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事情有点多,中间跳过了一小段少说了一次短线。现在补充下:大盘昨天从4小时级别的EMA20(113,400)获得支撑后反弹至116,000,但在该位置再次遇阻回落,回踩至日线EMA20(约112,200)附近止跌。目前价格正在尝试重新站上1小时EMA20(113,000),短线仍处于震荡整理阶段。
那么再继续简单分享下后续短线思路,从此时此刻到30号凌晨2点美联储降息及2:30鲍威尔讲话都还是以多为主,但因为盘面已经两次尝试突破116,000都失败了,尤其是第二次比第一次弱,所以如果第三次还不能突破的话,仍然有回调至113,000附近的可能。
目前看凌晨降息25BP基本没有悬念了,唯一的变量在于鲍威尔讲话时是否会宣布停止缩表,如果停止QT的话,市场会获得更大的鼓舞,大饼及美股冲高的动能都会更强。如果明确宣布停止QT,市场情绪将被显著提振,风险资产(包括大饼和美股)都有望迎来一波更强的上攻。
但如果降息作为最大的动能提供契机都无法突破116,000的话,则说明多头动能不足,后续只能期待韩国APEC会议上能有利好传出,从目前形势看大概率中美短暂达成了协议,虽然协议最终可能还是被撕毁无法执行,但只要形成阶段性缓和预期,市场也会给予正面反应。

导读:
1、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收盘均刷新历史新高。英伟达收涨4.98%报201.03美元,公司总市值接近4.9万亿美元
2、币圈小幅度回调,恐慌贪婪指数39,山寨币指数26
3、10月29日稳定币流入0.59亿,USDC流入0.52亿,当前总量2662.12亿
4、Bitwise的 Solana 质押 ETF ($BSOL) 已正式开始交易首日流入6950万美元
5、sol x402黑客松开始
6、bybit alpha上线第一个中文名代币币:索拉拉
7、[Opinion 值得参与]社区提及 YZi Labs 参投预测市场 Opinion 500 万美元融资,CZ 回复称,「只是少数投资者,但我们会尽力帮助增加战略价值。
在政府停摆导致美国劳工统计局无法按时发布就业、通胀等关键数据而美联储和市场对高频数据依赖度极高的当下。ADP突然宣布从现在起每周发布一次四周移动平均的就业新增数据,该行为值得特别注意,因为时间节点非常敏感,似乎是有意应对未来政府停摆常态化:
1. 恰好在FOMC会前两天
2. 恰好是在就业数据真空、CPI推迟、BLS停摆的窗口期
3. 而且选取的统计口径是“新增就业四周平均仅14250人”——极度疲软。
ADP原本是美联储内部数据供应商,长期为理事会提供每周的薪资与就业变动信息,并在每个月发布小非农数据。但自从8月28日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在演讲中引用了ADP周度数据、并暗示“就业正在迅速降温”之后,ADP立刻切断对美联储的数据共享。这在当时引发了华盛顿内部极大争议,ADP的理由是“防止数据被误用”,但外界普遍认为背后有政治层面的施压或重组。
今晚的ADP数据显示,新增就业人数显著下降至1.4万人水平,远低于疫情后平均约20-25万人的节奏。结合近期亚马逊、通用汽车、应用材料等相继公布裁员计划。LinkedIn招聘活动下降、Revelio Labs的岗位削减数据,一致指向就业降温→薪资增长放缓→通胀压力缓解。大大加强了后续更大强度连续降息的预期,或者说为后续降息提供了数据支撑。
未来随着政府停摆次数和密度增加,如果民间数据取代政府数据的“新常态”, ADP、LinkedIn、Indeed、Revelio Labs等私营数据平台可能成为“新型BLS”。
话说回来,在政府关门、数据真空、FOMC前夜的当下,ADP突然发布疲软就业预估,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政治行为”——无论动机是为了稳市场、压利率,还是为降息制造合法性,都在用数据塑造叙事。它象征着美国宏观信息体系的碎片化与政治化,即当国家机器停摆,数据权力会逐渐落入私营企业与政治集团手中,国家信用体系进一步瓦解。
今天ADP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快速下挫,美债收益率走低,黄金企稳,比特币小幅走高。这就是典型的“降息前夜行情”,市场不等FOMC表态,先用“叙事”去定价。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数据真假,结果都一样:流动性预期提前释放。也就是美联储此前惯用的预期管理手段,把本该一晚上集中释放的压力分摊在一周的时间段内慢慢释放,以期达到更加平稳的效果。
而我们作为市场上信息的被动接收方,应该去思考和理解这种新行为背后的逻辑,通过自己的解读去快速调整交易策略。毕竟这是个先上车卖给后上车的市场。
导读:
1、分析师认为美联储本周可能宣布结束资产负债表缩减
2、川子:我认为我们能和中国达成一项协议,将于明年年初前往中国。
3、稳定币小额流出:10月28日稳定币流出0.4亿,USDT流入0.6亿,USDC流出1.0亿,当前总量2661.5亿
4、恐慌贪婪指数继续回升至42,山寨币指数27
5、10月27日 在没有贝莱德数据的情况下,BTC ETF流入0.84亿 ,ETH ETF流入0.61亿
6、Bitwise 宣布推出 Solana 质押 ETF「BSOL」,将于明日正式开始交易
7、Yzilabs投资的预测市场opinion可以开始交互了
8、镭射猫观点,币安人生上现货索拉拉一定会拉,索拉拉sol唯一中文标的,可以埋伏到币安人生上现货
现在的市场是宏观市吗?是也不是
现在的市场是政策市吗?是也不是
现在的市场是川普市吗?YESYESYES
在当今大争之世,不管是买车买房,还是炒币炒股,不关注国际局势简直就是盲人摸象坐井观天。
现在市场上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激进派,认为现在的中美博弈是从“战略防守”到“战略相持”
另一派是保守派,认为激进派过于保守,现在明明是从“战略相持”到了“战略反攻”
此时此刻距离10.11大跌也不过两周,之前如丧考妣喊着要熊的人现在估计不敢说话了。
看大做小,保持战略定力是在市场上生存下去的必备素质之一,追涨杀跌是初级韭菜才会犯的错误,学费可以交,但一定要有成长。
不论是情绪指标,还是按照美股黄金进行估值,还是从数据入手,你都可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多听多看,多关注不同思维逻辑的人进行交叉对比提高胜率。
捂胸推荐的这个博客也可以看看,之前听他念叨了很久,想必是有过人之处的 @day1globalpod
导读
1、贝森特在接受美媒采访时表示,美方「不再考虑」对中国加征 100% 的关税,市场受此消息影响大涨
2、周五美国cpi、核心cpi 月率、年率全部好于预期
3、当前稳定币仍然持续流入:10月23-27日稳定币流入7.40亿,USDT流入6.65亿,USDC流出2.45亿,当前总量2661.93亿
4、关于cz被赦免,需要注意的是,大家一直在期待的华尔街叙事,除了eth爆拉之外其他迟迟没有动静,但是与cz、币安相关的持续有财富效应,当前币圈还是币安的主场,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币安概念,及时上车
5、x402成为本周末绝对热点,相关代币暴涨:ping、payai
6、综上市场可能进入新的爆发期,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新的市场可能比如x402这类
川普的赦免令,不只是帮CZ“平反”,更像是向整个加密行业发出的政治信号——美国的“敌意监管周期”或许要结束了。
这不是技术面,也不是市场面,而是权力面。过去两年,美国监管机关把币安当作靶子,如今特朗普一句话让它“原地复活”,这背后反映的,是美国政治权力与金融新势力重新整合的开始。
CZ过去一年频繁会见各国领导人、布局政策层面影响力,现在回头看,全是复出的前奏。
如果CZ能借赦免重组https://t.co/b4f3LzXDC8,币安的全球流动性将直接打入美国本土,那么Coinbase在美国的垄断地位,恐怕要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
不要低估这纸赦免的国际影响。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甚至新加坡,对主要股东的“适格性测试”都很严格。如今刑事记录消除,币安重启收购、扩张、合规计划都将畅通无阻。
上周韩国批准GOPAX交易所被币安收购,就是第一个直接结果。亚洲币圈格局正在重新洗牌。
这不是简单的“CZ被赦免”,而是币安、特朗普、以及整个加密行业在新时代的重新排列组合。
目前不管是从盘面还是宏观大事件上看,我都是比较看好下周的行情的,理由如下:
1. 当前世界的主题——中美关系——关税问题有望得到阶段性缓解。此时此刻有三股力量正在推动酝酿,
(1)中美马来西亚经贸磋商
(2)李强抵达新加坡开始正式访问
(3)习特下周即将在韩国会面。
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如此密集的会议安排,多路人马并线出击,一定是奔着谈出些成果去的,甚至不排除元首见面前的最后一刻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不然习特二位在川普本任期内的首次见面什么能拿上台面说事的东西都没有的话,该多尴尬。
这种“多线合流”的外交排布很罕见,说明双方在为一份“可展示成果”的文件或声明加速准备。无论成果是“阶段性关税缓解”还是“重启战略沟通机制”,市场都会把它解读为地缘摩擦降温 → 供应链信心修复 → 资金回流新兴市场。
2. 虽然昨天CPI公布之后,马上弹出了一条下个月美国政府可能不会公布CPI的新闻,但我感觉更多只是在对冲昨天的数据。
逻辑也很简单,如果这个月政府停摆的情况下尚且可以出数据,下个月不出的话就只有两种可能:
(1)政府继续停摆,但不太可能,此前美国政府停摆记录是川普在第一任期创下的35天,如果停摆到下个月都无法按时出数据,那此次停摆时间将是史无前例的,这样会对市场信心造成极大影响。
(2)即使到时候政府恢复了,但还可以以人手不足为由拒绝出数。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跟昨天一样完全是政治性操纵了,因为11月没有降息窗口,避开一次数据有助于劳工部统计局进行微操。
如果劳工统计局真的以“人员不足”为由不出数据,那等于变相承认政治干预。因为没有数据,就没有压力,等于人为延迟市场定价,让川普政府腾出空间“重塑叙事”。
结合盘面表现,可以观察到:
美债收益率近期下行,美股科技股止跌反弹,显示避险资金重新流入风险资产;
比特币和黄金的联动性开始分化,说明市场从“纯避险模式”转向“再通胀预期”;
稳定币净流入持续上升,USDT与USDC的场外溢价上行,表明加密资金在悄然加仓。
综上,从下周起到11月,整体应该都是修复性上涨逻辑,从中美缓和到美国政府重新开门都是可以利用的好消息。
有个消息值得关注一下,“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的策略师预计,鉴于本周资金状况趋紧,美联储有望在10月FOMC会议上宣布停止缩减其规模约在6.6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给从金融市场抽取流动性的这一进程划上句号。”
如果10月底就停止缩表的话,整个经济周期的进度就比之前想象的还要快了。
如果这是真的,那我们就得想一想为什么会这么快停止缩表,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不得不回想起上周两家美国地区银行Zions与Western Alliance披露贷款欺诈和坏账问题。
虽然此次危机远小于SVB硅谷银行暴雷事件,但也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了。美联储现在没有更多的回环余地等到大面积银行暴雷后再去救市,川普治下美国经济韧性不比从前,没有人能承担得起这个后果。
Zions 和 Western Alliance 的事件,虽然严重,但规模相对于整个银行业尚小,更多的可能是就坡下驴的一个台阶。
美国银行系统的现状就是:大银行仍然趴着一堆准备金(因为监管要求+客户存款稳定);小银行和货币基金却越来越渴(因为存款流失+回购利率高企);
2019年的回购危机就是同样的剧本——准备金看似充裕,但边际机构已经被逼到悬崖。这次鲍威尔明显不想再赌一把。
现在的宏观背景比2019年复杂多了:关税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俄乌停火遥遥无期,中东按下葫芦浮起瓢,美国政府刚经历关门风波,财政支出要重新加码。在这种多重压力下,提前结束QT其实是一种“软式降息”。
如果提前停止缩表叠加本来预期内10月12月分别25BP降息,今年市场的流动性预期要比之前想象的要好得多。
整个节奏就会变成:
降息25BP/缩表结束(10月) → 回购操作(11月) → 降息25BP→管理性购债(2026Q1) → 降息周期持续 → 风险资产重获流动性支撑。
也就意味着整个宏观周期的进度条,
——从“流动性收缩”阶段,正式跨入“流动性底部→宽松”阶段。
而此时我们刚好卡在黎明前最后的黑暗。
虽然大饼确实已经比之前贵很多了,但在宽松大周期即将来临的当下,回调及“周期宽松牛=牛B=真牛”可能会以我们没见过和想象不到的方式到来。
马斯克这季度终于把自己变成了AI公司。问题是——股价不吃这套。盘后一度跌超4%,不是因为财报难看,而是因为太“未来”,没有当下。市场想听“汽车毛利回来了”,他偏要讲“现实世界AI”。
营收280.9亿美元,历史新高。自由现金流接近40亿,也创纪录。听起来完美,但利润被税、被关税、被AI花销给吞了。EPS只有0.50美元,同比砍掉三成。毛利率15.4%,还没回到20%的安全区。现金流爆棚,但含金量不高。所有的好看数据,都有“提前消费”的味。因为美国那7500刀的新能源补贴到期,Q3的销量是抢出来的。抢完怎么办?自然得凉两个月。
马斯克在电话会上全程讲AI。Robotaxi 2025年底在奥斯汀取消安全员。Cybercab 2026 Q2 量产。Optimus 2026年底上产线。全是未来式。全是画大饼。这就像你去餐厅点猪脚饭,结果老板跟你讲他明年要开米其林分店。牛是牛,但我现在饿啊。
股价为什么跌
1. 短线透支:补贴抢单、毛利没修复。
2. 长线太远:AI故事太虚,兑现周期太长。
3. 治理争议:马斯克还在为薪酬和投票权吵架。
4.宏观环境:美债高、利率高,成长股估值弹性被压。
这不是一家车厂的财报,而像是一个AI创业公司在融资。
股价怎么看
短线(未来2周)
看二探反弹。财报第二天通常还有一波下探。
区间:$410–$415埋伏,破400止损。
反弹目标:$445–$460。
中线(1–2个月)
看两个触发器:
11月6日股东大会,薪酬与控制权如果顺利通过,治理风险消除。
奥斯汀Robotaxi无安全员落地,AI兑现落地第一步。
长线(半年以上)
等毛利修复或AI5芯片落地。
真正的估值切换要等Cybercab量产或Optimus可交付,但那是2026的事。
后续可以看个高点在 #MSX 上空起来
马斯克这季度终于把自己变成了AI公司。问题是——股价不吃这套。盘后一度跌超4%,不是因为财报难看,而是因为太“未来”,没有当下。市场想听“汽车毛利回来了”,他偏要讲“现实世界AI”。
营收280.9亿美元,历史新高。自由现金流接近40亿,也创纪录。听起来完美,但利润被税、被关税、被AI花销给吞了。EPS只有0.50美元,同比砍掉三成。毛利率15.4%,还没回到20%的安全区。现金流爆棚,但含金量不高。所有的好看数据,都有“提前消费”的味。因为美国那7500刀的新能源补贴到期,Q3的销量是抢出来的。抢完怎么办?自然得凉两个月。
马斯克在电话会上全程讲AI。Robotaxi 2025年底在奥斯汀取消安全员。Cybercab 2026 Q2 量产。Optimus 2026年底上产线。全是未来式。全是画大饼。这就像你去餐厅点猪脚饭,结果老板跟你讲他明年要开米其林分店。牛是牛,但我现在饿啊。
股价为什么跌
1. 短线透支:补贴抢单、毛利没修复。
2. 长线太远:AI故事太虚,兑现周期太长。
3. 治理争议:马斯克还在为薪酬和投票权吵架。
4.宏观环境:美债高、利率高,成长股估值弹性被压。
这不是一家车厂的财报,而像是一个AI创业公司在融资。
股价怎么看
短线(未来2周)
看二探反弹。财报第二天通常还有一波下探。
区间:$410–$415埋伏,破400止损。
反弹目标:$445–$460。
中线(1–2个月)
看两个触发器:
11月6日股东大会,薪酬与控制权如果顺利通过,治理风险消除。
奥斯汀Robotaxi无安全员落地,AI兑现落地第一步。
长线(半年以上)
等毛利修复或AI5芯片落地。
真正的估值切换要等Cybercab量产或Optimus可交付,但那是2026的事。
导读:
1、 BTC市值占比上涨0.24%报59.87,恐慌贪婪指数28
2、10月26日btc 、eth etf大额流入,10月27日 在没有贝莱德数据的情况下,BTC ETF流出1.75亿 ,ETH ETF流出1.30亿
3、由于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在医保相关福利支出等核心议题上分歧巨大参议院第 12 次投票否决了该临时拨款法案。
4、俄乌冲突继续,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宣布,美国计划在未来一天内宣布「大幅」增加对俄罗斯的制裁。
5、sol基金会主席出席 清华大学线下讲堂进行演讲
6、stable基金会成立,需要紧盯后续如何参与该项目
7、MegaETH将于10月27日启动MEGA代币公开售卖,初始FDV为100万美元
(非广,自来水)其实关注APRO很久了,但是最近一周突然出圈大火的程度还是超过了我的想象。本来起中文名的运营还是挺中规中矩的,但是从CZ突然下场,一切都不一样了,毕竟是真正的顶流+顶所配置,关注度和热度一下拉爆了。后来一看是YZi Labs领投的也就释然了。
这个项目底子也是挺扎实的,项目定位为AI增强型去中心化预言机,支持40+链、1400+数据源,专注非标准资产(如TCG卡牌、Pre-IPO、房地产)。Oracle 3.0强调防操纵、语义解析,适用于BTC生态、DeFi和预测市场。
与Chainlink/Pyth比较:APRO更注重比特币原生支持、AI验证、低成本,填补市场空白。
跟aPriori同期TGE,有点意思,这算是内部赛马吗?期待TGE后的表现吧。
刚看了一眼Beyond Meat这个股已经熔断了,话说这个股也是美股市场上的老玩家了,人造肉概念,前几年环保当道的时候红极一时。当年2019年上市时,正值 ESG(环境、社会与治理)与植物蛋白概念最火的年代,IPO 发行价只有 25 美元,首日就暴涨到 65 美元,最高一度冲到 239 美元,市值超过 130 亿美元,堪称“人造肉版的特斯拉”。那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讲:“肉的未来是植物的。”
我以前也小玩过一段时间,那会股价还是一两百,几年没关注居然已经跌到个位数了。Beyond Meat 最大的问题是——商业模式无法兑现资本故事。植物蛋白肉的成本太高、口味太“塑料”,消费者复购率极低。尤其在通胀高企、肉类价格回落后,人造肉的性价比彻底崩塌。2021 年之后,公司收入连续下滑,毛利率甚至一度为负。
ESG 概念、绿色消费当年吸引了大量基金配置,但从 2022 年美联储加息周期开启后,流动性紧缩直接让“讲故事的股”统统暴露原形。资金开始追逐现金流稳健的企业,Beyond Meat 这种靠叙事支撑的概念股自然被边缘化。
捂胸说的很对,这种股一涨就非常容易联想到红极一时的GME,即散户大战华尔街的游戏驿站事件,当时真的是各种媒体的流量密码。当然最后散户没能战胜资本,只是一波资本战胜了另一波资本。与GME不同的是,GME 背后有强大的 Reddit 社群动员力,以及“击败对冲基金”的叙事,而 Beyond Meat 没有同样的群众基础。它的反弹更多是短线投机。今天熔断大概率是某种“暴力空头回补”或是市场情绪波动的放大,而不是基本面扭转。
但还有一种可能是,在流动性即将回归的当下,这种妖股承载着上一周期的美好回忆而被股民想起,所以率先异动起来。
Beyond Meat 就像一个符号,一个时代的残影。它曾经象征着“创新”“环保”“革命性赛道”,在上一轮流动性泛滥的浪潮中,很多散户都在这类股票里见识过“财富自由”的幻觉。如今,当市场开始憧憬降息、流动性宽松、风险偏好回升时,那些沉睡的记忆就会被唤醒。
这其实是“周期叙事的回声效应(Echo Effect)”,这种现象在过去多轮周期中都能找到例子,这类行情的本质是:资金试探流动性回归的边界。它们不看业绩,只看共鸣。一个熔断,不一定说明逻辑反转,但说明“有人想回到黄金年代”。总之,是个好事。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表示,尽管峰会已于一天前被搁置,但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布达佩斯举行会晤的准备工作仍在继续。
据报道,欧尔班积极促成这场备受国际关注的高峰会晤,也可能有其国内政治的考量。民调显示,他所在的执政党在2026年大选前处于落后地位,成功主办此类外交盛事可能为其带来国内的政治收益。
目前各方主要的分歧点如下:
1. 美欧乌希望以当前战线作为谈判的起点冻结冲突
2.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拒绝了立即停火的提议,称这与双方(美俄)此前在阿拉斯加达成的谅解相矛盾。
再看市场层面,黄金价格最近的回调和俄乌缓和传闻的确有些时间上的重叠,但这不意味着两者存在直接因果关系。俄乌战争打了三年,金价真正进入疯涨通道不过才一年多。真正推动黄金创出历史新高的,不是战场上的硝烟,而是美元体系内部的裂痕。
随着美国债务危机深化、财政赤字长期化、联储被迫降息、TGA回补周期拉长——黄金的上涨逻辑其实早就从“避险资产”转变成了“美元信任危机的对冲工具”。
换句话说,现在的金价反映的不是俄乌的和平与否,而是美债的不稳与美元的衰退。
如果说布达佩斯会晤能带来什么,那顶多是情绪上的喘息。但对黄金而言,真正的变量仍然是美联储何时再度放水、美国财政何时彻底失控,以及国际储备体系是否开始实质性地去美元化。
一觉醒来,差点笑尿了:这不是停战,是认知收割战。
俗话说盈亏同源,昨天晚上信誓旦旦说“俄乌停战了”,“这次不一样”,的人这辈子算是有了。
正如昨天该系列引文所说,俄乌冲突之复杂,可以上诉到苏联乃至沙俄时期,哪有那么简单就解决的,这是一场典型的“认知战”“舆论战”或者说是趁机收割信息。
要知道,自古以来战争前线的信息都是最高机密。17世纪荷兰和英国打海战时,那些战争商人想赚差价,还得自己派眼线到前线冒死去听炮声。即使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比较透明了,你也得多方交叉印证才能相信一条重大信息吧。
一群平时连泡面都不会煮的人,突然跑来给我讲地缘政治,还振振有词说“停战了”,我差点以为他们成了克里姆林宫的发言人。果然很多人发财真的是靠着胆大和运气,养成了这种啥都敢说啥都敢信的特质。
目前最新消息是,美国务卿和俄外长的一通电话后,白宫证实近期的“特普会”已被取消。特朗普直言,不想浪费时间。说实话,这条消息我也不信,这不像是真取消,只是川普惯用的极限施压和障眼法罢了。先不说普京和匈牙利好不容易搞定豁免法案,准备绕飞欧盟空域去开会,川普作为普京迷弟,也是非常想要多跟普京见面的。
对美俄双方来说,立刻停战都是划算的。
——对美国,停战意味着可以抽回精力、集中对付中国;
——对俄罗斯,停战意味着不用再廉价出让能源、金属和军工利益。
对于中国国家利益来说,维持现有烈度继续打下去才是最好的,最优剧本是“火别灭,但别烧过头”,继续让美欧陷在东欧泥潭里,才是战略成本最低的选择。
对于欧洲来说,一向是坚决反对停战的,虽然口头上说希望和平,但欧洲不希望停战后美国力量撤出,跟以色列类似,欧洲希望一直把美国绑在战车上。
对于乌克兰来说,割让巨大的领土是无法接受的,尤其是小泽,如果打了这么多年还割肉了,那还不如一开始就不打,这些牺牲都算什么?当然,他在这个局里话语权是最弱的,如果各方铁了心停战,他一定会被换掉。
基于上诉原因,匈牙利美俄二次峰会不太可能会取消,现在只是会前双方在叫牌而已。但是昨天大饼的上涨其实跟新闻就不太同步,属于强行附会的关系,那么今天的下跌自然关系也不大。起作用的更多是内在因素。毕竟10.11这种级别的大跌需要更多时间修复,但绝不是某些人嘴里的熊来了。
总之,坐等鲁比奥和拉夫罗夫本周的再次通话即可。
所以别动不动拿地缘新闻当交易信号,这种层级的信息战,连情报机构都得对着放大镜看。币圈散户靠这波“假停战”去开多,最后赚到的只有认知税。
真正的行情,不在推送快讯的标题里,而在链上流动性和宏观节奏里。
10.22日盘后特斯拉就要发财报了,对于这次的财报,我个人比较乐观,因为自从马斯克从DOGE部门回归集团事业之后,特斯拉的经营情况有了较大改善。不论是中国市场特供版的Model YL特供版,还是北美首发的Model Y廉价版,都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也带来了更大的增量可能和更高的销售额。
从马斯克从DOGE部门“回归集团事业”之后,整个公司有了一种久违的“经营节奏感”:生产线的效率、供应链的柔性、产品策略的节奏,都重新有了那种马斯克式的精准与野心。
在产品层面上,这一季度特斯拉的打法有点“重返江湖”的味道。中国市场推出了 Model Y L 特供版,北美则首发了 Model Y 廉价版。两款车型一个主打差异化,一个主打性价比——都是为了打开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尤其是北美市场,那款“廉价版”Model Y其实并非出于进攻,而是防守反击。原因很简单:美国政府的 7,500 美元新能源补贴在本季度对特斯拉部分车型失效了。联邦财政部调整了税收抵免标准,凡是使用中国电池的版本一律失去资格。消费者心理价位被抬高,需求瞬间冷却。于是他选择了直接推出廉价版Model Y,通过降价幅度几乎等同补贴额度的方式,以企业让利来替代政府补贴,让用户感觉价格没变。
虽然新品被指缺乏颠覆性创新,更多是现有车型的“修修补补”,难以刺激大规模新需求。北美廉价版通过大幅减配降价,被市场批评为“毛坯房”,股价在发布后当日下跌。
但从数据看,分析师预计特斯拉Q3营收约 26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5.5%。交付量有望逼近 47万辆 的历史纪录,单季涨幅超40%。这在当前宏观环境下,已经算是极高分答卷。
本次财报我们需要格外关注几点:
1. 毛利率走势(尤其低价车型推出后是否导致下滑)
2. 中国市场销量变化/竞争情况
3. 汽车之外(能源存储、太阳能、自动驾驶业务)是否有增量或亮点披露
4. 管理层对于下一季(Q4 2025)以及全年展望的姿态:是否谨慎保守
无论你看多还是看空,都可以尝试在 #MSX @MSX_CN 上进行布局。联合保证金模式更是能让你在股币双修的同时提高资金利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