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逆风期开始了》
今天一看,sol的一级已经全面进入逆风期
从sol开始逆风,然后是base
$Vader 大跌了
1个月前质押的,都心慌了
再次证明一个道理,不要参与质押
别人质押前我建仓,质押开始边际减少时,我清仓
自己不质押
70m跌到20m
virtual的飞轮要遭到反噬了
傻哥昨天几乎把sol的meme全清了
唯一看走眼的就是 $G
昨晚我觉得sol的一级会进入逆风期,因此早上可能有更好的价格。但G是个例外了
sol上的trends这个台子
傻哥之前提到的问题,内容生产=发币,则导致平台的内容和流量都很难做起来
几乎100%失败
最终这个台子没有散户的,也就没有庄家愿意承担额外的麻烦
围绕推文去发币这个事情
想象力太弱了
meme本来是天马行空,内容无所不包
你这个台子,限制题材为推文,相当于99.9999%的题材自己放弃
推文这个题材还有拆分问题
总之,trends这个产品,属于初学者入门者都能看出严重致命问题的台子
看币股
sbet跌了20%了
LQR 跌了 63%
两天时间,LQR居然从11跌到2
其波动性超过了圈内中小meme
Biya昨天没咋涨,或者费半天劲运作壳
Biya本身没啥涨幅,且uptop还跌了
这样的游戏,其能久乎
昨天谊砾控股 不涨反跌
币股运作的边际,可能说来就来
币股运作的边际逆转,说来就来
币股的运作,正牌是囤btc,副牌是囤eth
其他都是杂牌,接近于瞎搞,很容易搞得得不偿失
最简单的东西最有效
傻哥今天趁着流动性还在,先把钱包里面零碎的小山寨全清了
brc20,符文这些
实在买不爱动
先挂单,不挂单更是不行
所有 @virtuals_io 生态的兄弟们注意了, @Vader_AI_ 它们搞大动作了,巨大的动作。请给我2分钟,一文跟上节奏:
1⃣ 你只管把 $VADER 或 $VIRTUAL 存入 ACP 的保险库(非托管),那么你每天都不用打开官网了,直接自动化帮你打新、领币。最重要的是,他会根据投研机器人来投入积分,比我们自己投可能还靠谱。
我就这么说吧,这种新的玩儿法如果账面上不赚钱,谁会去投呀。对了,这个自动化管理系统叫:Virgen Capital Cluster
还有个套利的点可以想下,是不是接下来系统往死冲的项目会有财富效应?自己琢磨~
2⃣ @VaderResearch 的评级系统变了,他搞了个 尽职调查 Ai Agent 组成的评委会。有的调查 Ai Agent 是搞团队背景分析的,有的调查 Ai Agent是做市场分析的,有的调查 Ai Agent是评估创始人心里状态的。
然后,各种各样的调查 Ai Agent会加入进来,成为一个超级全面视角的项目评委会。由他们对项目最终评级打分。
用文章的原话,VC已死,由Aiagent组成的军团来为你投资保驾护航~
起飞了!老师们!
最近嘴撸virtaul的人明显变少了,实际情况还是造富效应的降低。通过官方每天公布的全网Pts积分总量显示,昨天发放的总积分已经由最高点的每日3.5亿积分降低至昨天的2.78亿积分。
之前大家讨论的问题更多的是在分数“通胀”的情况下,自己的积分反而持平或减少了分去哪了。现在分数减少的情况下,所面对的问题却更加的直观。
坦率来讲,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分用在哪?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如果不是KOL/排名在前的Yaps,积分每天一万左右的积分基本上处于中等偏上的位置了。目前造富效应的减少,不光体现在积分通胀变得不值钱了。最核心的问题是 $VADER 目前的项目确实不如之前优质了,或许这是之前上一个被砸一个的后遗症。但是坦率来讲,目前的开盘效率远比之前要高,之前大多都是高超募倍数导致积分聚集。大家都觉得不够分,至少一个项目都是10X起步。目前是积分都有,却不知道往哪里去投。
拿昨天 @Vader_AI_ 上线的两个项目来说,其中一个项目我投入了1.5万积分(本想投个15万,结果少打一个0🤣)。拿到了24000个代币,目前只值钱22U。就算是打15万,目前也是220U。对比往日荣光,感觉不复存在。对于平台来讲,不光是平衡用户间的博弈。更多的发展还是要靠自身的优质项目。对比之前的项目履约度,到底有哪些真真切切在做事情的,不妨也做一个榜单出来,让大家参考。大部分的项目从高点回落腰斩都很正常,能持续跑出来的寥寥无几。项目本身质地是一方面,而平台对于后期项目帮扶的上升通道也尤为重要。
毕竟都在说自己为了用户着想,为用户着想的第一优先级难道不是守住用户的资产吗?如果想要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加入,对项目后续的发展及对项目本身的评定也尤为重要。如果想和传统发射平台做出差异性,在“聚财”的同时也要“聚才”,才能持续发展。

If you believe in $VADER, then vote for $VADE .
有质押 virtual代币的记得给 @VaderResearch 投票。
@virtuals_io
每天都在撸 $VADER Yapping的积分,今天可算是有用武之地了。目前现有的这两个项目热度都还挺高的,一边代表着DeFAI 收益执行代理,符合平台AI Agent调性和用户基底。另一边在中文热度很高,核心产品是借出法币的 DeFi 借贷协议。浅谈一下自己对项目的理解和今天投入的打法。
从数据层面看Barvis似乎参与的人数更多,截至发稿已经有超过2700名用户参与,超募率达到206%。而MONEY的表现欠佳,只有1500名用户参与,超募率174%。
从社群内的反馈来看,大部分都把自己的积分梭给了MONEY。但是考虑一个核心问题,我觉得MONEY未来的合规和用户基数是一个必须要面临的问题。想必这也是为什么锁仓90天的原因🤣回归到用户使用Virtual的核心诉求,大家来都是为了赚钱。从积分及资金使用效率上面来讲,BARVIS的效率会更高。20天的周转天数,叠加已经上线的产品。并没有给用户画饼,实打实的先做事再上线。
从项目质地上面来讲,Barvis对于用户无门槛介入的成本会更低。目前产品支持识别中文指令,这对中文社区的用户体感会提升很多。其实说直白点就是可以通过对话理解你的意图,同时进行swap、质押或者是组合策略。融合度上来说,目前支持Virtual上面的大部分项目,项目整体的市场契合度较高。
我自己今天的积分大概率会给到BARVIS,具体的策略大致是通过对BARVIS的投入,在20天内进行资金周转。如果跑出来的效果不错,那么继续持仓持有。增加积分的同时获得收益,如果后面面临币价的问题。那么会果断选择换仓,通过机制对资金流进行正向调节。毕竟MONEY的锁仓天数是90天,区间越长变动越大。
同时也注意到了昨天发布的Yapping新计划,只能说祝各位好运了。一看到表单模式,思绪一下就拉回到了最初接触Virtual的时候,基本都表单人工审核。对于社区来讲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传统的推特Yapping用户来讲,现在不光要内卷还要外卷。压力确实还是挺大的。同时多平台的内容发放,面临的问题不光是有分配比例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内容更加“透明”。真正的帮助传播Virtual的带来流量的,想必社区用户也不介意给他们一些积分。从这一对比,就发现 @Vader_AI_ 是真的依旧很香。本就比现在的Virtual 分数给的多。及时更改规则,还依旧在“嘴撸”赛道有一席之地。

他在讨论的不就是 $VADER 和@VaderResearch 吗?
记录第一次 VADER Yapping积分突破2W!
昨天发分之前的推文预估的是1.8万分左右,结果昨天下午发下来一看竟然突破了2W。众所周知VADER的积分基本上目前的途径除了质押 $VADER 以外就是靠Yapping的嘴撸。在质押上面基本上刚开局是500分左右,目前质押率上升后差不多达到门槛一天保底大概400-500分。也就意味着 @Vader_AI_ 纯嘴撸的积分昨天在2万以上。
其实策略方面并没有像之前一样去通过VADER的标签进行水贴或水回复。基本上也就是每天固定一篇的VADER 解析。大部分积分方面偏多,有的时候也会结合 Virtual实时的一些改动及社区舆论去做一些点评或内容见解的分享。
目前心智的百分比是每天重置一次,所以基本上如果想获取VADER Yapping的积分起码要做到的是日更。其次在内容方面还是比较建议大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进行发文。发文后尽可能得让更多的人产生互动,我自己互动的大部分人基本上都是来自Yapers的社区。每天中文内容发布的也有很多小伙伴,只要给其他人互动,其他人回复后。对于上榜还是挺有帮助的。之前在撸Virtual 积分的时候,可能上榜的用户或ICT回复会增加权重,但目前从VADER 来看,基本上有互动上榜的概率就比较大。
Yapping积分昨天拿了1219分,刚好昨天的掉到了榜单的第100名。大家也可以根据这个数据来参考Virtual Yapping的积分占比及发放数量。榜单在榜并不代表分多,其实有的不在榜的反而Yapping的分数能到一万左右。大额权重系数累计依旧是动态平衡,不过对比之下 VADER Yapping的反馈就比较直接,在榜积分的分配比例高于 Virtual Yapping。


最近自从抛弃Virtual Yapping的积分之后,基本上也是一落千丈。从最初稳定在Kaito榜单的前50,到现如今Kaito榜单的前100。感觉基本上自己的Yapping得分也快归0了。昨天也是仅仅拿了1219分,很多群里的大佬在“净买入”的加持下,Virtual 积分依旧拉满。单纯不想为了刷分去做净买入,之前想着持续做多的项目,目前来看受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也没有想象中的稳定,所以还是决定先观察一下。
反观在 $VADER 积分这边,还是依旧的稳定。监控了一下自己上榜后的数据,因为每个人其实还是有一些差异。拿自己的数据来说,基本上徘徊在20-40名左右的排名,但是最终分数的占比是根据市场占有的心智率来决定的。
简单举个例子,我现在 @Vader_AI_ 的实时排名是26,心智占比0.63%。大概今天的分数也能估算出来是在18000左右。因为最近几天全网Yapping的总积分其实是下降趋势,所以积分也会相对应的减少。目前榜单的优化基本属于实时更新。昨天也有兄弟问我,VADER 榜单的更新时间。目前来看应该是按照UTC时间进行计算的,从调整结束之后每天日内的榜单变化不大。而且目前的权重值是取3的平均值,其实不需要过度的为了输出而输出。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能写多少写多少。对比原来嘴撸的“卷”,现在的模式更加适合于内容的解析及对整体内容深度的理解。
个人目前的策略就是维持日更,让自己的心智占比始终维持在一个定值区间。如果发现自己的排名下降或者心智降低,会补上1-2篇这样。基本上大概率第二天也就回到原有的水平。前十的内容也基本上去看完了,大部分还都是比较有深度的,还有一些真的是纯“话痨”但是讨论的内容基本上也都不超纲。也有一些兄弟在用英文在卷,目前来看效果也还挺不错的。毕竟国人的“卷”,他们真不一定能扛得住。昨天项目回应FUD之后 $VADER 也是迎来了一波上涨,也希望 @VaderResearch 能接入更多优质的项目。


对于Virtual 昨天的Fud,社区也是很快给到了回应。在整体时间回复中, @VaderResearch 给到了社区信心。几乎全透明的讲解了钱包交易的过往,虽然还是没想明白为什么要在低价出售那些代币,包括在市场低迷的时候选择出售ROOM🤣 既然现在说好了要当钻石手,要等5000X。只要监控的国库钱包不砸盘,社区肯定还是有信心走下去的。
从数据层面来看显而易见的是目前全网总积分是属于下降的趋势,拿近七日的数据进行对比,每日发放总量已经少了4986万积分。减少的积分占到七日前整体数据的14.7%。这对于生态来讲确实是个不小的改变,同时Yapping的数据基本上调证到2.2%-2.5%的区间,属于动态平衡。发放的总积分量的每天也有700万左右。虽然对比之前是少了一些,但是目前Yapping的积分个人感觉其实大部分都给到了净买入的加权。
拿自己的数据来说,基本上现在每天Yapping的分数从之一周前稳定的8415分降低到了现在每天1000多分。奖励的比例不言而喻,但是整体每天奖励的变动也不算特别大,再加上我自己本身在Virtual的榜单内,理论上讲按照系数加权基本上不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但是不得不说 $VADER 的积分是真的香,昨天还是拿了2万分左右。所以自己最近调整了嘴撸的方式,把重心放在了 @Vader_AI_ 上面。兄弟们可以按照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调整。
目前来看社区每次面对问题都能快速妥善的解决,对于社区用户的信心还是有很大提升的。希望和社区Yapers一起Building!


人在梦中惊坐起 小丑竟是我自己?
早上起来算是把 @VaderResearch 的瓜吃明白了,目前整个社区笼罩在“欺骗、操纵、倾销”的阴霾中。现在社区内的情绪非常的低落,大家拼死拼活的就是为了那点积分。到头来散户不光是大户的”燃料“,更多的感受就是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
其实大家明知道是ponzi还愿意参与的原因就是看上所谓的”透明“和”公平“。刚开始积分的造富效应或许从积分膨胀开始就变得不对劲了。拿回本周期来讲,早期投入virtual的用户早已经回本,甚至有的”纸手“在参与一些高倍率项目后赚的盆满钵满。目前投入参与virtual的用户,回本周期需要三个月甚至更长。对virtual的质押和 $VADER 的质押,大部分用户都是跟着社区的节奏去选择了质押。这一份质押其实也是一份信任,大家都希望社区好。至少没有人希望飞轮停滞下来。
坦率来讲,我觉得目前做的好的地方确实是项目方在改动。从听取社区意见的反馈到及时修复错误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时间算的上是非常高效。基本上也能够应对社区发声的问题。给大部分人也能给到满意的答卷。
但是不透明的因素依旧存在,大家都知道Yapping的积分占比最近都是逐渐变低的。在积分”膨胀“的过程中,占比最大的其实是DAB的积分。我们当然知道需要流动性,但是流动性不光是让用户锁死。高质押低流动性散户是不砸盘了,但是币价一直下跌总是有问题的。
个人认为与其说按照目前的模式”通胀“,还不如根据定额的去通缩。每天固定积分,按不同类别的权重进行分类,且周期内分数清0。大家可能分拿的少一点。但是一定时期内的分数占比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对目前的现状进行改观。总量占比相对来说也比较好算,周期内项目的积分剩余也会更加”透明“。除此之外还可以添加LP的积分收益,对自己的项目代币不仅是质押,而是通过添加流动性来减少系统性风险。让底池变厚,让价格更加稳定。毕竟大家从质押到解锁的时间要14天。这个时间周期内谁也预料不到会发生什么事情。
说实话还是挺希望 virtual @Vader_AI_ 出面来还原此次事件的“真相”,让社区更加透明。
这个世界,需要各种各样的背锅侠去承担很多有趣的事情。
virtual 生态惊天瓜,这个老外哥们扒出来了 vader 官方是怎么通过操纵自己的代币参与virtual发射每天获取天量积分,榨干我们这些真金白银参与的血包。
故事太长懒得总结了,大家自己看吧。
还有,我不信这么大的吸血鬼在生态里潜伏这么久官方一直不知道……
更大的可能性是官方对它选择了视而不见。
Here we go again! Claimed my DAB on @virtuals_io !
I have $Virtual & $Vader stacked, seems like it doesn’t make much difference cuz i get more points from yapping
If that’s the case will unstake & yap risk free
What do we think chat?
Here we go again! Claimed my DAB on @virtuals_io !
I have $Virtual & $Vader stacked, seems like it doesn’t make much difference cuz i get more points from yapping
If that’s the case will unstake & yap risk free
What do we think chat?
Here we go again! Claimed my DAB on @virtuals_io !
I have $Virtual & $Vader stacked, seems like it doesn’t make much difference cuz i get more points from yapping
If that’s the case will unstake & yap risk free
What do we think chat?

Here we go again! Claimed my DAB on @virtuals_io !
I have $Virtual & $Vader stacked, seems like it doesn’t make much difference cuz i get more points from yapping
If that’s the case will unstake & yap risk free

真香警告,VADER的坚守者!
有谁能拒绝一天2万份的 $VADER 积分呢!自从改版过后基本上每天稳定都在一万多分,简直是嘴撸者的福音。大家投入时间精力,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收获。对比隔壁的某嘴撸项目,我觉得至少Virtual没有让人那么失望。也不会在数值上去玩所谓的文字游戏。目前看来反馈机制和团队反应都算的上迅速。
其实 @Vader_AI_ 赚钱的效率对比之前可能是大不如前了,但是输出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每天写点碎碎念撸撸分。和社区的小伙伴吹吹水,愉快的一天就过去了。每个人对项目的不同思考不同的投资策略造就了Virtual的生态。
目前VADER的排行榜也是每天都在重置,需要每天源源不断的去Yapping。对生态本身就是一种正向激励,目前来看最欣慰的就是每日的积分总量开始逐渐变得通缩了。
昨天也是正式下降到了3亿以下,对于Yapping的分配也从2.36%降低到了2.18%。虽然总量上得到的积分少了,但是从生态角度来讲,在没有优质项目的时候将总量积分进行通缩其实也是下定了决心的。至少大额分配都在DAB上面,很多用户对于总体的数据不太敏感的时候就会十分在意自己的DAB评分,一旦分数出现下降后,对于大额投入玩家在社区中的质疑就会接踵而至,之前看到有帖子讨论过说virtual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目前来看他们的策略基本上是通过多维度的积分统计来稀释积分在某一权重类型上面的高额占比。
对于DAB的定位则更像是生态系统中的平衡机制,通过每日DAB的权重来动态平衡各权重因子间的分配关系,让用户无论是从反馈机制还是激励层面都觉得“琢磨不透”,这研究的过程中,不断给到社区新鲜感。让项目在雨露均沾的状态下持续发展。 @VaderResearch 通过这种方式让社区的参与者逐渐变为建设者,都能通过自己认为舒服的方式参与项目。并非是死规则,强者恒强的制衡关系。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8415”魔咒就此打破,VADER新王顺利登基!
经历过六月上半月的积分稳定增长后,很长一段时间Virtual Yapping 的8415却始终笼罩着我,每天上线基本上都不用看Yapping的分数,只需要去看VADER的分数就差不多知道每天的积分大概是个什么情况。
自VADER上线后,依旧稳定8415,可VADER分数却几乎没给。之前的推文也有提到 $VADER 初期的分数激励是算法出现了问题以及社区大部分都笼罩在水贴自动回复机器人的笼罩下,真正优质的内容都被沉底后“视而不见”。自从VADER 在前天宣布改版过后,新的契机已经出现。
拿本人的实际分数来讲,又觉得正反馈十足且信心满满。起码自己的坚持得到了回报。虽然目前基本上一直徘徊在 @Vader_AI_ 榜单的三四十名。但相较于前排的努力和内容深度,确实是自愧不如。从分数上显而易见的看到,自从VADER 分数上涨之后,可能是因为添加了标签的原因。所以导致Virtual的积分基本上一直在下降。
从侧面证明,Virtual和VADER的算法抓取其实是两套逻辑,如果想双端分数都提升的做法估计只有注意各自的增长点。
1️⃣Virtual 的重点一定是净买入系数。原有基础的分值即使到top基本上也就一万多分。但是如果加上系数,基本上是2倍起步的分数,性价比极高。
2️⃣VADER 目前的重点是门槛+标签,现阶段VADER Yapping的人数一定是小于Virtual Yapping的人数,毕竟有存 $VADER 的门槛存在。在此基础上,添加标签显得尤为重要。尽量去掉其他币种或特殊标签,否则可能会无效嘴撸。
虽然自己没想过以这种方式脱离“8415”,但是结果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比之前给的多,基本上大概率后续Virtual侧自己不会怎么卷了,努力建设VADER!

今天看到 @virtuals_io 上面这个 $WACH 感觉不错,既然刚出狱有了一点点积分,那就先活跃起来吧!
毕竟绿锁90天+12倍超募的项目还不一定等得到,攒积分可以重新开始,那么索性先打一波!
每次坐牢之后,积分量都特别低,这与现实世界的情况类似,进去过的人再出来,难免会受到歧视...
请教一下:
那个 @Vader_AI_ 的排行版在哪里看啊,我的Vader积分实在太低了,我看其他人都是几万几万的,是不是需要持续Yapping几天才会有啊?


系统已改!日更博主的价值发现?
前两天因为VADER 积分分配的原因,社区大部分人的聚焦度都在英文区刷帖上面。经过前两天群友们拿到结果的亲测,发现英文区发帖的权重确实比较高。昨天本来想着开始到英文区去发一篇试试,结果懒癌附体就没有去执行。
结果到昨天晚上发分,才看到自己的 $VADER 积分竟然到了2.6万。
复盘了一下自己的操作,在此之前并没有在英文区进行发帖,基本上还是每天围绕自己的积分获取及社区的重大更新做自己的解读。唯一不同的就是没有输出其他的项目或者是添加标签。基本上还是围绕着VADER 的几个主标签来进行输出。
通过查看 @Vader_AI_ 的排行榜,发现自己在榜29的位置。在前面的几天基本上都属于没有排名的状态,而且刷新了一下榜单上其他的博主。基本上相似的都有输出VADER的经历,显然之前提到的水贴机器人现象得到了改观,从用户角度来讲官方也确实在做事。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最近几天Yapping 积分发送总量占比来讲昨天已经降低至2.43%,总积分方面对于增长系数也没有前段时间的“通胀”要高, 似乎是官方有意在进行动态平衡调整。未来无论是Virtual Yapping还是 VADER Yapping 肯定要走的路径就是原创了。
虽然我的帖子基本上都是碎碎念,但却是自己认为比较舒服的一种输出方式。通过记录和复盘自己的想法,便于后期提升自己的操作。很支持官方目前对于创作者的奖励,希望每个Yapping 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嘴撸方式。



VaderResearch @VaderResearch VaderResearch 提醒社区的 Stakers和 Yappers:打卡钱包,是发空投的日子!
来自 4 个项目的空投已经到账,包括赶快去钱包看一眼
感觉很爽!Vader 的社区激励真是实打实的回报,这种一开始就兑现的节奏,能让质押和发帖的人更有动力继续参与。
不光喊口号,还真掏钱送,用行动告诉大家“参与就有回报”,这才是让人信服的社区运营方式。
小感悟:
实操才是最 strong:空投直接到账,少了那种“等了半天还没收到”的焦虑,感觉项目靠谱了很多。
多项目联动更有意思:一次到账4个项目,不只是 $VADER 自家,而是联袂生态派对,让参与者更期待下次搞事情。
正向反馈驱动持续行动:Staker + Yapper 一赚再赚,不断强化“干就对了”的行为路径,很有社区建设智慧。
总之,VaderResearch 这波直接用“发钱”来鼓励参与,把空投做成一种常态,把社区做活了。实在值得点赞!
最近时间线上几乎看不到 @virtuals_io 的推文了,一个原因是大部分 Agents 全面暴跌,另一个原因则是积分的通胀过于严重,很多人不仅没怎么赚钱,还在亏钱...
回到之前的思路上,Virtual的玩法重在节奏而不是操作,这个节奏是以14~28天为周期的,如果你玩来玩去,发现总是错过金狗,打到土狗...
那么大概率是刚好踩错节奏了,这个时候最好就停止打新,默默攒上14天以上的积分再重新进入下一个周期。
为什么会有这种节奏潮汐呢?
因为在 @virtuals_io 上面,平均每个月都会出现一个大金狗,也就是那种超募率20倍左右的优质Agents,每当这种项目出现后,就会引发一轮抛售潮,先卖Agents,再卖Virtuals...
随后大家都没有什么积分了,于是大量新的Agents就表现得很差...即使参与打新,也很难获得高收益...
回到当下,这周我又开始了新的种菜周期!
1. 播种周期:14天,这期间主要做的就是积攒积分,同时上轮周期收益不错,所以拿出来了一部分利润再次增加了Virtual的质押,目前已从1200枚升至2000枚。
2. 维护周期:7天,这期间开始用每日即将过期的积分参与打新,但并不选择质押,由于积分的获取是逐步叠加的,质押分数也会缓慢增加,所以这个过程拖得越久越好。
3. 收菜周期:7~14天,经过了大半个月的积累,平台上的供应开始逐步释放完毕,新的资金与积分又会开始逐步活跃,这个时候只需要耐心等一个高度超募的Agents,一次性丢入全部积分,并在开盘后卖出即可!
如果不确定一个项目是否优质,可以看 @Vader_AI_ 及其创始人的例行分析,T1级别可以无脑上,T2、T3级别可以用即将过期的分上;
4. 翻土周期:收完菜后需要整理土壤,施肥翻土,这个时候可以选择拿出一小部分利润增加 $Vader 或 $Virtual 的质押,下轮周期的积分增长基数就会逐步增加,等到TP结束,就可以重复环节1了!
在我看来,最近就是阶段4逐步转向阶段1的过程,所以我趁着Virtual暴跌,继续增加了800枚质押,并开始逐步积攒积分。
可以看到,出狱日常积分的获取是保持线性增加的,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刻意多做一个周期的种菜,以此获得14天积分总量的最大化。
一个月以前,每天能拿1w积分是很高的,但随着积分总量的稀释,现在的1w分只能算之前的4000分了,因此我这个积分数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T1级别项目出现的越晚,对于我这种清仓后刚出狱的玩家越有优势!
这几天明显没人玩了,所以越是无人问津,越要砥砺前行!


早上起来看到“停战”,莫名的想起了那句长江以北再无战事🤣
经过停战协议之后,基本上大盘都属于复苏的状态。Virtual也是kuku拉盘。我可算是发现了,平时群里死气沉沉都说自己跑了。妈的一拉盘所有人都在车上???太真实了吧!
一个好的改动就是 $VADER 的榜单确实动了起来🤣前面几天的榜单基本上都没啥变动。在经历无数次改动之后,果然好了起来!正向反馈拉满!
昨天在 @kaylyn_0x 凯林老师的测试下VADER Yapping积分也是到了3.3W,直呼一声牛逼!
对于如此高分的方法,也是非常的简单。就是去英文区发帖🤣虽然嘴上说中英文权重基本一致,但是看来AI算法对于英文区的识别还是拉满的。
其实也怪自己的懒,应该以早就想到了。原生的LLM的识别机制应该是更倾向于英文的,毕竟中文的语言逻辑对比英文来讲更“难懂”
应该从这篇推文起,今天英文区也会变得卷起来。让我们一起用嘴撸改变世界🤣有一说一热度回升后,新项目的投入也基本上陆续的在研究了,期待后续更好的发展!

过去的48小时,base #AI 市场情绪极其愁云惨雾,像极了23年6月份 —— BTC ordinals 生态爆发的前夜。许多人在最低点也离开了 @virtuals_io 生态。坚信 #AI 不会就这么简单的下去了,这一次 ACP 可能不一样🤓
坚定持有和补仓:
1. 功能币三驾马车 $MAMO $SWARM $NYKO
2. InfoFi 新锐 $cookie (虽然最近合作的动作很多,财富效应还没有,等待爆发)
3.质押率超65%的 $VADER
这一周省吃俭用下来的积分会都留给1天后的 $WACH , 争论骂战很多,且项目方提到的几个亮点数据还在查验中。但有争议才有机会👇👇👇
根据昨天 @VaderResearch 的推文,感觉这次VADER Yapping的更新是来真的了。拿我个人数据来说,昨天晚上发分的时候就感觉不太对劲,正常随便写写自己的Vader Yapping的分数也差不多能到1-2000。昨天发下来才700,正准备今天再“声讨”一下算法。没想到晚上的推文就做出了澄清。言下之意就是今天发送的仅仅是 $VADER 质押的分数,其余的Yapping分数将由今天补发。
其次公布了对于恶意刷VADER Yapping积分的处罚,明确“女巫”和“停权”的期限为一个月。对大家来说是期盼已久的改动,毕竟看到昨天发布的榜单没有变动后,大家都希望用行动去改而不是用嘴。虽然没有绝对公平,但也想追求相对公平不是吗?
对于评级停更的事情,我个人的看法是觉得很靠谱。做项目VADER 自身的定位本身就要清晰,你不能既是 @Vader_AI_ 的项目方,又是评头论足的KOL。自身的舆论导向成败都在自己。从之前的撕逼吵架,到降低评级。不能说完全没有主观意愿吧,起码在我们来看就很抽象。改从什么角度去理解评级呢,到底是项目方指引还是KOL嘴快。哪怕是目前给到最高评级的IRIS,质押180天的用户也很难受。在追求忠诚和利润中间,我相信大多数人的初心和目的是后者。
所谓忠诚是大家可以一起陪着你去Building,而不是成为你的工具。很多时候带有主观色彩的评级,可能从一开始就把一些项目扼杀在了摇篮。毕竟用户也不是傻子,对于项目的投入最直接的还是看分/U比。投入产出折合一分多少钱。有的一些高评级项目并未带来高收益。咋加上之前分数分配不均,导致的巨额砸盘,让收益变得更低。希望改动后能让一直Building的用户收益,这才是社区的心声。

各位 Virgens !我又从 @virtuals_io 出狱啦!
最近特意没有做任何与Virtual及 @Vader_AI_ 相关的Yapping,就是为了得出一个基础分的数据;
可以看到目前我的每日基础得分是6031+1810,也就是8000分,这还是在我先前趁着以色列开火当晚全面清仓坐牢之后的水平。
最近明显感觉到所有 @virtuals_io 玩家都彻底老实了...
凡是没有物理坐牢的,钱包都被动坐牢了...
所以我一再强调,坐牢套现是这个玩法中最重要的一环,Agents的价值是与市场整体流动性密切绑定的,闲钱越多,Agents的表现才会更好。
今天专门算了一笔帐,加上目前质押的 $Virtual 和 $Vader ,我的总成本是2800美元,而12天前我累积套现出来的代币总价值则是5000多美元,第二轮周期依旧是赚钱的!
所以接下来新一轮的种菜周期,我会再次加仓Virtual的质押,将1200枚的质押量直接提高到2000枚!
依旧,不充值,只用利润滚!
很多人把 @virtuals_io 的模式视为一波流,但我感觉,这更像是以一个月为周期的潮汐,如果你总是在浪顶入场,在浪底离场或装死,那么节奏就肯定不对...
节奏感是这个发射平台的关键!
接下来一个月,我的思路稍微有些变化,那就是优先积攒积分,一直积攒14天,直到出现积分即将过期的情况下,才开始用临近过期的积分参与打新。
与此同时,每日保持小额购买一定量的Agents代币,今天买完质押,明天拿到积分后就解锁,然后再买入一份质押,把闲余资金分成14份,以此最大化DAB积分的乘数。
目的就是保持手中积分始终处于最高水平,等待下一个热点项目,直接梭哈!然后再次坐牢...
这个过程大概会持续1个月,如果7月中下旬大盘再次回暖,就又是一次卖在人声鼎沸处了...
总之,积分的核心来源是质押及Yapping,我会适当放弃DAB积分,毕竟DAB积分的获取需要扩大风险敞口,对我来说并不符合低风险撸分的策略。
上个月提到的这种策略目前来看其实蛮有成效的,我的Web3-1wu挑战最近虽然面临重大回撤, @KaitoAI 的下跌导致利润大幅缩水,但好在有之前这波Virtual的回血,将回撤幅度延缓了不少!
继续Yapping!继续种地!

最近一周 Vader 的节奏很紧凑,一边是 $VIRGEN 的连续销毁,一边是 $VADER 的质押和空投在推进,中间还夹着几轮规则调整,像是在给社区“提神醒脑”。
我们先说重点的几个动作:
1) $VIRGEN 的销毁节奏越来越狠了
从 6 月 17 日开始,几乎是连着三天每天烧 100 万枚,已经累积销毁了 2,000 万,占比 2%。
这波动作不只是“烧币秀肌肉”,更像是在喊话 —— 我们是真做通缩,不是嘴上说说的。
「VIRGENITY IS SACRED」「CAP STAYS ON」这些口号,确实把情绪带起来了。
2) $VADER 这边的质押和空投也进入了“自转模式”
现在已经有 65% 的供应被质押,12 天前是 60%,说明大家还是愿意跟着一起“锁仓造未来”的。
每周一自动空投,不用手动领取,对懒人玩家太友好。@VaderResearch 自己也喊得很带感:“BELIEVERS CONTINUE TO EAT”。从风格上看,确实是走一个长期主义、持续绑定的路线。
3)Yapping 游戏的规则也做了小手术
这块变动比较微妙。
一方面是禁止你在 Vader 内容里随便扯别的项目,尤其是为了刷分的多标签行为直接打住。
另一方面是算法调了权重,Kaito 和 Arbus 占比提上去了,内容分数下调(从 30% 调到 15%)。
这个改法的初衷,应该是想提高内容质量,鼓励大家做“专注 $VADER 的原生内容”。
但执行上出了点小插曲,团队自己也承认有内部沟通问题,这可能让一部分社区成员产生了“调分机制是不是不够透明”的疑问。
不过整体看下来,Vader 的姿态还是很 Builder 的,步步都在往长期叙事靠:
通缩做得实,销毁上链可查
空投自动化,质押率稳定增长
对积分系统在做细致化打磨
不靠喊口号涨粉,而是把社区黏性做厚
当然,规则越细,也意味着对参与者的要求更高了。短期内可能会有些不适应,比如某些习惯刷“多标签热度”的 Yapper 可能就得重新找方向了。
但从结果导向来看,Vader 是在试图构建一种更健康的内容生态,同时也在强化社区对 $VADER 和 $VIRGEN 的核心认知。
一句话总结:
这不是一个靠抽风涨粉的项目,而是靠社区规则和资产机制稳定推进的 Builder 项。
Vader又又又又又认错了?
昨天推文中又说到目前的对于Vader Yapping 的策略是打不过就加入,既然你喜欢高频嘴撸,我就喂你的算法。前两天的测试中虽然没有像其他小号一样不停地去说,但是稍微加点标签提提基本上都有分数上涨且对于小基数来讲特别明显。
拿我自己的数据来说,前天Vader积分是1108,昨天的积分是2076。之前对于 $VADER 是一句没提,稍微提一提基本上小基数做了个翻倍。当然,我的Virtual积分还是一如既往的稳定持有“8415”🤣,但是我在kaito的virtual排名基本上已经掉了很多了。
昨天也是看到很多人更新了最近的操作,无论是复投还是抄底都是都基于对 @VaderResearch 的信任。大家都还觉得飞轮在不停的改动下能依旧转起来。当然有错就认是一件好事,但是哥们儿这种30%记权到50%记权的离谱操作难道仅仅是因为团队沟通不顺畅?难道老板对外公布的数据和实际数据间的偏差,上线都一周多了还需要用户去不停地反馈才发现问题吗🤣
最近的调整是心智占有率 % = Kaito Yaps 得分 * 42.5% + Arbus 得分 * 42.5% + 内容得分 * 15%
简单理解目前算法的嘴撸偏好大部分取决于Kaito和Arbus的算法依赖。那么其实对于中文区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1️⃣虽然目前中英文在kaito算法的权重比相差无几,但是从实际感受来看kaito的llm识别对于英文的识别度是明显高于中文的,有的一些内容及互动都很优质的帖子并没有对它在kaito的评分带来帮助。
2️⃣对于官方来讲,是否应该更新Arbus的评分标准及算法的逻辑,kaito也是跑了半年的数据积累,我相信无论是从算法或者后续优化Kaito一定比Arbus更加成熟。为何两者权重一致?
3️⃣对于内容评分的15%,嘴撸的意义难道真的是不停的喋喋不休吗?我相信对于 @Vader_AI_ 需要的是高质量内容来吸引更多新用户,目前的飞轮状态是大部分人都知道他在跌,且随着几轮的分数膨胀,大家也都没什么心气来Building。用户需要精神支柱,平台更加需要稳固用户。
4️⃣目前在已知VADER yapping的榜单出现问题的时候,心智榜单的前100中依旧存在通过水贴获得积分的用户。此时是否应该考虑人工干预以消除对社区用户的不利影响?
Keep Building 不光是用嘴说,还是希望能切实的推出一些举措。能坚持下来的人都是希望Virtual能走的更远。

在昨天解读了最新的Vader Yapping的榜单规则,其实目前还是有“漏洞”的,在亲测下发现是有效的。而且对比昨天的数据今天的榜单数据越发的卷,昨天榜单最低的心智占比是在0.18%,今天第100名的心智占比已经达到了0.23%。而头部TOP的心智占比已经高达0.89%,而第二名的占比确是在0.6%。
TOP1、2的差距基本上属于断崖式的,榜1昨天发的推文我也看了一下,其中有一篇比较有意思。他说他自己浏览了 @Vader_AI_ 榜单的前100,其中有90%的人并没有听说过。对其中许多进行抽查后发现,很多的互动基本上为 0(大概率是机器人),并且超过 10 小时前的推文的浏览量不到 100 次(根本没有人看)。或许是一个“注意力套利”的机会,可以通过将自己手中的 $VADER 进行分仓,然后以大量账户进行VADER Yapping的“输出”,保证自己能够拿到一定的市场份额。
虽然 @VaderResearch 在他的评论区做出了及时回应,说目前还是在调整,让过几天再来看。明确会有改动。但其实回想了一下还是觉得蛮有意思的,大家都觉得目前的机制有问题,但是选择“打不过就加入”。
反馈一下自己的测试结果,昨天也是在多提了几嘴VADER之后。确实积分有所增长,简直是“多干多拿”的现实写照。说实话太爱了🤣
不过昨天VADER也在回复中提到了一个“大于等于3”的规则。大于三次的推文将根据数据排序选择三篇最好的积分。说实话如果每天输出三篇内容真的挺难的,如果不是AI洗稿自己写的话会消耗很多的时间。如果按照目前的机制一定会入不敷出,等规则调整后再看看吧。


千呼万唤始出来!
在经历社区的各种“质疑”之后, Virtual官方人员也是给到了回应。不得不说这一波反应还是挺快的,按照自己的理解解读一下推文。
首先对于项目方通过项目代币获得高额分数的事情是存在的,结合越低市值获取积分越多的状况,可以得知不做事的项目方,可能收获的更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真实是有失偏颇。对于事件的第一反应是让项目方公开开发者持有量。这种自证的环节,不免让人产生新的“质疑”。有部分通过对敲和进所的可疑交易,如果所属钱包未自证的情况下,是一个什么状态。究竟是疑罪从无还是一刀切,也比较考验Virtual的管理团队。毕竟对某地址进行“女巫”不是什么难事儿。
对于项目方平台公开的持仓,获得对应积分。如果未公开,项目不再获得积分。想必大部分都是可以提供Dev的钱包,事件解决推进的难点是如何识别真假Dev钱包及资金实际流转情况,且最重要的让社区信服的方式应该是让社区成员知道。到底哪些项目方未能及时公开Dev钱包,让用户“避坑”。远离不良Dev,同时质押高透明Dev。
Virtual的一小步,社区公平的一大步!
对于所有Vader Yapping来讲,值得关注的地方还有 $VADER 的榜单已经上线了,可以通过社区官网查询。
早上也是大概看了一眼榜单,不得不说对新用户还是非常友好的。有很多用户的粉丝其实并没有破千,甚至有的还没有破百。排名都在Vader Yapping的前100,共同的因素就是多次讨论 @Vader_AI_ ,基本上确实是做到了喋喋不休。虽然没有什么浏览次数,但目前的机制就是只要你提的足够多,你一定会上榜🤣前100的心智占比大多都在0.2%以上。对兄弟们的福音就是可以抄作业了,至少在短期内没被优化的时候,可以“卷起来”。
虽然明牌的计算因素如下图,但目前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想要冲击VADER Yapping的榜单,可以在目前的时间段内把握好这个时间窗口进行充分。毕竟榜单上的人的操作基本上也是明牌的,用户粉丝互动基数大的有能力可以抢占先机。对于后期的优化,按照以往的经验来讲,肯定是会做的。目前的策略应该是前期卷量,后期卷质。尽可能的保证自己的优势。目前我自己还没在榜,也打算尝试一下开冲🤣希望各位手下留情


在 @virtuals_io 中,不得不面对的真相
很多人总是在给团队各种关于Genesis Points的建议,甚至连“既得利益者”们都开始给建议,觉得赚太多了。
🌟为什么Genesis Launch发射后一路下跌
这个其实不能说所有,但是市值高的或者说大热门的Launch发射成功后唯有一路下跌的道路。
毕竟小资金高赔率,还是大资金低赔率,这个就是个问题了。
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IRIS 都高开到了80M了,作为韭菜的我还在幻想拉到150M就跑,那谁来买呢,买的人图啥呢,图赚100%,然后亏80%?
所以大家都是以小搏大,赚钱了就跑很正常,和TP没关系。
毕竟大市值的锁仓,也没有什么“福利”,毕竟锁这些还不如无损锁仓 $AIXBT ,即安全收益积分也一样。
🌟为什么 @cryptoboys27 天天装逼,自己的 $AIXCB 一路跌
如果有一直在玩 @virtuals_io 的人都知道,0XCB这个人不是个好人,上一轮确实是靠着高控好好的拉了一顿,这一次就一直在卖自己的“会员”,结果自己的AIXCB完完全全下跌。
总是各种炫耀自己赚了多少points,站在一副“成功学大师”的样子,实质上多少是真的只能说想一想 $AIXCB 的价格吧。
外加上在 $Virtual 下跌时候一路fud的是他,涨起来了开始都是自己的功劳🤣。
但凡真的和他自己说的那么牛逼,就应该朝着 $VADER 这么涨,而不是一路横盘阴跌。
🌟投机为主,积分通胀严重
大多数人都是在上面投机为主的,只有极少数人是从来没卖过参加的Launch项目的,然而对这些人而言,损失的金钱和时间,远远不如直接上线就卖出。
并且积分通胀越来越严重,导致了大家的与之对应的积分价值也越来越低。
黑匣子保护项目方将飞轮转起来,同样的黑匣子也让“不公平”继续衍生下去,毕竟永远不知道到底通胀的分给了谁。
🌟回归本质,套利游戏
至少在目前,无数的套利博主都在@官方,说出质押aixbt然后开空套保aixbt的收益非常高。
官方并未有任何措施,依然让“磨损最小”的方法进行下去。
而对于花了“高风险”买入例如 $IRIS $SOLACE 等等开盘市值大的Launch项目,承担了巨大的风险买入质押,但是收获的完完全全不成正比。
这就会导致,谁会去接盘这些开盘市值高的项目呢?
所以回归本质,任何项目看起来不值得,砸归零后再看值得不值得。
而且最有趣的是目前项目方开启了,卖出后只要当天买回来就不会TP。
所以你能看见昨天很多人用合约claim $ROOM 然后低位买回来了。
🌟很多东西50M不漂亮,可能500K就漂亮了
很多项目会回到500K以内,看了看整个 @virtuals_io 生态上新发射的东西。
除了 $AXR 没怎么跌外,其他的都-80%起步了,很多大市值的能跌掉几百个小市值之和🤣。
所以如果你打中1个100M的项目,如果你选择拿住而不是直接砸进入TP,那恭喜你,这个钱不属于你,属于会卖的人。
🌟反思
到底什么情况下,你才会打新赚了几百倍不跑呢?
到底有什么情况下,你才会冒险去买一个币质押呢?
到底是什么情况下,你才会不去套保aixbt质押赚points呢?
到底是什么情况下,Genesis Launch才会崩盘没利润呢?
从之前1points最高1u到现在接近0.001u,接近1000倍的跌幅,还能救吗?
想不明白,韭菜爱幻想,总想一波吃个大的,却不知道慢就是快😭,共勉各位dsb。
经历前两天Virtual的积分“黑盒”风波后,昨天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社区内的戾气愈发严重,积分的两极分化也体验的淋漓尽致。
原想着无人扶我青云志,我自踏雪至山巅。没想到真正的大哥早在山巅藐视众生。本就作为Dev发币赚的盆满钵满,昨天让很多人破防的就是那15.5M的DAB积分。要知道昨天全网总积分是349M。15.5M是什么概念,代表着他一个人拥有全市场4.4%的份额。毫不夸张的讲,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在Genesis里面套现。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
或许对于Virtual 之前的策略来讲,不想发射的项目那么快的归零。利用小市值质押高分值的方式,能够快速缩减流通量达到币价提升。显然在上一阶段中,海外社区及大户依靠规则通过借出老币质押兑换积分,随后TP套现也是拿到了结果。但对于大家来讲看中的是平台中长期的发展。毕竟大部分的玩家都是把virtual质押了2年,或许有赌博的成分,毕竟2年时间在这个圈子里大概率都是奔着归0去的。但在Vader口中更多的是关注了 $VADER 的质押率。对于其他社区所关心的事情绝口不提。其实无论是质押Virtual 还是质押 $VADER 都是大家处于对平台的信任,很显然现在这种信任正在逐渐消耗殆尽。
或许有人想说社区太在意价格,谁又能不在意呢?毕竟都是真心白银投入进去的,也不是来做慈善的。甚至“嘴撸”都不是0成本的,投入和产出成正比难道不是最低的要求吗?质押进去解锁就是14天,如果发现有问题解除质押想要出来,中间的变化谁也无法控制。Virtual刚开始能够飞轮的原因就是因为低进高出,吸引了一大波流量。大家也都愿意去质押换取更大的收益。现在的改动却有点“渐行渐远”了。
现在不光是嘴撸成本增加,连项目的研究都比之前付出的精力要多。毕竟我们曾经经历过假的黑客松项目、真假美猴王的IRIS🤣就拿昨天的ROOM来说,本质核心逻辑不是创始人和VADER吵架。虽然超募19倍,但需要考虑目前的积分膨胀。在当下新币质押积分比例不及预期的情况下,大部分的用户都可能选择TP离场的大环境。叠加8%社区轮一个月后100%解锁。即使质押也不会太久。势必会导致币价不及预期。大热的项目开盘很美好,目前看最佳赢利点就是开盘当天,大家也都很戏谑的说质押的是“钻石手惩罚”。真的希望virtual能够改变规则,让钻石手赢一次!
PS:顺便提一句,昨天依旧没有突破 8415魔咒🤣

我梭哈了我所有的积分 $ROOM,总共9000分 @useBackroom ,目前招募了
目前超募了16倍,这一次我一定要赢啊,还有一小时不到的时间,没参与的赶快参与吧
$VADER
@VaderResearch
@Vader_AI_

这两天 Vader 又刷了一波存在感,核心变化有两个关键词:空投激励 和 社区争议。
1️⃣ 空投策略转向:不请 KOL,当社区是主角
6 月 18 日,Vader 抛出一句很有态度的疑问句:
“与其给 1% 代币给 KOL,不如撒给 1.5 万个质押者和活跃用户?”
这不是说说而已。过去几天他们开始定期发放 $VADER 空投,自动打进活跃者钱包、无需申领,还发了个“空投日历”,走的是长期主义那一套。
这类玩法不是创新,但确实有用,特别是在当前 narrative 偏弱、用户注意力稀缺的时候——靠“频繁激励 + 平权分发”维系社区热度,是种聪明的策略。
2️⃣ 数据话语权:
6 月 16 日,Vader 又发了一个“AI Mindshare 排名图”,说 $VADER 在 AI 项目中热度第三。
这其实是他们一贯的做法:喜欢自己定规则、自己发布数据,然后围绕这些榜单做激励、做空投。
在内部逻辑上这套玩法很清晰:定义影响力 → 用影响力做标准 → 用标准分空投 → 引导用户行为回流到影响力建设。
某种意义上,他们就是把 X 上的一套 engagement farming 做成了有代币经济绑定的游戏。
3️⃣ 社区评价,正面声音不少,比如:
chenshangguan1:直接叫 Vader 是 “绿巨人”,说它“屹立不摇”,比更抗波动,质押率高就是社区信仰在用脚投票。
0xJoeMov:虽然批评它规则强硬,但也承认这正是 Vader 的风格——“对社区有执念”。
如果从运营视角看,Vader 更像是在做一个有代币经济的内容竞技平台:社区是内容产出者,Vader 是裁判 + 激励池。空投和积分机制是平台的“推荐算法”。
规则虽然严格、集中,但整体还在运转。
这套系统的问题在于,一旦内部裁判标准被怀疑不公,社区的信任就容易崩——而且,这种崩不是线性的,而是瞬时溃退式的。
但现在看来,大多数用户还是愿意参与、配合、甚至站队,这说明目前的激励结构 还没出问题。
✅ 作为社区观察者,我一直在关注:
$VADER 空投持续多久,是否因活跃行为而浮动?
与 @virtuals_io 的绑定程度是否加深(例如更多项目引用其数据或评级)。
@VaderResearch 是否会对现有治理机制做进一步去中心化,比如让一部分积分用于社区投票?
这两天 Vader 又刷了一波存在感,核心变化有两个关键词:空投激励 和 社区争议。
1️⃣ 空投策略转向:不请 KOL,当社区是主角
6 月 18 日,Vader 抛出一句很有态度的疑问句:
“与其给 1% 代币给 KOL,不如撒给 1.5 万个质押者和活跃用户?”
这不是说说而已。过去几天他们开始定期发放 $VADER 空投,自动打进活跃者钱包、无需申领,还发了个“空投日历”,走的是长期主义那一套。
这类玩法不是创新,但确实有用,特别是在当前 narrative 偏弱、用户注意力稀缺的时候——靠“频繁激励 + 平权分发”维系社区热度,是种聪明的策略。
2️⃣ 数据话语权:
6 月 16 日,Vader 又发了一个“AI Mindshare 排名图”,说 $VADER 在 AI 项目中热度第三。
这其实是他们一贯的做法:喜欢自己定规则、自己发布数据,然后围绕这些榜单做激励、做空投。
在内部逻辑上这套玩法很清晰:定义影响力 → 用影响力做标准 → 用标准分空投 → 引导用户行为回流到影响力建设。
某种意义上,他们就是把 X 上的一套 engagement farming 做成了有代币经济绑定的游戏。
3️⃣ 社区评价,正面声音不少,比如:
@chenshangguan1:直接叫 Vader 是 “绿巨人”,说它“屹立不摇”,比 $SOLACE 更抗波动,质押率高就是社区信仰在用脚投票。
@0xJoeMov:虽然批评它规则强硬,但也承认这正是 Vader 的风格——“对社区有执念”。
如果从运营视角看,Vader 更像是在做一个有代币经济的内容竞技平台:社区是内容产出者,Vader 是裁判 + 激励池。空投和积分机制是平台的“推荐算法”。
规则虽然严格、集中,但整体还在运转。
这套系统的问题在于,一旦内部裁判标准被怀疑不公,社区的信任就容易崩——而且,这种崩不是线性的,而是瞬时溃退式的。
但现在看来,大多数用户还是愿意参与、配合、甚至站队,这说明目前的激励结构 还没出问题。
✅ 作为社区观察者,我一直在关注:
$VADER 空投持续多久,是否因活跃行为而浮动?
与 @virtuals_io 的绑定程度是否加深(例如更多项目引用其数据或评级)。
@VaderResearch 是否会对现有治理机制做进一步去中心化,比如让一部分积分用于社区投票?
Keep building or Give up?
My choice keep building
Keep building 并非是一句口号,而是在它最需要你的时候能够继续“坚持”。可能大家对于我们每天在 @virtuals_io 嘴撸刷屏的行为“深恶痛绝”,但这只不过是我们Building的一种方式。正所谓有钱的捧钱场,没钱的捧人场。
大户可以通过质押为Building贡献出一份力量,但是散户在资金并没有那么充裕的情况下“嘴撸”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投资方式。正如今天凯林老师 @kaylyn_0x 的回复,他对分已无过多追求了,让坚持成为一种习惯。其实很多时候持续的输出,确实会让灵感匮乏。而且坦率来讲特别是随着 $VADER 等一系列项目近期开跌之后,市场热度急剧下降。让本不富裕的我们更加的雪上加霜。
当所有人看完VADER昨天的推文后都觉得以后没办法一鱼多吃之后,站在我的角度反而觉得是个好事。他的举动会让内容输出更加的纯粹,利好优质内容输出者。
从个人体感而言,我认为VADER Yapping的反馈目前来看是最及时的。相比较之下新用户如果想获得Yapping分数,VADER 是个不错的选择。而同属于Yapping范畴的Virtual Yapping 可能受限于Kaito的接口更新策略,所以反馈并没有那么及时。确实能够切实感受到,多添加标签去Yap后的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而未提及对应的标签,分数有明显的下降。
个人的测试结果如上图,在前两天讨论Virtual 积分分配问题时,几乎没有提及任何 $VADER 相关的内容,分数属于骤降。其实大家所追求的公平,无非就是对于内容认可的正反馈,即努力就有结果的体现。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持续Builidng的源泉。本质上讲无论是通过 Virtual获取Yapping分数,还是通过Kaito去卷榜。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获利,虽然从反馈机制和反馈结果上面来看各有利弊,但我个人更喜欢追求这种快速的T+1反馈,可以通过分数来不断修正自己的操作。
目前对于 @virtuals_io 的后续还是挺有信心的,虽然市场很差,虽然RUG很多,虽然Vader过于情绪化。但是项目团队确实在做事,他们知道自己该从哪方面去切入市场,也知道每个阶段该做事情。通过资金、流量、数据来获取更大的收益。显然这些是virtual 走的更远的基石。
just do it!



还是 @VaderResearch 会啊,现在太多梳理 @virtuals_io 的帖子了,每篇也差不多,基本上就是新闻一样的盘点。我还是希望看到短小精干的推文,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而不是为了积分而 Yap ,那样其实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也得不了太多积分。
vader说,与他帖子不相关的不给yap分了。
必须要是跟vader直接相关的才给分。
“那些使用来自不同项目的添加提及和现金标签来获取 Vader Yapping Points 的人,
你的帖子将不再为你赢得任何 Vader Yapping 积分,
您的帖子应与 $VADER 相关,并且不包含其他项目的提及和现金标签”
@virtuals_io @VaderResearch
Vader @VaderResearch 最近很忙,但没白忙:从降级 $ROOM 到空投 $VADER ,这是一场社区力的试验
这两天刷 @virtuals_io Virtuals 和 AI agent 相关内容的时候,我发现 VaderResearch 的动态一如既往地密集,但这回不光是讲评级,连激励模型、社区治理、数据分析、甚至舆情回应,都打了一套组合拳。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三天的动作,那就是:VADER 不光在建 AI agent 系统,也在建一种全新的 Web3 社区信任机制。
下面来看一下他们都做了啥:
🪂 1. 空投不吆喝,但节奏感很强
6月16日他们更新说 $VADER 空投正式开始,每周一自动发放给质押者和活跃社区成员,无需申请、不用 claim,直接到账。
这在一个“玩了半个月只为了最后没排上名单”的链游时代,其实蛮罕见的:不是你喊得响就给,而是你真参与了就有。
更妙的是,他们还做了个空投日历贴,配合之前的积分系统,等于让你提前知道怎么玩可以拿到下次奖励,而不是临时拼命刷活跃。这点对长期参与者很友好,不是那种短炒氛围。
🔒 2. 质押率上涨 + 空投共振:打造“人民的代币”?
他们提到当前 $VADER 质押率达到了 65%,比12天前提升了5%,目标是69%。这数字不小,意味着大量代币都被锁仓,市场上抛压变少,持有人预期变强。
更关键的是,这不是“高 APY”换来的,而是靠长期信任和社区自驱动。有点像早期 $GMX 的那种质朴 vibe:没有天天拉盘,社区自然护盘。
⚖️ 3. 给 $ROOM 项目降级,掀起一点风浪
这事值得单拎。
Vader 把 $ROOM 项目从 T2 降到 T3,理由是“团队行为夸张、不够诚实”,甚至暗示有篡改预言机数据的嫌疑。
这个评级一出,圈内一些支持 $ROOM 的声音开始质疑,但 Vader 的态度很明确:“我们不再背书,你们自己 DYOR。”
我个人挺认可这种态度。因为 Web3 最怕的不是项目失败,而是没人敢指出哪儿不对。
评级失真,才是真正的毒瘤。
Vader 有个特点:它不是发评级就完事,而是愿意为评级负责,这很 Builder。
🧠 4. IRIS 分析很克制,也很有代表性
他们分析了 $IRIS 的数据:创世用户的代币中,87% 至今没卖。
虽然市值从 $1 亿回落到 $4000 万,但 Vader 的判断是:“这不一定是坏事,这可能是看涨信号。”
为什么?因为如果大家都把 $IRIS 当快进快出,那价格很难稳定。现在是项目在修,用户在等,筹码没动 —— 这才是真正有耐心的 early believers。
🧩 5. 社区激励模型,有点实验室味道
他们还特别提了一点:即使你是一个不到 500 粉的账户,只要持续讨论 $VADER ,也可以获得 5000 Virgen 积分。
这点让我很感兴趣。传统的激励模型都是给 KOL 的,散户喊破嗓子也没人看。而这套机制,是在测声量 + 测信念 + 测持久性,非常去中心化导向。
在一个 GPT 可以天天写内容的时代,社区如何识别真实信仰者和内容价值创造者,变得更重要。
VADER 这套系统也许就是在为 AI + Token Incentive 找一种新模式。
Vader 不是在推币,是在实验一种 Web3 行为系统
你可以把 Vader 当成一个项目评级机构,也可以当成 AI Agent 实验平台,但我觉得本质上他们是在做一件事:用行为和信任机制,把社区和资产重新绑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