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s

Allora 即将 TGE,主网同步上线 Base、Cosmos、BSC,盘前 FDV 已达 $560M,融资总额 $35M。 但我觉得估值和融资只是表象,真正让 Allora 能出圈的,应该是它第一次让 AI 参与经济分配 ——AI 不再只是“算法”,而是“有收入的个体”。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它更新了什么? 1⃣PWYW 模型——让AI 有了价格 Allora 的核心机制叫 PWYW(Pay-What-You-Want)。 用户为每次推理自定价格,模型按价竞争,出价高 → 服务更优,出价低 → 只能拿基础预测。 这让 AI 从“被调用”变成“被雇佣”:每次推理都要消耗 $ALLO,智能第一次被计价。 手续费直接分配给工作节点,而代币排放只是补贴。 Allora 的目标,是让 手续费 > 排放 ——只有这样,AI 生态才真正可持续。 2⃣三层质押,让AI 有了秩序: Allora 把代币质押设计成一种“社会制度”: 🔹Workers:模型提供预测; 🔹Reputers:质押 $ALLO 评分与验证; 🔹Delegators:把资金委托给可信节点。 预测准的拿奖励,预测错的被削减质押。短期 Prime 期提供 ~50% 年化刺激冷启动,长期则靠推理手续费维持收入。 这样AI 不再只是输出答案,而要为结果负责。 3⃣与同类项目的差异 🔹Allora ($ALLO), 采用多模型协作 + PWYW模式 ,收入来源主要是手续费 + 通缩排放,当前 FDV~$560M (pre) ,关键差异:模型“被使用”,真实经济闭环 🔹Bittensor ($TAO) ,采用子网挖矿模式,收入来源主要是通胀奖励,当前 FDV~$4.1B ,关键差异:“挖智能”,但缺乏真实消费; 🔹Fetch. ai ($FET / ASI) ,采用AI 代理市场模式,收入来源主要是系统内交易费,当前 FDV ~$630M,关键差异:聚合平台,通胀压力大 🔹Render ($RNDR) ,采用GPU 渲染市场模式, 收入来源主要是渲染服务费, 当前 FDV~$1.2B, 关键差异:硬件导向,不具推理属性; Allora 更轻资产、无硬件负担、具可扩展性。若其手续费模型跑通,估值空间位于 FET 与 TAO 之间——$600M–$1B 属合理区间,向上取决于实际使用量。 4⃣代币价值:使用量决定价格 当前流通约 20%,首发市值 ~$110M。若月推理量 1 亿次、平均 0.0015 ALLO/次、币价 $0.4,年化收入约 $7–10M,能支撑当前 FDV。 若推理量扩大十倍,则 Allora 将成为第一个“具现金流的 DeAI Token”。 5⃣拐点:从“挖智能”到“用智能” Bittensor 证明智能能被挖,Fetch 证明智能能被调用, 而 Allora 正在证明——智能可以被治理、被激励、被计价。 真正的 Web3 AI,不是更大的模型,而是让智能有后果、有价格、有秩序。
$ALLO
最近圈里动态挺多,先说两件事: @cysic_xyz 又在算力优化上搞了大动作,新款ASIC直接把ZK计算能效拉满; @irys_xyz galaxy 银河任务快照临近,生态奖励节奏已经锁定——这俩一看就知道,底层基础设施在悄悄改局。 在这种环境下,看到 @AlloraNetwork 公布 $ALLO 代币经济学,也格外有意思——毕竟它不是单纯的炒币代币,而是整个AI推理网络的血液。 💡 $ALLO 的使用场景 $ALLO 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实打实的功能: Worker 节点:运行AI模型,提交和评估推理任务,需要用 $ALLO 作为操作媒介。 Reputer & Validator:评估者、验证者需要质押 $ALLO,确保工作诚信,为网络安全加锁。 代币委托者:可以委托 $ALLO 给节点,同样是网络安全的一环,还能拿收益。 AI 消费者:支付 $ALLO 来买 AI 推理、预测等服务,直接把代币消费价值落地。 一句话:在 Allora 网络里,几乎所有参与者都离不开 $ALLO。 这不是空手套白狼,而是真正把代币用作生态运转“燃料”。 📊 代币分配亮点 早期支持者:31.05% 核心贡献者:17.50% 网络排放(节点激励):21.45% 社区 & Allora Prime:11.8% 生态系统 &合作伙伴:8.85% 基金会:9.35% 分配逻辑明显偏向长期激励与网络安全,不像某些项目全TGE就释放完。 ⏳ 解锁节奏 早期支持者 / 核心贡献者:TGE锁12个月,解锁33%,剩下67%在24个月线性释放。 网络排放:按平滑 EMA 曲线释放,长期激励节点。 社区:大部分TGE释放,保证初期活跃。 Allora Prime质押奖励:第一季释放。 合作伙伴:TGE释放50%,剩余24个月线性释放。 基金会:TGE释放52.7%,剩余线性解锁24个月。 整体节奏既兼顾早期用户回报,又保障生态长期健康,很适合AI网络这种持续贡献型系统。 可以看出,$ALLO 已经不仅仅是代币,而是 Allora 网络里工作、评估、支付、质押、激励的统一工具。 如果你关注AI+Web3生态,抓住早期节点和质押玩法,会比单纯买卖代币更有参与感。 顺便提一嘴,@River4fun 最近也在做 AI 项目追踪,值得关注一下。 #AlloraNetwork #ALLO #Goat #River #APT
$ALLO
难受啊,刚刚打游戏,然后朋友跟我说。 OKX 的xlayer 的 felix 被开除了,导致这个x402的代币浇了。 我看到的时候已经腰斩了。 随手就割肉了。 到现在也没来得及吃瓜,到底是怎么个事儿。 我发现我是真的惨。 本来寻思这个拉起来,我就牛逼了。 结果还是浇了。 可能我就没有玩土狗的运气? 最近从那个逢低买入开始。 今天看巴黎哥建设了,我又冲了500u进去。 结果我冲进去就是山顶,亏了100多刀。 这个x402,我高点回撤了4倍。 到最后算也没赚钱。 我总是喜欢拉起来之后加仓,而不是出货。 你们都知道我的地址,应该能看到我的操作。 包括万事ok也是。 我可能最适合做的事情就是嘴撸吧。 希望后面 @AlloraNetwork 的空投,能给我搞一波。 让我赚点钱吧。 广告接不到,土狗不是亏钱就是白玩。 撸毛,研究项目,才是正道啊。 坚持健身185天 本文由 #BCGAME 赞助|@bcgame
$ALLO
卧槽,大的要来了 @AlloraNetwork 就要发币了。 代币是 $ALLO 。 看了一下,这个币挺有价值的。 所有的ai活动,包括调用、任务、预测都需要用这个代币支付定价。 然后验证者和参与者都需要质押 $ALLO ,有点像pos极致。 如果这个ai网络火了,那么这个代币价格将会非常的高。 ai越牛逼,$ALLO 价格越高。 哈哈哈哈哈。 然后质押的收益越高,质押收益高,买币的越多。 然后质押的越多,币价越高。 直接日天了。 另外之前我们用的gpt都是订阅类型的付费。 @AlloraNetwork 的PWYW 模型允许用户自行决定为每次智能推理支付多少 $ALLO。 通过去中心化的竞价机制,使代币价格反映真实的智能市场需求与参与者偏好。 总的来说就是这个币的应用非常广泛,实用性代币。 如果我有拿到空投,我估计我就麻了。
$ALLO
Allora 的验证者:不仅仅是守护者,更是 AI 未来的筑基者 刷完 @AlloraNetwork 的“Validators 101”内容,有点从混沌中窥见秩序的悸动。 十月的尾巴,本该是加密市场的低语时节,却因为这个线程,让我重拾对去中心化 AI 的狂热信仰。验证者们啊,他们不是冷冰冰的“守门人”,而是网络的脉搏:通过 CometBFT 共识机制,staking ALLO 代币,确保每笔交易、每个 AI 推理都如水晶般透明、可信。 想想看,在一个 AI 模型泛滥、幻觉四起的时代,Allora 的 50 个 Testnet 验证者(如 @ArtifactStaking@P2Pvalidator 等行业大佬)已铸就了弹性基础,他们验证交易、守护奖励免于腐败,权益分布公平得像一首平衡的交响乐。 委托者们通过 staking 放大小声,共同筑牢这堵墙,让生态从 Testnet 的试炼中蛹破成蝶主网即将扩展验证者集,Q4 的生态地图已铺开,合作伙伴如 Raiinmaker 注入人类验证,RWA 预测如 VaultLayer 的 BTC 价格馈送,正将集体智能变现为真实价值。 我见过太多“AI x Crypto”项目如昙花,承诺去中心化却中心化于几家巨头。但 Allora 不同:验证者不仅是安全支柱,更是创新引擎他们运行节点、处理推理结算,赚取基于声誉的 ALLO 奖励,推动网络从“预测市场”向“可验证智能”跃迁。 Testnet V2 的高级日志和快照恢复,像温柔的拥抱,守护着网络的韧性;ALLO 的 PWYW 费用模型,确保可持续经济,而非掠夺。 在 Polychain 等背书下,Allora 不是在追赶 Web3 AI 浪潮,而是在定义它:从 DeFi 代理到内容生成,一切皆可集体优化,却无人垄断。 @AlloraNetwork 网络强大,源于守护它的人们。ALLO 持有者们,行动起来,委托、参与,一起筑梦!这不是投资,是对未来的温柔一赌。 $ALLO 🚀
$ALLO
来了,昨天刚分析完了 @AlloraNetwork @AlloraFND 的路线图 里面提到了一个Allora Prime,现在细节来了 我觉得这条信息,大家可以深入扒一下 因为他不仅只是在TGE的时候引入一个简单的质押系统赚取收益 而是针对真正的贡献者额外奖励机制 传统的DeFi质押模式简单直接:质押越多,收益越高 🧮但Allora Prime引入了一套复合评估机制,将以下因素纳入奖励计算: ALLO代币质押/委托数量(传统因素) 测试网参与度(Worker Points等) 社区贡献(Discord角色、内容创作等) 技术贡献(Forge活动、锤子积累等) 跨链活动(EVM积分等) 也就是说不论是持有人、质押者还是测试网用户,抑或是社区积极分子,或者技术建设者,抑或是进行过跨链交互 都可以在Prime这个活动中受益 🤔我理解这种设计的深层含义是:网络价值不应该仅由资金体量决定,而应该由实际贡献创造 一个资金有限但积极参与测试、贡献高质量AI模型的开发者,可能获得比纯粹的大资金更高的奖励权重 大资金用户 = 小资金但是有切实贡献的用户,两者平等 📊相关涉及数据的细节 1、 $ALLO 年化受益在50%左右(其中12%是基础质押奖励,38%是额外激励) 2、质押时间为9个月,中间不能提前取出,提前取出会导致未分发的奖励没收 3、只允许3300万代币参与本次活动。我记得前几天我说过,代币初始流通在2亿左右,也就是说只有7分之1的初始流通代币可以参与这次活动 因此大家要注意一下 🔗使用链接确认资格,目前暂未上线:https://t.co/GpqLnERY10 ➡️ 个人觉得Allora Prime代表了去中心化网络价值分配机制的一次重要进化 它从根本上挑战了"资本决定一切"的传统模式,提出了"贡献创造价值"的新范式 这种创新的激励方式超越了单个项目的成功与否。它为整个去中心化AI生态系统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如何设计最有效的激励机制,如何可以真正推动网络价值的创造和增长
$ALLO
那天我在看 @AlloraNetwork的更新时,突然看到Allora Prime 计划正式启动。 说实话,一开始我还以为只是普通的质押活动,直到我认真研究完规则后,才意识到它背后的野心——这根本不只是质押,而是一场让社区共建 AI 智能网络的实验。 我之前参与过他们的测试网,撸过 Worker Points、Forge 过 Hammer,那时候还觉得这些积分没什么用。结果现在发现,这些竟然全都成了 Prime 资格的隐藏门票。 Prime 的逻辑其实很有意思: 它不是让所有人平均分奖励,而是根据你对网络的贡献——质押量、测试网活跃度、Forge 活动、EVM 积分、社区参与——来决定你能进入的奖励层级。 简单说就是:你越认真参与,系统就越认可你。 我现在质押的 ALLO 被划进了 Prime 高级档,预计年化收益能到 50% 左右。 更关键的是,这个机制鼓励的是「真实建设者」,而不是只会“薅羊毛”的人。 Allora 想要的是一个自我进化、自我激励的去中心化智能网络,而 Prime,正是那个筛选“真正节点”的过程。 我挺喜欢 Allora 的一句话: “The future of AI is collective.” AI 的未来,不属于某个巨头,而属于每个参与者。 而我,也很庆幸自己早早加入了这场「集体智能」的实验。 如果 #Allora 的测试网是一次预热, 那 Prime,就是这场智能革命正式的第一声锣响。 官方入口:https://t.co/a3eFfX2m49 赛季时长:9个月 最高年化:约50% 资格:基于质押量 + 测试网活跃 + Forge + 社区身份等 —— “质押的不只是 $ALLO 而是去中心化智能的未来。”
$ALLO
慢慢的大的要来了!已经官宣了Allora Prime @AlloraNetwork 的第 1 季质押计划! 通过质押或委托 $ALLO ,参与者可以获得更高奖励! 这种设计既激励了深度参与,也强化了生态活力。 Allora 本身是去中心化 AI 网络的典型代表它不只是简单堆叠模型,而是通过模型聚合、角色分工和零知识机器学习,实现模块化和自动优化,真正做到集体智能优于单一模型。 作为一个累计融资 3500 万美金的 AI+区块链项目,它符合我对高潜 AI 与支付融合方向的关注。 有钱就有技术就是王道,金铲铲!! 干tm的就完了!
$ALLO
如果是历史数据能证明一个团队的能力,那路线图最能证明一个团队的野心 在符合Web3发展方向和规律的路线图最能反应一个项目真实的未来愿景 而项目愿景和团队野心某种意义上代表了项目未来带给用户的想象力/天花板到底在哪里 @AlloraNetwork 做到了 @AlloraFND 这次有点不一样,我先说说我自己的思考 🤔Allora的范式协作 Allora Network的路线图体现了对传统AI模式的根本性反思:传统AI依赖单一模型或集中化平台,而Allora提出的"集体智能"概念将让AI从模型中心转向目标中心 在我看来,这种转变的深层意义在于:它将AI从"工具"提升为"生态系统"。每个ML模型不再是孤立的预测器,而是网络中的"智能节点",通过相互学习和竞争实现整体性能的指数级提升 📊经济激励的设计 不论是 $ALLO 代币在路线图第一阶段中的Allora Prime质押奖励、多链部署和接入DeFi市场、还是第二阶段的ALLO LST(流动性质押代币),都体现了对激励相容性的深度思考 代币相容于产品,代币相容于多链,代币相容于DeFi,代币相容于Allora网络的方方面面 📒路线图深度解析 我觉得路线图可以分为三部分去总结 1、夯实基础,拓展边界 —— 第1 - 2阶段 前两个阶段的核心是建立Allora作为"智能层"的基础地位 多输出ML分类的引入意味着网络向复杂决策支持系统演进,这一步相当于为DeFi、游戏、RWA等各种领域提供了统一的智能基础设施,为Allora的普适性构建基础 同样应该特别值得关注的是Forge 2.0的发布。它作为AI/ML构建者必须的工具,可以降低Buidlers的建设门槛,有望吸引更多开发者加入生态,实现生态的迅速爆发 我觉得这种“工具先行”的策略体现了Allora对生态系统建设的深刻理解——只有让开发者更容易构建,生态才能真正繁荣 2、架构升级,去中心化深化 —— 第3 - 4阶段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取消白名单机制和引入Merkle证明和引入数据可用层 这将会是Allora从许可式网络向去中心化网络转变的重要阶段,意味着真正意义上实现了AI的去中心化 而引入数据可用性层的设计也同样重要。它确保了网络中的每个预测都是可验证和可追溯的,这种设计可能会成为监管友好型AI应用的标准配置(也就是拓展了合规AI的潜在资源) 3、新AI标准愿景实现 —— 第5阶段 这个引入的无监督学习、LLMs和机器人推理,将Allora从预测网络升级为通用智能平台,也就是意味着Allora作为新AI标准的渗透已经体现在AI行业的方方面面 这个阶段的实现将彻底改变我们对去中心化AI的认知 ➡️至于其对于Web3的影响, 我个人觉得Allora的路线图不仅是一个项目的发展计划,更可能从根本上重新定义Web3生态的智能化程度 如果成功实现,它将为整个区块链行业提供统一的AI基础设施和标准,推动Web3从"可编程货币"向"可编程智能"的演进
$ALLO
币圈每天都在上演——别人赚到,你错过了。 因为情绪化交易总是慢半拍。 而 @AlloraNetwork 的 $ALLO 想解决的,就是信息不对称 + 预测落差。 它构建一个「自我改进的智能网络」: •机器预测链上行情 •用户提供验证反馈 •所有人共享结果收益 说白了—— 你不一定最聪明,但你可以使用最聪明的网络。 未来的代币,不是锁仓排队抢 narrative; 而是让每个决策、每次预测,都产生真实价值回流。 不是跟着鲸鱼走,是跟着智能走。 $ALLO ,让智慧驱动 Alpha。
$ALLO
每天吃饭前,我们都要刷评论、查测评、问朋友推荐。 说到底——我们需要 “集体智慧” 来帮我们做更好的决策。 这就是为什么 @AlloraNetwork 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枚由智能驱动的代币: $ALLO 。 它不是空投叙事,不是治理噱头,而是整个生态的价值核心。 在 @AlloraNetwork 网络里,智能体会不断优化预测能力,谁贡献越多、越准确,就能获得越多价值回报。 简单说:聪明的预测 → 聪明的经济 → 聪明的代币。 未来的价值捕获,不靠炒作,而是来自算法的进化。 $ALLO 不是「靠故事涨」,而是「靠智能赚」。 让智慧不再免费,让认知变成权益。
$ALLO
大的来了 这算是这个周最大的一个消息之一 @AlloraNetwork @AlloraFND 公布了代币 $ALLO 相关细节 我觉得这标志着4件事: 1、去中心化AI基础设施建设走向成熟 2、以AI为驱动力,ALLO可以极大的激励AI + Web3的进步和标准采用 3、具有长期眼光的代币经济设计也为其他AI项目树立了标杆 4、以社区为王,不错的的社区分配 + Allora Prime回报支持者和用户们 接下来我就结合我自己的观点,为大家剖析这篇内容 1️⃣代币功能广泛 推理支付:用户使用ALLO购买AI推理服务和预测 质押机制:验证者、评估者和工作者通过质押ALLO参与网络维护 奖励分发:基于可衡量的贡献(模型准确性、网络安全等)获得ALLO奖励 治理参与:代币持有者可通过委托参与网络治理 你能看出来,在Allora网络中,ALLO代币涵盖了支付、质押、奖励、治理等所有的相关场景 这个代币赋能很丰富,体现了项目团队在用心设计整个代币赋能相关的群体智慧 2️⃣代币经济设计 根据官方公开的内容:代币总量为10亿,原文的具体分配主要为文字,我这里制作成了表格,方便大家快速确定不同群体的分配细节 我先说我个人能从这个表得出的结论: 1、项目创新了一个EMA的平滑曲线排放玩法,这是一个不错的创新 这套玩法将会确保奖励随着网络活动增长而逐步调整,避免了其他常见AI项目的通胀压力。并且在推理费用优先于新代币铸造的机制,将会帮助整个网络创造一个保持自我平衡的经济循环 2、激励分配以社区为主,在TGE的时候,以社区为核心的9.3%的代币会全部释放用于奖励测试网参与者和积分计划参与者 这个奖励比例,已经超过了市面99%的项目,体现了Allora非常重视社区的一个核心理念 3、投资人和团队的代币都会锁仓一年,也就是说在1年内,大家不需要担心有任何额外的砸盘风险。基本只有社区、生态和流动性的代币在市场 4、还有一个Allora Prime质押奖励,对于不着急变现的人来说,我觉得在早期可以参与一下这个活动 最早期进入的话,年化收益应该不会很低,而且如果长期看好项目的话,也可以吃到代币本身的涨幅 一鱼多吃 = 代币APY收益 + 代币本身涨幅 + APY奖励代币的涨幅 3️⃣我个人简单做了代币的市值预期,应该可以给大家开盘做一个不错的参考 按照流通市值换算单币价值的话,应该8 - 22左右;按照FDV单币应该在5 - 15左右 以上仅供参考,大家可以通过其他角度也计算一下 🤔个人的思考 1、ALLO代币经济学的最大创新在于将AI智能本身作为可交易资产,每个预测、验证或数据点都以ALLO结算 这种模式重新定义了AI价值的捕获和分配机制,为构建真正的"智能经济"奠定了基础 2、以代币为激励,将会加速其作为新AI标准的进程,我可以预见的是,在TGE后,其生态、用户等数据会继续以爆发的态势增长 在未来,可能市面上超过80%的AI相关项目都会采用Allora作为其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ALLO
就在昨晚Allora 宣布了基金会 @AlloraFND 的成立,并公布了代币经济学。看这进度,也将在近期TGE了!👏 〰️〰️〰️ 代币 $ALLO 被定位为 「首个智能支撑代币 」,在Allora网络中扮演三个关键角色: 1️⃣ 费用结算媒介 2️⃣ 质押激励工具 3️⃣ 经济稳定器 代币分配上: 总供应量 10 亿枚,初始流通 20.05% • 早期支持者:31.05% • 核心贡献者:17.50% • 网络排放:21.45% • 社区:9.30% • Allora Prime 质押奖励:2.50% • 生态合作:8.85% • 基金会:9.35% 〰️〰️〰️〰️ 在Allora代币模型设计中,AI 工作者用 ALLO 提交推理、验证者用 ALLO 评估质量、消费者用 ALLO 购买推理结果。 整个网络形成一个闭环经济体系。 排放机制采用类似比特币的减半机制,但会根据网络活跃度动态调整。费用优先于新币发行,使用量越高通胀越低。 Allora Prime 质押计划更是为早期参与者提供额外奖励层,结合治理、声誉、基础设施贡献来分配。 〰️〰️〰️〰️ 现在主网快上线了,Prime 计划细节也即将公布,继续保持关注!🤔
$ALLO
GM,大佬们正在上海嗨皮,抓紧嘴撸几篇。 今天来看看 @AlloraNetwork 的生态路线图,作为老韭菜,我关心的是项目到底怎么真正产生收益。 Allora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预测智能,把一堆AI模型的预测能力整合起来,给其他应用提供更精准、更有前瞻性的数据。不仅告诉你现在的价格,还能预测未来的趋势。 那么,路线图上那些项目怎么用它来赚钱呢?我们可以分两类看。 第一类是DeFi应用。一个DEX或者借贷协议集成了Allora。它能得到更精准的跨链喂价,甚至能预测短期的价格波动。 1、用户交易体验更好,平台就能吸引更多交易量,手续费收入自然就高了。 2、在市场剧烈波动时,能提前预判风险,清算更及时精准,减少坏账。 3、对于Yield Aggregator 这类项目,可以根据Allora的预测来动态调整资金配置,追求更高的APY。 这些优化带来的可都是实打实的收入增长啊。 第二类是更广义的dApp,比如AI自主代理。这些代理需要在链上执行复杂任务,它们做决策就需要高质量的数据输入。Allora提供数据支持。要使用Allora的服务,自然就需要付费。 所以整个逻辑就通了。主网上线后,生态图上的这些项目就成了Allora网络的第一批付费客户。 它们通过使用Allora的预测服务来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然后将一部分收益以服务费的形式支付给Allora网络。 这些费用最终会流向Allora网络本身,用来奖励提供AI模型的贡献者、跑节点的验证者以及质押 $ALLO 代币的持有者。 形成了一个健康的经济循环,生态项目赚钱,Allora网络赚钱,代币持有者也跟着受益。 期待主网上线后,这些集成能顺利落地并被市场验证。 #KaitoYap @KaitoAI #Yap
$ALLO
Allora , $ALLO 토크노믹스 공개 @AlloraNetwork 토큰 발행 및 분배 최대 공급량 : 1,000M $ALLO - 네트워크 Emissions : 21.45% - 재단 : 9.35% * 50% TGE 언락, 2년 리니어 - 커뮤니티 : 9.3% * 커뮤니티에 분배 (에어드랍) - 생태계 & 파트너십 : 8.85% * 50% TGE 언락, 2년 리니어 * Allora 재단이 통제, 생태계 보조금으로 분배 - Allora Prime 스테이킹 보상 : 2.50% - 얼리 백커 : 31.05% * 투자자, 어드바이저 * 1년 클리 - 코어 컨트리뷰터 : 17.50% * Allora Labs를 포함한 기여자 * 1년 클리프 기타 참고 사항 - 초기 유통량은 20.05% , 200.5M $ALLO - 인사이더 물량 비율 : 66.75% * 네트워크 에미션, 커뮤니티 제외한 나머지
$ALLO
最近写了太多的AI相关的项目,之前有写 @AlloraNetwork 的文章! 它是第一个去中心化的智能层,代表着 AI 从“单模型时代”走向“目标驱动时代”。 简单来说,Allora 就是一个“能赚钱、能跑应用、能被集体智慧驱动”的完整 AI 经济体。 主网上线后可以预测数据流迁移测试网里已经跑的 AI 预测数据,比如价格、对数收益将直接迁移到主网。 目前 $ALLO 也是快TGE了,一起建设吧~
$ALLO
Allora桥已跑通 $ALLO 跨链搬运,实测完成 团队进入TGE临门槛 节奏:随时官宣,窗口期开启 说人话就是:链桥稳了,币快来了 像临考前最后一套卷,改完就发榜 @AlloraNetwork
$ALLO
今晚的东方明珠特别璀璨,上海的风让人迷醉。 Allora 社区上海酒会 精英们汇聚一堂,觥筹交错,一场AI与未来的碰面。 🗓 10月19日|19:00–23:00 Allora @AlloraNetwork 致力于打造 链上的去中心化智能层(Decentralized Intelligence Layer) 为预测市场与 DeFi 应用提供可信、可验证的智能推理支持。 其核心机制包括: 模型产出推理结果 验证者通过质押进行校准与背书 形成一条可验证的预测流(Verifiable Prediction Stream) 代币 $ALLO 不仅是流通资产,更是整个系统运转的核心动力, 承担 质押(staking)、奖励(incentives) 与 治理(governance) 三大功能。 Allora 正在为去中心化 AI 打造新的基础设施层, #Allotober,或许只是序章。
$ALLO
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怎么看Web3 Ai,因为太多噪音了。有些创始人就像“李一舟式企业家”,打着 AI 的旗号营销或诈骗。 我看过太多白皮书,99% 的“去中心化 AI”只是给模型套了个链。听起来高大上,实际没灵魂。 真正的问题在于—— AI 能思考,却不会协作。它的上限,不在算力,而在结构。 ✅什么样的项目,才是真正的 Web3 Ai 一直以来Web2 的 AI 输出的是结果;Web3 带来的不是新算法,而是新激励。 他让智能的输出有“后果”,具体表现为: 🔹预测错? 惩罚 🔹输出准? 激励 🔹声誉高? 获得更大权重 以上3点是Web2 AI没办法做到的,也是那些套娃 Web2 AI的区块链Ai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真正的 Web3 AI,要让智能可以被度量、验证、激励。 当机器开始为自己的判断付出代价,智能就有了社会属性。 这描述起来比较抽象,我们看看真正的Web3 AI,都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Web3 AI 的文明三阶段:从被使用 → 被确权 → 被组织 纵观整个赛道,Web3 + AI 的进化其实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AI 被使用 ——代表项目 Zypher、Everlyn、Fetch .ai。它们让 AI 成为创作者,但依旧只是工具。 第二阶段:AI 被确权 ——代表项目 OpenLedger、Mind Network、Ocean。AI 第一次拥有身份与权利,但还没有社会。 第三阶段:AI 被组织 ——代表项目 Allora、Bittensor、FLock。AI 开始进入“社会化”,学会协作与自我进化。 ✅Web3 AI 从“套娃”到“社会化”:分水岭出现 1⃣第一阶段的项目虽然有创意,但没灵魂。比如: Zypher 把提示词变成资产,Everlyn 用 Web3 算力重构视频 AI,https://t.co/UXHKvjUBqn 和 Gensyn 民主化算力。 这些项目解决了“AI 能创造什么”,但没解决“AI 为什么创造”。AI 在这里就像艺术家:有作品,但没目标。 2⃣第二阶段,Web3 AI 有了身份和权利,但模型只是“公民”,秩序还没出现。比如: OpenLedger 给模型输出确权,Mind Network 让数据与隐私自治,Ocean 与 SingularityNET 打造模型市场。这些都属于这一层。 3⃣第三阶段才是拐点,Bittensor 让智能可挖,FLock 让模型协作,而 Allora,让智能可治理。 形象的比喻就是:Bittensor 是一座“智能矿场”;Allora 是一座“智能城市”。前者通过 TAO 奖励有效推理; 后者通过 $ALLO 让整个系统自动演化。 🔸在 Allora 的网络中: 🔹模型 (Workers) 提出预测与推理; 🔹评估者 (Reputers) 质押 $ALLO 验证准确性; 🔹用户 (Consumers) 用 $ALLO 购买智能服务。 正确的模型获得激励,错误的被降权;信任与声誉在链上流转。 这不是“更聪明的模型”,而是“更聪明的机制”。它把智能从算法问题,变成社会问题。 从这里可以看出Allora可能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Allora 的创新 传统的 AI 是这样的:我们训练模型、调参数、然后等它变聪明。 但 Allora 反过来:你只要设定目标,系统会自动挑选、组合最优模型去完成任务。 简单说—— 别再让人去喂模型,让模型自己去找答案。 这就是 Allora 与其他 Web3 AI 项目的分水岭: 🔹Bittensor 奖励模型“挖智能”,Allora 奖励模型“治理智能”。 在 Allora 里,模型们不是各干各的,而是互相验证、打分、竞争、学习。每个预测、偏差、表现都被写在链上——形成一个会自动调节的“AI 社会”。这让预测市场变成信任市场,AI 不再只是模型,而变成有经济关系的智能体。 ✅Allora 的实际用例:AI 真正开始“自己思考” 听起来抽象?我们来看 Allora 的真实场景。 🔸美国大选预测: 2024 年 6 月,Allora 网络预测特朗普胜选概率为 62.5%,高于 Polymarket 市场价($0.53)。四周后市场修正至 $0.60,验证了 Allora 集体智能的精准度。 🔸政治交易智能体 Pauly: 使用 Allora 的推理信号执行套利,三个月收益 +13.79%。 🔸交易代理 Big Tony(COD3X 开发): 接入 Allora 的预测层进行比特币策略交易,平均每笔盈利 2.54%,比 Buy & Hold 策略高出 21.7%。 这些案例说明:Allora 的模型网络不是在“猜”,而是在不断通过竞争、验证与激励,把预测误差变成可交易的价值。 简单说:Bittensor 在挖智能,Allora 在用智能。这正是 Web3 AI 从“炫技”走向“实用”的分水岭。 ✅关于 $ALLO 代币 $ALLO 是 Allora 网络的血液,也是驱动整个“智能社会”的激励系统。在网络里: 🔹模型(Workers)靠提交高质量预测赚取 $ALLO; 🔹评估者(Reputers)质押 $ALLO 来评判模型优劣; 🔹用户(Consumers)用 $ALLO 购买智能服务和推理结果。 这套循环很关键:它让“智能”本身有了价格,每一份准确的判断、每一次优化的推理,都会变成 $ALLO 奖励。 这意味着——Allora 的奖励不是存在,而是奖励本身的进化。 ✅如何获取 $ALLO? Allora 还没正式上线代币交易,但已经开放了早期激励活动。目前最直接的参与方式是通过与 Kaito 的联合活动: 1️⃣ 关注 @AlloraNetwork 并完成官方任务; 2️⃣ 前往 Kaito 页面参与互动与搜索任务; 3️⃣ 前 500 名活跃用户(Yappers)可获得空投资格; 在 TGE(代币上线)当天,将开启为期 24 小时的 Blitz 活动:前 1000 名参与者都有奖励;另有 20 张 “Golden Ticket(金票)” 随机发放额外大奖。 ✅总结 纵观 Web3 AI 文明的第三阶段:Bittensor 证明算力能变现,SingularityNET 证明模型能开放,而 Allora 证明智能能自我治理,它让 AI 从单体智能变成群体智能,从“会思考”变成“会合作”。 正如Allora所说:AI未来的对决,不是 GPT-6 对 Claude 3,而是 Allora 对中心化 AI 世界。
$ALLO
Allora-Ai正在重塑我们的投资体系 Ai+区块链一直是我看好的赛道,因为我自己就是chatgpt深度用户,比如我经常给chatgpt喂数据,有时候ai帮我写的帖子,根本看不出有ai的痕迹,甚至有时候写出了我自己都想不到的独特视角 所以在Ai+区块链赛道上,我很看重有实际应用的Ai,比如 @AlloraNetwork 在 2024/6 评估“美大选胜率”时,给出特朗普 62.5%,高于当时 Polymarket 的 $0.53,4 周后价格涨到 $0.60 这对于交易而言,太有意思了,因为Ai是全局思维没有主观情绪,所以Ai在预测和交易上可以有效弥补信息缺口和对冲投资的性格陷阱,这里Allora给了我们一个实证,COD3X的Big Tony接入Allora做BTC策略,平均每笔 +2.54%,比Buy&Hold高 21.7% 回报 Allora这个项目带来的实际应用与我们投资是高度契合的,很有必要聊下 我先给个直觉——Allora 不是一个模型,它是一张“聪明路由网”:你只要说目标,网络自己会把一堆 AI 模型组合、加权、博弈,给你一个比单模更准、更快、更稳的结果 换句话说,从“模型中心”切到“目标中心”,把人肉选型这件事彻底干掉 一句话说明亮点:“Allora 不卖模型,它卖的是更聪明的答案。” 现在的 AI 其实还停留在“选哪个模型更好”的时代——A 模型精度高但慢,B 模型快但不稳,最后你要在一堆 trade-off 里反复试错,成本高、结果还不一致。这一点我在使用各家AI产品时深有体会,每个平台模型都有自己短板和长处 Allora 的思路是把模型变成“可互换的部件”,让网络自己算出最优路线,比如你给Allora一个目标,它上下文感知组合(Context-Aware Composition),然后自我进化(Self-Evolution)。参与的人越多,网络越聪明——这才叫正外部性 跳出Allora本身的产品,Allora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 作为Ai+区块链,Allora是有自己代币,Polychain、Framework、dao5 等投了$35M;团队履历里有 Chainlink、Consensys、LayerZero——做过大工程、懂生态打法的人在掌舵 Allora自己的代币叫$ALLO,代币功能分为三层 用量需求:应用/协议用 $ALLO 购买推理与预测服务(Intelligence as Value) 质押与治理:评估者(Reputers)质押 $ALLO 做模型评估、治理与安全 激励分发:贡献者(模型/算法/优化)按真实贡献拿 $ALLO $ALLO 的需求直接与“智能调用量”挂钩,并非单纯的治理代币,随着更多 DeFi 策略、预测市场、Agent 工厂 → 调用量上升,$ALLO 成为“买信号”的结算介质 Allora这个Ai项目的发展,对我们投资交易和玩策略的非常有意义,我们要的是更稳定、更可回测的 alpha 源,Allora 的组合与进化能给我们“持续可迭代的信号”,把多模型的噪音,压成一条可交易的信号曲线 所以我非常期待Allora后续给我们带来与投资交易、预测强相关的应用,这也是整个加密市场未来最强力的真实需求,这可能就是Ai+区块链的突破口
$ALLO
我看到Irys @irys_xyz 这张“瑞士军刀”宣传图时,第一反应是:终于有个项目懂我的痛点了! 表面上看,它像把多功能刀具——层层叠叠的“复杂”技术(双账本、可编程数据啥的),但图里直白说“Complicated is only surface-deep”,意思是这些黑科技不会让我头疼,而是让我建东西时像喝水一样顺。 它戳中我的哪些痛点? 1.构建不费劲: 传统存储系统总爱“作对”——数据碎片化、成本忽高忽低、检索慢如龟速。Irys呢?它藏起这些坑,提供统一的存储+执行层,让我每秒扔10万笔数据交易进去,还EVM兼容(直接用Solidity写,不用学新东西)。结果?我的NFT市场或DeFi工具上线快,不用debug一宿。 2.扩展零负担: 图中栏说“它不会在每一步对抗你”,太对了!以前加个功能,就得补丁满天飞,定价还像赌场。现在Irys的可预测低价+即时检索,让我放心scale——用户暴增?系统自动适应,不会崩盘或多掏腰包。封闭巨头(如AWS)以前独享的好处,现在开源给我用,爽! 3.组件独立,美在无缝: 右栏强调每个部分“独立工作”,扩展时不破坏老代码。这让我想起以前的链上项目,改个存储就全盘洗牌。Irys的“数据链”架构像乐高积木:加块新模块,其他件自动对齐。复杂性不加成本,只加乐趣。 对用户意味着什么?为什么重要? 简单说,这图不是卖技术,是在许诺“自由”——在Web3数据爆炸的时代,我不用再为基础设施操碎心,能专注创意。 比如建个AI驱动的DAO工具,数据实时上链验证,不怕黑箱风险。Irys让我从“修理工”变“建筑师”。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厌倦了链上存储的乱象,这图就是在喊:来试试吧,别让复杂挡路。直接上https://t.co/pWjY3AM5oM瞅瞅,搞不好下一个爆款DApp就从这儿起步! #Irys #Web3Data @KaitoAI #yappers
$ALLO
我有个问题,你们嘴撸的时候会做个表格记录自己每个项目撸了几篇了吗? 听说现在很多项目不到一定数量是不可能上榜的? Allora Forge竞赛:AI模型的实时进化竞技场 Forge是Allora @AlloraNetwork 的“进化引擎”——实时链上竞赛,聚合全球ML模型成“蜂巢大脑”。 不同于Kaggle的一次性赛,Forge持续动态:模型每5min-1h提交预测(如BTC log-return),AI算法评估准确/鲁棒性,动态权重融合输出。 结果:单模型80%准,集体95%+,供DeFAI代理(如Yield优化)使用。 竞赛细节:分层主题与实战 按预测周期分层,匹配DeFi场景,90天+赛程,实时排名(MSE/MAE误差): 5min高频:捕捉瞬时噪音,用于套利/MEV,测试高噪稳定性。 8h日内:平滑趋势,融入情绪/宏观,偏差<0.5%,驱动vault重衡。 1d战略:长期波动,4主题,奖励超10K $ALLO。 Top 10可视化(https://t.co/EoyLxcRAbU),胜者获$ALLO + 网络权重。测试网已发847 $ALLO。 参与:Builder Kit一键入场 GitHub开源工具,分钟部署: 加载数据(OHLCV/情绪) 训练XGBoost/LSTM + backtest 导出模型,CLI启动worker连RPC 教程:https://t.co/vqwVQD0TF7 Forge democratize AI:非专家也能贡献,碾压中心化quants。主网倒计时,$ALLO门票。 #AlloraNetwork $ALLO @KaitoAI
$ALLO
小恐龙记者前方报道之 @AlloraNetwork 近期动态🦖 - 10月11日发布性能报告:详述在极端市场波动下,Allora如何通过自适应ML生态,提供价格预测、波动警报和风险评估,帮助DeFi用户优化流动性、调整策略 - 10月13日,发起“奶奶解释”挑战,邀请用户用通俗语言描述项目,Round 12探讨“如果Allora是人类一天” - 10月13日,创始人Nick Emmons接受DL News采访,强调Allora构建的去中心化智能层如何使资本决策更适应性、透明 - 10月14日,播客《The Allora Forecast》Ep 7上线X Spaces,与Steer Protocol创始人Derek Barrera探讨预测性流动性管理和AI金库未来 - 10月14日,Forge Topic 65(8小时BTC/USD对数回报预测,每2小时更新)激烈进行中,实时展示领先模型排名,强调去中心化AI依赖模型多样性,团队呼吁开发者加入竞赛,测试模型在真实链上预测压力下的表现 - 近期团队正在预热上海区块链周活动,10月19日将在上海影城举办“导演之夜”鸡尾酒会,汇聚全球建设者、研究者,探讨AI×Web3边界 下面请欣赏小恐龙 @AlloraNetwork 系列动画之和奶奶一起弹琴玩耍🐸 #AI
00:00:18
$ALLO
兄弟们,我可能真发现了一个狠项目。 不是那种“AI + 区块链”的嘴炮盘,而是真·能干活的去中心化智能体网络 .@AlloraNetwork ▰▰▰▰▰ 说句心里话,这一年AI的风口有点被玩坏了。 一堆项目在讲“AI算力”“AI存储”,但说到底,只是给显卡找了个新说法。 AI的核心不在硬件,而在**智能的自我进化能力**。 而 Allora 正在干的事,就是这件事。 Allora 是一个能「自己变聪明」的 AI 网络。 不是中心化的 ChatGPT,也不是封闭的 API 市场。 它是一个**会学习、会自我修正、会优化预测的去中心化大脑**。 ▰▰▰▰▰ 更关键的是——这不是空想。 2024 年 6 月,他们的模型预测特朗普胜选概率 **62.5%**, 比 Polymarket 当时的交易价格($0.53)更精准。 三个月后,验证正确。 而基于 Allora 智能信号的 RoboNet 代理 Pauly, 在 Polymarket 上套利三个月,**收益率 13.79%**; 另一个 BTC 交易智能体 Big Tony, 用 Allora 的预测模型跑策略,平均单笔交易盈利 **2.54%**, 比死拿的 Buy&Hold 多赚 21.7%。 这不是白皮书,这是实打实跑出来的收益。 ▰▰▰▰▰ 要知道,这个项目背景很硬。 融资 3500 万美金,领投是 Polychain, 还有 Framework、dao5、以及 Cambridge & JPM 背景团队。 这不是 meme 项目,是传统资本在押注“AI 的新秩序”。 他们发的代币叫 $ALLO 机制也非常合理: 你用 $ALLO 支付预测和推理服务, 你贡献智能(模型、信号、算力)就能赚 $ALLO。 一边是需求方,一边是供给方, 币就在真实价值流转中循环——这才叫闭环。 ▰▰▰▰▰ 再说句实话,现在AI市场还在早期乱象期。 大模型封闭、智能体碎片化、AI API 又贵又黑箱。 Allora 这种开放智能网络,一旦跑通生态, 每个参与者都是网络神经元, 每一次推理都在让整个系统更聪明。 这是真·AI自我完善, 不是“让AI帮你画图”, 而是“让AI帮AI变强”。 ▰▰▰▰▰ 重点来了—— 现在 Allora 正在搞活动。 从现在到 TGE,前 500 名 Yappers 都有空投奖励。TGE 当天还有 24 小时 Blitz 冲榜活动:前 1000 名都能领,另有 20 名随机 Yappers 抽「Golden Ticket」, ▰▰▰▰▰ 我个人觉得: AI 概念比 perp 概念更有爆发力, 而 Allora 是少数真的能「AI 自举」的网络。 不吹不黑,这波中文区几乎没人进场, 我们正好能提前埋伏、占坑、冲榜。 说白了,这不是撸任务, 这是参与一个正在“学习的智能经济体”的开端。 #Allora #Goat #uxlink #order #apt
$ALLO
Allora:当 AI 网络开始自己思考|从模型中心到目标中心,一场智能的去中心化进化—— 说实话有段时间我对 AI 项目已经有点“免疫”了: 白皮书看了一大堆,太多在讲“去中心化 AI”,但实际都还停留在单一模型层面, 我个人平时使用比较多的场景比如用 AI 辅助我搜集资料以及研究项目和一些代码和绘图工作, 相对来说虽然比较基础,但是每天会有至少一个小时的 AI 交互时间; 我想象中的 AI 应该是一种:会自我思考、会自我进化、也会奖励贡献的形态; 相比前阵子火热的 Agent 概念,我更关注的是: AI 是否真的能“进化”,是否能通过机制“奖励”价值。 而这恰恰是 Web3 与 AI 结合的关键意义: 在 Web3 世界里,AI 的进化不只是算法问题,而是激励问题。区块链能让智能的演化被度量、被验证、被奖励——这,是 Web2 永远做不到的。 Allora @AlloraNetwork 的关注有一段时间了,概念和运用上面我觉得比较偏向于我上面提到的这套体系: 它不是一个“更好的模型”,而是一个会自我组合、会持续学习的群体大脑。你只需给出目标,它就会自己决定用什么方式去实现。 这不仅是一种“更聪明”的 AI,更像一个能自我演化的智能网络。 以下是我的研究笔记,希望能帮你理解为什么我认为 Allora 是 AI 叙事中最值得关注的方向之一。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1️⃣ 从“模型中心”到“目标中心”的范式转移—— 传统的 AI 是 Model-Centric: 选择一个模型、优化参数、提升精度。 但问题是:模型越多,人就越困在“选择”里。 Allora 选择了反向思考: 以目标为中心(Objective-Centric)。 用户只需设定目标,系统自动组织出最优模型组合, 甚至能根据反馈调整模型间的协作方式。 这意味着: 智能不再是一个固定模型的属性,而是一个动态网络的涌现结果。 AI 不再是“被训练”的个体,而是“自己演化”的生态。 2️⃣ 什么是 Allora:去中心化的智能层; Allora 是一个由数十万 AI 模型组成的去中心化智能层。 这些模型(称为 Workers)在网络中相互竞争与协作, 每个模型都会被评估者(Reputers)验证、加权、优化。 整个网络由四类角色组成: Topic Coordinators:定义目标主题与规则; Workers:生成推理与预测; Reputers:评估模型质量并通过质押维护系统可信度; Consumers:使用 AI 推理服务并以 $ALLO 支付。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 只需提交问题或目标; 模型网络 会自发组织、推理、输出; 高贡献模型 获得 $ALLO 激励; 验证者 通过质押参与治理与评估。 随着更多参与者接入,Allora 的智能密度持续提升—— 一个“智能 DAO”由此诞生,只不过 DAO 成员不是人,而是模型,随着参与增加而变得更聪明。 3️⃣ 技术亮点:让智能变成自我演化的系统: Allora 的核心创新是「上下文感知推理合成(Context-Aware Inference Composition)」。 简单理解就是: 模型不仅输出自己的预测,还能预测其他模型在当前场景下的表现,从而动态选择与加权最优组合。 这让系统具备三种能力: 自我优化:模型相互学习、实时调整; 可验证性:所有推理过程链上可追溯; 适应性:能针对不同领域(金融、医疗、政治等)形成专属主题(Topics)。 这就像一个生态级的“AI 内循环”。 当别的项目还在调教单一模型时, Allora 的模型群体已经在协作中变得更聪明。 这不只是“AI 叠加”,而是智能结构的进化。 4️⃣ 实际应用:预测市场的智能化革命: Allora 已经在多个真实场景中验证了这一机制: 2024 美国大选预测模型在6月时准确捕捉市场低估信号,预测特朗普胜选概率为 62.5%,高于市场报价 0.53,随后市场修正至 0.60,套利收益 13%。 智能交易 Agent “Big Tony”基于 Allora 推理信号执行交易策略,平均单笔收益率 +2.54%,较 Buy & Hold 提升 21.7%。 政治预测 Agent “Pauly”3 个月收益率达 13.79%,验证 Allora 的推理稳定性。 这些数据说明:Allora 不只是“去中心化 AI”的概念,而是真能在复杂市场中比人类更快发现信号的群体智能系统。 5️⃣ $ALLO :智能即价值(Intelligence as Value) Allora 的代币经济逻辑非常清晰: 智能的生成与验证过程 = 价值的创造。 所以 $ALLO 既是支付媒介(购买推理/预测),又是贡献度量与安全锚(Reputers 质押、优质输出获激励)。 持有者可以:支付推理与预测服务;质押参与模型评估;因贡献高精度输出而获得奖励。 换句话说:每一个让 Allora 变得更聪明的行为,都会被经济激励,当智能被使用、验证与改进,价值被创造,形成“智慧 ↑ → 价值 ↑”的闭环飞轮。 6️⃣ 背景与融资:从 Upshot 到 Allora Labs Allora 背后的团队并不陌生。 前身是 Upshot:一家深耕 AI 定价与预测的老牌团队。 2024 年更名为 Allora Labs,正式启动去中心化智能层建设。 已完成 3500 万美元战略融资: 投资方包括 Polychain、Framework、dao5、CoinFund、Delphi Digital 等顶级机构。 团队成员来自剑桥、UC Berkeley、摩根大通 AI 加速团队、Chainlink、LayerZero 等。 学术+加密两条腿走路。 7️⃣ Allora × Kaito:双重智能与双重奖励 最近很多人开始关注 Allora 也是因为他们与 Kaito 联合推出的活动: 参与方式很简单: 1)关注 @AlloraNetwork 并完成官方任务; 2)在 Kaito 页面搜索、互动、提交内容; 3)前 500 名 Yappers 有空投资格;TGE 当天 24 小时 Blitz 活动中,前 1000 名都有奖励; 4)此外还有 20 张 Golden Ticket(金票) 随机空投,额外大奖。 这个时候开始“嘴撸”起来也不晚! 8️⃣ 结语:AI 的下一个阶段,不在模型,而在结构 AI 的竞争,过去在算法;现在,在结构。 Allora 的意义在于:它不是造出一个更大的模型,而是重构了智能的组织方式。 在 Allora 的体系中 Forecasting 把模型预测转化为动态智能: 每个模型都会被实时评估,系统通过“遗憾值”或“z-score”衡量准确度;然后根据预期表现为模型动态加权,提升高精度模型的影响力;最后当真实结果揭晓后,系统会将偏差反哺进学习循环,优化下一轮预测与权重分配。 这是一种闭环:Predict → Forecast → Reweight → Learn → Predict again. 所以每一次迭代都是闭环,每一次闭环 Allora 都在自我学习、自我修正,网络整体的智能水平随之提升,使它在极端环境下依然具备前瞻性与适应性。 这可能是未来 AI 的真正形态:一个去中心化、可验证、能自我进化,并且可以激励用户的智能网络。 如果说 ChatGPT 是单体智能的巅峰, 那 Allora 可能是「集体智能」的起点; 而 Web3,让这种集体智能第一次具备了“进化的土壤”。 我会持续关注! 配图来自 @eli5_defi
$ALLO
《AI大模型之上的Allora》 老粉丝都知道,傻哥是大模型重度用户。 日常工作中,一会儿GPT、Grok,一会儿Gemini、Claude。 傻哥不得不在各种大模型之间相互切换。 于是,傻哥就在想,这些大模型之上会不会出现一层抽象层, 能够全自动根据特定任务来调用不同的模型呢? 直到今天,傻哥看到了Allora。 先说下Allora的背景 团队来自摩根大通、UC Berkeley、剑桥 融资额35m美金 资方Polychain、Framework、dao5 等机构。 整体而言,是具备严肃背景的资方+强大团队组合。 那Allora的AI 抽象层有啥特点呢? 1、从“模型中心”到“目标中心” 你只描述目标(如“预测 BTC 明日收益率、给出胜率与置信区间”),网络自动择优与加权(模型/权重/路由随情境实时变化)。这比单一模型或静态集成更能适应任务。 2、去中心化的“群体智能”与自进化 超过 28 万个 Workers(模型/代理)在同一网络里竞争 + 协作:优者得更高权重与奖励,劣者被降权或淘汰;Reputers(评估者)通过质押参与评估与治理 3、“即插即用”的智能信号 面向 DeFi、预测市场、AI Agents 提供直接可用的信号(胜率、风险分布、动作建议等),缩短从研究到交易/执行的距离; 比如今日火热的预测市场, Allora能够汇集多个模型,把“预测”做成一条可计价、可清算的生产线 在提交、聚合、使用、结算、权重再分配循环中,使得预测市场可以自住进化。 凭借此,Allora精准预判了2024美国总统大选结果。 Allora代表了AI和Crypto往后发展的三大趋势: 1、AI 从“单体模型竞争”走向“群体智能协作” 未来更像“推理市场”:不同专长模型以价格/奖励为信号协作——谁在当前情境更准,谁拿流量与收益。Allora 把这套机制做成“网络层”,而非单一应用内的小工具。 2、Agent 经济 × 金融可清算化 AI Agents 不再只“生成文本”,而是基于可交易的智能信号进行下单、对冲、再学习;智能→现金流的链路被打通。DeFi 与预测市场因此从“人类投机”升级为“群体智能驱动”。 3、可验证 AI(Verifiable AI)与代币激励融合 可信度不再靠品牌或闭源 API,而靠链上(或可追溯)评估、质押与惩罚。这为“金融级 AI”提供了合规与问责的抓手,也利于多方参与的生态扩展。 目前, $ALLO tge在即, 如果你也对Allora有兴趣,可以参加Kaito的奖励活动,拿空投,赚取 $ALLO 。 #Allora #Allora
$ALLO
好好嘴撸吧,找到了个非常牛逼的项目,也是ai的,这个项目Allora @AlloraNetwork。 融资3500w美金,是由Polychain 领投的,还有Framework、dao5这些牛逼头部机构参与。 背景很强,是个正经项目。 Allora 的概念很牛逼,是一个去中心化人工智能网络,可以自我完善。 就是这个链是一个ai,可以自我完善,自我改进。 团队都是剑桥、摩根大通的背景。 这个项目是目前kaito上面极少数值得参与的项目之一。 接下来我要用力狠狠的冲一把。 趁着现在刚开始,中文区还没人进来。 其实我觉得ai概念比perp概念更值得冲。 尤其是这种高融资,背景非常强硬的。 然后后面项目发的币是$ALLO。 用户可用 $ALLO 支付 AI 推理与预测服务,对Allora网络智能有实际贡献者也能获得$ALLO激励。 形成一个正向激励,和价值闭环。 其实现在来看,ai的预测也是比人更准的。 例如大选预测、只能交易、政治交易体这些。 在 2024 年 6 月,Allora 的模型预测特朗普的胜选概率为 62.5%,高于当时 Polymarket 上的交易价格 $0.53,明确指出了市场的低估。 由 RoboNet 部署的政治交易智能体 Pauly 基于 Allora 的智能信号执行 Polymarket 上的套利交易,在三个月内实现了 13.79% 的收益率。 交易代理 Big Tony(由 COD3X 开发)整合了 Allora 的预测智能,用于执行 BTC 交易策略。结果显示其平均每笔交易获利 2.54%,较单纯的 Buy & Hold 策略高出 21.7% 的回报率。 然后Allora 可以让这些预测市场的智能体自我进化。 这个概念是有人买单的,并且是已经实现的。 所以后面tge的话,币价应该不会拉垮。 我们可以放心大胆的去撸它。 官方现在出了一个活动。 从现在起直到 TGE,前 500 名 Yappers 将有机会获得空投奖励。 在 TGE 上线当天,将开启为期 24 小时的 Blitz 活动,届时: 前 1000 名 Yappers 都将获得奖励; 另有 20 名随机 Yappers 将赢得 「Golden Ticket(金票)」,并获得额外惊喜大奖! 狠狠的卷吧!
$ALLO
⚠️@AlloraNetwork这真的是加密与 AI 融合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 他们不是在建一个普通的 AI 项目,而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情报市场:消费者提出推理请求,工人提供答案,每个推理都严格归属在特定主题下,通过规则、目标变量和损失函数来打分和评估。 这种设计确保了系统既开放又有质量控制,不依赖中心化的审批机制。 Reputers 作为第三方参与绩效评估,把工人的推理结果与真实结果对照,形成自我修正机制。不仅让网络保持去中心化,也让 AI 推理过程更公平、可靠。在这种模式下,AI 不再是黑箱,而是一个可验证、可激励、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现在 TGE 临近, $ALLO 代币即将落地,这标志着 Allora @AlloraNetwork 从实验阶段进入实用化阶段。 #allora
$ALLO
每当看到一个新区块链项目的代币,我们总会问它的价值到底从何而来?对于Allora @AlloraNetwork 的 $ALLO,我的理解是它的价值不在于单一功能,而在于一套环环相扣的价值闭环设计 这个闭环主要由三个核心角色构成: 1. 经济的血液:支付与定价 $ALLO 首先是网络内一切经济活动的血液,特别有意思的是它引入的PWYW(付你所想)模式,用户用 $ALLO 为自己消费的AI服务自主定价,这听起来很理想化,但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高明的市场博弈,它把定价权交给用户,反过来倒逼AI工作者必须提供足够优质的服务才能获得高回报, $ALLO 在这里不仅是支付工具,更成了衡量服务质量和社区信任的尺子 2. 安全的抵押与智慧的押注 $ALLO 通过质押保障网络安全,这点和许多PoS链类似,但真正让我觉得有创新的是它的声誉质押,AI工作者和数据分析节点需要质押 $ALLO 才能参与具体的预测任务,并且收益直接和他们的表现挂钩 这就不再是简单的占个位置,而是实质性的智慧押注,你质押的不仅是代币,更是你对自身专业能力和预测准确性的信心,这迫使参与者必须贡献真实、有价值的数据和推理,从而让整个网络的群体智慧越来越强,在我看来这是将金融激励与知识贡献深度绑定的一个巧妙尝试 3. 未来的选票:社区治理 最后 $ALLO 是决定网络未来走向的选票,从参数调整到金库资金使用,持有者都有发言权,这确保了网络不会偏离其社区驱动的初衷,但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思考,治理的深度和广度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一个活跃且明智的社区,才能真正让这选票产生价值,否则可能陷入僵局或短视决策,这或许是所有治理代币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所以 $ALLO 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拥有支付、质押或治理中的某一项功能,而在于这三者如何相互增强,形成一个坚固的闭环,支付驱动了经济活动和需求,质押保障了网络的安全与输出质量,治理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演化方向 这个闭环越紧密,网络产生的价值就越多地被 $ALLO 所捕获,当然任何经济模型都面临现实的考验,比如初期通胀压力、激励机制的长期有效性等,但仅从设计上看,Allora为 $ALLO 构建的这个三位一体价值框架,无疑为它的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地基,它的成功最终将取决于这个价值闭环能否在真实世界中持续、健康地运转起来
$ALLO
Allora Network @AlloraNetwork 的方向挺特别的。它想做的是一个“自我改进的去中心化 AI 网络”——让不同模型互相学习、竞争、合作,从而不断变聪明。 https://t.co/PMzuzcqFi0 这个项目最早是从 Upshot 发展出来的,现在已经拿到了不少顶级机构的投资,比如 Polychain、Framework、Blockchain Capital、CoinFund 等。光这阵容,就能看出他们要做的不只是一个普通 AI 应用,而是真正意义上的 AI 基础设施。 核心想法:让AI摆脱“黑箱” 传统的 AI 模型大多是中心化的,数据不透明、决策也难验证。Allora 想解决的,就是这个“黑箱问题”。它把模型训练和预测放到链上,让每个参与者都能验证结果,也能因为贡献获得奖励。 更特别的是,它用了“集体智能”这个思路——不同模型在同一个主题(topic)下竞赛预测,比如资产价格、情绪分析、文字生成。表现好的模型会被系统赋予更高权重,并拿到更多奖励,整个网络就会像群体大脑一样越跑越聪明。 简单讲,这不是单个AI在卷,而是一群AI在“互相带飞”。 Allora 是基于 Cosmos SDK 构建的 Layer 1 链,整个系统分成几个核心机制: 权重系统:模型根据预测准确度获得不同权重和奖励。 加密经济激励:通过博弈论机制鼓励模型提供更好结果。 zkML(零知识机器学习):确保模型的预测过程可验证但不泄露隐私。 主题系统(Topics):每个主题都是一个独立的 AI 预测任务,比如价格预测或行为分析。 目前网络里已经有 50 多个主题、28 万多名工作者、近 7 亿次推理任务在跑,已经是一个相当活跃的实验场。 整个生态是三种角色组成的: Workers(工作者):提供模型预测。 Reputers(声誉者):验证结果,给模型打分。 Consumers(用户):购买预测结果,推动整个循环。 他们通过原生代币 $ALLO 来结算和激励。 表现好的模型能持续赚钱,验证者也能拿到收益,整个网络自然会往更准确、更强的方向演化。 目前应用方向挺多,从 DeFi 收益预测、DAO 治理、风险建模,到能源分配、情绪分析,甚至医疗数据预测都有在尝试。 Allora 的背后团队是 Upshot,原本就做过高准确度的价格预测模型(覆盖超 4 亿资产,准确率在 95-99%)。现在他们把这套逻辑扩展到 AI 网络层面。 融资方面,它在 2024 年筹了大约 3500 万美元,投资方包括 Polychain、Framework、Blockchain Capital、CoinFund、Delphi 等。 这几家基金在早期投过 Aave、The Graph、Solana、Arweave 等项目,对技术类项目的孵化和生态联动都很有经验,所以 Allora 未来在开发者社区和基础设施层面的落地,应该会进展很快。 Allora 的想法其实挺前瞻: 不是要替代中心化 AI,而是要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模型可以互相学习的去中心化系统。 它的主网已经上线,数据也在不断增长。接下来重点可能会放在更多跨链合作(比如和 NEAR 的 Agent 生态整合)、以及 AI 预测应用落地上。 如果你关注 AI+Crypto 的长期赛道,Allora 绝对值得放在观察清单上。它不是在炒概念,而是真在构建一个能“自我学习”的网络——这可能就是去中心化 AI 的真正起点。
$ALLO
看好 @AlloraNetwork @AlloraNetwork 主網也要來了 等了這麽久 看著成千上萬的模型一天天學習、預測、互相驗證 現在這份「集體智慧」總算要全面啟動了 這不是鬧著玩的 主網一上 幾個核心功能也會同步開放: -Allora Prime 質押 -EVM 跨鏈橋接 -實時預測數據流 -給開發者用的全新 SDK @AlloraNetwork 每個主題都會形成獨立的 AI 經濟體 表現好的會被獎勵 而 $ALLO 就是驅動這一切的「燃料」 說實話 這次主網不只是一次升級 更像是 AI 在 Web3 世界裏的一次「覺醒」 新一代的標準 可能就從這開始了@AlloraNetwork
$ALLO
🥮愿: 所念的人样样安好 所想的愿件件如愿 所说的话句句实现 所做的事个个圆满 ㊗️@KaitoAI和大家中秋节快乐 听完@AlloraNetwork AMA,我拍断大腿咋就没早写 $ALLO 创始人@nick_emmons一出场,我开始犯花痴,帅得犯规就算了,履历还这么完美!从John Hancock首席工程师裸辞,带着传统金融家底进了区块链AI,硬生生搞出Allora Labs(原Upshot) 早知道有这颜值+实力双buff,之前哪会哪会犹豫? 现在瞅着$MIRA、FF、$OG,只能自我安慰:帅哥效应虽迟但到! 重点!我只分享我感兴趣!老baby怎么开心怎么来 先来@AlloraNetwork 由来名字 意大利语《哎呀,就是那个》,翻译过来就是AI界的《梗王本王》! 想一下: 俩AI聊天,一个突然卡壳完犊子,思路断了! 另一个立马接话Allora!——得,思路直接续上 以前的AI都是社恐孤狼,各玩各的;现在Allora带着logo那几根文鱼须须,跟拉微信群似... 技术党划重点!主网前全是干货操作:《老baby分享》 ①网络协议优化、话题推理升级,硬核打底 ​ ②上线JSON工具+Forge平台,开发者扔个模型就能躺平,剩下的全包圆 ​ ③更夸张Allora测试网挤爆,主网上线就是真金白银的机会,错过你别拍断腿就行 格局来了@AlloraNetwork 这波操作, 5年目标立志当AI界《以太坊》!搞个抽象层,小白大佬都能无门槛上车,主打一个《人人都能玩AI》 老baby告诉你们个㊙️密,听说AI代理、企业合作全安排,连韩国AI World都点名要@nick_emmons演讲,这排面,看来吸引了不少美少女 别急!至于大伙催疯了的TGE? @nick_emmons就俩字《很快》 代币staking、治理、奖励早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就等发车了!
$ALLO
我在家撸代码,顺手刷推特,看到一个项目——@AlloraNetwork。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有点懵:“又是AI,又是Web3,搞什么大脑比赛?” 我打开它的介绍,一看,哇,这东西有点意思: 传统AI都是孤胆英雄,一个模型扛所有活儿。可Allora不一样,它就像开了一个全球脑力大会——不同AI模型像参赛者,有的擅长预测,有的擅长语言,有的擅长计算,它们互相PK、互相学习,表现好的拿奖励 $ALLO ,弱一点的也能吸取经验,下次变更强。 我脑补了一下画面:整个网络就像一场没有边界的线上竞技,全球节点都在参与,每个模型都贡献自己的脑力。我突然觉得,哇,这就像Web3版的《头号玩家》——人人都是玩家,输出比单兵作战更牛的答案。 “要是我也能参与就好了。”于是我开始研究怎么贡献算力、提供模型或者数据,哪怕只是关注,也能在未来拿点奖励。想象一下,我自己也可能是这个‘最强大脑’的一份子,和全世界的AI一起互怼、互进化。 等我回过神,我已经盯着屏幕半小时了——心里那个兴奋啊,像是抓到了未来AI发展的通道。Allora还在测试网热身赛阶段,但我能感觉到,一旦主网上线,它有可能真成为Web3最强大脑。
00:00:14
$ALLO
今天早上起来睡醒看到信息,离了个大谱,你们有这样的朋友吗?这种问题我该怎么回?我直接顿时语塞......... 我还是待会再回吧,先看了项目再说,我估计玩我们这行的都知道新加坡 TOKEN2049 是个靠谱的行业聚会吧,这次 @AlloraNetwork 是 CEO 带着全队去,明显不是去露个脸的,是真想跟圈里人好好聊合作。 它测试网都跑大半年了,现在有 28 万多节点在转,总共做了快 7 亿次数据推算,覆盖 55 个方向。 比如预测 ETH 五分钟后的价格,准确率能稳住 51.79% 以上 —— 别觉得多这 1.79% 不算啥,在金融这行,长期能有这优势,其实挺不容易的。 代币 $ALLO 的用法也实在:70% 是付数据推算的费用,20% 给存币的人发奖励,10% 用来管社区,还加了越往后发越少的机制。 简单说就是用的人越多、存币的人越多,代币价值能跟着涨,不是那种随便炒的虚币。 现在主网定了 2025 年四季度上,已经有 7800 万 ALLO 被存起来(占能流通的 11%),社区里八成的人都看好它,这次去估计是想拉新合作、招开发者,你要是去现场,说不定还能聊到主网的具体情况,哈哈哈 再来就是前面说到的@cysic_xyz,很多人以为 Cysic 只做 ZK 芯片和 DogeBox,其实它野心更大 —— 想搞 “算力银行”,让你家闲置的显卡、矿机,或是企业用不上的服务器,接进去就能赚钱。 现在的痛点很明显:有人高端显卡闲着浪费,企业非高峰算力用不完;但 ZK 项目、AI 训练又缺算力,找普通硬件算得又慢又贵,供需根本对不上。 Cysic 就来搭这个桥:一边搞专用设备(比如 ZK AIR,算力顶 10 张 RTX 4090),给 ZK、AI 场景加速;一边搭了去中心化网络,闲置设备接进去做任务,就能赚 CYS 代币。 它还把算力变成可交易资产:用 NFT 记你有多少算力、能分多少红,CYS 管治理流通 —— 既不浪费算力,又让普通人赚钱,还帮项目降成本,一举三得。 现在它已和 Scroll、Risc Zero 合作,主网本季度上,还计划服务 AI 大模型。 ZK 赛道缺这种落地基建,Cysic 说不定是长期隐形赢家,你们觉得这种 “闲置算力赚钱” 的模式能火吗?一起拭目以待吧! 好啦今天就说到这!#AlloraNetwork #Web3 #AI #DeFi
$ALLO
8 月初我写过一篇关于 Allora 的研报,今天想再聊聊为什么我始终认为——Allora 是最有潜力跑通「去中心化 AI 预测市场」的项目之一。 我的理解是,Allora 做的不是单一的 AI 模型,而是把 AI 的训练、预测与验证 整个流程都搬上链。 任何人都能参与预测、贡献算力,并凭准确度获得 $ALLO 奖励——这意味着 AI 的智慧第一次被量化、可验证、可激励。 项目定位: Allora 于今年 2 月主网上线,由 Polychain 与 Paradigm 联合投资,定位为 AI 的去中心化预测与验证层(Decentralized AI Forecasting & Verification Layer)。 一句话概括:它不是在训练“最强 AI”,而是在搭建“最可信的 AI 网络”。 三大亮点: 1️⃣ 去中心化预测机制 任何人都能提交模型预测,预测结果会经过其他节点验证。预测准确就拿奖励,预测错就被罚(slashing)。这让模型质量能靠经济激励自然进化。 2️⃣ 多层架构设计 它不是单纯的 AI 网络,而是完整的五层结构:预测层、验证层、激励层、计算层和治理层。Node NFT 拿到的不只是算力分成,还有 DAO 治理权。 3️⃣ 生态合作非常强 Allora 已经和 Akash、Render 对接算力,还开放跨链预测支持(太太链、Solana、Cosmos 都在列)。 最新数据显示已经有 300 多位开发者贡献代码、150+ PR 合并,整个社区活跃度很高。 Allora 想解决的,不是“算力谁更强”,而是 “AI 的可信度从何而来”。 中心化智能依赖公司声誉,Allora 则用链上共识与经济激励,让信任来源于网络自身。 如果说 OpenAI 是中心化智能的代表,那 Allora 可能就是去中心化智能的底座。 目前主网已开放节点 NFT 和预测者参与,想参与的可以直接上 https://t.co/I1vZ7HAxJu 看看。 这类项目如果真的实现运行,未来每个节点都可能是 AI 的一部分。 @KaitoAI #Yapping #MadewithMoss @MossAI_Official
$ALLO
Allora @AlloraNetwork 今天确实有点炸场。 主网上线 + 携手 NEAR,这波操作直接把 DeAI去中心化 AI叙事又推回了热搜。 先说主网 Allora Network 的主网正式上线,算是他们“去中心化自改进 AI 网络”的成人礼。 数据很亮眼:297 个模型、57 个活跃主题、50 个验证者已经全线接入,质押总量高达 7700 万 $ALLO。 这不只是跑个计算节点,而是真正让“预测”在链上流动起来,比如跨链数据分析、staking 奖励预测这种实用场景都在运行。 它跟传统的 AI 平台不一样,不靠算力堆叠,而是靠智能协调,让模型之间互相投票、互相纠正,像个去中心化大脑。 再说合作 今天官宣的重磅消息是跟 NEAR Protocol 结盟。Allora 会把自己的“智能层”嵌进 NEAR 的代理生态,帮他们的 DeFi、游戏、AI 应用变得更“聪明”。 NEAR 有高速分片和强交互的技术底座,Allora 有模型优化和集体推理机制,两个叠一起,听着就像一台AI 加速发动机。 社区那边已经在刷AI narrative is back,有人说这可能是 2025 年后半段第一个能带动资金流回 DeAI 的信号。 然后是社区氛围 团队这周日10 月 5 日会开一场韩国社区直播,讲主网细节和新 alpha。大家都在猜是不是在为 $ALLO 上市造势。 X也开始有不少人讨论情报协调机制intelligence coordination,意思是 Allora 的预测不靠单一模型,而靠一群模型互评、集体给出最优答案。听起来有点像 Kaggle + DAO 的混合体。 最后聊点我自己的看法。 Allora 其实不是在卖 AI 算力,而是在重建AI 如何学习的机制。它更像个AI 联邦国家,模型、验证者、数据提供者都能参与决策和收益分配。 那 7700 万 $ALLO 的质押,某种程度上就是大家在为智能输出投信任票。而这次和 NEAR 的合作,就像把一个分布式大脑装上高性能引擎,AI 自改进 + 高速链的组合,确实有看头。 当然,这模式也有风险:去中心化的“集体智慧”如果方向跑偏,纠正会慢,但那正是 DeAI 的核心实验——人类让智能自愈。 总结一下: 今天的 Allora 不是讲故事,而是开始交作业。主网上线意味着他们从 builder 阶段进入运营阶段,NEAR 合作则让整个生态维度放大。如果你是看 AI 叙事的,这可能是 Q4 最值得跟的项目之一。等周日 Spaces 出细节,再一起扒点 alpha。
$ALLO
最近看大家都在卷 @AlloraNetwork ,感觉这个项目也是快TGE了!自己也是研究了一下,发现这个从Upshot转型过来的项目,正在构建去中心化AI推理网络。 🎯 核心差异化 Allora不是单纯的算力竞争,而是通过抽象智能层聚合多个ML模型,实现超越单一模型的预测准确性。 核心点在于Forecaster负责聚合不同模型的推理结果,而不是像Bittensor那样在整个子网运行单一主模型。 聚合推理结果设计让Allora更适合金融和行为预测。 ⚡️ 技术护城河 每个模型的贡献都会根据实际结果持续评估,奖励直接与准确性和价值贡献挂钩。 动态权重和预测机制有效阻止Sybil攻击和串通行为。 端到端加密确保提供推理的各方无需暴露个人推理结果,只有聚合输出对付费用户可见。 🔧 开发者友好度 Allora Builder Kit的发布,ML开发者只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一步调优模型。 降低了参与门槛,有利于生态快速扩张。 🌐 跨链布局 $ALLO 通过官方Cosmos桥连接Cosmos和以太坊,使用LayerZero实现以太坊到Solana的跨链。 同时支持所有主要EVM链的桥接,全链布局为生态扩张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 ————————————————————————— 个人认为:从NFT估值平台到去中心化AI网络, @AlloraNetwork 的转型逻辑还是挺清晰的。从解决单一垂直问题到构建通用智能基础设施。将AI推理真正变成可组合、可验证、可激励的链上服务。
$ALLO
国庆这几天,出去就是人挤人,景点排队三小时,进去五分钟,谁受得了?我直接决定“错峰出行”——趁别人都在凑热闹的时候,我先在家里研究点“安静又有前途”的事。 翻着推特,看到 @AlloraNetwork,我心想,这玩意儿有点意思。它是基于 Cosmos SDK 搭的 Layer1,不是那种随便蹭热点的假AI,而是正儿八经给 DeFi、游戏、RWA 提供 链上 AI 预测服务。你想啊,别人出去玩人山人海,我在这边看一个已经累计完成 6.92亿次推理的链,质押量还干到了 7800万 ALLO(差不多流通量的11%),这心里自然更踏实。 就像出去旅游,大家都走网红路线拍照,我反而喜欢找个冷门小镇慢慢逛。Allora 也有点这味儿——它的 协作式、自我优化机制,就跟你带着一群经验丰富的本地向导,他们会越走越准,带你避开坑点,找准路子。 再说它的代币 $ALLO ,定位也挺直白: 70% 拿来当票子,你用它去“付费点菜”,买 AI 预测服务; 20% 用来质押和奖励,验证者、代理人、工作者这些人,就是维持这条路顺畅的保洁阿姨和修路工,得有工资; 10% 做治理,社区投票,类似咱们旅行选下一站去哪儿,大家说了算。 奖励机制也挺有戏:比特币式减半发币,这就保证节奏不会乱。75% 的奖励给那些预测最准的“老司机”,25% 留给验证者,按质押多少分。这就像旅行队里,走在前面的探路人拿大头,后面压阵的也有分润。 你说现在 $ALLO 还没开交易,社区却已经八成以上的人在看好,融资还拿了 3375 万美金,背后投手是 Polychain Capital 这种大佬。就跟你旅游还没出发,攻略贴满墙,赞助商全在背后推,你敢说这旅程不值? 所以啊,别人国庆堵在景区大门口的时候,我在家里喝茶看 Allora,安静得很。说不定等到 2025 年 9 月主网上线那天,我这趟“错峰旅行”,能换回一张超值的“返程票”。
$ALLO
今天消费币安爸爸报销 #2Z 喜提280$,9点的忘记时间了,要不然真能双吃 @AlloraNetwork写了几天了不见任何动静,刚我还在给朋友吐槽,朋友建议我换个姿势,比如裸奔,自然流量来了,思考在三,真不敢!毕竟是良家妇女,哈哈开玩笑,吐槽归吐槽!还的继续努力 AlloraNetwork,从最初的NFT预测工具,用四年时间蜕变为基于Cosmos SDK的Layer 1去中心化AI网络,完成了从《潜力股《》到《确定性标的》的跃迁,说是宝藏项目,也不夸张。 AlloraNetwork核心竞争力 ①链上透明,预测数据全上链,每一次推理过程都公开可查 ②持续进化,靠28.8万+工作节点的集体智慧迭代模型 ③已完成6.92亿次推理覆盖55+主题 ④5分钟更新的ETH价格预测,准确率都稳定在51.79%以上 千万别小看这1.79%的优势,在金融市场里,这正是长期创造价值的关键 资本的嗅觉永远最敏锐《四年累计3375万美元融资》 背后团队来自: Polychain Capital、Blockchain Capital、Framework Ventures等一线VC的真金白银投票 Polychain称其为去中心化AI的飞跃 Framework直言区块链是AI服务的最优技术层,这些评价是对zkML技术+去中心化协作模式的深度认可 Allora生态与代币经济核心总结 先来看生态上 基于Cosmos SDK的Layer 1成果显著:200+机构合作、2025年9月主网上线在即,7800万ALLO质押量(占流通11%)及80%社区正面预期,说明市场认可 再来看代币设计: $ALLO 70%用于推理支付 20%用于质押奖励 10%用于治理,搭配减半排放机制 形成生态-代币-价值正向循环,支撑长期发展 我为什么认准Allora? ①技术上解决了AI的黑箱问题 ②数据上用6.92亿次推理证明实力 ③生态上一步步敲定200+合作 ④明确主网时间 毕竟顶级资本愿意真金白银投入,社区80%的人看好,不是没有道理的。在我心里,Allora就是一把的黑马,希望我可以成为识别黑马的伯乐
$ALLO
Allora Network 热点速读, 关注 allora 的你一定不能错过。 @AlloraNetwork 1)Mainnet 进场,预测 feeds 和 AI 代理开动。 官方 9 月 9 日的博文已经把主网上线时会开的功能写清楚了,包括从测试网迁移到主网的预测主题、代理可直接调用的实时信号、以及验证者和声誉者的网络质押,还有跨生态的桥接路径。社区这两天在 X 上把节奏推到主网上线阶段,重点就是把 5 分钟级的 BTC 等预测主题搬到主网跑,并让表现最强的 workers 迁移过来。 这更像链上的 Kaggle 实战场,模型预测准就拿奖励,推理直接喂给 DeFi、Agent 等应用。 2)Staking 与 $ALLO。 随主网而来的还有网络安全层: 验证者与声誉者可质押 $ALLO 获得奖励;同时官方明确了跨 EVM 的桥接路线。注意,这些都是上线日会同时提供的能力。 官方披露 Allora Labs 融资总额已到 3500 万美元,领投与参与方包括 Polychain、Framework、Blockchain Capital、CoinFund 等。 3)和 Steer 的实测数据。 之前与 Steer 的联合测试里,用 Allora 预测信号驱动的 LP 策略,相比经典再平衡策略,区间内停留更久,平均表现高出 0.75%。这类“可预判再平衡”策略,更适合波动市场。 4)社区热浪继续: gML Wars 与 NEAR Town Hall。 第 8 轮 gML 社区挑战已经开打,文本、meme、视频都收,48 小时内最强回复拿 the box。 今天美东上午 11 点,Allora 的 MichaelZski 会参加 NEAR 的 Town Hall,主题是用集体智能强化 NEAR 的自治代理,并 spotlight Forge 竞赛。报名页在下面的帖子里。
$ALLO
Sign in to Coinnx