 RWA”“收益币”比,GAIB 是实打实的真实经济
现在市面上很多稳定币、RWA 协议说是有收益,结果是靠发积分、二级代币或投 USDC 质押吃息。
GAIB 的模式完全不同:
底层资产:企业级 GPU,机器人硬件
收益来源:GAIB 多元化的 AI 基建融资协议组合
融资模式:实物资产超额抵押 + 实体公司合约
这更像是在做“AI 算力的 BlackRock ETF”,把真实世界的算力现金流带上链。
GAIB 已经逐步扩展到机器人等更广领域,在我看来他可能真会成为 AI 时代的链上资产管理巨头。
简单讲,GAIB 的逻辑是“ 让AI 的资产上链,把 AI 资产的整个生态和经济循环打起来”。就像比特币靠矿机挖出价值,AI 不能没有 GPU,GAIB 则把两者之间的金融层打通。
在一个资金越来越聪明的时代,能同时接住 AI 和 RWA 两条浪潮的项目,不多。GAIB,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今晚看到很多跟我一样案例, momentum打新存了很多钱但是没拿到额度,或者基本就是2000最低的。
总结一下大家的问题基本都一样,都是这个页面连了sui钱包,以为就ok了。
然后这个页面没有连,在个人资料页面里。
藏得挺好啊,万万没想到这里还有个连接钱包的位置。
目前看 mmt和buidlpad 善心大发的可能性比较低。
大概率就是自认倒霉了。 @MMTFinance
现在只能祈祷LP不会白存,后面看看有没有空投吧。


irys @irys_xyz 这个社区用户分析器工具做的好用心。
把我每条相关的推文都做了分析,下面还有 AI 的建议。
目前 Galxe 的快照时间是 10 月 25 号,
Discord 的快照在 10 月 30 号。
至于 Yap 排行榜的快照时间未知。
快照时间都出来了也代表 tge 不远了,
最近社区热度已经卷到了离谱的程度。
看来大家都想在11月吃点好的……
卡片网址:https://t.co/8iBcl9pzXJ
想看的可以自己进去看看哈哈。


Tria 即将开启的 Legion Sale ,大家可以参与一下。
Tria @useTria 在做一张真正可用的 Web3 银行卡,加一个能花能换能生息的一体化账户,关键是自托管卡,钱在你自己钱包里。
🚪:https://t.co/Pa64SIwisf
后台用 BestPath 做意图路由,付钱或换资产系统自动选择走最省、最快的跨链路径,不用你手动桥。卡据称可在 150 多个国家用,支持上千种代币充值,走的是合规支付网络。
为什么这么多支付卡这个比较有看点?
这条赛道以前都卡在两头,中心化卡体验好但要托管,去中心化不托管但体验差很多消费都会卡住。Tria 把自托管 + 链抽象 + 支付体验一口气整合,BestPath 让不同执行方竞争最优路径,正对痛点。
10 月 14 日官宣完成约 1200 万美金的 Pre-Seed & 战略融资,投资人来自Polygon、Side Door Ventures、Soft Holdings、(Polychain 早期顾问),天使包含 Polygon、Magna、Bitlayer 创始人,EF/Wintermute/EigenLayer 高管等。对早期支付基础设施来说,这个体量不小。
Founder 过往有2 次成功退出经验,产品破 100 万+ 用户,做过 $150M LLM,管理多个 $150M 投资组合,曾主导 Polygon Accelerator。
核心团队来自:Binance、OpenSea、OKX、Intel、Nethermind。
代币 $TRIA 预期 2025 年底 TGE。用于结算、费率折扣、Pathfinder 质押、治理、买回与销毁等。
Legion Sale 这次怎么参与:
1)参与路径
去 Legion 平台提前完成 KYC。
https://t.co/3AYkjLzIeh
销售窗口开启后提交认购。
如出现超额,未中部分会原路退回。
Tria 卡用户优先获得额度 + 额外空投,按使用与卡级别。
2)两档 FDV可以自己选择
$100M FDV:TGE 解锁 30%,2 个月 cliff + 6 个月线性 $200M FDV:TGE 解锁 60%,2 个月 cliff + 6 个月线性
这相当于稳健档 vs 灵活档的取舍: 前者估值低但解锁慢、后者估值高但初期流动性更好。

结合 @sandeepnailwal 这条帖子看,
@SentientAGI 大概率(我猜)也会开启ICO。
那问题就来了,ICO的额度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毕竟 sentient 目前好像没有什么很明确的贡献衡量指标。
我个人更偏向于是跟类似buidlpad或者legion此类平台合作的模式。但是 sentient 一直很重视社区,应该不会按单纯的钱包排队或者单纯看资金量来分配额度。
因为 Sentient 一直强调的核心是 Loyal AI 和开放可验证的参与度,大概率会围绕 贡献证明 + 忠诚度 + 开源参与 这几个方向设计。
我个人猜测的几个方向:
1️⃣在早期使用 Sentient Agent 的交互量
2️⃣提交推理任务、上传查询、或调用模型的次数
3️⃣在社区Discord中活跃发言
4️⃣是否为生态撰写过技术文档、翻译、内容、教育类帖子
无论如何,应该11月初就可以揭晓了。

Momentum 在 buidlpad上的打新还有 2 小时开始。
@MMTFinance @buidlpad
大家可以2小时后看一下自己的审核结果怎么样。
然后准备好💰钱准备塞!注意塞钱的期限只有24h。
参与规则:
Buidlpad 将于 2025 年 10 月 27 日上午 10:00(UTC)之前在此页面上确认并显示用户的捐款资格。
符合条件的用户可在此 24 小时内投入BNB(BNB 链)、SUI(Sui 网络)和USD1 (BEP-20)资产。
捐款不可退还,但超额捐款除外,超额捐款将在结算和审查期后退还。最低出资额为 50 美元,最高出资额取决于每个用户在 Buidlpad HODL 中的 Momentum LP 仓位规模:
结算和退款流程将于2025 年 10 月 31 日上午 10:00(UTC)完成。

Mooncake @mooncake_fi 是在 Solana 上的一个杠杆代币平台。
厉害之处在于持有一个代币就能获得杠杆效果,不用去借贷、开仓、盯盘,且全链上运行、自动加杠杆、没有清算风险。
它由 RateX 孵化,RateX @RateX_Dex 是 Solana 上最早玩利率拆分的团队,他们把借贷利息这类资产拆成可以单独交易的代币,让利率也能被自由买卖。mooncake是ratex的一个产品线,他未来的营收都是归Ratex和它的代币。
Mooncake的杠杆代币创新玩法非常有意思,感觉大脑又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特意写一篇非常详细的解说给大家介绍一下,一起长长脑子。
Mooncake的玩法跟传统永续合约有什么区别?
在这里我做了个对比,方便大家很直观的可以了解。
1️⃣传统杠杆,比如在永续合约上
假设你有 100 美元,想开 3 倍杠杆做多 SOL。
那你得:
拿这 100 美元当保证金;
借 200 美元然后用 300 美元去买 SOL;
一旦价格下跌 33%,保证金就没了 → 被爆仓。
传统杠杆 = 自己出保证金 + 借钱 + 有清算风险。
2️⃣Mooncake 的做法,无保证金,无清算。
Mooncake 你直接买一个代币就行,比如 3xSOL。它在背后自动拆分、配平,不需要出额外保证金。买入后持有就行,不需要盯着仓位防止爆仓。
比如买入 1 个 SOL,系统自动把这 1 个 SOL 拆成两部分:
0.5 SOL → 放进 Funding Position稳定仓
0.5 SOL → 放进 Leveraged Position杠杆仓
这两个仓在系统内部自动平衡,相当于用了杠杆。
SOL在分拆成Leveraged Token和Funding Token之后。Mooncake 为了保持市场的流动性。为了让用户可以买到 LT,比如 3xSOL,系统会让 Funding Token(FT) 去和 流动性池LP 中的 Leveraged Token(LT) 进行交换。
这一步的本质是:把Leveraged Token 从 LP 池子里买出来给用户,同时把 Funding Token 给到 LP 池,作为稳定仓位的补偿。
这样一来会发生一个重要的变化:
用户拿到的全是 LT(杠杆部分),→ 拥有放大后的收益(当然风险也更大)。
LP 池子里留的是 FT(资金部分),→ 收取资金费,承担较小的风险。
也就是说,系统通过交换,让价格波动的部份从 LP 转移到了愿意去博杠杆收益用户手上。LP 则获得稳定收益收资金费,整个系统达成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两者自动配对,风险和收益在系统内部重新分配,整个过程不需要借贷或清算,就完成了杠杆的生成。
所以,没有借钱,也没有额外保证金,但获得了杠杆收益,而且不会被清算。
虽然没有爆仓,但还是有下跌风险,波动风险:SOL 下跌 10%,3xSOL 可能会跌 30%。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内置了保证金和借贷逻辑的代币,你买的就是已经配好杠杆的版本,你只出一份钱,但系统在内部自动帮你放大敞口。
实操举例:
首先进入 Mooncake 网站:
https://t.co/PI5hQ61ZAf
比如我购买了10usdc的3xsol,就只需要输入我要买的金额,点击一下钱包确认就购买好了,非常方便快捷。
交易路径是 10usdc 变为 0.049sol,0.049sol购入0.0495的3xsol。
这时候如果sol涨了10%,因为杠杆放大了3x,那么我赚的代币理论上会涨大约:
10% × 3 = 30%
我的 10 USDC 目前价值 ≈ 13 USDC,赚 3 USDC
但是因为Mooncake 的杠杆代币会自动再平衡,所以实际涨幅可能 略高于 30%,因为它会复利放大趋势行情。所以最终收益可能在 +30%~+33% 之间。
如果sol跌了10%,-10% × 3 = -30%
所以我的 10 USDC 变成大约 7 USDC,亏 3 USDC。
但 Mooncake 有自动降杠杆机制,不会被爆仓,所以不会归零。如果市场一直震荡或反弹,它还能活着继续参与后续行情,这个机制叫自动再平衡机制,动态维持目标杠杆率,完全无清算,非常适合想加杠杆的人但是又怕爆仓的人,他们的内测版本甚至扛住了1011的暴力插针。
其实这种玩法在传统金融里,这类结构化产品很常见。比如有那种3倍纳斯达克ETF,每天追踪指数涨跌的三倍,全球市值上千亿美元。
币圈其实也尝试过,比如中心化交易所推出的杠杆代币、或者一些 DeFi 项目推出的杠杆池。但大多数都要依赖中心化系统,或者涉及复杂的借贷逻辑。
Mooncake 的突破在于把整个杠杆代币系统完全搬到了链上,没有中间人,没有隐藏风险,所有逻辑都自动执行、可验证、可组合。
很多人不理解自动再平衡机制,这里也拆开说一下,因为我一开始也很难理解:
假设你买了 Mooncake 的 3×SOL,投入 10 USDC。
情况 A:
SOL 开始跌 30%。理论上 3×就是跌 90%,但是系统会:
跌得快 → 再平衡 → 减少杠杆敞口 → 你的亏损不会直接达到 -90%。
虽然还会亏,但可能亏得没那么惨,也不会瞬间归零,你还有机会在后面行情中复活。
情况 B:
SOL 先涨了很多 → 再跌。
系统也会调整敞口,规避涨太猛后跌回的巨大回撤。
这样虽然收益可能被锁定一点,但风险也被控制。
目前Mooncake上可以这样玩的代币种类还大部分是主流货币,但是一旦官方放开了权限,不再由团队手动上新代币、手动管理池子,而是变成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任何人都可以自己创建杠杆代币池、添加资产、做做多/做空。
不用得到官方批准或白名单之后,一堆长尾资产,长尾资产指的是主流币以外的那一大堆小币,比如 meme 币、AI 币、GameFi 币等等也可以开放这种玩法。
如果把整个 Solana @solana 生态是一桌大餐,有 DEX、有稳定币、有借贷、有衍生品,而 Mooncake 这种轻量化、玩法有趣又刺激的杠杆代币,就像甜点一样,不是主食,但让整顿饭更上头。
Mooncake 目前处于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但是我却觉得这种玩法非常有爆发的潜力,因为它把复杂的金融逻辑做成了人人能懂能玩的形式,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加杠杆的爽感,而且没有爆仓那种吃完反胃的风险。
目前 Mooncake 平台也已经通过了审计平台的审核:
审计报告由 @Offside_Labs 提供:
https://t.co/Jsx411qPDh
更多关于Mooncake的介绍请查看官方资料:https://t.co/OayUE97AGZ



Kiteai 要发币了,Ticker 都出来了。
大概率又是11月。
11月目测有好多项目tge了,
kite、momentum、irys、sentient。
@GoKiteAI @MMTFinance @irys_xyz @SentientAGI
11月肯定是个收获的月份!
我们一定能穿上cashmere而不是起静电的聚酯纤维!
过去的区块链,更像一台会算账的机器,擅长处理金融交易,但对数据这件事并不擅长。
AI 时代来了,大家都在谈模型、算力、代理,但这些智能体其实都离不开一件事,能被安全存取、验证、调用的数据。
这正是 Irys @irys_xyz ,前身 Bundlr Network想做的。
1️⃣ 从 Bundlr 到 Irys:从帮人存到自己当链
早期的 Bundlr 是 Arweave 生态的加速器,
几乎所有要上 Arweave 的数据都得经它这一关。
但团队后来发现问题:存储是静态的,AI 和应用是动态的。传统的存完就算了模式,根本无法支持未来的 AI 交互、实时数据流和链上执行逻辑。
于是他们决定彻底重构,把 Bundlr 变成一条新链Irys,一条为 AI 设计的可编程数据链。
2️⃣ Irys 在做什么?
它让数据不再是被动存着的文件,而是能“自己执行逻辑、收授权费、分收益”的活资产。
它把区块链分成两层账本:
Submit Ledger 负责快速验证交易;
Publish Ledger 负责长期保存数据。
这样既能高吞吐,测试网 TPS 超过 10 万,又能保证永久存储。再加上压缩机制和多节点架构,存储成本只有 Arweave 的 1/20。
3️⃣ 为什么它重要?
过去区块链的数据都死在链上,可以查、可以证明,但不能被程序直接用。Irys 的目标,是让数据可以直接被合约、AI 或其他链访问和操作。
比如:
一个 AI 模型的训练数据可以上链;调用次数自动结算;收益自动分配给贡献者。
这听起来像链上版 AWS,但又比 AWS 开放,因为逻辑、权限、激励全在链上执行。
4️⃣ 团队背景
创始人 Josh Benaron 是 Arweave 生态的老面孔,Bundlr 的核心推动者;
联合创始人 Eduardo Bravo、Beto Altamirano 都来自 Cityflag,擅长 AI 数据基础设施。
团队由分布式系统专家和前 DePIN 工程师组成,背后投资方包括 Framework Ventures、Primitive Ventures 等。可以说,这是少数真正懂数据 + AI + 区块链的团队。
5️⃣ 现在的进展
2025 年 Irys 已经上线测试网,推出了任务系统 Irys Arcade,用户可以上传数据、参与交互任务获得 EXP,未来主网代币可能会和这些测试积分挂钩。
同时,他们也在和多个 AI、DePIN、链游团队合作,比如让 NFT 可以实时调用外部数据生成新版本,或让 IoT 传感器数据在链上实时结算。
社区预测 11 月主网就会上线,官推也在最近频频暗示主网即将到来。主网大概率会伴随 tge 发币,看好这个项目的可以期待一下。
Sentient @SentientAGI 为什么潜力无限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团队成员太强了,妥妥的资源+技术+资金都max了的六边形战士项目。
Sandeep 是 @SentientAGI 的 Co-founder,同时也是Polygon Foundation 的 CEO。来深圳开线下活动的时候我跟他简单交流了几句,他们团队真的很拼,全都是co-founder亲自飞各个国家开线下会介绍项目。
6月份的时候Sandeep Nailwal 宣布:
他将亲自担任 Polygon Foundation 的 CEO,全面接管项目方向。原因很直接,Polygon 需要一个更集中的领导,来重新聚焦核心路线。而且他是 $POL 的最大持有者以及从一开始就致力于 @0xPolygon 的发展和成功的人。
他原本希望 Polygon Foundation 能完全机构化运作,但现在他认为这种结构太慢、太保守。Polygon 必须回到创业者状态,变得更快、更灵活。
Sandeep 的这次声明本质上是一次回炉重造:
Polygon 曾想成为机构级的以太坊二层,但机构节奏太慢,现在市场节奏变了:
从科研时代 → 用户时代,所以他决定让 Polygon 重新变回一个敢赌、敢冲的创业公司”。
(哈哈哈哈就是原本想变国企化,结果发现效率又低又保守,还是创业公司够拼!)
所以polygon也是会有方向上的转变的:
1️⃣ 聚焦两大主线:Polygon PoS + Agglayer
明年起将停止维护 zkEVM。
Polygon PoS 负责稳定币支付和 RWA 场景;
Agglayer 则是要做无信任的多链互联网,类似 Cosmos + LayerZero 的结合。
其他支线项目将被削减,专注主线。
2️⃣ 性能升级:Gigagas 计划上线测试网
Polygon PoS 的吞吐率提升到 1000+ TPS,未来目标是 <1秒确定性、5,000+ TPS。
这意味着 Polygon PoS 会重新变成市场上性能最强的公链之一。
对 POL 质押者来说,这是直接的利好,因为网络收益会更高。
3️⃣ Agglayer v0.3 上线
4️⃣ 将继续推出Breakout 计划
新项目会不断从 Agglayer 生态中孵化出来;
每个新项目的空投都会回馈给 POL 质押者。
同时,会把 ZK 研究部分拆出去,成立新的独立团队,比如 Polygon ZisK。
5️⃣ SEC 已撤销对 MATIC 的调查
市场做市商开始重新回归;
这为 POL 带来了更强的流动性。
6️⃣ 品牌重新统一
Agglayer 将全面并入 Polygon 品牌。
悲伤的故事,我怀疑 @noble_xyz 是不是找不回来账号了,这么多天了,推文上还挂着假ca……
大家可不要脑子一热被骗了……
这项目整体是不错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能搞一大堆复杂技术的好项目,最后都逃不过官推被盗的命运……只要不乱授权,管理好二次验证,理论上不会被盗……
猜是都请的便宜兼职运营……项目一火起来,诱惑太大,小编就想圈一波跑路了,毕竟很多都是remote,天高皇帝远难说是不是隔了个太平洋……抓也抓不着……

不要忘了给 v神 都说好的项目 @brevis_zk
每日签到+做任务。
https://t.co/FAyf4m5LNj
——————————————
这个项目的优势是啥?为什么值得关注?
Brevis 让区块链可以把复杂的计算放到链下去做,更快更便宜,但最后再用零知识证明把结果安全带回链上。
这样既能保持安全性,又不用每个节点都重跑计算。
他们一出场就开始王炸活动:
1️⃣ 10月24日宣布拿下 Uniswap 基金会 资助
Brevis 要帮 Uniswap v4 做一个无信任的 gas 返利系统。
所有返利分发都用 ZK 证明验证,确保计算过程公开、结果正确。这个项目会让 DEX 聚合器在集成 v4 时直接省钱、提速。
2️⃣ 他们的 zkVM Pico Prism 非常强
Brevis 发布了 Pico Prism,用 64 张 RTX 5090 GPU,在 10 秒内证明以太坊 96.8% 的区块,平均只用 6.9 秒。硬件成本直接砍半。
Vitalik 都发帖说:“ZK 终于从实验室走进现实。”
3️⃣ 社区活动 “The Proving Grounds” 火爆进行中
这是 Brevis 的积分任务活动,用户通过与 20+ 协议互动赚 Sparks,预计会和 TGE 空投挂钩。
现在 Phase 1 正在跑,Phase 2 预计11 月初上线。
https://t.co/FAyf4m5LNj
4️⃣ 即将举办11月18-19日 ZKONNECT 与 Verifying Intelligence 大会。
联合 House of ZK 举办,主题是 ZK + AI 的结合,
听起来就是他们接下来要重点进军的方向。

币安也出了创作者投票大赛,
可惜这次被没提名,
但是大家多多帮我们中文区的kol支持一下呀。
每位完成认证的币安用户每天最多可投 7 票,
每个类别每天限投1票。
今天我要把票票投给维权蛙 @Ice_Frog666666
投票入口:


既然 @SentientAGI 重点介绍了这位研究员,
那就再深入了解下这位人物的过去经历~
Salah Alzu'bi,@sala88232 是 Sentient Foundation 的核心研究员,也是目前开源多智能体系统领域讨论度很高的一位年轻学者。
Salah 的研究起点是 NLP,自然语言处理。
他早年就读于 香港科技大学,当时还只是做传统机器学习和文本分析。
之后他去了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读硕士,方向是计算机科学。那段时间他开始接触大模型和 AI 评估框架,参与了一个后来被引用很多的研究项目——《Benchmark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 for Research Idea Generation》。可以说,这个阶段奠定了他日后研究 AI 可验证性与可扩展性的基础。
2023 年起,他开始活跃在工业界。
他先后在 Google DeepMind、Meta FAIR、Microsoft Research、Amazon AI 等机构参与项目,主攻大模型泛化和自动评估。
也是在这一时期,他牵头了开源项目 Open Deep Search,一个让 AI 能自己查资料、自己验证的搜索系统。这个系统后来成为 Sentient 生态的核心组件之一。
在 Sentient 的阶段:
2024 年,他加入 Sentient Foundation,成为负责智能体架构的核心研究员。
他主导的两个项目值得一提:
1️⃣FLAMe:一套自动评估工具,用来衡量 AI 模型输出的质量与可靠性。简单说,就是让模型自己打分,替代人工标注。
2️⃣ROMA(Recursive Open Meta Agents):这是他目前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一个递归式多智能体框架,让多个 AI 代理可以拆解复杂任务、并行工作、最后再合并结果。
这套框架让 AI 的推理变得更像人类协作:
一个问题被拆成很多小任务,每个子任务交给最合适的模型去做,最后再整合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它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节省了算力成本,也让开源 AI 生态能在某些任务上追平商业巨头。
Salah 的研究有两个鲜明特点:
1️⃣反对“黑箱式 AI”,强调过程透明和结果可验证;
2️⃣偏好提示优化(prompt engineering)而非强化学习(RL),认为好的系统架构比暴力训练更有效。
他经常在 X 上分享自己的研究日志,比如如何在 1000 万 token 的上下文中保持模型稳定,或是如何用递归代理系统重构搜索。这些内容读起来不像论文,更像是一位工程师在记录AI 如何变得更像人。可以从这些内容里看出来 @SentientAGI 的成员技术的确非常硬核,期待 @SentientAGI 接下来真的能带来不一样的 ai 格局。
纯诈骗平台了,说实话那点小钱也就0.1e我也不在乎。
但是实在是恶心,募资收50e,加6e池子,开盘不给领币,能领了直接一条断头线。
打着企鹅的旗号招摇撞骗,自己平台工作人员出来发白宣传自己的第一个代币,结果干出这种恶心事。
我这不是一条维权贴,
单纯想让你们平台的丑恶嘴脸发出来让大家避雷。
下次这个平台的项目记得避开走。
@pudgydaos @pudgypenguins

Momentum @MMTFinance 宣布 HODL Yield 活动第二阶段 正式启动,从 10 月 25 日到 11 月 15 日,为期三周。
活动时间:10 月 25 日 02:00 UTC 至 11 月 15 日 01:59 UTC
参加资格:在活动开始前有以下池子流动性的用户(Phase 1 的老用户自动参与)
支持的流动性池包括:
•SUI–USDC
•xSUI–SUI
•suiUSDT–USDC(0.001% & 0.01%)
•xBTC–wBTC
•LBTC–wBTC
这次官方把奖励机制做得更细了:
1️⃣如果你是 Phase 1 的老参与者:
开场第一周最高 200% APR Boost(特别是稳定币池)
后两周持续 120% APR 的收益加成
2️⃣如果你是新用户:
可获得 110% 动态 APR 加成,收益同样不低
奖励依然以 USDC 结算,活动结束后 14 天内发放。计算方式很透明:系统会根据你持有的流动性规模、时间长度、所在池子的动态收益率,以及快照周期综合计算。
Momentum 的这套 HODL Campaign 是长期稳定流动性计划的一部分。每个参与者都在帮整个生态打基础——流动性越稳,收益越稳,Sui 的 DeFi 市场就越健康。
而且从设计上看更像是一个 持续滚动的收益系统:
用户锁仓 → 市场更稳 → 交易量更高 → 收益更好 → 吸引更多用户。
Phase 2 是 Momentum 想让真正长期支持者继续受益的阶段。无论你是之前的老 LP,还是刚入场的新玩家,只要愿意拿住,都能分到这波 Sui 上的真实收益。
⏰ 活动已开启,加入方式可以直接上官网或 Momentum DEX 首页操作。
Keep the momentum going. 🚀
💔我以为要结束了马上TGE了,怎么还有第二期?
Momentum @MMTFinance 宣布 HODL Yield 活动第二阶段 正式启动,从 10 月 25 日到 11 月 15 日,为期三周。
活动时间:10 月 25 日 02:00 UTC 至 11 月 15 日 01:59 UTC
参加资格:在活动开始前有以下池子流动性的用户(Phase 1 的老用户自动参与)
支持的流动性池包括:
•SUI–USDC
•xSUI–SUI
•suiUSDT–USDC(0.001% & 0.01%)
•xBTC–wBTC
•LBTC–wBTC
这次官方把奖励机制做得更细了:
1️⃣如果你是 Phase 1 的老参与者:
开场第一周最高 200% APR Boost(特别是稳定币池)
后两周持续 120% APR 的收益加成
2️⃣如果你是新用户:
可获得 110% 动态 APR 加成,收益同样不低
奖励依然以 USDC 结算,活动结束后 14 天内发放。计算方式很透明:系统会根据你持有的流动性规模、时间长度、所在池子的动态收益率,以及快照周期综合计算。
Momentum 的这套 HODL Campaign 是长期稳定流动性计划的一部分。每个参与者都在帮整个生态打基础——流动性越稳,收益越稳,Sui 的 DeFi 市场就越健康。
而且从设计上看更像是一个 持续滚动的收益系统:
用户锁仓 → 市场更稳 → 交易量更高 → 收益更好 → 吸引更多用户。
Phase 2 是 Momentum 想让真正长期支持者继续受益的阶段。无论你是之前的老 LP,还是刚入场的新玩家,只要愿意拿住,都能分到这波 Sui 上的真实收益。
⏰ 活动已开启,加入方式可以直接上官网或 Momentum DEX 首页操作。
Keep the momentum going. 🚀
Irys @irys_xyz 这个团队虽然不大,但挺背景都很扎实。
他们的目标是做一条专门为数据服务的链,让 AI、内容创作者、开发者都能在链上真正用数据,而不只是存文件。
创始人 Josh Benaron 是个典型的技术派,之前在 Arweave 生态里做过 Bundlr Network。那会儿他就在解决链上存储太贵太慢的问题。后来他干脆把这个想法扩展成一条独立链,也就是现在的 Irys。
他想做的是一个数据的 AWS,让数据不仅能被存起来,还能被调用,被编程,甚至自己产生价值。
几位联合创始人也都是实干型:
Eduardo Bravo 是搞 AI 通信系统出身的,做过十几年科技创业;
Alberto Gomez 专注分布式系统和安全;
Beto Altamirano 以前当过多家公司的 CTO,主要研究 AI 和 DePIN 的结合。
他们团队规模不大,十几个人左右,但背景都挺深。投资方包括 Framework Ventures、Primitive Ventures 这些老牌加密基金。技术上他们自己重构了一整套数据账本系统,能做到高并发、低成本。
Irys 最特别的点在于:
他们现在做的多账本系统一个账本管验证,一个账本管存储。这样既能跑高性能应用(10 万 TPS),又能做到低成本的永久存储,比 Filecoin 便宜二十倍。
听上去很技术,但其实目标很简单:让 AI 模型能直接用链上的数据。比如 AI 想调用某个训练集,不需要中心化平台,也不用担心版权或来源问题,Irys 直接把这些流程变成代码和合约。
Noble @noble_xyz 这条链挺值得关注的。Noble 是 Cosmos 上专门为稳定币和 RWA设计的一条应用链。它背后的逻辑特别清晰:
“如果未来所有价值都要上链,那稳定币就是血液,而 Noble 就是那条血管。”
它跟 Circle 合作得很深,比如 USDC 在 Cosmos 上的发行,几乎全靠 Noble 来承载。现在 Noble 上的 USDC 流通量已经超过 5 亿美元,是 Cosmos 稳定币生态的主心骨。
更有意思的是,它不仅帮别人发稳定币,还自己发了一个叫 USDN 的收益型稳定币。
这就解决了一个老问题,以前你拿 USDC 放钱包里只能看着,没利息;现在你拿 USDN,还能自动拿收益,还能跨链流通。三周就铸了五千万美元,这增速挺夸张的。
再加上它最近出的 AppLayer,稳定币专用 EVM,让开发者能直接在 Noble 上建各种 DeFi 应用,比如支付、借贷、RWA 平台。某种意义上,它想做的是稳定币的以太坊,所有和稳定币相关的应用,都能在这条链上跑。
融资背景也很硬,Polychain、Paradigm、Circle Ventures 都在投。这个组合几乎是稳币生态铁三角。创始人是从 Informal Systems 出来的 Jelena,思路一直很稳。
如果你看整个趋势,现在稳定币市值已经超 1500 亿美元,全球监管也慢慢理顺,MiCA、香港牌照、Circle 拓展亚太。而 Cosmos 正好是那种适合多资产流动的模块化生态,Noble 就是那个最合适的入口。
我觉得它的潜力在于,它不像一般的链要同时解决太多问题。Noble 只做一件事:让资产能稳定、安全、跨链地流动。而这件事一旦做成,几乎所有 DeFi、RWA、AI Finance 的项目都得接上它。
发现 @MMTFinance 的kyc虽然已经通过了。
但是主页还是显示在review,不确定是不是还要筛选+女巫一波?
无论如何这个长跑了几个月的项目也是到tge阶段了。希望大家都能小赚一波,毕竟马上又是圣诞,又是万圣,又是元旦…旅游送礼物钱包又要出笔小血。
在接下来又是过年,又要孝敬爸妈封红包又要出笔小血。光是想想就觉得不努力不行。而且马上天又要冷了,不赚钱真的只能穿带静电的聚酯纤维了!!!
momentum和buidlpad这种能算出又个2-3x盈利胜率的一般都是拉满了按头上。
——————————————
以下是已经你们了解的不能了解的 @MMTFinance 介绍:
Momentum很火不只是因为它是 Sui 生态的头部项目,更因为它把流动性这件事做得既聪明又持久。
Momentum 是一款基于 Sui 和 Aptos 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但它的野心不止于交易,而是要成为整个 Move 生态的 DeFi 基础设施。
项目从 2025 年 3 月上线到现在才半年,就做到了 5.5 亿美元 TVL、200 亿交易额和 210 万用户,这个增长速度非常优质。
首先,它的机制设计很新。Momentum 用的是改良版的 ve(3,3) 模型,这个机制最早来自 Olympus DAO 和 Solidly,但他们做得更公平:所有代币排放、手续费、贿赂奖励,100% 都返还给用户。
LP 提供流动性可以赚代币,锁定 MMT 成 veMMT 后还能拿分红、投票权和更多奖励。项目方通过“贿赂”竞价,让更多资金流向热门池子,越热越深、越深越稳,形成了一个正循环。这个模式让 LP 收益高了几倍,交易成本反而更低,稳定币对几乎零滑点。大家不再是短线投机,而是愿意长期锁仓拿收益。
Momentum 的团队来自 MSafe,拿过 1000 万美元融资,背后有 Sui Foundation、Mysten Labs、Coinbase Ventures、Circle Ventures、Jump、OKX 等一线机构。再加上目前 Sui 的生态正在扩张,Momentum 作为唯一采用 ve(3,3) 模型的 DEX,自然成了流动性入口。
然后是产品生态。Momentum 不只是 DEX,还在搭一个完整的金融系统:
1️⃣Momentum X:支持跨链桥、身份认证、RWA 资产;
2️⃣Vaults:自动化收益金库,用 AI 帮调仓;
3️⃣xSUI:解锁 SUI 质押资产,提高资金利用率;
4️⃣MSafe:多签金库,用于机构资金管理。
5️⃣TGL:项目发射平台,用户能参与早期代币分配;
这些工具组合起来,让 Momentum 不只是交易所,更像一个 DeFi 操作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